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合集下载

双黄消痤丸对兔耳痤疮模型血清 IL-2、IL-6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兔耳痤疮模型血清 IL-2、IL-6含量的影响

2 . 3 给 药 造模成 功后 ,根据 《 人和 动物按 照体表 面积折 算等 效剂 量 比率表 》计算 家兔 的给药量 : 双 黄消座 丸高 剂量 组 1 . 6 8 g / k g ,中剂 量组 0 . 8 4 g / k g ,低剂 量组 0 . 4 2 g / k g ,阳性对 照 药丹 参酮 胶囊 组 0 . 1 8 7 g / k g ,正 常组 和模 型组 给予 同体积 的 0 . 9 % 的生 理盐水 ,每 E l 一次 ,连续 1 4天 。
1 实 验 材 料
1 . 1 实验动物
1 2周龄 健康雄性 日本大耳 白兔 4 8只 , 体重 1 5 0 0±2 2 0 g , 标 准饲 料喂 养 ,由哈尔 滨市松 北 区华宇 养殖场 提供 f 动物 合
格证 号 S C XK 一黑 2 0 0 7 — 0 0 3 1 。
石 蜡体 积 按 1 : 1混合 ) ,每次 0 . 5 mL连续 两周 。 自建 模 开始 后 第 7天 ,于涂 煤焦 油处皮 内注射 痤疮丙 酸杆菌 液 ( 痤疮丙 酸 杆菌菌株 1 株 ,在脑心 浸液培 养基 中转种 活化并 增殖 ,搜 集 茵落 然 后洗 涤并 过 滤 ,调整 痤疮 丙 酸杆 菌浓 度 为 6 ×1 0 / ml ,于 9 5℃水 浴 灭 活 5 ai r n)5 0I X 1 / 耳 。建 模 第 l 4天 在 正 常 组 与建模 动 物 中随机 取 1 0只 动 物 ,在 起 左 耳 相 同位 置 处 用 记 号笔 做 标记 ,在 该 处 以 1 c m 的 打孔 器进 行 兔耳 皮 肤 活 检 ,组 织 块 以 1 0 % 福 尔 马 林 固 定 ,石 蜡 包 埋 .切 片 ,然 后 每个镜 下 观察 四张 切片 中位 置相 同的结 构 ,验证 模 型复制情 况 。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痤 疮 颗粒 由黑 龙 江 中医药 大学 科研 门诊 专 家张友 堂教授 提 供 。 丹 参 酮胶囊 由河 北 兴 隆 希 力 药业 有 限公 司生 产 ,
批 准文 号 : 国药 准 字 Z 3 2 10 10 0 。 1 13 实 验 方法 .
据《 伤寒 论 》 中茵 陈蒿 汤合 栀 子柏 皮 汤加 减 制 成 , 经 它
水平 较 用药前 有显 著 变4 P <0 0 ) 且经过 治疗后 患者血 清 中 I 6和 I L( .1 ; L一 L一8水平 与 正 常 对 照组 无
差异 ( >0 0 ) 结论 : P .5 . 痤疮 颗 粒 治疗痤 疮 的机制 有 降低 机 体 前 炎症 细 胞 因子 I 6和 I 8的水 平 , L一 L一
21 0 0年第 3 8卷第 2期
V 13 N . 2 1 o . 8, o 2, 0 0





Aca C i e e Me ii e a d P ama o o y t h n s d c n n h r c l g
痤 疮 颗 粒 对 痤 疮 患者 体 液 免疫 中细胞 因子 的影 响
离心分 离 血清 , 后将 待 测 血 清 存 于 一 0C低 温 冰箱 然 7 ̄
2 1 痤 疮 颗粒 和 丹 参 酮 这 两 组 I . L一6和 I L一8均值 都 明显 高 于正 常对 照组 ( 00 ) P< . 1 。
2 2 痤 疮颗 粒 药后 组 较 药 前 组 I . L一6和 I L~8的均 值 明显 降低 ( 0 O ) P< . 1 。 2 3 丹 参酮 药后 组 较 药 前组 I . L一6和 I 8均 值 低 L一
从 而改善 体液 免疫 的一 个 方 面。 关键 词 : 疮 ; 痤 体液 免疫 ; 细胞 因子 ; 痤疮颗 粒

中药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脂腺、毛囊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脂腺、毛囊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药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脂腺、毛囊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刘俊峰;朱璐【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08(7)3【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消痤胶囊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机理.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5组,A组为空白组,B、C、D、E组均造成兔耳痤疮模型,A、B组用自来水灌胃,C、D组分别用消痤胶囊大、小剂量混悬液灌胃治疗,E组用珍珠暗疮片混悬液治疗.治疗14d后,心脏取血,测其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取兔耳痤疮标本作组织学切片,观察局部皮肤病理变化,并且运用形态学图象分析系统测量皮脂腺直径和毛囊面积.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消痤胶囊大剂量组、珍珠暗疮片组均可降低皮脂腺直径和毛囊面积(P<0.05),且消痤胶囊大剂量组与珍珠暗疮片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消痤胶囊大剂量组可降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红细胞压积(P<0.05);消痤胶囊小剂量组、珍珠暗疮片组均可降低全血高切黏度(P<0.05),且消痤胶囊大剂量组与珍珠暗疮片组在改善全血高切黏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消痤胶囊通过抑制皮脂腺分泌及改善血液黏度起到治疗寻常痤疮的作用.【总页数】4页(P151-154)【作者】刘俊峰;朱璐【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广州,510405;陕西中医学院,咸阳,712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相关文献】1.银黄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连莉阳;王军;李治牢;王晓莉2.中药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的疗效观察 [J], 赵鸿儒;赵大华3.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J], 张丽;王凡;尹小娥;朱镭;薛国娜;马拴全4.中药消痤霜对兔耳痤疮实验模型的干预效果 [J], 赵鸿儒;赵大华5.丹连消痤散外用对痤疮模型兔耳组织IL-6IL-8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J], 贾丽梅;谢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家兔模型皮脂腺及P物质的影响

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家兔模型皮脂腺及P物质的影响

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家兔模型皮脂腺及P物质的影响王用峰;王小莉;屈煦;李文娜;张颖【期刊名称】《现代中医药》【年(卷),期】2023(43)2【摘要】目的观察银黄消痤胶囊对痤疮家兔模型皮脂腺及P物质(Substance P,SP)的影响。

方法70只12~13 w龄雄性家兔,随机平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银黄消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盐酸米诺环素组7组。

除空白组外,其余60只以2%煤焦油溶液涂抹家兔左耳2 w建立痤疮模型。

造模成功后,在给药前及给药3 w后,分别在兔耳动脉抽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血清SP含量及取左耳组织行病理检查。

结果各组实验性粉刺组织学分级比较,治疗后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血清SP检测:治疗后银黄消痤胶囊高、中、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米诺环素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极显著降低(P<0.01);消痤胶囊高剂量组比较中剂量、米诺环素组有显著降低(P<0.05),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比较有极显著降低(P<0.01);中剂量组与清热暗疮丸组比较有显著降低(P<0.05)。

结论银黄消痤胶囊可降低家兔痤疮模型血清SP含量,银黄消痤胶囊可明显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表明银黄消痤胶囊可通过降低SP含量及抑制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来治疗痤疮。

【总页数】6页(P96-101)【作者】王用峰;王小莉;屈煦;李文娜;张颖【作者单位】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相关文献】1.银黄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实验研究2.银黄消痤胶囊治疗肺胃热盛型寻常痤疮60例3.中药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皮脂腺、毛囊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实验研究4.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5.中药银黄消痤对痤疮丙酸杆菌临床株生物被膜形成和黏附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痤疮合剂的疗效及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中血清中IL-8、TNF-α含量的影响

痤疮合剂的疗效及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中血清中IL-8、TNF-α含量的影响

痤疮合剂的疗效及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中血清中IL-8、TNF-α含量的影响作者:张琳顾炜朴美淑吴景东来源:《上海医药》2017年第03期摘要目的:观察痤疮合剂对痤疮的疗效,并初步探求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家兔耳廓部造模成功后,将家兔分为6组进行治疗。

通过观察局部外观变化并检测血清中IL-8、TNF-α含量证实痤疮合剂对痤疮动物的炎症抑制作用。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5组IL-8、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痤疮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炎症因子含量均显著下调,且高剂量组含量的下调更为显著(P关键词痤疮合剂白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中图分类号:R286; 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3-0065-04ZHANG Lin1**, GU Wei2, PIAO Meishu3, WU Jingdong4***(1. 93279 Forles Political Office, Dandong 118000, China; 2. th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2, China; 3. Korean Wonkwang University, Seoul, Korea; 4.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cne mixture on acne and preliminarily explore its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s: Th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to be treated after the modeling succeeded. The inhibition of acne mixture to the inflammation of experimental animals was verifi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hanges of local appearance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L-8 and TNF-α levels in serums. Result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IL-8 and TNF-α levels five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other 5 groups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PKEy WORDS acne mixture; IL-8; TNF-α痤疮(acne)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在中青年人群中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自信心。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影响的实验研究作者:于佳家张小卿吴景东顾炜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20年第08期[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觀察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外周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Kligman和Fulton法制备兔耳痤疮模型,于兔耳内侧涂抹煤焦油,时间2周,待造模成功后,痤疮合剂组灌服痤疮合剂(17.52g/kg/d)30d;阳性组灌服清热暗疮胶囊(0.12g/kg/d)30d;空白组与模型组灌服同等剂量生理盐水。

各组末次给药后,24h内取静脉血及局部皮肤组织病理活检。

ELISA法检测各组家兔外周血清IL-3、IL-4、IL-13、TNF-α、GM-CSF水平,HE染色法观察兔耳组织病理变化。

结果:痤疮合剂能有效减轻兔耳表皮层的厚度、脓肿、结节和兔耳毛囊开口收缩及扩张的程度,抑制毛囊漏斗内角质化物质的大量增殖,降低真皮炎症细胞的增生和浸润。

除空白组外,各组血清IL-3、IL-4、IL-13、TNF-α和GM-CSF表达水平在造模后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痤疮合剂;兔耳痤疮模型;炎性因子;GM-CSF;白介素-3;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3;白介素-4[中图分类号]R758.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20)08-0027-04Experimental Study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Effect of Acne Mixture Decoction on Rabbit Ear Acne ModelsYU Jia-jia1,ZHANG Xiao-qing1,WU Jing-dong2,GU Wei3(1.The First Clinical Graduate School,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2.The President's Office, the 2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henyang 110036,Liaoning,China;3.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Clinic,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Shenyang 110043,Liaoning,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cne Mixture Decoction on the expression of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rabbit ear acne model. Methods Rabbit ear acne model was prepared according to Kligman and Kwong method by applying coal tar to the internal surface of rabbit ears for 2 weeks. After confirming successful modeling, the mixture group was given Acne Mixture Decoction (17.52g/kg/d), continuous dosing 30d.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lear Heat Acne Capsule (0.12g/kg/d), continuous dosing 30d.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model group were given equal doses of saline solution respectively. Partial ear skin samples were biopsied within 24 hours after the last administration, and using ELISA to detect levels of IL-3, IL-4, IL-13,TNF-α and GM-CSF in all groups. Results Acne Mixture Decoc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abscess and nodules, reduce thickness of the rabbit ear epidermal and follicle funnel expansion,inhibit proliferation of keratinized compounds in follicle funnel, and reduce dermal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Except the blank group,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serum IL-3, IL-4, IL-13,TNF-α and GM-CSF in eac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modeling,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Key words: acne mixture; rabbit ear acne model; inflammatory cytokine; GM-CSF; IL-3; TNF-α; IL-13; IL-4痤疮属传统中医“粉刺”的治疗范畴,青春期发病率高,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和症状的皮损性临床表现,中国区患病率为39.3%[1],欧洲为57.8%[2]。

丹连消痤散外用对兔耳痤疮模型TNF-α、TNFR1、ERK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丹连消痤散外用对兔耳痤疮模型TNF-α、TNFR1、ERK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丹连消痤散外用对兔耳痤疮模型TNF-α、TNFR1、ERK含量影响
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丹连消痤散外用对痤疮模型兔耳组织的病理变化及TNF-α、TNFR1、ERK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 8只
兔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克痤隐酮凝胶)和丹连消痤散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

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造模成功后进行干预,连续给药14天。

观察兔耳局部皮肤病理变化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耳组织T NF-α、TNFR1和ERK的含量。

结果:1.各给药组兔耳局部病理变化较模型组均明显减轻。

2.在TNF-α指标中,与空白组相比,其余五组的TNF-α含量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
组与丹连消痤散外用高、中、低剂量组均使TNF-α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中剂量组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与阳性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lt;0.05)。

3.在TNFR1指标中,与空白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丹连消痤散外用高、低剂量组的TNFR1含量均显著提高,丹连消痤散外用中剂量组的TN FR1含量虽有所升高,但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显著差异(P&gt;0.05),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丹连消痤散外用高、中、低剂量组均使TNFR1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中剂量组含量下降最为显著,与阳性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lt;0.05)
4.在ERK指标中,与空白组相比,其余五组的ERK含量均显著提高,与模型组相比,阳性对照组与丹连消痤散外用高、中、低剂量组均使E RK含量显著降低,其中进行药物干预的四组无显著差异(P&gt;0.05)。

结论:丹连消痤散外用可有效减轻兔耳痤疮病理变化,降低TNF-α、TNFR1和ERK含量是其部分作用机制。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bl oo d s am pl i ng.Ra di o i m m unoas s a y wa s us ed t o de t ec t c ont ent s o f I L一 8 and TNF— Q i n s e r um . Re s u l t s Co m par e d wi t h bl a nk gr o up,t he co nt e nt s o f I L一 8 a nd TNF— n i nc r eas e d s i gni ica f n t l y i n t he
各组给 予相应 药物 灌 胃, 每 日 1次 , 连续 1 4 d 。给 药结束 后采血, 采 用放射免疫 法测定血 清中 白细胞介 素一 8 ( I L 一 8 ) 、 肿瘤坏死 因子一 Q( T N F — Q) 含量 。 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 模型组 I L 一 8 、 T N F — Q含量 明显升 高 ( P <0 . 0 1 ) : 与模型组 比较, 除双黄消痤丸低剂量 组外, 各 给药组 I L 一 8 、 T N F —Q含量明显降低 ( P<0 . 0 1 ) 。 结论 通 过降低 兔血清 I L - 8 、T N F — Q含量起 到治疗痤疮 的作 用。 双黄消痤丸
文章编 号 :1 0 0 5 — 5 3 0 4 ( 2 0 1 5 ) 0 6 — 0 0 7 2 — 0 3
Ef f e c t s o f Shu a n ghu a n g Xi a o c uo Pi l l s o n Co nt e nt s o f I L- 8 a nd TNF- Ⅱi n Ra bbi t Ac ne Mo de l s
Ha r b i n 1 5 0 0 3 6 ,Ch i n

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张丽;王凡;尹小娥;朱镭;薛国娜;马拴全【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4(0)5【摘要】目的观察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抗角化作用及对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消痤胶囊大、中、小剂量组、清热暗疮丸组、模型实验组、正常对照组,采用Kligman法建立兔耳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灌饲消痤胶囊、清热暗疮丸和纯净水2周.通过肉眼和镜下病检观察皮损的角化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T、E2含量.结果消痤胶囊各剂量组和清热暗疮丸组均可不同程度的改善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对血清T的含量有降低作用、对血清E2含量有升高作用,并呈量效关系.结论消痤胶囊可改善兔耳痤疮模型毛囊皮脂腺导管的异常角化,调节体内激素水平,对兔耳实验性痤疮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总页数】3页(P796-798)【作者】张丽;王凡;尹小娥;朱镭;薛国娜;马拴全【作者单位】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陕西咸阳712046;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陕西咸阳71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相关文献】1.银黄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连莉阳;王军;李治牢;王晓莉2.丹连消痤面膜对兔耳痤疮抗角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J], 贾丽梅;陈雨佳3.清热消痤颗粒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J], 张晓东;张国斌;张建新;王强;谭伟阳;王恩波;王卓;戴逸楠4.清热消痤颗粒对兔耳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J], 张晓东;张国斌;张建新;王强;谭伟阳;王恩波;王卓;戴逸楠5.十味平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的研究 [J], 周培媚;熊霞;杜宇;祝守敏;朱小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双黄消痤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

除空白组外,建立兔耳痤疮模型,成模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

给药结束后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双黄消痤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

结论双黄消痤丸通过降低兔血清IL-8、TNF-α含量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标签:双黄消痤丸;痤疮;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兔痤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面部、背部、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痤疮的形成与雄激素水平过高、痤疮丙酸杆菌、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免疫因素、环境与遗传等因素有关[1-6]。

双黄消痤丸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自主研发的中成药,临床用于治疗痤疮效果显著[7]。

本研究通过观察双黄消痤丸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1.1 动物12周龄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体质量(1.5±0.2)kg,标准饲料喂养,哈尔滨市松北区华宇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黑)2008001。

1.2 药物双黄消痤丸,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批号131101;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0822。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煤焦油(营口华源石化有限公司),IL-8、TNF-α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痤疮丙酸杆菌(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AP280-123型包埋机(德国MICROM公司),HM335E型切片机(德国MICROM公司),MDF-382E型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公司),恒温高速离心机(德国BACKMAN公司)。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影响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的影响王慧【摘要】目的:观察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中白介素-6和白介素-8水平的影响.方法:观察30例痤疮患者用药前后体液免疫中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以15例健康人作对照,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痤疮颗粒治疗痤疮患者后,其体液免疫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8水平较用药前有显著变化(P<0.01);且经过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和IL-8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痤疮颗粒治疗痤疮的机制有降低机体前炎症细胞因子IL-6和IL-8的水平,从而改善体液免疫的一个方面.【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0(038)002【总页数】2页(P119-120)【关键词】痤疮;体液免疫;细胞因子;痤疮颗粒【作者】王慧【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免疫教研室,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4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病因病机错综复杂,涉及到很多方面。

近年来研究发现,痤疮患者局部或全身的免疫应答和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痤疮颗粒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张友堂教授依据《伤寒论》中茵陈蒿汤合栀子柏皮汤加减制成,它经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已经取得满意的疗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研究痤疮患者血清中IL-6和IL-8细胞因子变化的水平来探讨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为研究药物治疗痤疮机制提供一条新途径。

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血清标本来源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研门诊就诊的痤疮患者30例,均无并发症,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3.3岁,病期1~5年,无内脏及免疫系统疾病,治疗前30天未使用过与本病相关的内服药和外用药。

随机分为痤疮颗粒组和丹参酮组,每组15例患者,两组均服药60d,治疗期间不使用与本病相关的其它药物,忌辛辣,分别取这些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的血清;另选取1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血清,平均年龄23.5岁。

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

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

□临床研究/Clinical Research ·92·2020年第4卷第1期2020 V ol.4 No.1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邵凯,方富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江苏苏州 215006)摘要:目的探讨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对痤疮患者IL-8、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15例痤疮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10例,对照组105例。

对照组患者行异维A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丹参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

比较治疗前、3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和症状评分变化;比较3疗程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血清IL-8、TNF-α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3疗程后两组患者粉刺、炎性丘疹、脓疱评分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6%(P<0.05)。

结论丹参酮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可显著改善患者丘疹、脓疱等症状,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优于单一异维A酸治疗。

关键词:丹参酮; 异维A酸; 痤疮; 白细胞介素-8; 肿瘤坏死因子-α中图分类号:R7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01.0092.02痤疮是累及毛囊皮脂腺,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局部粉刺、丘疹、脓疱等改变的常见皮肤病。

异维A酸可抑制皮脂过度分泌,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但单一用药效果有限。

研究表明,丹参酮能降低雄激素水平,对抗痤疮杆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种致病菌,达到抗皮脂腺活性和消炎抗菌的效果,同时可促进皮损的愈合,且长期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1]。

粉刺消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

粉刺消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

粉刺消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张志勇;刘慧;杨巧利;李子印;李克盛【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Fencixiao granule in treating acne vulgaris and change of IL-6, IL-8. Methods Sixty - fiv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treatment group (3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Fencixiao granule and the control group(32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an Shen Tong Jiao Nang. All patients were topically treated with isotretinoin erythromycin gel.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erse reaction were observed at the end of 8 - week treatment.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IL-8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in all patients. Results The clinical cura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wo groups (P<0. 05). The levels of serum IL-6 and IL-8 were obviously decrease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01). Conclusion Fencixiao granule in treatment of acne vulgaris is efficient and safe. Fencixiao granule can adjust immune function.%目的探讨粉刺消颗粒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6,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33例,口服粉刺消颗粒;对照组3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2组均同时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8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血清IL-6,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IL-8表达水平均有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粉刺消颗粒治疗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药杂志》【年(卷),期】2011(015)019【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粉刺消颗粒;寻常性痤疮;IL-6;IL-8【作者】张志勇;刘慧;杨巧利;李子印;李克盛【作者单位】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河北医科大学附属邯郸市中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5.9寻常性痤疮是发生于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和机体的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1]。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IL-1α、TNF-α 的影响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IL-1α、TNF-α 的影响

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IL-1α、TNF-α 的影响王思农;张娅茹;张博;柳文红【期刊名称】《西部中医药》【年(卷),期】2013(026)001【摘要】目的:观察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白介素1α(IL-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00%油酸于大鼠右耳廓皮内连续涂抹3 周制造实验大鼠耳廓痤疮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正常组不涂抹任何药物,三黄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大鼠右耳廓造模处涂抹不同剂量的三黄凝胶,阳性组涂抹0.025%维A 酸乳膏,连续治疗2 周后,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α、TNF-α 的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α、TNF-α 的含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低、中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高剂量组与阳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黄凝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和减少IL-1α、TNF-α 的产生有关.【总页数】2页(P7-8)【作者】王思农;张娅茹;张博;柳文红【作者单位】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3【相关文献】1.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血清IL-1α、TNF-α的影响 [J], 王思农;张娅茹;张博;柳文红;2.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的抗角化作用 [J], 王思农;张娅茹;张博;柳文红3.三黄凝胶对耳郭痤疮模型大鼠血清IL-17、IL-23水平的影响 [J], 李炳男;郭斐斐;刘婧;牛凡红;王思农4.三黄凝胶对大鼠耳廓痤疮模型核因子-κB和白细胞介素-37的影响 [J], 牛凡琪;郭斐斐;牛凡红;刘婧;王思农5.三黄凝胶对大鼠耳郭痤疮模型血清金属蛋白酶-13、γ-干扰素的影响 [J], 王雅佩;王思农;朱鹏;牛凡红;郭斐斐;刘婧;牛凡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的影响

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的影响

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8的影响唐艳琼;瞿焱;林海云【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11(10)5【摘要】目的观察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8(IL-8)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度痤疮患者56例,口服异维A酸胶丸,10mg/次,3次/d,12周为1个疗程,采用ABC-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服药前后血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另外选择40名非痤疮的健康体检者作为测定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治疗前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仍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8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能明显降低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TNF-α及IL-8的水平.【总页数】2页(P297-298)【作者】唐艳琼;瞿焱;林海云【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温州3252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温州325200;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温州325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73+3【相关文献】1.异维A酸对重度痤疮患者可溶性IL-2R和IL-10的影响 [J], 唐艳琼;瞿焱2.异维A酸胶囊对中度寻常痤疮严重程度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J], 沈跃莉;叶俊儒3.异维A酸与阿奇霉素联合治疗青春期后中重度痤疮的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J], 文佩军; 陈磊平; 陈翠珊; 林万飞4.异维A酸与光动力疗法联合方案用于重度痤疮患者皮损改善效果及对皮损组织细胞因子的影响 [J], 纪庆发5.异维A酸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远期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J], 蒋诗雨;谭小琦;李旭林;何香燕;易莎;熊霞;邓永琼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消痤颗粒对儿童重度痤疮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的影响

消痤颗粒对儿童重度痤疮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的影响

消痤颗粒对儿童重度痤疮的血清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的影响林武全【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消痤颗粒治疗重度痤疮对血清白介素(IL)-2、IL-4、干扰素(IFN)-γ的影响,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0例重度痤疮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与西药治疗联合消痤颗粒治疗的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2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2、IL-4、IFN-γ水平,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6.67%与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IL-2、IL-4、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4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IL-2、IFN-γ较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6.67%与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消痤颗粒可有效治疗重度痤疮,可明显改善血清IL-2、IL-4、IFN-γ水平,对血清IL-2、IL-4、IFN-γ水平进行监测,可为临床评估病情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007)014【总页数】4页(P21-24)【关键词】重度痤疮;白介素2;白介素4;干扰素-γ;影响【作者】林武全【作者单位】广东省龙岗市中医院,广东龙岗 51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5近年来,痤疮的发病日趋增多,对患者的生活、婚姻及就业产生很大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外貌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1]。

目前,临床常用的痤疮西医治疗方法为抗感染、调节内分泌、抗雄激素等,但这种治疗方法的时间较长,其具有较为显著的毒副作用,其治疗效果远远不能达到患者的满意。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

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王亚贤;王婷婷;关红捷;沈小平;王慧;张友堂【期刊名称】《天津中医药》【年(卷),期】2007(24)6【摘要】[目的]探讨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

[方法]采用放射性免疫学方法检测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结果]应用痤疮颗粒治疗痤疮患者后,其血清中的IL-8和TNF-α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显著变化(P<0.01);并且疗后患者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差异(P>0.05)。

[结论]痤疮颗粒能够改变痤疮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水平。

【总页数】2页(P456-457)【关键词】座疮;细胞因子;痤疮颗粒【作者】王亚贤;王婷婷;关红捷;沈小平;王慧;张友堂【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6【相关文献】1.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J], 孔连委;高起勇;马林;李倩;张宏丽;芦然2.痤疮颗粒对痤疮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影响 [J], 王亚贤;王慧;尹霞;张友堂3.穴位自血疗法联合痤疮散外敷对痤疮疗效及肿瘤坏死因子-a 、白细胞介素8的影响 [J], 赵跃凤4.清热利湿方联合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J], 叶姝5.消痤颗粒对重度痤疮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和干扰素γ的影响[J], 刘永军;涂绍忠;卜开来;李孜怡;彭静;林欢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MAPK相关信号通路影响-顾炜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MAPK相关信号通路影响-顾炜
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动物在造模成功后 灌胃给药,模型对照组每日给予 20 mL/kg 生理盐 水。痤疮合剂成人每天用药剂量为 150 mL,参照 徐淑云教授主编的《药理实验方法学》,按照人和 家兔等效剂量换算后,中药低剂量组按等效剂量的 3 倍剂量给药,即 22.5 mL/(kg·d),中药中剂量组 按等效剂量的 6 倍剂量给药,即 45 mL/(kg·d), 中 药 高 剂 量 组 按 等 效 剂 量 的 9 倍 剂 量 给 药,即 67.5 mL/(kg·d),实验前将各组药物浓缩,至 20 mL 浓度灌胃给药,每日 1 次。清热暗疮胶囊临床成 人常用量为 2.4 g/d,分 2 次服用。经等效剂量换 算后,兔用药量为 0.12 g/(kg·d),溶于 20 mL 生 理盐水后,每日灌胃 1 次,连续治疗 14 d。 2.5 耳部组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9 No. 8 Aug .,2017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08.003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 MAPK 相关信号通路影响
GU Wei1,ZHANG Xiaoqing2,WU Jingdong2 (1.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
China;2.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847,Liaoning,China)
12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血清中IL-1α、IL-6影响的实验研究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血清中IL-1α、IL-6影响的实验研究

痤疮合剂对兔耳痤疮模型动物血清中IL-1α、IL-6影响的实验研究张小卿;顾炜;朴美淑;吴景东【摘要】目的:本研究以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痤疮合剂为处理因素,采用兔耳痤疮模型,从毛囊角化程度、抗炎效应角度研究痤疮合剂对痤疮兔耳模型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以煤焦油外涂兔耳制作痤疮模型,每次约0.5ml,连续2周。

造模成功后,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通过观察局部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中IL-1α、IL-6含量观察内服痤疮合剂对痤疮的炎症抑制作用。

结果:痤疮合剂确能减少兔耳毛囊角栓和结节,减轻兔耳毛囊口扩张程度,减少炎症细胞浸润;造模后各组IL-1α、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痤疮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含量均显著下调(P<0.01);高剂量组及药物对照组下调更为显著;其中IL-1α高剂量组下调最为明显,和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高剂量组和药物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痤疮合剂治疗痤疮作用机制与抑制血液中相关炎症因子有关。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acne mixture is the treatment factors, which is hospital preparation from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and using rabbit ear as acne model, from follicular keratosis degre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anti-inlfammatory effects to study efifcacy of acne mixture on acne rabbit ears model, 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tion. Methods Painted coal tar on rabbit ears to make acne models, every times 0.5 ml, for two consecutive weeks. After determine the successful model, the animal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model control group, lowdose group, medium dose group,high dose group and drug control group. By observed local 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detection of serum IL-1α,IL-6 content to observed inhibition of oral acne mixture on acne inlfammatory. Results Acne mixture can reduce the rabbit ear follicular keratinous plug and nodules, reduce rabbit ears hair follicle dilation, and reduce inlfammatory cell inifltration. Each group of IL-1α, IL-6 content were signiifcantly increased after modeling(P<0.01). Compared with model control group, acne mixture low, medium and high dose group and drug control group content were signiifcantly reduced (P<0.01).High dose group and drug control group was signiifcantly down-regulated more;IL-1αdecline was most obvious in the high dose group, there were statistical signiifcance compared with drug control group(P<0.05). IL-6 had no statistic signiifcance between high dose group and drug controlgroup(P>0.05). Conclusion Acne mixture acne treat mechanism of action is related to inhibition related inlfammatory factors in blood.【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6(025)008【总页数】4页(P47-50)【关键词】痤疮;痤疮合剂;IL-1α;IL-6【作者】张小卿;顾炜;朴美淑;吴景东【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 110032;韩国圆光大学韩国首尔;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沈阳 11084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22;Q813.1痤疮(Acne)是常见皮肤病之一,属于慢性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它通常累及到毛囊、皮脂腺,好发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部位,其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特点的多形性皮损。

双黄消痤丸对雄性兔痤疮模型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雄性兔痤疮模型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

双黄消痤丸对雄性兔痤疮模型血清雌二醇、睾酮含量的影响马林;张宏丽;孔连委;李倩;高起勇;赵峰;武宁波【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科技》【年(卷),期】2015(022)005【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双黄消痤丸对痤疮动物模型血清雌二醇(E2)、睾(T)酮含量的影响,探讨双黄消痤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治疗痤疮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8只兔,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高、中、低剂量双黄消痤丸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采用外涂煤焦油于兔耳内侧及痤疮丙酸杆菌液局部注射方法造模,肉眼观察及病理学检查确认兔耳痤疮造模成功.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14天.末次给药后分别采血,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睾酮的含量.结果: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兔血清睾酮含量明显降低,雌二醇有一定的升高.结论:双黄消痤丸对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总页数】2页(P504-505)【作者】马林;张宏丽;孔连委;李倩;高起勇;赵峰;武宁波【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哈尔滨15003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J], 孔连委;高起勇;马林;李倩;张宏丽;芦然2.双黄消痤丸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 [J], 马林;高起勇;孔连委;芦然;范延华3.消痤胶囊对兔耳痤疮模型抗角化作用及血清睾酮、雌二醇含量的影响 [J], 张丽;王凡;尹小娥;朱镭;薛国娜;马拴全4.痤消灵丸对痤疮模型的实验研究 [J], 王伟明;白海玉;张树明5.清心消痤饮治疗青春期后女性痤疮疗效观察及对血清睾酮、硫酸脱氢表雄酮水平的影响 [J], 李婷;王文娟;李兰英;胡阳;俞爱华;王海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黄消痤丸对痤疮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和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双黄消痤丸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

方法取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和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

除空白组外,建立兔耳痤疮模型,成模后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

给药结束后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白细胞介素-8 (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8、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双黄消痤丸低剂量组外,各给药组IL-8、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

结论双黄消痤丸通过降低兔血清IL-8、TNF-α含量起到治疗痤疮的作用。

关键词:双黄消痤丸;痤疮;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兔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6-0072-03痤疮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面部、背部、胸等富含皮脂腺的部位。

痤疮的形成与雄激素水平过高、痤疮丙酸杆菌、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免疫因素、环境与遗传等因素有关[1-6]。

双黄消痤丸为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自主研发的中成药,临床用于治疗痤疮效果显著[7]。

本研究通过观察双黄消痤丸对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

1 实验材料1.1 动物12周龄健康雄性日本大耳白兔48只,体质量(1.5±0.2)kg,标准饲料喂养,哈尔滨市松北区华宇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SCXK-(黑)2008001。

1.2 药物双黄消痤丸,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制剂室提供,批号131101;丹参酮胶囊,河北兴隆希力药业有限公司,批号20130822。

1.3 主要试剂与仪器煤焦油(营口华源石化有限公司),IL-8、TNF-α试剂盒(北京北方生物技术研究所),痤疮丙酸杆菌(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AP280-123型包埋机(德国MICROM公司),HM335E型切片机(德国MICROM公司),MDF-382E型超低温冰箱(日本三洋公司),恒温高速离心机(德国BACKMAN公司)。

2 实验方法实验动物适应性喂养1周后,按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及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

2.2 造模按文献[8]方法建立并判定兔耳痤疮模型。

除空白组外,在每只家兔左右耳内侧耳管开口处2 cm×2 cm范围,每日用玻璃棒均匀涂抹浓度为50%煤焦油(煤焦油和液体石蜡体积按1∶1混合),每次0.5 mL连续2周。

自建模第7日开始后,于涂煤焦油处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液(痤疮丙酸杆菌菌株1株,在脑心浸液培养基中转种活化并增殖,搜集菌落后洗涤并过滤,调整痤疮丙酸杆菌浓度为6×107/mL,于95 ℃水浴灭活5 min)50 ?L/耳。

建模第14日,在空白组与造模动物中随机选取10只动物,在其左耳相同位置处用记号笔做标记,在该处以1 cm的打孔器进行兔耳皮肤病理活检,显微镜下观察标本的病理结构,验证痤疮模型复制情况。

光镜下可见:角化过度,表皮和毛囊上皮的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相邻扩张的毛囊互相融合,毛囊口及漏斗部都充满角化物质,并向皮脂腺延伸,毛囊口角栓堵塞,毛囊漏斗部充满角化物质并扩大成壶状;真皮上层毛细血管扩张明显,毛囊周围弥漫散在炎性细胞浸润,以小圆形细胞为主,还有少量中性粒细胞。

造模成功后开始给药,双黄消痤丸高、中、低剂量组给予双黄消痤丸1.68、0.84、0.42 g/kg,阳性药组给予丹参酮胶囊0.187 g/kg,给药体积10 mL/kg,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14 d。

2.4 检测指标分别于动物末次给药20 h后,一次性5 mL注射器进行兔的立位心脏采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IL-8、TNF-α含量,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实验数据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4.1 双黄消痤丸对模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8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黄消痤丸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血清IL-8含量明显降低(P<0.01)。

结果见表1。

4.2 双黄消痤丸对模型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黄消痤丸高、中剂量组及阳性药组大鼠血清TNF-α含量明显降低(P<0.01)。

结果见表2。

5 讨论痤疮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

研究表明,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参与痤疮的发病过程[9]。

人类Th细胞存在Th1和Th2两个不同功能的亚群,Th1细胞主要分泌IL-2和TNF-α等特征性细胞因子,介导细胞免疫;Th2细胞主要分泌IL-4、IL-8及IL-10等细胞因子,介导体液免疫。

尤其Th2细胞分泌的IL-8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参与了痤疮的病理生理过程。

研究发现,痤疮患者血清中的IL-8、IL-6及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提示这3种炎症递质参与了痤疮的发病过程[10]。

双黄消痤丸由金银花、野菊花、黄连、黄柏、黄芩、栀子、赤芍、牡丹皮、玄参、甘草等组成。

方中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为外科之疮疡圣药,为君药;野菊花、紫花地丁皆能清热解毒,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四药合用取自《外台秘要》“黄连解毒汤”热毒壅盛直折之意,可清上、中、下三焦之火毒热盛,共为臣药;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牡丹皮可凉血活血,玄参养阴凉血兼可解毒散结,诸药配伍可有清热凉血、消瘀散结之功,共为佐药;一味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和中,为使药。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之功。

研究显示,双黄消痤丸方中黄连、黄柏、黄柏、栀子(黄连解毒汤)对大鼠TNF-α、TNF-γ、IL-2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11]。

野菊花提取液(7 mL/只)给发生变态反应的家兔连续灌胃25 d,可抑制兔血清中可溶性IL-2、IL-6、TNF-α的升高,但不能下降至造模前水平[12]。

本实验研究表明,双黄消痤丸可明显降低兔耳痤疮模型血清中IL-8、TNF-α含量,同时参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且效果明显。

表明双黄消痤丸对于痤疮的治疗作用与免疫系统调节有密切关系。

参考文献:[1] 王光明,孙世成.痤疮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3):239-243.[2] Cetinozman F,Yazgan Aksoy D,Elcin G,et al. Insulin sensitivitity,androgens and istretinoin therapy in women with severe acne[J]. Dermatolog Treat,2013,25(2):119-122.[3] 罗璎,胡冬裴.中西医治疗痤疮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1):182.[4] Lee SE,Kim JM,Jeong MK,et al. 11β-hydroxysteoid dehydrogenase type 1 is expressed in human sebaceous glands and regulates glucocorticoid-induced lipid synthesis and toll-like receptor 2 expression in SZ95 sebocytes[J]. Br J Dermatol,2013,168(1):47-55.[5] 张成勤,侯中玉,谭乐成,等.痤疮的病因及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08,48(15):113-114.[6] Schafer T,Nienhaus A,Vieluf D,et al. Epidemiology of acne in the general population:the risk of smoking[J]. Br J Dermato,2001,145(1):100-104.[7] 马林,高起勇,孔连委,等.双黄消痤丸治疗女性青春期后痤疮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信息,2014,31(3):134-135.[8] 彭成.中医药动物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48- 750.[9] Popovic S,Urban E,Lukic M,et al. Peptides with antimicrobi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that have therapeutic potential for treatmen of acne vulgaris[J]. Peptides,2012,34(2):275-282.[10] 林新瑜,罗旭松,董巍,等.痤疮患者血清白介素-1α、白介素-4、白介素-8和α-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检测分析[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3,32(6):335-336.[11] 董静,尤凯,郭星,等.黄连解毒汤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沈阳医学院学报,2014,16(1):51-53.[12] 陈传千,沈艳萍,屈跃丹,等.野菊花提取物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0,31(3):175-178.(收稿日期:2014-09-18;编辑:华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