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鲁迅)

合集下载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3)
形象。
重点探究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加
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画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装扮。 ④“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美丽极了。”
“实在”是“的确”的意思,“美丽”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 “美丽”,讽刺清国留学生
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堂总结
歌颂和情念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是全篇的中心内容。藤野对鲁 迅这个异域学生的特殊关怀和精心培养,是基于对他的爱国主义精 神的同情和尊重。鲁迅救国救民的抱负吸引和感动了藤野先生。也 就是说一面是爱国主义的抱负和志向,一面是对于爱国主义的同情 与尊重。爱中国,为中国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是维系两人友谊的 纽带,是作品的内在线索。
重点探究
9.请同学们再从文章的其它地方找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 子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的感情。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 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 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 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因此,鲁迅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视。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 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挟( xié ) 匿名( nì ) 樱花( yīng ) qī然( 凄 ) 油光可jiàn( 鉴 )
绯红( fēi ) 诘责( jié ) 宛如( wǎn ) 教huì( 诲 ) 深wù痛疾( 恶 )
重点探究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1)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语文八年级上册(1)
水 户: 爱国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 辛酸,爱国。
爱国
3、在仙台收到优待的“我”有何所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大概”表推测。在这幽默的自嘲中,饱含着一个弱 国国民的辛酸和隐痛,也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爱国
4、找出对藤野先生外貌、举止等进行描写的句子,说说藤野先生 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印象。
任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在东京——在仙台——离开仙台后
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转换的顺序来写的。
2.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第一部分: (1-3)我到仙台之前,在东京的见闻以及感受。
第二部分: (4-35)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离别。
第三部分: (36-38)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 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任务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我”在东京有何所见,所感?
留学生
白天 赏樱花 油光可鉴 夜晚 学跳舞 烟尘斗乱
所见 —— 不学无术、不务正业、风气不正 所 感 —— 厌恶至极,不屑与之为伍。
课文开头,作者交代了自己离开东京的缘由。写这些有什么用意?
鲁迅在回忆性散文中说:“在我所 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 鼓励的一个。”
藤野先生
鲁迅
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 《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 《坟》等。
——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2)

鲁迅主要作品
小说集3部:《呐喊》《彷徨》 《故事新编》 散文集1部:《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1部:《野草》 杂文集16部:《华盖集》《坟》 《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还主编多了文学期刊,并著 有大量学术文章,是民国时期的 学术大家。
著名篇目的出处
• 《呐喊》:自序、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 、孔乙己、社戏、故乡
•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 望去确也像绯红的 藤野先生轻云,但花下也 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 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 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 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美丽极了。
• 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有怎样的情感和态度?从哪 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 整句话的含义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 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 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 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会在一起 ,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会 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 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课堂小结(2分钟)
①作者回忆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扬 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 挚怀念; ②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E.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自学检测二(5分钟)
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还要写 东京的见闻和在仙台旁逸斜出的匿名信等 事件?体会作者这样组织材料的目的。
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呐喊) ( 暗线 )
东京
仙台
北京
优待 匿名信 电影
事件
事件
本文记叙线索:
•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9张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9张PPT)

1.默读课文,根据提示,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根据这些事件与刻画“藤野先生”之间的关系, 将其分为三类。
Text here
Text here
(第1一2段)“我”在东京见到清 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第3一4段)“我”记下了去仙台 途中的两个地名。 (第5段)“我”在仙台颇受优待。 (第6一10段)“我”初识藤野先生。
【生字词】
挟着( xié) 樱花( yīng) 绯红(fēi )畸形( jī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诘责( jié ) 呜呼( wū) 教诲( huì ) 瞥见( piē ) 宛如( wǎn )解剖(pōu ) 驿站( yì ) 油光可鉴( jiàn) 杳无消息( yǎo ) 抑扬顿挫( cuò ) 深恶痛疾( wù )
Text here
Text here
(第1一2段)“我”在东京见到清 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 (第3一4段)“我”记下了去仙台 途中的两个地名。 (第5段)“我”在仙台颇受优待。 (第6一10段)“我”初识藤野先生。
Text here
(第11一15段) 藤野先生帮“我”添改讲义。 (第16一19段) 藤野先生帮“我”纠正解剖图。 (第20一22段) 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第23段)藤野先生向“我”了解 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纠正解剖图。 语言细节:陈述现状——肯定安慰—— 指出事实——提出要求。“要全照着”, 表明藤野先生在学术上严格要求学生, 特别讲原则。 伟大品质:教学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 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我因为听说 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 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教学课件)

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 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 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与藤野先 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别藤野先生后 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研读课文
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第一是感激、怀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本文主旨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 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 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充满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感情。
文本特色
课后作业
请你仔细视察一个你熟悉的人,用白描的手法描 写一下,突出其某方面的性情特征。(100字左右)
答案
她走路,步子迈得极大,摇摇晃晃。她音域较宽,嗓门压低时,完全是男孩的声音。她极少穿裙子、长袜, 爱穿T恤、短裤、短袜,显出一股男儿气。她的力气很大,敢和男孩较劲,自称是“假小子”。
2.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 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合作探究
3.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你怎样看待鲁迅的这样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痹、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 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2)表达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域的反应,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 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6张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6张PPT)

极了。
反语
比喻、夸张
第1段结尾“实在标致极了”一句中,“标致”一词有什么表达
效果?
考点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答题支架】
品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写出词语本义
结合上下文 分析语境义
分析表达效果
“标致”意思是“相貌、姿态美丽”,多用于形容女 子。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实为丑陋之 意。又用“实在”修饰,“极了”补充,辛辣地讽刺了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懑之情。
第38段结尾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 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 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结构上:自然收束全文。 内容上:表明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着“我”,激励“我”用 文字拯救国民的灵魂。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
两次易地求学,两次辗转奔波,始终贯串着爱国主义情感。
① 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 ② 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 ③ 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
写的。
外__貌__
学习任务单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_模__胡___”,冬 天穿旧外套
动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将书放在讲台上
声音 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
语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小结:运用__白__描__手法,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位__生__活__俭__朴__、 _不__拘__小__节__的学者形象。
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ppt

第6课 藤野先生 课件(共23张PPT).ppt

归纳大意
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 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 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 拓 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 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 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 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 ,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 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5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 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 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 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 表现。句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4.怎样理解第36段“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 怕敢写了”这些话?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仍然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 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教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表现无限遗憾的内疚 之情。
5.作者为什么说藤野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一个“最”字,真 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你认为,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双线结构
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及对
藤野先生的怀念
暗线: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主义思想
第三课时
上节课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按照作者与藤野先 生交往这条线索学习了课文。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课 文中没有写藤野先生的部分。
1.有人认为,课文第1——3段作者并没有写在仙台的情况,与藤野先 生关系也不大,应该删掉。对此,你有何看法?
(第1段)
在东京,鲁迅先生看到的了(不思进取、游玩赏樱的 清国留学生。)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
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
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
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
道,“那是在学跳舞。”
(第2段)
在东京,还看到了:
【杳无消息】 形容一点消息也没有。 【油光可鉴】 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抑扬顿挫】 形容声音、语调等跌宕起伏,节奏分明,
富有变化。
整体感知
1.读课文,说说文章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按照时间先后和空间转换(东京—仙台—离开仙台)
的顺序来写的。 2.变换了几个地点?(画出地点变化的句子)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③“我”离开仙台之后。
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 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想,学好医,不 仅可救治像父亲那样被愚昧迷信耽误了的病人,又可以以 医学作为宣传新思想的工具,启发人们对社会改革的信仰。
1906年弃医从文。离开东京回国,同月,复赴日本, 在东京研究文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8张PPT)可修改全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38张PPT)可修改全文
藤野严九郎(1874—1945),日本福井县人。其家族世代行医,而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1896年从爱知医学校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1901年10月,27岁的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1904年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1917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在福井逝世。
知识链接
新知讲解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这些散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年5月,编印成书时改题为“朝花夕拾”。这是鲁迅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经历的一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二单元6课 《藤野先生》
新知导入
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深情回忆了两位恩师,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敬吾老先生,他虽然施行的是封建私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另一个则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
新知讲解
精读文本
新知讲解
精读文本
看电影事件:
“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竟然睡着了” :乐观 幽默
出乎意料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用反语 表讽刺
表达作者对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 中国人看成低能儿的愤慨之情。
好像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怀念具体行动—— 悬挂先生的照片
多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 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为何要离开东京?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庸俗腐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感——
失望、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文中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等,增强表达思 想感情的作用。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主题思想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 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 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 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 从文的思想变化,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感情。
小结内容 把握主旨
从三个方面看出他是一位生活俭朴、 治学严谨学者形象
据说是穿衣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打领结; 冬天是一件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只
是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谨慎些。 侧面描写
❖在仙台部分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 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重点写了四件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④添改讲义
(对工作认真负责)
⑤先生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⑥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⑦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与先生惜别-善意的谎言,赠照片
三(36—38) 离仙台:怀念先生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讨交流
(一)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内在线索):作者的爱国之情
反语,所谓对“时事”精通,其实不过是懂得“跳舞”之 类无聊的事情而已,“精通”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 业、腐朽腐化,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3.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 烟,再继续写些为“君子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良心发现”指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二、字词积累
烂熳( màn)
发髻( jì )
芦荟( huì )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畸形( jī )
杳无消息( yǎo ) 瞥见( piē )
宛如( wǎn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
诘责( jié )
抑扬顿挫( cuò )
深恶痛绝( wù )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思想腐朽庸俗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
厌恶之极,失望悲愤 ,不 屑与之为伍
爱 国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日暮里:江《上黄使鹤人楼》愁。——崔颢
去仙台
爱国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①匿名信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1)

初识藤野先生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 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第二层 “我”在仙台的经历?哪些和藤野先生有关的事?他品质如何?
和藤野先生相处
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 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藤野先生对医学研究专注、执着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 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国人的麻痹,不觉醒的精神状态,感到悲伤
第二层 是什么让“我”决定“弃医从文”?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 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 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公平 公正对待学生,给予学生关心、鼓励和帮助,所以在“我” 眼里和心里,他“是伟大的”,“是最使我感激”的。
第三层 “我”做了哪些事怀念藤野先生?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
念。……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便使我忽又良心发
• 写回国后的生活
怀念藤野先生,他对“我”的影响
品味语言
原稿: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也缺不了“清国留学生” 的速成班……
定稿: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 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
“花下”更添轻浮; “成群结队的”说明这不是偶然、个别的行为;
第二层 是什么让“我”决定“弃医从文”?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 居然睡安稳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 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 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在生活上的乐观精神, 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在仙台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 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 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歧视]、看电影事件[国 民的不觉悟],这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匿名信事件
(2)看电影事件
精读第24——31段,思考: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
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 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 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 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 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东京也无非是 这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 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 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仙台学医呢?
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 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寻求 希望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53张PPT)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共53张PPT)

简述看电影事件
Page 37
一中国人被当作俄国侦探,被日军斩首,围观的中国民众神情麻木。 (1905年摄于中国东北开原城外)
Page 38
1.“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你能看出有哪些中国人?
1.指给俄国人作侦探,被日军捕获,被枪毙的中国人(做毫无意义 的示众材料的人); 2.围着看的一群中国人(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3.讲堂里的我(被刺痛了的人)。
相识
离别 相处
Page 13
2.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 后顺序,全文共分哪几个部分?
一、(1-3)见到藤野之前,在东京的所见 所感,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二、(4-35)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 处和离别;
三、(36-38)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 感情和行动。
Page 14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 概括。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 (叙事线索是什么)?
Page 44
第32自然段最后一句“变说了一句慰安他的 谎话”,“我”为啥要说“谎话”?
这是善意的谎言,既是在安慰藤野先生, 也是在掩饰“我”内心的不安。
第36自然段“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中,“竟”字流露出“我”的什么感情?
“竟” 流露出“我”无限愧疚之情。
Page 45
精读第38段,“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 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 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 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 其沉痛的情感。“酒醉似的喝彩”原指日本 学生看到中国人被枪毙时兴高采烈的表现.句 中的“他们”指麻木的中国人.
Page 40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文中叙事地点和事情有哪些变化?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表格。
地点
主要事情
记叙 顺序
东京 仙台 离开仙台
在东京的见闻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怀念藤野先生
时 间、
地点 转换 顺序
引导互动
2、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外貌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举止 缓慢而很有顿挫—— 声调
字词检测
畸形 (jī ) 不逊 (xùn) 绯 红(fēi) 发髻 (jì )芦荟(lú huì)驿站(yì )
诘责( jié ) 挟( xié ) 教诲 (huì)
瞥见 ( piē) 杳无消息(yǎo ) 油光可鉴 (jiàn) 抑扬顿挫 ( cuò ) 芋梗汤 ( yù gěng)
引导互动
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学者形象
典型事件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反映的品质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没
有 热情关心 、 严格要求 民
关心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治学严谨见
引导互动
4、说一说为什么藤野先生“在我的 眼里和心里是最伟大的 ”。
①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 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②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帮助等 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 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 里是伟大的。
当堂训练
升华感悟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 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 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 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高尚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 的怀念与感激。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抓典型 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了藤 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但本文还有 很多与藤野先生看似无关的见闻 和感受,本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 这些情节有什么作用?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任务一 梳理文章内容,把握先生的人格
活动1:浏览课文,画出文中对先生的形象描写语句,并归纳先生的形象特征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 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 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 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 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谨慎些。
革命家:
鲁迅通过他的小说揭露当时黑暗的 社会现实,唤醒麻痹的民众,激励当时 的青年革命者参加战斗。他的杂文大多 针对当时的现实生活,和当时的反动文 人作斗争,他的文章有深刻意义,反应了 当时人们的无知。

思想家:
鲁迅在中国文化最黑 暗的深潭呐喊,中国三千年 文化,就是吃人的文化,提 出了“立人”思想,必须要 让人成为人。
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工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资本主义在19世纪末开始走上垄断之路, 全国约占75%的工商业资本已实现垄断化。随着国力的加强,从1894年起,日本开始摆脱外 国不平等条约的束缚,到1911年最终收回了所有国家主权。20世纪初,日本已跻身于世界强 国之林,并成为东方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艺 术氛围。
铺陈详细反复叙说,能淋漓尽致地描画事物,丰富细腻地表达感情,为
文章蓄势。
2、甲文为突出藤野先生的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特点,符合这种表达的白
描最合适。乙文细腻描写老王病入膏肓的样子,为突出老王的善良而蓄
方法一
势铺垫,给读者强烈的冲击,从而感染读者。丙文反复渲染托尔斯泰的长
相平庸,与后文非同平常的眼睛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其不凡的精神世界。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2)文中着重写了鲁迅先生和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几件 事?
【导航】概括内容时要注意两个要素:人物和事件,也就是谁干了什么。注意 要紧扣文本,尽量用原文中的词句组合,养成细读文本的习惯。
添改讲义、了解裹脚、关心实习、改解剖图
活动二、综合探究
1.这些平凡小事在鲁迅的记忆中,定格成一个个难忘的镜头。下面以品读镜头 的方式学习第6~23段中的典型事件或细节,让我们深情朗读,并从中体会藤野先 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任意选取一个镜头,深情朗读,并用“鲁迅致藤野先生 ”的方式感受藤野先生的品质。【导航】如何选镜头:就是选取能体现藤野先生 品质的事件或细节。如何品镜头:先生,您__________________的行为,让我感 受到您____________ 的品质。
不逊(bú xùn)
托辞(tuō cí)
油光可鉴(jiàn)
抑扬顿挫(yì yáng dùn cuò)
深恶痛疾(wù):厌恶而痛恨到极点。
物以稀为贵:物品稀少就显得其珍贵。
活动一、文本理解 1.让我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有目的地挑选信息。思考:(1) 用原文回答:鲁迅先生为什么时时记起藤野先生?
【导航】教你一招:挑选信息的方法第一步,寻找相关段落。第二步,提取关键 词语。
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 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 、________ 和革 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先 驱。自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 名作品有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________ 》、小说集 《________ 》《________ 》、杂文集《华盖集》《坟》 《而已集》 等。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藤野先生(鲁迅)
1、易读错的字
烂熳(màn)=烂漫绯(fēi)红辫(biàn)子耸(sǒng)起
发髻(jì)驿(yì)站芦荟(huì)监狱(yù)
陌(mò)生解剖(pōu)挫(cuò)折扒(pá)手
教诲(huì)寒颤(zhàn)谦逊(xùn)订(dìng)正和蔼(ǎi)抑(yì)扬畸(jī)形叮嘱(zhǔ)
裹(guǒ)脚寓(yù)言匿(nì)名无聊(liáo)
松懈(xiè)诘(jié)责瞥(piē)见偷懒(lǎn)
霉菌(méijūn)疑惑(huò)深恶(wù)痛疾(jí)
朱舜(shùn)水油光可鉴(jiàn)芋(yù)梗汤添(tiān)改
杳(yǎo)无消息
2、多音字
yān (咽喉)chàn (颤抖)bā(扒开) chā(差别)咽yàn (下咽)颤扒差
yè(哽咽) zhàn (寒颤) pá(扒手) chà(差劲) chāi(邮差) jiē(结果) jiě(解决) sù(宿舍)差结解 jiè(押解)宿 xiǔ(一宿) cī(参差) jié(结论) xiè(解数) xiù(星宿) hē(喝水) gū(骨碌) zhù(著作) gěi(给你)喝骨著(“著”同“着”)给
hè(喝彩) gǔ(骨气)zhuó(著装) jǐ(给予) xiě(血淋淋) luò(落后) jiā(夹道) wù(厌恶)血(血淋淋līn)落 lào (落枕)夹 jiá(夹袄)恶ě(恶心)xuè(血管) là(落下) gā(夹肢窝)è(罪恶)3、形近字
倘tǎng (倘若)折zhé(折断)析xī(分析)译yì(翻译)
泽zé(恩泽)
徜cháng(徜徉)拆chāi (拆散)柝tuò(金柝)择zé(选择)驿yì(驿站)悱fěi (悱恻)漫màn (浪漫)幔màn (帷幔)
诽fěi (诽谤)慢màn (快慢)熳màn (烂熳)
绎yì(演绎)绯fēi (绯红)谩màn(谩骂)馒mán (馒头)辨biàn (辨别)傍bàng (傍晚)镑bàng(英镑)鉴jiàn (鉴赏)辩biàn (辩论)榜bǎng (榜样)磅páng(磅礴)
辫biàn (辫子)谤bàng (诽谤)膀bǎng(肩膀)签qiān (签字)竟jìng (竟然)绩jì(功绩)霭ǎi (暮霭)添tiān (添加)
掭tiàn(掭灯芯)竞jìng (竞赛)债zhài (还债)蔼ǎi (和蔼)舔tiǎn(舔爪子)畸jī(畸形)悔huǐ(悔恨)侮wǔ(侮辱)毫háo (毫毛)
骑qí(骑马)亳bó(亳州)崎qí(崎岖)诲huì(教诲)晦huì(晦气)豪háo (自豪)慌huāng(心慌)暂zàn (暂时)嘱zhǔ(嘱咐)哀āi (悲哀)
皙xī(白皙)(高瞻远瞩)衰shuāi(衰败)
谎huǎng(谎言)瞥piē(瞥见)瞩zhǔ(瞩望)衷zhōng(衷心)4、解词
兼以:加以。

犹言:如同说。

绯红:红色。

试验:考试、测验。

诘责:责问。

托辞:找借口。

适值:恰好遇到。

无聊:没有意义。

教诲:教导。

电影:这里指幻灯片。

影:这里是动词,放映。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小而言之:就小的方面说。

不逊:傲慢无礼。

逊:谦虚。

胶菜:山东胶州出产的优质大白菜。

电影:这里指幻灯片。

喝采:现在写作“喝彩”。

畸形: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标致:漂亮。

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纷乱。

“斗”同“抖”。

烂熳:颜色鲜明而美丽。

现在写作“烂漫”。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匿:隐藏。

任性:固执,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

讲义:为讲课而编写的材料。

这里指讲课的内容。

模胡: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现在写作“模糊”。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斗乱:飞腾杂乱。

“斗”通“抖”。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

这里指学校里过去发生的一些事情。

驿站:古代专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休息或住宿的地方。

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京城、省会或聚会和住宿。

这里指设立在日本东京供中国留学生活动和居住的场所。

精通时事:这里是讽刺说法。

所谓“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爱国青年: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有讽刺的意味。

5、成语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杳:远的看不见踪影。

深恶痛疾:形容对某人或某事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疾:痛恨。

抑扬顿挫: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正人君子:正人:正直的人。

旧时指品行端正的人。

现多作讽刺的用法,指假装正经的人。

这里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
子”的文人。

6、读一读,写一写
挟着樱花绯红宛如掌故落第畸形不逊匿名诘责呜呼凄然教诲烂熳
油光可鉴杳无消息抑扬顿挫正人君子深恶痛疾7、辨析词义
(1)深恶痛疾——恨之入骨:【相同点】两个词语都有“对某人或某事痛恨”的意思。

【不同点】“深恶痛疾”常用于书面语,偏重于痛恨的思想感情方面,多指敌对方。

如: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疾。

“恨之入骨”多用于口语,偏重于痛恨的状态表情,可用于自己,也可以用于对敌人的痛恨。

如:战士们对出卖革命同志的叛徒恨之入骨,纷纷要求枪毙他,以泄心头之恨。

(2)诘责——指责:【相同点】二者都有“责备”的意思。

【不同点】“诘责”强调责问。

如:面对妻子的诘责,小李似乎有些心虚,他终于吐露了“参与传销活动”的实情。

“指责”强调指出错误,加以责备。

如:对待学困生,每一位教师都应多一些赞美和鼓励,少一些指责和批评。

8、作家作品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省绍兴市人。

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后改名为豫才。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他一生作品很多,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坟》《热风》等。

9、主题
这篇散文(回忆录)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恩师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恩师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认真负责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恩师藤野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弃医从文”,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