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黑龙江省地质历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生物学作业————

浅谈黑龙江省

地质历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姓名:王一涵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技术

学号: 1211144

完成日期:2014年11月19日

浅谈黑龙江省地质历史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摘要:而黑龙江位于松辽盆地北部,其地质则主要以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的沉积为主形成。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

了山脉、丘陵、湿地、湖泊等多样的地形地貌,生物多样性也日益增强。

本文主要就……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了概述,

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地质历史生物多样性保护

前言: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常发生一些天文与地质事件,这些事件的时间段叫做地质时期。在各地质时期,在与地球相关的宇宙空间及太阳系和地球

所发生的大事件,在地球自身、地壳运动、地层、岩石、构造、古生物、

古地磁、冰川、古气候等多方面都留下了记录。研究中,我们将地球历

史划分为:地球形成时期、地壳形成时期、进入太阳系前时期、进入太

阳系时期、地月系形成时期、新生时期。之后又将显生宙以来的地质历

史发展阶段划分为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1】而黑龙江位于松辽盆

地北部,其地质则主要以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新生代的沉积为主

形成。在地质变迁以及环境变化过程中,黑龙江地区逐渐形成了山脉、

湿地、湖泊等多样的地形地貌。经查阅资料知,黑龙江省西北部为东北

—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

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

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

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

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2】在这样的地形地

貌中,生物多样性也日益增强。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环境的变迁,

生物多样性保护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就黑龙江省三个具

有地质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关于其地质以及生物多样性状况的概述,并

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一、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地区系新华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质带。上元古代时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属早期地质构造中“五台运动”的产物。古生代时期,在“加里东”地壳激烈运动中,区内出现海陆交汇地层。至石炭纪和二迭纪,经过“海西运动”,海水东泄退出,全区上升为陆地,形成大兴安岭褶皱带与伊勒呼里山系雏形,呈北东、南西走向。中生代时期,侏罗纪后期至白垩纪初期的“燕山运动”,使本区出现强烈褶皱、断裂和火山喷发,加之西伯利亚板块与中国板块挤压、相撞,大兴安岭褶皱带进一步上升,形成新华夏隆起带和阶梯式断裂带,主轴呈北北东向展布。新生代时期,早期第三纪大兴安岭隆起带和区域断裂带,继续稳步上升。受长期侵蚀和剥蚀,出现“兴安期夷平面”。“喜玛拉雅运动”使本

区出现新褶皱、大断裂,火山喷发激烈,出现多处断裂带。至第四纪及其尔后,大兴安岭继续缓慢上升,发育成大兴安岭山脉和断裂带及河谷地带。【3】在这样复杂的变化过程中,大兴安岭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林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茂密的森林和林内密布的沼泽、湖泊是多种生物的繁衍地、集散地,养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并在维持松嫩平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区内的森林和森林湿地系统在调节水源、防洪蓄水、稳定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大兴安岭地区生态环境却比较脆弱,超强采伐后又经历了1987年特大森林火灾,给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带来重创,野生动物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多的常见物种变为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植物种类由原来的9种增加到21种,渐危植物樟子松成零星分布,减少了65%,红皮云杉、草苁蓉、沙参等药用植物呈减少趋势。约有41%的兽类处于种群减少,或种群下降,或分布缩小状态。【4】这样的趋势让人非常担忧。

为加强此类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我们应当进一步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使森林资源得到休养生息、恢复发展,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生态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建立生态示范保护功能区、增设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结合大兴安岭的自然特色,建设一批以保护典型的寒温带针叶林为主的原始森林、珍贵野生动植物和森林湿地生态系统为主要象的保护区、示范区,恢复和发展野生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提高整个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

二、扎龙湿地

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是晚中生代以来发展形成的凹陷盆地。其地貌类型主要为平原区河湖相冲击地貌类型,河流的河谷、河道及不明显,水流缓慢,兼有风成沙丘及沙地。它是我国最大的以鹤类等大型水禽为主体的珍禽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世界鹤类保护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事业中占有重要位置。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的增长导致了流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全面开发,大面积的耕地消耗了乌裕尔河大量的水资源,使扎龙湿地水资源的供给受到严重威胁。干旱年份人地争水、人鸟争水的矛盾极为突出。人类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已经使扎龙湿地水系统面临枯竭的地步。受人类活动影响,湿地植被日趋退化、鱼类资源面临枯竭、鸟类资源持续减少、其他生物数量也在下降或趋于绝迹。【5】针对上述扎龙湿地植被多样性退化的现象以及原因,进行植物多样性恢复可采取以下几点对策:首先,控制人口增长。人口增长直接威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在扎龙湿地,人口的增长,给湿地的环境容量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所以有效地控制人口增长,是恢复湿地植被多样性最基本的条件;然后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保护区居民的收入,加速经济发展。在生产经营方式上改变过去的盲目性,走集约化经营之路,使保护区内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改变其生产方式、耕作方式及流动性,使其安居乐业,从根本上解决盲目开垦、放牧、渔猎及放火烧荒等问题,使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是恢复湿地植被多样性的关键环节。第三是提高水源供给,控制水污染。水资源是湿地生态系统的血液,没有水资源的供给,湿地将失去原有的功能与价值。水环境决定了湿地的生存。良好的水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