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发言顺序.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议发言顺序(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第一篇:会议座次表发言顺序第二篇:座谈会发言顺序第三篇:2014年安全会议颁奖顺序第四篇:会议召开顺序及原因第五篇:民主生活会会议基本程序(主持词基本顺序)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会议座次表发言顺序
工作中座次安排的问题
一、小型会议。

即参加者较少、规模不大的会议。

不设立专用的主席台。

小型会议的排座,有三种形式:
1、自由择座。

就是不排定固定的具体座次,而由全体与会者完全自由地选择座位就座。

2、面门设座。

一般以面对会议室正门的是会议主席座位。

其他的与会者在其两侧自左而右地依次就座。

3、依景设座。

所谓依景设座,是指会议主席的具体位置,不必面对会议室正门,而是应当背依会议室之内的主要景致所在,如字画、讲台等。

其他与会者的排座,则略同于前者。

二、大型会议,一般是指与会者多、规模较大的会议。

大型会议在会场上要分设主席台和群众席。

主席台要认真排座,群众席座次可排可不排。

主席台排座。

大型会场的主席台,一般面对会场主入口,面对群众席。

主席台成员的桌上,要放置正反两面的桌签。

主席台排座,具体又分为主席团排座、主持人座席、发言者席位等三个问题。

1、主席团排座。

主席团,是指在主席台上正式就座的全体人员。

国内目前排定主席团位次有三个基本规则:一是前排高于后排,二是中央高于两侧,三是左侧高于右侧。

2、主持人座席。

会议主持人(即大会主席)的具体位置在:一是居于前排正中央;二是居于前排的两侧;三是按其具体身份排座,但不应该就座在后排。

3、发言者席位。

发言者席位,又叫做发言席。

在正式会议上,发言者发言的时候不宜座在原处。

发言席的常规位置有二:一是主席团的正前方,
二是主席台的右前方。

4、群众席排座。

在大型会议上,主席台下的一切座席都是群众席。

群众席的排座方式有二。

1)自由式择座。

即不进行统一安排,而由大家各自择位而坐。

2)是按单位就座。

它指的是与会者在群众席上按单位、部门或者地位、行业就座。

它的具体依据,既可以是与会单位、部门的汉字笔划的多少、汉语拼音字母的前后,也可以是其平时约定俗成序列。

按单位就座时,如果分为前排后排,以前排为高,以后排为低;如果分为不同楼层,楼层越高,排序越低。

在同一楼层排座时,又有两种普遍通行的方式:一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前往后进行横排,二是以面对主席台为基准,自左而右进行竖排。

会议座次安排只要按照以下原则:前高后低,中央高于两侧,左高右低(中国惯例)或右高左低(国际惯例)。

即当领导人数为偶数时,1号、2号同时居中,1号排在居中座位的左边,2号排右边,其他依次排列。

第二篇:座谈会发言顺序
尹舒拉:谢谢大家光临。

刚才开幕式的场面非常感人,为一位一辈子默默耕耘、甘于清贫的老先生,有这么一个热烈的场面我非常感动。

杨建新厅长在开幕式上说,昨天吕祖善省长专门看望了王德惠先生和预展。

对此我的解读是:通过看望王德惠先生这么一个举措,表示浙江省委和政府对老一辈艺术家的关怀。

这些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大写的爱
杨参军:(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王先生在61年以前,在当时国立艺专绘画系西画科学习,因此我把王先生看成是我的老学长。

其实王先生的画作我在几天之前已经非常认真地拜读过,看到这些画作,我的内心充满着敬意,首先我感到王先生的画面有着一种纯然的艺术感染力,这些作品中看到的是一个大的爱心。

画画的人都知道,仅仅靠我们的热情,靠我们的努力是不足以让我们坚持一生手握画笔,耕笔不辍的。

王先生在80多岁高龄依然勤奋地拿着画笔,这说明他的内心充满着对生活和对绘画真挚的爱,而这样一种爱弥漫在画面之中的是脱离了人间烟火功利的那样一个俗气,脱离了绘画之外那些强加于绘画的毫无疑义
的东西。

第二点,我觉得王先生的画里面由于他比较特殊的学缘关系,他学过油画,后来又在国画系学过国画,因此我们在王先生的油画中看到了由于他对国画的深入研究,使他在造型上避免了西画里面具体的形对于画面的约束,因此我们看到他的绘画彰显的是写意之中的色彩和油彩的光华。

同时,我们也在王老的国画里面看到了由于他对西方文化的热爱和吸收,使他避免了国画传统中那些可以束缚他的框架和教条,使他的国画也生发出一种别样的趣味。

所以,我深深地为我们王老先生的艺术追求所感动,我也深深地为王老先生富有魅力的艺术感染力所折服。

王德惠先生是内心很纯净的一个人
高天民(潘天寿纪念馆副馆长):王德惠先生是非常朴实、内心很纯净的一个人。

看到包括油画水墨两部分作品,我感到震惊。

真是画如其人,王先生的画和他这个人一样,已经到了一定高度,是比较自由的一种状态,很放松,没有一定要有什么风格,一定表现什么东西,具有内在综合性表现愿望。

这样一种状态,对于艺术家来说,就是达到了一种自由的状态,无忌无绊的状态,透过这种状态,可以理解他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艺术的认识。

王先生先从油画,当兵回来以后再到国画系,有幸受到了潘天寿先生的教育。

他的画,特别是他的水墨,表现的是写意性的东西,但是非常厚重,而且他的人物小品画的非常好。

他不是玩笔墨,是一种纯粹的写意方式,而他这种写意的方式就跟他的油画有很大关联,有油画的印记。

观王先生的画,使我们感觉到油画和中国画是相互印证的。

他的油画是典型的国立艺专美学正脉传统,林风眠、吴大羽、关良这样一个体系传承下来,这是浙江油画传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王先生在传承浙江油画文脉的同时加上他的经历和他的性格,以及当今社会的一种精神状态,才有了这些作品。

自由自在地画画
王德惠:大家百忙当中来到这里参加这么一个会议,我非常感谢。

因为有大家对我的帮忙,才使我坚持画画。

我画画不是一定要达到什么目的,一定要卖多少钱,也没有这个想法,也没有什么追求的,只要平平淡淡地生活,自由自在地画画。

看他的作品会使你感觉很年轻
孔仲起(中国美院教授):王德惠是我的老学长,我们是跟同一位教授学习,所
以印象非常深。

我们学校里有黄宾虹、潘天寿两位先生。

黄宾虹绘画体现了中国绘画的核心思想和文化传统精神,潘天寿绘画体现了传统绘画和时代的关系。

王德惠是一位中外古今汇通的学长,他晚年的绘画作品,使我感到了很大的震撼。

应该说,看他的作品会使你感觉很年轻,艺术的青春感染了我们,惠风和畅,发自内心。

尤其他画画从不追名逐利的,值得我好好学习的。

他的画热情、直率,热气腾腾
刘江(西泠印社副社长):王德惠是我的同班同学,我是二年级插班的,他是班长,人品很高。

他画画的时候很认真,当时不是很突出。

这次展览,我刮目相看。

他的画热情、直率,画面上热气腾腾,非常有生命力,个性鲜明。

“艺品高人品必高”这句话在他的画里得到了很好的验证。

王德惠的画视觉冲击力很强,中国画、油画两体在他的画里得到融合。

他的油画味道很浓但有中国的味道,他的国画笔墨又大气蓬勃,也有西洋画的味道。

中西结合具有强烈的个性,就是王德惠的个性。

天地人成就了一个天才,就是王德惠。

他的油画极有个性,又有民族感和时代感,和别的画家都不一样,既是王德惠自己的面貌,而且又很具有时代性,这样的画,过去没有见过。

三点感想
何善豪(浙大人文学院副教授):我讲三点:第一、我作为后辈,对他艺术的执着表示非常的敬意。

第二、大家都讲到王先生这个画非常大气蓬勃,这里面可能和天台人的个性有关系,因为天台山的云气在王先生的画里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第三、从我自己专业的角度看的时候,我觉得王先生的画很好体现了中西美学上的结合,因为中国美学讲究的是写意,西洋美学讲究的是分析,王先生通过他的笔墨和色彩把这两个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他是无法无天的
汪诚一(中国美院教授):看了这个展览,觉得有很多学术问题需要探讨,我们一起开始学的油画,和现在他画的风格相差十万八千里,我们是写实的,有一整套办法来达到写实的目的,最后画出来的作品,与老师教的、观众想的相同,最后大家都习惯了这套画法。

王德惠不这样,我不是说他的画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二度进校学的是中国画,油画是七八十岁以后才学的。

王德惠的画我有震撼,他不是像我们有一个系统的东西,他是无法无天的。

可以看出他有一个很明确的
目标追求,想画出他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他不顾一切,不要方法,是从有法到无法。

他那么自由,而我们就有很多方法步骤,要跳出步骤和框框很难。

很多人要变法,变法太难了,为什么很难,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框框,所以画一辈子可能就这个样子,自己个性发挥不出。

王德惠的画,是个性的解放,非常的自由。

他在画面上所表现的东西,比如说色彩,你们可能会认为他造形不好,其实不是,他是舍弃了这些对于他来说并不重要的东西,他要的是很概括的形和构成,不追求细节,但是他观念很清楚,我就是要表现我想表现的色彩。

他的油画色彩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

他的风格不属于印象派,可以使我们联想起从梵高的造型,这里面有很多学术问题可以研究。

我觉得有很多画家很著名,王德惠和他们相比名气相差太远了,但是他们的作品不一定有王德惠作品这么好。

宋贤珍(浙江画院一级美术师):王德惠的画给我感触很深,他的油画完全表现了自己心里想要表达的东西,这是画家最需要做到的一点,对我的学习启发很大。

他的画老当益壮
范达明(浙江美评会副会长):可以说8月份是属于王德惠的。

xx年前,他在中国美院举办过画展,当时他从欧洲回来,徐永祥先生主持了画展,大家看了他的油画,非常触目惊心。

他说,画家对于如何对待现实生活的体会,如何表达内心的想法,这很重要,西方绘画是这样,中国绘画也是这样。

王德惠的心是年轻的,很纯的,真不愧用老当益壮这个词。

他画中的女性题材很有特色,从性格的角度来体现就是你阳刚气壮,其实性别这是你绘画中一个很重要的话题。

虽然快近90高龄,但是对外部世界,特别是性别世界这方面的认识不但没有减弱,而且还非常的强烈。

包括女性和猫在一起,体现女性之美。

画家内心的激-情,是很宝贵的,尽管作为一个人很平和,与世无争,但是表现内心的感受很强烈。

他的一些芭蕾舞的题材是非常精彩,主要是通过色彩方面的表达,他的色彩可以和音乐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感觉相媲美。

他的目的性很明确,就是表达自己内心的强烈感受。

一般是这样认为,往往初级是自发的,然后自觉认识一种规律,但是他已经到更高一层,从自发到自觉再进入无法,这种无法并不是没有法,是一种自觉到的下意识,所以这种感性的自觉非常强烈。

他对艺术的认识,以及他的作品里所表现出那种大世界的高度,令人震撼。

浙江美术馆,能够选择王德惠,是独具慧眼的。

推出王德惠先生,丰富了藏品的厚度,把浙江美术馆的学术层次提到
了高度。

这种厚度和高度不是狭隘的,而是走向多元化的最好证明。

尹舒拉:这里要补充一下,浙江美术馆花了几年时间,跟踪王德惠先生,浙江文化厅领导,每年在春节都会专程看望王德惠先生。

王德惠先生的案例不是偶然的,是水到渠成的。

浙江省文化厅、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王德惠画展,表明人文态度和学术上的一种价值取向。

他是中国美术学院学术精神一个成功的个案
蒋跃(《美术报》副社长、中国美院教授):今天看王德惠先生的画展,让我吃惊。

第一,他应该是80多高龄,但是他的画很年轻。

第二,他是学中国画出生,恰恰他最高的艺术成就在色彩。

还有一个展厅的彩墨画,作品散发出来的色彩上的修养,以及呈现在色彩上绘画的气息,那种自如的、得意忘形的绘画的成就,让我惊叹。

从这两个吃惊出发,我想到中国美术学院的这所艺术家摇篮,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之下,才有了他今天的这种成就。

这和中国美术院校所提倡的学术精神分不开,是在这样大背景下,涌现出王德惠这样的个案。

他是属于写意性的,尽管当前绘画的流派错综复杂,风格多种多样,但是我们只要给它梳理一下,不妨我们可以看到,一类是写实性的,一类是抽象性,一类是介于他们中间属于写意性的。

我觉得可以把王德惠先生的油画或者是彩墨画作品,归纳到写意性这一类的。

它恰恰恰是提取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很多精髓,他到达了一个比较自如的地步,舍弃了很多和绘画本身无关的东西。

他画得很天真,很轻松,很自如,这恰恰是艺术本原所要追求的最核心的部分。

他的画是一种撇开了很多学院束缚,把自己的心表现出来了。

他的色彩是有修养的,尤其很多小品。

我归纳一下我自己的思想观点:中国美术学院大的学术背景之下,王德惠先生是一个代表成功的个案。

他的作品有个性面貌而且非常独特
金一德(中国美院教授):王德惠先生的作品有个性有面貌而且非常独特,所以是具有很肯定的艺术价值。

王德惠作品被浙江美术馆永久收藏表现了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美术馆对真正艺术家的重视,对真正的艺术的尊重。

王德惠先生的油画和国画,以及他在画画时内心的想法,还属于林风眠的传统和潘天寿的传统。

这样的艺术生命力,这样有激-情的作品,给我印象深刻,很值得我学习。

我也是梦寐以求和渴望自由,希望能够进入一种自由的状态。

现在党和政府的文艺政策
是很宽松的,艺术家现在的不自由来自自身的框框和教育的框框。

王德惠是心态自由,画画也自由,表现上充分地自由,这一个状态是很可贵的。

画画的人,能够有这样一种状态,真是无法无天。

想怎么画就怎么画,但一般人做不到,王德惠先生现在就进入这样一种境界。

他已经将油画中国化民族化了
曹工化(美术理论家):王德惠的画让我感动。

一是他的自由境界和他的人品。

其实自由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关键是你愿不愿意放弃你觉得比自由更重要的事,比如说“名、利”。

我们看到王德惠先生的绘画,想到中西融合,想到他的自由境界。

从二十世纪初到现在,林风眠、徐悲鸿、吴大羽、沙耆、吴作人、吴冠中,都是从油画再到中国画。

他们都发现油画所表现本土化的力量不够,再转入中国画。

相反,王先生是从中国画进入油画。

大家知道当民族文化进入绘画的形式再进入油画是有规律的。

而王德惠先生从事中国画再进入油画是不一样的,他已经是在中国画的姿态里面进入油画。

老前辈在画油画的时候,仅仅是把民族元素加进去,比如一些民族的符号画加到油画里面去,这个是不成功的。

为什么,因为他们仅仅是在图像上,没有中国绘画的精神上进入,现在王德惠先生是在中国画的姿态,中国画的理念,从形式上进入,这一点上王德惠已经将油画中国化民族化了。

因为我们用评价我们民族画的核心理念去评价油画,而且这种油画比较有概念的,这才是油画民族化的核心。

我们在所有称赞王德惠先生都是中国画开始,而且大家都认为最高的是油画,就是他油画的内核已经是民族化了。

王德惠先生不是承担历史使命,他就是照自己内心画,这就是中国画的核心,我行我素。

甚至他认为油画民族化和我也没有关系,他为什么会进入油画不是带着使命感去的,是从事这么多年中国画的经历,一直到76岁,他进入了油画。

我估计王德惠在中国画里,已经表达不出来自己要表达的东西,所以在巴黎、在欧洲、在世界上寻找。

王德惠觉得在中国画的平台上,已经看到表达的瓶颈,也就是说当下中国画已经装不下王德惠的心,他的心比他所表达的绘画更大,于是他进入了油画,在不自由和自由当中找到自己的自由,于是就有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王德惠先生。

他还有艺术之外让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张所照(浙江美评会副会长):王德惠他的画展,前后我参加过三次,第一次
xx年前是在中国美院陈列馆,第二次西湖美术馆,这是第三次三个画展串联起来看,始终如一的是他对艺术发自内心的表达。

大家都谈到他的写意精神,其实今天在座老师都发表了很多高见,我就不多说了。

今天参加开幕式来那么多人,这些人中,粗略统计是四部分:一部分是来自王德惠的老家台州;一部分是来自温州,那是他工作过的地方;有一部分是中国美院老校友;还有更大的一部分是浙江省工艺美术界的。

大家都敬重王老师的敬业精神,我去过温州他的家,那是非常简朴非常小,家里一大帮人,他还坚持画画。

到杭州浙江工艺品公司分他一个房间,家里几乎没有任何东西。

他画的成就,他最富有的就是他有这么多作品。

我们今天总结王老师,总结的不光是他的艺术,还有艺术之外很多让我们想不到的东西。

他没有功利性
徐君萱(中国美院教授):我觉得这个展览的品味非常高,可以说是浙江美术馆思想上非常解放。

之所以讲品味高,他艺术非常纯粹,没有功利性。

以前批判所谓为艺术而艺术,我觉得王德惠表现的方法也好,思想出发点也好,实际上忠诚艺术,所以才能够显得这些展品这些作品当中精神意向是很高的。

不仅是品味上,而是从整个艺术质量上也是非常高超的,他在学问方面,是继承了中西近代优秀的艺术,中国美院文脉在他的艺术当中也是很明显。

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至于包括沙耆,特别要说明的,在我们学校里面王流秋老先生对他的影响也是比较多的。

所以从王德惠画面当中可以看到,他有很高学术的表现,从他的国画和油画来看都非常自由。

我觉得应该很好地向他学习,主要还是感情的投入,放手能够把自己所表现的对象,所感悟的东西表现出来。

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白仁海(中国美院教授):感人最深的就是他活到老学到老难能可贵的精神。

我觉得他在艺术上,从林风眠的精神一直到现代、后现代表现的这一条线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同时又把中国传统的精神融会贯通在里面。

这一点融汇的精神,在他作品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这个展览,对我教育很大,我应该向王德惠老先生学习,学习他的为人,学习他从有法到无法的艺术境界,学习他的创作精神和态度。

感谢美术馆给我们提供这么好学习的机会。

(以下为书面发言)
他的画很年轻
蒋文兵(著名画家):“人老未必一定书老,故人书俱老非适用一切人”。

这是我在一篇文章中读到的一段警句,十分适用于对王德惠老师画作的评议。

有些人年纪老,画也确实老了;有些人年纪轻轻,画已老去;而某些人年龄在他们身上已失去界限和意义,他们的画永远充满着青春激-情!本真、本能,视艺术劳动是画家生命的全部。

德惠老师的画以及他的整个人生,不由得使我联想起我老家一位农民亲戚,他从年轻开始,一直没有离开过田地,九十多岁了仍然每天总是荷锄进出,春播秋收,已成为他人生的全部内容。

——相信历史一定会珍视一个默默、诚实的艺术农夫——王德惠。

进入一种激-情的,全生命投入状态
吴山明(杭州市美协主席):德惠兄为人诚恳而内敛,是我记忆众多美院的学兄学弟们中最为可信、质朴者之一,平时不喜言谈,但心中诸事都明白。

我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感到画如其人,很厚实,落笔大气。

直到多年前德惠兄游巴黎回来,搞了个油画展,徐永祥老师让我去看看。

并说王德惠油画作品很有意思,尤其对色彩很敏感,而且很特别。

可惜我匆匆去了北京,回来时画展已闭幕。

在事后听到对他的许多赞扬之声。

这次总算看到了德惠兄的油画之全貌,而且是在开幕之前夕先睹为快、观画后细细品味,仍然想不出德惠兄之灵感来自何处,尤其那些在画面上闪烁的既西方又东方的色彩,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题材,似乎借鉴了那些西方印象派大师之东西,但总的感觉又是很不一样,明显是作者直接感悟自生活,但画面显现的却是一种主观性的心灵的律动。

尹舒拉、王少求夫妇是德惠兄最寂寞时的最忠诚知音,德惠兄数年住入他家潜心作画,画出了许多精彩之作。

王少求说他作画时会忘记一切生活上的要求,完全进入一种激-情的,全生命投入状态。

我想,这正是德惠兄的艺术在晚年能保持那么鲜活之原因所在。

他的画受到瑞典人民的欢迎
郭培建(中国美院前外办主任):xx年7月,瑞典古城卡尔马大区市政府发展部主任克乐先生(mr. kyrre dahl)专程到杭州,与我商谈从中国遴选艺术家参加来年卡尔马艺术博览会。

瑞典方面全权委托我负责中国艺术家的挑选,参加的中国艺术家只有5个名额,且必须具备5个条件:富有创新意识,拥有原创成果,颇有中国特色,具有艺术造诣,负有业内声望。

我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并立刻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