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作用探讨
参加室间质控报告范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的不同作用
参加室间质控报告范文室内质控和室间质量评价的不同作用室内质控:就是用一种稳定物质,通过您自己重复检测得到这种物质在您检测系统上的一个检测值。
然后通过统计方法建立质控范围。
用来监控您室内精密度的质控方法。
室间质控:用一种稳定物质,分发到各个实验室,用各种仪器分别检测该物质,得到一组检测值。
用统计方法得到该物质的检测值可接受范围。
用来评判您的试验系统是否与其他试验系统结果一致的质控方法。
所以,室内质控是控制一台仪器精密度的方法。
也就是稳不稳。
室间质控是控制仪器一致性的方法。
也就是准不准。
质量控制是指在实验室中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真实有效而实施的控制行为,是提高检测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对实验室检测质量评价的方法。
作为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质量控制一般通过制定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来实现。
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AS-CL01《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明确指出实验室应监控结果的有效性,并应对监控进行策划和审查。
因此实验室应根据其检测活动制定适合本实验室的质量控制计划以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
实验室通过有计划地实施质量控制,来审查和验证日常检测工作运行的有效性及结果的可靠性。
质量控制计划制定得科学与否,直接影响质量控制是否有成效,因此实验室在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质量控制计划应尽可能覆盖实验室的业务领域、检测项目、检测人员并具有一定代表性。
其次,质量控制计划应明确规定内部质量控制活动的内容、监控方法、监控频次、责任人、结果判定依据和评价方式等内容,质量控制方法的选择应参考实验室所从事的检测项目和业务量,参加实验室间比对或者能力验证还应参照AS-RL02《能力验证规则》对相关检测领域和频次的要求。
第三,质量控制计划应经实验室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技术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质量控制措施的实施实验室的质量控制活动是以质量手册为纲领,以程序文件为规范,以质量控制计划为准则进行的,主要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来实现。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包括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控制评价,室内质量控制是由实验室内部制定并实施的,是质量保证的核心和基础;室间质量控制评价是由实验室外部的组织或机构对实验室进行的质量评价。
1.室内质量控制1.1人员与组织管理经过广泛的基础训练教育,包括微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知识的学习,专业化的实验技能培训,医务人员必须要进行继续教育,配有一名经过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的工作。
1.2操作手册包括:(1)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2)实验室安全措施;(3)标本采集和处理指南;(4)本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以及最低鉴定要求;(5)培养基和试剂的配置方法;(6)质量控制方案;(7)常用参考数据;(8)其他制度。
1.3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培养基是分离培养微生物的必需品。
培养基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分离培养的成败,目前大多数实验室都使用干粉培养基配制或者使用成本培养基,对来自著名的微生物培养基生产公司的培养基,质量比较稳定,只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储存,在有效期内使用就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1.4试剂、抗血清和染色液质量控制具体如下:(1)试剂以及染色液注明配制日期,有效日期以及存储条件,测试同时进行阳性和阴性对照试验;(2)抗血清的质量控制来源可靠,根据使用说明使用与保存。
冻干制品还应该注明配成水溶液的日期,抗血清应该澄清。
第一次使用时,应用已知菌效价和特异性进行测定。
合格者方可使用。
1.5抗生素与抗生素纸片抗菌药物敏感试验是临床进行抗菌治疗的指导性试验,其结果的正确性直接关系到抗菌治疗的成败。
常有纸片法和稀释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极为重要。
1.6仪器高压灭菌器和干热灭菌器最好在灭菌器装上温度记录装置,以保证整个灭菌过程中的合适温度。
为了保证灭菌的彻底,可用生物指示剂嗜热脂肪芽孢杆菌ATCC7953监视灭菌效果;培养箱、冰箱、水浴箱应该在每日工作开始和结束时记录温度;对于二氧化碳培养箱而言,要每天检查二氧化碳的含量;在更换生物安全柜的滤网时,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要对每批培养瓶进行生长试验,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要及时更新系统操作软件,使之能够识别最新认识的微生物。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
肠杆菌科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 培养基:Mueller-Hinton琼脂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接种液: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
(用于β-内酰胺类药/β- 液
内酰胺酶抑制剂)
孵育:35℃;空气;16-18h
铜绿假单胞 铜绿假单胞ATCC27853
及不动杆菌 大肠埃希菌ATCC35218 (用
孵育条件 需氧或CO2, 24小时
需氧或CO2, 48小时
已知菌株(ATCC)
化脓链球菌19615 肺炎链球菌6035 大肠埃希菌25922 淋病奈瑟菌43069 流感嗜血杆菌10211
SS琼脂
需氧,24小时
鼠伤寒沙门菌14028 福氏志贺菌12022 粪肠球菌29212 大肠埃希菌25922
预期结果
10.08.2024
8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向临床提供标本采集说明(sop)
• 不同部位标本的采集方法 • 采集最佳时间、次数 • 标本采集量正确时间、部位、方法等
对收集和运送标本的容器控制 无菌、无防腐剂、足够大、安全严密、不易破碎、 选择合适的运送培养基
10.08.2024
9
标本收集和运送的质量控制
结果报告
3
人员资质
人员
人员能力
人员培训
具备相关教育背景, 每年接受专业技术及知
识培训,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 规程、消毒灭菌及生物
安全知识。
.
10.08.2024
包括其对诸如分 析前、中、后特 定阶段的专业经 验和熟练试验技 术 。并直接参与
质控工作
.包括新员工培训、老员 工的再培训以及员工工作
能力评估
加入后培养基由无色
质控要求: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使用变为相红应色
微生物室内质控
将数据报告反馈给相关实验人员,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持续优 化微生物室内质控工作。
05
微生物室内质控问题与 改进措施
质控常见问题
培养基质量不稳定
培养基成分不纯或保存不当,导致培养基性 能下降。
实验操作不规范
实验操作不规范,如接种环使用不当、培养 条件不一致等,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菌种污染和交叉污染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多层次质控措施
详细描述
该实验室在微生物检测中采取了多层次的质控措施。除 了遵循标准操作流程外,还加强了对实验人员的培训和 考核,确保其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实验 室还引入了自动化和信息化手段,提高检测过程的可追 溯性和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在质控过程中,该实验室注 重细节管理,从实验设计、样品采集、实验操作到结果 分析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
质控流程设计
明确质控目标
根据实验室检测任务和要 求,明确质控的具体目标, 如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 误差率等。
设计质控环节
针对微生物检测的全过程, 设计合理的质控环节,包 括样品采集、处理、培养、 鉴定和报告等。
制定质控计划
根据质控目标和环节,制 定详细的质控计划,包括 质控频次、方法、记录和 改进措施等。
目的
通过实施质控程序,确保实验室 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为 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依据。
质控的重要性
01
02
03
提高检测准确性
通过质控可以及时发现和 纠正实验误差,从而提高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保证检测一致性
实施质控有助于确保不同 实验人员在相同条件下获 得一致的检测结果。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室间质量评价是实验室间比对的重要形式,通过参加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评可以评估实 验室的检测水平,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是相互补充的,二者结合使用可以更好地保证实验室的检测 质量。
医学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是指外部机构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评估和验证,以确保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准确 可靠。例如,室间质量评价机构会对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进行盲样考核,即在不告知实验室样品信息的情况下, 让实验室对样品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与标准参考值进行比较。
工业生产中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工业生产中的室内质量控制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室内质量控制 • 室间质量评价 • 比较和分析 • 案例展示 • 总结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室内质量控制(IQC)
目的是确保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质控品等关键要素满足 临床检验要求,同时验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室间质量评价(EQA)
05
案例展示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案例
医学实验室的室内质量控制是指实验室内部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例如,实验室 需建立完善的标准操作程序,对实验室内各个岗位的操作进行规范,并对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 和维护。
医学实验室的室间质量评价案例
04
比较和分析
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量评价的比较
定义和目的
方法和实施
室内质量控制(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IQC)是为了监控实验室内 的分析过程质量,而室间质量评价( External Quality Assessment,EQA )是由外部机构对实验室的分析结果 进行质量评估。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2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药品敏感试验
• 依据分离菌种生物学特征和感染部位选择恰当药 品进行药品敏感性试验
•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在培养基外观和无菌性符 合要求前提下,用质控菌株进行质控试验以评定 培养基和纸片质量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3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确实认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6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测方法确认
临床细菌学试验室选择检测方法
• 准确性和重复性好 • 检测结果临床相关性好
更换新检测方法
• 应证实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 • 应在工作人员具备对应操作能力和具备研判和汇
报结果能力后进行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7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测方法确认
资料、人员能力、PT结果、仪器校准、临床相关 性等资料,到达临床确认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0页
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31页
细菌学试验室检验过程质量控制
细菌分离和判定 • 标本验收:验收标准、拒收不合格标本 • 标本处理:选择含有病理意义标本接种、
依据检验目标使用恰当培养基分离细菌 • 菌株判定:选择含有临床相关性分离株进
• 每批试剂/启用日并每个月
凝固酶、触酶、氧化酶
• 每批试剂并每次使用
DNA探针
• 每批试剂/启用日并每次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2页
样本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内质控
第23页
细菌学试验室样本质量控制
• 样本质量是影响细菌学试验室结果关键步 骤
• 试验室应给标本采集者提供标本采集和运 输指导手册
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
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1 Women and Children ’s Hospital1. 目的:1.1. 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1.2. 室间质量控制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能力,评价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正确性,是否保持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即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
2. 范围:各实验室3. 定义 :3.1. 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1.1. 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 文件名称 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制度版本号 2016-10-A 文件编号 QFE/JCI-M-2016-076总页数 共4页 制定部门检验科 生效日期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3.1.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GB/T 6583 1994)。
3.2.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3.2.1.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
3.2.2.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3.3.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在具有可比性。
这种评价是一种回顾性评价,旨在建立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4.内容:4.1.室内质控管理制度4.1.1.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检验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程序;各组组长负责本组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各岗位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质量控制程序工作。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摘要】目的探究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我市与卫生部临检中心2012年3月-2015年3月发放的室间质评标本对其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总数为140株,其余一部分菌株采取药敏试验。
结果菌株鉴定的正确率为91.43%,药敏试验的符合率为98.57%。
结论对微生物进行室间质量评价可以有效加强室内质量控制与微生物实验室的相关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诊断水平。
【关键词】室间质评;室内质控;微生物;检验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为微生物检验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现将相关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省与卫生部临检中心发放的室间质评标本对其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细菌总数为140株。
1.2 鉴定方法选用试剂为VITEK32[1]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均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PI微生物临定系统,由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提供药敏纸片、成品干粉培养基、微量生化管[2]。
根据标本鉴定方法选取不同的培养基,并置于含5%浓度的CO2中或35℃需氧的环境中,放置24h后仔细观察菌落形态,若部分细菌生长不良可视情况延长培养时间。
根据菌株的形态和染色体特征进行初步鉴定,后给予API生化鉴定系统(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3]对其进行鉴定,对于少数菌株可根据卫生部下达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4]鉴定标准进行手工鉴定。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试条与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型号:VITEK32)进行抗生素敏感试验,试验标准以CLSI标准进行。
1.3 观察指标分析并统计微生物实验室检验后的鉴定正确率与药敏检验中的符合率。
1.4 数据分析本次数据均采用SPSS18.0的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140株菌株中128株鉴定正确,正确率为91.43%,6株未转种成功(4.29%),6株鉴定失误(4.29%,包括革兰阴性杆菌与革兰阳性杆菌各3株),所有菌株的药敏试验中2例与结果不符(均为青霉素),符合率为98.57%,详见下表1。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探析
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探析【摘要】目的对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从室间质评活动结果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找出解决办法,从而使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微生物检验水平获得提高。
方法选择100株时间跨度为2008至2012年的细菌,根据标准方法进行检验和鉴定,选择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2008至2012年共接受106株质控菌株,有6株转种失败,另有10株鉴定失误(10/100,10%),剩余90株鉴定正确(90/100,90%)。
其中,革兰阳性杆菌符合率为78.9%(30/38),革兰阴性杆菌符合率为91.1%(41/45),革兰阴性球菌符合率为100%(7/7);90株菌株经行抗菌素敏感试验,总符合率为93.3%(84/90),其中,革兰阴性杆菌药敏符合率为93.6%(44/47),革兰阳性球菌药敏符合率为95.3%(41/43),有5株鉴定失误,占全部菌株的5.55%(5/90),失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青霉素,失误率为60%(3/5)。
结论进行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工作能够有效降低实验室药敏试验和菌株试验的失误率。
【关键词】室内质控;室间质评;微生物检验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5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9-02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必须做好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这两项重要工作,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相互结合,必须做好室内质控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室间质评的水平,室内质控是室间质评的基础,室间质评水平的有效提高既能够完善室内质控工作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能够提高实验室标本鉴定能力。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106株时间跨度为2008至2012年的细菌,有6株转种失败,根据标准方法进行检验和鉴定,选择部分菌株进行药敏试验。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试剂和仪器有成品干粉培养基、微量生化管、药敏试纸、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以及api微生物临定系统。
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b)原始记录应信息完整、字迹清晰可辨, 无涂改。如需修正应采用杠改法。
5 分析前质量控制
5.1 检验项目的申请 内容应包括:病人姓名、性别、住院号、病室科别、床号、标本种类
、标本来源、检测项目、采样及送检时间等,必要时需填写感染类型 和(或)预期的微生物类型及是否使用抗生素等信息。
5.4标本的验收 除常规的验收程序以外,应重点关注: (1)送检标本的容器是否为无菌、封闭、无泄漏; (2)标本类型是否与申请项目相符合(如痰液标本申请项目为厌氧培
a)自配的染色液,应将整个配制过程的操作步骤形成 记录并保存;
b)商品化染色液应向生产商索取染色液鉴定的质量保 证书;
c)染色液应每周做一次质量控制。
6分析过程质量控制
6.3.1.2.2常用生化试剂的质控 a)所有试剂要有名称、浓度或滴度、存放条
件、配制时间、失效期。若试剂启封,改变了 有效期和储存条件,宜记录新的有效期。试剂 的储存条件宜遵循生产商的建议,并在标明的 有效期内使用
临床微生物室内质控与 室间质评
1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面积和环境
1.1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以下简称微生物室)应有足够的空 间进行试验操作和结果报告[4]。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大 多数微生物室仅从事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建议二级 医院使用面积最好不低于60 m2,三级医院不低于160 m2( 如果同时开展感染性免疫检验,则面积相应扩大)。
每次 套 瓶
阳性率:
4、平均每日痰标本数量:
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室内控制及室间质评
临 床实 验室 为人 类疾 病诊 断 、 治疗 、 防及健 康 预 状况 的评 估 提供 重 要 的 、 益 的及 科 学 的信 息 。随 有
注重人员 、 器、 仪 操作方法及校准等质量管理 , 做好室 内质 控 和室 间质评 。分析后应将 结果 与临床诊 断 、 目参考 值 、 项 患 者动态变化等对照 。
验室 已经成 为 医疗 机 构完成 医疗 任务 重要 的支 持部 门之一 。很 难想 象一 个 医疗 机构 没有 临床 实验 室提 供信 息能顺 利完 成 医 疗 任 务 的 。 因此 , 于 实验 室 对 的管理 , 内指控 及 室间指 评 的完善 作为 一个科 学 、 室 准确 的临床 技术部 门必不 可少 。
用 的质控 规则 等 。对 定量 试 验 的一 次 操作 , 少应 至
包括 2个 不 同浓 度质 控 品的测 定 。对定 性试验 一次
全体员 工达 到质 量 目标 要 求 最适 用 、 切 合 实 际 的 最
质量法 规 。质量 体 系文 件 包 括 质量 手 册 、 序 文件 程 和作业 指导 书 ( O ) S P 。质量 手册 描述 实验 室 的质量
的一 个要 素或一 组相 关联 的要素 进行 描述 。作业指
即用 标本 替代 , 以保 证 检 验结 果 的稳 定 性 。质 控 品
必须 按 照患者 标本 的形式 进 行检测 。只有实 验室认 为 室 内质 控结 果在 受控 范 围内 , 可发 出检验 报告 。 方
2 室 间质 评
导 书作为 程序文 件 的支 持 性 文 件 , 如何 一 致地 完 对
医院实 验室 , 最少 也有几 十 家 。I C和 E A有 力 地 Q Q
微生物室内质控
微生物室内质控微生物学实验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微生物室内质控(Quality Control,QC)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室内质控的重要性及其实施策略。
一、微生物室内质控的重要性1、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微生物室内质控有助于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试剂误差或仪器故障等因素导致的误差。
2、提升实验室标准化水平:通过微生物室内质控,实验室可以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提高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从而提升实验室的标准化水平。
3、保障患者安全:微生物室内质控有助于确保实验室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而为医生提供可靠的治疗方案,保障患者的安全。
二、微生物室内质控的实施策略1、建立质控标准:根据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建立微生物室内质控标准。
这些标准应包括实验操作规范、仪器使用和维护规范、试剂和耗材的质量要求等。
2、强化人员培训:定期对实验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规范意识。
确保每个实验人员都能准确、熟练地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3、实施质量抽查:定期对实验结果进行质量抽查,以评估实验室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有需要,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记录和分析数据:详细记录每个实验的数据,包括标本来源、实验操作过程、结果分析和解释等。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5、定期审计和评估:定期对微生物室内质控进行审计和评估,以确保各项措施的有效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质控计划,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质量和可靠性。
6、建立沟通机制:加强实验室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问题的及时解决。
同时,与临床医生和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及时反馈诊断结果和治疗建议。
7、引入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通过引入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如自动化细菌鉴定系统、数字化实验室信息系统等,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人为误差的风险。
如何做好室内质量控制和室间质评
括号内为累积均值和标准差
得到实验室自定的靶值和标准差:
• CL 暂定靶值(x)=99.25 • CL 暂定标准差(SD)=5.11,CV=5.15%
• CL 常用靶值(x)=99.93 • CL 常用标准差(SD)=4.15,CV=4.15%
将实验室得到的靶值和标准差以TEa作为质 量目标 美国CLIA88 CL 的TEa为5%
为了及时发现了解和控制不稳定状态误差水平,必 须使用质量控制方法和技术。
必须要质量控制
临床检验工作和其他分析领域工作最突出的 差异,是临床检验对每份病人样品只做一次 检验就发出报告。使每份报告引入的误差, 较之取多份样品,做多次检验取均值报告结 果内含有较大误差,特别是随机误差。因 此,必须强调做检验一定要有质量控制。
不稳定状态误差
实验室期望所有病人检验结果的误差一直处于评估 检测系统时所具有的总误差水平,也即最佳水平, 又称“稳定状态水平”。
当检测系统用于日常工作时,由于频繁的检验,人 员的轮换,试剂、校准品批号的变换,水电能源的 不稳定,环境、室温的波动,仪器的磨损等都可能 使检验结果出现不稳定状态(外加误差),增大了 总误差水平。
100
98
95
100
100
96
104
103
101
97
101
97
99
96
97
97
99
104
92
99
105
105
105
94
101
95
95
97
100
第四月 101 100 99 100 96 100 98 97 103 107 104 96 104 96 101 102 102 102 101 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作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6-12-13T14:07:46.20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8月第16期作者:王法学[导读] 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
黑龙江省第三医院黑龙江北安市 1640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4-2016年本院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100株,按照标准方法对这100株细菌进行检验,鉴定菌种,将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所有菌株的鉴定都按照临床标本的鉴定要求。
鉴定结果与标本进行对比,分析鉴定失误的原因。
结果:100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 株。
94 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 2 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
结论:临床微生物室间质评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关键词】临床微生物检验;室内质控;空间质评Discussion on the role of indoor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n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ole of indoor quality control and quality assessment in 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METHODS:A total of 100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linical testing center of the province from 2014 to 2016. 100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tested and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method. Th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for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ll strains Of the identification of specimen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clinical requirements.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amples,and the causes of the errors were analyzed. Results:100 strains of bacteria were successfully transferred. Among them,94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correctly,6 strains were identified,3 strains were Gram-positive bacilli and 3 gram-negative bacilli. 94 strains of bacteria susceptibility test results of 92 cases are in line with the test results do not meet the two strains of bacteria are penicillin antibiotics. Conclusion:Microbiological quality assessment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is helpful for reducing laboratory bacterial identification errors.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on the basis of strict indoor quality control. Key words:clinical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indoor quality control;
前言: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对于临床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来说都非常关键,在室内质控的基础上进行室间质评,不仅可以看出一个实验室的标本鉴定能力,经常进行室间质评还可以提高检验人员的工作水平,进而提高室内质控的水平。
为提升实验室标本的鉴定质量,给予同行一些研究株鉴定失误庆误率为。
基础或者理论依据。
现针对我院2014~2016年间100株细菌进行研究,分析我院实验室的微生物实验室室间质评的效果,现报告讨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 2014-2016年本省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评标本细菌共 100 株,全部转种成功。
对这些菌株进行分类,革兰阳性杆菌43株,革兰阴性杆菌48株,革兰阴性球菌9株。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仪器和试剂有药敏试纸、成品干粉培养基、微量生化管、API 微生物临定系统、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等。
所有的仪器和试剂符合实验操作的鉴定要求。
1.2方法
将本省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 100 株细菌进行转种,不同的标本区分不同的培养基,转种后,将标本的环境温度控制在 35~37℃之间。
24 h 以后观察并记录菌落的形态,对于生长不良的细菌可以适当延长培养的时间,根据细菌的实际生长情况停止培养。
细菌的初步鉴定方法是通过革兰染色后观察菌落的形态和染色性。
全面鉴定细菌时先对细菌进行分纯处理,然后运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者是 API微生物临定系统进行鉴定。
个别菌株可能会需要进行手工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执行。
鉴定正确的菌株进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标准执行。
2结果
100 株细菌全部转种成功,其中鉴定正确94株,鉴定错误6株。
错误的6株细菌中,革兰阳性杆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各3株。
94株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有92例是符合的,试验结果不符合的2株细菌的抗菌素都为青霉素。
病牛沙门菌,检测结果为沙门菌属,错误原因:血清的诊断不全面,分析不够细致;流感嗜血杆菌,检测结果为副流感嗜血杆菌,错误原因是缺少X、V 因子,没有做 MH 平板卫星试验;芽孢杆菌属,检测结果为棒状杆菌属,错误原因是培养时间不够,芽孢尚未长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检测结果为大肠埃希菌,错误原因是没有对血清进行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为中间葡萄球菌,错误原因是V-P 质控与 ONPG 质控未注意;G 群链球菌,检测结果是化脓性链球菌,错误原因是未注意含药量必须为 0.04U。
3讨论
由鉴定结果可知,鉴定错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首先是实验室鉴定的手段有限,如病牛沙门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误检。
其次是检验人员的认知不足,如芽孢杆菌属的误检,芽孢杆菌需要培养3d以上才可见芽孢,如果检验人员不知道这一点,培养 24 h 后做鉴定试验必然会产生错误,再次药物含量的把握,如G群链球菌的误诊。
最后,室内质控工作没有做好,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误检。
靛基质试验、氧化酶试验等在细菌鉴定中使用非常频繁,应经常监测,以防试剂失效。
药敏试验中抗菌素为青霉素的检验有2株细菌结果不符合,分析原因可能是青霉素本身就不稳定,加上本实验室之前的保存方法也存在问题,没有在低温下保存导致。
药物的购买应该注意计划性,仔细做好记录,根据药物性质妥善保管。
针对上述所遇问题我院一致研究讨论出①提高微生物室工作人员技能愈励其不断学习和知识更新了解现代发展的检查技术和新的理论结合固有的工作经验探究不同的鉴定方法。
②健全微生物室检测和方法。
微生物实验室应该与临床相联系,了解临床所需物质,然后不断增加新研究内容,以满足临床需要捉使其能更快捷、更完善、更准确的方案服务于临床当中。
综上所述,临床微生物室间质量评价对于减少实验室细菌鉴定失误很有帮助,实验室在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时,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细菌学诊断水平和质量控制水平等因素,对准确鉴定细菌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
临床进行微生物检验应该在严格室内质控的基础上经常进行室间质评。
参考文献:
[1]邓丹.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J].中国民康医学,2016
[2]刘海.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探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
[3]徐建玲.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