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具有独特的优势,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不仅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内容、获得美感,而且能够丰富和深化阅读的内容,使读者发现和再造新的形象。本文主要从语文阅读教学方面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学生想象力

国家教育部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教师常常对学生新颖的想像力不能赏识,在很多地方无情地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无活力。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爱因斯坦认为:“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那么,想象力既然如此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呢?

一、充分利用语文教材,丰富学生的想象基础

叶圣陶先生说:“想象不过是把许多次数、许多方面所观察得到的融合为一团,形成一件新的事物罢了。假如不以观察为依据,也就无从谈起想象的作用。”因此,我们教会学生去观察自然,接触社会,感受生活,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增加他们头脑里的表象储备。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阅读的思路和作者的文章创作思路统一起来,并根据文章内容认真地感知文章所再现出来的具体情境,并把着力点放在创设画面、感知情境、体味意境上。

二、创设情境氛围,激发想象兴趣

1.借助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借助声、光、电的神奇配合,合理适度地使用往往能创设一种特殊的情境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从而唤起学生的想象。形象直观的材料极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形象的画面、声音、实物模型等材料,借助想象的翅膀,重新构想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就是把学生大脑存储的表象加以重新组合的过程。它体现了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程度。这里,选用一些具有新奇特征的内容,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2.朗读,激发学生的想象。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语文教材中精选了许多语言生动、感情充沛、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学时,可借助于声情并茂的朗读,唤起学生内心的想象,把课文中的人、事、景、物变成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的客观世界中的种种事物,从而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

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这样读出来的声音才不会空洞无物,矫揉造作。

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感悟中领略内涵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通过恰当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词汇。在语文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积累词语的训练,让学生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语汇量。引导学生精读优秀诗文,重视课内外材料的联系组合,充实表象,并使之在学生头脑中有深刻而完整的印象。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段:“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那些村童居然对着面带愠怒的老头公然作贼,抱起稻草,嘻嘻哈哈,大摇大摆地走入竹林。若发问一句:“一根稻草都要,而且是‘群童’,这说明什么?”学生马上想到“贫困”,再一点拨,想到安史之乱后民不聊生、天下贫困的整个局面。这些群童正是因为家境贫困,才会“当面为盗贼”,抱走那些今天视作垃圾的茅草。学生因此而悟到这些正是结尾的伏笔,进而深刻理解作者就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达“天下寒士”的痛苦,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最终为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怀所感动。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意识到,正是由于诗人对生活有了整体、充分的认识,所以可从大小、冷暖、颜色、气势、速度等方面来塑造文学形象,表达不同的感情。

四、增加生活积累,为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

宋代理学家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就告诉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得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阅历丰富的人,表象储备才丰富,而表象储备丰富才利于通过粘合、夸张和联想等方式创造出更多的想象。深入生活,与别人多交流,这样才能在学习、观察中为想象积累素材,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引领学生进行想象,能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从而排除阅读障碍,使学生深入文章的内核,正确透彻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之闪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罗纪荣.培养想像能力的方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