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8第八章 动机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章动机和行为
第一节动机的性质和相关概念
一、动机的性质
动机:指引起个体活,维持已经引起的活动,并促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作用。
1、动机本身不属于活动,致使一种促进行为活动的内在作用
2、对个体的行为活动而言,动机不但具有内在的促进作用,而其在促进之后,对个体行为
活动具有导向和维持作用。
3、动机是行为的原因,个体行为活动所持续的世界,视是否达到目的使定级获得满足而定
4、动机虽可视为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但动机既不属于自变项,也不属于依变项,而是处
于二者之间的中介变项。
二、与动机有关的几个概念
(一)均衡作用:原意志个体为了生存适应,在身体上生而具有某些调节机构,能够自行运作,坚持保持某一适于个体生存所需的标准,借以维持生命,从而发挥其生活上的功能。例如体温
(二)需求和驱力
需求(need):最简单的狭义的解释,是指个体生理上的一种匮乏状态,此种状态如达到体内均很必须调节的程度时,个体本身就会感到需求的存在。在现代心理学上,意义扩大到用以表达心理上的匮乏状态。如友爱、隶属、被尊重的需求等。
驱力(drive):狭义的解释指的个体因生理上失去均衡作用而产生需求时,为恢复平衡,补足需求,于是有内在促动力量迫使个体有所活动。
连续作用:体内失衡——需求——驱力——行为
(三)本能:不学而能的天生行为。例如鸭子游水,老鼠打洞。
两个条件:其一,不学而能
其二,放时同一种属的个体,其行为表现模式完全相同。
(四)诱因:凡是能够引起个体动机的外在刺激(人、事、物、情境等),就称为诱因。
按性质分为两类:其一,凡是引起个体趋向或接受并由此获得满足的刺激(如食物)称为正诱因
其二,凡是引起个体躲避或逃离,并因逃避而获得满足者,为负诱因。
三、动机的复杂性
两种趋势:其一,尽管人类的行为复杂多变,心理学家研究这,总共也不过十几种。
其二,一般将这些动机分为两大类,分法,一种根伟原始性动机和衍生性动机,另一种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还有分为原始性动机和学得性动机的。本书采用生理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的分法。
第二节生理性动机
一、饥饿动机
(一)饥饿的生理现象
(二)肥胖的现象及原因
(三)节食和体重控制
二、性动机
(一)人类性驱力的特征
(二)同性恋
三、母性动机
第三节心理性动
一、成就动机:指个人追求成就的内在动力
1、个人追求进步一起达成希望目标的内在动力;
2、指从事某项工作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
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环境中,冲破障碍达成目标的心理倾向。
(一)追求成功并避免失败
1、60年代,心理学家艾特肯逊的解释,意识上有连个彼此相对的心理作用,一是希望成功,二是恐惧失败。成功的希望大于失败恐惧的人成就动机比较高
(二)追求成长抑追求表现
1、从追求成功的观点看一般人的目标有两种,一是学习目标,而是表现目标
(三)成功恐惧动机的争议
二、亲和动机: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其他人存有的与之亲近的内在需要,需要别人关心,
需要友谊、爱情、别人的人可和合作
三、权利动机:指个体在行为上的所作所为,其背后隐藏着一种内在力量,此种力量,使其
起于个人所患的一种强烈地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所促动。
1、个人化权利动机
2、社会化权利动机
第四节动机理论
一、动机理论的演变
1、40年代,行为主义学派的美国心理学家霍尔(C。Hull)驱力减降论。
2、50年代后,人本心理学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3、60年代,认知心理学
二、动机自我归因论、
1、归因论:社会心理学家海德1958年提出的理论,可以对“某人为什么有那样的行为”作出解释。后又温纳扩大了归因论的概念,为区别前种理论,称为自我归因论。(在社会行为一章中继续)
三、动机自我效应论:班都拉从社会学习的观点在1982年提出,用以解释在特殊环境下
动机产生的原因。指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的强弱,将决定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自我效能和自信有关,但是并不相同。自信是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事情具有信心,自我效能是指根据以往的经验对某一特殊工作或事务,确认自己处理该项工作有高度的效能。
四、动机的感觉主义
1、另外两种理论。其一,适度兴奋论,其二,内在动机论。都是基于个体在感觉上自求调试而生内在动力的理念而提出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