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18f98d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11.png)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引言计量经济学实验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模型、评估政策效果等。
本文将介绍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研究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某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关注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员工薪酬的一定比例是否会降低员工的绩效。
实验设计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我们将选取一组员工作为实验组,给予他们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的激励机制;另一组员工作为对照组,不给予激励机制。
在实验的开始和结束阶段,我们将对所有员工进行绩效测试,并对两组员工的绩效差异进行比较。
实验假设本实验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 给予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2. 当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会降低。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一家中型企业的200名员工作为实验样本。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在样本选择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实施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绩效测试,以获取基准绩效。
接下来,我们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员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人员在基本特征上的平衡性。
针对实验组,我们在员工的绩效工资中设置了一个上限比例,以限制激励机制的作用。
在实验的结束阶段,我们再次测试了所有员工的绩效,以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经过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和检验,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将计算两组员工在实验前后绩效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如t检验,来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实验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均有提高,表明给予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2.对照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差异不大,说明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员工的绩效没有明显的提升;3.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绩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我们拒绝了两组员工绩效没有差异的原假设。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af4165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b.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1b26e37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4.png)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计量经济学论文
![计量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0e4223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7e.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期末实验报告实验名称:我国大中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经济理论背景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
运用本学期所学计量经济学的知识,我做了这份报告,目的是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
西方消费经济学者们认为,收入是影响消费者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是需求的函数。
消费经济学有关收入与消费的关系即消费函数理论有:(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他认为消费主要取决于消费者的净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小于平均消费倾向。
他假定,人们的现期消费,取决于他们现期收入的绝对量。
(2)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
他认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的决定的。
这些理论都强调了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也会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
这里我们把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数、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影响我国大中城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因素。
二、相关数据收集相关数据均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23个大中城市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地区平均每户就业人口(人)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人)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元)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消费支出(元)北京1.6 1.8 1865.1 1633.2 1187.9天津1.4 2.0 2010.6 1889.8 939.8石家庄1.4 2.0 1061.3 1010.0 722.9太原1.3 2.2 1256.9 1159.9 789.5呼和浩特1.5 1.9 1354.2 1279.8 772.7沈阳1.3 2.1 1148.5 1048.7 812.1大连1.6 1.8 1269.8 1133.1 946.5长春1.8 1.7 1156.1 1016.1 690.2哈尔滨1.4 2.0 992.8 942.5 727.4上海1.6 1.9 1884.0 1686.1 1505.3南京1.4 2.0 1536.4 1394.0 920.6杭州1.5 1.9 1695.0 1464.9 1264.2宁波1.5 1.8 1759.4 1543.2 1271.4合肥1.6 1.8 1042.5 950.1 686.9福州1.7 1.9 1172.5 1059.4 942.8厦门1.5 1.9 1631.7 1394.3 998.7南昌1.4 1.8 1405.0 1321.1 665.4济南1.7 1.7 1491.3 1356.8 1071.4青岛1.6 1.8 1495.6 1378.5 1020.7郑州1.4 2.1 1012.2 954.2 750.3武汉1.5 2.0 1052.5 972.2 853.1长沙1.4 2.1 1256.9 1148.9 986.8广州1.7 1.8 1898.6 1591.1 1215.1三、模型的建立根据数据,我们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一般模型为:Y=C+b1X1+b2X2+b3X3+b4X4+u 其中:——Y人均消费支出——C常数项——回归方程的参数——X1平均每户就业人口数——X2平均每一就业者负担人口数——X3平均每人实际月收入——X4人均可支配收入——u随机误差项四、回归模型参数估计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是计量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实验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
![实验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7247e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b7.png)
实验教学计量经济学论文教学改革成功与否,关键的因素是教师,要提高教师的能力使之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适应。
那么,经济学如何使用实验教学计量呢?一、实验教学对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经济学类的金融、贸易专业是培养具备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人才。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既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又接受过相关业务的基本训练,熟悉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外语、计算机运用熟练,同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复合型、研究型人才。
实验教学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研究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大学生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一般途径。
对于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一准则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这是因为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极为活跃,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创新工具、规避风险、完善市场,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创新思维和相应的研究能力,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二、经济学类各专业实验性教学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经济类专业人才质量与研究型人才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培养的人才缺乏创新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侧重点是学习,也就是吸收知识,用知识记忆的多少来检验和反映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学生创新性的培养。
二是人才总体结构失衡。
由于在校期间更多地强调专业知识而忽视其他相关研究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低层次金融贸易类人员供大于求,而高层次人才则明显不足。
导致以上问题的关键因素,归根到底在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训练缺乏针对性,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具体表现如下。
1.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验教学。
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类各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共性,专业课中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理论课程过多过繁,实验教学课程比重较小,且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性。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3篇
![计量经济论文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c22a626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c3.png)
计量经济论⽂范⽂3篇计量国民经济论⽂1计量在科学研究⽅⾯的作⽤计量是科学研究的技术基础。
伟⼤科学家门捷列夫说:“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在⽆限⼴阔的宇宙⾥,从天河到构成原⼦的最⼩粒⼦;从太阳与热核反应的⾼温到液氮装置的低温;从⼈们利⽤的电磁波到相距数千万光年的光源射向地球的波,都离不开测量。
在这些科学研究中,⼈们使⽤各种计量仪器去测量物体的长短、质量的轻重、温度的⾼低、时间的久暂、光亮的明暗、电磁量的⼤⼩、电离辐射的强弱等。
⽽其测量数据是否准确可靠,则取决于所⽤的计量器具是否准确,量值是否统⼀。
美国的加州理⼯学院,是搞⾼能物理的,它从30年代后期开始搞这项⼯作,但是到第⼆次世界⼤战之后,它才发现在30年代的后期和40年代初期这个时间段内所做的⾼能物理测量⼯作,统统报废,究其原因就是⾼压的计量不准。
⽇益发展的科学技术,不仅需要准确的计量器具,同时更需要量限宽、精度⾼的计量器具,否则就会拖科学研究的后腿。
先进的计量技术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计量技术奠定了物质基础。
2计量在现代化中的作⽤计量在尖端技术系统中是⼀项不可缺少的重要⼯作,从武器的研究、设计、实验到定型⽣产都离不开计量。
以⼈造卫星来说,卫星上天需要⽕箭载送,⽕箭的结构设计和制造离不开长度计量;原材料质量需要强度和硬度计量;燃料分析必须化学计量;运⾏⽅向和速度必须⼒学和时间频率计量;特别是重⼒加速度和振动计量尤为重要。
有的关键部位的计量测试只要“差之毫厘”就会“谬以千⾥”。
另外,有些参数还要求进⾏动态测定,如果测试不准,就会导致整个系统失败。
据资料介绍,美国在研制某航天系统时,由于⾼频率电压测试不准,导致连续四次发射失败,最后找到原因,加以校准,才获得了成功。
尖端武器系统庞⼤、复杂、分⼯细、零部件多,因此,现代化的不仅要求计量的精确度⾼,同时更要求量值的完全统⼀。
不如此,就不能保证武器系统衔接⼀致,协同动作。
3计量在⼯业⽣产中的作⽤飞机在天空中飞⾏,靠什么指⽰降落;军舰在⼤海中航⾏,凭什么确定它的⽅位;钢⽔在⾼炉中沸腾,⽤什么测量它的温度⾼低;⼯业产品⽣产出来,⽤什么检验它的质量优劣……在这些领域内,⼈们就是使⽤各种计量仪器仪表进⾏控制。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a074250b307e87101f69639.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学年第学期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当今社会,财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判断标准。
税收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不可谓不突出。
那么影响税收的因素有哪些呢?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哪个因素起到的作用比较大?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1990至2015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假设检验,最后再加以修正,使整个模型尽量完美,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析导论: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③物价水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
④税收政策因素。
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2004年改革,取消农业税。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https://img.taocdn.com/s3/m/841cf775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8.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导言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现象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运用统计学方法和经济学理论,对经济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在本篇论文中,我们将运用EViews软件进行计量经济分析,以探讨某一经济问题的核心要素和关系。
第一部分: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介绍数据的来源和收集方法,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以便了解数据的基本特征。
数据来源和收集方法我们收集了关于某国家的宏观经济数据,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物价指数、失业率、人口数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政府统计局、国际组织或经济学研究机构的报告来获取。
描述性统计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计算各个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和偏度等统计指标,并绘制相应的直方图和散点图,以便对数据的分布和相关关系有更直观的了解。
第二部分: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与估计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使用EViews软件进行参数估计,以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模型的建立根据我们对经济问题的研究目标和数据的特点,我们选择了某一计量经济模型,以解释变量Y与自变量X1、X2之间的关系。
在模型中,我们还考虑了可能的误差项。
参数估计使用EViews软件,我们可以通过最小二乘法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
这将帮助我们确定各个变量的系数估计值,并评估其统计显著性。
模型诊断在参数估计后,我们将进行模型的诊断检验,以评估模型的拟合优度和误差项的符合性。
通过观察残差图和假设检验等方法,我们可以确定模型是否符合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第三部分:计量经济模型的解释与预测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解释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结果,并利用该模型进行未来情景的预测。
模型解释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变量的系数估计进行解释,我们可以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经济关系,并得出相应的经济学解释。
模型预测利用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和最新的经济数据,我们可以进行未来情景的预测。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d3e4a40ad02de80d4d84081.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一、研究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
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1、因素分析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
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
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
所以,模型假定为LnY=β0+β1㏑X1 +β2㏑X2 + µ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三、参数估计运用Eviews软件,建立方程CREATE A 1985 2007DATA Y Xl X2GENR W=log(Y)GENR Wl=log(X1)GENR W2=log(X2)运用OLS估计法得所以,模型估计结果为:LnY=-3.060149+1.656674lnX1-1.057053lnX20.337427 0.092206 0.214647t= -9.069059 17.96703 -4.924618R2=0.992218 2R=0.991440 F=1275.093 n=23四、模型检验1、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百分之一,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增加1.7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s商品进口额会平均减少1.51%。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9ad73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b.png)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金融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消费支出CPI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 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论文word版
![计量经济学论文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ae2934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2e.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word版一、综述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结合了经济学理论、统计学方法和数学模型的交叉学科,旨在揭示经济现象背后的数量关系及其规律。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量经济学在经济分析、政策评估、市场预测等领域的应用愈发广泛。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计量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以及最新研究进展,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计量经济学经历了长足的发展。
从最初的线性回归模型,到如今的复杂非线性模型,计量经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显著的进步。
特别是在处理高维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以及面板数据等方面,计量经济学展现出强大的分析能力。
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量经济学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为政策制定和经济预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目前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揭示经济现象内在规律的重要工具,在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金融、国际贸易等领域,计量经济学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尤其是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如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等,计量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和工具。
然而计量经济学仍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例如模型设定的主观性、数据质量对结果的影响、模型解释的复杂性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此外随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日益复杂化,模型的可解释性和预测能力也面临挑战。
因此本文将在后续章节中详细探讨这些问题,并介绍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计量经济学的简介计量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交叉点,主要结合了经济学和数学的知识,尤其是统计学和数学分析的理论方法。
它以实证研究方法为基础,通过对现实世界的经济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探索经济现象背后的规律,预测经济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计量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论支持,推动了经济学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发展。
其基本思想在于借助数学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的经济活动,利用数学模型去预测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以此指导决策者做出更为科学理性的决策。
经济学使用计量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使用计量经济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3d1a94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5.png)
经济学使用计量经济学论文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探讨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收集了2000年至2020年的数据,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通过对数据进行拟合和模型测试,我们发现人口结构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
这表明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其次,我们进一步细分了人口结构的各个方面,包括劳动力参与率、教育水平等指标,并发现这些因素对中国经济增长也产生了显著影响。
尤其是劳动力参与率的下降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综合来看,人口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
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应当重视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积极引导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希望本研究能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推动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此外,除了人口结构外,我们还考虑了其他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如技术创新、资本投入、贸易开放等。
通过引入这些控制变量,我们进一步验证了人口结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即使在考虑了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人口结构仍然是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当重视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政策来引导人口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此外,我们的研究还发现,随着科技创新的进步和资本投入的增加,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这表明,除了人口结构外,技术创新和资本积累也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总的来说,本研究通过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
我们得出了结论,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影响,而政府和企业应当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这一挑战。
同时,我们也强调了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性。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b856a0a26925c52cc5bfe0.png)
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精选15篇)计量经济学论文(一):计量经济学含义与性质研究摘要: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能够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独特一面。
计量经济学科学性的标志在于其严谨的数学方法逻辑性和正确指向性的统计推断。
计量经济学也具有不精确性。
在计量经济学的科学性和不精确性之外还有其局限性。
计量经济学的未来还需我们共同努力。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定义;科学性;不精确性;局限性一、计量经济学的含义1.计量经济学的早期含义在17世纪时期,计量经济学第一次在戴夫南特和金的研究中出现,但当时,计量经济学这个专业术语并未出现,直到挪威的一位名叫弗里希的经济学家在其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计量经济学的概念。
计量经济学表示经济学和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中发此刻统计学和数学以及经济学的相互关系中存在着一种规律,发现这个发现的发现者将其命名为计量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是对理论政治以及纯经济学的主观抽象法则进行试验和数据检验并由此来将纯经济学最大化的成为严格好处上的科学。
1933年,计量经济学会将计量经济学定义为:透过经济学与数学以及统计学的有机统一,以实现经济问题理论定量与经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
这个定义表现了计量经济学是由统计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共同组成的,缺一不可。
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数学在经济理论领域的应用,也不能笼统得以为是经济理论问题的简单统计,只有将三者构建在一齐才能发挥出特定的效力。
2.计量经济学的现代含义由于计量经济学的早期目的在于科学化经济理论研究,因此在随后的经济理论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完善中,计量经济学的含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其定义变的更加具体也更加具有内涵。
第一种定义认为:计量经济学是利用统计学和数学的方法来分析经济学理论数据,将经济学的经验理论包含在内一齐分析,透过分析来证明经济理论的正确与否。
计量经济学论文最终版
![计量经济学论文最终版](https://img.taocdn.com/s3/m/6ff4fa12866fb84ae45c8d83.png)
我国内需不足之金融结构概述: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消费行为也在发生着一系列显著变化,特别是我国长期以来的高储蓄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下降,而且从我国的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上更能体现着一点:1978年为62.1%;1993年跌破60%,为59.3%;2007年继续跌破50%,为49.5%;2009年进一步下降为48.0%。
同时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这一点由不断下降的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所证实。
消费需求的增长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作为发展中大国在经济转型时期,消费驱动为主,投资、出口协同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消费率偏低以及经济失衡,并非“一日之寒”。
传统的投资和出口驱动型经济增长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面临越来越强的资源稀缺和环境污染约束,而且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更加使得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难以继续为继。
因此,推动我国消费增长是大势所趋。
我国内需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收入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不健全、供给结构失衡等一系列因素。
同时在扩大内需方面金融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不可小觑,而且金融结构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或直接作用于消费者消费倾向,或通过影响个人储蓄,进而影响个人的当期消费。
而且从现有国内外文献来看,对金融结构对消费者消费需求的影响,多是从金融领域的消费信贷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来研究的。
从短期来看,消费信贷一方面将收入的未来预期增量提前转化为现实的消费,确实可以提高当期的生活水平;而一方面在于它能有效地促进提前转化来的消费购买力增量同现有的购买力存量结合,形成即期更大的消费能力,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经济的增长;但同时消费信贷又有可能因为居民传统的“量入为出”这种消费观念而有所抵消,或者人们贷款为了购买大额消费品后形成其一项债务,从而减少当期消费以增加储蓄,这就反映了消费信贷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缩减当期消费需求。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32e6debb7f1922791788e865.png)
中国农业总产值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农业的现状,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来检验哪些因素对于农业总产值有显著的影响。
根据计量经济学原理,本文在模型中引入了三个变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并收集了中国31个省2003年的各项指标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其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最后对所得的分析结果进行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意见。
研究发现,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因素对于农业生产总值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总值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农业总产值;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一、引言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得更快、更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
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我国的工业和城镇的快速发展;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使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才能保持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但我国是一个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国家,只有研究农业总产值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才能投入相应的对策,将基础产业发展上去。
选此模型的目的就在于分析决定农业生产总值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对生产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二、文献综述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学术界历来重视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如:林毅夫(1994)、黄少安(2005)等,从制度经济学角度研究了我国农业问题,他们认为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对我国农业总产出的增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郝利等(2010)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建立了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模型,对北京市1990-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的结论是北京市1990-2007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78.32%。
在农业总产出方面的研究,也有很多学者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80e0ed890c69ec3d4bb7594.png)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8900字计量经济学是以反映事实的统计数据为依据,用经济计量方法研究经济数学模型的实用化或探索实证经济规律。
下面就随一起去阅读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一)摘要: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课程应用性教学的有效手腕,但在教学理论中假如设计不好,课程论文教学会由于网络剽窃和同质化现象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为此,文章从论文课时设计、选题设计、内容设计和辅助教学手腕设计几个方面提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教学的详细设计思绪,以期为本科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应用性教学手腕的合理运用以及教学效果的进步提供新的认识。
1课程论文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有效手腕作为经济学实证经历剖析的一门重要办法类课程,计量经济学是各国高校经济类专业的三大中心课程之一。
作为一门集统计学、经济理论和数学三者于一身的应用性理论办法,计量经济学不只请求学生控制一定的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模型设定的根据,更需求学会应用数学、统计学办法和计算机工具去估量和检验模型,对理想经济问题进行构造剖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和理论检验。
所以关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理论学问的传授只是手腕,最终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应用理论办法去剖析和处理理想的经济问题。
为了办法应用的教学目的,在本科学习阶段除了对计量经济学的理论学问进行解说外,还需辅以其它的教学手腕加深学生对办法应用的了解,常用的教学手腕是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1-2]。
固然案例剖析和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控制计量经济学办法的应用有所协助,但这两种教学手腕还并不能让学生真正控制办法的应用。
由于要用计量经济办法进行实证剖析除了了解办法的含义和应用步骤以及熟习软件的操作外,还包含更多的内容。
计量经济学模型研讨的完好框架是:关于经济活动的察看(行为剖析)→关于经济理论的笼统(理论假说)→树立总体回归模型→获取样本观测数据→估量模型→检验模型→应用模型[3]。
在这个研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什么样的选题合适做实证剖析、变量如何选取、数据的可取得性怎样样、该如何对数据进行搜集和处置、实证结果跟料想结论呈现不分歧的状况下怎样办、如何从实证剖析结果中提炼出有价值的观念、标准的实证剖析论文如何撰写,等等。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4a0bfa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a7.png)
计量经济学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实证论文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探索摘要: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是计量经济学由理论向实际应用转化的基础。
目前我国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种种问题和不足,制约着实践人才的培养。
文章具体分析了我国高校实验教学所存在问题,并在借鉴国外高校实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计量经济学开放式实验教学改革之路。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自主学习 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石并结合统计学、数学而产生的计量经济学从其诞生到现今短短几十年所发展完善的一系列实证研究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经济与管理类各学科理论与实际的研究中,成为指导现代经济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和实证工具。
计量经济学自身的特性决定了其理论教学具有强烈的专业性、针对性。
在理论教学中,包含着建立在经济学理论上的大量数学公式推导,各类统计量的选取与设定,繁杂的数据演算,复杂的模型参数计算与检验。
但当在实际中面对着大量的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时,理论教学方法所提出的一系列理论算法便很难解决冗杂的数据运算问题,限制了学生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各类经济计量统计软件应运而生,为以理论课程为指导的实践课程的开展提供了硬件支持。
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与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新世纪人才的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尚未充分认识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计量经济学自身集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三大学科于一身,有着其专业性和一定的难度,内容偏向于数学、统计学方法和推导的介绍与讲授,其核心便是使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所倡导的建模、参数估计、检验等一系列方法的具体过程。
但是这会使广大低年级本科学生感觉其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在实际解决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应用所学知识,极大影响其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实验教学却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验证理论教学中的方法与结论或者只是单纯的软件使用方法介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学年第学期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当今社会,财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判断标准。
税收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不可谓不突出。
那么影响税收的因素有哪些呢?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哪个因素起到的作用比较大?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1990至2015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假设检验,最后再加以修正,使整个模型尽量完美,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析导论: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③物价水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
④税收政策因素。
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2004年改革,取消农业税。
2007年改革,两法合并,。
2012年改革,营业税改征。
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是非常大。
因此,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选择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税收政策因素的代表。
另外,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难以量化,而且从数据上看,1985年以后财税体制改革对税收增长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暂不考虑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目录问题的提出······················理论综述·······················研究概述·······················(一)理论框架···················(二)模型设定···················模型的检验与修正···················(一)模型初始估计·················(二)模型的确定··················结论分析·······················问题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一个国家、政府、政权的存在,必须要筹集财政收入。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民不加赋二天下饶”,即广开财源,增产增收,实现公平为基础,效率为核心;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聚之适当。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研究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增长的主要规律,采取适当的方式科学筹集税收,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理论综述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税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总的来说,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具体来讲,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的整体增长、公共财政的需求、物价水平、税收政策等因素。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的规律,制定税制改革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次的分析里,我将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税收的增长情况。
选取的解释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
研究概述(一)理论框架从整体看来,经济增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X1。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体,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公共财政产生需求。
所以,选取财政支出作为解释变两个X2.我国目前的税制主要以流转税为主,与物价水平有关。
所以,选取商品零售价格作为解释变量X3.将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
(二)模型设定计年鉴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经济学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μ其中Y为税收收入,X1为国民生产总值,X2为财政支出,X3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一)模型初始估计利用Eviews软件,做Y对X1的回归,Eviews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结果如下:图一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5/16 Time: 13:25Sample: 1990 2015Included observations: 26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X1X2X3R-squared????Mean dependent var Adjusted R-squared????. dependent var. of regression ????Akaike info criterionSum squared resid????Schwarz criterionLog likelihood ????Hannan-Quinn criter.F-statistic????Durbin-Watson statProb(F-statistic)根据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Y=+*X1+*X2+*X3()()()()R2=DW=F=经济意义上的检验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税收就会增加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税收收入就会增加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增加1%,税收收入就会增加亿元。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有一定的出入,下文将进行修改。
统计意义上的检验(1)拟合优度检验由图1可知,R2= ,而修正后的可决系数为,这说明所建模型整体上对样本数据的拟合优度较高。
(2)F检验针对H0:β1=β2=β3=0,给定显着性水平α=,在F分布表中查出自由度为k-1=3和n-k=22的临界值Fα(3,22)=,由图1得到F=>,应拒绝原假设H0:β1=β2=β3=0,说明回归方程显着,即列入模型的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联合起来确实对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Y)”有显着影响。
(3)T检验T0=,t1=,t2=,t3=。
针对H0:β0=β1=β2=β3=0,给定显着性水平α=,(22)=。
易知,只有β1、β2拒绝原假设,也就是说,当在其他解释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各个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分别对被解释变量“税收收入(Y)”不全都有显着影响,这可能是由于多重共线性或自相关性影响。
计量经济学检验(一)、多重共线性检验表2 相关系数矩阵由上表可知,X1与X2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了,两者高度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