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幼儿美术教育之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幼儿美术教育方法比较

美术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对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现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美术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提高幼儿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幼儿美术是他们本身的生命活动,是他们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中美美术教育的差别在于中美两国的教育理念的差别,中国的教育及其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孔子的儒家教育掀起了尊崇知识和权威的热潮,延续到现在,对知识的学习和继承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而美国则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这两种教育理念显示出对待知识的不同的态度,中国的教育是对知识的顺从与接受,美国的教育是对知识的反思与改变。美国的教育宽泛,中国的教育精深;美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中国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缜密的思维。中国的学生注意养成自我控制能力,习惯于固守陈规。美国的学生喜欢自由和个性,习惯于与众不同。中国的孩子从小就培养他们服从与听话,做家长和老师喜欢做的事情,说家长和老师喜欢听的话,做个乖乖的小大人。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培养他们做家长和老师没有做过的事,说家长和老师没说过的话,做有思想能自立的孩子。中美儿童所处的环境、文化习俗、教育体制等不同,在幼儿教育方面表现出许多的不同之处。

美国的加德纳博士说:中国的教育者认为艺术教育应该先从基本技能开始,创造是以后的事,而美国教育者认为教育开始就是要刺激学生一种创造性的想象力,相信到以后需要基本能力时,他自己会掌握的。

一.中美美术教育的不同方法

1.从中小学课程教育形式来看

美国学校课堂授课完全是开放式的。教师知识提出任务,稍加启示,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学生各取所需,各得其乐,让学生在成功里进步,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教师是出传授知识外海事活动、课程的准备者、组织者,只在学生有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才帮助他们,真正体现着以学生为主体。

我国的课堂授课绝大部分采取的是严谨的准备,一环接一环进行教学,追求课程的主动性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主要还是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听课看课都讲究形式,

实际效果如何。很多课都只是形式丰富多彩,像唱戏式的涌上很多道具,讲的细、讲的全、讲的稳,就是好。课堂授课还受到很多局限,教者费心,学者费力。

课堂授课的开放与束缚、灵活与机械队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近期目标来说,中国的基础教学好,而长远来说,各种能力,包括学习的能力就是显得比国外学生差些。

2.从幼儿园实际的操作上来看

中国教师在进行传统的美术教育时,不少教师习惯采用范画或范作来提供模仿对象,这样从而束缚了幼儿大脑,禁锢了幼儿的思维和情感,使幼儿难以自己去体验,自己去领悟,自己去探索。教师在评价是也只是“画的想像不像”,“这儿应该怎么画”。如此这般的美术活动显得很概念化和成人化,其中缺乏了通知的审美直觉,气效果是可想而知的。现在,教师们也试图用引导、发现的方式来取代示范、模仿,用生动的故事或游戏来引起孩子的创作的愿望,尊重幼儿独立性、积极性。接纳孩子的艺术创造方式,接纳孩子的一切作品。现在美术教育过程以鼓励孩子大胆创新,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信心。

美国的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事先只是提供各种活动所需的材料和半成品,让幼儿自己去操作、探索,发展其自我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教师知识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自由想象,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轻松自如的完成作品。教师在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幼儿活动过程上,重视幼儿从事活动的情感因素,评价幼儿在活动中所感受到的愉悦的情绪体验。不管作品的质量如何,“这幅画真美”始终是孩子得到的评价。尽管是一种情绪的宣泄,教师们也会认为:孩子首先是自我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艺术素质在适当的环境中,自然会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3.从案例与评价上来看

案例一:中国幼儿园及家庭的美术教育状况

一次美术教育活动,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鸟,这次的绘画主题是“美丽的小鸟“,老师画完后,对全班小朋友说:“老师画的小鸟漂不漂亮?”“漂亮”“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

一起画,先画一个圆圆的头……”老师示范之后,跑到小朋友边上知道小朋友。老师看到乐乐把小鸟的头画成了方的,老师就说:“乐乐,你怎么吧小鸟的头画成了方的?”

活动结束后,家长们也只会说:“你的孩子画的鸟真像,我孩子的翅膀不好,应该……”

评价: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老师和家长还是停留在“模仿画”的教育理念上,他们一“本质论”为依据,以现实美术自身的价值为目的。他们只是以“像”或“不像”来评价孩子的作品,他们并不给孩子创作的空间,也不注重孩子创作的过程。“临摹”是他们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的手段与方式。

案例二:美国幼儿园及家庭的美术教育状况

在美国课堂上,当值的有三位老师,都是美术系的研究生。一个男的坐在讲台上,翘着二郎腿,望着天花板,一个女的嚼着口香糖来回巡视,另一个女的望着窗外的鹅毛大雪若有所思。其他孩子有的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他们笔下所绘的,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有。

家长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观察孩子的活动,家长可以窥视到没有家长在身边的真正的孩子的世界。

在美国的孩子画完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质问“好不好”也只有他们认为好的时候才问的,如果他们自己认为不好的,就丢掉。

评价:在美国人眼里,孩子进行美术活动就是在进行创作,他们尊重孩子的思想,他先“工具论”的主张,他们满足孩子的需要、兴趣,让孩子进行自我表现,尽享无拘无束的创作,孩子看不到家长,还是可以无拘无束的创作。所有的承认都没有对孩子的进行作品评价,一旦要评价也是孩子提出的,一切都是以孩子为出发点。

二.中美美术教育结果的差异

不同的教育导致了幼儿作品上的差异,美国幼儿从涂鸦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表现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如有的作品虽是一些不可思议的线条,但变现生动大胆且夸张,具有丰富的想象。从作品我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外界事物的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