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的朗读训练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读训练技巧
一、什么是停连?
停连是指朗读(或说话)过程中声音的中断和连接。(又被成为)
我们在朗读时,既不能一字一停,断断续续地进行,也不能字字相连,一口气念到底,无论是朗读者还是听众,无论是生理要求,还是心理要求,朗读中的停顿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既是显示语法结构的需要,更是明晰表达语、传达感情的需要。
如果停连不当就会造成歧义:
①佳佳对 /蓉蓉不好。
佳佳对蓉蓉 /不好。
②过路人 /等不得在此穿行。
过路人等 /不得在此穿行。
③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
哥白尼认为日月星辰绕地球转动这种学说是错误的。
④我看见她笑了。
我看见她笑了。
⑤打开海蓝色的封面。
打开海蓝色的封面。
二、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一)一致关系
书面语中的标点符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朗读的停顿有时必须服从标点符号,多数情况
下,书面语中有点号的地方同朗读时的需要有停顿的地方是一致的。
标点符号表示的停顿,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
顿号<逗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般地说,句号、问号、感叹号的停顿比分号长些;分号的停顿要比逗号长些;逗号的停顿比顿号长些;而冒号的停顿则有较大的伸缩性:它的停顿有时相当于句号,有时相当于分号,有时只相当于逗号。如:
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鲁迅《祝福》)
这段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朗读时都必须停顿,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点号,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
(二)不一致关系
有时,书面语的标点同朗读中的停顿也常常有并一致的地方。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1、没有标点却要停顿。如:
如: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课堂练习:试用不同的停顿对区别下列句子的不同语意。
(1)A、学习文件B、学习/讨论
(2)A、读了/一篇课文B、读了一遍/课文
(3)A、反对/目无纪律的行为B、反对目无纪律的/意见
2、句中有标点,却不停顿。
例如:
“糟啦,糟啦!月亮掉在井里啦!
(《捞月亮》)
两个“糟啦”可以连起来读,也可以把全句都连起来读,以表示吃惊、紧张、急促。
桌子放在堂屋中央,系长桌帏,她还记得照旧去分配酒杯和筷子。“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摆”。四婶慌地忙说。她讪讪地缩了手,又去取烛台。“祥林嫂,你放着吧,我来拿”。四婶又慌忙地说。(鲁迅《祝福》)
在句中引号里的内容可以不停顿,一气读出,这样处理,可以突出四婶的紧张心理——“千万不要碰”!反映出对吃人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鞭挞。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三、各种不同性质的停顿
(一)顺应语法的停顿。这类停顿可以依据标点来处理,有时也可以突破标点的限制。(见停顿与标点符号的关系)。
(二)显示层次的停顿。
文章的层次可以借助于朗读者的停顿得到显示。
段落>层次>句子
一般说来,文章中的节(段)这样的大层次比较容易划分,而一节(或一段)文字,甚至一句话中,也往往有有更小更细的层次,划分这些层次并用朗读中的停顿表现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
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鲁迅《祝福》)
(三)体现呼应的停顿
文章中的呼应关系在朗读时主要通过停顿来体现的。全篇整体性的呼应较易把握,而文章中的局部的呼应关系,往往由于朗读者的忽略而造成呼应中断,或呼应模糊,因此影响了语意的表达。如:
1.在建设工作中,犯一些错误,有一些缺点,是难免的。问题在/于对待缺点错误的态度。(吴晗《论谦虚》)
2.这小燕子,便是我们故乡的那/一对,两对么?(郑振铎《海燕》)(练习)
①看着/莽莽苍苍,一片锦绣,“河水萦带,群山纠纷“的/大地
②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①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②葡萄成熟的季节,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青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