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管理PPT课件
![第三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管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19879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7c.png)
《增值税专用发票使用规定》
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范围
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应税劳务,应向购买方开 具专用发票。
•商业企业一般纳税人零售的烟、酒、食品、服装、鞋帽 (不包括劳保专用部分)、化妆品等消费品不得开具专用发 票。
•销售免税货物不得开具专用发票 。
35
(三)发票的开具要求
❖ 单位和个人,对外发生经营业务收取款项时,收款方 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可由付款方向收 款方开具发票。 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得开具发票。
A.经营业务已经发生,营业收入已经确认时,才
能开具发票
B.开具发票应按编号顺序填开,内容真实、全部
联次一次性复写或打印
C.经单位负责人同意,可以代其他单位开具发票
D.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应当保存5年
【例题·单选题】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
记簿应当保存( )。
A.1年
B.5年
[答案]B
[答案]D
11
【例题·单选题】税务机关对于纳税人 的税务登记表.提供的证件和资料审核 完毕的时间为( )。 A.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 B.自纳税人填报之日起15日内 C.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 D.自纳税人填报之日起30日内
[答案]A
12
【例题·单选题】税务登记的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纳税人填写( ) 来体现。 A.账务报表 B.完税凭证 C.纳税申报表 D.税务登记表
3
税务登记的范围
❖ 《税务登记管理办法》规定,凡有法律、法 规规定的应税收入、应税财产或应税行为的 各类纳税人,均应当办理税务登记;
❖ 扣缴义务人应当在发生扣缴义务时,到税务 机关申报登记,领取扣缴税款凭证。
❖ 免税期间也需办理税务登记。
税法基础知识
![税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dccf5a6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2.png)
税法基础知识(一)、税收定义: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比例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强制地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
它体现着以国家为主体的特定分配关系。
税收分配形式区别于其他分配形式的质的规定性。
又称税收形式特征。
税收特征是由税收的本质决定的。
它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强制性指国家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用法律的形式,对征纳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制约。
国家征税是凭借政治权力,而不是凭借财产所有权。
国家对不同所有者都可以行使征税权而不受财产所有权归属的限制。
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是具有自身物质利益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有企业的税收关系,也具有强制性特征。
无偿性指国家征税对具体纳税人既不需要直接偿还,也不付出任何形式的直接报酬。
列宁曾指出:“所谓税收,就是国家向居民无偿地索取”(新版《列宁全集》第41卷,140页)。
无偿性是税收的关键特征。
它使税收明显地区别于国债等财政收入形式,决定了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
在社会主义国家,它还是调节经济和矫正社会分配不公的有力工具。
税收无偿性的形式特征,是针对具体纳税人的。
固定性指国家征税必须通过法律形式,事先规定纳税人、课税对象和课征额度。
也称税收的确定性。
这一特征,是税收区别于财政收入其他形式的重要特征。
税收的公平原则 , 以及保证财政收入和调节经济的作用 ,都是以这种固定性为前提的。
税收的形式特征并不因社会制度的不同而改变。
任何社会制度下的财政分配只要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就是税收。
经济理论界对税收特征还有其他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税收的强制性不是由政治权力决定的,而是由社会经济关系或国家的社会职能决定的。
有人认为,税收既然是用来满足全体纳税人的公共需要,因此它应有整体的“报偿性”,而不应是无偿的。
(二)、税收分类:是按某一标准把性质相同或相近的税种划归一类,以示同其它税种的区别。
具体税种:1994 年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的税种由37 个缩减到目前的 23 个,按课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目的税五类。
税收基础知识[1]
![税收基础知识[1]](https://img.taocdn.com/s3/m/a1a90542700abb68a882fb6f.png)
(三)财产税的纳税地点 要根据财产的形态来决定。
率(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超率累 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
税收基础知识[1]
定额税率(Fixed Rate):是以实物计量单 位为标准确定的计税比例。分为单一定额 税率、差别定额税率、幅度定额税率、分 类分级定额税率等。
【举例】对盐征收的资源税:固体盐1060元/吨;对烟征收的消费税150元/每条; 车船使用税的乘人车:60-320元/每年
税收基础知识[1]
四、纳税环节
l 税法规定的纳税环节是指征税界定在哪个环节征税 的问题。
按照不同征税对象的性质来看:
1. 有商品的流转环节(流转税); 2. 所得的形成环节(所得税); 3. 也有财产的保有环节(财产税); 4. 行为的发生环节(行为税)等。 l 按照某种税征税环节多寡来分: 1. 一次课征制:消费税税法就规定只在生产环节缴纳
税收基础知识[1]
八、违章处理
l 是税法规定的对税务征纳过程中, 对纳税方和征税方违章行为给予的 处理。
税收基础知识[1]
违章行为的认定:
l 偷税——纳税人通过欺诈、隐瞒的手段, 如套开发票、隐瞒收入、更改帐簿甚至销 毁帐簿等方式以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
l 抗税——纳税人拒绝按照税法的规定履行 纳税义务。如:以各种理由拒绝办理纳税 申报和提供纳税资料;以各种理由抵制税 务机关的纳税通知;拒不接受税务机关的 纳税检查,甚至威胁围攻、暴力殴打税务 执法人员。
的收入只差20元,税款却相差107元?
总结:全额累进税率和超额累进税率各自的特点:
l 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便,但在应纳税所得额 的级距的临界点出现税负极不合理现象。
l 超额累进税率计算较复杂,但税负合理。我 国现行税制使用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税收法律制度
![税收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215a65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f4.png)
②包括:进出口关税,海关代征的进口增值税、消费税、船舶吨税。
(需要记忆)
【多选题】下列属于工商税类的有( )。
A.营业税
B.增值税
C.消费税
D.关税
【答案】ABC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流转税类的有(
A.增值税
B.消费税
C.房产税
【答案】AB
)。 D.印花税
$
概述
(三)按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 1.中央税。中央立法、收入划归中央、中央政府征管。 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增值税与消费税, 铁道部、银行总行、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与城建税等。
2.地方税。中央统一立法或授权立法、收入划归地方、地方政府征管。 营业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城建税,房产税,车船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
3.中央地方共享税。由中央、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 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等。
$
概述
(四)按计税标准不同分:
1.从价税——价格或价值。
$
概述
一、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根据法律法规,无偿取得财政收 入的一种分配方式。
二、作用: 1.组织财政收入。 3.维护国家政权。
2.调控经济运行。 4.保证国家利益。
三、特征: 1.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律和政令,强制征收。 2.无偿性——国家不付代价,不直接偿还。税收三性的核心。 3.固定性——征税的范围、标准、方法预先规定,有稳定的适用期。
8.纳税期限:纳税人向国家缴纳税款的法定期限。按期、按次。
$
概述
9.纳税地点:机构所在地、经济活动发生地、财产所在地、报关地 。
10.减免税: 概念——少征部分;全部免征。 目的——鼓励和照顾,税收优惠。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32645b76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0.png)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税收作为政府获取财政收入的主要手段之一,一直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确定了纳税人应纳税和缴纳税款的标准和方式,保障了税收制度的正常运行,促进了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税收的法律和规定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税收的法律和规定主要由宪法、税收法律和税务机关颁布的税收规定组成。
宪法规定了税制的基本原则和税收的性质,是所有税收法律和规定的基础。
税收法律则是国家为管理税收征收而制定的一系列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等,这些法律规定了纳税人应该缴纳何种税种、如何计算税款和缴纳税款的方式等。
而税务机关颁布的税收规定包括行政规定和部门规定,用于解释和说明具体的税收法律,进一步规范了税务管理的流程和操作。
税收的法律和规定的重要性税收的法律和规定是税收制度的基石,对于保障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公平和经济秩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税收法律和规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们规定了纳税人应该缴纳何种税种、如何计算税款以及缴纳税款的方式。
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纳税人瞎缴税或者逃税,另一方面也使得纳税人依法纳税并参与社会公共财政投入,促进了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
第二,税收法律和规定可以加强政府的财政收入,为国家财政的稳定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完善税收法律和规定体系,国家可以更加有效地收取税款,并且依法行政,保证了政府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发展。
第三,税收法律和规定可以调节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和扶持产业发展。
税收法律和规定的实行,能够通过税收刺激和优惠政策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和扶持产业发展。
第四,税收法律和规定对于促进税务管理工作保持正常有序,维护经济秩序和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税收的规范性、透明度和可预见性,以及税务机关的法规执行,对于规范纳税人的行为,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税收制度的权威,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练习题库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练习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c998a40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e7.png)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答案解析)打印本页一、单项选择题。
1.在税制要素中,能体现国家旳政策规定,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旳多少和纳税人旳承担程度旳是()。
A.征税人B.纳税人C.征税对象D.税率【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D【答案解析】税率旳高下直接体现国家旳政策规定,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旳多少和那纳税人旳承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旳关键要素。
2.税收行政法规是由()审议通过旳。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国有税务总局【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C【答案解析】税收法规由国务院负责审议。
税收法律在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后,以议案旳形式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旳有关工作部门,在广泛征求意见修改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3.在税收法律关系中,主体旳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旳对象是()。
A.税收法律关系旳主体B.税收法律关系旳客体C.税收法律关系旳内容D.税收法律关系旳标旳【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B4.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权指定贯彻执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旳规章制度,制定税收征收管理旳详细规定旳部门是()。
A.工商行政管理局B.国家税务总局C.财政部D.房地产管理局【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B【答案解析】见教材p2515.我国旳营业税中规定了起征点,营业额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旳照章全额计算纳税,营业额低于起征点则免予征收营业税,这种减免税方式称为(),属于()。
A.免征额税基式减免B.起征点税额式减免C.项目扣除税额式减免D.起征点税基式减免【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D【答案解析】我国旳减免税包括:税基式减免、税率式减免和税额式减免。
其中税基式减免中包括起征点、免征额、项目扣除和跨期结转。
其中旳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旳数额界线,课税对象旳数额没有到达规定旳起征点旳不征税;到达或者超过起征点旳,就其所有数额征税。
6.我国土地增值税采用旳税率形式属于()。
A.比例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您旳答案】【对旳答案】 C【答案解析】目前我国土地增值税旳税率采用四级超率累进税率形式。
经济法概论第8章税收法律制度
![经济法概论第8章税收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312ee3b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1f.png)
经济法概论第8章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国家税收政策在法律层面的具体体现,是指由国家根据宪法、法律和法规规定,对纳税人按照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征收税款,保障税收按规定执行的法律组织和程序。
在经济法概论第8章中,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的规范性等内容。
本文将对这些内容进行介绍。
第一部分:税法的基本原则税法的基本原则是税法的核心,是税收制度的基础和保证税收法律制度顺利实施的基本准则。
主要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公平原则:税法要求税负应该按照纳税人的经济能力分配,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税收负担。
2.简洁明了原则:税法应当简洁明了,避免繁琐复杂的规定,以便纳税人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纳税义务。
3.稳定性原则:税法的规定不应该频繁变动,确保纳税人的税收预期和长期投资规划具有可靠性。
4.奖惩原则:税收制度应当根据纳税人的行为给予奖励或者惩罚,以达到激励和约束的作用。
第二部分:税收法律体系税收法律体系是包括宪法、法律法规和行政法规等法律规范的整体,构成国家税收法律制度的基础。
税收法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宪法规定:宪法是对国家税收政策给予了基本原则和指导性的规定,保障了税收制度实施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税收法律:税收法律是对税收制度和税收征管进行细化和具体规定的法律文件,包括税收总则、税收分类和税种、纳税义务和税收征收等。
3.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各级政府根据税收法律的授权制定的具体实施细则和办法,用于规范税务行政机关的职责和权力。
第三部分:税收法的规范性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是指税收法律对纳税人和税务行政机关的约束力和适用范围。
税收法的规范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制性:税收法律是国家强制性实施的法律,纳税人必须按照法定的税法规定履行纳税义务,否则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
2.直接适用性:税收法律的规定适用于所有纳税人,不论个人、企业还是其他组织,都必须按照相关税法规定纳税。
3.优先地位:税收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优先地位,一般情况下,其他法律和法规不得与税收法律相抵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0986064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2.png)
停业、复业登记
1、定期定额征收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在停 业前(一个星期内)办理登记
2、停业期最长不得超过1年。 3、停业期间发生应税行为的还要申报纳税 4、停业期满还需停业,需要再申请,如不申请视
为复业进行正常的征税行为。
注销税务登记 1、条件:解散、破产、撤销依法终止的 2、在15天内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1、外出经营申请《外管证》 2、期限:一般30天到180天 3、外出经营结束后:回到经营地税务主管机关办
变更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的情形
1、发生改变名称 2、改变法人代表的 3、改变登记类型的 4、改变经营地点场所的 5、改变生产经营方式 6、增减注册资金的 7、改变经营期限的等 在30天内办理税务登记 变更税务登记提供资料
1、营业执照 2、有关证明文件 3、原税务登记证 4、其人相关性资料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一、税收管理 1、定义: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中对征纳过程实施的基础性 的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 2、包括:税务登记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 二、税务登记: 1、定义:依据税法规定,对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进行登记管理的 法律规定。 2、税务登记的作用: 了解税源分布情况 制定税收政策 提高纳税意识 享有减税免税政策 三、税务登记的种类
设立登记、变更登记、停业登记、复业登记、注销登记、外出 经营报验登记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税务设立登记
1、需要办法税务登记的有 1)、生产经营在领取营业执照 国家规定可以不领取营执照的 应当理末办理营业执照的 没有营业执照也末经相关部门批准的 承包经营的 外出经营的(30天,最多不得超过180天) 境外企业在境内承包的 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 2)、在30天内理设立登记
税收基础知识
![税收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2fa6ff604a1b0717fd5dd1b.png)
税率% 速扣数 5 10 15 20 0 25 125 375
5
6 7
超过20000元的—40000元
超过40000元的—60000元 超过60000元的—80000元
25
30 35
1375
3375 6375
8
9
超过80000元的—100000元
超过100000元的
40
45
10375
15375
超额累进税率的含义及其运用
第二节 税收制度的七种类型
税收制度的基本类型是对税收制度按照不同标 准,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而有以下类型: 一、按税制基本功能为划分依据——分为基本 法税制、实体法税制和程序法税制。
广义的税收制度包括税收基本法(如宪法等统领 各项税收法律制度的基本大法)、税收程序法 (如税收征收管理法等规范征纳税程序的法律制 度)和税收实体法(即规定各个独立税种征纳税 规范的法律制度)。 狭义的税收制度一般仅指税收实体法,即国家设 置的具体税种的课征制度。本书所涉及的内容, 主要是狭义的税收制度。
3) 财产税的纳税申报与所得税相似。
4)行为税的纳税申报是按次缴纳
六、税收优惠
(一) 税收优惠的概念 税收优惠是一国政府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 社会、经济或政治目标而规定的照顾和鼓 励。 税收优惠的基本特征是,受惠人比其他纳 税人少承担或不承担税款。 它是间接的政府支出,西方经济学家把政 府因实施税收优惠而放弃的收入称为税收 支出(税式支出)
五、纳税期限
可分为税款结算期限和税款申报缴纳期限。 税款结算期限又有按次结算和按固定期结算,按 次结算的有,如不常发生的个人劳务收入、一些营 业收入等;按固定期结算的一般是按月结算,也 有按年、半年、10天、5天、3天、1天为结算期 的。 纳税申报缴纳期是税法规定的与税务部门完成缴 纳任务,结清手续的期限。
初级经济法基础 第四章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
![初级经济法基础 第四章第一节 税收法律制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b284b15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ff.png)
知识点:现行税种与征收机关
我国税收征收管理机关有税务机关和海关。 1.海关负责征收管理的税种 (1)关税; (2)船舶吨税; (3)委托代征的进口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税务机关征收管理的税费 (1)除海关负责的税种以外的其他所有税种。 (2)部分非税收入和社会保险费的征收也由税务机关负 责。
知识点:税法要素
6.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法律责任
3.税率 税率是计算税额的尺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4.计税依据 从价计征 、从量计征、复合计征
5.税收优惠 1.减税和免税 少征部分税款即为减税,对于应征收的税款予以免除即为免税。 2.起征点 (1)起征点,也称“征税起点”,是指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额界限。 (2)征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规定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 的,就其全部 数额征税。 3.免征额 免征额,是指对征税对象中的一部分给予减免,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 征税。
1.纳税人 纳税人是指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法人、自然人和其他组织。 注:需要注意区分纳税人与扣缴义务人的概念,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 定的,在其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义务的单位。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2.征税对象 征税对象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 不同的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初级经济法基础
知识点:税收的概念与特征
要素 1.税收的主体
2.征税的依据
3.税收的目的
具体内容 1.国家
2.政治权力
3.实现国家职 能、取得财政 收入
要素 4.税收的本质
5.税收的特征
具体内容
4.特定的分配形 式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
![税法知识基础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4522d00f12d2af90242e6be.png)
第一章:税法概念及体系(一)财政学上税收概念☐王国清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二)法学意义上的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或其他公法团体为财政收入或其他附带目的,对满足法定构成要件的人强制课予的无对价金钱给付义务。
(刘剑文,2004)☐ 1. 税收的权利主体是国家或地方自治团体;☐ 2 税收的义务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公民、外国人、财产权☐ 3 税收以财政收入为主要目的或附随目的;宪法国家职责,管制诱导☐ 4 税收以满足法定构成要件为前提条件;☐ 5 税收是一种公法上的金钱给付义务;为什么;税收与私法之债(依据、优越、限制)☐ 6 税收是一种无对价的给付;法律层次;宪法层次☐7 税收是一种强制性的给付;税收与捐赠(发生、实现);税收自愿与非自愿;☐宪法上的税收概念1 税是面向不特定公众强制征收的无对价金钱给付;2 税是遵从宪法最低约束的给付:税收法定主义、公平课税原则、比例原则3 税是用于合宪开支的给付;二税法概念和特征☐税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授权的行政机关制定的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罗玉珍,1993;徐孟洲,1999)。
☐(1)税法的调整对象是税收关系,有关税收活动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如税收征纳关系、纳税人与国家的关系、税收权限划分关系、税收救济关系、国家间税收权益分配关系等。
(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税法区别于其他法律规范的个性:☐(1)结构的固定性。
1 税种与税种法的相对应性;2 税收要素的固定性;(2)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的统一。
(3)技术性。
复杂的制度设计,实体法和程序法。
(4)经济性。
调节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
☐此外,保障国家公共品供给职能;调整和确认税收关系;由一系列单行税收法律文本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税法的性质和作用二)税法的作用☐(1)税法是税收基本职能得以实现的法律保障。
税收的财政收入职能、资源配置及宏观调控职能、公平收入分配职能☐(2)税法是调整税收关系,保证各方主体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税收秩序的准则。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税收法律制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f992bf89e87101f69f319560.png)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本章基本结构框架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均为1分,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
2002年教材对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范围进行了较大调整,值得考生特别注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税种的分类、税制要素。
流转税(第9章)本按课税对象分类所得税(第10章)章1、税种的分类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第11章)主按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要课税对象、税目内2、税制要素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容起征点、免征额(注意二者的区别)本章重点与难点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1)税种的分类;(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3)税率的分类;(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由于本章内容比较简单,对本章重要考点的分析和解释参见“历年考题评析”与“同步强化练习题”部分。
历年考题评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关税B、营业税C、增值税D、土地增值税【答案】D(2000年)【解析】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土地增值税属于资源税。
2、在税制要素中,对纳税对象总额中的一部分数额免予征税,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被免予征税的这部分数额是()。
A、抵免额B、免征额C、税基D、起征点【答案】B(2002年)【解析】(1)免征额是指对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2)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如果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二、判断题1、在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时,纳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答案】×(2001年)【解析】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其“全部”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典型例题精析一、单项选择题1、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cddee80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70cb262.png)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健康发展的基础,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公平性,各国不断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本文将探讨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概述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指国家为了对纳税人进行征税活动进行监督和规范而制定的一系列法规和制度。
它主要包括税收法律、税收征管法规、税收征管制度等。
税收法律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基础。
一般来说,税收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的种类、税收的征收主体和对象、税收的计税依据、税收的征收方式和途径、税收的征收程序和征收机关等方面内容。
税收法律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实际情况和税收政策方向,确保税收制度与国家整体利益相适应。
税收征管法规是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实施规则。
它主要包括税收征收管理的原则、控制程序、管理要求、行政处罚等内容。
税收征管法规的制定是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的规范性,确保税收征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税收征管制度是税收征收管理的操作规程。
它主要包括税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制度、税收征收的程序和流程、税务人员的考核评价制度等内容。
税收征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为了规范税收征收管理的具体操作,提高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国内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在中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
首先,我国税收法律体系日趋健全,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等多部法律。
这些法律为各类纳税人的征税行为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其次,我国税收征管法规和制度不断完善,形成了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征收管理体系。
例如,税务机关制定了详细的经济活动分类标准,并对不同行业、不同纳税人制定了相应的征税政策和征收管理要求。
此外,税务机关还加强了税收征缴、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提高了税收征收管理的效率和准确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fb60b8f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13.png)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了保障税收的公平、合理和高效征收,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本文将从税收征收的背景和基本原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功能和特点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税收征收的背景和基本原则税收征收作为政府行使财政职能的重要手段,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财政需求的增长,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建立变得尤为重要。
税收征收的基本原则是公平、公正、合理和便捷。
税收征收的公平性是指税收应当依据纳税人的财务状况和能力确定,并保障每个纳税人的平等权利。
税收征收的公正性是要求税务部门在履行职责时做到公开、透明、廉洁,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税收征收的合理性是要求税收制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
税收征收的便捷性是为了简化纳税程序,减少纳税人的负担,并提高征收效率。
二、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功能和特点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和特点。
1. 规范税收征收程序和方式。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明确了纳税义务的产生、税款计算和缴纳、税务检查和纳税申报等环节的具体规定,保障了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 加强税收征收的监督和管理。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设立了专门的税务机构,对税收征收进行监督和管理,确保税收的正常征收和使用。
3. 保护纳税人的权益。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规定了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职权和侵权行为。
4. 提高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通过简化税收征收程序、优化纳税服务等方式,提高了税收征收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延误和漏税现象。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特点是系统性、稳定性和适应性。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涉及到多个法律文件和规定,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和系统的法律体系。
同时,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内容相对稳定,不随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而频繁调整。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46ca9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e0.png)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税收的概念和作用税收是国家向公民和法人征收的义务性经济利益,用于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
税收通过政府机构征收,用于满足公共支出,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社会公平。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基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规范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体系。
这一体系的基础是国家宪法,具体表现为税收法、征管法规、税收征收实施办法等文件。
税收法及其作用税收法是制定税收制度的基本法律,确定应税对象、税率、征收方式等重要事项,保障税收的合法性和效率。
税收法的制定必须符合国家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税法在法制架构体系内运行。
征管法规的内容和作用征管法规是具体规范税收征管工作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征收管理、征纳关系、稽查检查、纳税申报等方面的规定。
征管法规通过具体规定税收征收的各项环节,规范税收征收管理行为,维护税收征收秩序。
税收征收实施办法的制定和执行税收征收实施办法是税收法规的具体执行细则,包括具体的税收征收管理程序、申报流程、缴纳方式等规定。
税务机关依据税收法规制定税收征收实施办法,对具体的税收征收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完善和发展随着税收征收管理的不断发展,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实际征收管理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适时修改税收法规和制定新的征收管理办法,以适应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
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作用和意义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维护税收征收秩序和权益的重要保障,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确保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和公正性;规范税收征收管理行为,维护税收征收秩序,减少税收征收管理的腐败和滥用行为;促进税收的合理征收,增强税收征收的效率和效益,为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提供保障。
总结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是国家维护税收征收秩序和权益的法律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只有建立健全、完善和执行严格的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才能确保税收征收的合法性、公正性和更有效地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法律框架
![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法律框架](https://img.taocdn.com/s3/m/bec796a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7.png)
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法律框架税收制度是国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运用税收手段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为了确保税收制度的有效运作并促进纳税人合规行为,各国都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框架与管理体系。
本文将介绍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法律框架,并探讨其重要性和实施方式。
一、税法管理税收制度的法律基础税法是管理税收制度的基础,它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纳税主体的权益,是国家实施税收政策和管理税收活动的重要法律依据。
税法通常包括了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纳税人的义务与权益、税收计算与征收程序等内容。
税法的制定和修订必须遵循合法、公正、透明和规范的原则,以确保税收制度的公正与透明。
二、税收制度的法律框架1. 税收立法和规划税收立法是确立税收政策的基础,通过制定和修订税法法规,明确税收政策的目标和原则,规范税收管理的程序和措施。
税收规划则是在税收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明确税收政策的细节,确保税收制度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2. 税收征收与管理税收征收与管理是税法管理的核心环节。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的征收、管理和维护纳税人合规行为。
税务机关根据税法对纳税人征收相应的税款,并监督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
同时,税务机关还负责纳税人的登记、申报、报税、税收追收、稽查等工作。
3. 税收司法和争议解决税收司法是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税务争议解决机构应建立健全,确保纳税人在税收争议解决过程中的公正和公平。
税务争议解决机构应确保合规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对逃税行为给予严厉打击。
三、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重要性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制度的健全与税收合规的实施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税收制度的健全与税收合规的强化有助于提高经济运行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减少经济不稳定因素的影响。
最后,税收合规对于纳税人来说是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声誉和信誉。
四、税法管理税收制度与合规的实施方式1. 加强税收教育与宣传通过开展税收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纳税人对税收制度和合规重要性的认知。
经济法基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经济法基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bd8f0817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a5.png)
经济法基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第一节税收征收管理概述一、税收法律关系及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一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利,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以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特定分配形式; 税收法律关系:税法所确认和调整的税收征纳主体之间在税收分配过程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税收法律关系由主例题:2008年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可以成为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税务部门 B.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国企业 C.海关部门 D.在我国境内有所得的外籍个人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注意区分哪些是权利,哪些是义务 1.税务机关的权利和义务了解12税务机关的义务包括宣传税法,辅导纳税人依法纳税的义务;保密义务;为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开具完税凭证的义务;受理税务行政复议的义务;进行回避的义务;其他义务等;注意:进行回避的义务是指税务人员在核定应纳税额、调整税收定额、进行税务检查、实施税务行政处罚、办理税务行政复议时,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其法定代表人、直接责任人有利害关系,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关系、可能影响公正执法的其他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和义务相对重要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包括知情权,要求保密权,享受税法规定的减税、免税和出口退税优待,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陈述权、申辩权,要求税务机关承担赔偿责任权,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等注意: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是指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立即退还;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义务包括按期办理税务登记;按规定设置账簿;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按期缴纳或解缴税款;接受税务检查等; 注意:①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履行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的义务,然后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和起诉; ②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 ③纳税人有解散、撤销、破产情形的,在清算前应向其主管税务机关报告; 例题: 1.判断题在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关系中,税务机关是行政主管部门,只享有征收税款的权力,没有义务;纳税人则负有纳税义务,不享受权利;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主体权利的有; A.请求延期纳税 B.按期办理纳税申报C.申请退还多缴税款D.申请行政复议前缴纳税款、滞纳金二、我国税收征收管理体制掌握国税、地税、海关的征税范围我国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我国的税收分别由税务、海关等系统负责征收管理;例题:2008年多选题某大型超市在2007年度缴纳的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税务局征收的有;A.增值税B.房产税C.印花税D.车船税第二节税务管理一、税务管理的概念税务管理主要包括税务登记、账簿和凭证管理、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内容;二、税务登记管理一税务登记的概念与范围 1.税务登记的概念: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例题: 1.多选题下列组织和人员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 A.国有企业 B.某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C.出版社 D.在集贸市场流动卖菜的农村菜农2.2011年判断题企业在外地设立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3.2011年判断题纳税人在减免税期间不需办理纳税申报;2税务登记证件及使用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①开立银行账户;②领购发票;纳税人办理其他税务事项时,应当出示税务登记证件:①申请减税、免税、退税;②申请办理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③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④办理停业、歇业;⑤其他有关税务事项;注意: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或者其他存款账户之日起15日内,将其全部账号向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发生变化的,应当自变化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中登录税务登记证件号码,并在税务登记证件中登录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账户账号; 3.税务登记主管机关县以上含本级,下同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是税务登记的主管机关;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执行统一的税务登记代码; 例题:2011年不定项选择题某物流公司2011年1月有关经营情况如下:……5在某商业银行开立一般存款账户用于业务结算;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第1~4小题;第1~3小题属于第三章的知识点; 4该公司当月开立一般存款账户应向税务机关报告的期限是; A.自开立之日起5日内 B.自开立之日起10日内 C.自开立之日起15日内 D.自开立之日起30日内二税务登记的内容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以及停业、复业登记等;注意选择题 1.设立税务登记1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2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限要求——先工商、后税务;注意30日的时间规定3申报办理税务登记需提供的资料及税务登记表填写内容资料:①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②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③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④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业主的居民身份证、护照或其他合法证件;其他需要提供的有关证件、资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确定; 了解税务登记表的主要内容; 4税务登记证件的发放已办理税务登记的扣缴义务人应当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变更税务登记——先工商、后税务;注意30日的时间规定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纳税人适用; 1停业登记实行定期定额征收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停业时,税务机关应收存其税务登记证件及副本、发票领购簿、未使用完的发票和其他税务证件; 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应当按规定申报缴纳税款; 2复业登记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 纳税人停业期满不能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的,应当在停业期满前向税务机关提出延长停业登记申请; 4.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届满后10日内,持外管证回原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办理外管证缴销手续; 5.注销税务登记——注意时间规定:办理纳税人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纳税人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注意判断题例题:1.单选题某中介服务公司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领取营业执照,其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期限是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 ;日日日日2.单选题纳税人因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需要注销税务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 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日日日日3.单选题下列情形中,纳税人需要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的是 ;A.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的B.改变生产经营期限和隶属关系的C.改变开户银行和账号的D.改变住所或经营地点涉及主管税务机关变动的4.单选题实行定期定额征税方式的个体工商户需要停业的,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的停业期 ; A.为6个月 B.为l 年 C.不得超过6个月 D.不得超过1年三税务登记的管理1.证照管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税务机关认可的报刊上作遗失声明;2.非正常户处理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三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三、账簿和凭证管理 一账簿的设置管理例题:1.单选题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自其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内按规定设置账簿;日日日日2.单选题关于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办理工商登记后,15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B.自办理扣缴税款登记后,10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C.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5日内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D.扣缴义务人自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二对纳税人财务会计制度及其处理办法的管理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2.纳税人使用计算机记账的,应当在使用前将会计电算化系统的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说明书及有关资料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3.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例题:2011年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这一定期限是; A.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 B.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30日内 C.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60日内 D.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80日内三账簿、凭证等涉税资料的保存和管理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例题:1.下列财务资料中,除另有规定外,至少要保存10年的有A.账簿B.记账凭证C.收支凭证的粘贴簿D.发票登记簿2.下列关于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扣缴义务人按照被代扣、代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明细账 B.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仅使用外国文字记账 C.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该保存l0年,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D.账簿、会计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企业可根据需要自行销毁四发票管理 1.发票的概念与种类税务机关是发票的主管机关; 发票分为普通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和专业发票三种;2.普通发票的管理1发票的种类和样式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及使用范围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形状、规格、内容、印色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除经国家税务总局或省级税务机关依据各自的职责批准外,发票均应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 发票的基本联次为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开票方留存备查;第二联为发票联,收执方作为付款或者收款原始凭证;第三联为记账联,开票方作为记账原始凭证; 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式样的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确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式样的发票,由省级税务机关确定; 2发票的印制普通发票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指定的企业印制; 发票应当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由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发票监制章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机关制作;发票实行不定期换版制度; 3发票的领购例题:1.2010年不定项选择题某旅游公司2009年9月1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主要经营范围为提供境内外旅游服务,开发经营荔园景区及射击、游戏机等游艺项目,公司有关经营情况如下:12009年9月,申报办理了开业税务登记;210月,持有关资料办理了发票领购手续;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回答下列3小题;1该公司申报办理开业税务登记的最后期限是;年9月5日年9月10日年9月15日年9月30日2该公司办理发票领购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供的资料是; A.税务登记证件 B.经办人员身份证明 C.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D.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2.2007年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单位和个人在首次申请领购发票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供的有; A.税务登记证件 B.经办人身份证明 C.工商营业执照 D.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3.2006年判断题临时到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外地区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凭所在地税务机关证明,可向经营地税务机关申请领购经营地的发票;4.2007年判断题税务机关对外省、自治区、直辖市来本辖区从事临时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申请领购发票的,可以要求其提供保证人或者根据所领购发票的票面限额及数量交纳不超过1万元的保证金,并限期缴销发票;4发票的开具、使用和保管一般情况下,收款方应向付款方开具发票;特殊情况下如收购单位和扣缴义务人支付个人款项时,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发票;不符合规定的发票,不得作为财务报销凭证,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拒收;填开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在发生经营业务确认营业收入时开具发票;未发生经营业务一律不准开具发票;开具发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批准,不得跨规定的使用区域携带、邮寄、运输空白发票;禁止携带、邮寄或者运输空白发票出入境;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5年;保存期满,报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使用发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妥善保管发票,不得丢失;发票丢失,应于丢失当日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并在报刊和电视等传播媒介上公告声明作废;例题:1.单选题根据发票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纳税人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和发票登记簿的保存期限是;年年年年2.2010年单选题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发票;5发票的检查发票检查中,税务机关的权利:①有权检查印制、领购、开具、取得和保管发票的情况;②调出发票查验;③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④向当事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情况;⑤在查处发票案件时,对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和资料,可以记录、录音、录像、照像和复制;税务机关需要将已开具的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向被查验的单位和个人开具发票换票证;发票换票证仅限于在本县市范围内使用;发票的真伪由税务机关鉴定;税务机关需要将空白发票调出查验时,应当开具收据;税务机关在发票检查中需要核对发票存根联与发票联填写情况时,可以向持有发票或者发票存根联的单位发出“发票填写情况核对卡”,有关单位应在接到税务机关“发票填写情况核对卡”后15日内如实填写有关情况报回;例题:2006年多选题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税务机关在对纳税人进行发票检查中有权采取的措施有;A.调出发票查验B.查阅、复制与发票有关的凭证、资料C.向当事人各方询问与发票有关的问题和资料D.检查领购、开具和保管发票的情况3.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增值税专用发票由国家税务总局指定的企业统一印制;基本联次为三联:发票联、抵扣联和记账联;一般纳税人应通过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使用专用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最高开票限额管理,即单份专用发票开具的销售额合计数不得达到规定的上限额度;一般纳税人在开具专用发票当月,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收到退回的发票联、抵扣联符合作废条件的,按作废处理;开具时发现有误的,可即时作废;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后,发生销货退回、开票有误等情形但不符合作废条件的,或者因销货部分退回及发生销售折让的,购买方应向主管税务机关填报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申请单;主管税务机关对一般纳税人填报的申请单进行审核后,出具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通知单;销售方凭购买方提供的通知单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在防伪税控系统中以销项负数开具;红字专用发票应与通知单一一对应;四、纳税申报一纳税申报的概念纳税申报的对象: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二纳税申报数据电文相对应的的纸质申报资料的报送期限由税务机关确定4.其他方式实行定期定额缴纳税款的纳税人,可以实行简易申报、简并征期等方式申报纳税;简易申报实际上是纳税申报的一种变通方法;简并征期相当于延长了纳税期限,本身也不属于一种独立的纳税申报方式四纳税申报的其他要求 1.纳税人在纳税期内没有应纳税款的,也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2.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在减税、免税期间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3.延期申报1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确有困难,需要延期的,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延期申请,经税务机关核准,在核准的期限内办理; 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 3经核准延期办理纳税申报、报送事项的,应当在纳税期内按照上期实际缴纳的税额或者税务机关核定的税额预缴税款,并在核准的延期内办理税款结算; 例题:2003年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享受企业所得税免税待遇的,在免税期间无需办理纳税申报;总结:正常情况下税务管理程序 1.依法成立:领取营业执照 2.从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设置账簿 3.从依法成立之日起30日内办理开业税务登记——领取税务登记 4.从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15日内将财务会计制度及处理办法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5.办理发票领购手续——发票领购簿 6.发生纳税义务或代扣代缴税款义务后,办理纳税申报7.如果发生变更,从依法变更之日起30日内办理变更税务登记若要终止: 8.缴销发票,结清税款9.办理注销税务登记10.办理注销工商登记第三节税款征收一、税款征收的概念税款征收是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全部税收征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二、税款征收方式一税款的征收方式征收方式适用范围查账征收适用于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能够如实核算和提供生产经营情况,并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款和如实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查定征收对账务不全,但能控制其材料、产量或进销货物的纳税单位或个人,由税务机关例题:2006年单选题税务机关针对纳税人的不同情况可以采取不同的税款征收方式;根据税收法律制度的规定,对于账册不健全、但能控制原材料、产量或进销货的单位,适用的税款征收方式是;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二税款的缴纳方式三、税款征收措施主要有核定调整应纳税额、责令缴纳并加收滞纳金、责令提供纳税担保、采取税收保全措施、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以及享有税收优先权、代位权与撤销权等;一由税务机关核定、调整应纳税额1.核定应纳税额的情形——无账可查或计税依据不可信1依法可以不设置账簿的;2依法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2.核定应纳税额的方法税务机关有权采用下列任何一种方法核定应纳税额:1参照当地同类行业或者类似行业中经营规模和收入水平相近的纳税人的税负水平核定;2按照营业收入或者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3按照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推算或者测算核定;4按照其他合理方法核定;当其中一种方法不足以正确核定应纳税额时,可以同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方法核定;例题:1.多选题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下列情形中,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的有;A.有偷税、骗税前科的B.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C.按规定应设置账簿而未设置的D.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难以查账的2.2001年判断题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未申报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3.关联企业纳税调整纳税人与关联企业业务往来:应遵循独立交易原则;1关联企业的含义①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存在直接或者间接的拥有或者控制关系;②直接或者间接地同为第三者所拥有或者控制;③在利益上具有相关联的其他关系;2适用关联企业纳税调整的情形——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不符合独立交易原则时,税务机关可以调整其应纳税额:3税务机关调整应纳税额的方法①按照独立企业之间进行的相同或者类似业务活动的价格;②按照再销售给无关联关系的第三者的价格所应取得的收入和利润水平;③按照成本加合理的费用和利润;④按照其他合理的方法;纳税人与其关联企业未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支付价款、费用的,税务机关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3年内进行调整;有特殊情况的,可以自该业务往来发生的纳税年度起10年内进行调整;二责令缴纳,加收滞纳金1.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可责令限期缴纳,并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2.对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及临时从事经营的纳税人,由税务机关核定其应纳税额,责令缴纳;不缴纳的,税务机关可以扣押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扣押后缴纳应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必须立即解除扣押,并归还所扣押的商品、货物;扣押后仍不缴纳应纳税款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依法拍卖或变卖所扣押的商品、货物,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3.加收滞纳金的起止时间,为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税务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确定的税款缴纳期限届满次日起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实际缴纳或者解缴税款之日止;例题: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其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金,该滞纳金的比例是滞纳税款的;A.万分之一B.万分之五C.千分之一D.千分之二2.2011年单选题某餐饮公司2010年8月应缴纳营业税6000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00元;该公司在规定期限内未进行纳税申报,税务机关责令其缴纳并加收滞纳金,该公司在9月30日办理了申报缴纳手续;税务机关核定该公司营业税和城市维护税均以1个月为一个纳税期;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的滞纳金;该公司应缴纳的滞纳金金额是元;׉×15=450B.60000+4200׉×15=׉×30=900D.60000+4200׉×30=963000+4200׉×15=元;3.单选题某企业按照规定,应于2011年1月15日前缴纳应纳税款30万元,但该企业迟迟未交;当地税务局责令其于2月28日前缴纳,并加收滞纳金;但直到3月15日,该企业才缴纳税款;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该企业应缴纳的滞纳金金额是元;。
税法基础
![税法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d6379d06be1e650e52ea9979.png)
【经典例题】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法律地位的平等主要体现为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 )【答案】×【经典例题】税收法律关系的权利主体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税务机关。
() 【答案】×【经典例题】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是指()。
A.征税方B.纳税方C.征纳双方D.国家税务总局【答案】C【经典例题】下列单位具有征税主体资格的是()。
A.某市国税局征管处B.某市地税局C.某税款代征单位D. 纳税义务人【答案】B【经典例题】税收法律关系中的纳税主体是指()。
A.某市国税局征管处B.某市地税局C.某税款代征单位D. 纳税义务人【答案】D第二节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我国税收的立法原则: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公平原则3.民主决策的原则4.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5.法律的稳定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经典例题】税收立法原则是指在税收立法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
其主要内容包括()。
A.从理论出发的原则B.公平原则C.体现国家单方面意志的原则D.集中决策的原则E..法律的稳定性、连续性与废、改、立相结合的原则【答案】BE第三节我国税收立法、税法调整与实施一、税收立法机关我国制定税收法规的机关不同,其法律级次也不同: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税收法律。
2.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制定的暂行规定及条例。
3.国务院制定的税收行政法规。
二、税收立法程序1. 提议阶段。
2. 审议阶段。
3. 通过和公布阶段。
【经典例题】税收立法程序通常包括的阶段有( )。
A.提议阶段B.审议阶段C.通过和公布阶段D.试行阶段【答案】ABC三、我国税法的实施税法的实施即税法的执行。
它包括执法和守法两个方面。
一方面,执法机关要依法执法;另一方面,征纳双方都要守法。
由于税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其适用性或法律效力的判断,一般按以下原则掌握:1.层次高的法律优于层次低的法律;2.同一层次法律中特别法优于普通法;3.国际法优于国内法;4.实体法从旧、程序法从新。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b53c19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3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是中国税收制度的基础法律,于1993年通过并实施。
该法律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税种、税率、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保障国家财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税收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税收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平、合法、便利、适度、稳定等。
其中,公平原则是税收制度的核心原则,要求税收应当按照纳税人的财产状况和经济能力进行征收,避免对不同纳税人的差别待遇。
合法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必须依据法律规定,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便利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方便纳税人,减少纳税人的负担。
适度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适度,不得过高或过低。
稳定原则要求税收征收应当稳定,避免频繁调整对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二、税种和税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多种税种,包括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关税等。
其中,增值税是中国税收制度的主要税种,适用于商品和劳务的销售、进口等环节。
企业所得税是企业所得的税收,适用于企业的利润、股息、红利等所得。
个人所得税是个人所得的税收,适用于个人的工资、薪金、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所得。
消费税是对特定消费品征收的税收,如烟草、酒类等。
关税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
税率是税收征收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不同税种的税率。
其中,增值税税率分为17%和13%两档,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税率分为7个档次,消费税和关税的税率根据不同商品和进口国家的情况而定。
三、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纳税人的义务和权利。
纳税人的义务包括按照法律规定及时、足额地缴纳税款,提供真实、准确的纳税申报资料等。
纳税人的权利包括享有合法的税收减免、免税、退税等优惠政策,享有合法的诉讼权利等。
四、税收征收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法规定了税收征收和管理的程序和要求。
税收征收应当依据法律规定,按照程序进行,不得超越法律的范围。
税收管理应当加强对纳税人的监督和管理,保障税收征收的公平、合法和便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税收法律制度基础
本章基本结构框架
在最近3年的考试中,本章的分值均为1分,属于绝对的弱势群体。
2002年教材对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围进行了较大调整,值得考生特别注意。
本章的主要容包括税种的分类、税制要素。
流转税(第9章)
本按课税对象分类所得税(第10章)
章 1、税种的分类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第11章)
主按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地方共享税
要课税对象、税目
2、税制要素税率(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额税率)
容起征点、免征额(注意二者的区别)
本章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容包括:(1)税种的分类;(2)课税对象与税目的区别;(3)税率的分类;(4)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区别。
由于本章容比较简单,对本章重要考点的分析和解释参见“历年考题评析”与“同步强化练习题”部分。
历年考题评析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A、关税
B、营业税
C、增值税
D、土地增值税
【答案】D (2000年)
【解析】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关税;土地增值税属于资源税。
2、在税制要素中,对纳税对象总额中的一部分数额免予征税,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被免予征税的这部分数额是()。
A、抵免额
B、免征额
C、税基
D、起征点
【答案】B (2002年)
【解析】(1)免征额是指对课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只就减除后的“剩余部分”计征税款;(2)起征点是指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数量界限,如果课税对象的数额没有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起征点的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二、判断题
1、在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时,纳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
【答案】×(2001年)
【解析】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应就其“全部”营业额计征营业税。
典型例题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契税 B.消费税
C.农业税 D.个人所得税
【答案】B
【解析】(1)地方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土地增值税、车辆使用税、农业税;(2)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3)中央税包括关税、消费税、海关代征的增值税、消费税和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我国税收的管理和使用权限分类,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有()。
A、营业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消费税
D、增值税
【答案】ABD
【解析】中央地方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6个税种。
原来的中央地方共享税只包括增值税、资源税和证券交易印花税3个税种,选项AB(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原来属于地方税的税种,现改为中央地方共享税;而选项C消费税属于中央税。
同步强化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不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房产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车船使用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D
【解析】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契税3个税种,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流转税。
2、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是()。
A、土地增值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农业税
D、契税
【答案】B
【解析】流转税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和城市维护建设税5个税种。
3、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是()。
A、印花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契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答案】A
【解析】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流转税,契税属于财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资源税。
4、区别不同类型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A、税率
B、纳税人
C、征税对象
D、纳税期限
【答案】C
【解析】征税对象是指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所指的对象,即对什么征税,不同的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5、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适用超率累进税率的是()。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土地增值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C
【解析】土地增值税采取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6、我国税法要素中,用来明确征税的具体围,确定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税率的要素是()。
A、税目
B、计税依据
C、征税对象
D、税率
【答案】A
【解析】税目是税法中具体规定应当征税的项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
规定税目的目的有二个:一是为了明确征税的具体围;二是为了对不同的征税项目加以区分,从而制定高低不同的税率。
7、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是()。
A、课税对象
B、税目
C、税率
D、计税依据
【答案】C
【解析】税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多少和纳税人的负担程度,是税收法律制度中的核心要素。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行为税类的是()。
A、印花税
B、城市维护建设税
C、车船使用税
D、城镇土地使用税
【答案】AC
【解析】选项B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流转税,选项D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资源税。
2、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房产税
B、城镇土地使用税
C、契税
D、城市维护建设税
【答案】AC
【解析】选项B城镇土地使用税属于资源税,选项D城市维护建设税属于流转税。
3、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有()。
A、增值税
B、契税
C、资源税
D、营业税
【答案】ACD
【解析】选项B契税属于地方税。
4、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属于地方税的有()。
A、契税
B、消费税
C、土地增值税
D、营业税
【答案】AC
【解析】选项B消费税属于中央税,选项D营业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
三、判断题
1、在计算营业税应纳税额时,纳税人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的,仅就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
【答案】×
【解析】根据我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的规定,营业税按次纳税的起征点为50元。
如A企业的日营业额为49元,则无须缴纳营业税;B企业的日营业额为51元,则营业额51元全部缴纳营业税。
2、在计算土地增值税时,如果纳税人建造普通标准住宅出售,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的,免征土地增值税;如果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20%,应就其全部增值额计税,则扣除项目金额的20%为免征额。
()
【答案】×
【解析】根据土地增值税的减免税规定,扣除项目金额的20%对应的数额为起征点。
3、我国目前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
【答案】×
【解析】个人所得税属于地方税,但对储蓄存款利息征收的个人所得税属于中央税。
4、税收法律由国务院审议通过。
()
【答案】×
【解析】(1)税收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审议通过(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发布实施);(2)税收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以国家主席的名义发布实施)。
5、城市房地产税属于间接税。
()
【答案】×
【解析】(1)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所得税、财产税);(2)间接税是指纳税人能将税负转嫁给他人负担的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