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部编版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化: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 制,文举兴盛,武举废弛。
①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 重;②重文轻武;③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材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 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 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 话。
课堂小结
北 宋 强化中央集权 的 政 治
960年,宋太宗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登基称帝, 定都东京(开封)。
(1)政治:①削弱相权;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长官;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 换的制度;④在各州府设置通判;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2)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将领有握兵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定期换防。
材料: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
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思考:材料中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什么?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 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 陈桥兵变 定都: 开封
——包拯奏报 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 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 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
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后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
“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2、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钱”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 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思考:是哪些原因使得宋太祖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问题: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材料中的情况?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2. 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 影响: 积极影响:(1)根除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篡权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为宋朝的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1)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军队战斗力,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精典题例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
本国策是( A )
A.重文轻武
问题: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赵匡胤(宋太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没有完成统一,仅仅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 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等少数 民族政权。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
思考: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ຫໍສະໝຸດ D.冗官冗费精典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 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 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 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 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 官员的权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约束; 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总之,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军事方面(3点):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方面(1点):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地方方面(4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消极影响: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 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
①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行政效率下降,人民负担加 重;②重文轻武;③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 生,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安定。
材料: 宋朝以前,宰相、大臣可以和皇帝对坐议事。相传,宋太祖有一次上朝,宰相范 质等仍坐着。宋太祖说:“我眼花,你们把文书拿近来让我看。”范质等起身呈 递文书后,回到原处,发现座位已被撤走。从此,宰相、大臣只能站着同皇帝讲 话。
课堂小结
北 宋 强化中央集权 的 政 治
960年,宋太宗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登基称帝, 定都东京(开封)。
(1)政治:①削弱相权;②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 长官;③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 换的制度;④在各州府设置通判;⑤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2)军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将领有握兵 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定期换防。
材料: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唐朝末期)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
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
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思考:材料中赵普说的“权”“钱”“兵”分别指什么?结合前面所学知识 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黄袍加身
学习目标
1.了解赵匡胤建立北宋,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等基本史实; 2.了解赵匡胤实施中央集权措施的背景条件、具体的措施,这些措施导致 重文轻武的历史结果。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事件: 陈桥兵变 定都: 开封
——包拯奏报 材料二:宋代对官吏实行三年一“磨勘”,只要无大过错,照例升迁,实际上是有升无降,而且官员待遇之优厚 大大超过历朝。除俸、禄粟、职钱之外,还有各种名目的优待,宰相、枢密使的正俸为铜钱三百六十万文,禄米为一 千二百石,冬春服装绫四十匹、绢六十匹,绵二百两。单正俸计算,约等于北宋中期二万四千亩土地的收入。
——《中国通史纲要》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北宋官僚机构臃肿,官吏过多,开支巨大。 (2)结合历史背景说明上述现象严重的原因及其后果。
原因: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地方官吏,科举录用名额增多,究其根本原因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后果:赋税增加,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严重。
“权” 1、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从而剥夺了节度使的行政权力。
2、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钱”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兵” 通过各种途径解除节度使的兵权,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思考:是哪些原因使得宋太祖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的呢?
问题: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材料中的情况?
宋朝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 原因: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出现 2. 措施:(1)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3)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3. 影响: 积极影响:(1)根除了武将跋扈和兵变篡权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2)在全国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为宋朝的科技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1)武将过于受到限制,影响军队战斗力,导致北宋对外战争屡败。
精典题例
宋太祖说:“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
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这里反映出宋初的一个基
本国策是( A )
A.重文轻武
问题: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君臣礼仪的变化说明了北宋中央集权的加强。
赵匡胤(宋太祖)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北宋没有完成统一,仅仅是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但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同北宋并立的还 有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女真族建立的金等少数 民族政权。
思考:北宋是否完成了国家的统一?为什么?
思考: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
B.强干弱枝
C.重内轻外ຫໍສະໝຸດ D.冗官冗费精典题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文武官总计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署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受差遣 京官、使臣及守候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以至隋唐虽设官浸多,然未有如本朝繁 冗甚也。含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复有台寺之 小吏,府监之杂工,萌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①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形成五代十国局面,要结束这种局面,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②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态,要巩固封建统治,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③宋太祖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思考:宋太祖为了加强统治采取了的一系列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积极影响: 武人干政的风险降低,士人受到普遍尊重; 官员的权力比以往受到制衡和约束; 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总之,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军事方面(3点):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中央方面(1点): 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防止宰相权力过大。
地方方面(4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知州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陆续在地方 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消极影响:
削弱了军队战斗力,这是宋代形成“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 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官俸和军费开支庞大。 冗官、冗兵和冗费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材料一: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
;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
今世用人,大率以文士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 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