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说课稿
2.6戊戌变法说课稿2021-2022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戊戌变法》,为了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我就这课的教学设想向各位专家、同行予以汇报。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是继洋务运动之后,中国人民转向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运动。
全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
本课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局面,又启示后来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本课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利用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像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学议评练的教学模式,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的失败,促进新思想观点的产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疑点: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慷慨就义?四、说教法采用我县积极推行的“学---议---评---练”的四环节教学模式。
(实施“四环节”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对话、交流、互动”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的目标。
历史《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
历史《戊戌变法》说课稿范文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本课选自八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教材第二单元第6课,在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的基础上,课题命名为《劫难中的抗争——戊戌变法》。
本课主要从戊戌变法的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
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
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这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当时社会背景及变法过程、变法结果的分析,使学生看到戊戌变法是国民为了自强而进行的改革和采取的促进国家富强的探索,虽败犹荣。
教学难点让学生看到近代中西方的巨大差距,产生民族忧患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要努力学习、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并由此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二学生,他们天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直观有趣的历史故事,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联系现实生活,通过观看视频、观察图片、情景模拟、体验交流、引导感悟等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让他们在体验中感知历史、认识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从新课程理念出发,根据课标要求和课文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知道戊戌变法的主要人物与事件,了解维新变法是面临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急形势下以救亡图存为目的的政治改革,掌握其内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从历史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戊戌变法说课稿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戊戌变法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好!很高兴在此献课。
下面开始我的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戊戌变法》,它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探索”的第7课的内容。
课文一共包括二个子目,分别是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主要从戊戌变法的产生、发展和失败的线索,讲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
课文是构成中国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的重要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本课教学时数为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感知公车上书的历史,识记变法法令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历史知识和记忆历史知识的能力。
2、分析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明白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理解在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的政治体制下,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二)过程与方法1、制作图表,归纳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的系统化。
2、以谭翤同英雄事迹为例,探讨谭翤同有哪些精神值得借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维新派向西方学习的主张,体会维新派为拯救腐朽的清王朝向他国学习的精神。
2、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898年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戊戌变法。
此次变法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以振兴中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节课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要的改革尝试,认识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戊戌变法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应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振兴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
4.情感教育: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八年级上册历史第6课《戊戌变法》。
一、教材解析本课内容主要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是中国近代变革的重要事件之一。
本课的教学重点有两个:一是要学会理解戊戌变法推行的原因和目的;二是要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②了解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推行情况;③了解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影响。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综合思考和评价问题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的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教学难点: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目的,以及评价戊戌变法的作用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本课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内容和过程设计【教学内容】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
二、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推行情况。
三、戊戌变法的主要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环节】(5分钟)1.引入话题:“大家知不知道近代中国经历过哪些变革?”2.通过简单的讲解,介绍戊戌变法的概念和意义。
3.引出今天的话题:“戊戌变法”。
【正文环节】(35分钟)【步骤1: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原因,简单分析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2.让学生自主讨论,分析戊戌变法背后的深层原因。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戊戌变法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重要的一件事情?【步骤2:戊戌变法的内容及推行情况】(1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推行情况,着重介绍戊戌变法通过科举制度改革、允许民间创办报纸等举措,以及废除八股文等文化机构改革。
2.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戊戌变法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分析戊戌变法推行的成败因素。
【步骤3:戊戌变法的主要影响】(10分钟)1.教师讲解戊戌变法对于中国近代历史与现代化的影响,包括改变科举制度、兴办新学、变革法律制度、开斋节战争、五四运动等。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课件)-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13
课后练习:
A 3.在戊戌变法法令中,属于文化教育的内容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D.训练新式军队 4.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有( )
B A.戊戌变法历时103天,谈不上有什么影响
B.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戊戌变法裁撤了冗官,减少了财政开支,提高了政 府效率 D.戊戌变法训练了新式军队,建立了三支海军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 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 ——百日维新 政治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 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文化方面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 军事方面 裁剪绿营, 训练新式军队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考点呈现
知
√
√
1840年-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南京条约》签订 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天津条约》 签定 1860年《北京条约》 签定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 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依据材料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维新派力量薄弱,顽固派势力强大
依据图片及材料总结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立学堂、学会 , 使当时“家家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成 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时务报》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思想 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戊戌变法。
这场变法运动在我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兴起。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变法运动的进程、戊戌变法的失败及其历史影响。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方面,学生尚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的概念和特点可能较为陌生,需要在本课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及其原因,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认识到了解国家历史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2.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文献资料等,生动展示戊戌变法的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历史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照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进而导入本课——戊戌变法。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并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性讲解,重点阐述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初中历史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第6课戊戌变法1.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2.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3.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展开对维新变法意义的认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知识点1 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28-30页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史称“公车上书”。
从此,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
3.教师过渡: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超是爱国知识分子。
向同学们讲解梁启超的“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础知识点2 百日维新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回答问题:什么样的事件,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戊戌变法的背景)教师强调: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说课稿
第六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本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六课。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2.本课的知识结构本课属于“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3.本课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说教法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戊戌变法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这节课选自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学习戊戌变法并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依据义务教育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和本课的地位作用,我设计本课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制作百日维新中的内容表格,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确立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自尊心强,渴求知识,但思想单纯,缺少自控能力,对感性事物感兴趣,理性思维有待加强。
历史知识积累的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景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方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景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演示法等力图达到学、思、练的有机结合。
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所以,本课采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8年级上册历史说课稿第6课 戊戌变法
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号参赛者。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人教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学科核心素养、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的第三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新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主要史实。
本课在第二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探索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又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
但对历史问题的理解仍缺少辩证性和全面性,因此,在教学中仍需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境、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另外,本课涉及一些专业名词,如:资产阶级、公车上书、维新、改良、国是等,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有限,在本课教学活动中我将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素养目标:1、立足时空观念,利用图文史料了解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
(时空观念)2、立足唯物史观,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3、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认识近代中国探索道路的艰难曲折,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初中历史八上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37张PPT)
1898 年 6 月 11 日清政府颁布“明定 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数年以 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 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 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 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 弊。
政变 囚禁光绪皇帝 搜捕维新人士 废除变法诏令
百日维新
这次变法历时 103 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
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杨锐、 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六人 被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所有新政,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 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光绪帝表示 “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直接原因?
【P30】
百日维新
德国军舰占领胶州湾
原因 1897 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1月14日,德帝国主义借口“巨野教案” 悍然出兵侵占青岛,并于翌年三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1898年6月11日《明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内容?
【P30】 提示:政治、经济、教育、军事
百日维新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 上书言事
有利于 资产阶级参政
百日维新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 工矿企业,发展 农、工、商业
改革财政 编制国家预算
有利于 资本主义发展
百日维新
教育
废除八股 改试策论 开办新式学堂
——蒋廷黻著《中国近代史》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的第六课《戊戌变法》是本册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对中国后来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对改革和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然而,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讲解和分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历史事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改革和进步的追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分析法、讨论法等,以讲解、分析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文献资料、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康有为、梁启超等历史人物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戊戌变法的兴趣。
2.讲解: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分析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3.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讨论戊戌变法对中国的历史意义。
4.互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总结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强调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包括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结果和影响等主要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戊戌变法的全貌。
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以了解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戊戌变法》说课稿
《戊戌变法》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第二单元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二、重点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公车上书是维新变法的序幕,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需要在了解变法的主要内容这一基础上掌握。
再者学生只有了解了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才能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确定依据:戊戌变法作为地场救亡图存运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十分深远。
课本对此问题未作阐述,学生只能通过戊戌变法的内容来探讨戊戌变法的意义,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综合、概括能力,这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有较大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6、戊戌变法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内容。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在内容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学生学习戊戌变法并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思考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初步掌握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教学难点为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二、说学情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自尊心强,渴求知识,但思想单纯,缺少自控能力,对感性事物感兴趣,理性思维有待加强。
历史知识积累的少,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说教学方法本着“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课堂教学除了教师的教,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所以,本课采用讲述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探究等。
四、说教学过程本课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展示《马关条约》签订场面的图片提出问题,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假如你是生活在19世纪末的一位热血青年,你会想到该如何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学生通过回忆19世纪末中国的社会形式,让他们积极的为挽救民族危亡献计献策。
反思:让学生化身为19世纪末的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当时的社会现状。
通过这个活动既帮助学生了解了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戊戌变法(共22张PPT)说课稿
失败原因:
1、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光绪帝没有实权。 3、脱离了群众。 4、封建顽固派力量强大和强烈反对。
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 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变法 开始,把维新运动推向高潮
内容
进步性 触及利益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裁撤冗官冗员, 允许官民上书言 事。
有利于民族资产 阶级参与政治
触动封建顽固派 的实权地位
鼓励私人兴办工 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 政,编制国家预 算。
有利于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们所面对的是八年级学生,他们虽然已经具 备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仍以感性认 知为主。而且通过课前调查发现,他们虽然对这段历 史已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知,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 评价常带有感情化和片面性的色彩。尤其是我所教班 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面狭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对历史知识的领悟与感受、总结与分析力方面要加强 提高,同时还要要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探 究学习的能力。
中பைடு நூலகம் 海瀛 台
戊 戌 六 君 子
临刑前有绝命诗:
“有心杀贼,无力回 天;死得其所,快哉, 快哉!”
“
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维新派之所以要倡导变法,其中一个原 因就是为了抵制“揭竿斩木”之“忧危”,他们 害怕群众,害怕革命。维新派认为“变之自上者 顺而易,变之自下者顺而难”,因此他们把变法 的希望寄于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而对于一 贯宣扬的设议院、立宪法等君主立宪制主张却未 敢提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戊戌变法》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课《戊戌变法》,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下面是我的说课内容。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属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的第六课。
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一次重要尝试,所以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前承《洋务运动》,下启《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形成近代化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主线。
2.本课的知识结构
本课属于“近代化的探索”的一部分,重点叙述了变法过程中的几个典型事件,突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在近代化道路上的艰难探索。
3.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这一要求,结合课本知识和学生具体情况,我制定了以下三层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主要内容和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知道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背景;掌握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理解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历史意义;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学会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方法;通过探讨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历史意义,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认识到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通过学习维新人士变法图强的斗争意识和义无返顾的英雄气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二、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三、说教法
针对课文内容多、理论性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直接讲授法,通过展示图片材料和视频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并围绕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若干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并通过开展小组讨论、辩论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增强团队意识。
在教学手段上,我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进行整合,采用图示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提高课堂效率。
四、说学法
指导学生收集历史证据,了解变法前中国社会形势和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促进新思想观念的产生,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分析历史的能力。
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组际辩论、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走进共和》并出示图片,引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洋务运动,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使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华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以康永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
这是怎样一段扣人心弦的历史?这场变法运动会改变中国的命运吗?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到第六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2、讲授新课
首先学生齐读本课的教学目标,加深了解。
一、戊戌变法的序幕: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视频播放:《公车上书》的相关内容。
根据视频播放的内容,结合学生的预习,小组选代表上台展示成果。
教师补充总结。
教师提问:公车上书这件事反应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
)
二、戊戌变法的发展: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在“公车上书”失败后为实现改革愿望又作了哪些准备活动呢?(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出示材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国闻报》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响?
(观点:主要宣传了变法图强的观点影响:使维新变法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
(2)变法的思想准备(短剧表演,体验探究)
图片展示:总理衙门;
表演内容:康有为等维新派的主张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争论
角色扮演:康有为、李鸿章、荣禄、翁同龢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总结维新派的政治主张,明确顽固派的变法态度,为理解变法的失败做准备。
三、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
结合课本讲述并分析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表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