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合集下载

岩心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方法

岩心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方法

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及储层特征评价⽅法岩⼼分析是认识油⽓层地质特征的必要⼿段,油⽓层的敏感性评价、损害机理的研究、油⽓层损害的综合诊断、保护油⽓层技术⽅案的设计都必须建⽴在岩⼼分析的基础之上。

所以,岩⼼分析是保护油⽓层技术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护油⽓层技术这⼀系统⼯程的起始点。

第⼀节岩⼼分析概述⼀、岩⼼分析的⽬的意义1.岩⼼分析的⽬的(1)全⾯认识油⽓层的岩⽯物理性质及岩⽯中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含量及分布特点;(2)确定油⽓层潜在损害类型、程度及原因;(3)为各项作业中保护油⽓层⼯程⽅案设计提供依据和建议。

2.岩⼼分析的意义保护油⽓层技术的研究与实践表明,油⽓层地质研究是保护油⽓技术的基础⼯作,⽽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

油⽓层地质研究的⽬的是,准确地认识油⽓层的初始状态及钻开油⽓层后油⽓层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即油⽓层潜在损害类型及程度。

其内容包括六个⽅⾯:(1)矿物性质,特别是敏感性矿物的类型、产状和含量;(2)渗流多孔介质的性质,如孔隙度、渗透率、裂隙发育程度、孔隙及喉道的⼤⼩、形态、分布和连通性;(3)岩⽯表⾯性质,如⽐表⾯、润湿性等;(4)地层流体性质,包括油、⽓、⽔组成,⾼压物性、析蜡点、凝固点、原油酸值等;(5)油⽓层所处环境,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6)矿物、渗流介质、地层流体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及可能的损害趋势和后果。

其中,矿物性质及渗流多孔介质的特性主要是通过岩⼼分析获得,从⽽体现了岩⼼分析在油⽓地质研究中的核⼼作⽤。

图2-1说明了六项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最终应指明潜在油⽓层损害因素、预测敏感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施⼯建议。

还应指出,室内敏感性评价和⼯作液筛选使⽤的岩⼼数量有限,不可能全部考虑油⽓层物性及敏感性矿物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复杂情况,岩⼼分析则能够确定某⼀块实验岩样在整个油⽓层中的代表性,进⽽可通过为数不多的实验结果,建⽴油⽓层敏感性的整体轮廓,指导保护油⽓层⼯作液的研制和优选。

储层评价技术(一)

储层评价技术(一)
粒度命名法: 含量>50%——主名;25~50%——质;10~25%——含
常用的碎屑颗粒粒度分级表
十进制
颗粒直径(mm)
>1000 1000~100 100~10
10—1
巨砾 粗砾 中砾 细砾
1—0.5 0.5~0.25 0.25~0.1
粗砂 中砂 细砂
0.1—0.05 0.05~0.01
粗粉砂 细粉砂
三、油气储层地质学的近代进展
80年代以来:
1、 储、产层一体化组合研究 四性资料—测试—试井—生产动态—生产测井综合研究 重点: 产层参数、产层特征、产能判断
2 、储盖层综合研究 强化盖层研究,确定盖层封闭能力,计算盖层封闭油气 柱高度。 ——准确确定储层有效性
3 、构造、储层综合研究 1)构造和断裂的演化与储层形成机制——孔隙发育 2)不同构造类型的储层与油气富集关系——有利构造 圈闭
薄片鉴定
2、填隙组分 杂基(粘土和灰泥)和胶结物。 胶结物指成岩期在颗粒缝隙中形成的化学沉淀物。 主要为: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和菱铁矿) 硅质—石英、玉髓和蛋白石 其它铁质矿物(赤铁矿、褐铁矿和黄铁矿) 硫酸盐矿物(石膏、硬石膏、重晶石(少见))
三 、结构
1 、粒度 一般采用十进制粒度分级,编制粒度概率图和求粒 度参数多采用2的几何级数制。 砾和砂的分界也可定在2mm、粉砂和粘土的分界也 可定在0.0039或0.005mm
建立岩、电关系综合剖面。 主要测井曲线: 自然电位、微电极、感应、自然伽马、密度、声波、 地层倾角等 五 、分类进行分析化验 岩石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粒度分析、重矿 物分析、阴极发光薄片、电子探针分析、扫描电镜、 X-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分析、图 像分析、压汞分析、油层物性分析。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

成岩相的形成、分类与定量评价方法邹才能;朱如凯;罗平;袁选俊;徐春春;杨华;陶士振;周慧;张响响;何东博;周川闽;王岚;王雪松;李富恒【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08(035)005【摘要】根据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对储集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及与储集层分布的关系,探讨成岩相的形成机理、划分方案与评价方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和意义.针对碎屑岩、碳酸盐岩和火山岩等扩容性成岩相,提出了有机酸性水溶解作用、自云石化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机理.划分出9类扩容性成岩相和7类致密化成岩相,提出了反映岩性、成岩作用和孔渗性3个层次内容的"孔渗级别+岩石类型+成岩作用类型"的成岩相命名方案.在成岩相勘探评价中,强调根据沉积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岩心薄片等综合定量预测,提出了"四个步骤"、"三图叠合"的评价方法和成图方式,根据不同成岩相类型的分布预测有利储集体、"甜点"、成岩圈闭及油气成藏.指出了成岩相的发展方向及成岩学的设想和思考.图16表6参31【总页数】15页(P526-540)【作者】邹才能;朱如凯;罗平;袁选俊;徐春春;杨华;陶士振;周慧;张响响;何东博;周川闽;王岚;王雪松;李富恒【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基于孔隙分形特征的神木气田山西组成岩相定量分类 [J], 滕藤;金江宁;屈元基;李二洋;栗涵洁2.辽河坳陷中基性火成岩相分类及储集意义 [J], 黄玉龙;单俊峰;边伟华;顾国忠;冯玉辉;张斌;王璞珺3.济宁市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定量半定量评价方法 [J], 贾德旺;刘东;郭泽华;路小慧;张文才;张俊业4.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形成现代化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答记者问 [J], 思雨5.刘峁塬地区C9储层成岩相分类定量评价研究 [J], 庄腾腾;姚征;曹培旺;于向前;李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砂岩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贡献率研究总结】》

《砂岩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贡献率研究总结】》

《砂岩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贡献率研究总结】》代金友,张一伟,熊琦华,王志章,成岩作用对储集层物性贡献比率研究,石油勘探与开发,vo1,30,no.4储集层物性是多种成岩作用控制的综合结果,于某一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这种成岩作用组合关系构成一个复杂系统。

将这一系统的各种成岩作用分别定量化,并建立它们对储集层物性的控制关系,一方面可以突出各种成岩作用的强弱,进行成岩相的研究;另一方面可以分析控制储集层物性的因素及其控制程度。

本文把影响储集层物性的各种成岩作用综合成4个定量化参数,标定了它们对物性的贡献比率,形成了成岩作用定量化研究的新思路。

不同微相沉积物的颗粒粒度和组成等存在差异,在相同压力下的抗压实能力不同,压实率高,储集层的孔隙损失不一定大,从此角度,仅用压实率表征储集层的物性是不全面的,还需要表示储集层承受压实的能力。

1,1视压实强度假设沉积时储集层粒间体积均匀,后期变化为压实作用造成,根据砂体的粒度中值及成分成熟度、结构成熟度,考虑成岩作用过程,利用粒间孔隙体积的压缩程度来表示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的压实状况,提出与储集层物性相联系的视压实强度(a)概念,即:其中,细砂岩原始粒间体积一般取40%,压实后粒间体积为实际储集层铸体薄片的粒间孔隙体积、胶结物体积、杂基体积之和。

视压实强度越大,岩心薄片规模的储集层粒间体积越小,孔隙损失越多。

这样既考虑了不均匀压实作用,又包含了不同微相沉积物颗粒抗压实能力的信息。

1,2视填隙率认为压实后岩心薄片规模的岩石粒间总体积中填隙物体积所占的百分比是胶结、溶解和矿物充填、交代等成岩作用的综合效果。

结合前人研究,定义视填隙率(b)作为这一综合作用的量化参数:其中的填隙物体积等于胶结物体积加杂基体积视填隙率不仅反映胶结作用、矿物充填作用等对孔隙空间保存的影响,以及溶解作用对原生孔隙空间的改造;还反映了在一定的粒间体积中,填隙物体积与粒间孔隙体积的分配比例关系。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优点: 客观反映了岩样中孔隙和裂缝对导电性的综合影响。
缺点:全直径的岩样获取困难,在实验室只能进行岩样数目极少的实验。另外, 在如此少的岩样中,其裂缝的分布、发育等不具代表性。 2)将孔隙和裂缝分别考虑,岩电实验以小岩心为实验对象 选用无宏观裂缝的基质部分,采用小岩心柱进行岩电实验。
优点: 容易进行大量的系统实验。
FMI资料预处理 裂缝产状描述
计算 裂缝 宽度
计算 裂缝 长度
计算 裂缝 密度
计算裂缝孔隙度
一、概述
5、研究思路与方法 (5)饱和度计算方法
火山岩饱和度的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主要基于岩电实验,考虑到火山岩储层大多 既有孔隙又裂缝,即属于孔隙—裂缝型双重孔隙介质,现有两种研究思路。
1)在岩电实验中同时考验裂缝和孔隙,以全直径的岩样为实验对象
玄武岩 SiO2 温度
45%-52% 45-52%
安山岩
52-63% 52%-63%
英安岩
63-68% 63%-68%
流纹岩
68%-77% 68-77%
1160℃
900 ℃
粘度


颜色


酸度分类方法:基性岩
中性岩
中酸性岩
酸性岩 流纹岩类
玄武岩类 安山岩类 英安岩类
一、概述
5、研究思路与方法 采用的火山碎屑岩分类方法
火成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周继宏
zhoujihong001@
长江大学 地物学院 测井系 2010年5月
提纲
内容提要
一、概述
二、火山岩测井响应特征与相关机理分析
三、火成岩岩性识别方法
四、火成岩储层孔隙度评价方法
五、火山岩储层饱和度评价方法探索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气田勘探考试题

油⽓⽥勘探考试题1、滚动勘探开发:是通过少数探井和早期储量估算,在对油⽥有⼀个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将⾼产富集区块优先投⼊开发,实⾏开发时间的向前延伸;同时,在重点区块突破的同时,在开发中继续深化新层系和新区块的勘探⼯作,解决油⽓⽥评价的遗留问题,实现扩边连⽚。

这种“勘探中有开发,开发中有勘探”的勘探开发程序,称为滚动勘探开发。

2、综合录井:是在钻井过程中应⽤电⼦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分析技术,通过在钻台上、钻井液循环通道上、钻具等相关部位安装⼀定的采集仪器,来获得⼯程信息、钻井液循环动态信息、钻井液性质信息、⽓测信息和随钻测量信息等,进⽽达到发现油⽓层、评价油⽓层和实时钻井监控⽬的的⼀项随钻技术。

3、⾮常规油⽓资源:在地下的赋存状态和聚集⽅式与常规油⽓具有明显差异的⽤常规的采油⼯艺技术不能开发利⽤油⽓聚集。

4、圈闭预探:是指经盆地区域勘探优选出的有利含油⽓凹陷进⾏勘探,经过圈闭准备到圈闭钻探获得⼯业油⽓流的全过程。

5、预测储量:该储量是地震详查和其他⽅法所提供的圈闭内,经过预探井钻探获得⼯业性油⽓流、油⽓层或油⽓显⽰后,根据区域地质条件的分析和类⽐,对有利区域按照容积法估算的储量。

6、探明储量:是指油⽓藏评价勘探阶段完成以后,经过油⽓藏精细描述评价⽅法,计算出的油⽓储量。

7、隐蔽圈闭:是指采⽤常规的勘探技术和识别⽅法难于发现的圈闭。

隐蔽圈闭⼏乎包括了地层、岩性、特殊类型圈闭以及与构造因素有关的复合型圈闭的⼤多数。

8、⼤区勘探:是指从众多盆地的地质调查开始,通过科学探索井钻探,优选出有利含油⽓盆地的过程。

勘探对象是盆地。

9、评价井:是在已经证实有⼯业性油⽓的构造、断块或其他圈闭上,在地震精查的基础上,为查明油⽓藏类型、评价油⽓⽥规模、⽣产能⼒以及经济价值为⽬的的探井。

10、科学勘探程序:正确处理勘探阶段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流程、正确处理勘探对象与勘探技术⽅法以及勘探任务之间的相互关系,称之为科学勘探程序。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精品】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前言1论文来源及目的意义本题目来源于长庆油田研究院油藏评价室的科研项目《鄂尔多斯盆地姬嫄地区罗1井区长8-1油层组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

储层综合研究及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寻找、认识、改造储层,充分发挥储层能量,以达到提高勘探开发效益的目的。

因此合理、客观、快速地对储层进行评价和分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近年来我国原油消费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基于国家石油战略方面的考虑,开发和利用好低渗透油藏对保持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保障作用。

为了对这部分储量进行有效的动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姬源油田罗1井区长8:油藏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横向变化快,非均质性严重,由于其处于开发早期,目前对沉积微相类型,平面展布规律认识不清,对砂体的空间展布规律缺乏整体认识,非均质性刻画尚欠精细,储层参数不够准确,也没有建立精细的储层模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油田的勘探开发工作,制约了油田合理的油藏开发技术政策的制定和开发方案的确定"因此,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预测有利区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

姬嫄地区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要产油区之一,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经过近几年的勘探工作,对其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研究区构造单元属伊陕斜坡中部,具有低孔、低渗、低饱和度的储层特征,属于典型的低渗特低渗油气藏,发育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一构造油气藏。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1井区长8-1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的研究,同时结合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在全面分析储层特征的基础上,找出影响储层物性的主控地质因素,发现其形成及分布规律,进而对有利区带进行预测,优选出勘探目标,为石油勘探与开发提供依据。

2研究现状和趋势储层评价目前采用的方法总体上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大类。

定性评价主要以孔隙度和渗透率为评价依据,将储层分为好、中、差3个等级。

此外也结合岩石成分,结构(粒度、分选、磨圆)、杂基含量、成岩作用、压汞和退汞参数等指标,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

鄂尔多斯盆地涧峪岔油田长4+5油层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鄂尔多斯盆地涧峪岔油田长4+5油层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长石的次生加大所形成的硅质 组成 , 长石质和石英 质 为长 4 +5油层 组 中主要 为胶 结 物 , 均 2 6 。 平 .0
收稿 日期 :0 O 7 5 2 1 —O —1
作者 简介 : 张建 国, 甘 肃人 , 男, 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油 田开发专 业, 现主要从事石 油勘探开 发工作。
12 3
表1 长4 +5储 层 砂 岩 成 分 统 计 表
内 蒙古 石 油4 r L- - .
2 1 年第 1 期 00 9
层 碎 矿 含 ) 位 屑 物 量(
杂 量( 基含 )
胶 物( 结 )
石 长 岩 云 绿 石伊 石泥 质方 石石 质长 质 英 石 屑 母 泥 利 铁 解 英 石
2 1 年第 1 期 00 9
内蒙 古 石 油4 v L- - -
11 3
鄂尔多斯盆地涧峪岔油田长 4 油层成岩作用与储层评价 +5
张 建 国 米 乃 哲 李 旭 芬。康 胜 松 何 薛 刚 , , , ,
(. 1 延长 油 田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子 北 采 油 厂 , 西 子 长 7 7 0  ̄ 陕 13 0 2 延长石油集团研究院 ;. . 3 长安 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陕西 西安 7 孔 、 低渗 ~ 超低 渗储 层 为主 。 特
关键 词 : 岩作 用 ; 隙特 征 ; 成 孔 储层 评价 ; 涧峪 岔油 田
中图分类 号 : 2. TEl2 1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0 6 78 (00 1 一O 3— 0 1 0- 9 12 1) 9 11 6
大 型平缓单斜 , 倾角一般不到 1, 。构造幅度极小 , 平 均 坡降 7 0 k ~1m/ m左 右, 断层与局部构造均不发 育 , 部 因差 异 压 实作用 而产 生 鼻状 隆起 构造 。 些 局 这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1、有机酸的形成 在烃源岩生成液态烃之前,干洛根分子就释放出其外围羧 基和酚基,形成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两类水溶性有机酸。 二元羧酸阴离子浓度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热脱羧作用, 温度高时,二元羧酸就会脱羧转变为一元羧酸和(或)CO2。
2、羧酸和酚基在碳酸盐和铝硅酸盐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中的
缚石类胶结物:呈粒状、板状、纤维状、针状等。 赤铁矿胶结物:常受含氧孔隙水的分解。 黄铁矿胶结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在同生成岩阶段的黄铁矿
在电镜下显示为草莓状,由八面体黄铁矿微晶集合而成。在砂
岩油藏中,黄铁矿常富集于油水边界部位。
4、交代作用 (1)概念 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2)类型
储层地质学——成岩作用 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 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之前所发生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影响因素:较多,但以孔隙水的性质及运动最为重要。 (3)主要类型:压实、压溶、交代、矿物的多形转化、重结 晶等作用。
2、压溶作用 产生:缝合线、微缝合线、未缝合线的缝。 若缝合线中没有不溶残余和自生矿物充填,可作为储集
空间储渗油气。
3、胶结作用 (1)碳酸盐矿物胶结物 古代的: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现代的: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泥晶、纤维晶、较粗的粒状晶体。
影响胶结物晶体形态的因素是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 子的选择性毒害效应,结果使镁方解石成长为数微米宽的纤 维状或泥晶状陡斜菱面体。
4、交代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雾心亮边构造:在 污浊白云石的外缘形成

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区域成岩作用特征及定量评价

文昌A凹陷珠海组储层区域成岩作用特征及定量评价
为中等近强溶蚀.


词 : 海 组 ;压实 损 失 的孔 隙度 ;压 实 率 ;胶结 量 ; 溶 蚀 率 ;溶 蚀 量 珠 视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0—1 9 ( 0 2 0 —0 0 10 8 1 2 1 ) 2 0 7—0 7
中 图 分 类 号 : E1 2 1 T 2 .
图 4 文 昌 A 凹 陷珠 海 组 胶 结 物 体 积 分 数 分 布
() 2 南断 裂东段 下 降盘珠 海组 一段 、 二段 ( ) 铁 方解 石 和 ( ) 铁 白云石发 育带 ( 图 3 ) ( ) 解 石 平 均 见 C .铁 方 体 积分 数分 别为 1 . 、. , 铁) 2 5 4 O ( 白云石 平均 体积 分数 分别 为 2 7 、 . . . 5 0 () 3 凹陷 中心珠 海组 和南 断裂东 段下 降盘 珠海 组 三段 ( ) 铁 白云石 发育 带 ( 图 3 E) 凹陷 中心 ( ) 见 D、 . 铁
采 用视 溶蚀 率参 数进 行评 价 时 , 于浅 层砂 岩可 以适 用 . 着埋 深 增 加压 实 作 用逐 渐 增强 , 存 下来 对 随 保 的孔 隙度 降 低 , 管次 生孔 相对 含 量 ( 溶蚀 率 ) 高 , 尽 视 较 但本 身 面孔率 较低 , 可提 供 的次生 面孑 率 很低 , L 对实
岩 作 用 横 、 向 分 布 规 律 ; 算 成 岩 参 数 压 实 损 失 的孔 隙 度 和 压 实率 、 结 量 、 溶 蚀 率 和 溶 蚀 量 , 别 对 压 实 作 用 、 结 纵 计 胶 视 分 胶
作 用 和 溶蚀 作 用进 行 定量 评 价 , 确定 区 域成 岩作 用 强 度 . 果 表 明 : 海 组 总 体 为 中 等 一 强 压 实 . 中 , 陷 西 缘 为 弱 胶 结 珠 其 凹 结、 中等 溶 蚀 ; 凹陷 中心 以 中 等 胶 结 、 等 溶 蚀 为 主 ; 断 裂 东 段 下 降 盘 为 中 等一 强 溶 蚀 , 海 组 一 段 和 二 段 为 中等 一 强 中 南 珠 胶 结 , 海 组 三 段 为 弱 一 中 等 胶 结 ; 断 裂 中段 下 降 盘 珠 海组 一 段 和二 段 为 中 等胶 结 , 海 组 三 段 为 弱 胶 结 , 海 组 一 段 珠 南 珠 珠

姬塬油田长4+5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姬塬油田长4+5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1 a ) ( ) 粒 定 向排 列 。 常 见 片 状 矿 物 ( 云母 ( ) ;2 颗 如
一 ~
根 据 岩 心 资料 统 计 ( 1 分 析 , 塬 油 田延 长 表 ) 姬
组长 4 5储 层 砂岩 类 型 以 长石 砂 岩 为主 , 次 为 岩 + 其
片 ) 长条 状 矿 物 ( 石英 等 ) 、 如 的定 向排 列 , 在镜 下 碎 屑 颗粒 略具 一 定 的方 向性 ( 1 b ) ( ) 图 ( ) ; 3 塑性 颗 粒 ( 云母 片 、 岩 岩 屑等 ) 曲 、 形 、 长 或被 硬 碎 如 泥 弯 变 拉
姬 塬 油 田延 长 组 长 4 5储 层 主 要 的岩 石 类 型 + 有灰色细砂岩 、 粉砂岩 、 砂岩 , 细一 粉 深灰 色粉 砂 质
一一 一鲫 如 一 鲫
艚一 量~ 一一 醋 霄
表一云 一
机 械 压 实作 用 是储 集 层 最普 遍 、 最典 型 的 成岩
泥岩 、 泥质 粉 砂 岩 、 砂质 泥 岩 、 色 泥 岩 。砂 质 沉 积 黑
第 1 4卷 第 1 期
重 庆科 技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21 0 2年 2月
姬 塬 油 田长 4 5储 层 成 岩 作 用研 究 +
王 郑 库 阮 刚 杨 星 雷 雨 童 静 赵 宗群
( 重庆 科技 学院 ,重庆 4 13 ) 0 3 1
摘 要 : 于 岩 屑 、 心 分 析 化 验 及 生 产 动 态 等 资 料 , 姬 塬 油 田长 4 5储 层 的岩 石 学 特 征 、 岩 作 用 进 行 了研 究 。 基 岩 对 + 成
为 了定量 表征储 层 压实作 用 强度 , 引入 “ 视压 实
率” 这一 概念 , : 即

6.储层实验测试技术

6.储层实验测试技术
花瓣状、蜂窝 状、絮状
鳞片状、板片 状、羽毛状
薄片、鳞片状
粘土
产状
孔隙充填 孔隙衬边 孔隙桥塞 孔隙充填 孔隙衬边 孔隙桥塞 孔隙充填 孔隙衬边 孔隙充填
扫描电镜:仪器设备-扫描电子显微镜
五、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
基本原理: 不同元素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和能量不同→测定矿物的化学成分→高灵敏度地 鉴别细小的疑难矿物-沸石类、粘土类。 电子探针―测量X射线波长;能谱仪―测定X射线能量。
研究目的:
了解晶体生长史,→岩石成岩中流体化学性质变化,→推断成岩 环境。
石英发光特征表(陈丽华,1990)
发光颜色 温度(℃) 结晶条件
产状
蓝紫色石英 >573 快冷却 火山岩、深成岩、接触变质岩
棕色石英 >573 慢冷却
高级区域变质
<573
低级变质岩
不发光石英 <300
自生石英
(3)恢复岩石原始结构、构造
三、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
阴极发光―电子束轰击样品产生的可见光。 不同矿物含激活剂元素不同→阴极发光不同。
(1)鉴定矿物―有效鉴定:碳酸盐类、不同成因石英和长石 ①碳酸盐类
方解石:发橙黄色、桔红色光,少数发蓝色光; 铁方解石:基本同方解石,但发光较暗,甚至近于不发光;
白云石:发橙红色、淡紫红色光; 铁白云石:不发光。 ②石英 •棕色光:高温石英且冷却较慢―高温区域变质石英;
九、其它方法
稳定同位素分析 对自生矿物―尤其是碳酸盐胶结物进行碳、氧同位素测定,可判断当时的成岩 温度、成岩介质盐度以及成岩流体来源。
热变指数 (TAI)
<2.5 2.5~4.5 4.5~5
Ⅰ类 <437 437~460 450~465
Tmax(℃)

油气田开发地质

油气田开发地质

油⽓⽥开发地质⼀、油⽓⽥开发阶段储层评价内容和主要特点是什么?近年来在该研究⽅⾯的新进展有哪些?答:每个开发阶段的资料基础和所要解决的开发任务不同,因⽽储层评价的内容也各不相同。

1、开发准备阶段(1)对各含油层系进⾏地层对⽐:对开发⽬的层系进⾏油层组划分,做出油层综合柱状图,油层对⽐剖⾯图。

(2)描述各油层组岩性特征:分析统计岩⽯成分、含量、粒度中值、分选系数、胶结物含量、胶结类型。

(3)分油层组统计有效厚度:作出含有层系和分油层系的有效厚度等值线图,作出含油⾯积图,描述砂体的连续性、稳定性、⽅向性。

(4)沉积亚相分析:分析各亚相带的旋回性、韵律性等,作出相模式图。

(5)开展孔隙结构研究:确定各套开发⽬的层系的储集空间类型;分油层组统计孔喉⼤⼩、孔喉均值程度、作⽑细管压⼒曲线分析。

(6)物性分析:统计孔隙度、渗透率及渗透率分布,各油层组或含油层系建的渗透率级差、变异系数,作⾮均质评价;作出含油饱和统计。

(7)渗流特征分析:分含油层系、油层组确定润湿性;作出相当渗透率曲线;作出敏感性评价。

(8)隔层研究:确定隔层标准、统计含油层系、油层组间的隔层厚度,隔层的孔渗性、裂缝特征、钻遇情况,描述隔层的岩性,作出隔层平⾯等厚图。

(9)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储层的概念模型。

2、开发⽅案设计与实施阶段(1)进⾏油层对⽐:将含油层系细分到⼩层,作出油层综合柱状图,对⽐剖⾯图,分区块作出连通图、⼩层平⾯图。

(2)开展⼩层沉积相研究:将沉积相带划分到微相,研究各微相平⾯分布与纵向变化,研究各微相带岩⽯的结构、构造,孔隙度、渗透率的纵横向变化,作出孔渗平⾯等值图。

(3)孔隙结构研究:以微相带为单元研究不同岩⽯的孔隙结构,⽤⽑细管压⼒曲线作出孔喉体积、渗透率贡献图。

(4)成岩作⽤研究:研究成岩作⽤对孔隙类型和分布的控制。

(5)⾮均质性研究:以⼩层为单元,进⾏平⾯、层⾯、层内⾮均质性描述,统计变异系数、⾮均质性系数和级差数据等。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

浅析石油地质勘探与储层评价方法随着石油工程的发展,无论是日常的各类交通工具,还是化工生产中各类化工原料,都离不开石油的身影,因此自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对石油事业十分关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石油攻坚战,取得了舉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发展,工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用车量的飙升,对于石油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石油的使用需求,我国一方面从国外进口原油,另一方面则加大来对于石油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然而国际形势变化莫测,一味地仰人鼻息不利于我国的发展,因此为了更好地摆脱来自国外石油进口的限制,就必须对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相关技术进行加强,实现石油勘探能力的提升。

本文对当石油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相关技术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借由定边油田储层进行初步的概述,为日后的石油勘探事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标签:石油地质勘探;储层;评价方法中国在进行石油地质勘探期间,是应用多样方式对土地的情况展开抽样调研,从中取得最精准的石油相关信息。

还必须对某些生油、存储的油还有用于运输的油等这些因素展开详尽的探究,对石油展开合理的、准确的评价。

现在,中国在这个方面进入了新的时期,而且已经缓步形成了在石油的地质勘探方面以及储层评价方面较为优良的系统,可是在某些流程上仍旧有缺陷,还需要持续进行优化,只有使用高效的方案才可以对石油的实际状况进行更精准的探测。

1定边油藏的地质研究通过对定边油藏开展地质研究,可以对定边地区油藏沉淀相及砂体分布规律进行确定,和定边区域油藏特征进行结合,开展精细地质分析,实现对开采层系的合理划分。

在定边区域中的油气聚集环境为陆上环境和水下环境交织的复杂沉积,构建出以三角洲沉积作为主要形式的细粒沉积结构。

在研究区域中有三调地质结构呈现为鼻状隆起的形态,构建成单斜背景,有利于实现油气开采工作的顺利开展。

1.1储层岩石学特征在定边地区,油藏的主要储层类型为低渗透储层,储层物性根据空间上的不同而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储层构成的岩石类型大多为长石质砂岩或是岩屑质长石砂岩,这些构成储层的砂岩在分选度上均等,粒径较小,碎屑颗粒大多呈现为棱角状,岩屑类型主要是变质岩岩屑后者火山岩岩屑,对于储层开采工作会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岩作用的概念很早在国外就已经被提出,但是并未受到重视,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成岩作用演化具有多期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物化性质和演化模式,造成成岩作用研究的难点,之前的研究大都是基于野外露头和岩心观察的定性描述,对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研究及其和优质储层展布特征之间的关系研究很少。

1 储层成岩作用类型
1.1 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一种埋藏成岩作用,主要是物理变化,指沉积物埋藏后,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在压力作用下,岩层中碎屑颗粒或者矿物颗粒之间的水分排出,导致颗粒排列变得紧密。

1.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指胶结物或者矿物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来,将疏松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一种成岩作用。

主要分为碳酸盐岩胶结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和粘土矿物胶结。

1.3 交代作用
交代作用的实质是一种同时并进的溶解和沉淀作用,是一种在保持被交代矿物晶形或集合体形态的矿物的情况下,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转化作用。

矿物交代过程中既可以交代原生矿物的部分,也可以完全替代原生矿物颗粒;晚期交代作用还会交代早期形成的交代产物。

1.4 溶解作用
溶解作用主要是使已有的矿物完全或部分地溶解,主要发生在长石颗粒内、岩屑颗粒中易溶组分内和碳酸盐胶结物内。

在东营凹陷ES4s湖泊碳酸盐岩心中观察到很多种溶解(溶蚀)现象。

2 成岩作用的影响
成岩作用对储层质量的影响可以分为建设性影响和破坏性影响,其中有机酸导致的溶蚀、溶解作用产生了大量次生孔隙,改善储层物性。

部分粘土矿物转换也会增加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孔隙度和渗透率明显增加。

而压实作用及胶结作用则会破坏储层质量,降低储层孔隙度和渗透性。

3 成岩作用定量评价技术
3.1 成岩作用数值模拟
目前国内成岩作用的数值模拟主要有两种,一是作用模拟,二是效应模拟。

第一种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不同类的成岩作用,例如石英次生加大、机械压实、绿泥石环边胶结等,与油气储层质量评价的联系较弱。

第二种效应模拟研究的重点是各种成岩作用造成的综合影响,而不是单因素成岩作用的机理,目前这种模拟方法应用较广泛,可以模拟成岩演化过程中温度、压力、成分、时间的变化,从而定量刻画储层成岩阶段。

3.2 储层成岩相测井评价
油气储层往往经历多期成岩演化阶段,成岩作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纵向上和平面上的储层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展布在优势储层评价过程中越来越重要。

目前的研究方法一般分为三步,首先根据研究区野外露头和岩心资料,经过薄片鉴定、X衍射等,确定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类型。

第二步则根据不同成岩相,统计各自的自然伽马、自然电位、密度、中子等不同测井值的范围,利用测井交会图、图版等统计不同成岩相的测井响应参数范围。

第三步,利用第二步的参数范围编写识别算法和数学模型,利用软件根据测井参数自动识别储层成岩相。

4 结束语
近年来,随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对成岩作用也越来越重视,然而限于成岩作用成岩机制和成岩演化的复杂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性,成岩作用和成岩相的定量评价技术发展缓慢,但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储层成岩作用也会引起更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欢庆,林春燕,张晶,等. 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进展[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3,32(2):1-9. 
[2]赖锦,王贵文,王书南,等. 碎屑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综述及研究进展[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2):4942-4953.
油气储层成岩作用及定量评价技术
刘奕蔚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湖北 武汉 430223
摘要:成岩作用是油气储层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实验分析技术和沉积储层理论研究的进步,成岩作用的研究有了较大的发展,成岩作用的评价也由野外现象观察的定性评价向定量评价转变。

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总结了成岩作用的研究内容、类型及定量评价技术,以期促进成岩作用理论的发展。

关键词:油气储层 成岩作用 成岩相
Diagenesi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petroleum Reservoirs
Liu Yiwei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Jianghan Oilfield Company,Wuhan 430223,China Abstract:Diagenesis is an important branch in petroleum reservoir research. with the progress of experimental analysis and sedimentary,the study of diagenesi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the evaluation of diagenesis develops from qualitative to quantitative.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contents,types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echniques of diagenesis.
Keywords:petroleum reservoir;diagenesis;diagenesis facies 
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