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区域地理专题训练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部分第三十一讲青藏地区——三江源地区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2018·昆明期末)日喀则位于拉萨以西的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日照充足、农业发达,是“西藏的粮仓”之一。这里的农民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耕作者”,主要的粮食作物为青稞等。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与b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
A.a处与b处经度相同
B.a处与b处海拔相同
C.a处位于阴坡,b处位于阳坡
D.a处位于冬季风迎风坡,b处位于背风坡
解析:图中a与b纬度不同,但位于同一条等积温线上,主要是因为a处位于阴坡,b 处位于阳坡,C对;经度不是影响积温的主要因素,A错;a处于高山区,与b处海拔不相同,B错;a处、b处不受季风影响,D错。
答案:C
2.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
A.日喀则地区的年积温值较小
B.日喀则地区的降水少、晴天多
C.日喀则地区光照强度大
D.日喀则地区年日照时数较长
解析:日喀则地区的青稞比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麦类要晚两个月左右成熟,最主要的原因是日喀则地区的海拔高,年积温值较小,A对;成熟期晚与降水、光照、日照时数关系不大,B、C、D错。
答案:A
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下列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主要原因的是()
A.地形崎岖,交通不便B.地势高亢,气候寒凉
C.深居内陆,远离海洋D.冰川众多,湿地广大
解析:地形崎岖,交通不便,导致人类对该地的影响较少,不是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
答案:A
4.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④⑤⑥B.①③⑤
C.①②③D.②④⑥
解析:三江源地区的湿地,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其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三江源地区湿地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水源地,调蓄洪水的能力很弱。
答案:D
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据此回答5~6题。
5.造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纬度
C.夏季风D.人类活动
解析:图示区域积温等值线有与山脉走向相吻合的趋势特点,因而影响其弯曲的主要因素为地形。
答案:A
6.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D.“古城气候总无常”——受不稳定的季风环流影响,天气多变
解析:“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随高度的变化气温也在变化,即反映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该区域昼夜温差大,该地位于青藏地区,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是指白天降雨,夜晚结霜;青藏地区温差大,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结霜。图示区域主要位于非季风区,受季风环流影响小。
答案:D
读“青海省及相关景观图(如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字母()
A.a处于阿尔泰山区B.b湖为咸水湖
C.c湖周边夏季高温D.d省区简称宁
解析:读图,根据省区轮廓判断,a处于祁连山区,不是阿尔泰山区,A项错;b湖是青海湖,为咸水湖,B项对;c湖位于青藏高原,夏季气温低,不会是高温,C项错;d省区是甘肃,简称甘或陇,D项错。
答案:B
8.“天下黄河贵德清”(图中景观),这反映了当地()
A.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
B.地形以平原为主
C.农、牧业注重植被保护
D.河流堆积作用强
解析:读图,图示区为青藏高原区,气候特征以高寒为主,没有常绿阔叶林,A项错;地形不会是平原区,位于高原上,B项错;这里的水流清澈,主要是注重植被的保护,水土流失少,河流泥沙含量小,C项对;这里是我国第一级阶梯,地势高,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D项错。
答案:C
9.在图中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主要能为这些河流的中下游()
A.丰富物种B.涵养水源
C.净化空气D.美化环境
解析:在三江源地区保护湿地,对当地来说可以丰富物种,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是这些功能不能对河流中下游地区形成影响,A、C、D三项错;湿地主要是提供
稳定的水源补给,湿地有涵养水源的功能。B项对。
答案:B
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在冰雪消融的季节牧民组织上百头牦牛和上千头绵羊到藏西北地区运输食盐,在秋季青稞收获的季节赶到藏东南的拉萨等地用食盐去交换粮食,形成了与“丝绸之路”齐名的“食盐之路”。读食盐销售线路示意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不属于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干旱B.内流湖众多
C.光照充足D.地形平坦
解析:藏西北阿里地区盛产食盐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的湖泊多为内流湖,且该地区气候干旱、光照充足,蒸发旺盛,湖水含盐量大。
答案:D
11.“食盐之路”上采用的运输方式面临的主要困难是()
A.牲畜的饲料补给短缺
B.地表崎岖
C.气候寒冷
D.空气稀薄
解析:“食盐之路”上采用的运输方式是牲畜运输,由于牲畜数量多,且运输线路沿途自然草料少,所以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牲畜的饲料补给短缺。
答案:A
12.与牧民运输食盐选择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关联度最小的是()
A.此季节产盐量大
B.此季节大气温度高
C.此季节水源充足
D.到达时青稞已收获
解析:牧民运输食盐选择在冰雪消融的季节,即夏季,此时气温过高,冰川融水量大,湖水盐度低,此季节产盐量小;夏季气温高,水源充足,便于牲畜运输;秋季到达藏东南的拉萨等地,青稞已收获,便于交换。
答案:A
二、综合题
13.(2018·福州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8月1日,我国首条穿越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高速公路、通往玉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