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ì ï
X
S
=
QS
× RS
í ï
X
P
î
=
RL QL
(3.2)
2
串联臂和并联臂是电感与电容的配合,有高通和低通两种连接形式,如图 3.3 所示。电容和电感值的选择应根据式(3.3)和式(3.4)确定。
(a)低通式
(b)高通式
图 3.3 L 型匹配电路的两种形式 (RS < RL )
① LS ­ CP 低通式:
×l ×l
/ 4) / 4)
=
Z
2 01
RL
电路匹配时 Zin = Z0 ,为了满足这个条件,上式中必须有 Z01 = Z0RL 。由于无耗线
的特性阻抗为实数,故 l / 4 阻抗变换器只能匹配纯电阻负载。当 ZL = RL + jX L 为复 数时,根据行驻波的特点,电压波腹点和波节点处的输入阻抗为纯阻,分别为 Rmax = r Z0 ,Rmin = KZ0 。因此,可将 l / 4 阻抗变换器接在靠近终端的电压波腹点或 波节点处来实现阻抗匹配。 在 lmax 处接入,则 Z01 = Z0 × r Z0 = Z0 r ;
式(3.10)计算。
ì ïï
L
=
X 2 pf c
í ïC =
1
ïî 2pfc X
三、 P 形匹配电路
(3.10)
与分析 T 型匹配电路类似,分析 P 型匹配电路时,我们以纯电阻性信号源和
5
负载( RS < RL )为例介绍基本方法,其他情况的 П 型匹配电路可在此基础上进 行设计,过程类似。
P 型匹配电路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工作频率 fc 、输入阻抗 RS 及输出阻抗 RL ,并 计算出负载 Q 值以及 RH = MAX (RS, RL ) 的值。 步骤二:依据图 3.7(a)所示P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计算出串联臂与并联臂 上各个电抗值。
1. Q 值的计算
在图 3.2 所示 L 型匹配电路中,当电路匹配时,由共轭匹配条件可以推出:
QS = QL =
RL -1 RS
(3.1)
图 3.2 L 型匹配电路 (RS < RL )
2.判别 RS < RL 或 RS > RL
(1)当 RS < RL 时,选择如图 3.2 所示电路拓扑结构,串联臂与并联臂电抗 值分别为
=
b2 a1
a2 =0
(3.16)
当端口 1 接匹配负载时, a1 = 0 ,式(3.14)和式(3.15)变为
Zin = Z0 匹配。
图 3.30 双短截线匹配网络拓扑结构
在双短截线匹配网络中,两段开路或短路短截线并联在一段固定长度的传输 线两端,比如 ls1 和 ls2 并联在一段固定长度的传输线 l2 两端。传输线 l2 的长度通常 选为 l / 3 ,3l / 8 或 5l / 8 。在高频应用中通常采用 3l / 8 和 5l / 8 的间隔,以便简化可 调匹配器的结构。
图 3.38 所示是一个二端口网络,其端口信号分别为( a1 ,b1 )和( a2 ,b2 )。
a1 和 a2 为场强腹振幅的归一化值,称为归一化入射波; b1 和 b2 也为场强腹振幅, 称为归一化反射波。根据电磁波理论可得:
b1 = S11a1 + S12 a2
(3.14)
b2 = S21a1 + S22 a2
1
L 型匹配电路采用两个电抗性元件(电感和电容)把负载阻抗变换到需要 的输入阻抗,因此 L 型匹配电路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最简单可行的匹配电路。为 了计算方便,我们选择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均为纯电阻。如果输入阻抗与输出阻 抗不是纯电阻,而是复数阻抗,设计时只考虑电阻部分,按照纯电阻设计方法计 算 L 型匹配电路中的电容和电感,再扣除两端的虚数部分,就可以得到实际的匹 配电路参数。
在实现网络由集总参数元件向分布参数元件转换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开路或 短路线段来实现。单支节匹配有两种拓扑结构:第一种拓扑结构为负载与短截线 并联后再与一段传输线串联,如图 3.29(a)所示;第二种拓扑结构为负载与传 输线串联后再与一段短截线并联,如图 3.29(b)所示。
8
(a)
(b)
图 3.29 单支节短截线匹配网络拓扑结构
图 3.29 所示匹配网络具有四个可调整参数:短截线的长度 ls 和特性阻抗 Z0s ,
传输线的长度 lL 和特性阻抗 Z0L 。因此,四个参数合理组合,可以实现任意阻抗 之间的匹配。 三、双短截线匹配网络
前面讨论的短截线匹配网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在任意输入阻抗和实部不 为零的负载阻抗中间形成匹配。但是这种匹配网络需要在短截线与输入端口或短 截线与负载之间插入一段长度可变的传输线,限制了匹配网络的可调性,这对于 固定型匹配网络较好实现,然而,对可调型匹配器将带来困难。为此本节研究另 一种匹配网络,这种网络中增加了第二个并联短截线,从而解决了上述问题。图 3.30 所示是这种网络的常规拓扑结构,它可将任意有耗负载阻抗与输入阻抗
ì
R
ïQ2 = ïï
-1 RL
í ï X P2 ï
=
R Q2
ïî X S2 = Q2 × RL
(3.9)
(a)
(b)
(c)
(d)
(e)
图 3.6 T 型匹配电路及其具体形式
(2)根据 T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中电感与电容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得出
四种不同形式的电路,如图 3.6(b)~(e)所示。各臂上电感或电容的值根据
ì ï LS ï í ïïîCP
= =
XS 2 pf c
1 2pf c
X
P
(3.3)
② CS ­ LP 高通式:
ì ïCS ï
=
1 2pfc X S
í
ï ïî
LP
=
XL 2pf c
(3.4)
(2)当 RS > RL 时,选择如图 3.4 所示电路拓扑结构,串联臂与并联臂电抗
值分别为:
ì ïXS í
=
(3.6)
(a)低通式
(b)高通式
图 3.5 L 型匹配电路的两种形式( RS > RL )
ì ïï LP í
=
XS 2 pf c
ïïîCS
=
1 2pfc X P
② LP ­ CS 高通式:
二、T 型匹配电路
(3.7)
分析 T 型匹配电路时,我们仅以纯电阻性信号源和负载( RS < RL )为例介绍 基本方法,其他情况下的 T 型匹配电路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过程类似。
项目 3 匹配电路分析与设计
本项目重难点:
(1)匹配理论; (2)L 型匹配、T 型匹配、P 型匹配电路的匹配计算方法,以及利用仿真软 件进行仿真设计验证的方法; (3)微带线进行阻抗匹配的原则与方法; (4)利用史密斯圆图实现阻抗匹配的方法; (5)散射参数的含义以其测试方法; (6)集总参数匹配网络、分布参数匹配网络的设计与调试方法; (7)利用 ADS 仿真软件进行匹配电路仿真设计。
6
ì ïR ï
=
RH Q2 +1
ïï í
X
P2
ï
=
PL Q
ï
ï ïî
X
S2
=

R
ì ïQ1 = ï
RS -1 R
ïï í
X
P1
ï
=
RS Q1
ï
ï ïî
X
S1
=
Q1
×
R
(3.11) (3.12)
(2)根据 P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中电感与电容的不同连接方式,可以得出
四种不同形式的电路,如图 3.7(b)~(e)所示。各臂上电感或电容的值根据
任务 3 S 参数分析与测试
9
重难点分析: (1) S11、S12、S21、S22 的具体含义; (2) S 参数的测试方法。 (3) S 参数的性质。
通过前几节的学习已经知道,任何射频/微波电路都可以用一个端口网络表 示,不考虑端口网络内部具体电路,只考虑端口网络对外表现出的电气性能,如 反射、衰减、放大、滤波、相移等。描述这样一个端口网络的参数一般有四种, 即 Z、Y、A、S 参数。在这四种参数中,S 参数在射频/微波工程技术中使用得比 较普遍,而且电气参数测量比较容易。因此,这里只介绍 S 参数。
T 型匹配电路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工作频率 fc 、输入阻抗 RS 及输出阻抗 RL ,并
计算出负载 Q 值以及 Ssmall = MIN(RS,RL)的值。 步骤二:依据图 3.6(a)所示 T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计算出串联臂与并
联臂的各个电抗值。 步骤三: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电路拓扑结构,确定相应臂上电容或
(1)集总参数匹配电路的拓扑结构形式; (2)集总参数匹配电路的设计步骤; (3)利用 ADS 仿真软件设计集总参数匹配电路的步骤与优化方法。
在射频/微波低频段,实现阻抗匹配的方法一般是使用集总参数元件,即利 用电感与电容在电路中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设计匹配电路。根据工作频宽的大小, 其电路拓扑结构有 L 型、T 型、 P 型三种。 一、L 型匹配电路
在 lmin 处接入,则 Z01 =
Z0 × KZ0 = Z0
K = Z0 。
r
单节 l /4 阻抗匹配器的主要缺点是频带窄。对于单一频率或窄频带的阻抗匹配而 言,一般单节 l /4 阻抗变换器提供的带宽能够满足要求。但若要求在宽带内实现 阻抗匹配,就必须采用双节、三节或多节 l /4 阻抗变换器即通过多级平滑过渡保 证带宽。 二、单支节短截线匹配网络RS Fra bibliotekSï î
X
p
= QL
× RL
(3.5)
图 3.4 L 型匹配电路 (RS > RL )
同样,串联臂和并联臂有高通和低通两种连接形式,如图 3.5 所示。电容和 电感值的选择应根据式(3.6)和式(3.7)确定。
① CP ­ LS 低通式:
3
ìïïCP
=
1 2pfc X S
í
ï ïî
LS
=
XL 2 pf c
(3.15)
图 3.38 二端口网络的波参量
其中,元素 S11、S12、S21 和 S22 称为归一化散射参量。网络散射参量是在各端口接匹 配负载的情况下来定义的,它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当端口 2 接匹配负载时, a2 = 0 ,式(3.14)和式(3.15)变为
S = b1
11
a1 a2 =0
S 21
一、l/4 阻抗变换器 l /4 阻抗变换器是由一段特性阻抗为 Z01 的 l /4 传输线构成。图 3.28 所示为
l /4 传输线与负载为纯电阻的匹配。
7
图 3.28 l /4 传输线
根据图 3.28 可得出,输入阻抗 Zin 为
Z in
=
Z 01
RL + jZ01 Z01 + jRL
tan(b tan(b
利用史密斯圆图,只需简单计算就可以达到设计匹配要求。此外,还可以通过史
密斯圆图软件来直接获取元件值。
任务 2 微带线匹配网络分析与设计
重难点分析:
(1) l /4 阻抗变换器匹配的优缺点;
(2) l /4 阻抗变换器(串联型微带匹配)匹配方法;
(3)单支节短截线匹配网络、双短截线匹配网络匹配方法;
(4)利用 ADS 仿真软件设计微带线匹配网络的方法。
阻抗匹配的目的: (1)改进系统的信噪比,提高频率响应的线性度。 (2)当传输线与负载匹配时(假设信号源是匹配的),负载吸收全部功率, 无反射(反射系数为 0),此时传输功率最大。 (3)在功率分配网络中(如天线阵列馈电网络),阻抗匹配可以降低振幅和 相位误差。
任务 1 集总参数匹配电路分析与设计 重难点分析:
L 型匹配电路设计步骤如下:
步骤一:确定设计参数,包括工作频率 fc 、输入阻抗 RS 及输出阻抗 RL 。
步骤二:选择 L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总的原则是:先判别是 RS < RL 还是
RS > RL ,然后选择合适的拓扑结构。最后根据共轭匹配条件,计算出 Q 值和串联、 并联的电抗值。
步骤三:根据选用的电路拓扑结构,确定电容和电感元件的具体值。
(a)
(b)
(c)
(d)
(e)
图 3.7 P 型匹配电路及其具体形式
步骤三: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用相应的电路拓扑结构,并确定相应臂上电容 或电感元件的具体值。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依据图 3.7(a) P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按照式(3.11)和式(3.12)
计算出串联臂和并联臂上的电抗值 X S1、X P1、X P2、X S2 。
电感元件的具体值。 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1)依据图 3.6(a)所示 T 型匹配电路拓扑结构,按照式(3.8)和式(3.9)
计算出串联臂或并联臂上的电抗值 X S1、X P1、X P2 及 X S2 。
ìR ï
=
Rsmall
× (Q2
+ 1)
ï í
X
S1
=
Q
×
RS
ï ïî
X
P1
=
R Q
4
(3.8)
式(3.13)计算。
ìïïL
=
X 2 pf c
í ïC =
1
ïî 2pfc × X
(3.13)
在工程设计中,阻抗匹配的具体设计方法有两种:一是方程计算方法,二是史密
斯圆图法。方程计算法的计算过程过于复杂,易导致计算结果出错,而且匹配效
果不直观,只有通过对设计匹配电路进行测试验证后才能知道设计是否合理。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