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分析及干预策略研究

刻板行为作为自闭症儿童的典型症状,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性行为,其行为表现形式较为多样,,广泛存在于智力落后和自闭症儿童中.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等尚未定论。文章在对孤独儿童的刻板行为的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干预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

标签: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干预策略

一.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的表现

1.身体动作的重复和刻板:经常看自己的手;经常仰头看灯;无意义的双手或单手扭动等怪异动作;无聊时玩手指;兴奋时挥舞手指;前后或左右摇晃身体;原地转圈或围着圈跑;在客厅直线来回跑;反复上下楼梯;接触任何东西都要咬一咬。

2.对物体施加的重复、刻板和仪式行为、反复开门、窗或抽屉;观察不断开关的自动门;旋转圆形的物品,例如球、车轮等;长时间观看转动的风扇,排气扇;反复排列积木等;按照某种方式排列物品;收集某一类物品;手里拿着同样的物品不肯放下;看不懂书却喜欢一页一页的翻书。这种重复刻板行为种类繁多,在孤独症患者中常见。但每一个孩子通常只是会有其中几项,与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

3.重复学习行为和强迫性思维:主要表现为对字母、数字、文字感兴趣,留意书的页数、车牌的数字、电梯达到的楼层数;每天重复画相同的人物或物品;对各种汽车标志、银行、空调的标志很有兴趣等等。

二.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形成原因

目前,鉴于儿童孤独症的成因之谜,其刻板行为产生的明确原因同样尚未定论。从已有的临床经验来看,以下因素的存在与刻板行为的发生关系密切。

第一是易感因素,表示具有产生刻板行为的倾向及可能性,多指儿童的先天缺陷和不良的教养环境。如:先天性的视听觉方面的疾病,导致感觉通道受损;长期处在隔离的机构中,缺乏环境刺激;亲子互动不良,家庭教育方式存在严重问题等。此外,儿童本身的孤独性障碍可能就是其刻板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

第二是促发因素,有易感因素存在不一定就会马上出现刻板行为,但是如果有促发因素的同时存在,那就可能直接引发刻板行为或行为问题显著恶化。物理环境使个体觉得不舒服,如太拥挤、太杂乱、天气太热或太冷等;出现突发事件,生活常规被

打破;喜欢的东西丢失、固定的位置被更动等。此外,学校学习或训练的课

程内容太复杂、难度太高、或者太无聊,环境中的人没有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儿童参与等都是其刻板行为出现的促发因素。

第三是维持因素,指使刻板行为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有学者提出儿童的抽动与刻板动作是类似的,和纹状体多巴胺异常有关。脑神经机制结构异常是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存在的重要维持因素。W Lynn等把现已探明的行为特征和导致该行为的脑神经机制进行了总结发现,孤独症儿童刻板的言语及重复的身体运动与脑神经机制中的海马功能障碍、杏仁核功能障碍、垂体后叶功能障碍、颞叶和顶叶皮层功能障碍关系密切。

三.干预策略

积极行为支持(简称PBS),是在应用行为分析(AB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一组建立在功能评估结果基础上的行为干预策略。PBS主要强调根据行为特定功能,通过系统地改变影响行为发生的环境和前奏事件、行为结果等各种因素,并依据儿童的需要和现有能力來选择干预策略,同时培养儿童使用合适的替代行为,来减少或消退不合时宜的刻板行为、增加适宜行为。

1.前事控制策略

前事控制策略,事实上就是提前预防,或者说做出有针对性地改变来减少孩子的刻板行为。针对孩子有强迫倾向的刻板行为,有研究者曾在教室的环境中,干预过一名自闭症男孩重复排列物体的刻板行为。研究者为这个孩子选择了他喜欢的两种休闲物品,一种是图画书,另外一种是拼图游戏。这个男孩经常会重复排列各种东西,但在掌握了他刻板行为的时间之后,给他提前提供画书或者拼图,他的刻板行为大大减少了。刺激控制也是干预自闭症刻板行为常用的方法,也属于前事控制。这种方法通过对刺激条件的改变来减少或削弱自闭症儿童特有的问题行为,特别是自我刺激性的行为。有研究者发现一名10岁男孩在卫生间时常会有啃咬自己手腕的行为。原来是因为烘干机的嘈杂声让孩子感到不适。因此,在孩子去卫生间前提前将烘干机断电,阻止刺激声音的产生,从而降低了孩子刻板行为的产生。

2.行为训练策略

有些孩子的刻板行为,其实是需要外界的反馈或者自己的反馈来支持的,针对这类孩子的刻板行为,最主要方法的是功能性的替代行为训练。举个例子,有一个研究是针对4名自闭症儿童的课堂扰乱行为的,其中一名自闭症儿童在上课的时候会频繁离开座位,而当他离开座位的时候,轻拍别人或者举手就会有其他人关注,这样就会对他产生刺激,而通过播放自我示范和他人示范的良好替代行为的录像,减少了这个孩子的各种扰乱行为,并取得了效果。针对可以自己强化的刻板行为,我们常采用的方法是替代性的感觉刺激。反应中断及转移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干预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方法。这种方法是在儿童出现刻板行为的时候,立即提供与刻板行为不兼容的刺激以打断其发生,并将儿童引导到更为适宜的行为上。比如一个14岁自闭症男孩因为太喜欢海豚,所以常常自言自语关于

海豚的一些语句,比如“海豚每秒可以游15米”。老师注意到了之后,孩子一开始说这句话,老师就拿出孩子最喜欢的点读机,让孩子跟读绘本。因为孩子需要集中注意跟读故事情节,因此他便无法重复这一刻板的句子了。这一干预方法目前被广泛研使用来针对言语刻板行为,如重复的语言和发声。

3.后果控制策略

后果控制,就是我们通过各种手段来改变孩子刻板行为的后果,从而纠正他的刻板行为。通过强化非刻板行为,降低或消除刻板行为,我们叫做区别强化法。有一名9岁自闭症男孩,他有咬衣服的刻板行为,而在他的干预过程中,老师或家长会多给他布置一些动手的任务,让他的双手尽量有事可做,减少用手拿衣服的可能性,如果完成了布置的任务会给予及时强化,但是他咬衣服时给予漠视,这样通过只强化良好行为而降低了不良行为的发生。另外一种方法,叫做消退法。比如通过给一名自闭症儿童带上头盔,降低他撞头得到的快感,从而有效地消退了他的撞头行为。类似的防护设备还有手套,用来消退咬手带来的感觉刺激。如果长期得不到某些特定刺激,那么孩子自然会减少有害的刻板行为。

4.惩罚

惩罚是最早处理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干预方式。由于使用惩罚法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利用惩罚法来干预儿童的刻板行为是很有争议的,很多人呼吁自闭症儿童有权使用更有效的干预方法,所以上述的各种基于功能性评估的积极干预渐渐取代了惩罚法。但是面对严重的自伤案例,在积极的行为干预方法无法起到满意的效果时,惩罚法可能更加有效,只是惩罚法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结合积极的干预方法共同实施。同时,我们也要尽量减少惩罚孩子带来的其他方面的伤害。

孤独症儿童的刻板行为要想达到较好的预后的效果,需要多方的努力与配合,也并非单一的干预策略能够发挥作用,干预人员需要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干预策略,必要时候还需求助医学工作者,考虑药物的适宜介入。

参考文献:

[1] 郗春艳,华天懿,赵淑霞.轻型孤独症患儿行为特征的探讨[ 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2,10(4):308-309.

[2] 张正芬.自闭症儿童行为问题之探讨[ J].特殊教育学刊,1999,17(3):253-257.

[3] 李艳.自闭症儿童刻板行为的积极干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林高平,郑锦志.Tourette 综合征研究进展与环路模型[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7,34(2):98-1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