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
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第二章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教学目的与要求: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是区域经济研究的核心问题,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在国外已经历了比较长的时期。
本讲主要从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出发,着重介绍国外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运行机制,阐述区域经济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从而启发学生思考现实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与道路。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产品和劳务的产出的增长。
经济发展则是随着产出的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包括投入结构产出结构、产品结构、分配状况、生活水平、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等在内的变化。
可见,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而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广,则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既包含经济因素又包含非经济因素的概念。
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条件,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一般而言,没有经济增长就不可能有经济发展,但有经济增长不一定会带来经济发展。
如果由于制度上的原因,产出增长的结果是长期两极分化,富者愈富,贫者愈贫;产出有快速的增长,但产出中相当大一部分无补于国计民生,而是国民经济的虚耗;为了片面追求快速的产出增长,不顾及广大人民的福利,不考虑所付出的社会代价。
这几种情况的出现,都表明增长和发展并非一致,有增长而无发展,或者说,出现了“无发展的增长”。
(Growth without Development)。
二、经济发展观的演变纵观经济学说20世纪以来发展演变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不同时代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发展”有不同的理解。
1、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上个世纪早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发展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核心,以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经济增长必然带来社会财富的增加和人类文明福利。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六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美国海洋生物学家卡尔逊:《寂静的春天》,使人类开始认识到环境污染造 成的危害是长期的、严重的 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该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五大趋势:一 是加速发展的工业化;二是人口剧增;三是粮食短缺和普遍营养不良;四是 不可再生资源枯竭;五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类社会应该走最可取的道 路——人类自我限制增长 英国经济学家沃德和美国微生物学家杜博斯:《只有一个地球》(副标题: 对一个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 ,呼吁各国人民重视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环境会议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 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人民和子孙后代而共同努力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等组织:《世界自然保护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美国农业学家莱斯特·布朗:《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20 4
三、自产自消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胡佛提出 基本观点
内部贸易和需求能够引起区域经济增长,一个区 域可以通过自产自消而变富 区域足够大,包含有各个子区域
20
5
四、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一)胡佛 费歇尔发展阶段理论 胡佛—费歇尔发展阶段理论 胡佛 (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环境问题多样化和全球化
多样化 空气污染、水污染、工业废物和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噪声污染、辐射污染 全球化 生物多样性锐减 全球性气候变化 10 臭氧层耗竭与破坏
20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20
11
(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发展
西方八大公害事件
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 日本九州熊本县甲基汞引起水污染事件 日本嵩山县镉污染事件 日本四日市重金属粉尘和二氧化硫事件 日本九州爱知县等23个县食用米糠油进入氯联苯事件
0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学江西财经大学,李新建)
5.3.区域产业结构配制
5.3.1.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地区主导产业:指在区域发展各阶段处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门化产业,具有参加国际服务分工和带动区内其他产业发展的双重功能。一般而言,在区域发展初期,主导产业的大农业、矿产采集业,手工业为主,进入集聚发展阶段,以矿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纺织业为主,进入成熟期后,以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为主。
5.3.2非主导产业的选择
非主导产业包括一般专门化产业、辅助配套产业、基础产业。一般专门化产业:指除主导产业外的地区专门化产业,包括(1)前一发展阶段退下来的主导产业;(2)处于形成中的未来主导产业(潜导产业);3)其他一般性专门化产业。
辅助配套产业:即观礼产业,为地区专门化产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产业。对这些产业要适当超前发展。 对后向关联产业,即向主导产业提供原材料、机器设备的产业,如果从外地输入昂贵,则应在本地生产。
5.区域产业结构
A.教学课时:5课时B.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产业结构的分类~掌握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掌握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掌握实施产业结构政策的手段与评价
C.教学重点: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区域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基础产业的选择~区域产业结构政策D.教学难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产业结构政策E.正文。
5.2.6产业结构的信息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部门迅速发展,其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都不断上升,这种现象称为产业结构信息化。
5.2.7工业结构规律性演变的原因
1.收入提高导致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和需求结构变动。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产品需求增长率/人均收入增长率,观察该弹性系数,生产高收入弹性的产品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中能占有更大份额。在不同收入阶段,不同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不同,在第一阶段,生理性需求的产品占统治地位;第二阶段为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第三阶段,是追求时尚和个性的产品,第四阶段是第三产业尤其信息业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高。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PPT课件
1.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二、发展政策的任务不是取消,而是维护不均 衡,使不均衡的链条保持活力。
不发达经济取得经济增长的最有效途径是采取 精心设计的不平衡增长战略,首先选择若干战 略部门投资,当这些部门的投资创造出新的投 资机会时,就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政府投资--公共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形成 良好的、发展的外部环境
另一类是形成生产环境的,包括硬环境和软环 境。
硬环境:基础设施条件、产业布局条件等 软环境:经济制度、管理方式及组织方式等
5
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
其一是需求的拉动,包括区内的需求和区外对 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
其二是供给的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 动的供给,必然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形 成新的需求。
31
(三)新增长理论
1.阿罗的“干中学”模型(1962) 是第一个内生技术进步的增长模型。他用技术的
外部性解释经济增长。 在阿罗模型中,技术进步被看作是资本积累的副
产品,即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并且技术进步 具有正的外部性,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 积累生产经验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通过 “学习”而提高生产率。这样,技术进步就成为 了内生变量。
25
2.增长极理论
②增长极具有两种效应:
一是极化效应。即极点对外围地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将 外围地区的资源和生产要素聚集到中心,形成规模经济效 益,从而增强极点的竞争能力。
二是扩散效应。即增长极通过其产品、资本、人才、信息 的活动将经济动力和创新成果传导到广大的腹地,促进腹 地经济的增长。
两种效应是相辅相成的,前者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向极点 的集聚,后者主要表现为极点生产要素向外围的转移,二 者从不同的侧面,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n (3成本节约:为节约成本,炼铁炼钢轧钢成 品生产等多种工序,不应分割在不同地点进行, 而应集中在一起进行,这是从一种产品考虑的。
PPT文档演模板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PPT文档演模板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一. 区域的含义和特征
1. 区域: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 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 特征 (1) 地域性或空间性。 是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点。指地域空间,整体 中的一个部分。这个地域空间 是经济活动的载体,是 自然的、社会的、历史的、经济、文化的等因素形成 的有机综合体,因而具有系统、综合性、层次、实体 性等特征。
PPT文档演模板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六.区域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 关系
n n n
PPT文档演模板
1. 与生产分布学的关系:
有相同的部分,如资源优化能量,经济发展水 平最大化;
区别:(1)研究对象的范围不同,一个只限 于某一级别的生产力布局,一个可跨区域跨国 家的研究(2)研究内容比生产力布局学更为 广泛。为区域差异,区域分工,区域市场,区 际关系协调等。(3)侧重点不同:区域经济 学侧重区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最大化,生产力 布局学侧重生产力的空间能量最大化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区域经济学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3
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学
目录
n 1. 导论 n 2. 经济区位与区域产业布局 n 3. 城镇体系与区域经济发展 n 4.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n 5. 区域产业结构 n 6. 区域分工与联系 n 7. 区域空间的地域结构 n 8. 区域经济开发 n 9. 乡村经济 n 10.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经济非均衡发展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迎来一个新时期。
如何借鉴西方主流区域经济理论为我所用,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区域经济的增长理论和增长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简要评论。
遵循发展规律,中国区域经济的路径选择是非均衡协调发展模式。
一、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源于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纳克斯、罗森斯坦—罗丹、鲍茨和斯坦等。
(一)罗森斯坦—罗丹大推进理论著名发展经济学家保罗·罗森斯坦-罗丹(P。
N.Posenstein-Rodan,1943)是该理论的倡导者和集大成者。
该理论主张发展中国家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众多产业,从而突破其发展瓶颈,推进经济全面高速增长。
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
(二)诺斯出口基地理论封闭经济模型主要缺陷是没有看到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潜在作用,出口基地模型弥补了这一弱点。
出口基地理论(export base theory)最初由美国经济学家诺思(North,1955)提出,后经蒂博特(Tiebout)、罗曼斯(Romans)以及博尔顿(Bolton)等人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其理论基础是静态比较分析中的外贸乘数概念;其基本思想是:一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其输出产生的增长,区域外生需求的扩大是内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根据这个理论,如果每个地区都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优势,自由贸易会逐步平衡地区间的要素(资本和劳动力)、价格(利润和工资),从而导致地区差距不断缩小。
(三)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该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R.纳克斯(R.Nurkse,1953)提出的,纳克斯认为,发展中国家在宏观经济中存在着供给和需求两个恶性循环。
从供给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储蓄能力,低储蓄能力引起资本形成不足,资本形成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完成一个循环.从需求方面看,低收入意味着低购买力,低购买力引起投资引诱不足,投资引诱不足使生产率难以提高,低生产率又造成低收入,这样周而复始又完成一个循环.两个循环互相影响,使经济状况无法好转,经济增长难以实现.(四)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简要述评新古典主义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提出以后,在一些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开发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对工业化过程中片面强调工业化,忽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的均衡协调发展的倾向有所影响;强调均衡的、大规模投资和有效配置稀缺资源的重要性以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实行宏观经济计划的必要性,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和区域开发提供了一种理论模式,产生了一些积极的作用。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概述(PPT 48张)
• • • • • • • • •
• • • •
• • • • •
1、不是井里没有水,而是你挖的不够深。不是成功来得慢,而是你努力的不够多。 2、孤单一人的时间使自己变得优秀,给来的人一个惊喜,也给自己一个好的交代。 3、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所以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4、心中没有过分的贪求,自然苦就少。口里不说多余的话,自然祸就少。腹内的食物能减少,自然病就少。思绪中没有过分欲,自然忧就少。大悲是无泪的,同样大悟 无言。缘来尽量要惜,缘尽就放。人生本来就空,对人家笑笑,对自己笑笑,笑着看天下,看日出日落,花谢花开,岂不自在,哪里来的尘埃! 5、心情就像衣服,脏了就拿去洗洗,晒晒,阳光自然就会蔓延开来。阳光那么好,何必自寻烦恼,过好每一个当下,一万个美丽的未来抵不过一个温暖的现在。 6、无论你正遭遇着什么,你都要从落魄中站起来重振旗鼓,要继续保持热忱,要继续保持微笑,就像从未受伤过一样。 7、生命的美丽,永远展现在她的进取之中;就像大树的美丽,是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像雄鹰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搏风击雨如苍天之魂的翱翔中;像江 河的美丽,是展现在它波涛汹涌一泻千里的奔流中。 8、有些事,不可避免地发生,阴晴圆缺皆有规律,我们只能坦然地接受;有些事,只要你愿意努力,矢志不渝地付出,就能慢慢改变它的轨迹。 9、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 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10、有些事想开了,你就会明白,在世上,你就是你,你痛痛你自己,你累累你自己,就算有人同情你,那又怎样,最后收拾残局的还是要靠你自己。 11、人生的某些障碍,你是逃不掉的。与其费尽周折绕过去,不如勇敢地攀登,或许这会铸就你人生的高点。 12、有些压力总是得自己扛过去,说出来就成了充满负能量的抱怨。寻求安慰也无济于事,还徒增了别人的烦恼。 13、认识到我们的所见所闻都是假象,认识到此生都是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钱多了会压死你,你承受得了吗?带,带不走,放,放不下。时时刻刻发 悲心,饶益众生为他人。 14、梦想总是跑在我的前面。努力追寻它们,为了那一瞬间的同步,这就是动人的生命奇迹。 15、懒惰不会让你一下子跌倒,但会在不知不觉中减少你的收获;勤奋也不会让你一夜成功,但会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你的成果。人生需要挑战,更需要坚持和勤奋! 16、人生在世:可以缺钱,但不能缺德;可以失言,但不能失信;可以倒下,但不能跪下;可以求名,但不能盗名;可以低落,但不能堕落;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虚荣, 但不能虚伪;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可以浪漫,但不能浪荡;可以生气,但不能生事。 17、人生没有笔直路,当你感到迷茫、失落时,找几部这种充满正能量的电影,坐下来静静欣赏,去发现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 18、在人生的舞台上,当有人愿意在台下陪你度过无数个没有未来的夜时,你就更想展现精彩绝伦的自己。但愿每个被努力支撑的灵魂能吸引更多的人同行。
经济地理学课程第8章-区域经济发展
(三)乘数作用和加速原理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是经济学在研究经济增长 中若干因素之间作用的变化所得到的理论认识。 这两个原理同样适用于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分析。
乘数原理指出经济增长中投资对于收入有扩大 作用,总投资量的增加可以带来若干倍于投资 增量的总收入的增加。
一个区域的区位条件对其经济增长有着不可忽 视的影响。
(三)区位条件
但是,必须清楚,区位条件只是影响区域经济 增长的外在条件之一,实质上是其它相关因素 产生影响的综合反映,区域的经济增长状况不 可能完全受制于区位条件。而且,区位条件也 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区域经济增长因素
(四)外部环境
进一步,不难看出,增长极的形成、发展、衰落和消失,都 将引起区域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对 区域经济增长产生重大的影响。二、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二)循环积累因果原理
循环积累因果原理是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 (G.Mydral)于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处境》中 首次提出的。
在物质形态上,增长极就是区域中的中心城市。而 且,由于区域的大小不一样,相应地,增长极也有 规模等级之分。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增长极通过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而对 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组织作用。
一,支配效应。增长极具有技术、经济方面的先进性, 能够通过与周围地区的要素流动关系和商品供求关系对 周围地区的经济活动产生支配作用。换句话说,周围地 区的经济活动是以增长极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动。
他把社会经济制度看成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认为 导致这种演进的技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 面的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如果 这些因素中的某一个发生了变化,就会引起另一个相 关因素也发生变化,后者的变化反过来又推动最初的 那个因素继续变化,从而使社会经济沿着最初的那个 变化所确定的轨迹的方向发展。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 该模型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是在专业化的基础部门(主要是专业化 地区的主导部门) 就业的劳动力(Lb),第二个是在服务行业(非基 础性部门)就业的劳动力(Ls),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如下公式:
• LT是总就业量 • Lb是一个外生变量,由生产满足区外需求量所需劳动力数量决定 • a是服务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
一、区外需求: 输出基础理论
(三)动态模型
• 动态模型是为解决原有经济增长模型中服务行业就业数量与总就业数 量之比长期不变问题而建立的。
• 在上述的霍伊特模型中去分析(收入替代了霍伊特模型中的就业):
YT
Yb Ya Yb Y
Ya a0 a1YT
(3 9)
• 其中,Yb、Ys分别表示基础产业部门和服务业部门收入水平;正如霍 伊特模型中的情况,服务行业的收入水平主要取决于总收入水平,基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
(三)区域经济生产要素
• 影响因素 ≠ 生产要素:一切与区域经济相关联的条件和环境可能都 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增长
• 为便于定量分析,都假定其他影响因素固定不变。
区域经济 生产要素 是区域经 济发展的 必要条件
土地(资源) 资本 劳动力 技术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
• 区域经济发展包括三种情况:
• 如果我们考虑一些其他变量,则该模型演绎出更多的经济学含义。 • 但上述理论存在较大的局限性。首先,这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不考虑
供给问题。其次,该理论没有考虑区际趋同或趋异问题,因而也就没 有考虑区域间的经济增长率的差距问题。最后,该理论无法确定经济 增长的决定因素,因为该理论把出口增长或基础部门就业人数的增长 看成是经济事实而不是理论给出的结论。
区域经济学第2章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
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2.2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 2.2.2.1 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G S K
平均储蓄率 经济增长率 资本 产出比率
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 2.2.2.2 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
Y a(K / K ) b(L / L) Y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1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
• 2.1.4 资金
•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外商投资总额(亿美元)
1,720 to 2,610 470 to 1,720 190 to 470 100 to 190 60 to 100 0 to 60
(3) (6) (3) (8) (5) (6)
2.1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
•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增长和发 展的物质基础。 • 影响劳动生产率 • 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 为发展积累资本 • 影响区域空间结构
2.1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
• 2.1.3 人口
• 人口数量 • 人口素质 • 人口构成
2.1 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条件分析
• 深圳特区报讯 据《北京晚报》报道,刚刚 结束的“第九届全球城市竞争力国际论坛” 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全球人才竞争 力中国列第25名,美国、新加坡、瑞士、 丹麦、日本居前5位 ,中国落后于同处亚 洲地区的新加坡和日本,在参与全球人才 综合竞争力排名的58个国家中处于中游水 平。 人才创新竞争力世界排名第一的是日 本,中国排在第21位。
2.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 2.3.2.2 增长极理论 • 佩鲁认为,在建设资金十分有限,而基础 设施又需要巨额社会资本的情况下,要促 进这类地区的经济开发,关键是配置一两 个具有优势的地区作为区域增长极,实行 重点开发,在其不断增长的同时,也会带 动周边地区增长。 • 聚集效应 • 扩散效应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讲义(PPT 55张)
经 济 增 长
1994年,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在向世界高峰会议 提交的文件中指出,“发展 是一个综合过程,目前这已 为国际社会所承认。经济增 长是一种动力,但其本身并 不是目的。因此除经济增长 以外,发展首先是社会性的 。发展还与和平、人权、民 主管理、环境以及文化和人 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联系 。”
(2)综合发展指标系列
GDP指标存在着缺陷,联合国社会 发展研究所提出16项综合发展指标来衡 量国家或地区的全面经济发展程度。 这些指标包括:预期寿命、人均日消费 动物蛋白、中小学注册入学人数、职业教育 入学比例、每间居室平均居住人数、每千人 中读报人数、从事经济活动人口数、每个男 性农业工人的农业产量、农业中成年男性劳 动力的比例、人均消费电力、人均消费钢、 人均消费能源(标准煤)、制造业占GDP 比重、人均对外贸易额、工薪收入者占整个 经济活动人口的比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经济活动的区位
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工
与区域的形成
区域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
区域产业结构
的 与产业布局 区域分工与联系 的 地域 运动 结构 规律
城乡边缘区
区域城市化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经济政策
专题五:区域经济增长与 发展
专题五: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
重点问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
第二节
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模式
经 济 发 展
经济发展是指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 经济、社会和政治 结构的转换和全面 进步。包括投入- 产出结构、分配消 费结构、社会福利 文教卫生、群众民 主程度等方面的变 化。
资 料
经 济 增 长 ?
1966年,经济学家克劳 在《无发展的增长》一书中指出 一段时间以来利比亚的人均收入 然有大幅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 国公司投资开发石油并出口到欧 造成的。利比亚的技术水平、人 资源和其它部门的生产并未因此 发生任何变化。而且,因石油出 而增加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利比亚 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而是拉大了 富差距。这种收入增长显然没有 进发展。
第3章区域经济发展与增长理论
⑤服务业输出阶段:信息革命阶段,服务业发展
五、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论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1960年《经济成长阶段》
一书中详细阐述
依据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事实,提出经济发展
的线性成长阶段论,早期分为五个阶段
1971年在《政治和成长阶段》一书中扩展为
六个阶段。
区域越开放、分工与合作合理,越有利于经济
增长。
四、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佩鲁
1. 增长极内涵
增长极指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新行业及
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中心。
存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通过支配效
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作用区域经济。
区域产业结构以增长极为核心,空间结构由均
各经济增长阶段的主要经济特征
阶段 传统段 主要经济特征 生产力水平低下,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
为起飞 创造前 提条件 阶段
①农业生产技术有所改进; ②家庭手工业和商业逐渐兴起; ③人们开始储蓄,金融制度应运而生; ④企业家阶层逐渐形成,其势力不断增强; ⑤经济活动出现了地域专业化的分工与协作。
①人均国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②农业技术进一步 提高,农村经济走向商品化,劳动力向工业领域的 流动加速;③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加快,大量地向 工业领域集中; ④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带动了 其它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 量。
达国家关注)
经济增长是经济在总量的增长、产出的增加
(发展中国家关注)。
经济发展包含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是目的,经
济增长是手段、基础,目的决定手段、决定增长 的方式。
3、持续发展观点
区域经济学课件--((四)区域经济增长
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资本有效配置
时间的有效配置:指资本形成中储蓄率的高 低一般体现资本在用于增加现期消费与用于 扩大再生产以增加未来消费之间的有效配置。 空间的有效配置:指一定资本规模在不同经 济部门和区域内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分配。前 者主要分析资本的形成率问题,后者主要分 析在一定资本形成率下资本形成效率问题。
自然资源制约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
资源主导产业结构制约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能 力提升。
人力资本和科技能力是衡量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准, 只有在现代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的经济结构中, 前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后者才能保持较高的水准。 资源丰富的地区一般以采掘业及相关的低级制造业为 主,在此环境下,科技人才难以实现自身价值,人力 资本难以积累,导致技术落伍和生产率低下。 山西全员劳动生产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由1999年的 15890元/人年上升至2003年的23249元/人年。
历年人类发展指数排名第一的国家 以下是报告发布年份,不是数据年份,如2006年的报告中所使用的是2004年的数据。 1980年 -- 瑞士 1985年 -- 加拿大 1990年 -- 加拿大 1991年 -- 日本 1992年 -- 加拿大 1993年 -- 日本 1994年 --1998年加拿大 1999年 -- 加拿大 (HDI= 0.932) 2000年 -- 加拿大 (HDI= 0.935) 2001年 -- 挪威 (HDI= 0.939) 2002年 -- 挪威 (HDI= 0.942) 2003年 -- 挪威 (HDI= 0.944) 2004年 -- 挪威 (HDI= 0.956) 2005年 -- 挪威 (HDI= 0.963) 2006年 -- 挪威 (HDI= 0.965) 2007年 -- 冰岛 (HDI= 0.968) 中国 2006年 -- 香港 HDI=0.937 2006年 -- 澳门 HDI=0.940 2006年 -- 中国内地 HDI=0.77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教学课时:4课时 B.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 ~了解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 ~了解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理论 ~把握区域经济增长的几种发展模式 ~把握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C.本章学习重点
~概念:经济增长,经济发展,输出基础理论, 进口替代理论,资产自销理论。循环累积因 果论,回顾效应,旁侧效应,扩散效应,回 流效应
素质:影响产出水平、提高劳动生产 率、劳动力流动。
3.资本
影响投资和工业的扩张,影响经济起飞。资本 积累率10%以上是起飞最基本条件。
外延型资本主要通过提高储蓄率、投资转换 率、资本形成率来实现;内浊型资本主要通过 提高资本利用效益来实现。
储蓄有家庭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形成。 提高个人收入水平,企业获利能力,增加税收。
(2)影响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农业、采 矿业的发展,分布间接影响原材料工业、 其他加工业的发展与布局影响区域产业结 构的形成与发展;依据农矿业对区域经济 发展影响程度。区域经济结构可分为(资 源性)、(资源加工型)、(加工形)三 种类型。
2.劳动力
数量:投入数量会影响产出水平、影响 要素结构(用资本还是用劳动力)、影 响劳动力价格。影响收入效应与替代效 应的选择——-影响经济活动
的基础上,经济社会结构比例的优化和 高级化,实质是经济质量的提高。
2. 包容的关系(一致性)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和核心的内容, 没有经济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就成为空 中楼阁,经济增长有利于实现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则包含经济增长,有发展肯定 有增长,而且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增 长速度。
3.有区别或矛盾性
就业结构:从事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劳 动生产力高,收入高。
组织结构:大型企业能形成规模效应, 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中小企业更有 利于增加就业,适应市场开发产品。
6.制度安排
良好的经济制度会产生集体力 1)宏观经济体制、企业经济制度、经
济政策影响经济增长。 2)制度创新影响经济增长
4.2.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提高资本有效配置:1)资本时间有效配置: 限期消费与未来消费2)资本空间有效配置: 不同部门区域的投资
4.技术条件
技术进步节约生产要素;减少劳动时间 和强度;改变劳动手段和劳动对象;提 高劳动力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5.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二三产业比第一产业吸收资 本能力更强,经济效益更好,产出更大, 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4.2.5.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可分为6个经济成长 阶段:一是传统社会,二是为起飞创造 前提阶段,三是起飞阶段,四是成熟阶 段,五是群众高额消费阶段,六是追求 生活质量阶段。
罗斯托的起飞学说:
1. 认为实现起飞主要有三个条件 1)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10%以上,可
通过三个途径实现资本积累:私人储蓄; 政府发行债券、增税和出让公有土地等; 国外资本输入. 2)主导部门发展快,既能带动其他部门, 又能赚外汇。
3)能保证起飞的制度改革。
2.
起飞阶段相当于工业化初期,历
时20-30年,基本经济结构和生产
方法剧烈变化。认为“纯刘易斯行 为”{指投资率由国民收入的5%上升一
倍或一倍以上(是一个重要的但不是充 分的判断起飞的重要标准。
1. 起飞有二种含义:一是指六阶段中的起飞阶 段;二是指起飞后的持续成长,经济成长中的 新主导部门不断代替旧主导部门,不断打破停 滞状态。采用新技术的主导部门出现,等于开 始了另一起起飞,新主导部门对其他部门会产 生回顾效应和旁侧效应。
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在比例失调情况 下,加快增长速度,只会使比例更失调。 经济结构恶化
4.1.2.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教材中概括为: 1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2劳动力
3资本 4.技术 5.结构变化 6.制度安排
(11.)影自响然劳条动生件产和率自:如然矿资产源资源丰度
影响开采成本、劳动生产率,地貌影响农 业劳动生产率,地理位置影响地价、商业 活动效率
4.2.3.自产自消理论(美国胡佛)
一个区域内部把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和 服务内部交换,自己消费掉,通过自产 自消而变富,带动区域经济增长。
局限性:只能对包括各个子区域的大区 域起作用,指区域之间存在大量贸易时, 才能成立,太小区域不行。
4.2.4.循环累积因果论(瑞典、
刚纳、谬尔达尔)
1944年在其《美国的两难禁地》中首次 提出.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中, 各种影响因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市场的力量倾向与增加而不是减少区域 间的差异,由于集聚经济效益,发达地 区会处于持续累积的加速增长之中,同 时产生扩散效应和回流效应。发达地区 越来越发达,落后地区越来越落后,就 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累积循环的结果。
4.2.1.输出基础理论(美国诺思1955年提 出)区外需求是区域增长的主要原动力。 一个区域输出产业规模越大,赚的收入 越多,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带动区域内自给型产业的发展;同时, 外部需求的扩大,会带动区域内输出生 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引起区域经济成 倍增长。区域输出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区 域经济增长。
~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要素 ~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出口导向发展模式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 D.本章难点: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及我
国发展阶段
E.正文.
4.1.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
4.1.1区域经济增长与积极发展的关系 1. 内涵不同: 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国GDP绝对量的增
加,实现是经济总量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一国在美国胡佛)
指用区域内自己生产产品来代替从区外进口产 品。他可以在区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新 的收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认为进口产品 和服务需花费外汇,使出口所得外汇额减少, 因此,出口额越大,对经济推动作用越大;而 进口支付额越小,则进口对经济的抑制作用越 小。他强调区内生产,区内消费,容易导致闭 关自守,减低经济效率,劣化,经济结构,大 而全小儿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