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协和医院外科大楼改扩建设计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距今已有136年历史,是目前国内历史悠久的医院之一。医院学科齐全、力量雄厚,担负着湖北省及周边地区的医疗保健工作,也是该地区的医疗教学科研中心。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更新,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医疗环境的需求,医院原有的设施已难以适应发展需要,与原有建筑不相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我们通过协和医院外科大楼设计,对医院的改扩建作了初步的探讨。
一、原地扩建的设计思路
国内传统的大型医院大多为医疗中心,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对原有布局进行改进调整。而医院又多位于市区,由于历史原因,用地狭小,周边被其他部门包围,因而无地可扩成为医院发展中的难题。
台湾张锦文先生在2000年全国医疗建筑研讨会上,对医院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大医院可以分为住院与门诊两个院区。据统计,100位门诊病人仅3位需住院,因此,门诊部可以设在人口密集的市区,住院部则可建在交通方便、环境优美、地价便宜的郊区,从而解决了用地局限的问题。但是门诊与住院分离后,亦会产生新的矛盾。医技设施大量增加、急诊病人手术及疑难病例的确诊、医务人员的配置,以及管理上的变更等问题都较难解决,同时病人在交通往返上亦有不便。因此张先生提出的异地扩建,在交通发达、经济富裕的地区可以实现,而且也有良好的先例,不失为一种方向,有其积极意义。
另一种方式则是在原地扩建。原地扩建具有较多优越性,它不仅可避免门诊与住院分离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而且较适合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现状条件。如协和医院,其位于人口稠密的市中心,交通方便,加上医院的良好声誉,使门诊病人日益增多,给医院带来极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医院确定在原址扩建700病床的外科大楼。但原地扩建最大的弊端为见缝插针式建房,使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拥挤。协和医院为了留出较多绿化用地,采用高层建筑建设外科大楼,并拆除大量旧有房屋,对总体布局作了调整,以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当前面临医疗事业进步,医院普遍存在着扩建与用地的矛盾,建议对今后新建医院的建设用地标准及选址应慎重考虑。
二、总平面布局
医院改扩建不应仅考虑单体或局部工程的设置,而应在合理的总体布局前提下进行,在保证医院正常运作下合理地逐步完善,以适应发展要求。协和医院总用地面积为76600m2,其中医疗用地仅为49900m2,在50年代兴建了大批病房,后来陆续见缝插针地建了一些用房。90年代建了内科大楼及门诊部。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各部门布局分散、交通冗长、环境凌乱,造成医疗不便,空地减少,绿化率不足20%,已不能适应现代医疗发展的需要。为此,在业主的配合下,我们对总体布局作了较大的修改,新建的外科大楼设在东南,将要建的门诊部设在西南,保留现有16层的内科病房,使三者环绕形成完整空间,中部留出绿化广场。沿新
华路的12层门诊部,由于紧邻马路,人员出入影响城市干道交通,将它改作科研综合楼。在现有内科病房楼北面建10层的医技大楼,用2层连廊将外科及门诊楼连成一个整体,使医疗各部门之间联系通畅,连廊的2层作为内部工作通道,下面为病人通道。同时将原有的供应中心、营养食堂、药剂楼也连成整体,形成以门诊与病房为主体的对外部分和服务与供应的对内部分两大区域。既有分区,又成为一个完整的联系网络。为了保证医院有足够的绿化环境,拆除内科大楼东侧的医技楼,将原地改作大片绿化用地,并将住宅区与医疗区之间的零散用房拆除,使两者之间保持开阔的空间。
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停车是个较难处理的问题,设计中考虑向地下发展,外科大楼地下设计了两层车库,共226个停车位,将来与门诊楼及绿化广场的地下车库连成整体,能停放500辆车。按照总体规划改造,虽然要花较多资金,但环境将得到极大的改善,如果将来部分住宅迁走,将给医院未来的发展留出更多的空间。
三、病房标准层
外科大楼的设计重点是病房标准层布置是否合理。设计时将护士站作为病区中心,病房沿南面弧形展开,控制在护士站视线范围内。医生办公、教学等用房布置在北面,形成护理走廊与医务走廊,互不干扰,由于复廊式平面暗房较多,采用弧形平面后,中间暗房减少。设计中将电梯厅均设在病区外,用玻璃门隔开,隔离后在查房期间可以阻止探视人员进出,夜间亦便于护理人员监视控制。病区以36床为主,
除4间单人房外,其余16间均为双人房,全部带卫生间。关于卫生间的布置,国内现有多种,靠外墙可直接排气采光,缺点是遮挡病房阳光,在大病房中采用影响不大;有的设在病房之间,但增加了建筑面宽,增长了护理路线;也有做成放射状的,外墙面增多了,也可解决采光排气,但病房朝向不好。本设计将卫生间放在靠走道一侧,缺点对护理视线有遮挡。为解决卫生间排气问题,在18层与屋顶分别采用集中排气设备,使每个卫生间形成负压,产生流动排气,并减少卫生间排气扇的噪音。
四、高层病房的交通与消防
高层建筑无疑要比多层增加更多的投资。此外,高层建筑在垂直交通与防灾救助上至关要紧。协和医院外科大楼为32层,地下2层1~2层为服务用房及学术报告厅;3~7层为手术部门;9~32层为病房。交通是高层建筑的关键。对新建的高层医院调查中普遍反映电梯量偏少,侯梯时间过长。因此在外科大楼设计中,为确保医护人员上下班的方便畅通,将医护人员与患者及探视者分为两个垂直交通区域,并请天津奥的斯电梯公司进行测算。医护人员设3台电梯(包括供应梯),每台2m/s,1000kg。按每病区20名医护人员计算,电梯平均出发时间间隔31.5s。患者及探视者设6台病床梯,1台客梯,分别为1.75m/s,1000kg和2m/s,1000kg,每层病区按50人计算,平均出发时间间隔为 33.5 s。虽然运输能力不完全满意,但间隔时间较为理想。由于底层人员集中,为便于疏散,电梯公司建议将客梯承载量增加到
1350kg。
大楼共有3个垂直交通区域均设置了消防电梯。除了第6层通向裙楼屋面及顶层的防火疏散面外,8层与18层设置各1600m2 的避难层。消防救灾上采用了智能控制等报警系统。
五、人流分区、洁污分流
外科大楼垂直交通分为三个区,中部为病人探视人员交通线,西面为医护人员与供应交通线,东面为污物排送专用线。除了人流分区外,洁污分流也十分重要。设计中将供应电梯与医护专用梯设在一起,既便于调节使用,亦方便护理工作联系,污物电梯自成系列,并有便捷的对外出口。外科大楼共有38间手术室,3层为术前准备及辅助用房;4~5层为手术室;7层为术后恢复ICU及心脏手术室与CCU监护室,考虑手术室分层较多,设有一台内部专用病床梯。3楼消毒中心设有一台无菌传输梯与各层手术室相连,手术层布置严格做到洁污分流。
协和医院外科大楼设计中尚存在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建筑师的任务是在不同条件下,力求满足业主的需要,对于医院这样功能复杂的项目,只有通过实践探索和不断研究改进,才能日趋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