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与消毒隔离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与消毒隔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d7484e1a37f111f0855bb7.png)
手术室医院感染防控与消毒隔离制度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手术部(室)管理规范》、2018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等相继出台的法律法规,结合我院手术室实际修订本制度。
1.由麻醉科主任、手术护士长、麻醉师、手术室护士等组成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落实科主任负责制、明确职责分工,开展相应工作。
建立科室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及流程并落实。
2.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和相关知识、技能培训,定期汇总分析。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分析原因,进行整改,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价,实现持续改进,同时做好记录,资料保存完整。
(1)每月组织对本科室进行医院感染管理防控措施落实等工作开展自查;每季度召开一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会议,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分析、整改记录在《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工作手册上》,体现持续改进。
(2)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科室院感质控开展情况进行每月抽查,每季度大查房。
(3)定期组织本科室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定期考核,做好记录。
3.手术室应当通过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空气质量控制、环境清洁管理、医疗设备和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4.手术室应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控措施,包括正确准备皮肤;有效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术中低体温等。
5.布局与流程:(1)手术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明确,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原则。
(2)设工作人员、患者出入通道、污物通道,物流做到洁污分开,流向合理。
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非限制区。
(3)手术室内部设施、温控、湿控应符合环境卫生学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的要求,室内的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便于清洗和消毒,不应有开放的地漏。
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
![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3a01b5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ad.png)
手术室感染控制制度手术室是医院的核心区域,是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和急救的重要场所。
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质量。
为了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1. 成立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手术室、医务科、护理部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组织实施、监督指导和培训教育。
2. 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应制定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和工作要求,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 手术室感染控制小组应定期召开会议,分析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现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二、环境与设施1. 手术室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控制在20-22℃,湿度控制在40-60%。
2. 手术室应设置合理的分区,包括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和无菌区,各区之间应采取有效隔离措施。
3. 手术室应配备完善的消毒、灭菌设备,包括高压蒸汽灭菌器、低温灭菌器、环氧乙烷灭菌器等。
4. 手术室应配备足够的无菌物品存放柜,确保无菌物品的存放安全。
5. 手术室应设置专用洗手池,配备洗手液、消毒剂、无菌水等洗手用品。
三、人员管理1.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培训,掌握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3.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确保手术安全。
4.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洗手、更衣、戴帽、戴口罩等准备工作。
5. 手术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患有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传染病者,应暂时调离手术室工作。
四、物品管理1. 手术室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进行严格的清洗、消毒、灭菌处理,确保其安全使用。
2. 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进行采购、使用和处理,严禁重复使用。
3. 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废弃物进行分类、消毒、包装、标识,确保其安全处理。
手术室感染控制
![手术室感染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f08a7c44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f.png)
对策与建议
建立健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感染控制意识 和操作技能。
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创新研究,为手术室感染控制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手术室感染控制的国际化发展。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人员培训
对手术室医护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提高感染控制意识和操作技能。
着装要求
要求医护人员穿着符合规范的工作 服、口罩、帽子和手套等,确保个 人防护。
手卫生
加强手卫生宣传和教育,确保医护 人员在进行手术前后及接触患者前 后均能正确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手术室感染监测与报告制度
监测内容
定期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物体表 面卫生状况、医护人员手卫生等 进行监测,确保符合卫生标准。
患者自身因素
患者免疫力低下、患有基 础疾病、长期使用抗生素 等,也容易发生感染。
感染的危害与影响
增加患者痛苦
感染会导致伤口疼痛、 红肿等症状,影响患者
恢复。
延长住院时间
感染需要额外的治疗和 观察,增加了患者的住
院时间。
增加医疗费用
影响手术效果
感染需要额外的药物治 疗和护理,增加了医疗
费用。
感染可能影响手术效果, 甚至导致手术失败。
手术团队准备
手术团队成员应接受感染控制培训,并穿戴符合 要求的防护装备,如手术衣、口罩、手套等。
手术中感染控制措施
无菌操作
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手术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
空气净化
保持手术室空气洁净度,定期进行空气净化消毒。
限制人员流动
减少手术室中不必要的走动和人员交流,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7172feb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1.png)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重要的治疗场所,但也是感染传播的高风险区域。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预防感染的角度,详细介绍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五个方面。
一、手术室环境管理1.1 空气净化:手术室应配备高效过滤器,定期更换并进行维护。
保持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卫生标准,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
1.2 温湿度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需要进行调节,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并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1.3 环境清洁消毒:手术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包括手术台、操作器械、墙壁、地面等。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消毒,确保手术室的清洁度。
二、手术室人员管理2.1 人员培训:手术室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感染传播的途径和预防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操作规范等。
2.2 个人防护:手术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
并严格遵守手卫生要求,保持双手清洁。
2.3 健康管理:手术室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如体温、呼吸道症状等。
对于有传染病的人员,应暂停手术室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隔离。
三、手术室器械管理3.1 器械消毒灭菌:手术室器械应定期进行消毒灭菌,确保其无菌状态。
使用合适的消毒剂和灭菌方法,如高温高压灭菌、化学消毒等。
3.2 器械存储:手术室器械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的环境中,避免受潮和污染。
定期检查器械的有效期和状态,如有损坏或过期应及时更换。
3.3 器械追溯:手术室应建立器械追溯制度,记录每个器械的使用情况和消毒灭菌记录。
在需要时能够追溯到具体的器械和操作人员。
四、手术室手卫生管理4.1 手卫生要求:手术室人员在进入手术室前,应进行手卫生,包括洗手和使用合适的消毒剂。
手卫生的方法和步骤应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确保双手的清洁度。
4.2 手卫生培训:手术室人员应接受手卫生培训,了解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消毒剂的使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与医疗感染控制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手术室优质护理与医疗感染控制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06a5f510029bd64793e2cae.png)
医疗感染控制
01
为低温灭菌提供指导性意见
02
规范低温灭菌技术
03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
04
低温甲醛蒸汽灭菌
医疗感染控制
过氧化氢 低温等离 子灭菌
环氧乙烷 气体灭菌
低温甲醛 蒸汽灭菌
过氧乙酸 灭菌
医疗感染控制
孢子也有杀灭效果,是最可靠、应用最普 遍的物理灭菌法。
品牌 材料兼容性 产品 环氧乙烷气体灭菌
一
手术室优质护理面对的四类人群
手术病人 手术医生 麻醉医生 患者家属
PART 02
术前 应做到哪些优质护理
What high quality nursing should be done before operation
二
手术室护理实践基准的第一阶段是运行术前访视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的优略往往取决 于对病人的了解有多深,决定了手术室 护士要走向病房。
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创新护理管理,保证安全质量,深化专科内涵,提升护理品质。 护理工作者应在为病人提供全程、全面、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中实现自身的职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点科室,在手术室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我 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手术室的优质护理服务
INFECTED 低 温 灭 菌 规范技术
医疗感染控 制guide to nursing practice in medical infection control operating
roompractice in medical infection control
汇报人:
解析期
灭菌期
医疗感染控制
遵循先清洗后消毒 及标准预防的原则,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完整版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8a96ffe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f.png)
第一篇无菌技术1、概述目的为手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手术室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以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保障患者健康权益;范围2、名词术语手卫生手卫生hand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surgical hand 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常居菌常居菌residentskin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暂居菌暂居菌transientskinfl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皂液皂液liquid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手消毒剂手消毒剂handantiseptic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hand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antiseptic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持久活性持久活性persistent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外科手消毒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surgicalhanddisinfection facilities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手刷、计时装置、清洁指甲用品等;无菌手术衣无菌手术衣sterilesurgicalgown是指用于手术室规范环境下的无菌服装;无菌手术衣有三对系带:领口一对系带;左页背部与右页内侧腋下各一系带组成一对;右页宽大,能包裹术者背部,其上一系带与腰部前方的腰带组成一对;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无接触式戴无茵手套closedgloving/non-contactgloving是指手术人员在穿无菌手术衣时手不露出袖口独自完成或由他人协助完成戴手套的方法;消毒消毒disinfection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灭菌灭茵sterilization是指清除或杀灭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无菌技术无菌技术sterile technique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人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无菌区域无菌区域sterilearea是指经过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穿孔指示系统穿孔指示系统perforationindicationsystem是指戴双层手套,当手套穿孔时,液体会通过穿孔部位渗透到两层手套之间,更容易看见穿孔部位;无菌单无菌单steriledrape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单;无菌包无菌包sterilepackage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未被污染的手术包;无菌器械台无菌器械台sterileinstrumenttable是指手术过程中存放无菌物品、手术器械等物品的操作区域;无菌持物钳无菌持物钳sterileholdingforceps是指经过灭菌处理后,用于夹取或传递无菌物品的钳子;无菌物品无菌物品aseptic supply是指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未被污染的物品;化学指示物化学指示物chemicalindicator是指根据暴露于某种灭菌工艺所产生的化学或物理变化,在一个或多个预定过程变量上显现变化的检验装置;无融式传递无触式传递non-contacttransfer是指手术过程中借助中间物质,进行传递、接收手术锐器,防止职业暴露;3、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目的外科手消毒目的是清除或者杀灭手表面暂居菌,减少常居菌,抑制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的生长,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释放,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医务人员和患者之间的传播,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发生;外科手消毒设施洗手池洗手池应设在手术间附近,2~4个手术间宜配置1个洗手池;洗手池大小、高低适宜,有防溅设施,管道不应裸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日清洁和消毒;水龙头数量与手术间数量匹配,应不少于手术间数量;水龙头开关应采用非手触式;洗手用水的水质应符合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水温建议控制在32~38℃;不宜使用储箱水;术前外科洗手可用皂液;盛装皂液的容器应为一次性,如需重复使用应每次用完后清洁、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器;干手物品常用无菌巾,一人一用;消毒剂要符合国家管理要求,在有效期内使用;用于外科手消毒的消毒剂主要有氯己定醇复合消毒液、碘伏和2%~4%氯己定消毒液等,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刺激性等特点,即刻杀菌和持久活性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手刷应柔软完好,重复使用时应一用一灭菌;应配备计时装置,方便医务人员观察洗手与手消毒时间;洗手池上方应张贴外科洗手流程图,方便医务人员规范手消毒流程;洗手池正前方应配备镜子,用于刷手前整理着装;外科手消毒方法外科手消毒原则着装符合手术室要求,摘除首饰戒指、手表、手镯、耳环、珠状项链等;冲洗手消毒方法: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揉搓至双手的每个部位、前臂和上臂下1/3,并认真揉搓2~6分钟,用流动水冲净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彻底擦干;流动水应达到GB5749的规定;特殊情况水质达不到要求时,手术医生在戴手套前,应用醇类消毒剂再消毒双手后戴手套;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撞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取免冲洗手消毒剂于一侧手心,揉搓一侧指尖、手背、手腕,将剩余手消毒液环转揉搓至前臂、上臂下1/3;,时间约3分钟根据洗手液说明;刷时稍用力,先刷甲缘、甲沟、指蹼,再由拇指桡侧开始,渐次到指背、尺侧、掌侧,依次刷完双手手指;然后再分段交替刷左右手掌、手背、前臂至肘上;刷手时要注意勿漏刷指间、腕部尺侧和肘窝部;用流动水自指尖至肘部冲洗,不要在水中来回移动手臂;用无菌巾从手至肘上依次擦干,不可再向手部回擦;拿无菌巾的手不要触碰已擦过皮肤的巾面;同时还要注意无菌巾不要擦拭未经刷过的皮肤;同法擦干另一手臂;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援时间及使用方法应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外科手消毒效果监测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手术室、产房、导管室等外科相关科室进行外科手消毒效果的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监测方法及判断标准参考WS/T313-2009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部分;4、穿无菌手术衣穿无菌手术衣目的穿无菌手术衣目的是避免和预防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衣物上的细菌污染手术切口 ,同时保障手术人员安全,预防职业暴露;穿无菌手术衣方法穿无菌手术衣图4-1脱无菌手术衣原则是由巡回护士协助解开衣领系带,先脱手术衣,再脱手套,确保不污染刷手衣裤;穿无菌手术衣注意事顷无菌手术衣的无菌区范围为肩以下、腰以上及两侧腋前线之间;5、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自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1:穿无菌手术衣时双手不露出袖口;协助戴无菌手套方法图5-2协助者将手套撑开,被戴者手直接插人手套中 ;摘除手套方法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注意事项向近心端拉衣袖时用力不可过猛,袖口拉到拇指关节处即可;6、铺置无菌器械台铺置无菌器械台目的使用无菌单建立无菌区域、建立无菌屏障,防止无菌手术器械及敷料再污染,最大限度地减少微生物由非无菌区域转移至无菌区域;同时可以加强手术器械管理;正确的手术器械传递方法,可以准确、迅速地配合手术医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部位感染,预防职业暴露;铺置无菌器械台方法选择近手术区较宽敞区域铺置无菌器械台;对侧,无菌器械台的铺巾保证4~6层,四周无菌单垂于车缘下30cm以上,并保证无菌单下缘在回风口以上;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再由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一对一打开无菌敷料、无菌物品;:打开无菌包外层包布后,洗手护士用无菌持物钳打开内层无菌单同器械台置于无人走动的位置后进行外科手消毒,巡回护士协助洗手护士穿无菌手术衣,无接触式戴无菌手套;铺置无菌器械台注意事项铺置好的无菌器械台原则上不应进行覆盖;无菌器械台的台面为无菌区,无菌单应下垂台缘下30cm以上,手术器械,物品不可超出台缘;保持无菌器械台及手术区整洁、干燥;无菌巾如果浸湿,应及时更换或重新加盖无菌单;移动无菌器械台时,洗手护士不能接触台缘平面以下区域;巡回护士不可触及下垂的手术布单;洁净手术室建议使用一次性无菌敷料,防止污染洁净系统;、手术器械传递锐利器械传递方法手术刀安装、拆卸及传递方法传递手术刀的方法:采用弯盘进行无触式传递方法,水平传递给术者,防止职业暴露;洗手护士右手握住剪刀的中部,利用手腕部运动,适力将柄环部拍打在术者掌心上;;纯性器械传递方法止血钳传递方法洗手护士右手握住镊子夹端,并闭合开口,水平式或直立式传递,让术者握住镊子中上部;洗手护士右手握住拉钩前端,将柄端水平传递;洗手护士左手递骨刀,右手递骨锤,左手捏刀凿端、右手握锤,水平递给术者;缝线传递法徒手传递法洗手护士左手拇指与示指捏住缝线的前1/3处并拉出缝线,右手持线的中后1/3处,水平递给术者;术者的手在缝线的中后1/3交界处接线;当术者接线时,双手稍用力棚紧缝线,以增加术者的手感;洗手护士用止血钳纵向夹紧结扎线一端2mm,传递时手持轴部,弯曲向上,用柄轻击术者手掌传递;传递手术器械的注意事项传递器械前、后应检查器械的完整性,防止缺失部分遗留在手术部位;第二篇手术体位1、概述目的为围术期患者的体位安置供指导性意见,规范体位护理操作,最大限度避免手术体位损伤;适用范围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内镜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治疗的部门;1、3常见体位°侧卧位2、名词术语标准手术体位标准手术体位Standardized patient position是由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手术室护士共同确认和执行,根据生理学和解剖学知识选择正确的体位设备和用品,充分显露手术野,确保患者安全与舒适;标准手术体位包括: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其他手术体位都在示准体位基础上演变而来;体位设备与用品体位设备与用品Positioning equipment患者体位和或最大程度暴露手术野的用物,包括体位设备和体位用品;手术床procedure bed是种在手术室或操作室内使用的、带有相关附属配件、可根据手术需要调节患者体位,以适应各种手术操作的床;手术床配件procedure bed accessories包括各种固定设备、支撑设备及安全带等,如托手板、腿架各式固定挡板、肩托头托与及上下肢约束带等;体位垫Positioning pad是用于保护压力点的一系列不同尺寸、外形的衬垫,如头枕、膝枕、肩垫、胸垫、足跟垫等;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综合征因动脉受压,继而血供进行性减少而导致的—种病理态;临床表现为肿胀、运动受限、血管损伤和严重疼痛、感觉丧失;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是由于妊娠晚期期孕妇在仰卧时,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受压后导致全身静脉血回流不畅,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也就随之减少,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胸闷、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及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当改变卧姿姿左侧卧位时者腹腔大血管受压减轻,回心血量增加,上述症状即减轻或消失的―组综合症状;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在颈部极度后仰的情况下,使椎间孔周围韧带变形内凸而压迫颈神经根及椎动脉,而引起的—系列临床症状:表现为术中不适、烦躁不安,甚至呼吸困难,术后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3、手术体位安置原则总则在减少对患者生理功能影响的前提下,充分显露手术野,保护患者隐私;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及生理轴线,维持各肢体、关节的生理功能体位,防止过度牵拉、扭曲及血管神经损伤;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循环稳定;注意分散压力,防止局部长时间受压,保护患者皮肤完整性;正确约束患者,松紧度适宜以能容纳一指为宜,维持体位稳定,防止术中移位、坠床;建议4、仰卧位仰卧位supine position是将患者头部放于枕上,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或自然伸开,两腿自然伸直的一种体位;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摆放各种特殊的仰卧位,包括头颈后仰卧位、头高脚低仰卧位、头低脚高仰卧位、人字分腿仰卧位等;特殊仰卧位都是在标准仰卧位的基础上演变而来;适用手术头颈部、颜面部、胸腹部、四肢等手术;用物准备头枕、上下肢约束带;根据评估情况另备肩垫、膝枕、足跟垫等;摆放方法°,以免损伤臂丛神经;—指为宜,防腓总神经损伤;注意事项特殊仰卧位方法一:利用体位垫摆放肩下置肩垫平肩峰,按需抬高肩部;颈下置颈垫、使头后仰,保持头颈中立位,充分显露手术部位;方法二:利用手术床调节头部置头枕,先将手术床调至头高脚低位,再按需降低头板形成颈伸位;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木床至适宜的倾斜角度,保持手术部位处于高位;°,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肩部可用肩挡固定,防止躯体下滑;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术床至适宜的倾斜角度;一般头低脚高约15~30°,头板调高约15°;左倾或右倾约15~20°;°,防止引起眼部水肿、眼压过高及影响呼吸循环功能;麻醉前让患者移至合适位置,使骶尾部超出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适合位置;调节腿板,使双下肢分开;根据手术部位调节手术床至头低脚高或头高脚低位;评估双侧髋关节功能状态是否实施过髋关节手术;防止腿板折叠处夹伤患者;两腿分开不宜超过60°,以站立一人为宜,避免会阴部组织过度牵拉;5、侧卧位侧卧位lateral position是将患者向一侧自然侧卧,头部侧向健侧方向,双下肢自然屈曲,前后分开放置;双臂自然向前伸,展患者脊柱处于水平线上,保持生理弯曲的―种手术体位;在此基础上,根据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的不同,摆放各种特殊侧卧位;适用手术颞部、肺、食管、侧胸壁、髋关节等部位的手术;用物准备头枕胸垫、固定挡板、下肢支撑垫、托手板及可调节托手架、上下肢约束带;摆放方法取健侧卧,头下置头枕,高度平下侧肩高,使颈椎处于水平位置;腋下距肩峰10cm处垫胸垫;术侧上肢屈曲呈抱球状置于可调节托手架上,远端关节稍低于近端关节;下侧上肢外展于托手板上,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共同维持胸廓自然舒展;肩关节外展或上举不超过90°;两肩连线与手术台呈90°;腹侧用固定挡板支持耻骨联合,背侧用挡板固定骶尾部或肩胛区离手术野至少15cm,共同维持患者90°侧卧位;双下肢约45°自然屈曲,前后分开放置,保持两腿呈跑步时姿态屈曲位;两腿间用支撑垫承托上侧下肢;小腿及双上肢用约束带固定;注意事项“^”形,使患者凹陷的腰区逐渐变平,腰部肌肉拉伸,肾区显露充分;双下肢屈曲约45°错开放置,下侧在前,上侧在后,两腿间垫一大软枕,约束带固定肢体;缝合切口前及时将腰桥复位;°侧卧位时,患者仰卧,手术部位下沿手术床纵轴平行垫胸垫,使术侧胸部垫高约45°;键侧手臂外展置于托手板上,术侧手臂用棉垫保护后屈肘呈功能位固定于麻醉头架上;患侧下肢用大软枕支撑,健侧大腿上端用挡板固定;注意患侧上肢必须包好,避免肢体直接接触麻醉头架,导致电烧伤;手指外露以观察血运;保持前臂稍微抬高,避免肘关节过度屈曲或上举,防止损伤桡、尺神经;6、俯卧位俯卧位prone position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腹部最大范围不受压、双下肢自然屈曲的手术体位;适用手术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盆腔后路、四肢背侧等部位的手术;用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种类以及患者情况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体位用具;如:俯卧位支架或弓形体位架或俯卧位体位垫、外科头托、头架、托手架、腿架、会阴保护垫、约束带、各种贴膜等;摆放方法注意事项°;7、截石位截石位lithotomy position是患者仰卧,双腿放置于腿架上,臀部移至床边,最大限度地暴露会阴部,多用于肛肠手术和妇科手术;适用手术适用于会阴部及腹会阴联合手术;用物准备体位垫、约束带,截石位腿架、托手板等;摆放方法°,大腿前屈的角度应根据手术需要而改变;注意事项8、膝胸卧位膝胸卧位genucubital position是指患者两腿稍微分开,胸部、膝部和小腿面贴于床,大腿垂直于床,腹部于床面间自然形成空间的一种种体位;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也常用于妇产科矫正胎位不正或子宫后倾及促进产后子宫复原;适用手术适用手术适用于肛门、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及治疗;用物准备体位垫;摆放方法患者跪卧,两小腿平放于手床上,稍分开大腿和床面垂直,胸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转向侧,两臂屈肘,放于头的两侧;注意事项因膝胸卧位重心高、稳定性差,注意保护,防止坠床;第三篇电外科安全1、概述目的规范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三和电外科能量设备的操作规程―指导手术室护士正确评估、使用、维护电外科设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适用范围该指南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日间手术室、诊室、心导管室、内镜室、放射科等实施创伤性诊疗的区域;2、名词术语电外科电外科electrosurgery是应用于外科手术室的一种高频电流手术系统,电外科集高频电刀、大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氩气刀、LEEP刀、内镜电切刀等众多外科高频电流手术设备于一体,并且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割深度和凝血速度,达到止血和凝血效果;单极电刀单极电刀monopolar electrotome是在一个回路中利用频率大于200kHZ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设备;双极电凝双极电凝bipolar electrocautery是一种高频电流发生器,在双极电凝器械与组织接触良好的情况下,电流在双极镊的两极之间所产生的热能,对人体组织进行电凝止血;超声刀超声刀ultrasound knife是一个超声能量和机械振动的发生器,通过超声频率发生器作用于金属探头刀头,以的频率通过刀头进行机械振荡50~100μm,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继而使组织内液体汽化、蛋白质氢链断裂、细胞崩解、蛋白质凝固、血管闭合,达到切开、凝血的效果回路负极板回路负极板return electrode在电外科手术中与高频电刀主机配套使用,可为电外科电流提供安全的返回路径;回路负极板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电流密度,增加散热,分散电流,防止热损伤;耦合效应耦合效应coupling effe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原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在电外科应用中表现为工作电缆电刀笔或电钩向相邻近靠近的电缆或金属器械传输能量的现象;3、单极电刀评估避免潜在的富氧环境,同时避免可燃、易燃消毒液在手术野集聚或浸湿布类敷料,床单位保持干燥;操作要点观察要点回路负极板使用选择易于观察、肌肉血管丰富、皮肤清洁、干燥的区域毛发丰富区不易粘贴;靠近手术切口部位,距离切口部>15cm;距心电图电极>15cm,避免电流环路中近距离通过心电图电极和心脏;粘贴前先清洁皮肤,以减少阻抗;粘贴时,将回路负极板的长边与高频电流流向垂直回路负极板粘贴方向与身体纵轴垂直,并与皮肤粘贴紧密;术毕,从边缘沿皮纹方向缓慢地将负极板整片水平自患者身体上揭除,揭除后观察并清洁局部皮肤;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报警,应及时停止使用,检查回路负极板是否移位、脱落、粘贴是否均匀和牢固,必要时关机更换或重新粘贴;注意事项4、双极电凝评估根据手术需求设定双极电凝参数,选择合适的双极电凝器械,确保功能状态良好;操作要点观察要点术前检查设备的功能状态,评估双极电凝操作是否规范,双极电凝线插入位置是否正确,功率选择是否合适;注意事项根据手术部位和组织性质选用适合的电凝械和输出功率;双极电凝使用时应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或滴注,保持组织湿润、无张力及术野清洁,避免高温影响电凝周围的重要组织和结构,减少组织焦痂与双极镊或钳的黏附;推荐使用间断电凝,每次电凝时间约秒,可重复多次,直至达到电凝效果,避免电凝过度;双极电凝器械或镊尖的保护电凝时,用湿纱布或专业无损伤布及时擦除双极电凝器械或镊的焦痂不可用锐器刮除,以免损伤头端或镊尖的合金材质;双极电凝器械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在固定双极摄尖时,两尖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接触而形成电流短路或外力导致镊尖对合不良,影响电凝效果;双极电凝器械清洁后应在头端或镊尖套上保护套;注意双极电凝器械品牌与主机兼容性,脚踏控制板在使用前应套上防水保护套,便于清洁,避免电路故障或短路;5、超声刀评估使用前检查设备功能状态,根据组织类型、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超声器械和输出功率;操作要点观察要点超声刀使用是否规范;超声刀头是否完整,避免松动;注意事项超声刀开机自检出现故障时主机屏幕将显示故障代码,需请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使用中同时踩到两个脚踏开关,主机会有报警,但没有故障代码显示;超声刀持续工作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时,机器会自动报警,应将超声刀头浸泡于生理盐水中,待刀头降温后再使用;超声刀工作时禁用手触摸,并避免长时间连续过载操作;不能闭合刀头空踩脚踏板或用超声刀头夹持金属物品及骨组织;由于超声刀闭合管腔是永久性闭合,需确认闭合的组织类型是否适合;超声刀头应轻拿轻放,避免重压、不要碰撞硬物或落地;使用后,手柄线用湿布擦拭干净,不宜用水冲洗,并顺其弧度保持15~20cm直径线圈盘绕存放;血液、体液隔离或特殊感染患者,应用含氯消毒液或酸化水擦拭消毒或按特殊感染患者术后处理方式处理;清洗时避免撞击或用力抛掷;手柄线须根据生产厂家说明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保护套以达到无菌要求;第四篇手术隔离技术1、概述目的明确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手术隔离原则,为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供统一规范的指导建议,防止或减少手术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播散以及肿瘤的转移和种植,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保障;。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dedfb5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9c.png)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在现代医疗领域中,手术室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手术室护理不仅关乎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更直接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术后康复情况。
在手术室中,护士们承担着重要的护理职责,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患者的良好恢复。
本文将从手术室环境准备、手术前护理、手术中护理和手术后护理等方面,详细介绍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
手术室环境准备手术室环境的准备工作是手术成功进行的基础,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一环。
护士在手术室环境准备工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清洁消毒:手术室的清洁消毒工作要做到位,确保手术环境的无菌状态。
在手术室使用前,需要进行彻底的消毒清洁工作,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设备准备:护士需要检查手术室内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转情况,确保手术过程中设备的可靠性。
同时,根据手术类型准备好所需的特殊设备和器械,以便医生顺利进行手术操作。
•药品备查:护士要检查手术室药品的种类和有效期,确保手术过程中使用的药品安全有效。
手术前护理手术前护理是手术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术后康复。
在手术前护理中,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患者准备:护士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史、过敏史等信息,排除潜在的手术风险。
同时,帮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和准备工作,确保患者在手术前状态良好。
•手术部位标识:护士要与医生一起核对手术部位,并在患者的身体上标明手术部位,避免手术操作失误。
•术前药物管理:护士要根据医嘱为患者正确使用术前药物,控制患者的生理状态,确保手术操作的顺利进行。
手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士是负责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的关键人员。
手术中护理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安全性和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
在手术中护理的工作中,护士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协助手术准备:护士要协助医生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准确传递医嘱,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顺利使用。
•监测生命体征:护士需要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协助医生处理。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解读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91b077ed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7.png)
手术室护理起源于医疗技术的发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室护理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现代手术室护 理融合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提高了手术室的效率和安全性。同时,手术室护理专业也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 立的学科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了手术室护理的进步。
02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解读
手术室环境管理
,防止手术错误。
器械核对与清点
对手术中使用的器械进行核对和清 点,确保器械数量和完整性,防止 器械遗留。
安全防护措施
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如防滑 、防火等,确保手术室内的安全。
手术室感染控制
手卫生规范
一次性用品使用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护人员在进 入手术室前必须进行手部消毒,防止 交叉感染。
使用一次性手术用品,如手套、手术 刀等,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医护人员资质
确保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 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技能, 能够胜任手术任务。
人员分工与协作
明确医护人员的分工与协 作,确保手术过程中的各 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提 高工作效率。
人员着装与防护
要求医护人员穿着符合规 定的手术服,佩戴必要的 防护用品,降低交叉感染 的风险。
手术室安全与防护
患者核对
在手术前对患者身份进行核对, 确保患者与手术台上的患者一致
和保养。
患者护理
02
协助医生包扎伤口,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并发症迹象
,做好疼痛管理。
手术室整理
03
清理手术室环境,对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清洁、消毒,保持手术
室整洁卫生。
04 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常见 问题与应对策略
手术部位错误
总结词
手术部位错误是指手术过程中对错误部位进行操作,可能导 致患者伤残或死亡。
手术感染控制管理制度
![手术感染控制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73efc8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18.png)
手术感染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依据为了规范手术感染掌控工作,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全部手术相关部门和人员,包含但不限于:手术室、手术室护士、手术科医师以及相关清洁和消毒人员。
第二章手术环境管理第三条手术室准备1.手术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内外清洁消毒,并保持手术室的通风良好。
2.手术室内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手术需求的准备。
3.手术室应备有充分的洗手液、消毒剂、手术器械等,并确保其有效期和质量合格。
第四条手术场合准备1.手术场合应保持干净乾净,物品摆放井然有序,不得存放杂物。
2.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应经过消毒和清洁处理。
3.手术场合应用地毯或无尘地板,以减少灰尘和微生物。
第五条手术室空气干净度掌控1.手术室应满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的干净度要求,并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2.人员进入前应穿着符合要求的手术服,佩戴无菌手套和口罩,以防止外源性感染的发生。
3.手术室内禁止乱丢废弃物,保持空气流动畅通。
第三章个人卫生与消毒要求第六条手术室人员个人卫生要求1.手术室人员应随身携带个人卫生用品,如洗手液、纸巾等。
2.手术室人员进入工作区前,必需进行手部彻底洗手,并按规定程序穿着无菌手套。
3.手术室人员应保持手术服的清洁和整齐,并及时更换。
第七条手术室器械消毒管理1.手术室器械必需经过严格的清洗和消毒,并定期进行检查和验证。
2.手术室使用的一次性器械应依照规定程序使用,并在使用后进行集中处理。
3.手术室清洁和消毒人员应接受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清洁和消毒方法。
第八条患者术前准备1.患者术前应进行必需的检查和评估,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对于高风险手术或病情多而杂的患者,应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和个性化的感染防备措施。
第四章手术感染监测与报告第九条手术感染监测1.手术室应建立手术感染监测制度,定期对手术相关人员和手术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和评估。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2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2](https://img.taocdn.com/s3/m/0518c28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e.png)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南2022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2年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全面指南在医疗领域,手术部位感染(SSI)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健康和医疗资源造成严重影响。
23版本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23版本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03dcc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7.png)
23版本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1.手术室护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无菌操作、手术室环境卫生、患者安全等基本原则,以及护理人员的职责和规范。
2.手术室护理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中护理、手术后护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涉及患者的身体准备、手术器械的准备、手术室环境的准备等方面。
3.特殊情况处理,指南中通常还包括了在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的处理方法,比如出血、心脏骤停等急救措施。
4.感染控制,手术室是感染控制的重点区域,指南中通常也会包括手术室感染控制的相关内容,比如无菌操作、器械消毒灭菌等方面的规范。
5.围手术期护理,除了手术本身,患者在手术前后的护理也是十分重要的,指南中通常也会包括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内容,比如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疼痛管理等方面的指导。
总的来说,《23版本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是一份非常重要的
文件,它规范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于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护士和其他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指南,不断学习更新的内容,以确保自己的护理工作符合最新的标准和要求。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8fbf8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8.png)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标题: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导言:手术室是医院内重要的治疗场所,其中护士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们负责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协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包括关键概念、重要技能和实践原则。
第一部分:手术室护理概述1. 手术室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手术室护理的定义和范围- 强调手术室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2. 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描述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和职能- 强调其在手术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概念1. 感染控制- 解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详细讨论手术室卫生措施和预防感染的关键策略2. 麻醉管理- 介绍麻醉管理在手术室中的作用- 讨论麻醉药物的分类和监测方法3. 手术器械和设备- 解释手术器械和设备的种类和用途- 强调其正确使用和维护的重要性4. 急救和危机处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在急救和危机处理中的角色- 讨论常见急救情况和应急措施第三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技能1. 消毒和无菌技巧- 详细描述手术室护士的消毒和无菌技巧- 强调消毒措施和无菌包的正确使用2. 导管插入和管理- 讨论导管插入和管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导管定位和监测技巧的重要性3.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中的角色 - 讨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第四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实践原则1. 团队合作和沟通- 强调手术室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合作和沟通 - 讨论有效沟通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2. 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 描述手术室护士在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中的角色 - 强调预防意外事件和处理并发症的策略3. 职业道德和伦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要求- 讨论应对伦理困境的指南和决策原则总结:手术室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要求护士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手术室护理的概念、技能和实践原则。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4完整版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4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1d17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a.png)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4完整版一、术前准备1.安排手术室,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2.检查手术室内的消毒情况,确保无污染。
3.清洁手术台,并铺好手术巾。
4.核实手术患者的身份和手术部位,进行正确标记。
5.检查手术器械,确保器械完整且无损坏。
二、术中操作1.建立无菌操作区域,确保手术的无菌环境。
2.穿戴无菌手术衣、护目镜、口罩和手套。
3.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准备,如皮肤消毒、手术区域的覆盖等。
4.给予患者适当的麻醉,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5.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要注意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
6.保持手术区域的清洁,定期更换手术巾等物品,防止污染。
7.根据手术需要,及时提供所需的药物和器械。
三、术后处理1.手术结束后,帮助医生对手术部位进行包扎。
2.清洁手术区域,去除手术废物并进行垃圾分类处理。
3.整理手术器械,进行消毒和灭菌处理。
4.清洗手术室的地面和设备,保持清洁。
5.给予手术患者适当的护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意识状况。
6.记录手术过程及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电子化归档。
四、安全措施1.注意手术室内的安全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使用无菌器械和药物,确保手术无菌操作。
3.遵循手卫生操作规程,洗手和戴手套时要正确操作。
4.避免交叉感染和污染,注意环境清洁和手术物品的管理。
5.进行手术室的定期检查和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团队协作1.与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
2.遵循手术室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3.提供及时的护理和支持,满足医生和患者的需求。
4.参与手术室的培训和科研工作,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
手术室护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护理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通过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良好的团队协作,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在实践中,护士们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2023年领先的手术室护理指南
![2023年领先的手术室护理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35baca68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6.png)
2023年领先的手术室护理指南手术室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患者的安全。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本指南提供了一份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实践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所有手术室护理人员,包括护士、医生、麻醉师等。
一、手术室环境管理1.1 无菌区域控制- 严格控制手术室人员流动,限制非必要性人员进入。
- 所有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遵循严格的洗手和消毒程序。
- 手术室内部布局应遵循“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原则。
1.2 设备和器械管理- 所有设备和器械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
- 定期检查和维护手术器械,确保其性能良好。
- 采用一次性使用的物品,避免交叉感染。
二、患者安全管理2.1 患者准备- 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了解其一般情况和特殊需求。
- 患者进入手术室前,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
- 确保患者身份识别正确,避免手术错误。
2.2 术中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 确保患者舒适和安全,避免术中发生意外伤害。
-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防止感染。
2.3 术后交接- 手术完成后,与病房护士进行详细的患者交接。
- 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注意事项等。
- 确保患者术后得到持续的关注和护理。
三、手术室团队协作3.1 团队构建- 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关系,提高团队凝聚力。
- 定期进行团队培训和沟通,提高团队成员之间的默契。
- 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3.2 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应急预案。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团队成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确保所有成员熟悉应急预案和操作流程。
四、持续质量改进-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
- 定期进行质量评估,监测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的问题和风险。
-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本指南旨在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一份全面的实践指导,以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41078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9c.png)
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手术室是医院中高风险的环境之一,医院感染在手术室中的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和医院的声誉。
因此,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正文内容:1. 手术室环境控制1.1 温度、湿度和洁净度的控制:手术室内的温度应保持在适宜范围,湿度应控制在合理水平,以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
同时,手术室应保持洁净,定期进行清洁消毒,减少细菌和病原体的滋生。
1.2 空气质量控制:手术室应安装高效空气过滤器,保证手术室内空气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定期检测空气中的微生物和颗粒物浓度,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清洁。
2. 医务人员感染控制2.1 手术室人员培训:手术室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的感染控制培训,了解手术室感染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
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感染控制操作等。
2.2 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手术室医务人员在手术过程中应正确佩戴手套、口罩、防护眼镜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3 手卫生的重要性:手术室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手卫生操作规范,包括正确洗手、使用洗手液或者消毒剂,以及避免污染手部等。
3. 患者感染控制3.1 术前准备: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如有需要,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2 术中感染控制: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减少手术创口和周围环境的污染。
手术器械应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者严格的消毒处理。
3.3 术后感染控制:手术后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迹象。
同时,加强伤口护理,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感染的发生。
4. 设备和物品管理4.1 手术器械和设备的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管理制度,确保手术器械和设备的清洁度和可靠性。
4.2 废弃物管理:手术室应建立废弃物分类和处理制度,确保废弃物的正确处理,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版电子书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版电子书](https://img.taocdn.com/s3/m/4bea052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1b.png)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3版电子书作者:医疗专家团队导言手术室护理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手术室护理理念的不断提升,本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份全面的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以确保手术室工作的高效、安全和质量。
第一章:手术室环境准备1.1 手术室准备在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当对手术室进行全面的准备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消毒手术室、准备手术所需器械和药品等。
1.2 无菌技术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无菌技术,保证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防止手术感染的发生。
第二章:手术室患者护理2.1 术前护理在手术前,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准备工作,确保患者状态良好,手术顺利进行。
2.2 术中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情况,协助医生完成手术,并在必要时提供及时的护理和支持。
2.3 术后护理术后护理是手术室护理的重要环节,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康复顺利。
第三章:手术室清洁消毒3.1 手术室清洁手术室的清洁是手术安全的前提,护理人员应认真执行手术室清洁规范,保持手术室环境清洁整洁。
3.2 手术室消毒手术室消毒是预防手术感染的关键措施,护理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对手术室进行定期消毒,确保手术室处于洁净状态。
结语手术室护理是医护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指南希望通过对手术室护理的全面介绍和指导,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手术安全、有效进行。
祝愿本指南能成为医护人员的得力助手,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以上内容为2023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的第一版稿,欢迎医护专业人士提出意见和建议,共同完善本指南,为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完善提供参考。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8396c9f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7.png)
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手术室是医院最重要的部门之一,也是感染控制的关键环节。
手术室感染的发生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疾病的病程,还会增加医疗费用、延长住院时间,所以预防手术室感染至关重要。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室感染,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一、制度建立的背景和必要性手术室是医院内高风险、高感染源环境,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手术室感染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甚至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为了降低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感染控制水平,必须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二、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基本内容1.手术室感染的类别手术室感染的来源主要有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两种类型。
内源性感染是指患者自己身体内的细菌侵入手术伤口引起感染,主要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心包腔感染、胸膜感染、腹腔感染等;外源性感染是指通过手术操作程序中未彻底消毒、未采取有效隔离措施等引起的感染。
2.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原则(1)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的环境和设备设施必须保持无菌状态,医护人员必须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
(2)进行有效的感染控制:手术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建立相应的感染监测体系、做好洗手消毒和手术部位消毒、规范使用抗生素等。
(3)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素质: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个人卫生素质,做好手部卫生,做到无菌操作。
(4)加强手术室的环境控制:手术室环境的卫生和无菌程度关乎手术室感染控制的质量,应加强手术室环境的管理和控制。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主要内容1.手术室感染管理规范(1)建立完善的手术室感染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
(2)建立手术室感染监测体系,定期开展感染监测和报告。
(3)加强手术室感染的调查和追溯,发现感染事件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2.医护人员培训和教育(1)组织医护人员参加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和无菌操作培训。
(2)定期开展手术室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宣传和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2.3.1负责使用中设备与仪器的日常清洁与消毒工作。 • 4.2.3.2对手术过程中发生的小面积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及时清 洁与消毒。 • 4.2.4.3负责监督、指导保洁员对仪器设备等进行清洁与消毒。 4.2.4环境卫生服务机构(或单位内部承担部门): • 4.2.4.1保洁队伍稳定,人力配备满足需求。 • 4.2.4.2应对保洁员进行上岗培训和定期继续教育,包括医院感染预防 与控制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等。 • 4.2.4.3应制定标准化的清洁与消毒方法操作规程,包括:工作流程、 时间和频率,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置浓度、监测浓度方法、作用 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 4.2.4.4保洁人员:负责除诊疗设备与仪器以外的所有环境表面的日常 清洁与消毒,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对设备与仪器等进行终末清洁与消毒。
• 4.4.2辅助间、走廊、生活区 • 物体表面每天至少清洁一至两次,地面视污染程度拖擦制定频率,每 天不少于二至三次,保持地面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 异味等。 • 4.4.3手术患者出入门口地面 • 应随时保持过道地面清洁。进入手术室的推车、医疗用品、设备等应 保持清洁。 • 4.4.4洗手池:有防溅设施,管道不应裸露,池壁光滑无死角,应每 日清洁和消毒。 • 4.4.5朊毒体、气性坏疽、呼吸道传染病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性疾 病患者手术结束后,应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要求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建议在专科医院集 中收治,如需手术应安排在负压手术间进行,包括手术后复苏。
4.4日常清洁与消毒
• • 4.4.1手术间 • 4.4.1.1每日启用前:宜用清水进行物表清洁。 • 4.4.1.2术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手术台周边物体表面、地面及设 备或疑似污染时应立即对实施污点清洁与消毒。 • 4.4.1.3术后 • 4.4.1.3.1接台手术之间:应对手术台及周边至少1-1.5米范围的高频 接触物表进行清洁与消毒。 • 4.4.1.3.2全天手术结束:应对说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可 除两米以上的墙面、天花板)。 • 4.4.1.4每周:应对手术间所有物面(包括高空处表面)、回风口、 送风口进行清洁/消毒。
• 4.3.5注意保护地面避免塑胶地面破损而形成生物膜。碘作为一种经典 的消毒成分广泛用于皮肤消毒,但具有强氧化性,易造成塑胶地面黄 染、腐蚀、缺损,推荐使用可擦洗碘制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3.6对难清洁或不易频繁擦拭的表面,采用屏障保护,推荐使用铝 箔、塑料薄膜等覆盖物,“一用一更换”,或一用一清洁/消毒,如 电脑键盘等。 4.3.7精密仪器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 关注清洁剂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4.3.8使用的消毒剂应现用现配。高度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地面消毒采 用500-1000毫克每升有效氯的消毒液擦拭,作用10分钟,物体表面 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2000毫克每升季銨盐类消毒液擦拭。 4.3.9使用后污染的擦拭布巾、地巾等不应重复浸泡至使用中的清水、 清洁剂和消毒剂溶液中。
4.3清洁与消毒原则
• • 4.3.1应根据不同环境污染风险区域和卫生等级管理要求,选择清洁卫 生的方式、强度、频率和制剂。具体要求见表一
• 4.3.2应采取湿式清洁方法,遵循先清洁再消毒的原则.
• 4.3.3清洁时应有序进行,遵循由上而下、由周围区到中心区、有清洁 区到污染区的原则。
• 4.3.4对于少量(〈10ml)的溅污,先清洁再消毒,或使用消毒湿巾直 接擦拭,实现清洁-消毒一步法完成。对于大量(〉10ml)的溅污, 先采用吸附材料覆盖、消毒清除后,在实施清洁消毒措施。
• 1.2适用范围
• 适用于手术室、心导管室、介入室及其他实施有创检查及治疗的部门。
2、名词术语
• • • • 2.1污染物 污染物(fomite)指已被有活力的病原体(细菌、病毒)污染的物体,并可以将病原体继续播散给 其他宿主。 2.8 环境表面 环境表面(environmental surface)包括固定表面和移动表面。固定表面指手术室内部建筑的表面, 如墙面、地面、天花板、手术灯、吊塔、门、壁柜等;移动表面指非固定的设备,如麻醉机、监护 仪、手术用的各种仪器、手术床、治疗车、拖盆等。 2.9 环境表面清洁 环境表面清洁(environmental surface cleaning)指消除环境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 程。 2.10 随时清洁/消毒 随时清洁/消毒(concurrent cleaning/disinfection)指对于手术患者的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 等造成的环境表面的污染所开展的及时清洁/消毒的过程。 2.11 终末清洁/消毒 终末清洁/消毒(terminal cleaning/disinfection)指每日手术结束后或感染手术结束后进行环境表面 的彻底清洁/消毒的过程。 2.15 高频接触表面 高频接触表面(high-touch surface)指手术过程中被患者的身体、手术人员的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 面。如手术床、遥控器、约束带、仪器车、仪器设备、输液架、键盘、门开关、脚踏板等。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第八篇 感染控制管理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手术室:罗芳
第八篇 感染控制管理
• • • • • 一、概述 二、名词术语 三、手术人员着装 四、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五、低温灭菌技术
1、概述
• 1.1目的
• 为手术室护士提供提供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指导原则及意见,以减少 感染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安全。
• •
• •
• • •
4、 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
• • 4.1目的
• 提供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方法,确保手术患者安全。
4.2管理基本要求
• 应结合本手术室的实际工作情况,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健全各项 规章 制度,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 • 4.2.1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 应参与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质量监督,并定期对环境卫生服 务机构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 4.2.2手术室 • 4.2.2.1应将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管理纳入手术室质量管理体 系中。 • 4.2.2.2设立专人负责管理,定期进行检查与检测,及时总结分析与反 馈,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 4.2.3医务人员:应熟悉手术室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的原理和方法,有 责任参与、维护和监督管理。
• • • • • • • • • • • • •
4.6质量监测 环境表面清洁质量审核方法以目测法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化学法、微 生物法。 4.6.1目测法:以目测检查环境干净、干燥、无尘、无污垢、无碎屑、无异味 等。 4.6.2化学法 4.6.2.1荧光标记法 将荧光标记在邻近患者诊疗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 员实施清洁工作前预先标记, 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标记是否被有效清除,计算有效的荧光标记清 除率,考核环境清洁工作质量。 4.6.2.2荧光粉迹法 将荧光粉撒在工作区域内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在环境清洁服务人员实施清 洁工作前预先标记,清洁后借助紫外线灯检查荧光粉是否被扩散,统计荧光 粉扩散的处数,考核环境清洁工作“清洁单元”的依从性。 4.6.2.3 ATP法 应按照ATP监测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执行。记录监测表面的相对光单位值(RLU), 考核环境表面清洁工作质量。 4.6.3微生物法 环微生物考核方法参考GB15982。
谢谢聆听
• • • • • • • • • •
4.5 清洁工具的管理 4.5.1 不同区域的清洁工具应有明确标识,区分使用。 4.5.2 清洁工具的配置数量、复用处置设施应与手术室规模相匹配。 4.5.3 擦拭布巾和地巾应选择不易掉纤维的织物,宜使用细纤维材布和 脱卸式地巾。 4.5.4复用处置方式:包括手工和机械清洗与消毒二种方法。 4.5.4.1手工清洗与消毒 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 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 干燥备用。 4.5.4.2机械清洗与消毒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宜采用热力型清洗-消毒机,将使用后的布巾、地巾 等物品放入清洗机内,按照使用说明实施机械清洗、热力消毒、机械 干燥、装箱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