污染生态学-课件·PPT
合集下载
污染生态学的方法PPT课件
![污染生态学的方法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8591ee20740be1e640e9a3d.png)
第4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 污染生态学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种群或群落系统行为的时态变化的数据概括,统称为污染生态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要进行验证, 确定其真实性后,才能成为一项有用的工具,进行试验仿真,其计算过程要借助于计算机实现。常用于一 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破坏程度的预测。
特点:原地调查抽样,数据处理和计算分类规范,客观性 较强,可重复检验,能运用计算机加快运算速度。
第2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上述规范后的数据,可用来构建数据矩 阵,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数据鸽子作用 的大小、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辨识。这些方法包 括: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结构模型、 系统层次分析等。
第13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实(试)验设计方法
• 污染生态学实验根据污染因子的多少和实验目标的不同通常分为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单因子实验:是指在实验全过程中只变更、比较一个实验因子(factor)的不同水平(level),其他作为
实验条件的因子均严格控制一致。
第14页/共23页
第10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对象水中笨系物、挥发性卤代物、氯苯类、六 六六、DDT、有机磷农药、三氯乙醛、硝基苯类、有机酸、脂 肪酸、金属离子、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象多环芳烃、农药、真菌霉素等 ∷离子色谱法:环境样品中的各种阴阳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确 定化合物的价态和存在形态
第7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 污染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实验方案设计→样品采集→运送保管→分析测试→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 ﹠污染样品的野外采集技术 大气 水体 土壤 植物 动物 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 污染生态学的数学模型与仿真 种群或群落系统行为的时态变化的数据概括,统称为污染生态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数学模型要进行验证, 确定其真实性后,才能成为一项有用的工具,进行试验仿真,其计算过程要借助于计算机实现。常用于一 些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干扰和破坏程度的预测。
特点:原地调查抽样,数据处理和计算分类规范,客观性 较强,可重复检验,能运用计算机加快运算速度。
第2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通过上述规范后的数据,可用来构建数据矩 阵,应用多元分析方法,进一步对数据鸽子作用 的大小、相互作用的关系进行辨识。这些方法包 括:统计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综合结构模型、 系统层次分析等。
第13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实(试)验设计方法
• 污染生态学实验根据污染因子的多少和实验目标的不同通常分为单因子实验、多因子实验和综合性实验。 ⊕单因子实验:是指在实验全过程中只变更、比较一个实验因子(factor)的不同水平(level),其他作为
实验条件的因子均严格控制一致。
第14页/共23页
第10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3.色谱分析法: ∷气相色谱法:对象水中笨系物、挥发性卤代物、氯苯类、六 六六、DDT、有机磷农药、三氯乙醛、硝基苯类、有机酸、脂 肪酸、金属离子、有机金属化合物等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象多环芳烃、农药、真菌霉素等 ∷离子色谱法:环境样品中的各种阴阳离子和有机化合物,确 定化合物的价态和存在形态
第7页/共23页
污染生态学研究的方法
• 污染生态环境监测方法与技术 工作程序:
现场调查→实验方案设计→样品采集→运送保管→分析测试→数据处理 →综合评价→结论与建议 ﹠污染样品的野外采集技术 大气 水体 土壤 植物 动物 样品制备与预处理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九章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f8d1b390a32d7375a5178093.png)
元素
大气
水
土壤
土壤/总量(%)
As
19
41
82
57.7
Cd
7.6
9.4
22
56.4
Cr
30
142
896
84.0
Cu
35
112
954
86.6
Hg
3.6
4.6
8.3
50.3
Mn
38
262
1670
84.8
Mo
3.3
1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88
86.0
Ni
56
113
325
65.8
Pb
332
138
796
62.9
Sb
3.5
18
26
54.8
Se
3.8
41
41
47.9
Zn
132
226
1372
79.3
周生贤指出,由于方方面面的原 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 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 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 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 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 3250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 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其中多数集中 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土壤污染类型及污染物质类型
(一)土壤污染类型 (二)污染物质类型
(一)土壤污染类型
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方式可将土壤污染分为以下 几种:
1.水体污染型 灌溉,特别是污灌常可引起土壤污染。大量的
污水未加处理而直接倾注于环境中,使一些灌区 土壤中有 毒有害物质有明显的积累。京津唐地区 污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表明,北京东郊由污灌引 起的土壤污染约占检测样品的60%,污染的糙米 样品数约占检测样品数的 36%。
大气污染生态学课件
![大气污染生态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c5d29f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c.png)
02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影响
大气污染物的分类
颗粒物
包括PM2.5(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 物)和PM10(直径小于10微米的颗 粒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交通 尾气。
气态污染物
光化学污染物
如臭氧、醛类、酮类等,主要来源于 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 发性有机物。
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 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来源于燃煤、 燃油和化工等过程。
VS
详细描述
大气污染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污 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迁移和转化规律, 为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根据 。同时,它对于预测和防控空气污染对人 类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气 污染生态学在应对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 体排放等方面也具有指点意义。
大气污染生态学的研究历史与发展
02
减排措施
企业投资引进先进的脱硫、脱硝和除尘技术,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
燃料的使用。
03
减排效果
经过技术改造和能源结构调整,该企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减少,
符合国家环保标准,同时也为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改良做出了贡献。
THANKS
感谢观看
源的使用,降低污染物排放。
建立大气污染监测预警体系
03
通过实时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大气污染事件,保证公
众健康。
生态恢复技术与实践
01
02
03
植被恢复
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 等措施,增加地表植被覆 盖,吸取和固定大气中的 污染物。
土壤修复
利用生物、化学和物理等 方法,对受到污染的土壤 进行修复,降低土壤中的 污染物含量。
06
案例分析
某城市大气污染治理案例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五章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bd419c743b3567ec102d8a36.png)
研究意义
研究污染条件下的长期生态学效应和生物 进化的前突,是全球污染条件下保护生物多样 性、管理生物圈的理论基础,也是污染条件下 保持高产、优质、高效及安全的农业生产的科 学依据,更是污染条件下保持高产、优质、高 效及安全的农业生产的科学依据,更是污染地 区生态恢复和环境重建的技术创新基础,这是 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 科学议题。
1 生物个体污染效应 指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表现在植 物个体层次上的一些有形指标的反应, 是对生理生化过程影响的必然结果。最 常涉及到的包括植物体株高、生物量、 产量以及根、茎、叶的形态指标和动物 的体长、体重等指标。
2 生物群体污染效应 指环境污染在生物种群以上层次上反应。 如污染物的长期暴露对物种的分布、物种的形 成、生态型的分化、植被的组成、结构的变化 与植被演替等的影响。
由于环境污染发生的速度快、强度大、 范围广。构成生物系统发育过程中从未 有过的全新环境形式。应把污染当作一 种全新的环境变迁、并从大尺度和空间 范围内开展污染条件下的生物的进化生 态学效应。
一般情况下,这种诱导作用是一个十分缓慢 的过程,需要在遗传学时间水平(通常大于100年) 上才产生可见的效应.然而,问题在于,自然环境 的化学污染在不断加速,生态系统中污染物的浓 度和种类在日益增加,多个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可 导致其加速进化,并在一、二十年(技术时间水 平)内完成这种大幅度的进化。
二、污染生态效应的发生及其机制
污染物进入生态系统后,污染物与污染物、 污染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并使之成为生物 的有效状态,决定其能否为生物体所吸收,并 随食物链流动,进而产生各种复杂的生态效应。 所以生态效应的发生及其机制也多种多样,包 括下列机制: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
![电子教案与课件:生态学课件 第七章污染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d49bf1e05a8102d277a22fd5.png)
火山爆发 产生SO2
与O2 产生硫酸
煤燃烧
SO2 水作用 形成酸雨
数万年地质作用
煤矿与化石
植物吸收
破坏建筑 土壤酸化 湖泊酸化
影响人类 生产生活
▪ 物理—化学的迁移: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在强光的照射下,
进行光化学氧化作用,产生硫酸雾。硫酸雾在空气中凝聚增 大,遇到水汽就以酸雨(亚硫酸)的形式降落。
▪ 机械迁移:二氧化硫和硫酸雾被气流携带,危害到远离污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国际公约中 首批控制的三类12种POPs是艾氏剂、狄氏剂、 异狄氏剂、DDT、氯丹、六氯苯、灭蚁灵、毒 杀芬、七氯、多氯联苯、二恶英和苯并呋喃。
其中前9种属于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是 精细化工产品,后2种是化学产品的衍生物杂 质和含氯废物焚烧所产生的次生污染物。
1998年6月在丹麦奥尔胡斯召开的泛欧环境 部长会议上,美国、加拿大和欧洲32个国家正 式签署了关于长距离越境空气污染物公约,提 出了16种(类)加以控制的POPs,包括六溴联 苯、林丹(99.5%的六六六丙体制剂)、多环芳 烃和五氯酚。
4、POPs在环境中的转归
POPs
空气
土壤
水体
生物富集(食物链)
对植物而言:主要是叶片吸附、叶孔吸收、根部吸收三个途径
▪ 叶片吸附
➢可吸附一些颗粒态污染物,植物叶片越粗糙,比表面积越大,越能吸附大 量污染物。
➢一些植物叶片分泌一些油脂性物质,增加了对气态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例 如云杉、油松、马尾松能分泌油脂性物质,杨梅、草莓等叶片粗糙,比表面 积大。
▪ 叶孔吸收
❖植物呼吸主要通过叶片气孔进行,大量污染物由此进入植物体内, 例如二氧化硫通过通过气孔进入叶片,被叶肉组织吸收,高浓度的 二氧化硫能导致气孔的开闭功能瘫痪;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二章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8264c062e45c3b3567ec8b36.png)
H H C
H C
H C
H C
H C
O C H
葡萄糖分子结构式
O H OH OH O H OH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多羟基醛
葡萄糖球棍模型图
3、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单位:氨基酸
一 三 个 自个 中 由代 心 氢表 ( 、( 碳 羧氨 原 基基 子 )、 ) 阿庆嫂
一 个 小 鬼 ( 基 )
?脂类?核酸糖类物质分子结构中都有醛基葡萄糖果糖是两糖但易变为醛糖二糖中的麦芽糖乳糖多糖小的纤维案等都是由半缩醛羟基与醇羟基缩合而成其分子结构中部具有14苷键并因此保留一个半缩醛羟基使其中一个单糖有可能转变为醛式而具有还原性
第二章 生物富集
• 发现许多单个生物体内的污染浓度远远大 于这种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浓度,并且只要 环境中这种污染物继续存在,生物体内的 污染物的浓度就会随着发育时间的延长而 增加。 • 对于一个受污染的生态系统而言,处于不 同营养级上的生物体内的污染物浓度,不 仅高于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而且具有明 显的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的现象。
+
测得甘氨酸的Ka=1.6×10-10,甘氨酸的Kb=2.5×10-12。
而大多数羧酸Ka约为10-5,大多数脂肪胺的Kb约为10-4。
蛋白质和氨基酸也具有与重金属及某些农药相 结合的位点。一股认为蛋白质所含有的酸性氨 基酸比碱性氨基酸多,其等电点接近于pH5。 如果在中性环境中,蛋白质往往呈阴离子状态, 易和金属阳离子结合—离子吸附作用
糖类物质分子结构中都有醛基(葡萄糖, 果糖是两糖,但易变为醛糖,二糖中的麦芽 糖、乳糖,多糖小的纤维案等都是由半缩醛 羟基与醇羟基缩合而成,其分子结构中部具 有1,4—苷键,并因此保留一个半缩醛羟基, 使其中一个单糖有可能转变为醛式)而具有 还原性。 在还原性环境中,重金属离子易被还原, 导致活性下降,并和糖类结合形成不溶性化 合物。
污染生态学教案PPT优秀课件
![污染生态学教案PPT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fcf9963b3567ec112d8a85.png)
害于生物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变化的物质。 二、污染物的性质
1.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 的数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形。 三、污染物的分类
20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
15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
土壤侵蚀,由于森林的不断砍伐、大型采矿
作业、建筑活动、农业耕作及土壤有机质的下 降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所造成。
在干旱地区表现为沙漠化。 在湿润地区为土壤的流失。
16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 二、学科来源于归属 三、学科分支与划分
17
学科来源与归属
生态学 环境科学
融合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11
全球变暖引起的灾害
一、干旱和炎热,森林火灾,沙漠化加强。 二、地球动力学效应的变化,可能引起某
些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湿润地区更湿润,洪水连年不断。 四、地球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地区大量的
陆地将海水淹没,只是陆地面积减少。
12
酸雨发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主要成分:H2SO4 、HNO3 SO2+H2O==H2SO3 H2SO3+0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韩晓丽 版权所有
1
2
3
4
绪论
章节安排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二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
1.一种物质成为污染物,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达到一定 的数量,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 2.污染物会在环境中发生转化,即具有易变形。 三、污染物的分类
20
第二节 有关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迁移的几个概念
安全浓度(safe concentration) 生物与某种污染物长期接触,仍未发现受害症状,这种不
15
土壤侵蚀与沙漠化
土壤侵蚀,由于森林的不断砍伐、大型采矿
作业、建筑活动、农业耕作及土壤有机质的下 降等不适当的人类活动所造成。
在干旱地区表现为沙漠化。 在湿润地区为土壤的流失。
16
第三节 污染生态学
一、学科定义与内涵 二、学科来源于归属 三、学科分支与划分
17
学科来源与归属
生态学 环境科学
融合
六、土壤侵蚀与沙漠化加剧及其对生态系统的污染
11
全球变暖引起的灾害
一、干旱和炎热,森林火灾,沙漠化加强。 二、地球动力学效应的变化,可能引起某
些地震和火山活动。 三、湿润地区更湿润,洪水连年不断。 四、地球海平面逐渐上升,沿海地区大量的
陆地将海水淹没,只是陆地面积减少。
12
酸雨发生的主要机制
酸雨主要成分:H2SO4 、HNO3 SO2+H2O==H2SO3 H2SO3+02==H2SO4 2NO+O2==2NO2 2NO2+H2O==HNO3+NO
污染生态学
Pollution Ecology
韩晓丽 版权所有
1
2
3
4
绪论
章节安排
第一章 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规律
第二章 污染生态效应及其评价
第八章污染生态学81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程82污染生态效应ppt课件
![第八章污染生态学81环境污染及其生态过程82污染生态效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4367e9c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e8.png)
• 生物学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
• 生物学评价法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 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 预测,具体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 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
• 综合评价法则包括重叠法、列表清单法与 相关矩阵法和网络法等。
• (1)指示生物法 • 指示生物是指对某些物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
• (3)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食物网简化、食物 链不完整、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能量供 给渠道减少、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等。
8.2.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原则与指
标体系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 生物体与地球环境化学组成的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 染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分布的选择性、以及 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必需性,是污染生态 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类型 • (1)短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生物个体毒害作用的评价,包 括生物生理、生化过程受阻,生长发育停 滞,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 (2)长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群落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包括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 失、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等。
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方法
• (3)生物群落指标 ①群落的结构;②群落的生态 ;③群落的动态; ④群落的分布
• (4)生物群落结构指标 ①物种多样性指数;②个体数量变化指标
• (5)生态系统生态效应指标 ①生态系统结构变化;②生态系统稳定性;③系 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的 关系
8.2.3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2.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 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
•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 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 产生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物质。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 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 生物学评价法是指用生物学方法,按一定 标准对一定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 预测,具体有:指示生物法、生物指数法 和种类多样性指数法等。
• 综合评价法则包括重叠法、列表清单法与 相关矩阵法和网络法等。
• (1)指示生物法 • 指示生物是指对某些物质(进入环境中的污染物)
• (3)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食物网简化、食物 链不完整、物质循环路径减少或不畅通、能量供 给渠道减少、供给程度降低、信息传递受阻等。
8.2.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原则与指
标体系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 生物体与地球环境化学组成的同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污 染物质在生物组织中分布的选择性、以及 生物体对化学物质的必需性,是污染生态 效应评价的指导思想。
1.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主要类型 • (1)短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生物个体毒害作用的评价,包 括生物生理、生化过程受阻,生长发育停 滞,最后可能导致死亡。
• (2)长期效应评价
• 指污染物对群落和生态系统影响的评价, 包括遗传多样性的丧失、物种多样性的丧 失、生态系统结构的简单化等。
2.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基本方法
• (3)生物群落指标 ①群落的结构;②群落的生态 ;③群落的动态; ④群落的分布
• (4)生物群落结构指标 ①物种多样性指数;②个体数量变化指标
• (5)生态系统生态效应指标 ①生态系统结构变化;②生态系统稳定性;③系 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非生物环境的 关系
8.2.3 污染生态效应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2.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转化
• 以光化学氧化、催化氧化反应为主。
• 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 光(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氧化反应 产生臭氧(O3)、过氧乙酰硝酸酯(PAN) 等物质。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 物所形成的烟雾称为光化学烟雾。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三章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23e465ee89eb172ded63b7fd.png)
相加作用 0.4~2.7 0.57~1.75
协同作用 >2.7 >1.75
(2)等效应线图法
只能评定两个化合物的联合作用 方法: • 相同试验条件和接触途径下分,求化合物 甲、乙的LD50及其95%可信限,作等效应线。 • 相同条件下求甲、乙的等毒性剂量(如各取 0.5 LD50 )混合物的LD50。 • 以混合物中甲、乙的实际剂量在图中各做 垂线,以交点位置评价类型。
上限 甲 化 合 LD50 物 下限 2
1
(mg/kg)
3
下限
LD50
上限
乙化合物(mg/kg)
联合作用的等效应曲线 1—拮抗作用 2—相加作用 3—协同作用
(3)毒性指数法 混合毒性指数: MTI=(logM0-LogM)/LogM0
M Ti
1
n
M M0 Tmax
MTI <0 =0 0~1 =1 >1
1 两种元素能生成难解离的稳定化合物的,可 能产生颉颃 例:Se 对As、Hg、Cd、Ag、Sb的拮抗 S对Cu、Fe
2 两种元素能生成稳定络合物,可能产生颉颃 作用 例:络合物 对金属元素的拮抗 CN-对Fe3+ F-对Al
3 两种元素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产颉 颃作用 例:血红素中的Fe2+还原Cr6+到Cr3+
效应类型 拮抗作用 独立作用 部分可加性 可加性 效应加强
研究元素撷抗的意义:
• 理论意义;
• 应用价值; • 环境评价工作中的意义。
第三章 污染物的毒害作 用及机制
第四节 化学元素的颉颃、协同关系 一般的颉颃作用
1 Cu对Zn中毒的抑制作用 表3-24
2 Se对Hg的颉颃
污染生态学获奖课件
![污染生态学获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dfaa8ad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dc.png)
(1)黑潮流域(局部)生态系统
黑潮是中国海陆架区毗邻旳最大流系,其热量和水量对中国陆架区 浅海都有重大影响,也是世界上强海流之一。据1984年至1990年进行 黑潮调查及中日合作黑潮调查研究,黑潮流域生物已鉴定旳有:浮游 植物419种,浮游动物697种,鱼类180余种以及游泳生物约2023种。
黑潮生物主要类群旳生态特点多样,如浮游植物有高温高盐种,偏 高温低盐种,偏低温高盐种和广温广盐种。浮游动物涉及暖温带近岸 类群和热带大洋类群。鱼类可分为上层鱼、中层鱼、下层鱼、等。 特点:黑潮旳高温、高盐特征,
物是栖息在潮间带以外旳黑背海鸥。作为 初级生产者旳藻类具有很大旳数量, 甚至高 达10kg/m 2; 而且个体较大, 例如生长在潮下 带旳大型褐藻藻体长达数米; 反之, 潮间带 旳消费者个体相对较小。
• 食物链中主要旳消费者是黑背海鸥、鱼类 、软体动物(主要是帽贝和另外某些腹足类 与石鳖) 棘皮动物(海胆、海星、蛇尾)、甲 壳类(端足类和等足类)。肉食动物上述五类 中都有; 草食性动物和兼食动物最多不超出 上述五类中旳四类。在营养级旳最底层由
• 密集栖息某些个体很 大,身体构造很特殊 旳动物。
• 地质过程是动态旳, 其环境也是不稳定旳 。
潮间带
• 潮间带即是指大潮期旳最高潮位和大潮期 旳最低潮位间旳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 高时所淹没旳地方开始至潮水退到最低时 露出水面旳范围。潮间带以上,海浪旳水 滴能够到达旳海岸,称为潮上带。潮间带 下列,向海延伸至约三十公尺深旳地带, 称为亚潮带。
(2)潮间带
特点: • 温度变化最强烈,海水
盐度很大旳变化幅度; • 波浪、潮汐旳冲刷作用
明显,低质复杂; • 污染物轻易在此堆积; • 营养物质供给充分,水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九章
![污染生态学课件第九章](https://img.taocdn.com/s3/m/f8d1b390a32d7375a5178093.png)
化肥对土壤的污染一是不合理的过量施用,促使土 壤养分平衡失调。二是有毒磷肥特别是含三氯乙醛磷肥, 它是由含三氯乙醛的废硫酸生产的,当它在土壤中施用 后, 三氯乙醛转化为三氯乙酸,两者均可给植物造成 毒害,由此而造成的作物大面积受害的情况屡有发生。 磷肥中重金属特别是镉的含量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据估 计,我国每年随磷肥带入土壤的总镉量约为37吨, 因而应当认为含镉磷肥是一种潜在的污染源。
生态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土壤污染
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
上海 南京 太湖地区 广东 污染元素 Hg、Cd Cd Cd、Pb Cd、Pb
Hg 超标率 50% 严重 20%、60% 31.0%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 隐蔽性和潜伏性
水体、大气污染比较直观,土壤污染不易发现, 需要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等的监测。
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 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 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 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有相当部分的干 部群众和企业界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缺乏认识,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2006年7月)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生 物防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第二节 土壤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正常生态 功能遭到破坏或干扰,导致土壤生态功能 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原因是污染物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对土壤、 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生态环境质量 食物安全
土壤污染
土壤和农产品重金属污染
上海 南京 太湖地区 广东 污染元素 Hg、Cd Cd Cd、Pb Cd、Pb
Hg 超标率 50% 严重 20%、60% 31.0%
一、土壤污染的特点
1 隐蔽性和潜伏性
水体、大气污染比较直观,土壤污染不易发现, 需要对土壤样品的分析化验和对农作等的监测。
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全国每年因 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 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 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 缺乏针对性。防治土壤污染的法律还是空白, 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也未形成。资金投入有限, 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有相当部分的干 部群众和企业界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缺乏认识,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2006年7月)
第九章 土壤污染及生 物防治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第二节 土壤污染对土壤的危害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 第四节 土壤污染的生物防治
第一节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的定义 在自然或人为因素影响下,土壤正常生态 功能遭到破坏或干扰,导致土壤生态功能 降低,土壤质量下降的现象。
原因是污染物超过土壤自净能力,对土壤、 生态系统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