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研究对于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通常的认知是二者形成的复合体是不能够实现跨膜运转的,进而使机体摄入的药物在分布、代谢、排泄及与相应的受体在结合后产生的药理效果,会以一种游离的形式进行,而游离药物在血液中发生的浓度变化是对机体内药物处置、药效起到决定性影响的因素中的重要一种。
本文对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基础和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对临床的常规用药需要考虑的因素进行总结,从而能够明确药物在何种情况下需要监测游离的浓度。
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机体
在使用药物后,药物进入机体内循环,由于结构上的差异性,就会与血细胞、血浆蛋白互相结合,形成结合型药物,而没有发生结合的药物,被称为游离药物。
药物在不同的作用下进行结合,这些作用分别是共价键结合、离子键吸引、氢键结合、电荷转移、疏水性结合及范德华引力,而上述的药物结合方式是可逆的,如果结合后,药物分子发生变大的情况,就不易透膜,能够在血液中储存,然后经过血液运输,通过游离药物分布到机体的各个组织部位,进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在血液中,多数药物能够与血浆蛋白结合,能够与血细胞结合,或者进入血细胞,当进入血细胞后,分布在血液中,继而形成了一种动态的平衡。
但在上述的各种结合方式中,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会对药物的分布造成重要的影响,特别是药物结合成的蛋白组分中,白蛋白(HSA)和α1酸性糖蛋白(AGP)是2种最为重要的。
1.1结合方式
为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人们在研究中,将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规律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发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方式,对患者体内的药物浓度起到预测的作用,根据质量守恒的作用原理,药物和血浆蛋白的可逆结合要保证以下的平衡:ka=k1/k-1=1/kd(1)式(1)中,k1是结合速率常数,解离速率常数是k-1,药物-蛋白复合物结合常数是ka,解离常数是kd。
该公式反应的是药物与蛋白在结合产生的亲和力的大小。
高蛋白与药物结合的ka值范围在105~107mmol/L,而低蛋白结合的ka值和中等结合强度ka的值范围均在102~104mmol/L。
Cu是体系中没有结合的药物浓度,Cb是体系中结合的药物浓度,P是原始蛋白浓度,也就是游离结合部位的浓度。
因此,若体系中的蛋白没有与药物分子发生结合,那么P 可以认为是体系中发生结合的蛋白总浓度。
若每个蛋白分子都含有n 个独立、亲和力相当的(ka)结合位点,在配体与大分子表面之间Langmuir吸附等温式如下:k1×Cu[1-Cb/(n×P)]=K-1×Cb/(n×P)(2)式(2)中,n×P得出的值大小是药物与蛋白发生结合后的容量指标,Cb/P表示的是1mol含有的与蛋白发生结合的药物分子数。
式(2)在重新排列后,结合率(fb)与游离药物浓度的表达如下:fb=n×P×Ka/(1+n×Ka+Ka×Cu)(3)因此,虽然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率随着药物浓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呈现出浓度依赖性和饱和结合的特点,但通常情况下能够满足Ka×Cu<1,这说明当药物浓度达到一定范围,结合率是作为常数,不因药物浓度变化受到影响,药物和血浆蛋白的结合方式是线性。
根据式(3)得出的结果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药物和血浆
蛋白的结合受到药物浓度、结合的蛋白浓度和血浆蛋白的结合量的影响,以亲和力等3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上述3种因素在机体内的变化,对药物在血浆中与蛋白结合发生变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实际上,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情况具有复杂性,可能与蛋白上多类位点相结合,并且与多种结合蛋白之间发生作用。
1.2结合位点
虽然药物在与血浆蛋白发生的结合无特异性,但二者之间发生作用的位置是在相对稳定的结合部位,而且能够随着空间构象变化。
因此,在多位点结合或多个药物分子发生结合时,药物与药物之间会出现相互作用,如抑制、诱导、协同等。
HSA是一条多肽链,分子量是66248,由58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有35个半胱氨酸残基(Cys),除Cys34外,其余的半胱氨酸残基形成了17对二硫键,这是HSA的一级结构,而HSA的二级结构又Ι、Ⅱ、Ⅱ3个α-螺旋结构域,其中每个结构域又分为A和B2个亚结构域。
试验中,人们通过药物分子与白蛋白结合的竞争抑制、白蛋白的断裂等方式,发现了血浆白蛋白上存在特定的小分子结合区域。
研究发现结合位点共归为6类,现在认为结合位点在华法令结合位点和地西泮/吲哚结合位点,也就是位于亚结构域的ⅡA、ⅡA上。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高分辨率的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解析人AGP多聚糖链,个体间的AGP存在较为明显的遗传多态性,在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上,不同的基因表达产物存在差异,从而使AGP与药物分子结合后的功能发生了改变,使药物在机体内的分布和处置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