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政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素材1 新人教版必修3 精品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doc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doc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源远流长一古老辉煌的历程 1 1 、古巴比伦文化, , 古印度文化古代文明:巴比伦文化最悠久,但巴比伦国家早已夭折;印度的婆罗门文化极其辉煌,可创造文化的雅利安人却不是本土居民;埃及的文化渊源甚古,但历经希腊化、罗马化,直到 17 世纪伊斯兰化,已与古代面目全非;玛雅的天文数学无与伦比,可这盛极一时的文化早已被湮没,留给后人千古不解之谜。

结论:它们都曾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但都因历史的中断没能延续至今,成为世界古代文明发展史上中的遗憾! 2 2 、中华古老文化巴比伦曾是古代西亚著名的商业与文化中心,巴比伦王国时期两河流域的文化非常灿烂,对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公元前6 6 世纪新巴比伦王国国王为其王妃所建造的空中花园,据说是采用立体造园手法,将花园建在高高的平台之上,栽种各类树木和花卉,远看就像悬挂在空中的花园。

2600 年前的伊拉克先民就有这么令人惊叹的园林设计,因而被誉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之一。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在文学、哲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公元前6 6 世纪, , 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

印度河流域古城面积达 260 公顷, , 全城划分为 12个街区, , 有整齐宽阔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统, , 有的住宅精美宽敞, , 开始迈入文明的门槛。

这一文明延续了几百年之后逐渐衰落, , 于公元前 18 世纪灭亡。

让我们骄傲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秦汉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发源初步形成促进进一步发展全盛延续面临冲击二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那些与中华文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

高中政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4.“56个星座56枝花,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一 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从 文化上看,“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 华”体现了 A.我国各民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 归属感 B.我国各民族人民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 发展作出了贡献 C.我国的汉族文化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 D.中华文化比少数民族文化优越
(单项选)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比较,从发展结 果看,其特征是 A、发源地不同 B 、传承的民族不同 C 、传承的范围、地区不同 D 、传承的时间不同
D
(多项选)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看法正确 的有 A、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 B 、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C 、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文化,并与之和谐 相处 D 、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考点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1、古代辉煌的中华文化独特的辉煌历程
萌芽 诞生 发展 强势
殷周——春秋战国——秦朝——汉朝— —隋唐——宋元明——清
B
(单项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对中华文化重 要性的看法正确的是 A、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D
B、我国的“神州”五号载人航天成功体现了我国 科技处于世界前列 C、我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D、我国古代科技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一方水土
(1)成因Biblioteka 一方文化 (区域文化的多样性)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汉字与史学典籍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 证 ——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 性

《高中政治必修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 代。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这个两字读什么? 以下分别属于什么字体?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中国人从古到今一直都沿用 汉字,说明了什么?
简体行书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 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商朝 甲骨文与金文 秦朝 小篆 汉朝 隶书
半坡遗址距今6000年左右
红山文化5000 ~ 6000年前
中华文明,五千余载 绵延不绝,一脉相承
北京猿人60万年前
中华文明 为什么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我
们中华文明能够绵延不绝,一脉相承 ?
中华文明的发展
良渚文化距今5300~4000年前
夏朝二里头遗址距今3800年前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之一:汉字
族谱,又称家谱。是一种以 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 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 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 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 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 史书典籍-通古鉴今 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 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 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 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 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 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 文资料。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从文化历程看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1)中华文化从未中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从古代四大文明古 古代四大文明古国
国家 古巴比伦 产生时间 公元前3500年 国的不同结局能获 发展 结果 得什么结论?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
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只能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文献的微缩胶卷;2009年春,法国佳士伯拍 卖行还在公布拍卖中国的鼠首和兔首。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有不胜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发明,但正如鲁迅指出:“外国用炸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 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法兰西作家 雨果特别辛辣地评说“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分,在欧洲, 有一种发明,立刻就动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 真是一个储存胎儿的酒精瓶。”
还有什么文化能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提供佐证?
陶 瓷 文 化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 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期,可以 说,中华民族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 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寻求与塑造,在许 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 形成各时期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点。
文字,由于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存就不可能存留和
传播。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期。
第三条
复杂的礼仪建筑,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此特别建造
的一种复杂的建筑。
——格林·丹尼尔《最初的文明》
文字
古巴比伦
楔 形 文 字
古埃及
象 形 文 字
古印度
印 章 文 字
科技等方面成绩庞大,并产生了(

宋明理学
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传入
推动了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 建社会影响较大
中国传统文化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中华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
源 远 流 长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

新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课件

散,有形有款地把神殿支撑了两千 五百多年,到今天竟然没有一丝衰 态。 ——余秋雨<<畏怯巴特农 >>
古埃及胡夫金字塔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摩亨佐· 达罗遗址(印度河文明的两大 城市之一)
空中花园
千年一叹!
灿烂辉煌
Hale Waihona Puke 或湮灭或中断想一想:这些古代文明湮灭或中断的原因? 原因:外族入侵、内部斗争、自然灾害等。
(儒学: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正统 进入气度恢宏的全盛时代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 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 传统文化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广泛 吸收外域文化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在史学、 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 ,并产生宋明理学(理学:吸收 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
巴特农神殿的遭遇:罗马帝国时期,它成了基督教堂;土耳其占领时期, 它又成了回教堂;在十七世纪威尼斯军和土耳其军的战争中,它又成了土耳 其军的火药库,火药库曾经爆炸,而威尼斯军又把它作为一个敌方据点进行 猛烈炮轰。在一片真正的废墟中,十九世纪初年,英国驻土耳其大使又把遗 留的巴特农神殿精华部分的雕刻作品运到英国,至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馆。
顽强的生命力
孔 子
苏 格 拉 底
当释迦在菩提树下参悟,当爱琴海边 徘徊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时候,孔子正 在杏坛讲述着他的“仁而爱人”。 然而,几千年的书卷匆匆翻过,我 们看到了什么?法老的后代,最终臣服 于阿拉伯文化;爱琴海畔,多少年飘扬 着奥斯曼土耳其的旗帜……中华文化虽 然屡次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军事冲击, 但都以其明显的先进性“同化”了这些 征服者,反复上演“征服者被征服”的 戏剧。中华文化历经磨难而不灭,饱经 沧桑而不衰,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整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

(整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精品

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教学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本框题教学内容是贯彻新课程标准3.9规定的“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教材分析第一目“古代辉煌的历程”,说明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第二目“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明确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体会汉字和史书典籍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第三目“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感受中华文化在近代的衰微,明确只有在中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重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

难点是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巨大的生命力和非凡的创造力。

【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知道古老的中华文化走过的辉煌历程。

明确源远流长、从未中断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汉字,了解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史书典籍,了解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2、能力目标: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提高学生整合不同学科之间知识的综合能力。

对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教师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让学生坚定信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能够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教学活动过程】(导入)很高兴来到历城二中和同学们交流学习。

在一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从普遍性的角度了解了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在接下来的第三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从一个更加具体的角度来探究文化,我们把这个具体的角度锁定在中华文化。

作为中国人,我们深爱着我们的中华文化;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都有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和使命,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份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文化生活,翻开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一起来探寻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 专题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课件(提升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难点精讲】
②意义: 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 涵丰富,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①意义: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相传在夏商时 期就有了史官,以后的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他们大都终身世袭,所以能够 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将丰富的史料积累起来。 。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难点精讲】 2.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 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知识拓展: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与国家的衰落是什么关系?①国家衰落使 文化失去发展的政治、经济条件,加速了文化的衰落。国家衰落是文化衰落 的决定性因素。②文化衰落是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了国家衰落.不利 于国家发展。】
第一框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重难点精讲】
【知识总结】中文化与前后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1)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差异使人们在交往方 式和思维方式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中华文化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 远持久的。 (2)中华文化与文化传播。我们既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 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中华文化与文化继承。中华文化是在不断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展的, 这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之一。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 古为今用。
思想雏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3.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促进 统一 的民 族文 化发 展
具 有 划 时 代 意 义
独 尊 儒 术
儒家 思想 成为 正统 思想
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产生 宋明 理学
宋明理 学对后 期封建 社会影 响较大
近代 西方 文化 传入
中国 传统 文化 面临 冲击
中华汉字的发展
❖ 商朝:

汉❖ 甲骨文与金文Fra bibliotek汉唐气度
❖ 中华自古就有:“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的思想。
❖●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 明,历史上的匈奴、鲜卑、契丹、 辽、金等民族的文化都深深融汇于 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
❖●对于外域文化,中华文化亦能包 容会通。
江泽民说:“清朝从1644年到1911年共延续了268年。从 1662年到1796年是史称的‘康乾盛世’。在这个时期,中 国的经济水平在世界上是领先的。乾隆末年,中国经济总 量居世界第一位,人口占世界三分之一,对外贸易长期出 超。也正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生了工业革命,科学技术 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但是,当时的清朝统治者却不看这个 世界的大变化,夜郎自大,闭关自守,拒绝学习先进的科 学技术。最后,在短短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就大大落后于 西方国家,直至在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面前不堪一击。这 个历史的教训刻骨铭心啊!’’ 邓小平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 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 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 磐凤凰.文明圣火,千古 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 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你能够 说出我国朝代的更替历程吗?

高中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政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新人教版必修3
盛时代
对后期 封建社 会影响
较大
面临西 方工业 文明冲


历程 萌芽期 雏形期 划时代
儒学 至尊
全盛期
延续 辉煌
衰微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殷周萌芽期—春秋战国雏形期—秦划时 代—汉儒学至尊—隋唐全盛期—宋元明延续辉 煌—明清衰微
大风泱泱,大 潮滂滂。洪水图腾 蛟龙,烈火涅槃凤 凰。文明圣火,千 古未绝者,惟我无 双;和天地并存, 与日月同光。
请思考:“文明圣火,千古未绝”体 现了 中华文化的什么特征?来自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中国古有仓颉 造字的传说。据说, 仓颉发明汉字的时 候,“天为雨粟, 鬼为夜哭,龙乃潜 藏。”这虽然给文 字的发明披上了神 话的外衣,但同时 也说明人们认识到 文字产生的重大意 义。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⑴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是中华 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 见证之一。
你都知道哪些史 书典籍?请说出来与 大家分享……
中国《于史记各》种、学《二问十中四,史》《春 秋唯》史、学《为国语最》发、达《汉;书》、《资 治史通学鉴在》世、《界左各传国》、中《,战国策》、 《唯续中汉国书为》、最《发竹达书纪。年》、《后 汉书》…… ——梁启超
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古代辉煌的历程 2.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
⑴汉字: ⑵史学典籍:
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大长今》风靡中国,它从文化选择、语言文字、价值观念到 社会风习都体现着对儒家文化传承,当主题曲《希望》回响大 江南北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感受到一种源于中国却流于日韩的 悲凉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20张PPT)


汉字
远 流
见 证
长 的 中
史书 典籍
华 文 化
回望古代 灿烂辉煌 把握现代 再创新辉煌
当堂检测
1 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是
A 甲骨文 C 火的发明
B 文字的发明 D 电的发明
B
2 与世界上其他古老文明的发展历程相比,中华文化的
基本特征是
A 具有相对稳定性
B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
》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下至春秋时期。
B 这说明史书典籍 A 忠实地记录了当时的史实 B 见证了中华文化一脉相传 C 是中华民族创造性的体现 D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6 中医学是在中国产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而形成一门具有 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诊疗手段的传统医学,对 后世影响很大。中医学认为构成人体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在 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在 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人在生活在自然中,自然界的变 化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体,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反应。
结合材料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
A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中医学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华文化一脉 相承的轨迹。 B中华文化具有博大精深的特点。中医学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养生方法、 诊疗手段,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C 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医学影响中国 数千年,具有实用性特点;中医学把人体,以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 具有整体性特点
菲萍芸惹茧荐芬菱蓄菊草藻黄菜芏苘 芹荷花蓝莠莜节芥藉蓟蒺获藿苛苗藐 幕慕墓暮募苜蒲莆葡菩芳莉蔡萱著英 落苦苏莫药艺莹蒙劳范茶荣莲荡荣蓉 薛萨荒萧蒋苍董莎莱芒苒芙葛葬艾菲 萍芸惹茧荐芬菱蓄菊莺幕慕墓暮募苜 荒萧蒋蒲莆葡菩莲荡荣蓉薛萨芳莉蔡 萱著英落苦苏莫药藏荫营艺莹蒙劳范 茶荣莲荡荣蓉薛萨荒萧蒋苍董莎莱芒 苒芙葛葬艾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至19世纪,中国传统文化总体上已远远落后于人类文明已达到的是水平,而且自 我更新机能僵硬迟缓; 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之腐败没落、在于小农生产方式效率之低下、在于 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 国家的衰落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2020/5/28
13
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五、风雨之后,期待辉煌
视频:灿烂的中华文明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4
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三、文明长河共追索
发展 时期
殷周 时期
春秋 战国


隋唐 时期
宋元 时期
明 清
文化 天命神权 思想 思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对早期中
展史上 的影响、
作用
思考:这些史书典籍对中华文 化有什么意义?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11
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近代中华文化 为什么会衰微?
2020/5/28
12
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五、风雨之后,期待辉煌——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17世纪中叶,世界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自由资本主义上升到顶点
1.四大发明未在中国发展好,中国现代科技与西方 有差距 2.中国传统节日淡化 3.古汉语衰落 4.崇洋媚外,热衷洋节 5.传统节日被盗用
2020/5/28
14
第六课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五、风雨之后,期待辉煌——中华文化如何续写更加壮烈的新篇章?
✓ 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 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共39张PPT)

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课件-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共39张PPT)

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根底。此后,中
√ 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开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
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
针灸。这充分说明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A〔 〕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表达
文化上
叁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如何创造】
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 化的开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 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 族性,又表达时代性。
为中华文化复兴而努力!
创造辉煌
4.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瓷器艺术进入了一个全面繁荣开展 新时期,展现出包容性、多样性、科学性的特征。许多新工艺、新材料、 新形式、新品种应运而生,蓬勃开展。这对我们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启示 有
结论: 国家衰落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 的政治、经济。文化衰落是 国家衰落的重要表现,反映 了文化衰落不利于国家开展。
表现
决定
文化衰落
叁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如何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
政治上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开展
经济上 大力开展经济,提高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1.汉字;2.史学典籍 汉字: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特别提醒】 (1)汉字是文字的一种。汉字内容丰富, 为中华各族人民所认同、通用,但不能说 汉字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认同、通用,也不
能说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字。 (2)文字与汉字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 性的关系。文字的创造使人类文明得以传 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文 字的一种,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10: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3精品课件10:6.1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 《窦娥冤》 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 《西游记》 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 《儒林外史》 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 《聊斋志异》 第一首长篇抒情诗—— 《离骚》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 …………
见证之二:史书典籍
①地位: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原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 料,历朝历代都设置史官。 ③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小 篆
隶 书
楷 书
甲骨文Βιβλιοθήκη 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草书
汉字的演变: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
辅助字体:草书和行书。
行书
中国古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据说, 仓颉发明汉字的时候,“天为雨 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 虽然给文字的发明披上了神话的 外衣,但同时也说明人们认识到 文字产生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 们真正的根。” —— 台湾诗人余光中
镜头三: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恒 河流域,是佛教的诞生地, 古印度人民 还发明了0-9的记数符号,后被阿拉伯人 传播到世界各地,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摩亨佐 达罗遗址是其中的代表。公元前1750年 印度河文明突然失落 被雅利安人入侵而 雅利安化。
国家
产生时间
发展
结果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公元前539年波斯入侵,巴比伦王国灭亡
烟消云散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文化雅利 雅利安化 安化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一:中国古代文化保护
2018年1月16日至19日,文化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学习会议,进一步学习十七大报告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论断、新精神、新要求。

会议提出:要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传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今后要处理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文物保护与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水平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理顺思路,一方面做好抢救保护工作,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挥其在培育民族精神、发展文化产业、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积极推进建立完善各级保护名录、开展“文化遗产之都”评选活动、建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和传习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技术标准、继续编纂出版民族民间文艺志书以及研究、挖掘和弘扬民族节庆文化等工作
2018年2月,首批《国家珍贵古籍保护名录》由文化部发布,并在中国古籍保护网上进行公示。

《名录》的建立,标志着自清乾隆年间编纂《四库全书》以来的新中国第一次古籍普查已经启动,规模超过了以往历次。

此外,《名录》还在历史上第一次将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收录其中。

这次《名录》,2383部传世古籍纳入“特别保护”,规模空前。

材料二:文化争鸣: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不间断文明史的古国,我国拥有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活态的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已先后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加速和文化标准化、环境恶化、旅游业等因素的威胁,尚有不计其数的文化遗产正处于濒危状态,它们犹如一个个影子,随时都可能消亡。

面对这种境况,人们难免要问:该拿什么拯救你,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状:每一分钟都有民间文化遗产在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无形文化遗产,主要指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它包括民间传说、习俗、语言、音乐、舞蹈、礼仪、庆典、烹调以及传统医药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

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冯骥才曾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人的活动息息相关的,是靠人传承下来的,如果从事民间艺术和技艺的艺人日益减少,遗产就要断绝了。

譬如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随着一批西藏老艺人的相继辞世,已经到了差不多人亡歌息的地步。

满族坤宁宫祭神音乐中三弦和琵琶的伴奏乐谱也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消失。

再加上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冲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面对这个巨大的冲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渐渐失去了原有的存在土壤和社会环境。

这更加重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

目前,在我国所使用的八十多种少数民族和地方语言中,大约有十多种正处于濒危衰退的状态。

不仅如此,100多年来,中国民间文化流失情况也非常严重。

现在,楼
兰古城最完整的资料不在中国,而是在大英博物馆;敦煌文书最完整的不是在中国,而是在日本;最早发现的湖南滩头年画,不是在中国,而是在德国和日本的收藏家那里出现的。

说起来,这不能不是件悲哀而发人深省的事。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令人堪忧,有许多中华民族传之已久的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逐渐走向消亡。

正如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所说“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每分钟都在逝去,民间文化每一分钟都在消亡。

”民间艺术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任重道远。

保护:拿什么拯救你,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种状况,无疑已成为中华民族难以承受之痛。

所幸的是,这一问题已经日益为国人所认识,一些基层的文化保护工作者呼吁“加快立法进程,依靠法律的普遍约束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做出强制性规范”;也有专家倡议,把每年的1月1日作为全国“青年文化遗产日”,呼吁青年走向社会、参与到国家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事业中来;另外,教育部和中宣部也启动了一个保护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项目,把每年9月份定为“传承月”,目的就是在中小学中开展无形文化遗产的教育普及工作,使青少年从小认识到民间艺术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而最令人欣慰的消息,莫过于2018年4月26日文化部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情况通报:我国将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已确定40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已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规划。

这标志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保护与传承阶段,更多的“民族记忆的背影”将有可能得以保存。

问题设计:
(1)为什么要拯救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你对拯救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何建议?
(3)讨论分析你的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状况。

我的思路:
(1)①中华文化的特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之所能够源远流长需要借助文字、史学典籍等载体得以延续。

非物质文化不仅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基因。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

③非物质文化的作用。

(2)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等多角度提出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建议。

(3)通过学生讨论后稍作总结。

材料三:中法文化年活动
2001年4月李岚清副总理访问法国期间与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签署了关于中法互设文化中心和互办文化年的《会谈纪要》。

双方商定,2018年10月至2018年7月,中国在法国举办文化年;2018年秋季至2018年7月,法国在中国举办文化年。

2018年10月6日,中国文化年开幕式。

中国文化年以“古老的中国、多彩的中国、现代的中国”为主题,意在展示中国悠久、灿烂的古代文化,绚丽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和艺术以及不断创新发展的当代文化精神,以大文化的视角诠释中国,反映中华民族精神。

中国文化年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广播电视、图书出版、青年、体育、民族、宗教、建筑、环保、旅游等方面,共计300多个项目。

中国文化年项目立意新、水平高、质量精,如《四川三星堆文物展》、《中国当代艺术展》、《康熙时期艺术展》、《神圣的山峰文物展》、《走近中国——中国当代生活艺术展》、《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中国民族服饰展
演》、《中国文字发展史展--从甲骨文到计算机》、中央芭蕾舞团巡演、中央民族乐团同巴黎国家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等。

法国文化年于2018年10月10日开幕。

法国总统希拉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并与胡锦涛主席进行会晤。

开幕当天不仅有法国音乐家雅尔的紫禁城激光音乐会和法国空军“法兰西巡逻兵”飞行表演队的精彩表演,“法国时尚100年”大型设计展和“印象派”绘画珍品展也同期开幕。

通过一系列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动和展览,呈现法国在多个领域的创造力。

旨在改变法国在人们心目中的陈旧印象:法国不仅仅是一个拥有灿烂艺术和旅游资源的文明古国,而且也是一个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实力的现代化国家。

因此,此次文化年还包括大量艺术领域以外的展览、科学研讨会及其它教育和技术领域的活动。

许多项目都以城市发展为中心,并且非常注重实用美术、设计、工业产品的展示。

文化年期间将举办多个艺术展览,融合现代的表现形式,内容从设计、造型艺术、电影、文学到舞台艺术,包罗万象。

作为中法两国合作的最新成果,法国文化年得到了两国国家、地方政府以及文化、教育和科研部门的大力支持,众多法国和中国知名企业也都积极参与到这一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发展框架中史无前例的活动中来。

问题探究:
举办中法文化年的原因及意义。

参考答案:
(1)原因:
①中法两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文化大国。

两国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十分重视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维护文化主权。

②中法两国的文化都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法两国主张开展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和进行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

③办文化年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在21世纪,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显迫切和重要。

④举办文化年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也是中国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

(2)意义:
中法互办文化年有利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相互学习,共同发展,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加深中法两国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中法文化年的成功举办还可以看到,两种文化可以和平共处,互相对话与沟通,求同存异,取长补短,互惠双赢,对于正确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经验与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