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的培养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标准》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定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要在语文教学中完成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正确理解人文,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所谓人文素养是指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包括按照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和人于国家,乃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和中学生、大学生不同的特点,体现了质与量可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其人文素养主要有:如何很好的处理人与自然、人于社会、人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的解决自身的理性、意志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智力、德行、感情、体格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在以人文素养为核心,人文素养与语言能力并重、不可分割的语文素质观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的思路豁然明朗起来。那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如何正确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一、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教学的优势。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将发挥重要作

用。在语文教学中寓于思想教育,是语文课的一个特点。所以,语文学科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而且,由于语文课程资源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更应重视和发挥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我们的教材主要有一篇篇的课文组成,这些课文的内容极为丰富,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空间小到细菌微生物,无所不有,真可谓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课文中不仅知识丰富,大部分的课文都反映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对自然深刻的理解,体现了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人文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资源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呢?

1、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作者的思想感情不是贴在文章上的标签,需要学生遵循一定的路径才能有所体会。

在课文学习过程中要发挥朗读的作用,在朗读的过程中,无声的语言变成了有声的语言,学生入于眼,出于口,闻于声,记于心,文中的人、情、景、物跃出纸面,学生多方面的感知了教材,不假思索的感受到了文章所写事物的美。如《燕子》、《阿里山的云雾》两篇课文,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花开草长,万木齐发”的景象,“赶集似的聚拢来”欢快热闹的气氛,“千山万壑,全笼罩在朦朦胧胧的云雾”的美丽景色都很自然的出现在眼前。

要重视积累和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审美体验,受到了情感文化的熏陶,为什么那些读书读的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呢?道理就是如此。

2、以生活的辐射陶冶学生的情操。

生活是个大课堂,它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在教学中我们如果有意识地把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也就是把社会生活辐射进课堂)。那么她的教育效果比单纯说教的效果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当学完《荔枝》这篇课文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这篇文章很感人,你对你的妈妈又了解多少呢?请你回家为你妈妈洗一次脚,并把洗脚的过程写下来。学生作业交上来后,我惊喜万分地发现:我的学生正在长大。有的学生把这种感人的场面写来,反映了家庭的和谐;有的学生对妈妈因过分劳累发出了内心的呼声;有的学生把妈妈当时的激动。自己内心的感激淋漓尽致地写了下来等等。这样的教学,由于结合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所以这样的教学不仅丰富了教材而且发展了教材,更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了熏陶。

3、贴近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语文教育的源泉,只有把生活引入课堂,课堂教学才会充满无限的生机。在语文教材中有一些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比较大的课文,在教学中如何处理呢?就是要努力做到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如《小音乐家扬科》的教学,学生对小扬科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对那些残害小扬科的人充满了憎恨,怎样能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呢?

我设计了一个小法庭,让学生们充当扬科的律师以及法庭的法官,还扬科一个公道,对那些残害扬科的人给与公正的判决。这样同学们不仅正确的表达了对扬科的同情,对旧社会的憎恨,同时受到了符合当代社会的法制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教师是课程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素养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全面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1、教师要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师的情感就是对于发展主体所具备的“爱心”,是对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行为、问题的情感和态度。“一个孩子牵动多少人的心,我如何拿心对孩子”教师不再是“唯我独尊”的圣者,而是把学生作为学习语文的主体,自己则作为指挥的启迪者,情感的传递者,知识的指导者;也不再是讲解员,而是以情激情,以情启智的教练员、陪练员,是学生最好的学习伙伴。

教师必须宽容,对于学生的标新立异要给与肯定和赞赏,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学生即使做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举动,教师也要对其中合理、积极的成分持热情肯定的态度。

2、教师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情趣。

教师的工作很辛苦,但在工作之外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的就会派上用场。

3、教师要培养反思的习惯。

反思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也是一个人品质高尚的表现。会反思的人具有谦虚内敛的性格,具有不服输的劲头,具有探索的精神,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做这样的反思:当学生精神不振时,能否使他们振作?当学生过度兴奋时,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绪时,能否给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是能否唤起他的力量?能否从学生的目光中读出愿望?能否从学生的回答中听

出创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欢娱?

三、营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要努力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让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感染、熏陶学生。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应该从硬件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入手,创造班级浓厚的文化氛围。所谓硬件建设,就是加强班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如:设置学习园地、标语牌、黑板报、图书箱等,确保这些班级文化设施布局科学合理,美观大方。所谓软件建设就是要创设浓厚的文化氛围,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创建团结、友爱、互助的班风,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风。让学生在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文化气息浓厚的教室里愉快地成长;让教室里终年荡漾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充满着人文的关怀。

四、认真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素养。

广泛开展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