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常规培养与行为自由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幼儿的常规培养与行为自由度
作者:孙丽君
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5年第06期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是幼儿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要让孩子们形成良好的常规,将我们的常规内化为孩子们自发的行为,同时让孩子们又有足够的行为自由度,使孩子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班级常规;行为;自由度;心理特点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106-001
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幼儿园的小王国里,班级常规也同样显得非常重要。形成良好的常规是实施教学计划的重要前提,是幼儿在园健康、活泼成长的保证。可是在培养幼儿良好常规的过程中,老师们总遇到一些困惑。
困惑一:我们老师已经不断的教育他们该如何注意班级常规,如他该如何洗手、如何和小朋友玩游戏等等。可有时“小淘气们”迫于老师的“威严”,暂时很“规矩”,一离开老师的视线,马上原形毕露。
困惑二:也有些老师很担心:我一直这样严厉管教,会不会把孩子管“傻”了,孩子们以后遇到任何事都放不开,胆子不够大,缺少活力。
如何让孩子们有条不紊的遵守班级常规,同时又有足够的行为自由度呢?
一、“活而不乱”的境界
“活而不乱”这一词,对我们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来说并不陌生。要想做到这样的境界,我们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来准备教学与游戏活动,注意动静结合,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和材料适度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老师要对孩子年龄与心理特点有足够的了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师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富有弹性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可见幼儿的实际情况是常规制定的前提条件。如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越是小的孩子注意力时间越短,而你要
求孩子保持过长的注意力时间,这就很难了。根据孩子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常规,这样才有利于实行。
2.制定好教学与游戏活动计划
在工作中,我们要提前制定很多计划:游戏计划、教学计划等等。如果老师没有准备好一日的活动内容,那一日常规肯定受到影响。环节与环节间的脱节、停顿,甚至混乱,都会使孩子们无所事事、不知所措,调皮的孩子肯定也会在这时“滋生”点事出来。因此我们要准备好一天的活动,计划好每一个环节,这样孩子们的活动就会很丰富,很紧凑。这样“乱”的机会就会减少。
3.选用合适的方法
选用合适的方法,要注意“动静结合”。一日的活动要注意动静结合,一节活动课也要注意动静结合。一直静,孩子们控制不了,一直动,孩子们会容易疲劳、情绪也容易失控。“动静结合”使得活动既生动、有吸引力,又不至于太累,使孩子们在愉悦中成长。
二、有约束的自由和充分的行为自由度
老师要给孩子确定“活”的程度与范围的标准。孩子的能力有限,他们不可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活动,如何时喝水、如厕等等,不能事事随心所欲。自由是适度的,有约束的,是和他们年龄行为水平相当的。
同时老师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适时给予幼儿一定的行为自由度,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大人不用在旁边指手划脚,让孩子知道只要遵守一定要求,他们是可以自主行事的,当有需要时可以求助老师。如果教师总在旁边指挥,幼儿就会特别紧张,怕做错事;反过来教师给予孩子适度的信任,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常规。同时,教师也可以在一旁观察幼儿,发现自主活动中的孩子们的真实情况,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结束时进行总结和指导,从而使幼儿在下次活动中进步更大。
三、培养幼儿常规的注意点
1.说明原因,多些鼓励
对于孩子们的常规培养,我们常会对孩子们说:“不可以——,不可以——”,而忘了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同时批评声越来越多。教师最需要做的不是简单地制止或批评孩子,而是要告诉他应该怎样去做,以及为什么那样做。
2.老师树立榜样,营造良好的氛围
幼儿天真活泼,都有爱模仿的天性,他们随时随地都用那双敏锐的眼睛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教师的模仿甚至细微到举手投足,所以,教师既要注意内在美,也要注意美化自己的外表和行为。因此,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班级常规时,更要注意自己也要严格遵守班级常规。如说话时,音量不可太高,影响别人,那我们老师首先要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切不可边拍手边高声喊着:“安静,安静,说话轻一点。”在老师的高分贝中,孩子们是很难养成轻声说话的习惯的。所以,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严谨有序。
3.统一要求,持之以恒
在班级常规中,两位老师的要求要一致,比如什么音乐是请孩子们收玩具,什么音乐是回座位等。两人要统一,并坚持要求到位。在实施这些要求过程中,老师也要能坚持原则,例如听到搬椅子坐到桌旁的口令后,将椅子搬好放到位置上,然后坐好。这个过程中有些孩子在聊天,有些椅子没搬好,有的用错误的姿势搬着椅子东游西逛,那请他们再来一次,一次不行,多试两次。反复练习,正确的指导。相信一段时间的坚持,一定会让他们养成正确搬椅子的习惯。
四、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幼儿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工作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孩子,对于有些问题屡教不改,其实我们就应该找出问题所在,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有些孩子在教室中乱跑,老师的批评就是不见效。如果将教室的桌椅摆放变化一下位置,让教室变得不适合孩子跑动,失去了跑的场地,那乱跑的现象马上就会变得好转。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的常规重在培养,老师的常规工作重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只要我们不断的学习、不懈的努力,我们可以做到让孩子形成良好常规的同时,又让他们拥有足够的行为自由度,使他们成为遵守规则,又不拘泥、活泼大方、敢作敢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