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预期学派讲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弗氏:这种关系短期存在,长期不存在。
• 理性预期学派:从理性而不是适应性预期出发,曲线无论 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存在。
–关于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关系
• 凯主义:在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率下降,从而刺激 投资,增加就业。
• 货币主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有降低利率的作 用,但在长期中无效。
• 理性预期学派:批评货币主义的分析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 础上。如从理性预期出发,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公众马上会预期到未来的通胀,并采取防范性措施,要求 更高的名义利率。其降息效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定函数,暗含着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函数。
据此按照增长速度实施固定不变的货币规则可以 稳定价格总水平从而稳定名义GDP水平。
但卢氏认为,当货币政策从相机抉择转向单一规 则时,人们也会改变其行为,货币流通速度随之变化。
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货币政策变化支持了卢氏 的观点。当美联储实施这一政策后,货币流通速度变得 相当不稳定,最终使其放弃控制货币总量的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 沃德·普里斯科特、F.基德兰德、罗伯特·巴罗等。#
第二节 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理性预期
1. 经济学中的4种预期
预期指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前对未来经济走势 的估计。预期概念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穆斯以前没有 人规范过它。他认为经济学中的预期共有4种类型:
– 静态预期 指经济主体完全依据以前情况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如果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
即 P P ,全体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就
Pt
AS 是 yn ;
Pt Pt
•如果价格意外提高,即 P > P ,实际工
资将降低,那么,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将
A
高于自然率水平,即 y > yn ,经济由A点
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如果价格意外降低,则反之。
yn
0
y
因为经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尽量收集 信息、避免犯错误,以使预期与实际一致。
他还强调,由于经常预期错误的企业将被 市场淘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理性预
2. 符合理性预期的条件
–对 经 济 变 量 的 估 计 必 须 是 该 变 量 的 数 学 期 望 值 , 即 经济主体主观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相一致。或者 说应符合长期的数学平均值。
模型把产量波动归结为预期和供给冲击,即t期产
量对自然率的偏离,源于当事人对价格水平的预期误差
(Pt Pt ) 和供给冲击。
上式可改写为:
yt ynt a(Pt Pt )
• 可分3种情况讨论: – 如果不存在供给冲击,波动来自当事人对实际价格水 平与预期价格水平偏离所做出的反应,即:
3. 卢卡斯批评的基本思路与意义
• 4点循序渐进的推理思路 – 假定宏观经济中的函数关系不变是错误的,应从当事 人的基本选择中导出待估计的函数形式;
– 应从技术和偏好一定的条件下,从个体最优化行为中 推导出宏观总量关系,而不是从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得 来;
– 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一般是政策变量的函数,会随政策 变化而变化;
势。穆斯认为蛛网理论中的预期就属于静态预期,即预 期未来的价格与前一期价格一致。 – 非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根据以前的经济走势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势。其“非理性”在于,它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 预期者判断以前的经济走势将继续下去;
• 经济形势将发生逆转。
这种预期是凯恩斯首先在《通论》中使用的,其有 两个特点:
这种预期由于引入了预期反馈机制,既不同于简单 地把过去当成未来的静态预期,也不同于把预期视为一 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的预期。
穆斯认为,在这种预期中预期者是被动的,只受客 观环境的左右,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 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实际情况一 致的预期。
尽管这种假说不排除因随机因素干扰使预 期出现偏差,但它强调理性人的主动性,强调人 不会犯系统性错误,会使自己的预期不断趋近实 际。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廖迪
第一节 概况
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从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 其立场比货币学派更激进,因而有“比弗里德曼还要弗 里德曼”之说。在当时自由主义浪潮中,被称为两大 “新经济学”之一。
理性预期概念可追溯到约翰·穆斯的《理性预期和 价格变动》(1961)一文。
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把这个 概念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稳定性,创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第一代),因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其代 表者还有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等。
据此可以给理性预期做出一个更完整的规定:
它是指预期者在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 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出的既符合长期数学平均值, 又与应用理论、模型进行推论和运算出来的结果相一 致的判断。
3. 基于理性预期假说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批评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
• 凯主义:失业与通胀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 函数是卢氏关于总供给的假说,它建立在理性预期假说 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假说(劳动与产量供给取决于相对 价格)基础之上,其简要形式如下:
yt ynt a(Pt Pt )
yt: t 期实际产量; y: ntt 期正常产量; :参a数 P:t t 期实际价格; : tPt期预期价格; : 供给冲击
• 把预期当作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 • 把预期视为一种外生变量。
– 适应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
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 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
如上期预期物价上涨5%,但实际通货膨胀为10%, 那么对下期物价预期就应调整为5—10%之间。
这种预期最先由菲利普·卡根使用,后来弗里德曼 在分析通胀预期时加以应用和推广。
0
yn
y
– 如果既无预期误差,又无供给冲击,产量将稳定在其自然率
水平上,即: yt ynt
三、经济周期理论
1. 两类经济周期理论 • 按照经济波动初始根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
模型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卢卡斯,1975)与实际经济 周期(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两类。 • 二者的差别为: – 前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 后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 • 二者的共同点是: – 都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假定当事人对初始冲击信息把
yt ynt a(Pt Pt )
这又有两种情况: • 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值时,即当事人低估通胀
率时,他们会把价格总水平上升误为成自己产品 相对价格上升,增加就业与产出,实际产出上升 到自然率以上; • 相反,当高估通胀率时,产出下降到自然率水平 以下。
据此可绘制出卢卡斯总供给 曲线:
– 当影响经济当事人决策序列结构或制度发生变化时, 任何政策变化将系统地改变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结构。
• “卢卡斯批评”的两方面意义
– 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按最大化原则,从微观层 次入手研究宏观问题;
– 引起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演进,出现宏 微一体化趋势。
二、总供给函数
• 因他重视供给而非需求,这个函数在其理论中有重要地 位。
第三节 主要理论观点
一、卢卡斯批评 1. 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
战后凯主义的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都是根 据经验数据估计出来,要么忽视预期,要么只是适应性 预期。
如AD—AS 模型可简写为:Ye = a G + b M Ye : 均衡的国民收入;G :政府支出;M :货币供
应量
通过给定G 和M ,便可预测出国民收入Ye,但 模型中的参数a、b却不可信。
二、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各种商品和要 素都存在一个价格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不存在任何的 商品和要素的余留。
三、自然率假说
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从长期来看不变的因素,亦 称不变率,如自然失业率、自然通胀率、自然增长率等。 它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界力量能暂时打 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改变它。
–在经验上,许多经验研究不支持这一理论。麦卡勒 姆指出,经济波动的货币意外冲击模型“已被广泛证 明不适用于现今工业化国家”。
此背景下,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被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取代。
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基-普模型是其典型代表。其中,波动的主因是生 产率冲击。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就业和产量增加,从而抬 高现行的实际水平,再通过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传递到 整体经济。
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 的原因,但其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
– 都把波动视为竞争性均衡过程,随机冲击虽会使产出 和就业偏离其自然率,却不会累积,而是趋于收敛。
•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货币经济周期是新古典主义的标 准理论,1982年后它受到质疑:
–在理论上,奥肯、托宾等批评模型假定价格弹性充 分,而在信息不完全或存在噪音信号条件下,价格无 充分弹性;
四、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说
货币中性说认为,货币数量变化只影响名义变量, 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的实物经济 在许多重要方面没有差别。
这暗含着经济当事人不存在“货币幻觉”假设,即 人们可以透过名义变量变化把握实际变量变化,经济行 为只受实际变量变化影响。
二分法和中性说均来自新古典经济学,但该学派把 二者与理性预期假说结合起来。他们认为,预期到的货 币供给是中性的,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才会影响实 际经济变量。
如弹性足够大,即使微小冲击也会引起较大的产出效 应。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长期的,劳动 替代闲暇的弹性小,但这时生产者将愿意进行新的资 本投资,因“建设需要时间”(基-普估计为4个季 度),因此产量会在初次冲击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继 续增加。
如不出现新的冲击,生产者迟早会发现自己的资本 存量过多,并会降低投资率,直至恢复到稳定增长路 径。
据此,有人主张用“经济周期现象”甚至“经济波 动”来取代“经济周期”概念。
• 为西方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 从供给方而不是需求方探寻经济波动的成因,使宏观 经济学的注意力从需求转向供给;
– 淡化了增长趋势与波动的区别,动摇了宏观经济学短 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的二分法;
–采用跨时期研究(闲暇跨时替代)方法,突出了宏 观经济学的动态特征,使完全静态的IS-LM模型受到 进一步责难;
因为当人们按经验和当前信息预期到政策将给 他们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会改变行为。这将改变模型 中的参数值,使预测“牛头不对马嘴”。
再如,当政府根据菲曲线相机抉择时,经济人理性 预期会改变曲线的形状或使之发生位移,而根据经验设 计的计量模型没有考虑当事人的这种最优化行为过程, 使预测出错。
2. 对货币主义简单规则政策的批评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多个变量组成的稳
例如,掷骰子的数学期望值为:
1/6(1 + 2 + 3 + 4 + 5 + 6)= 3.5
–在求出某一变量的数学期望值时,预期者必须充分 收集和有效利用一切信息。
按其假说,理性人可以做到,因信息不充分或利 用没有效率,就会因预期错误而受损。
–此外,信息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技术、政 策等信息,还包括用于估算未来趋势的理论、模型。
–如果无预期误差,预期的与实际的通胀率一致,即 a= 0,
P P ,这意味着当事人具有完全理性,并信息完全,曲线是 垂直的。这时供给冲击为产量波动的唯一原因,即:
yt ynt
Pt
AS
•当供给冲击是正向时,曲线向右 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当供给冲击是负向时,曲线向左 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下。
• 冲击源:生产率冲击包括技术创新、新生产方法、气候 变化、自然灾害等,冲击可分为正向和反向(如战争、 自然灾害),它们引起经济初始的向上或向下波动。
• 传递机制: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 种情况讨论: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暂时的,劳动 替代闲暇的弹性大,即更多地减少现期闲暇,增加劳 动供给。这导致现期产量增加,经济处于上升期。
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革命”
• 动摇了对经济周期“特性”的传统看法
–传统理论认为,周期是围绕增长路径的“规则性” 运动,即“扩张-收缩-扩张……”的“重复性”运 动。
–新理论认为,周期是随机冲击传播到整个经济的结 果,因冲击的大小和类型各不相同,不存在完全一样 的周期,它无规则性和重复性,人们也无法预测周期。
• 理性预期学派:从理性而不是适应性预期出发,曲线无论 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存在。
–关于货币供应量与利率的关系
• 凯主义:在央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利率下降,从而刺激 投资,增加就业。
• 货币主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短期内有降低利率的作 用,但在长期中无效。
• 理性预期学派:批评货币主义的分析建立在适应性预期基 础上。如从理性预期出发,当央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公众马上会预期到未来的通胀,并采取防范性措施,要求 更高的名义利率。其降息效应,在短期内也不存在。
定函数,暗含着货币流通速度也是一个高度稳定的函数。
据此按照增长速度实施固定不变的货币规则可以 稳定价格总水平从而稳定名义GDP水平。
但卢氏认为,当货币政策从相机抉择转向单一规 则时,人们也会改变其行为,货币流通速度随之变化。
美国70年代末80年代初货币政策变化支持了卢氏 的观点。当美联储实施这一政策后,货币流通速度变得 相当不稳定,最终使其放弃控制货币总量的政策。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埃德 沃德·普里斯科特、F.基德兰德、罗伯特·巴罗等。#
第二节 理论的基本假设
一、理性预期
1. 经济学中的4种预期
预期指经济主体在从事经济活动前对未来经济走势 的估计。预期概念在经济学中由来已久,穆斯以前没有 人规范过它。他认为经济学中的预期共有4种类型:
– 静态预期 指经济主体完全依据以前情况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如果实际价格水平等于预期价格水平,
即 P P ,全体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就
Pt
AS 是 yn ;
Pt Pt
•如果价格意外提高,即 P > P ,实际工
资将降低,那么,厂商愿意提供的产量将
A
高于自然率水平,即 y > yn ,经济由A点
沿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
•如果价格意外降低,则反之。
yn
0
y
因为经济人从自身利益出发,能尽量收集 信息、避免犯错误,以使预期与实际一致。
他还强调,由于经常预期错误的企业将被 市场淘汰,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的企业都是理性预
2. 符合理性预期的条件
–对 经 济 变 量 的 估 计 必 须 是 该 变 量 的 数 学 期 望 值 , 即 经济主体主观概率分布与客观概率分布相一致。或者 说应符合长期的数学平均值。
模型把产量波动归结为预期和供给冲击,即t期产
量对自然率的偏离,源于当事人对价格水平的预期误差
(Pt Pt ) 和供给冲击。
上式可改写为:
yt ynt a(Pt Pt )
• 可分3种情况讨论: – 如果不存在供给冲击,波动来自当事人对实际价格水 平与预期价格水平偏离所做出的反应,即:
3. 卢卡斯批评的基本思路与意义
• 4点循序渐进的推理思路 – 假定宏观经济中的函数关系不变是错误的,应从当事 人的基本选择中导出待估计的函数形式;
– 应从技术和偏好一定的条件下,从个体最优化行为中 推导出宏观总量关系,而不是从经济学的历史经验得 来;
– 计量模型中的参数一般是政策变量的函数,会随政策 变化而变化;
势。穆斯认为蛛网理论中的预期就属于静态预期,即预 期未来的价格与前一期价格一致。 – 非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根据以前的经济走势来判断未来的经济走 势。其“非理性”在于,它可能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
• 预期者判断以前的经济走势将继续下去;
• 经济形势将发生逆转。
这种预期是凯恩斯首先在《通论》中使用的,其有 两个特点:
这种预期由于引入了预期反馈机制,既不同于简单 地把过去当成未来的静态预期,也不同于把预期视为一 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的预期。
穆斯认为,在这种预期中预期者是被动的,只受客 观环境的左右,这与实际情况不符。
– 理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事前做出的与未来实际情况一 致的预期。
尽管这种假说不排除因随机因素干扰使预 期出现偏差,但它强调理性人的主动性,强调人 不会犯系统性错误,会使自己的预期不断趋近实 际。
理性预期学派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廖迪
第一节 概况
理性预期学派是70年代从货币主义中分离出来的, 其立场比货币学派更激进,因而有“比弗里德曼还要弗 里德曼”之说。在当时自由主义浪潮中,被称为两大 “新经济学”之一。
理性预期概念可追溯到约翰·穆斯的《理性预期和 价格变动》(1961)一文。
1970年代初,芝加哥大学的罗伯特·卢卡斯把这个 概念用于讨论经济政策稳定性,创立了新古典宏观经济 学(第一代),因此获诺贝尔经济学奖(1995)。其代 表者还有托马斯·萨金特和尼尔·华莱士等。
据此可以给理性预期做出一个更完整的规定:
它是指预期者在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可以得到的 信息的前提下,对未来做出的既符合长期数学平均值, 又与应用理论、模型进行推论和运算出来的结果相一 致的判断。
3. 基于理性预期假说对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批评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
• 凯主义:失业与通胀间存在一种交替关系。
• 函数是卢氏关于总供给的假说,它建立在理性预期假说 与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假说(劳动与产量供给取决于相对 价格)基础之上,其简要形式如下:
yt ynt a(Pt Pt )
yt: t 期实际产量; y: ntt 期正常产量; :参a数 P:t t 期实际价格; : tPt期预期价格; : 供给冲击
• 把预期当作一种非理性的心理因素; • 把预期视为一种外生变量。
– 适应性预期 指预期者在估计或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时,利用过
去预期与过去实际间的差• 距来矫正对未来的预期。
如上期预期物价上涨5%,但实际通货膨胀为10%, 那么对下期物价预期就应调整为5—10%之间。
这种预期最先由菲利普·卡根使用,后来弗里德曼 在分析通胀预期时加以应用和推广。
0
yn
y
– 如果既无预期误差,又无供给冲击,产量将稳定在其自然率
水平上,即: yt ynt
三、经济周期理论
1. 两类经济周期理论 • 按照经济波动初始根源,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经济周期
模型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卢卡斯,1975)与实际经济 周期(基德兰德、普里斯科特,1982)两类。 • 二者的差别为: – 前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货币冲击或总需求冲击 – 后者认为初始波动来自技术冲击或供给冲击 • 二者的共同点是: – 都以理性预期为假设,假定当事人对初始冲击信息把
yt ynt a(Pt Pt )
这又有两种情况: • 实际价格水平高于预期值时,即当事人低估通胀
率时,他们会把价格总水平上升误为成自己产品 相对价格上升,增加就业与产出,实际产出上升 到自然率以上; • 相反,当高估通胀率时,产出下降到自然率水平 以下。
据此可绘制出卢卡斯总供给 曲线:
– 当影响经济当事人决策序列结构或制度发生变化时, 任何政策变化将系统地改变计量经济学的模型结构。
• “卢卡斯批评”的两方面意义
– 提出宏观经济学的新思路:按最大化原则,从微观层 次入手研究宏观问题;
– 引起8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化演进,出现宏 微一体化趋势。
二、总供给函数
• 因他重视供给而非需求,这个函数在其理论中有重要地 位。
第三节 主要理论观点
一、卢卡斯批评 1. 对凯恩斯主义的批评
战后凯主义的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参数,都是根 据经验数据估计出来,要么忽视预期,要么只是适应性 预期。
如AD—AS 模型可简写为:Ye = a G + b M Ye : 均衡的国民收入;G :政府支出;M :货币供
应量
通过给定G 和M ,便可预测出国民收入Ye,但 模型中的参数a、b却不可信。
二、持续市场出清假说
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各种商品和要 素都存在一个价格使供求达到均衡状态,不存在任何的 商品和要素的余留。
三、自然率假说
市场运行中存在的一些从长期来看不变的因素,亦 称不变率,如自然失业率、自然通胀率、自然增长率等。 它是市场经济内在的动态平衡机制,外界力量能暂时打 破这种平衡,但不能改变它。
–在经验上,许多经验研究不支持这一理论。麦卡勒 姆指出,经济波动的货币意外冲击模型“已被广泛证 明不适用于现今工业化国家”。
此背景下,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被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取代。
2.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基-普模型是其典型代表。其中,波动的主因是生 产率冲击。生产率提高会引起就业和产量增加,从而抬 高现行的实际水平,再通过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传递到 整体经济。
握不完全,需从信息噪音中筛选有用信号,这是波动 的原因,但其筛选信息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因此,
– 都把波动视为竞争性均衡过程,随机冲击虽会使产出 和就业偏离其自然率,却不会累积,而是趋于收敛。
• 70年代初到80年代初货币经济周期是新古典主义的标 准理论,1982年后它受到质疑:
–在理论上,奥肯、托宾等批评模型假定价格弹性充 分,而在信息不完全或存在噪音信号条件下,价格无 充分弹性;
四、复活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假说
货币中性说认为,货币数量变化只影响名义变量, 不影响实际经济变量,货币经济与物物交换的实物经济 在许多重要方面没有差别。
这暗含着经济当事人不存在“货币幻觉”假设,即 人们可以透过名义变量变化把握实际变量变化,经济行 为只受实际变量变化影响。
二分法和中性说均来自新古典经济学,但该学派把 二者与理性预期假说结合起来。他们认为,预期到的货 币供给是中性的,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才会影响实 际经济变量。
如弹性足够大,即使微小冲击也会引起较大的产出效 应。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长期的,劳动 替代闲暇的弹性小,但这时生产者将愿意进行新的资 本投资,因“建设需要时间”(基-普估计为4个季 度),因此产量会在初次冲击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继 续增加。
如不出现新的冲击,生产者迟早会发现自己的资本 存量过多,并会降低投资率,直至恢复到稳定增长路 径。
据此,有人主张用“经济周期现象”甚至“经济波 动”来取代“经济周期”概念。
• 为西方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方法
– 从供给方而不是需求方探寻经济波动的成因,使宏观 经济学的注意力从需求转向供给;
– 淡化了增长趋势与波动的区别,动摇了宏观经济学短 期分析与长期分析的二分法;
–采用跨时期研究(闲暇跨时替代)方法,突出了宏 观经济学的动态特征,使完全静态的IS-LM模型受到 进一步责难;
因为当人们按经验和当前信息预期到政策将给 他们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会改变行为。这将改变模型 中的参数值,使预测“牛头不对马嘴”。
再如,当政府根据菲曲线相机抉择时,经济人理性 预期会改变曲线的形状或使之发生位移,而根据经验设 计的计量模型没有考虑当事人的这种最优化行为过程, 使预测出错。
2. 对货币主义简单规则政策的批评 货币主义认为货币需求是一个由多个变量组成的稳
例如,掷骰子的数学期望值为:
1/6(1 + 2 + 3 + 4 + 5 + 6)= 3.5
–在求出某一变量的数学期望值时,预期者必须充分 收集和有效利用一切信息。
按其假说,理性人可以做到,因信息不充分或利 用没有效率,就会因预期错误而受损。
–此外,信息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市场、技术、政 策等信息,还包括用于估算未来趋势的理论、模型。
–如果无预期误差,预期的与实际的通胀率一致,即 a= 0,
P P ,这意味着当事人具有完全理性,并信息完全,曲线是 垂直的。这时供给冲击为产量波动的唯一原因,即:
yt ynt
Pt
AS
•当供给冲击是正向时,曲线向右 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上。
Hale Waihona Puke •当供给冲击是负向时,曲线向左 移动,产出在自然率以下。
• 冲击源:生产率冲击包括技术创新、新生产方法、气候 变化、自然灾害等,冲击可分为正向和反向(如战争、 自然灾害),它们引起经济初始的向上或向下波动。
• 传递机制:劳动者闲暇跨时替代可以分为短期和长期两 种情况讨论:
–如劳动者认为冲击引起的工资提高是暂时的,劳动 替代闲暇的弹性大,即更多地减少现期闲暇,增加劳 动供给。这导致现期产量增加,经济处于上升期。
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革命”
• 动摇了对经济周期“特性”的传统看法
–传统理论认为,周期是围绕增长路径的“规则性” 运动,即“扩张-收缩-扩张……”的“重复性”运 动。
–新理论认为,周期是随机冲击传播到整个经济的结 果,因冲击的大小和类型各不相同,不存在完全一样 的周期,它无规则性和重复性,人们也无法预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