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火机器人设计2

合集下载

家庭灭火机器人设计报告毕业设计

家庭灭火机器人设计报告毕业设计

家庭灭火机器人设计报告毕业设计设计报告:家庭灭火机器人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家居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目前市场上尚缺乏能够进行灭火工作的智能家居产品。

因此,本报告提出了一种家庭灭火机器人的设计方案,旨在提供家庭火灾预防和紧急灭火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家庭灭火机器人、智能家居、火灾预防、紧急灭火1.引言1.1背景家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事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然而,由于人们对火灾的预防意识不足,火灾事故频发。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够提供家庭火灾预防和紧急灭火功能的智能家居产品。

1.2目的本报告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家庭灭火机器人,通过自主导航、火灾预警和自动灭火等功能,提高家庭火灾的预防能力和应对效率。

2.设计方案2.1硬件设计家庭灭火机器人包括主控制模块、导航模块、感知模块和灭火装置。

主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机器人的运动和整体功能。

导航模块利用激光雷达等技术,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感知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火焰传感器,用于监测火灾情况并提供火灾预警。

灭火装置采用喷雾器和灭火泡沫剂,用于进行紧急灭火。

2.2软件设计家庭灭火机器人的软件设计包括路径规划、火灾预警和灭火控制。

路径规划算法基于环境地图和导航模块提供的数据,实现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火灾预警算法根据感知模块提供的数据,分析火灾情况并发出预警信号。

灭火控制算法实现灭火装置的自动开启和灭火泡沫的喷射。

3.测试与评估为了验证家庭灭火机器人的性能,我们将进行实际场景的测试。

首先,我们将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测试机器人的自主导航和避障功能。

然后,我们将模拟火灾情况,测试感知模块的火灾预警性能以及灭火装置的喷射效果。

最后,评估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4.结论家庭灭火机器人是一种有潜力的智能家居产品,能够提供家庭火灾预防和紧急灭火的解决方案。

通过自主导航、火灾预警和灭火控制等功能,可以有效地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并提供紧急灭火的支持。

基于 STM32 的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方案

基于 STM32 的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方案

基于STM32 的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方案本系统以stm32微控制器为核心控制单元,以安装在车体两侧红外传感器来循迹,通过声音传感器启动,使用火焰传感器来检测火焰,以温度传感器检测与火源的距离,并用风扇来灭火。

车身主要以相隔30度的五个红外传感器来调整车身的角度,实现了对运动方向的控制,进而躲避障碍物,实现了在规定区域能自主搜索火源并实施灭火的功效。

标签:stm32;传感器;灭火机器人1 系统整体方案设计智能灭火机器人在声音或人工启动后,左右两侧的电机被驱动旋转,小车在前进的过程中,通过两侧夹角固定红外传感器,来调整两轮的转速,是车体达到前行方向,前行过程中实时监测是否有火源存在,若火焰传感器检测到有火源时,向火源靠拢,当与货源达到一定距离时,温度传感器接收到信号,在单片机处理下使风扇转动,直至火源被灭才停止旋转,然后继续寻找下一火源。

系统总体设计框图如图1。

2 系统硬件设计2.1 结构设计在综合考虑工作受地面摩擦、机器人惯性、机器人电机的转数差、齿轮箱与轮子的摩擦、电压变化等多个因素影响后,为了方便小车在前进过程中,能够直线前进,且没有左右较大的晃动,而且能够平稳转弯,我们采用圆形车体,两电机驱动,前后各安装一个万向轮。

车体主要由电路板,车底盘,风扇架,车轮等构成,为了更加节省车体空间,我们在设计电路板时,将稳压芯片,电机驱动,stm32芯片都焊接在一块板子上,使整个车体看起来更整洁更美观。

在车体前方安装5个红外传感器,并且距中心红外各岔开30度,将两个传感器放在车盘后面,距中心岔开60度。

这样能够使探测的范围更大,有利于对墙壁的探测。

红外的距离大概8cm,经过检测,这样车体能够最快修正,更加平稳。

电池放于车底盘下面,将车的重心降低,更有利于车体稳定。

将风扇提高能够略高于火源,而温度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一般与火源同等高度,风扇要有大概10度的向下倾角,这样就能保证最大范围的灭火。

2.2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稳压模块与驱动模块。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一、引言随着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机器人已经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在这个课程设计中,我们将开发一款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灭火机器人。

通过模拟真实的火灾救援场景,机器人需要学会识别火源、规划安全路径,并采取正确的灭火策略。

这个项目将综合运用机器学习、路径规划、机械设计等多方面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机器人硬件设计1、移动平台:为了能让机器人移动到指定的位置,我们选择使用轮式移动平台。

通过配置多个传感器,机器人可以感知周围环境,确保在复杂地形中稳定移动。

2、机械臂与灭火装置:为了实现抓取和操作灭火设备的功能,我们设计了一款具有多个自由度的机械臂。

在机械臂的末端,安装了一个可以喷射灭火剂的装置。

3、传感器系统:机器人配备了火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以检测火灾位置和程度。

此外,还安装了红外摄像头,用于识别和避开障碍物。

三、机器学习算法我们采用深度学习算法来训练机器人的火灾识别模型。

首先,我们从大量火灾图片中提取出特征,然后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训练。

通过训练,模型能够根据摄像头捕捉的图像,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火源。

四、路径规划算法机器人需要从起点到达火灾地点,期间需要避开障碍物。

为此,我们采用了基于A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

A算法是一种启发式搜索算法,能够根据当前状态和启发式信息,寻找最短路径。

通过定义每个节点的代价,算法能够计算出从起点到目标点的最短路径。

五、控制系统机器人的行为由嵌入式控制系统控制。

该系统包括一个主控制器和多个从控制器。

主控制器负责接收用户的指令和传感器数据,从控制器负责执行主控制器的命令,控制机器人的移动和机械臂的操作。

主控制器通过无线通信与从控制器进行数据交换。

六、实验与结果为了验证机器人的性能,我们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了一系列测试。

测试中,机器人成功识别了火源,并根据路径规划算法避开了障碍物,最终到达火灾地点,成功执行了灭火任务。

灭火机器人的设计

灭火机器人的设计

2、机器人在左拐弯的位置不向左拐 这说明机器人在左拐弯的位置仍检测到障碍, 我们只需减小前方红外发射器的发射强度就行了。 如果仍无法解决问题,可尝试减小左侧红外发射 器的发射强度。如果是右手走,可以不用左红外 测障,以免误测。
3、机器人在向左拐弯时卡在左墙壁上 这说明机器人在左拐弯时转动的弧度不够大。 所以我们需要在程序中调整左右马达的速度,使 其左拐弯的弧度变大。调整的方法有许多种,例 如:提高左马达的速度或降低右马达的速度;也 可以加快前冲的速度。
(3)灭火方式 机器人灭火比赛对灭火方方式没有一定限制, 但不能使用任何危险的或可能破坏比赛场地的方 法或物质来灭火(如通过燃放爆竹产生冲击来使 蜡烛熄灭),也不能通过碰倒蜡烛的方式来灭火。 它可以运用类似水、空气、二氧化碳等,由于采 用风扇的方式简单可靠易行,因此大多数用户都 采用灭火这种方案。
灭火机器人简介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硬件电路设计 控制策略 设计注意事项 可能碰到的问题及相应解答 演示与问答
近年来,我国石化等基础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 在生产过程中的易燃易爆和剧毒化学制品急剧增 长,由于设备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导致化学危险品 和放射性物质泄漏、燃烧爆炸的事故增多。灭火 机器人作为特种消防设备可代替消防队员接近火 场实施有效的灭火救援、化学检验和火场侦察。 它的应用将提高消防部队扑灭特大恶性火灾的实 战能力,对减少国家财产损失和灭火救援人员的 伤亡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国内消防部队要求研制、 配备灭火机器人的呼声越来越高。因此研制灭火 机器人,对我国21世纪的消防装备的发展以及消 防部队的技战术的拓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灭火风扇要大一些,灭火时间要设置长一些。比 赛中我们发现,有的机器人在发出灭火动作后3秒 钟就可将蜡烛熄灭,也有的机器人花了近30秒钟 才将蜡烛熄灭,这是风扇大小的原因造成的。如 果你的风扇比较小,你可以考虑将灭火的时间设 置长一些。

灭火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精品

灭火机器人毕业设计论文 精品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灭火机器人专业名称机电一体化学生姓名赵志祥指导教师朱文琦毕业时间目录第1章绪论 (2)1.1 机器人产生的背景 (2)1.2 灭火机器人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3)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研究 (4)2.1 整体方案设计 (4)2.2 硬件实现方案. (5)2.3 软件总体设计方案 (9)第3章硬件单元电路设计 (10)3.1 电源电路 (10)3.2 微控制器模块的设计 (11)3.3 电机驱动电路的设计 (15)3.4 寻线电路的设计 (19)3.5 火焰检测电路的设计 (24)3.6 声音报警与灭火 (25)第4章软件实现 (27)4.1 软件开发平台介绍 (27)4.2 主程序流程图 (28)4.3 寻线程序流程图 (29)4.4 灭火程序流程图 (29)第5章统功能调试 (30)结论 (33)致谢 (34)参考文献 (35)附录 (36)摘要本设计主要灭火机器人的制作与研究,小车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加以电源电路,机电驱动,光电传感电路,灭火风扇以及其它电路构成。

电源电路提供系统所需的工作电源,专用电机驱动芯片驱动电机控制小车的前后移动和左右转向光电对管完成循迹和避障,光敏电阻传感器检测火焰,灭火风扇进行灭火。

本设计制作的小车具有灭火功能,达到了实验现场灭火的目的,较好的完成了课题目标关键词:传感器灭火机器人直流电机风扇1 绪论1.1 机器人产生的背景首先我介绍一下机器人产生的背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它应该说是一个科学技术发展共同的一个综合性的结果,也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个重大影响的一门科学技术,它的发展归功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加强了经济的投入,就加强了本国的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它也是生产力发展的需求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那么人类的发展随着人们这种社会发展的情况,人们越来越不断探讨自然过程中,在改造自然过程中,认识自然过程中,实现人们对不可达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这也是人们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客观需要。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课程设计报告正文:一.前言本文档是灭火课程设计报告,旨在介绍设计和开发一个能够自主进行灭火操作的。

本文档详细描述了该的设计需求、功能模块、系统架构、软硬件设计等关键内容,同时还包含实施计划、测试方案和项目进展等信息。

二.设计需求在城市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灭火的设计目标是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到达现场进行灭火,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设计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自主导航能力:需要具备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主导航的能力,包括避障、寻路等。

2. 环境感知能力: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检测火灾状况,包括火源位置、火势大小等。

3. 灭火能力:需要能够进行灭火操作,包括喷水、喷雾等灭火手段。

4. 远程控制能力:需要能够远程控制,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对进行指令控制。

三.功能模块基于上述设计需求,我们将的功能模块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导航模块:负责的自主导航功能,通过SLAM算法实现地图构建和路径规划。

2. 环境感知模块:负责的环境感知功能,包括火灾检测、温度检测等。

3. 灭火模块:负责的灭火操作,包括水源获取、喷水喷雾等。

4. 远程控制模块:负责的远程控制功能,操作人员可以通过遥控器或者方式App对进行控制。

四.系统架构基于以上功能模块,我们设计了如下的系统架构图:(插入系统架构图)五.软硬件设计在软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将的核心控制模块采用嵌入式系统,利用ROS进行软件开发和控制。

同时,为了提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我们选择使用高性能的电机和传感器,以及防火材料进行机械设计。

六.实施计划我们根据项目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了如下的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设计需求分析,完成系统设计和功能规划。

2. 第二阶段:软硬件开发和集成测试,实现各个功能模块的开发和测试。

3. 第三阶段:系统集成与调试,完成系统整体集成和测试。

4. 第四阶段:性能测试和优化,对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和优化。

5. 第五阶段:项目总结和报告撰写,撰写课程设计报告并进行项目总结。

本科毕业设计-灭火机器人(定稿)

本科毕业设计-灭火机器人(定稿)

毕业设计(论文)设计(论文)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灭火机器人指导教师:王星封磊学生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班级:计应1402学生姓名:赵凯、赵耀华、朱凯、刘栋教研室主任:信息工程学院二〇一六年月日基于单片机的灭火机器人设计摘要该文设计是一款基于单片机的灭火机器人模型的设计。

该设计以STC89C52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系统,通过自制火焰传感器用于火焰探测,红外光电传感器用于探测障碍物,L298驱动电机前后转动实现机器人平面运动。

该系统火焰探测采用自制的六路火焰传感器,其中是由五路远红外接收二极管和一路近红外接收二极管构成,它与目前其他火焰探测器相比,具有火焰探测精确度相对高、结构较为简单,性能可靠等优点。

避障则用E18-D50NK 型号的光电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探测距离远、受可见光干扰小、价格便宜、易于装配、使用方便等特点。

此设计以数字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并以单片机技术为核心,依据传感器的信号传入单片机实现各种指令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灭火速度快、安装调试方便等特征,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STC89C52单片机,光敏晶体管,红外光电开关,L298N,E18-D50NKFire fighting robot hardware design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model for the design of a microcontroller-based fire-fighting robot. System to STC89C52RC microcontroller for control core, innovation homemade flame sensor is used to measure the source of fire, use infrared receiverdiode to detect the roadblock.The system use six innovation homemade flame sensors which consist of five remote Infrared receiverdiodes and one close Infrared receiverdiode to measure the source of fire,which compare other measurements with high precision, simple structure, reliable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bstacle avoidance uses the E18 - D50NK models of photoelectric sensor, the sensor has a long detection distance, small interference by visible light, the price is cheap, easy to assemble and convenient use, etc.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 technology and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as the core, according to the sensor signal to microcontroller processing all kinds of instruc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sign of low cost, high reliability, fire fast, easy installation features, very suitable for large fire risk coefficient, has a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Keywords:STC89C52 microcontroller, photosensitive transistor, infrared photoelectric switch, L298N, E18-D50NK目录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搭建灭火机器人教学设计

搭建灭火机器人教学设计

• 项目成果:灭火机器人的设计、实现和性能
04
灭火机器人实验平台搭建
实验平台硬件选型与搭建
硬件选型
搭建过程
• 控制器:选择高性能、兼容性好的控制器
• 搭建机器人硬件平台:连接控制器、传感器和驱动器
• 传感器:选择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的传感器
• 配置机器人软件系统:设置控制器参数,编写控制程序
• 驱器:选择高性能、可靠性高的驱动器
挑战
• 技术突破:突破关键技术,提高灭火机器人性能
• 教育改革:推动教育改革,适应技术发展
• 人才培养: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谢谢观看
搭建灭火机器人教学设计
CREATE TOGETHER
01
灭火机器人简介及其重要性
灭火机器人的定义与应用场景

灭火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设备
• 用于执行火灾现场的灭火任务
• 减少人员伤亡和火灾损失

应用场景广泛
• 工业生产线、仓库等场所
• 商业购物中心、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
• 企事业单位、学校等教育机构
• 干粉灭火:隔绝火源氧气,扑灭火灾
• 气体灭火:释放灭火气体,抑制火势
灭火装置
• 水雾喷头:喷射水雾,覆盖火源
• 干粉灭火器:喷射干粉,覆盖火源
• 气体灭火装置:释放灭火气体,覆盖火源
03
灭火机器人教学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标与能力要求
教学目标
• 掌握灭火机器人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 学会设计、搭建和调试灭火机器人
• 机器人调试训练:掌握机器人的调试方法和技巧
• 灭火技术实验:掌握灭火装置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机器人维护训练:学会机器人的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第15课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15课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机器人灭火》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器人编程的基本概念,理解机器人灭火任务的基本流程,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完成简单的机器人编程任务。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机器人灭火任务的重要性,并具备初步的机器人编程技能。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听讲,了解机器人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流程。

包括机器人的运动控制、传感器应用、灭火策略等知识。

2. 编程实践: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使用指定的编程软件,编写机器人灭火的基本程序。

包括机器人的移动控制、避障算法、灭火动作等。

3. 程序调试:学生需对编写的程序进行调试,确保机器人能够按照预设的路径和动作进行灭火操作。

在调试过程中,学生需注意观察机器人的行为,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分享各自在编程实践中的经验和问题,互相帮助解决问题。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教师的要求,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编程实践和程序调试任务。

3. 学生编写的程序应能够实现在指定场景下成功灭火的任务。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应积极参与,尊重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5.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将编程作品(包括代码和操作记录)进行整理和存档。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听讲态度、编程实践的完成情况、程序的运行效果以及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本课时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点评,指出学生在编程实践和程序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教师将对学生的小组讨论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4.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机器人灭火原理的理解,巩固编程控制技能,并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消防机器人 第2部分:灭火机器人》征求意见稿.pdf

《消防机器人 第2部分:灭火机器人》征求意见稿.pdf

4.6.4.3 消防水炮应具有直流-喷雾功能,喷雾角应不小于 90°。
4.6.4.4 灭火机器人使用的水带接口耐压应不小于 2.5MPa。
4.6.4.5 消防炮在整个水平回转角范围内作水平方向喷射时灭火机器人应稳定可靠,不应有滑移和倾 翻现象。
2
XF 892.2—20XX
4.6.4.6 灭火机器人宜配备水带敷设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19156 消防炮 GB 23254 货车及挂车 车身反光标识
稿
见 XF 892.1—2010 消防机器人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本部分起草单位:应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等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求 征
II
XF 892.2—20XX
消防机器人 第 2 部分:灭火机器人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灭火机器人的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 存等。
本部分适用于以灭火为主要作业功能的消防机器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 布
XF 892.2—20XX
目次
前言 ................................................................................ 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技术要求 ........................................................................... 1 5 试验方法 ........................................................................... 3 6 检验规则 ........................................................................... 6 7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 7

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

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

智能灭火机器人设计
智能灭火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在火场进行灭火、监测、和搜索任
务的智能机器人。

其基本设计原则是满足以下需求:
1. 安全性:机器人必须能够具备自身的安全保障,要求其在火
场内能够稳定运行,灭火过程中不对人员、物件造成二次损伤。

2. 灵活性:应用场景复杂,机器人需要能够适应各种火场环境,能够快速移动并转化。

3. 多功能性:机器人需要同时具备搜索、预警、监测、定位、
灭火及报警等多种功能,能够为灭火人员提供有效的辅助帮助。

4. 智能化:机器人核心技术应包含智能化算法系统、感知及控
制系统等,能够实现远程操控和自主决策,提高对火场的敏感度和
及时响应。

5. 续航性:机器人需要长时间在火场内稳定运行,其电池续航
时间应足够长。

基于以上设计原则,智能灭火机器人通常包括以下模块:
1. 硬件模块:机身、轮子、传感器、电池等。

2. 控制模块:控制芯片、通讯板、电机驱动等。

3. 传感器模块:烟雾传感器、红外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4. 智能算法模块: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算法优化。

5. 灭火系统模块:水泵、水箱、喷洒系统等。

智能灭火机器人是一种集多项核心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
其设计需要多个领域协同努力,才能实现优秀的性能表现。

《第15课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15课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机器人灭火的基本操作,包括传感器使用、程序编写、调试与优化等。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能够熟悉机器人的操作界面,掌握基本的编程语言,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掌握机器人的基本操作,熟悉机器人的移动、转向、触碰传感器等基本功能;2. 完成一个简单的灭火程序,要求机器人能够感应到火焰并作出反应,如喷水灭火;3. 针对灭火程序进行调试和优化,提高灭火效率;4. 完成一份作业报告,包括程序代码、调试过程和优化建议。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报告应清晰、准确,不得抄袭他人成果;2. 程序代码应符合规范,注释清晰易懂;3. 调试过程应记录详细,分析问题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4. 按时提交作业报告,不迟交或漏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作业报告的完成情况、程序代码的质量、调试过程的合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2. 分值分配:作业报告(40%)、程序代码(30%)、调试过程(20%)、其他(10%)。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可向教师提问,寻求指导帮助;2.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反馈和建议,指出优缺点并给出改进意见;3. 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进,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成果。

六、补充说明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有限,教师可在课前准备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具体包括:1. 讲解机器人操作界面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2. 介绍基本的编程语言和语法,如变量、条件语句、循环等;3.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问题,如避免触碰机器人、避免水渍等;4. 提供一些示例程序和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学生将能够掌握机器人灭火的基本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关注学生的作业反馈,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在补充说明部分,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基础知识和技能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

《第15课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第15课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初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九年级全册自编模拟

《机器人灭火》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节课的作业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机器人灭火》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完成作业,学生将能够:1. 熟练掌握机器人的编程操作;2. 学会分析灭火场景,确定灭火策略;3. 学会使用团队协作解决问题;4. 增强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二、作业内容1. 分组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需设计并编程一个机器人灭火方案,要求机器人能够识别火源、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进行灭火,并记录每个小组的设计思路和编程过程;2. 场景分析: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个实际的灭火场景进行分析,确定灭火策略,并讨论如何利用机器人的特点进行灭火;3. 编程实践:学生需要根据设计思路和讨论结果,利用Scratch或RobotPython等编程软件编写机器人的程序,并调试运行;4. 作业提交:每个小组将设计文档和程序代码整理成一份作业,提交给教师。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本节课的作业应在课后两周内完成;2. 协作完成:每个小组需共同协作完成作业,确保每位成员都参与其中;3. 质量要求:提交的作业应清晰、完整地描述设计思路和编程过程,程序代码应正确、简洁;4. 反馈调整:教师将对每个小组的作业进行点评,学生应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设计思路、编程质量、团队协作和完成时间等;2. 评价方式: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评分,并组织小组互评和教师点评;3. 成绩运用:作业成绩将纳入学期总评成绩,以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点评,并根据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以便更好地完成后续的作业;2.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作业情况,总结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以便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节课的作业,学生将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机器人灭火》课程中的知识点和技能,提高编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信息技术素养。

06-11《机器人灭火》教学设计

06-11《机器人灭火》教学设计

第11课机器人灭火【教材分析】本课是机器人单元中综合性较强的一课,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火焰传感器。

通过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利用强风灭火的原理来实现机器人灭火,是本课的主要教学过程,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有很好地促进作用。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六年级学生。

对他们来说,本课的程序编写难度不大,但考虑到机器人灭火实验的成功率不高,因此要重点讲解火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强风灭火的原理,这样有助于学生在搭建灭火机器人时,能更加仔细地思考选择火焰传感器和风扇的搭载位置,提高实验成功率。

另外,本课实验需要用到火,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实验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跟学生强调试验规则,提高学生安全意识。

【教学目标与要求】认识火焰传感器,了解火焰传感器侦测火源的原理和应用方式及强风灭火的原理。

以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掌握编写机器人检测火源并灭火的程序。

学会搭建灭火机器人小车和编写机器人检测火源并灭火的程序。

帮助学生了解机器人功能的多样性,进而提升机器人创作编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火焰传感器侦测火源的原理和应用方式,了解机器人灭火的工作流程,学会搭建灭火机器人小车。

难点:学会编写机器人检测火源并灭火的程序。

【教学方法与手段】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发,任务驱动法。

【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学习者能够熟悉机器人的基本部件搭建和行走的程序编写。

【教学过程】搭载风扇:2.设置检测火源的程序。

3.设置风扇的转动和机器人行走程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灭火机器人程序。

学生完成灭火机器人程序并下载到机【教案设计:刘凯晨(南京市琅琊路小学)】。

(完整版)灭火机器人

(完整版)灭火机器人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深入使得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从以往的多应用于工业领域而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消防机器人作为消防部队中的新兴力量,加入了抢险救灾的行列。

而为了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灭火机器人技术的优化势在必行。

本设计中智能灭火机器人采用AT89S52单片机作为检测和控制的核心,实现机器人的智能控制,包括寻迹、寻找火源、躲避障碍接近火源、启用风扇灭火等功能。

火源探测使用红外传感器,障碍物判断采用集成红外传感器,电机采用直流电机。

电机控制核心采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系统与电路用电耦合器完全隔离以避免干扰。

实现的功能是:从安全区域出发,自动寻找火源并选择路线灭火,避开障碍物接近火源,启用风扇吹灭火源后结束。

关键词:寻迹,寻找火源,躲避障碍,吹灭火目录第一章课题设计的目的、要求及意义 (1)1.1课题的目的 (1)1.2 要求及意义 (1)1.2。

1 要求 (1)1。

2。

2 意义 (1)第二章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2)2。

1 设计思想 (2)2。

2 系统硬件设计 (2)2。

3 方案论证与比较 (2)2。

3.1 车体 (2)2。

3.2 寻迹 (2)2.4 系统软件设计 (3)第三章硬件设计 (4)3.1 外形设计 (4)3。

2 检测黑线的设计 (4)3。

3 避障电路 (4)3.4感光传感器 (4)3.5 火焰传感器 (5)3。

6 电机驱动芯片L298N (5)3。

6。

1 外形及封装 (5)3.6。

2 电机驱动电路 (6)3。

7 单片机AT89S52 (6)3。

8 电源部分设计 (7)3.9灭火部分设计 (7)3。

10 灭火与报警 (7)3。

10。

1灭火驱动电路 (7)3。

10.2声音报警电路 (8)3。

11 火焰定位 (8)3。

12灭火方式 (9)第四章软件设计 (9)4.1软件设计思路 (9)4。

2 灭火机器人行进线路分析 (9)4。

3 软件流程图 (8)第五章制作与调试 (9)5.1 制作流程 (10)5。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分析机器人在灭火过程中所使用的灭火剂数量,以评估其是否经济高效。
操控稳定性
测试机器人在人为干扰下的稳定性,例如在受到外力冲击或突然改变方向时,机器人的反应和恢复能力。
工作稳定性
长时间运行测试,观察机器人在连续工作状态下的性能衰减情况,以评估其工作寿命和可靠性。
总结与展望
06
功能实现:本次设计的灭火机器人成功实现了自动识别火源、规划灭火路径以及执行灭火任务的功能。通过红外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机器人能够快速准确地定位火源,并通过机械臂和喷水装置进行灭火。
灭火机器人课程设计报告
汇报人:
202X-01-07
引言灭火机器人概述灭火机器人系统设计灭火机器人实验测试灭火机器人性能评估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引言
01
当前,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火灾事故频发,灭火救援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传统灭火方式存在人员伤亡风险,因此需要研发高效、安全的灭火装备。
机器人技术不断发展,为灭火救援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灭火机器人能够代替人类进入危险区域,有效降低人员伤亡,提高灭火效率。
通过对比实验数据和预期目标,分析机器人在灭火和避障方面的性能表现。
根据分析结果,对机器人进行优化改进,包括改进喷射方式、增加传感器数量等。
改进措施
结果分析
灭火机器人性能评估
05
灭火效率
评估机器人在不同火源类型(如固体燃料火、液体燃料火等)下的灭火效率,记录从启动灭火程序到完全扑灭的时间。
灭火剂使用量
人机交互优化
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可以进一步优化人机交互界面,使其更加直观、易操作。同时,研究如何通过语音识别、手势控制等技术简化人机交互过程,提高机器人的实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灭火机器人设计技巧9.1 迷宫行走和白线检测合一的设计方法很多公司的教学机器人使用多进程的方法,一个进程走迷宫,另一个进程测地面。

使用双进程的方法,对速度慢的机器人来说,确实没有什么影响。

当我们把机器人灭火的速度提高到平均每个房间3秒钟以内的时候,由于两个进程之间很难同步,会出现找不到白线的情况。

为了克服这一错误的发生,我们可以使用迷宫行走和白线检测合一的设计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当我们的迷宫算法里面没有使用sleep语句时,可以在算法的开头和结尾加入判断地面的语句。

当机器人在白色地面行走时,函数返回1,在黑色地面上行走时,函数返回0。

再利用这个迷宫函数编写按时间走迷宫和走迷宫到白线的函数。

利用这两个函数来实现分段迷宫算法,从而实现无火不进房间的走法。

该算法我们在第三章已经作了简单介绍,在这里就不再论述。

如果程序中使用了sleep语句,该语句可以使用循环语句来代替,关于怎样消除sleep 语句,大家可以参考下面的文章。

9.2 提高灭火机器人稳定性的常用方法(1)降低机器人的重心如下图就是一台低底盘的机器人,重心低的机器人在行走时不容易出现抖动现象,稳定性得到提高,速度也更快。

图9_1(2)走中间道路我们在自己实验室测试机器人时,参数最好是设置为使机器人成功率最高的状态,例如从4号门口退出,力求机器人是从门的中间后退,如果机器人开始位置总是向右偏,在后退之前我们先让机器人把位置转正。

这样到了比赛场地,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器人还是会出现偏差,但由于我们在前面已经把机器人参数设置为中间状态,稍微的偏移不容易导致任务的失败。

(3)冗余设计例如我们有1个方案,使用4-3-1-2的搜索顺序,如果4号和3号没有发现火,在路过1号门口时也没有发现火,那么火就在2号房间,机器人走到2号房间的灭火圈后不用检测火焰,就可以直接扑灭火焰。

但这样做有一定的风险,最好是到了灭火圈再作一次判断,如果有火,扑灭火焰,如果没有,进入补救程序。

这样我们就解决了漏检火焰的问题,机器人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

(4)出错后的补救9.3 迷宫法则的演化规律机器人要完成灭火任务,首先要学会走迷宫。

走迷宫的基本方法叫溜边法,就是机器人沿着一边的墙壁走路。

所有的机器人,不管有多少个红外避障传感器,走迷宫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则,我们把它叫“迷宫法则”迷宫法则:看到墙壁,离开墙壁,看不到墙壁,接近墙壁。

上面的话看上去是自相矛盾,机器人就是在不断解决这对矛盾的过程中,找到行走的路线的。

迷宫法则根据参照物在机器人的左侧还是右侧,又可以分为左手法则和右手法则。

左手法则:看到墙壁往右转,看不到墙壁往左转。

由于右手法则和左手法则是完全对称的,左手法则的原理经过变化也适合右手法则,所以在这一节我们对右手法则不再讨论。

作者希望对迷宫算法进行规律性的分析,为同学们做出又快又稳的迷宫走法提供一些思路。

迷宫行走的速度和红外传感器的数量有关,数量相同,和传感器的分布位置有关。

上述两个因素都相同,还和传感器的分布角度有关,上述三个因素相同,速度还和迷宫法则实现的语法结构有关。

上述四个因素都相同,迷宫行走的速度还和马达参数有关。

可以说迷宫算法是千变万化,所以就出现了下面的情况,有的同学的机器人走迷宫象飞一样,而有的同学的机器人走迷宫象蜗牛爬,甚至在原地打转。

由于变化的因素太多,所以迷宫调试的难度很大,关于迷宫调试没有公式可用,作者试图总结出一些规律供同学们参考。

(1)规律一:红外传感器的数量越多,迷宫行走速度的分化越严重。

随着红外传感器数量的增加,迷宫行走速度的分化越来越严重。

如果做得好,红外传感器数量越多,迷宫行走的速度越快,调试能力低,红外传感器数量越多,迷宫行走的速度越慢。

其原因是红外传感器的数量增加后,相互配合的选择性变多,如果调得好,速度能加快。

如果调试不好,传感器越多,相互干扰越大,机器人常做出自相矛盾的微动作,机器人表现为在某处发抖。

在角落处,由于红外传感器发出的光线被反复反射后被其他传感器收到,抖动现象特别厉害,严重的甚至出现30秒不动的情况。

目前看来,国内的各种教学机器人,以使用三个传感器走迷宫的方法为主流。

据作者了解,目前国内已经有少数高手掌握了四个传感器的迷宫走法,速度特别快,这些人多半是全国或省冠军的教练。

同学们一般是从两个开始学习,能熟练掌握三个传感器的调试方法就已经很成功了。

(2)规律二:语法结构中前进语句越多,机器人行进速度越快。

语法结构中前进语句越多,机器人行进速度越快,撞墙的可能性也随着增加,调试难度同样增加。

下面我们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假设纳英特机器人前面传感器接13口,左45度接11口,那么下面的代码就是左手法则的简单应用。

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digital(11)==1)// 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从上面的代码大家可以看到,前进语句只占移动语句的1/3,所以这个迷宫算法是很慢的,是我们刚入门阶段学习的方法。

如果把上面的代码改成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往前走。

{Motor(0,80); //前进Motor(1,8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上面的算法前进速度是增加了,但它要撞墙,所以这个算法是没有用的。

一般来说,前进分量不能达到或超过全部移动量的一半,否则机器人的转动就成了问题。

前进分量越接近全部移动量的一半,算法越快,但这样的算法不好找。

对此,我们可以在一个传感器的判断中插入半个前进,现在对上面的算法进行改进。

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右转并前进。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Motor(0,80); //前进Motor(1,80);Sleep(0.001);}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如果这个算法还要撞墙,可以增加转动量或减少前进量,如: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右转并前进。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Motor(0,80); //前进无延时,否则要撞墙。

Motor(1,8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如果设计三个传感器的走法,我们可以先根据迷宫法则写出原型,然后进行改进,如: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2)==1)// 左45度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个算法原型中,前进量太少,机器人的速度比两个传感器的走法还要慢。

对此,我们可以把接11号端口的左边传感器有关的判断改为前进,速度可以明显提高。

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2)==1)// 左45度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往前进。

{Motor(0,80); // 前进Motor(1,8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这是纳英特机器人公司的典型算法,我们还可以在12号传感器的判断中插入半个前进,如:Void migong_left(){If (digital(13)==1)// 前面看到墙壁往右转。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Else If (digital(12)==1)// 左45度看到墙壁往右转并前进。

{Motor(0,40); // 右转Motor(1,-100);Sleep(0.005);Motor(0,100); // 前进Motor(1,100);}Else If (digital(11)==1)// 左边看到墙壁往前进。

{Motor(0,100); // 前进Motor(1,100);}Else//看不到墙壁往左转弧线{Motor(0-60) ;// 左转Motor(1,60);Motor(0,80); //前进Motor(1,80);}这个算法的红外传感器的分布,观察距离、角度、马达参数等调节难度比较大,但速度更快。

现在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调节得好,四个红外会走得更快的原因了吧。

9.4 sleep语句的消除9.5 一技必杀法变种介绍本算法适合小学组,我们浙江省最强的队如宋诏桥小学,画溪小学,云山小学,启新学校,群星学校,灭第4个房间,不管1-2-3-4还是4-3-2-1都是11秒左右,算上系数是3秒多,不合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