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中品味古代诗歌的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朗读中品味古代诗歌的美
中国古诗融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体,堪称古典文学的精华。文言文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进入文中的艺术情境,披“情”入“理”,由“情”理”而至“知”,由“知”转化为能,从而让学生在“情”“理”“知”¨能四方面的素质得到培养和提高,这些都要从朗读开始。
一、把握音律,领会作品的音乐美
优秀的诗篇不仅给人以思想的启迪,读时也确实让人能有音乐的享受。古诗词本身就是用来吟和唱的,它具有很强的音乐性。阅读时除了了解韵的情况外,还要把握节奏和重音。韵是一种复沓,是情感的强调和意义集中,其自身就带有音乐性。一般用延长音。长音和节拍相结合,每一节拍后都要有或长或短的拖音。在理解了作品的思想性的基础上,确定作品的感情基调,再看看哪些是表达这种感情的关键字、词,重音就放在这些字、词上,这样阅读就有了抑扬顿挫的美感了。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王维的《渭城曲》是种情深体贴关爱的离别,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却是一种充满诗意和欢愉的离别。这一感情体现在这儿个词语上:“黄鹤楼”不仅仅是现实中送别的地方,在浪漫主义诗人眼里,其中还包含着仙人乘黄鹤而去的喻意和那种愉快的心境。特别是“烟花”二字更把送别中的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它给人的感觉也绝不是一片地、几朵花,而是看不尽、望不透的一大片阳春烟景,大唐的繁荣似乎也能从中想象出来。“孤帆”、“碧空”给人的又怎能只是“友人已经远去”的感觉呢?诗中的色彩美也巧妙地给诗增添了不尽的画意。“长江天际流”也不仅仅是气势的表现,作者对友人的一片深情,诗人此时起伏的心潮,又何尝不像这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呢?把握住了这些词语的音律,这不就是一首饱含美好憧憬为友人送行,情深意真的欢愉的乐章么?
二、充分想象,感悟意境美
意境就是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交融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是感悟意境的基础。在欣赏古诗词时,可通过联想、想象达到如同身临其境、亲悟其意,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濡染并为之产生共鸣。意境给人的感觉有时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而有时我们读古诗词时眼前或脑海中会出现一个一个的与诗、词内容相符合的场面或画面。把这些美丽的图景联成一体也就是种意境的表现了。例如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词,我们可以从词中的“明月”“清风”进入词境:一轮明月照着林中巢里的鸟鹊,徐徐的清风吹动了枝杈晃醒了鸟鹊的酣梦,惊鹊远离了枝头又引出了蝉的鸣叫。清风中透着阵阵稻花清香。啊!这不就是丰年的好兆头吗?词意中透着美景,
透着欢情。正陶醉在美景中的夜行人忽然感觉到几点雨滴落在身上,抬头望望夜空,星少云多。急急忙忙中赶路,却找不着避雨的地方,绕过几道山湾,啊!那不是先前的茅店么?这种惊喜之情自不待言。整个情景就像电影的镜头一幕一幕地在眼前逼真地展现了出来,自然也就达到了朗读的效果。
三、反复吟诵,感知形象美
诗歌具有音乐美的特征,吟诵是学习古代诗词的重要方法。通过吟诵,才能使诗人的感情涌进学生的心田。每一首诗都是充满情思声色的语言整体,如果教师用另一套语言来代替诗歌本身的语言,只会冲淡诗意。因此,应要求学生反复吟诵,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叶圣陶语)。通过反复吟诵,就能把诗中的形象再现到眼前,脑中,从面获得直觉的感受。如通过对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的吟诵,学生既能体会其语言的魅力,脑中又会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情图。
四、由“境”入“情”,欣赏意境美
通过学生所感知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应让学生明确意境的涵义。所谓意,就是寓于形象之中的诗人的思想;所谓境,就是饱含作者感情的形象所构成的特定的环境和气氛”。“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展现在诗中的景和物都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观。教师和学生沉浸在诗的意境中,实际上也就是和诗人感情的共鸣和交流,是我们体会诗人感情的必要手段。但是,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走出意境,站在鉴赏者的角度对诗作进行理性的分析。也就是透过诗人的感情分析诗人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分析诗作的艺术特色及对我们创作的指导意义。如“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些可感的形象就构成了一个恬静、和平、淳朴的意境,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意境,体会那思想的时代特征,我们应当学习的是作者那种不追腥逐臭,热爱劳动的高贵品质。
五、透视诗眼,兼顾整体美
陆机《文赋》中说:“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一首诗,总有一个或几个起点睛作用的字词或句子,若能准确发现,透彻理解,读出诗眼文字,往往能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诗眼的作用有所不同,有的是关于思想感情的,有的是关于篇章结构的,有的是二者兼有。如《归园田居》中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就是全诗的诗眼。透视这一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不合时俗,热爱田园”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全诗也就写了如何不合时俗、如休感受田园之乐两方面的内容。当然,在近代诗中,有些诗是没有诗眼的,但只要我们通读全篇,还是可以从系列形象的内容部联系中找出主要的思想或典型的感情以及篇章结构上的特点,从而达到朗读的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