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核心突破课件:第二章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共3节】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作家作品。选项全部出自课文。B鲁迅是现代作 家;C《游褒禅山记》的作者是王安石;D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
【例题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从西周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B.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写了不少充满爱国的思想感情的词, 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C.古代尔、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小子称晚 辈。 D.战国时的“山东”指今山东省。“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此题把文学体裁同作家作品结合起来考查。A错误,楚 辞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开创了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B错误,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六国论》是一篇著名论文 ,《过秦论》的作者是汉代的贾谊。 D错误,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是俄国19世纪80 年代沙皇统治的社会现实。
三、高考样题及解题简析
【例题1】 下列课文的篇名、作者、朝代(或时代、国别)对应 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项链》——莫泊桑——法国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俄国 B.《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 《孔乙己》——鲁迅——当代 C.《过秦论》——贾谊——汉代 《游褒禅山记》——苏轼——宋代 D.《窦娥冤》——关汉卿——明代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清代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两汉 ①西汉 《新书》,作者贾谊,课文收录《过秦论》。 《史记》,作者司马迁,课文收录《廉颇蔺相如列传》、《鸿 门宴》、《陈涉世家》。 ②东汉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收入南朝人徐陵编写 的《玉台新咏》。 《汉书》,班固,课文收录《苏武传》。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课文收录 《迢迢牵牛星》。
【答案】 D 【解析】 此题把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合在一起考查。内容也全部 出自课文。战国时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贾谊的《过秦论》里 就出现过。其余表述都正确。
【例题3】 下列课文的篇名、作者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涉江》——屈原——诗歌 《雷雨》——曹禺——戏剧 B.《狂人日记》——鲁迅——小说 《过秦论》——贾谊——议论文 C.《琵琶行》——白居易——诗歌 《茶馆》——老舍——散文 D.《项链》——莫泊桑——小说 《包身工》——夏衍——报告文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加之《考试大纲》年年都会有变化,编 者还是保留了这一节的内容,复习备考时可以根据当年最新 《考试大纲》加以取舍。 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高考试卷对“了解”和“重 要”是这样体现的: ①教材知识是命题的素材。教材上涉及的作家作品、体 裁常识非常多,高考试题基本上没有向教材以外延伸的。 ②试题难度不大。考查范围严格控制在“重要作家作品” 这一范围之内,从1998年起,考查到的作家作品,都是在文学史 上有着崇高地位的名家名篇。
四、备考策略和方法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作品 (一)先秦 1.春秋 《诗经》,课文收录《氓》《无衣》《静女》《关雎》《伐檀》等。 《左传》,课文收录《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 《国语》,课文收录《勾践灭吴》。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课文收录 《季氏将伐颛臾》。 2.战国 《墨子》,作者墨翟,课文收录《公输》。 《孟子》,孟子的门人整理而成,课文收录《寡人之于国也》。 《庄子》,庄子,名周,课文收录《庖丁解牛》《秋水》。 《荀子》,作者荀况,课文收录《劝学》。 《列子》,作者列御寇,课文收录《愚公移山》。 《韩非子》,作者韩非,课文收录《五蠹》。 《离骚》,作者屈原,课文收录《离骚》(节选)。 《战国策》,西汉刘向整理,课文收录《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 纳谏》。
第二章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第一节 文学常识
一、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要求: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 二、考纲要求解说 文学常识题1998年和1999年是两道选择题,一道考作家 作品,一道考体裁常识,分值6分。后来为一道题,分值3分。 从2010年起,《考试大纲》删去了“文学常识”的相关表述, 但在诗歌鉴赏题中却以择题的方式加以考查。从《考 试大纲》表述的严谨性的角度来说,没有相关表述却在高 考试题中加以考查,应该说是不够严谨和科学的。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作家作品。选项全部出自当时的课文 ,《茶馆》 是老舍先生的话剧,不是散文。
【例题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B.《论语》、《孟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的著作。 C.《聊斋志异》是明代蒲松龄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文学家都德。
2.魏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课文 收录《观沧海》、《短歌行》。 诸葛亮,课文收录《出师表》。 李密,西晋人,课文收录《陈情表》。 陶渊明,东晋人,课文收录《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王羲之,东晋人,课文收录《兰亭集序》。 3.南北朝 ①南朝 范晔,《后汉书》,课文收录《张衡传》、《乐羊子妻》。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收录《周处》。 ②北朝 民歌,收录《敕勒歌》、《木兰诗》。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作家作品。选项全部出自当时的课文。A错 误,“唐宋散文八大家”没有范仲淹;C错误,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D错 误,都德是法国文学家。
【例题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辞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 样式,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B.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过秦论》是一篇 著名论文。 C.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报 告文学。 D.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是俄国18世 纪80年代沙皇统治的社会现实。
【例题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收录了从西周 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B.南宋的辛弃疾和陆游写了不少充满爱国的思想感情的词, 在我国文学史上评价很高。 C.古代尔、汝用于上称下或不客气的平辈之间。小子称晚 辈。 D.战国时的“山东”指今山东省。“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答案】 C 【解析】 此题把文学体裁同作家作品结合起来考查。A错误,楚 辞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样式,它开创了 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B错误,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的《六国论》是一篇著名论文 ,《过秦论》的作者是汉代的贾谊。 D错误,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是俄国19世纪80 年代沙皇统治的社会现实。
三、高考样题及解题简析
【例题1】 下列课文的篇名、作者、朝代(或时代、国别)对应 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 A.《项链》——莫泊桑——法国 《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俄国 B.《荷塘月色》——朱自清——现代 《孔乙己》——鲁迅——当代 C.《过秦论》——贾谊——汉代 《游褒禅山记》——苏轼——宋代 D.《窦娥冤》——关汉卿——明代 《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清代
(二)两汉、魏晋、南北朝 1.两汉 ①西汉 《新书》,作者贾谊,课文收录《过秦论》。 《史记》,作者司马迁,课文收录《廉颇蔺相如列传》、《鸿 门宴》、《陈涉世家》。 ②东汉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最长的叙事诗, 与南北朝的《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收入南朝人徐陵编写 的《玉台新咏》。 《汉书》,班固,课文收录《苏武传》。 《古诗十九首》,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辑,课文收录 《迢迢牵牛星》。
【答案】 D 【解析】 此题把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合在一起考查。内容也全部 出自课文。战国时的“山东”指崤山以东地区。贾谊的《过秦论》里 就出现过。其余表述都正确。
【例题3】 下列课文的篇名、作者及体裁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 A.《涉江》——屈原——诗歌 《雷雨》——曹禺——戏剧 B.《狂人日记》——鲁迅——小说 《过秦论》——贾谊——议论文 C.《琵琶行》——白居易——诗歌 《茶馆》——老舍——散文 D.《项链》——莫泊桑——小说 《包身工》——夏衍——报告文学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加之《考试大纲》年年都会有变化,编 者还是保留了这一节的内容,复习备考时可以根据当年最新 《考试大纲》加以取舍。 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高考试卷对“了解”和“重 要”是这样体现的: ①教材知识是命题的素材。教材上涉及的作家作品、体 裁常识非常多,高考试题基本上没有向教材以外延伸的。 ②试题难度不大。考查范围严格控制在“重要作家作品” 这一范围之内,从1998年起,考查到的作家作品,都是在文学史 上有着崇高地位的名家名篇。
四、备考策略和方法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③识记文学体裁。
中国古代重要的作家作品 (一)先秦 1.春秋 《诗经》,课文收录《氓》《无衣》《静女》《关雎》《伐檀》等。 《左传》,课文收录《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等。 《国语》,课文收录《勾践灭吴》。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课文收录 《季氏将伐颛臾》。 2.战国 《墨子》,作者墨翟,课文收录《公输》。 《孟子》,孟子的门人整理而成,课文收录《寡人之于国也》。 《庄子》,庄子,名周,课文收录《庖丁解牛》《秋水》。 《荀子》,作者荀况,课文收录《劝学》。 《列子》,作者列御寇,课文收录《愚公移山》。 《韩非子》,作者韩非,课文收录《五蠹》。 《离骚》,作者屈原,课文收录《离骚》(节选)。 《战国策》,西汉刘向整理,课文收录《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 纳谏》。
第二章 文学常识和文学鉴赏
第一节 文学常识
一、考点阐释 《考试大纲》要求:了解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 二、考纲要求解说 文学常识题1998年和1999年是两道选择题,一道考作家 作品,一道考体裁常识,分值6分。后来为一道题,分值3分。 从2010年起,《考试大纲》删去了“文学常识”的相关表述, 但在诗歌鉴赏题中却以择题的方式加以考查。从《考 试大纲》表述的严谨性的角度来说,没有相关表述却在高 考试题中加以考查,应该说是不够严谨和科学的。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作家作品。选项全部出自当时的课文 ,《茶馆》 是老舍先生的话剧,不是散文。
【例题4】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宋散文八大家”是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 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 B.《论语》、《孟子》和《韩非子》都是先秦的著作。 C.《聊斋志异》是明代蒲松龄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D.《最后一课》的作者是德国的文学家都德。
2.魏晋 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课文 收录《观沧海》、《短歌行》。 诸葛亮,课文收录《出师表》。 李密,西晋人,课文收录《陈情表》。 陶渊明,东晋人,课文收录《桃花源记》、《归园田居》、 《归去来兮辞》。 王羲之,东晋人,课文收录《兰亭集序》。 3.南北朝 ①南朝 范晔,《后汉书》,课文收录《张衡传》、《乐羊子妻》。 刘义庆,《世说新语》,课文收录《周处》。 ②北朝 民歌,收录《敕勒歌》、《木兰诗》。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作家作品。选项全部出自当时的课文。A错 误,“唐宋散文八大家”没有范仲淹;C错误,蒲松龄是清代小说家。D错 误,都德是法国文学家。
【例题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楚辞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的一种新的诗歌 样式,它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 B.苏洵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过秦论》是一篇 著名论文。 C.夏衍的《包身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报 告文学。 D.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反映的是俄国18世 纪80年代沙皇统治的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