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2学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辛辣味(pungency)
冲鼻的刺激性辣味,对味觉和嗅觉器官有双重 刺激,常温下具有挥发性。
如:姜、葱、蒜等。
2. 辣味物质
辣味料的辣味强度排序:
辣椒、胡椒、花椒、姜、葱、蒜、芥末
热辣
辛辣
(二)鲜味和鲜味物质
Delicious taste and delicious substance 1. 鲜味物的呈鲜机理
1. 酸味是由H+刺激舌粘膜而引 起的味感,H+ 是定味剂,A-是助味剂。
2. 酸味的强度与酸的强度不呈正相关关系。
3. 酸味物质的阴离子对酸味强度有影响
有机酸根A-结构上增加羟基或羧基,则亲 脂性减弱,酸味减弱;
增加疏水性基团,有利于A-在脂膜上的吸 附,酸味增强。
二. 主要酸味剂 1.食醋 、醋酸 2. 乳酸: 温和 3. 柠檬酸 :食品工业中使用最广 4.葡萄糖酸 -D-葡萄糖内酯的水溶液加热可转变成
柚皮苷生成无苦味衍生物的酶水解部位结构
4. 苦杏仁苷 存在于桃、李、杏、樱桃等果核种仁和子叶 中,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毒。
5. 氨基酸及多肽类
(1)肽类氨基酸侧链的总疏水性使蛋白质水解物和干 酪产生明显的非需宜苦味。 计算疏水值可预测肽类的苦味 蛋白质子平均疏水值的计算: Q=∑△g/n △g表示每种氨基酸侧链的疏水贡献; n是氨基酸残基数。 Q值大于1400的肽可能有苦味,低于1300的 无苦味。
A. 聚合度: 聚合度大则甜度降低; B. 异构体:葡萄糖:> , 果糖:> ; C. 环结构: -D-吡喃果糖> -D- 呋喃果糖; D. 糖苷键: 麦芽糖( -1,4苷键)有甜味,龙胆
二糖(-1,6苷键)苦味。
(2)温度
果糖随温度升高,甜度降低。(异构化)
(3)结晶颗粒大小
小颗粒易溶解,味感甜。
肉中鲜味核苷酸主要是由肌肉中的ATP降解而 产生。
存放时间过长,肌苷酸变成无味的肌苷,进而 变为呈苦味的次黄嘌呤。
酵母水解物也是鲜味剂,其呈鲜成分是5‘-核糖 核苷酸。
(3)其它鲜味剂
天然存在的有些肽类 如:谷胱甘肽、谷谷丝三肽
植物蛋白质和微生物核酸水解产生的鲜味剂
(三) 涩味和涩味物质
Astringent tast and astringent substance
糖苷、尿素类、硝基化合物、大环内酯化合 物(苦味酸、银杏内酯)、葫芦素(苦瓜 等)、多酚类(绿原酸、单宁、芦丁)、胆 酸等。
无机盐类的苦味特点:
苦味与盐类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离子直径之和有关。 离子直径小于6.5Å的盐显示纯咸味 如:LiCl=4.98Å,NaCl=5.56Å,KCl=6.28Å 随着离子直径的增大盐的苦味逐渐增强 如:CsCl=6.96Å,CsI=7.74Å,MgCl=8.60Å
尔) 2620
2650
2870
2970
3000
αs1酪蛋白在残基144—145和残基150— 151之间断裂得到的一种短肽Phe-Tyr-Pro-Glu-LeuPhe,计算Q值为2290,这种肽非常苦。从αs1酪 蛋白得到强疏水性肽,是成熟干酪中产生苦味的原 因。
强非极性α S1酪蛋白衍生物的苦味肽
ß-D-吡喃果糖甜味单元中AH/B和r之间的关 系
氯仿
邻—磺酰苯亚胺
葡萄糖
局限性 (1)不能解释多糖、多肽无味。 (2)D型与L型氨基酸味觉不同, D-缬氨酸呈甜味,
L-缬氨酸呈苦味。
(3)未考虑甜味分子在空间的卷曲和折叠效应。
甜度及其影响因素
1.甜度 (比甜度)
甜味高低。基准物:5%或10%的蔗糖溶液(20C)
(五)物质的化学结构与味感的关系 (relationship of structure with taste)
化学上的“酸”呈酸味,
化学上的“糖”呈甜味,
化学上的“盐”呈咸味, 生物碱及重金属盐则呈苦味。
二、 酸味和酸味物质 Sourness and sourness substance
(一)呈酸机理
教学重点:基本味感、味感的影响因素,基本 味感的常见呈味物质。
教学方法:以实例加以说明。
作业布置:教材习题四(5-8)
教学过程:90分钟
一、味感及其影响因素 二、酸味物质 三、甜味物质 四、苦味物质 五、咸味物质 六、其他味感物质
一、味感及其影响因素
(一)食品的基本味(原味)(origianl taste)
甘草苷:100-500倍,增香,缓和咸味
4. 其它甜味剂
(1) 甜蜜素 (2) 甜味素(阿斯巴甜,二肽衍生物) (3) 二氢查耳酮衍生物 (4) 糖精(Saccharin) (5) 三氯蔗糖
四、 苦味物质
Bitterness and bitterness substance
呈苦机理
大多数苦味物质具有与甜味物质同样的 AH/B模型及疏水基团。
啤酒花与麦芽汁共煮时,–酸有40~60%异 构化生成异–酸。控制异构化在啤酒加工中有重 要意义。
核黄素存在时,异–酸经光氧化分解,可产 生老化风味。
律草酮(–酸)
异律草酮(-酸)
3 柑橘中的苦味物(糖苷)
主要苦味物质:柚皮苷、新橙皮苷 脱苦的方法:酶制剂酶解糖苷,树脂吸附,-环糊 精包埋等。
相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与受体结合时
有 竞争作用。
不同类型的鲜味剂共存时,有协同作用。
如:味精与肌苷酸按1:5比例混合,其鲜味 提高6倍。
2. 呈鲜物质
(1)味精 (谷氨酸钠)
L - 型谷氨酸钠是肉类鲜味的主要成分, D - 型异构体则无鲜味。 其鲜味与其离解度有关。
(2)鲜味核苷酸
主要的呈鲜核苷酸:肌苷酸,鸟苷酸。
2. 阴离子抑制咸味
氯离子本身是无味,对咸味抑制最小。
较复杂的阴离子不但抑制阳离子的味道, 而且 它们本身也产生味道。
长链脂肪酸或长链烷基磺酸钠盐中阴离子 所产生的肥皂味可以完全掩蔽阳离子的味道。
六、其他味感物质
(一)辣味和辣味物质
Piquancy and piquancy substance
1. 涩味
涩味通常是由于单宁或多酚与唾液中的蛋白质 缔合而产生沉淀或聚集体而引起的。
难溶解的蛋白质与唾液的蛋白质和粘多糖结合 也产生涩味。
2. 涩味成分
主要涩味物质是多酚类的化合物。 单宁是最典型的涩味物: 缩合度适中的单宁具有涩味, 缩合度超过8个黄烷醇单体后,其溶解
度大为降低,不再呈涩味。 明矾、醛类也具有涩味。 柿子、青香蕉、青橄榄、茶叶
受体部位的AH/B单元取向决定了分子的甜 味和苦味。
沙氏理论认为苦味来自呈味分子的疏水基, AH与B的距离近,可形成分子内氢键,使整个分 子的疏水性增强,而这种疏水性是与脂膜中多烯 磷酸酯组成的苦味受体相结合的必要条件。
(一)苦味物质的类别 无机物:钙离子、镁离子、铵根 有机物:氨基酸、小肽、生物碱(如奎宁)、
(2) 肽的分子量影响产生苦味的能力
分子量低于6000的肽类才可能有苦味, 分子量大于6000的肽由于几何体积大,显 然不能接近感受器位置。
五、咸味和咸味物质 Salty taste and salty substance

阳离子产生咸味

阴离子抑制咸味、
产生副味
1. 阳离子产生咸味
当盐的原子量增大,有苦味增大的倾向。 氯化钠和氯化锂是典型咸味的代表(纯正)。 钠离子和锂离子产生咸味, 钾离子和其他阳离子产生咸味和苦味。
Biblioteka Baidu
1. 温度
在10~40℃之间较敏感,在30℃时最敏感。
温度对味觉的影响
呈味物
味觉
阈值(%)
常温
0℃
盐酸奎宁

0.0001
0.0003
食盐

0.05
0.25
柠檬酸

0.0025
0.003
蔗糖

0.1
0.4
2. 时间 易溶解的物质呈味快,味感消失也快; 慢溶解的物质呈味慢,但味觉持续时间长。
3. 各种味觉的相互作用 (1)味觉的相乘效果 (2)味觉的相消效果
常用脱涩方法:
(1)焯水处理; (2)在果汁中加入蛋白质,使单宁沉淀。 (3)提高原料采用时的成熟度。
其他味感:
(1)碱味: OH— (2)清凉味:典型物为薄荷醇 (3)金属味:常见于罐头食品
Don’t Forget to Review ! P109: 5,6,7,8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
(2学时)
食品的滋味化学
Taste chemistry of food
第四节 食品的味感及呈味物质(2学时)
教学目的: 1.理解食品的基本味感及味感的影响因素; 2.了解酸味的形成及常用的酸味物质; 3.了解甜味的影响因素及常用的甜味物质; 4.了解苦味物质的类别及食品中重要的苦味物质; 5.了解咸味物质及辣味、涩味等其他味感。
(二)食品中重要的苦味物质 1. 茶叶、可可、咖啡中的生物碱----咖啡因 2.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萜类)
啤酒中的苦味物质主要源于啤酒花中的律草酮 或蛇麻酮的衍生物( –酸和-酸),其中–酸占 了85%左右。
–酸在新鲜酒花中含量在2~8%之间(质量标准 中要求达7%),有强烈的苦味和防腐能力,久置 空气中可自动氧化,其氧化产物苦味变劣。
甜味剂的相对甜度
甜味剂 乳糖 麦芽糖 葡萄糖 半乳糖 甘露糖醇 甘油 蔗糖 果糖
相对甜度 0.27 0.5 0.5~0.7 0.6
0.7 0.8 1 1.1~1.5
甜味剂 甘草酸苷 天冬氨酰苯丙氨酸甲酯 糖精 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
相对甜度 50
100~200
500~700 1000~1500
2. 影响因素 (1)结构
1.辣味的呈味机理
辣味刺激的部位在舌根部的表皮,产生一种灼 痛的感觉,严格讲属触觉。为机械刺激现象。
辣味物质的结构中具有起定味作用的亲水基团 和起助味作用的疏水基团。
(1)热辣味(hotness)
口腔中产生灼烧的感觉,常温下不刺鼻(挥发 性不大),高温下能刺激咽喉粘膜。
如:红辣椒主要呈辣成分有辣椒素、二氢辣椒 素。胡椒中的胡椒碱。
酸、甜、苦、咸。
(二) 呈滋味的物质的特点(characteristic of taste compound)
• 多为不挥发物, • 能溶于水, • 阈值比呈香物高得多。
(三)味觉生理学(taste physiology)
Map of the tongue's taste receptors.
(四)影响味觉的因素(factors of effect on taste)
其中一个原子还必须具有氢键键合的质子。 氧、氮、氯原子在甜味分子中可以起到这个作 用,羟基氧原子可以在分子中作为AH或B。
补充学说
甜味分子的亲脂部分通常称为r (-CH2-, -CH3, -C6H5)可被味觉感受器类似的亲脂部位所吸引, 其立体结构的全部活性单位(AH、B和r)都适合与 感受器分子上的三角形结构结合,r位置是强甜味 物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但是对糖的甜味作 用是有限的。
葡萄糖酸。
O=C
COOH
HCOH
HCOH
HOCH O H2O HOCH H2O
HCOH
HCOH
HC
HCOH
CH2OH -D-葡萄糖内酯
CH2OH D-葡萄糖酸
O=C HCOH
HOCH O HC HCOH CH2OH
-D-葡萄糖内酯
5.苹果酸:清鲜爽口,微涩,呈味较长 6. 酒石酸:强酸味,稍涩
各种氨基酸的计算△g值
氨基酸 甘氨酸
△g值(卡/ 摩尔)
0
丝氨酸
40
苏氨酸
440
组氨酸
500
天冬氨
540

谷氨酸
550
氨基酸
精氨 酸
丙氨 酸
蛋氨 酸
赖氨 酸
缬氨 酸
亮氨 酸
△g值 (卡/摩 尔)
730
730
1300
1500
1690
2420
氨基酸
脯氨 酸
苯丙氨 酸
酪氨 酸
异亮氨 酸
色氨 酸
△g值 (卡/摩
(4)不同糖之间的增甜效应
5%葡萄糖+10%蔗糖=15%蔗糖。
(5)其它呈味物的影响
甜味物质 1. 糖类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木糖、 蜂蜜等
2. 糖醇
木糖醇,麦芽糖醇、山梨醇、甘露醇等
3. 糖苷
甜叶菊苷(Stevioside)的甜度为蔗糖的300倍。稳 定安全性好,无苦味,无发泡性,溶解性好。
三、甜味物质
Sweet taste and sweet substance
呈甜机理
夏伦贝格尔(Shallenberger)的AH/B理论
风味单位(flavor unit)是由共价结合的氢键键合质 子和位置距离质子大约3Å的电负性轨道产生的结合。
化合物分子中有相邻的电负性原子是产生甜味 的必须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