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课件

合集下载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件——1.5宠物的脂肪营养

《宠物营养与食品》课件——1.5宠物的脂肪营养
▼ 四、供给幼年宠物必需脂肪酸
·日粮脂肪中为宠物提供的必需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油酸和花 生油酸。当幼龄宠物体内缺乏时,会导致生长停滞,甚至死亡。
▼ 五、脂肪对动物体具有保护作用
healthy
·御寒保暖、维持体温
.当体内脂肪储备不足时, 猫犬御寒能力降低,容易生病。
.保护、缓冲作用 .填充脏器周围,起固定保护和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二、脂肪具有供能、储能的作用
▼ 脂肪是供给动物体能量和储备能量的最好形式。
healthy
能值最高
在体内产生的能量约是Pr和 CH2 O的 2.25倍
能量来源
分解产生的游离酸和甘油是 宠物维持生命活动和生产的
能量来源
脂肪氧化供能的 效率高
脂肪热HI最低,消化能或代 谢能转为净能的利用效率比
Pr和(CH2O)n高5-10%
04 酸 价
▼ 衡量饲料油脂品质高低的指标。 酸价指中和1克脂肪中游离FA的KOH的毫克数。 酸价越高,酸败越严重,营养价值越低。
▼ 氧化酸败的产物是一些低级脂肪酸、脂肪醇、醛、酸等,氧化的结果既降低营养 价值,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动物健康,也产生不适宜气味。脂肪变成粘稠、 胶状甚至固体物质。对繁殖动物尤其要注意油脂的氧化。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简单脂类
甘油脂 蜡质
脂类可皂化脂类来自复合脂类磷脂类 鞘脂类 糖脂类 脂蛋白质
非皂化脂类
固醇类 类胡萝卜素类 脂溶性维生素
healthy
healthy
一、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简单脂类
➢ 动物营养中的重要脂类,不含氮的有机物,甘油三 酯是植物的重要储备物质,主要存在于植物种籽 和 动物脂肪组织中。
▼ 不饱和程度越高,越容易氧化,一般可加入抗氧化剂(BHA、BHT、VE)或低温 密封保存。

动物营养学 第4-9章.ppt

动物营养学 第4-9章.ppt
-C=O
H-C=O
CH2 H-C-OH
H-C-OH HO-C-H
H-C-OH
H-C-OH
CH2OH 2-脱氧-D-核糖
CH2OH D-木糖
糖分子结构
CHO HCOH
CH2OH C=O
HOCH HOCH
HCO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D-葡萄糖 D-果糖
CHO
CHO
HCOH HOCH
HOCH HOCH
HCOH HCOH
HCOH HCOH
CH2OH CH2OH D-半乳糖 D-甘露糖
(二)碳水化合物分类表
1.单糖
丙 糖:甘油醛、二羟丙酮 丁 糖:赤鲜糖、苏阿糖等 戊 糖:核糖、核酮糖、木糖、木酮糖、阿拉伯糖 己 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等 庚 糖:景天庚酮糖、葡萄庚酮糖、半乳庚酮糖等 衍生糖:脱氧糖(脱氧核糖、岩藻糖、鼠李糖)
酶: 微生物
产物:VFA
(二)草食单胃动物
粗纤维为主
单胃肉食动物和水产类动物消化道的淀粉酶活性低,对淀粉类物质
的消化利用能力低。
单胃动物对淀粉和可溶性糖的消化
酶分泌部位

基质
产物
口腔
唾液淀粉酶 淀粉
糊精、麦芽糖
胰腺
胰淀粉酶
淀粉、糊精 糊精、麦芽糖
小肠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小肠
麦芽糖酶
麦芽糖
乳牛1.2kgGlc/d、绵羊200gGlc/d
乳糖
(五)其他作用
1.某些寡糖的作用:化学益生素; 2.糖苷的生理作用:解毒; 3.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营养、促进肠道蠕动、便通、饱感;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课件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课件
三、对蛋黄脂肪的影响
受饲料脂肪的影响较大。
24
四、在动物饲粮中添加油脂的应用
1、饲料中添加油脂的作用 2、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1)奶牛精料:3%-5% (2)蛋鸡:3% (3)肉猪:4%-6% (4)仔猪:3%-5% (5)肉鸡:前期2%-4%猪油等油脂;后期添加必 需脂肪酸含量高的玉米油、豆油等油脂。
17
18
北京肥胖儿10%患有脂肪肝 体质心理均令人担忧19
第三节 脂肪营养
一、单胃动物脂肪营养 二、反刍动物脂肪营养
20
图 单胃动物对脂类 的消化吸收
脂蛋白
脂肪
小肠黏膜 乳糜微粒
十二指肠 空肠 血液
21
脂肪
图 反刍动物对脂
类的消化吸收
脂肪酸
甘油

完全氢化 部分氢化
微生物分解

挥发性脂肪酸
饱和脂肪酸 异构化脂肪酸
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
种类 长期以来认为,有三种不饱和脂肪酸,即亚油酸
(C18:2)、亚麻酸(C18:3)和花生油酸(C20:4) 都是动物的必需脂肪酸。
13
必需脂肪酸的营养功能与缺乏症 (1)细胞膜和细胞的组成成分 (2)类脂肪代谢密切相关 (3)动物精子生成有关 (4)是动物体内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
29
富含DHA的食品
深海鱼类:鲔鱼、金枪鱼、三
文鱼、鲸鱼、海豹、鲱鱼、毛鳞 鱼、鲑鱼、鳟鱼、鳕鱼、刀鱼、 青鱼、金枪鱼、沙丁鱼、鳗鱼
海鱼海贝的脂肪中的DHA含量是陆地动植物脂肪的 2.5-100倍。
淡水鱼:鲫鱼、黄鳝,鱼卵
30
ARA或AA
又叫花生四烯酸,一种多元不 饱和脂肪酸-二十碳四烯酸 ,是体 格发育的必须营养素,成人可由亚 油酸转化而成,不属于必需脂肪酸. 在婴幼儿期,宝贝体内合成ARA的能 力较低,食物中提供一定的ARA,会 更有利于其体格发育。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动物健康。
营养与动物疾病治疗
03
在疾病治疗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动物康复。
05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物,长期积累在 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
维生素饲料
如维生素预混料,用于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粉碎
将大块的饲料原料粉碎成适当的大小,以便 动物消化。
制粒
将饲料制成颗粒状,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 利用率。
混合
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以保证饲料的质 量和营养的均衡。
干燥
将湿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和损 失营养。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饲养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饲养计划 进行定时、定量投喂,并做好饲养记录。
3
饲养计划的调整
根据动物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等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饲养计划,以满足动物生产需求。
饲养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01
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动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01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 配方。
02
考虑饲料原料的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优化饲料配 方成本。
03
结合动物的生长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03
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 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 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
5.3 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影响类型
①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变 ② 营养物质间直接发生物化作用 ③ 相互对机体的吸收和排泄产生影响 ④ 一些营养物质参与影响另一种营养物质代谢系统
5、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5.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
养。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 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 成蛋白质。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 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蛋白质合成也不能 正常进行。
5.2 氨基酸相互之间关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 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 系。
无机物(粗灰分或矿物质) 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 无氮化合物
乙 醚
碳 水
粗纤维
浸化
出合
物 物 无氮浸出物(糖类)
粗 脂 肪
(
)
3.蛋白质营养
3.1 蛋白质组成
元素:
C:50-55% H:6-8% O:19-24% N:14-19%,平均16%,特征性元素 S:0-4% 其他微量元素:P、Fe、Cu、Mn、Zn等
Aa 限制性Aa(LAA):饲料蛋白中必需Aa含量
和机体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且相对不足的某 种Aa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Aa的利 用。
3.4 理想蛋白质
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 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 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 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 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
4、蛋白质消化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演示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演示课件
原生动物,106个/ml,吞噬食物和细胞颗粒, 并可利用纤维素
细菌作用 > 原生动物
28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3)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重要性: 消化饲料中70-85%DM
和50%以上的CF
30
(4)化学性消化与微生物消化的异同
相同 化学性消化 酶 微生物消化 酶
不同 酶来源于动物 酶来源于微生物
腺胃
蛋白质

小肠 CP、NFE、EE 强
23
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肽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 双糖、单糖
2) 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
小肽
氨基酸 双糖
单糖
24
(3)微生物消化
动物 部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大肠 粗纤维

蛋白质

牛、羊 瘤胃 NFE、CP、CF 大
Decomposers
Food Processing
Fertilizer Plant
P Deposit
People
图1Fi-gu2re(2Ba动sRedem植oondLe物alendyo相Fno,o1d互99C6h)关ain 系图
二、动物对饲料消化吸 收特点
(一)、消化方式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 (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31
(二)、吸收
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 2、主要吸收方式:
(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 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 素、各种离子等;

脂类营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

脂类营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

动物固醇:胆固醇

7-脱氢胆固醇

VD3
植物固醇:麦角固醇
VD2
24
+
胆固醇 Cholesterol
25
+
与鱼类有所不同的是,甲壳动物不能自 体合成固醇,因而饲料中必须要含有适 量的固醇。
几种对虾对饲料中胆固醇的需求量
对虾种类
日本对虾 长毛对虾 斑节对虾 中国对虾
胆固醇(%)
? 0.5
0.5 0.2~0.8
对草食性、杂食性鱼而言,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可 消化糖类,则可减少对脂肪的需求量;而对肉食性鱼 来说,饲料中粗蛋白愈高,则对脂肪的需求量愈低。
19
+
鱼虾类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
品种
淡水鱼类 斑点叉尾鮰
狗大麻哈鱼
银大麻哈鱼
鲤鱼
日本鳗鲡
虹鳟
尼罗罗非鱼 齐氏罗非鱼 条纹石鮨 海水鱼类
真鲷 巨海鲈 黄带鲹 大菱鲆
27
+
脂肪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蛋白质节约效应(Protein sparing effects, PSE):
对鱼虾而言,当饲料中可消化能含量较低时,饲料中的 部分蛋白质就被作为能源消耗掉。在此种饲料中添加适量的 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从而减少了作为能源 消耗的蛋白质含量,使之更好地用于合成体蛋白。
18:2n-6, 1%和18:3n-3, 1%
Takeuchi和Watanabe, 1977a
18:2n-6, 0.5%和18:3n-3, 0.5%
Takeuchi等, 1980
饲料脂肪的20%为18:3n-3或10%为EPA和 DHA
Takeuchi和Watanabe, 1977b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2
饲料能量评价指标及方法
讨论饲料能量评价的不同方法和常见的能量评价指标,帮助合理配制饲料。
3
饲料配方的原则和方法
确定饲料配方的原则,并介绍不同动物的饲料配方方法和计算技巧。
动物饲料管理
1 规律饲喂
讨论制定规律的饲喂计划,以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提高饲料利用率。
2 精准饲喂
介绍精准饲喂的概念和技术,使饲料与动物需求更好地匹配。
饲料添加剂及作用
探讨将饲料加工成颗粒的技术, 如颗粒机和造粒机,以提见的饲料添加剂,如维 生素和抗生素,以及它们在饲 料中的作用和用途。
饲料发酵技术
讨论饲料发酵技术的原理和应 用,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 消化利用率。
饲料评价与配方
1
饲料蛋白质评价指标及方法
介绍不同的饲料蛋白质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以帮助有效评估饲料的蛋白质营养 价值。
3 饲料互换与替代技术
探讨饲料互换和替代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提高饲料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效益。
总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重要性
强调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对动物生产和健康的重 要性。
发展前景与应用前景
展望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未来发展,并讨论其 在农业和养殖业中的应用前景。
动物摄食与消化
解释动物的摄食行为和消 化过程,包括口部结构和 各种消化器官的功能。
饲料成分分析
饲料成分的分类及特点
分析饲料成分的不同分类,并讨论不同类别的 饲料成分的特点和营养价值。
常见粗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利用
介绍常用的粗饲料,如青贮料和秸秆,以及它 们的营养价值和合理利用方法。
饲料加工技术
饲料颗粒化处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一个广泛而重要的领域。本课程将探讨动物营养的基本 概念、饲料成分分析、饲料加工技术、饲料评价与配方以及动物饲料管理等 关键主题。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ppt课件
3.2 1.8 0.8 1.4 3.8 8.3 27.0 12.5
35.0 3.0 0.8
28-36 26-38 220-241
牛油 猪油 (%) (%)
27.0
32.2
21.0
17.8
40.0
48.0
2.0
11.0
0.5
0.6
36-45
46-66
193-200
15
35-45 40-70 193-220
6
动物营养与 饲料学第四 章 脂肪及脂 肪酸的营养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 大部分由C、H、O组成 含P、N、S等物质的类脂
7
动物营养与饲料 学第四章 脂肪及 脂肪酸的营养
真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类脂(compounds lipide),复合脂类
➢ (磷脂、糖脂、蛋白脂) 腊类(wax):由脂肪酸和甘油以外高级醇类组成的酯 甾类(steroid):固醇类化合物 萜类:色素物质
禽整个小肠都能主动吸收,但回肠吸收相对较少
各种动物吸收的胆盐,经门脉血到肝脏再从胆汁分泌 重新进入十二指肠,形成胆汁肠肝循环
3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 酸的营养
通过易化扩散过程吸收
➢ 鸡的吸收过程不需要胆汁参加 ➢ 吸收进入细胞是不耗能的被动转运过程,但进入细胞后
重新合成脂肪则需要能量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肥皂!
皂化:酯的碱性水解过程(不可逆)
12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 酸的营养
脂类
可皂化脂类 非皂化脂类
简单脂类 复合脂类
磷脂类 鞘脂类
糖脂类
脂蛋白质
固醇类 类胡萝卜素类 脂溶性维生素

第四分单元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

第四分单元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单元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
• • • • • •
二、饲料脂肪对乳脂肪品质的影响 饲料脂肪对乳脂肪酸影响很大。 三、饲料脂肪对黄脂肪的影响: 四、在动物饲料中油脂的应用。 1、增能
下一页
返回本单元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
• 思考题: • 1、为什么动、植物的体脂肪其物理性质 有较大差异? • 2、为什么脂肪有营养作用? • 3、必需脂肪酸在动物营养中有何实际意 义? • 4、为什么必需脂肪酸缺乏后会出现一系 列的缺乏症? • 5、如何能保证得到优质的动物产品脂肪?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单元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
• 6、酸败作用: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 热、湿和空气的作用,或者经微生物的 作用,可产生一种特有的臭味,此作用 称为酸败作用。 • 脂肪发生酸败的原因: • 脂肪是的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空气中 的氧所氧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和酸 的复杂混合物,而光和热加快了这一氧 化过程。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单元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
• 脂肪在高温、高湿和通风不良的情 况下,可因微生物的作用而发生水 解,产生脂肪酸和甘油,脂肪酸可 经微生物进一步作用,生成酮。 • 酸价:是指中和1克脂肪中的游离脂 肪酸所需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 7、氢化作用:在催化剂或酶的作用 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可与氢 发生反应而使双消失,转变为饱和 脂肪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本单元首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
• 二、脂肪的营养生理功能 • (一)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 • 1、脂肪是动物体组织的重要成分 • 2、脂肪是供给动物体能量和贮藏能 量的最好形式 • 3、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 • 4、脂肪为动物提供必需脂肪酸 • 5、脂肪对动物具有保护作用 • 6、脂肪是动物产品的成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课程总结
重点 动物营养学基础概念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 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
难点 饲料配方与营养需求 饲养管理与质量控制 饲料加工技术与安全管理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PPT课件
本PPT课件介绍了《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基本概念及内容,包括动物消化系 统解剖、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饲料加工技术、饲料 质量与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让我们深入了解这个有趣且重要的领域!
动物营养学基础概念
动物消化过程
探索动物的消化系统如何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
营养元素
了解不同营养元素的作用及其在动物生长与发育中 的重要性。
生长与发育
认识动物的生长与发育过程,并探索如何优化其营 养需求。
动物消化系统解剖
嘴部与口腔
了解动物的咀嚼和咽喉功能,并探索口腔内的消化酶。
胃部与肠道
探索动物胃和肠道的结构和功能,并了解其中的消化过程。
消化腺器官
认识各种消化腺器官的作用及其分泌物的功能。ຫໍສະໝຸດ 饲料分类和营养成分1
主要饲料分类
介绍主要的饲料类型,如粗饲料、浓饲料、全价饲料等。
2
饲料营养成分
深入了解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3
饲料营养需求
了解动物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以及饲料搭配原则。
饲养管理与饲料配方
饲养管理
探索优化动物饲养条件的方法,包括栏舍设计、动 物舒适性等。
饲料配方
了解饲料配方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饲料成分。
饲料加工技术
1 粗加工
介绍饲料的粗加工方法,如研磨、切碎等,以提高其可消化性。
2 细加工
探索饲料的细加工技术,如颗粒化、造粒等,以提高其储存效果。

动物营养学动物与饲料PPT课件

动物营养学动物与饲料PPT课件

饲料样品重
粗蛋白质
常规分析测定的粗蛋白,根据测出的含 氮量乘以6.25计算粗蛋白含量。粗蛋白的 平均含氮量为16%。
粗蛋白包括:蛋白质、氨基酸、胺、硝 酸盐、含氮的糖苷、糖脂、维生素B族、 核酸
(四)粗脂肪
粗脂肪是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
样品中脂溶性物质的总称。常规分析中 是用乙醚浸提样品所得的乙醚浸出物。
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成分。
常规分析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在1.25%稀酸、稀 碱各煮沸30min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的碳水化 合物。
纤维素-- -1,4葡萄糖聚合而成的同质多

半纤维素--- 是由葡萄糖、果糖、木糖、
甘露糖和阿拉伯糖等聚合而成的异质多 糖;
量高。不同的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形式不同。动物体内碳水化合 物的含量少于1%,主要为糖原和葡萄糖。 结构性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 成分。而动物体不含这些物质。
(2)蛋白质 蛋白质是动物体的结构物质,
含量高。植物能够合成所有的氨基酸,动物则
不能全部合成。饲料分析中粗蛋白中含有部分 非蛋白氮(NPN),动物体内的蛋白质主要是 真蛋白和少量游离氨基酸、激素和酶。
Ba Cd Sr Br 是否必需有待说明
(四)动物活体成分的分析
动物总体重=水分重+脂肪重+脱脂干
物质重
水分与脂肪呈显著的负相关 脱水与脱脂干物质中,蛋白质与灰分
含量又相对稳定。 动物的活体成分只需要测出体脂肪或
水分含量即可估测活体其他成分。
以牛为例,经测定水分和脂肪存在如下 关系:
42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
❖ 饲料状态
▪ 风干状态:60-70℃ 烘干,失去初水的剩余物 ▪ 全干状态:100-105℃ 烘干,失去结合水的剩余物
粗灰分(Ash)
❖ 饲料、动物组织和动物排泄物样品在550- 600℃ 高温炉中将所有有机物质全部氧化后剩余 残渣。
粗蛋白(Crude protein)CP
❖ 饲料中含氮化合物的总称
▪ 考虑投饲率、氮积蓄量和蛋白利用率
▪ 另:环境条件、蛋白营养价值、饲料源组成和经济成 本
三、鱼虾类对蛋白质需求
❖ 2.主要淡水养殖鱼类对蛋白需要量
▪ 青鱼: ▪ 草鱼: ▪ 团头鲂: ▪ 鲤鱼: ▪ 罗非鱼: ▪ 虹鳟: ▪ 斑点叉尾鮰: ▪ 鳗鲡: ▪ 鲮鱼:
三、鱼虾类对蛋白质需求
❖ 3.主要海水养殖鱼类对蛋白需要量
❖ NFE%=100%-(水分+灰分+CP+EE+CF)
概略养分与饲料组成之间的关系
水分 饲料
干物质
无机物(粗灰分或矿物质) 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 无氮化合物
乙 醚
碳 水
粗纤维
浸化
出合
物 物 无氮浸出物(糖类)
粗 脂 肪
(
)
纯养分
❖ 不能再进一步剖分的养分:Aa、矿物质、脂肪酸、 维生素、单糖、双糖等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 研究范围:人工养殖水产动物 配合饲料、饲料添加剂
• 转化:1.粗放--半精养、精养 2.规模:小-大,产量高
饲料工业发展对国民经济、社会效益重要作用
• 为畜牧业、养殖业提供全价配合饲料 • 带动新工业发展、充分利用各行业副产品 • 机械工业 • 城乡劳动力 • 教学、科研并进,丰富学科
六、pr.营养价值评定
❖ 生物化学评定法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课件

《脂肪与动物营养》PPT课件

标识 分子量 碘价 熔点度
普通名称
分类上的名称
棕榈酸 十六(烷)酸
16:O 256 O
62.9
硬脂酸 十八(烷)酸
18:0 285 O
69.9
棕榈油酸 十六(碳)一稀-9-酸
19:1 254 99.8 1.5
油 酸 十八(碳)一稀-9-酸(顺)
18:l 283 89.8 14.O
亚油酸 亚麻酸
十八(碳)二稀一9,12—酸(顺、顺) 十八(碳)三稀一9,1,15—酸(顺、顺、顺)
第三节 脂肪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一、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一)单胃动物对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甘油三酯
口腔脂肪酶(幼龄动物)、 胃脂肪酶、胰脂肪酶、胆汁
口腔、胃、小肠
甘油一酯 + 游离脂肪酸
脂肪须先经乳化才便于水解,口腔、胃粘膜虽能分
泌少量脂肪酶,但其环境不利于脂肪乳化,脂肪消化主 要在小肠中进行的。
在小肠中,磷脂和固醇也在胆盐存在下,与磷脂酸 和固醇脂酶配合而发生水解。
马的体脂肪中也是不饱和脂肪酸多于饱和脂肪酸。
猪日粮中添加脂肪的饱和程度对猪沉积脂肪的性质 有显著影响。
(二)乳脂的合成
乳脂亦为甘油和脂肪酸所构成,其中所含的挥发 性脂肪酸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们能反映乳脂的特 点,并按其含量确定黄油特性。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 也是形成乳脂的主要来源。试验证明,约60~70%的乳 脂以碳水化合物为原料。
糖。它们可进一步经微生物发酵而生成挥发性脂肪酸。
由于瘤胃内环境为高度还原性,不饱和脂肪酸在微生 物作用下氢化为饱和脂肪酸,其中主要是硬脂酸。
此外,瘤胃细菌和纤毛虫还能够将丙酸合成奇数碳链 脂肪酸,并能利用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碳链合成 一些枝链脂肪酸。

第四章 脂肪与动物营养

第四章 脂肪与动物营养
第四章
脂肪与动物营养
脂肪的组成及特性 脂肪的营养作用 脂肪的消化和代谢
一、脂肪的组成及特性
脂肪的组成
2. 类脂肪:由甘油 +FA+其他含N 1. 真脂肪:即中性脂肪,由 脂肪的特性(即脂肪酸的特性) 物质组成(如磷脂、糖脂、胆 FA和甘油合成。 固醇、色素及脂溶性维生素 FA的分类: 等)。 1.根据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可分为:低级脂 肪酸、中级FA和高级FA。 2.根据FA所含的氢原子数多少可分为:饱和 脂肪酸和非(不)饱和脂肪酸。
五、家畜体内脂肪的合成 1.体脂肪 脂肪 2.乳脂 饲料 蛋白质 脂肪酸 FA多于 牛、羊乳脂的合成(饱和 不饱和FA)
马的乳脂合成
AA
有机酸
血脂
体脂猪的乳脂合成Fra bibliotek碳水化合物
甘油
补充材料
鸡的脂肪肝综合症
猪的黄脂病
鸡的脂肪肝综合症
•发病特点 •病因 •症状
•剖检变化 发病死亡均为母鸡,大多过度肥胖, 沉积大量脂肪。肝脏肿大, 产蛋鸡的营养代谢病, 胆固醇高 (605 ~ 发病率 50%左右。产蛋率从 75%~ 能量摄入过多(主因); 肝边缘呈钝圆状,肝呈黄色 产蛋高峰期突发,产蛋 •血检 ①补充胆碱 22 - 110mg/kg 1148mg/100ml 正常 85% 降至 45% ~ 55% ,体况好的鸡更 环境因素;真菌毒素等。 率明显下降。 有油腻感,表面有出血点或 日粮 一周有疗效 ②调 易发病,往往突然暴发。病鸡喜卧, 112 ~ 316mg/100ml) •治疗 白色坏死灶,质地极脆,易 腹部大而软、下垂,鸡冠苍白褐色, 整配方 破碎如泥样。 严重者螧睡、瘫痪,体温 41.5-42.8℃。
E
几个名词概念

脂肪的营养与供给课件(共34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脂肪的营养与供给课件(共34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

6 .脂肪是动物产品的成分
动物产品奶、肉、蛋及皮毛、羽绒等 均含有一定数量的脂肪。因此,脂肪的缺乏 ,也会影响到动物产品的形成和品质。
三、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三、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脂类水解
水解产物形
成可溶的微粒
小肠粘膜摄取
这 些 微 粒在 小 肠 粘 膜 细 胞 中 重 新 合
成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进入血液
( 2 )吸收 短链脂肪酸在瘤胃吸收 ; 其余的产物在小肠吸收。
四、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四、饲料脂肪对动物产品品质的影响
饲料脂肪对肉类脂肪的影响 饲料脂肪对乳脂肪品质的影响 饲料脂肪对蛋黄脂肪的影响
(一)饲料脂肪对肉类脂肪的影响
1. 单胃动物 消化吸收脂肪的主要场所是小肠,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经吸收后,再合成体脂肪。 单胃动物没有瘤胃,不能经细菌的氢化作用将不饱和脂
肪酸转化为饱和脂肪酸。因此,它所采食饲料中的脂肪性 质直接影响体脂肪的品质。
在猪的催肥期,饲料脂肪含量高,会形成软脂肉,因此, 猪肥育期应少喂脂肪含量高的饲料,多喂富含淀粉的饲料。
饲料脂肪性质对鸡体脂肪的影响与猪相似。一般说来, 日粮中添加脂肪对总体脂含量的影响较小,对体脂肪的组 成影响较大。
马属动物的盲肠发达,但牧草中的脂肪 在进入盲肠之前,大部分已在小肠中已被吸 收。马属动物的体脂肪中也是不饱和脂肪酸 多于饱和脂肪酸。
2 .反刍动物
饲料中的脂肪,在瘤胃内微生物的作用下,水解为 甘油和脂肪酸,其中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可经细菌的氢 化作用转变为饱和脂肪酸,再由小肠吸收后合成体脂 肪。
因此,反刍动物体脂肪中饱和脂肪酸较多,体脂肪 较为坚硬。反刍动物体脂肪品质受饲草脂肪性质影响极 小。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上一页 实用文档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动 物 体 内 的 化 学 成 分(%)
动物种类
水分
无脂样本
无脂干物质
蛋白质 脂肪 灰分 水分 蛋白质 灰分 蛋白质 灰分
犊牛(初生) 74
幼牛(肥)
68
阉牛(瘦)
64
阉牛(肥)
43
绵羊(肥)
74
绵羊(瘦)
40
猪(体重8kg)
73
猪(体重30kg) 60
猪(体重100kg) 49
上一页 实用文档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学习重点:
1、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营养生理功能 2、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特点 3、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不足和过量的后果
学习难点:各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代谢特点 课时分配:22学时
上一页 实用文档下一页
返回本章首页
学习内容:
第一分单元: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第二分单元: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第三分单元: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第四分单元:脂肪与动物营养 第五分单元: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第六分单元: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第七分单元:水与动物营养
生物科学系动物营养与饲料课题组
上一页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学习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1、熟知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蛋白质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3、掌握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4、掌握脂肪与动物动物营养的关系 5、掌握矿物质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6、认知维生素与动物营养的关系 7、认知动物营养与水的关系
粗蛋白质 8.1 42.0 1.8 10.0 13.0 18.2 18.0 19.0
粗脂肪
3.7 2.9 1.1 3.0 39.0 14.1 4.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能高,适口性好 ➢热增耗低 转化为净能的效率比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 高 5~10% ➢特定动物的主要能源
额外能量效应
脂肪是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学习交流PPT
20
脂肪作为能源物质的优越性
有机化合物如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氧化 分解时,结构中C-H键裂解,释放能量
脂肪化学组成中H较多,O较少,比同等重量的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产热能多,约为2.25倍
学习交流PPT
14
3. 脂类氧化酸败
天然脂肪暴露在空气中,经光、热、湿、空气或微生物作 用,逐渐产生特有臭味
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被氧化,生成分子量较小的醛、酸及 其衍生物的混合物
➢光、热、高湿可加剧这一反应
高温、高湿、通风不良的情况下,脂肪经微生物作用水解, 脂肪酸转化为低级酮
所产生的醛、酮、酸等化合物有剌激性异味,且氧化过程 中一些脂溶性维生素被破坏——降低饲料适口性和品质
➢隔热保温,保护脏器、关节
水解型酸败是酸败的一种
➢植物细胞中的或由霉菌产生的脂肪酶作用,生成酪酸、 乙酸、辛酸等低分子脂肪酸
➢含水、蛋白质的条件下进行
学习交流PPT
17
影响油脂氧化酸败的主要因素
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双键的数目以及双键的位置 温度
➢温度升高氧化速度加快
水分
➢水分活度控制在0.3~0.4之间,氧化最慢
重金属的含量
➢饱和脂肪与不饱和脂肪间存在协同作用 ➢延长食糜在消化道的时间,提高营养素的消化吸收率 ➢脂肪酸可直接沉积在体脂内
影响因素多
学习交流PPT
23
动物体内主要的能量贮备形式
体内脂肪沉积规律
➢早期表现为细胞增多,后期表现为细胞容积增大 ➢体内各部分脂肪沉积量和速度不一致: ➢皮下脂肪(颈部>腿部>胸部)>腹部脂肪>肌肉组织褐色 Nhomakorabea棕色脂肪
是鱼虾准备越冬利用的最好能量形式
学习交流PPT
24
2. 脂类可作为机体结构物质
动物体组织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
细胞器:线粒体、微粒体、高尔基体中的磷脂
组织:肌肉、骨骼、皮肤、血液、神经
内脏器官:肝、肾、肺
➢遍布各组织器官中,动物生长新组织、恢复旧组织,必 须由饲料摄取脂肪或形成脂肪的原料
第四章 脂肪及脂肪酸的营养
学习交流PPT
1
第一节 脂类性质及其作用 第二节 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第三节 必需脂肪酸
学习交流PPT
2
第一节 脂类性质及其作用
学习交流PPT
3
一、概述
1.概念
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 能量价值高,是动物营养中重要的一类营养素 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各异 常规饲料分析中将这类物质统称为粗脂肪 饲料化学范畴内:乙醚浸出物
学习交流PPT
25
二.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细胞膜结构
学习交流PPT
26
3. 脂类是机体内、外分泌物质的原料
激素(麦角固醇-VD2;胆固醇-性激素)
动物产品
➢乳、蛋黄、皮脂、毛
学习交流PPT
27
3. 其他作用
脂类可供作动物体内的溶剂和载体
➢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转运
提供必需脂肪酸
作为绝缘、衬垫物质
➢铜铁锌锰在1ppm水平就可催化油脂氧化
学习交流PPT
18
4.脂肪酸氢化
在催化剂或酶作用下,不饱和脂肪酸的双键得 到氢而变成饱和脂肪酸
脂肪硬度增加 不易氧化酸败,有利于贮存
损失必需脂肪酸
碘价:100克油脂所能吸收的碘的克数
学习交流PPT
19
三、脂类的营养生理作用
1.脂类的供能贮能作用
动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皂化:酯的碱性水解过程(不可逆)
学习交流PPT
10
脂类的组成与分类
脂类
可皂化脂类
简单脂类 复合脂类
磷脂类 鞘脂类
糖脂类
脂蛋白质
非皂化脂类
固醇类 类胡萝卜素类 脂溶性维生素
学习交流PPT
11
二、脂类的主要性质
1. 脂类的熔点
取决于脂肪酸成分
脂肪酸有固定熔点 饱和度相同,与碳原子数成正比 碳原子数相同,不饱和脂肪酸熔点较低
脂肪酸通式:Cx:y
x:碳原子数 y:不饱和双键数
学习交流PPT
8
类脂
CH2O - CO - C15H31 CHO -CO - C17H33
卵磷脂
O
OH


CH2O - P-O -( CH2 ) 2-N≡ (CH3)3 ∣
OH
学习交流PPT
9
皂化
油脂用强碱水解,得到脂肪酸的钠/钾盐和甘油,
高级脂肪酸的钠盐——肥皂!
学习交流PPT
6
真脂肪
C、H、O
CH2OH CHOH + 3R·COOH CH2OH
CH2O·COR CHO·COR + 3H2O CH2O·COR
甘油
脂肪酸
甘油三酯
学习交流PPT
7
R为高级脂肪酸的羟基,可相同或不同,分别称为同酸 甘油酯 / 单纯甘油酯,以及异酸甘油酯 / 混合甘油酯
已发现100多种脂肪酸,绝大多数为偶数碳的直链高级 脂肪酸
学习交流PPT
4
2. 组成
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 大部分由C、H、O组成 含P、N、S等物质的类脂
学习交流PPT
5
3. 脂类的分类
真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类脂(compounds lipide),复合脂类
➢(磷脂、糖脂、蛋白脂) 腊类(wax):由脂肪酸和甘油以外高级醇类组成的酯 甾类(steroid):固醇类化合物 萜类:色素物质
学习交流PPT
15
脂类氧化酸败
自动氧化
➢自由基激发的氧化 ,是一个自身催化加速进行的过程
微生物氧化
➢一个由酶催化的氧化过程
甚至产生毒性(氢过氧化物)
酸败程度可用酸价表示
➢中和 1 克游离脂肪酸所需的KOH毫克数 ➢酸价大于6的脂肪可能对动物健康不利
学习交流PPT
16
脂肪的水解型酸败
饲料中的油脂由于微生物、酶的作用而产生臭气 油脂的劣化现象——油的耗败
脂肪硬度直接与其饱和度有关
熔点越低、鱼和虾对其消化率越高
学习交流PPT
12
油/脂?
学习交流PPT
13
2.脂类的水解特性
一切油脂都可被酸、碱 、脂肪酶水解为甘油和脂肪 酸
对脂类营养价值没有影响,但水解产生某些脂肪酸有 特殊异味或酸败味,可能影响适口性
➢脂肪酸碳链越短(特别是4~6个碳原子的脂肪酸),异味越浓
最佳能量贮备形式
学习交流PPT
21
动物营养实践中如何考 虑利用脂类的特性?
学习交流PPT
22
脂类的额外能量效应
脂肪的额外能量效应/脂肪的增效作用
➢饲粮中添中一定水平的油脂替代等能值的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能提高饲粮代谢能,使消化过程中能量消耗减 少,热增耗降低,使饲粮的净能增加
额外能量效应的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