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机械设计 余哲

合集下载

【CN209619638U】一种缝纫机及其自动倒缝机构【专利】

【CN209619638U】一种缝纫机及其自动倒缝机构【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213545.9(22)申请日 2019.02.19(73)专利权人 浙江大森缝纫机有限公司地址 318000 浙江省台州市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区块B区块(72)发明人 叶仙冲 阮卜根 (74)专利代理机构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代理人 周志涛(51)Int.Cl.D05B 69/16(2006.01)D05B 69/1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缝纫机及其自动倒缝机构(57)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缝纫机及其自动倒缝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机壳上的倒缝转轴,倒缝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倒缝机构进行倒缝动作,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摆杆一的一端连接,摆杆一的另一端通过传动连杆与摆杆二的一端铰接连接,摆杆二的另一端连接在倒缝转轴上,所述摆杆一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连接,所述摆杆二与倒缝转轴垂直连接,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摆杆一、摆杆二与倒缝转轴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驱动电机代替现有电磁铁,有效降低驱动倒缝机构进行倒缝动作时所产生的噪音,其结构简单紧凑、传动稳定、使用寿命长。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CN 209619638 U 2019.11.12C N 209619638U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209619638 U1.一种缝纫机的自动倒缝机构,包括有转动连接在机壳上的倒缝转轴(1),倒缝转轴(1)转动进而带动倒缝机构进行倒缝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置有驱动电机(2),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摆杆一(3)的一端连接,摆杆一(3)的另一端通过传动连杆(4)与摆杆二(5)的一端铰接连接,摆杆二(5)的另一端连接在倒缝转轴(1)上,所述摆杆一(3)与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垂直连接,摆杆二(5)与倒缝转轴(1)垂直连接,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与摆杆一(3)、摆杆二(5)与倒缝转轴(1)同步转动,驱动电机(2)通过传动连杆(4)驱动倒缝转轴(1)绕倒缝转轴(1)的轴线周向往复转动。

基于缝纫机针自动抛光机械手设计

基于缝纫机针自动抛光机械手设计

目录摘要 (I)Abstract .......................................................................................... I I 第一章绪论 .. (1)1.1机械手的简介与概况 (1)1.2机械手的组成与分类 (1)1.3 机械手的应用意义及参数 (5)1.4机械手应用简况 (6)第二章关于缝纫机针自动抛光机械手的设计计算 (11)2.1一级减速器减速比及转矩的折算的计算 (11)2.2 齿轮的材料选择,及其传动失效形式的计算 (11)2.3 滚动轴承使用寿命的计算 (13)2.4 螺栓组受力分析 (15)2.5轴的设计与计算 (16)第三章缝纫机针抛光机械手工作原理及电机的选择 (19)3.1抛光自动线组成及工作原理 (19)3.2机械手的步进电机驱动及手部动作方式 (20)3.3进电机的选择 (24)第四章缝纫机针抛光机械手电路的控制及程序设计 (26)4.1步进电机内部芯片的介绍 (26)4.2细分电路的选择及原因 (27)4.3 关于选用3713各引脚及功能和DA0808的图例 (27)4.4步进电机的程序控制 (30)第五章缝纫机针抛光机械手气动装置的选择 (36)5.1 气动机构简图 (36)5.2手臂俯仰运动汽缸的设计选择 (36)5.3手臂回转运动汽缸的设计选择 (37)第六章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摘要随着工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机械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机械手是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使用的一种具有抓取和移动工件功能的自动化装置。

机械手是模仿着人手的部分动作,按给定程序、轨迹和要求实现自动抓取、搬运或操作的自动机械装置。

本文主要研究机械手的手指夹持缝纫机针,在即旋转有往复移动的抛轮上进行上下摆动,根据抛光工艺过程,各机械手间互相传递着缝纫机针、调换缝纫机针的大小头,并进行精、精抛光等操作。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吴松
【期刊名称】《中国机械》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机械零部件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预期目标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们以长期经验积累为基础,通过力学、数学建模及试验等所形成的经验公式、图表、标准及规范作为依据运用条件性计算或类比等方法进行设计。

传统设计有很多局限性,因此笔者提出了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总页数】1页(P203-203)
【作者】吴松
【作者单位】大连机床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2.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3.机械零部件设计的新思路
4.机械零部件设计制造工艺加强研究
——评《常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工艺性分析》5.机械零部件设计创新理念关键思路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服装下摆侧缝自动倒骨位装置_CN109505070A

一种服装下摆侧缝自动倒骨位装置_CN109505070A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服装下摆侧缝自动倒骨位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 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服装下摆侧缝自动倒骨位装置, 包括缝纫机、第一步进电 机、第二步进电 机、固定座 和机座 ,所述第一步进电 机 和第二步进 电机分别安装在缝纫机的两侧,所述缝纫机上端机身朝向第二步进电机的一侧面通过螺钉 固定安装有压布块固定板 ,所述压布块固定板的 一 侧安装有竖直向下的 压布块双杠气缸 , 所述压布块双杠气缸的伸缩端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布块过渡板,所述压布块过渡板朝向缝纫 机外 侧的 一端面上安装有压布块 ,且压布块设置在缝纫机机身平面的 上方 ,且机身平面朝 向第二步进电机的一侧焊接有倒骨固定板,所述倒骨固定板背向与缝纫机连接的一侧面外 侧边上安装有第一倒骨双杠气缸和第二倒骨双杠气缸,所述第一倒骨双杠气缸的伸缩端上 安装有倒骨过渡挡牙板和倒骨挡板; [0006]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右送布轮,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 左送布轮 ,所述右送布轮背向 左送布轮的 一 侧设置有骨位传感器 ,所述骨位传感器竖直固 定安装在固定座上,所述固定座与缝纫机机身底端的一侧相连接。 [0007] 优选的,所述第二步进电机通过螺丝可拆卸安装在缝纫机机身的一侧,第二步进 电 机的 输出 轴穿过电 机支架板与连接轴紧配连接 ,所述电 机支架板为带有圆 滑处理的 L型 板,L型板的水平端与缝纫机机身焊接固定,且水平端的端部设置有用于支撑连接轴,并与 连接轴转动连接的通孔,所述左送布轮共设置有两组,分别套接固定在连接轴的两端上。 [0008] 优选的,所述第一步进电机设置在机座上,所述机座固定焊接在缝纫机的一侧,且 第一步进电 机连接的 右送布轮的 水平顶端高 度大于第二步进电 机连接的 左送布轮的 水平 顶端高度。

缝纫机的扭矩测量

缝纫机的扭矩测量

缝纫机的扭矩测量
瞿志成;柴庆衢
【期刊名称】《缝纫机科技》
【年(卷),期】1992(000)002
【摘要】一、扭矩测量的现状扭矩是一个综合反映机械特性的机械量。

缝纫机的机构比较复杂,扭矩应是缝纫机的一项重要考核指标。

缝纫机扭矩测量特别是缝纫机转动扭矩的测量,近年来已普遍引起国内各缝纫机研究单位、制造行业和检测部门的重视。

然而,由于长期来没有缝纫机转动扭矩的专用测试手段,扭矩指标只能测量静力矩(或称起动力矩)。

【总页数】6页(P4-8,24)
【作者】瞿志成;柴庆衢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41.52
【相关文献】
1.缝纫机电机行业生态起底——丽水市缝纫机电机行业调研报告 [J],
2.缝纫机行业“地震”——一个传统制造业的困境及出路——台州缝纫机业“地震” [J], 俞技峰
3.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梭子 [J],
4.家用缝纫机,回来了访中国缝制机械协会家用缝纫机分会会长杨晓京 [J], 马薇
5.加强缝纫机创新设计研究,走缝纫机生产强国之路 [J], 邹慧君;张青;郭为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绘制机构简图
2.求针头的速度Vg机构简图
= • =63rad/s×32mm =2016mm/s
因为B、C为同一构件上的两点,所以有
= +
方向: ∥CD ⊥AB ⊥BC
大小: ?√√
取点作为速度图的极点,选取µv = 10(mm/s)/mm
+ =
大小: ?√ √
方向: ⊥EF√∥EF
继续作图求得 ,再根据速度影像原理,求得Vg
(3)收线和送料当摆梭把线环刚绕过梭心套中线时,挑线杆就开始向上运动。由于夹线器对面线通过时产生的阻力,在挑线杆向上运动,给面线线环造成一个拉力,使之紧贴在梭心套外壁上。随着摆梭到达顺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和挑线杆的向上运动,在面线的拉力的作用下,线环脱离摆梭叉口处的斜面,向上收缩。由于底线就绕在梭心中,当线环绕过梭心套的时候,面线也就套住了底线。就在线环收宿到接触底线时,摆梭又开始向逆时针方向旋转。此时,由于挑线杆迅速向上运动,把缩小了的线环从摆梭尾部与摆梭托的空隙中拉出来。此时,送布牙已露出针板、机针也上升到最高位置。摆梭逆时针转动时,利用其外侧的翼形斜面给底线一定的张力,此张力与梭皮对底线的压力相配合,与面线对它的拉力相对应,以收紧底线和从梭心中拉出供下一个线迹使用的底线线段。随着挑线杆的继续上升,加上送布牙向前送布时对缝线的作用力,使套住底线的面线环收紧在两层缝料的中间,形成了一个双线连锁线迹。随着机针的向下运动,又开始下一个线迹的循环过程。
现就皮带机构和链条机构进行分析:
机构名称
优缺点
适用范围
皮带机构
制造容易,材料便宜,传动平稳,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重载荷情况下传动效率低
中高速,较低载荷的传动,需要经常拆装的机构
链条机构
制造相对比较容易,材料价格较高,传动平稳,可以实现远距离传输。
高速,较大载荷传动,不需要经常装卸的机构
五、数据计算
以挑线机构和下针机构的改进为例计算为例,一般缝纫机的主轴转速为600 n/min即n=600r/min,机构尺寸: 32mm, =100mm, =28mm, =90mm。原动件1的角速度为 =63rad/s逆时针方向回转,使用图解法求图示机构位置时缝纫机机头和挑线器摆杆FG上G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1790年,英国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年,法国人发明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51年,美国工人I. M.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
Vg =µv• =1102.5 mm/s
3.加速度分析
= + +
大小:? ?
方向:∥AC B→A C→B ⊥BC
以 作加速度多边形如图所示,再利用加速度影像求得 ,然后利用重合点 E 建立方程
+ = + +
继续作图,则矢量 就代表了 ,再利用加速度影像求得
= =84.1 m/
六、总体结构运动简图
机构简图
八、运动循环图
运动循环图
循环图以下针机构匀速为参照,下针机构、挑线机构和送布机构Y位移以针板为零平面,绕线机构开始为原点顺时针为正位移,送布机构X方向向后为正,具体轨迹如下图:
九、小结
为其两周的机械课程设计结束了,说是两周,实则一周半,第因为中间要有几门课程要考试,因而无暇搞设计,两周的时间紧迫,于是不得不晚上和周末抽时间来继续搞设计。
缝纫机机械设计说明书
小组成员:申石龙、王超、贾钦智、沈力军、余哲、高丹
指导老师:李盛林、马蓉
制作人:余哲
目录
一、缝纫机历史
二、设计目的
三、运动分析
四、方案拟定及比较
五、数据计算
六、总体机构运动简图
七、各个主要机构的运动原理
八、运动循环图
九、小结
一、缝纫机历史
最早期的缝纫机即是用单根、双根及多根线和机针将布料或皮革缝合,或在缝料上缝缀装饰线迹的机器。应用于家庭、工业和服务企业。
当然我们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不能进行精确的分析。我们会继续完善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专业素质更加完善。
四、方案拟定及比较
缝纫机的可以进行改进和替换,以我们现有的知识只能进行一部分的替换,但很可能没有原机构完美与合理,只能进行部分替换。常用的机械传动部件有螺旋传动、齿轮传动、皮带传送、链条传动。其主要功能是传递转矩和转速。带传动、涡轮蜗杆及各类齿轮减速器即各类齿轮减速器(如谐波齿轮减速器)既可进行升速或者减速,也可以进行转矩大小的变换。
(1)踏板 (2) 连杆 (3)大轮 (4)摆轴 (5)送布轴
(6)牙叉 (7)大连杆 (8)皮带 (9)上轮 (10)上轴
(11)挑线杆 (12)小连杆 (13)针杆
七、工作原理
挑线机构:(8)、(9)、(10)
绕线机构:(8)、(7)、(4)、(2)
下针机构:(8)、(10)、(11)
送布机构:(8)、(7)、(6)、(5)、(3)、(1)
作为一名专业学生掌握一门或几门制图软件同样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这次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到了这种重要性,我们的机构简图就是用cad画出来的。我们也考虑到用三维软件画出机构的动画设计,但是我们对软件的功能还不能完全了解,所以也就没有弄成,不过我们会在课下的时候学习各种软件知识。
另外,课堂上也有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特别清楚,于是我又不得不边学边用,时刻巩固所学知识,这也是我做本次课程设计的第二大收获。还有就是我们组员之间的合作也是让我们难忘的,在拆缝纫机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各种问题,好多的过盈配合让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后面我们讨论之后采用慢慢敲击的方法把他们分开。在讨论的过程中让我们对缝纫机的机构及其运动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作为一名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大二,同时也将迈进大三的学生,我觉得能做这样的课程设计对于我们而言是非常新鲜同时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已度过的两年的大学生活里我们大多数接触的是专业基础课。我们在课堂上掌握的仅仅是专业基础课的理论面,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现实中的各种机械设计?如何把我们所学到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呢?而这样的设计就给了我们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在去年暑假做的测绘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如何准确的测量零件的尺寸,如何在绘制图纸的时候布图,以及零件之间的各种配合关系。还有学校工厂进行的金工实习,让我们见到了我们专业用到的各种机械加工机床,初步掌握了各种机床的功能。在做本次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触最深的当属查阅了很多次设计书和指导书。
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
1940年,瑞士爱尔娜公司发明了采用筒式底版铝合金铸机壳、内装电动机的便携式家用缝纫机。1950年以后,进一步发展了家用多功能缝纫机。
二次世界打战以后,原西德、意大利以及日本缝纫机工业发展很快,欧洲各国除仍然生产高档传统家用缝纫机的公司以外,大多企业开始生产工业用缝纫机。在此时期,日本缝纫机企业在政府的资助下,开始生产廉价的缝纫机,并销往美国及世界各地。
(2)钩线和扩大线环在机针开始从最低位置向上回升时,摆梭也从逆时针方向的极限位置开始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当机针从最低位置回升2~3毫米时,线环的形状完全满足摆梭尖钩线的要求,就在这一瞬间,摆梭尖应正好到达机针短槽线环处与机针重合。随着摆梭继续顺时针方向转动,摆梭尖钩住了面线的线环。摆梭继续顺时针旋转,梭床盖的分线斜面将线环分到摆梭的两侧,使线环扩大并绕过装在摆梭内的梭心套。在此期间,挑线杆迅速下降,以供给摆梭扩大线环所需的线段。机针继续向上运动退出缝料。此时,送布牙在针板下面也回到起始位置并向上运动。
70年代初期,工业先进国家的家用缝纫机市场已趋饱和,日本企业,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也不得不转向生产工业用缝纫机,而韩国特别是台湾抓住机会,使得缝纫机工业崛起,生产中、低档缝纫机并投入国际市场。
1975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脑控制的多功能家用缝纫机,此后又逐步用于工缝纫机,常用于生产的缝纫机约为600种。
二、设计目的
通过本课程设计将学过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综合应用,培养结构设计,计算能力,熟悉一般的机械装置设计过程。
三、运动分析
缝纫机的主要工作部分分为挑线机构、绕线机构、下针机构和送布机构。四机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缝纫工作,工作主要由线环的形成、钩线和扩大线环收线和送料三个过程。
(1)线环的形成机针从最高位置向下运动,在缝针没有接触缝料之前,挑线杆向上运动完成收紧上一个线迹的工作,并从线团里拉出形成下一个线环所需的面线。与此同时,送布牙也完成向前推送缝料的动作,开始向针板下方运动。此时摆梭已经开始逆时针方向旋转(面对摆梭而言),当机针刺布、穿过缝料并达到最低位置时,摆梭逆时旋转也到极限位置。在这期间挑线杆是向下运动的,以松驰面线,供机针向下引线用。接着机针开始回升,由于机针短槽一侧的缝料对面线的阻力作用,此段面线滞留在缝料之下(不象机针长槽一侧面线随机针上升),加上梭床盖对机针长槽一侧面线的阻拦作用,结果就在机针短槽一侧(即靠摆梭尖运转轨迹的一侧)形成了一个梨形的线环。在线环形成最佳状态时,挑线杆暂停向下运动,以免影响线环的形状。这时送布牙在针板之下向原来位置退回,所以对线环和缝料均无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