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7篇)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598bd96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f.png)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哪些?一、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各种节假日,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每一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含义和文化氛围。
比如说我们在春节的时候会有独特的习俗,我们会给小孩子压岁钱,表示对孩子的一种祝福和关怀。
我们会在过年期间给自己家门口贴上对联,这也是对于新的一年美好的期许。
每当这个时候我们会和所有的家人一起聚会,希望度过一个美好的春节。
节假日不仅仅只是游玩的时间,还是一个文化融合的聚集地,在这里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习俗,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氛围。
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琴、棋、书、画等文学造诣,每一点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通过不断钻研和学习才能够了解。
比如说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虽然说写字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要把字写得劲道有力,又有文化涵养就非常困难。
我们必须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和学习,才能够了解到书法的艺术性。
国外也有一些国家拥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他们可能就不太会重视书写。
中国是一个非常注重文化的地方,书法就能够很好地体现这一点,每一笔苍劲有力的字,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
三、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民间艺术,例如剪纸、瓷器、京剧、中国结、皮影戏等等,每一项都有独特的精髓。
这些传统文化会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例如剪纸这项文化,就是我们身边最能够贴近生活的一种。
每当过节假日的时候,我们都会剪出自己喜爱的形状,用来贴在透明的窗户玻璃上,这样既能够凸显出剪纸的艺术性,又能够展现出玻璃的美观,简直是把艺术融入到生活的最佳体现,只不过现在剪纸艺术没有以前那么热闹了。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7篇)希望知晓一个情况、一个事件时,我们需要仔细地调查清楚,调查结束以后,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份好的调查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1班级:组长:课程组成员:无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她的传统文化底蕴深深触动着每一个人。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26fb4c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00.png)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悠久而璀璨,为中国人民的精神和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礼仪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并准备了本报告。
二、调查目的1.了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2.探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3.分析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
三、调查方法我们采用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中国各地的居民,涵盖不同年龄层和教育背景的人群。
我们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得到了930份有效回收。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根据回收的问卷数据,8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认同传统文化,并认为它对塑造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表明中国人民普遍对传统文化存有一定的认同感。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影响57%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教育、商务和社交场合中,传统的礼仪和价值观仍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仅有9%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已经在现代社会失去了影响力。
这表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
3.传统文化传承的现状与挑战73%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他们认为主要的挑战包括: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改变、教育体制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文化知识的流失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以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
五、结论通过这次调查1.中国人民普遍对传统文化存有认同感,并认为它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应用价值;3.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得到重视和解决。
六、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中;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统文化,例如通过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等方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3.加强文化保护,保护传统文化遗产,利用传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和经济开发;4.加强传统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和认同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8e5937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a.png)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精选)一、调查目的及方法为了解本地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态度,本次调查选择了随机抽样的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年龄在18岁至60岁之间的居民,共计发放1200份问卷,并在一周内回收了1000份有效问卷。
二、调查结果分析1.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达80%的居民表示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并能够背诵几首古诗词或歌曲。
这表明大部分居民在学校或其他途径接触过传统文化,并对其有所了解。
2.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6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愿意主动去了解和学习。
而有30%的人表示对传统文化不太关注,认为它与现代社会脱节,不具备实用性。
3.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调查显示,有7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应该传递给后代。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的精髓,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传承给后代。
4.传统文化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近7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存在困难和问题。
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多样化文化的冲击,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还有30%的居民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
三、调查结论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大多数居民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并对其有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愿意主动去学习和传承。
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面临一定的障碍和问题,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来推动。
3.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后代,以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建议1.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培养。
学校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全面了解传统文化,并加强对古诗词、传统音乐等的学习。
2.打造传统文化的新媒体平台。
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手段,推广传统文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3.组织传统文化活动。
可以在社区、学校等地方组织传统文化活动,如经典诵读、古琴演奏等,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中。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6f3a0cdc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b.png)
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5 篇对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 1调查莱州春节民俗过年走亲戚时,调查亲戚朋友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
而在春节的起源地― 中国,春节的习俗也是很多的。
从农历十二月廿三起,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为过好春节就开始忙碌起来了。
农历十二月十三或二十四日夜,统称为“廿四夜“ 。
相传这一天为灶君上天之日,民间普遍有送灶君上天的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是辞灶节,又叫扫尘节。
扫尘节,也叫扫尘日。
据说此节源于尧舜时代的“扫年”习俗。
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宗教仪式。
到了唐代,“扫年”之风盛行,成了祈求新岁平安吉祥的一种活动,以后才发展成为扫尘节。
由于是一种清洁卫生和除害灭病的文明习俗,所以便流传下来,久而不衰。
扫尘节,北方叫“扫房”或“扫屋” ,南方叫“掸尘”或叫“打洋尘” ,东北叫“大洗 (喜) 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洗刷家俱,粉刷墙壁,糊窗户,贴窗花,挂年画,除陈布新,迎接新春佳节。
扫尘节又叫小除夕、过小年。
胶东人过年,有一个独特的习俗,就是家家都要蒸大枣饽饽。
饽饽表面十字挑出"鼻",嵌入红枣。
菜州一带,春节上供要制作大枣饽饽,茧饽饽。
枣饽饽用来供祖先,财神,菩萨。
天地众神。
五个饽饽叠放,腊月三十接神,正月初三撤供品;正月十五供五个茧饽饽和三个大圣虫饽饽。
供奉时中为祖先,右供财神,左供菩萨,意为多财多子。
圣虫头部为一圆馒头形,鸡冠,黑眼睛,红舌头,躯干做蛇盘状。
祖先,财神,菩萨面前各放一碗粮食,圣虫放在盛粮食的碗里,供奉完后,茧饽饽食用,圣虫放大粮囤中,直到二月二由孩子们分食之。
圣虫"的"圣",胶东谐音"剩",意为"剩余",寓意五谷丰登,连年有余。
福山,牟平等地还将"圣虫"做成公母刺猖状,口含红枣,放在米面缸中,钱柜衣橱里,祈求财物增多,使用不尽。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13d4d2482fb4daa48d4b3f.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下面带来两篇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以xx大学为例院系:xxxx 姓名:xx 学号:xxxxxxxxxx一.调查地点——xx大学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三.调查时间——20xx年6月10日四.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五.调查目的和意义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国人、海外华人引以荣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态度相当重要。
传统文化离不开大学生的支持,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更少不了大学生的参与。
目前,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应从多方面考虑。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表现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和思考。
探寻一下大学生传统文化丢失的原因以及解决的方法。
六.调查内容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大学生在平日生活中与传文化的接触程度,对传统文化现状所持的态度,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传统文化发展趋势的见解等问题。
七.调查结果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以汉民族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历代相沿而又不断承传更新的共同认可的生活方式、道德意识、民情习俗、思维特性及价值观念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其中的璀璨珍珠,而各种传统技艺则是其中的朵朵奇葩。
我们调查了大学生对传统传统文化的态度,对于第一个问题“你怎样看待中国文化”60%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36%认为“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第二题“你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共有62%的同学看好传统文化未来前景,由此可见大多数同学在理性上认同传统文化,认可传统文化的地位。
而在稍后的有关传统节日,四大名著以及四书五经的问题,各有56%,46%,56%的同学给予其较高评价,因此即使在今天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部分持肯定态度。
中华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38a87630722192e4536f6e7.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
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
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
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
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其中更是有众多值得大力弘扬的优秀文化。
并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和流变,在世界大发展的趋势下的文化撞击、渗透和交流,使得中华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屡遭尴尬的局面,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市民做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了解,统计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随机问卷调查2.调查时间:2014年8月13日3.调查地点:青岛市市南区中山公园4.调查数量:200份。
5.调查步骤:根据中山公园的人流量情况选定多个地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表的填写。
并将所统计的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进行统一整理,清点问卷份数,进行统计分析。
四.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小组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就各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作出了以下的分析。
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调查中,有100%的人认为诗词曲、黄梅戏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50%的人认为黄梅戏十二生肖、对联灯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对这一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d8f0c3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a3.png)
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一、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人们对于生活、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传统文化逐渐被人们忽视和遗忘。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对其重要性的看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态度。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受访者参与。
问卷包括了关于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三、调查结果1. 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较低。
仅有30%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传统文化的定义,而对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如诗词、书法、绘画等,只有少数人能够做出正确的回答。
这表明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普及度不高,需要更多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看法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独特标志,是人们文化认同和自我认知的重要依据。
同时,传统文化能够传承和弘扬人们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公民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3. 对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态度大部分受访者表示支持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应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传承和普及。
同时,他们也希望政府和社会能够加大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机构,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对策建议1.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等途径,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建立传统文化保护机制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机构,确保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
3.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通过创新的方式使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d8c5b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fd.png)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研究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的认知程度逐渐减少。
为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本研究进行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大学校园内随机选择了3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问卷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以及传统文化传承意愿。
二、调查结果1. 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调查结果显示,接近6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有一定了解。
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媒体。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4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基本了解,甚至有1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
这提示我们目前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
2. 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在调查中,大约有50%的大学生表示对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精神。
另外,约有30%的受访者认为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特别重要。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20%的大学生对传统文化并不重视,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脱节,缺乏现实意义。
这表明依然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漠视态度,对其认知和价值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3. 传统文化传承意愿在调查中,约有70%的大学生表示希望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他们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本,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传承。
另外,约有20%的受访者表示对传统文化传承持保留态度,他们认为只有那些对自己有价值的传统文化才值得传承。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还有约10%的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传承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传统文化并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这显示出一部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传承意愿的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
三、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参差不齐,且对其重视程度和传承意愿存在一定差异。
传统文化调查问卷(优秀范文五篇)
![传统文化调查问卷(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6c480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f.png)
传统文化调查问卷(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传统文化调查问卷中国文化传统节日调查问卷调查者调查时间调查对象:男女(请在您认同的选项上做标记)1.请问,您能说出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A.1-2个B.3-5个C.6-10个D.10个以上2.您了解多少个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内涵?A.1-2个B.3-5个C.6-10个D.10以上个3.您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A.非常了解B.了解一些常识性知识C.不太清楚D.一点也不知道4.你知道的一些传统节日习俗(可多选)A.春节贴春联B.春节燃放爆竹C.上元节猜灯谜D.上元节吃元宵(汤圆)E.清明节扫墓F.端午节赛龙舟G.端午节吃粽子、带荷包H.中秋节赏月I.中秋节吃月饼.5.对于以上节日习俗是否都曾亲身经历A.都经历过B.经历过一些C.一个也没有6.那您觉得过中国传统节日时节日气氛浓吗?A.很有节日气氛B.节日气氛一般C.没什么节日气氛D.没注意7.您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有什么看法?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C.旧的繁文缛节又流行起来,不利于社会进步D.无所谓,不关心8.请问,您对当前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否感到危机?A.经常感到B.偶尔C.很少感到D.觉得与我无关9.您觉得采用什么方式能够使更多人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节日呢?A.利用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书籍等加大宣传B.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如中秋赏月,清明祭祖等C.在学生的教科书上增加相关内容D.开展有关商业活动,如节日促销等第二篇: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兰陵县传统文化调查问卷尊敬的调查对象,您好!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您宝贵的时间来协助我们完成此次调查问卷,对此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请您如实填写以下问题,在相应的□中画√ϖ1、您的性别□男□女ϖ2、您的年龄段□18以下□18—35□36-50□51以上ϖ3、您的教育背景□初中□高中或中专□本科或大专□研究生及以上ϖ4、您的职业是□学生□政府机关□企业人士□其他ϖ5、您对传统习俗(如春节等节俗、传统婚丧等礼俗)的态度□优秀的文化遗产,应该继承□无所谓□封建糟粕,应该抛弃ϖ6、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中国传统文化不会风靡全球,但也不会消亡□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文化的影响将会越来越小ϖ7、国家已经把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假日,对此您的看法是□非常支持□比较支持□不表态□不赞成ϖ8、您怎样看待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继承□传统手工艺品没有现代的好,应该被淘汰掉□ 知道这些是好东西,但不太了解□不感兴趣ϖ9、您关注临沂市文化遗产的继承与保护吗?□关注□不关注ϖ10、下面临沂市的文化遗产您听说过那些【可多选】□糁□苍山泥塑□兰陵美酒□沂蒙山小调□弦子戏□木旋玩具□卧冰求鲤□打花棍□猴呱嗒鞭ϖ11、您对临沂市文化遗产前景有何看法?□非常乐观□ 一般□ 不太乐观□ 完全不看好ϖ12、如果有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活动,您是否会参加□一定会□会□不一定□不会ϖ13、在宣传方面,您赞成怎样的方式去宣传文化遗产保护【可多选】□拍成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举办各种活动□发放各种资料,比如宣传册、海报等其他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ϖ14、您认为在一些文化遗产特别是制作工艺、曲艺流失的原因是什么?【可多选】□年轻人不愿意继承□ 市场前景不好□政府保护工作不够□ 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ϖ15、您觉得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可多选】□人们的意识不够□ 政府缺乏有效的保护政策□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缺乏资金□传承人老龄化□ 缺乏有效的传承机制其他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问您认为保护文化遗产应加强的措施或政策是【可多选】□ 立法保护□ 科学的管理机制□ 加强宣传教育□重视专家指导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广开财源□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商业化运行,与时俱进,促进其发展您认为其他最好的措施或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篇:南京传统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关于南京传统文化传承的调查问卷2011-6您好:我们是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
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00e9c9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c.png)
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优秀传统文化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化意蕴。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渐渐被忽视。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程度、认同程度以及传承情况,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中学生为主要调研对象,同时兼顾了其他社会群体的意见。
三、调研结果1.知晓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有90%的受访者表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略有了解,但对于具体的内容和历史背景了解较少,只能大致说出一些韵味。
2.认同程度:在询问受访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程度时,约70%的受访者表示认同,并愿意通过继承和发扬的方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其流失。
3.传承情况:调研显示,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较低,绝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学习和娱乐上。
同时,调研结果也显示,虽然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但他们普遍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值得传承的。
四、调研分析1.教育缺失:导致中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缺失。
在中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学习考试所需的知识,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2.现代生活方式: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让人们更加注重现实利益和个人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中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降低也是不可避免的。
五、调研建议1.在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加大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举办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吸引中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让他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3.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中学生通过网络等渠道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晓程度有待提高,但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依然存在。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5篇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5篇](https://img.taocdn.com/s3/m/401f77ae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8.png)
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5篇中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了解现状调查情况报告(一)当今社会,浅文化、俗文化、网络文化充斥人们的生活,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地位越来越低,他们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另外,写作教学的功利化、速成化的趋向已经严重影响到写作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重操作技巧传授、轻写作素养养成的写作教学模式已然充斥着中学写作课堂,直接导致学生习作的套路化、浅薄化。
因此,我们课题组针对初中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理解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以期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探索并掌握在写作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一、调查目的了解传统文化在当代初中教育中的现状,弘扬传统文化,测试当今初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和文化认识程度,以及学校的重视程度和他们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道德观念、教育方法的态度,从而引发思考,是传统文化得以受到更多的重视,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二、调查对象:我校七、八、九年级三个班共60人。
为了保证调查结果的信度和效度,我进行了调查,完全能够保证调查结果的科学性,从而帮助我们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判断,保证研究的有效性。
三、调查方式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对象是七、八、九年级6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问卷60份,有效率100虬四、调查时间: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12日五、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本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
共设置了11个问题,其中单项选择10个,主观题1个。
六、调查研究的方法:问卷法,统计法,分析法七、问卷调查的结果1.我国的三大国粹是()A.儒学、国画和针灸B.儒学、瓷器和武术C瓷器、书法和儒学D.国画、京剧和中医2.你对四书五经了解多少()A.不知道四书五经是什么B.知道四书五经,但从来没看过C知道四书五经,看过其中的一些内容D.知道四书五经,精读过其中一两本或通读过全部3.你认为孔子的“礼”在现代社会()A.已丧失其基本价值B.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4.你是否听说过“二十四孝”的故事?()A.听说过B.了解一点C.没有听说过5.父母心情不好时,你会()A.想办法让父母高兴B,分析原因,然后找他们谈心C.跟着一起难过D.不管不问,避开,省的惹麻烦E.其他6.你觉得你现在对待父母()A.很好B.还说得过去C.不是很好D.愧对父母7.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说《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A.很喜欢,听的很多,甚至可以辨出曲名B.比较喜欢,听过一些C.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D.不太喜欢也不太了解,相对更喜欢流行音乐。
(完整版)大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
![(完整版)大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742f34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b.png)
(完整版)大学生发扬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大学生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报告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文明演化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问卷调查的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西方文化大规模入侵,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
圣诞节、情人节在国流行起来,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
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被许多人淡忘,民族文化遗产面临着极大的考验。
为此,我们对大理大学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大学生发扬中华传统的问卷调查。
三、大学生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态度的调查及分析此次调查共分发问卷100份,回收100份。
问卷涉及9题,具体调查问卷结果如下:1.专业类别中调查显示有30%的同学专业性质为文史类,69%的同学专业性质为理工类,1%的为艺术类。
2.对于外国和中华的传统文化哪个更感兴趣中,12%的同学表示外国文化更具吸引力,66%的同学表示中华文化底蕴深厚,22%的同学表示无所谓,只要值得学习。
3.现代社会传统文化是否值得学习。
53%的同学表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对现代有巨大意义,应继承发展,46%的同学表示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接受时应有所弃扬,1%的同学表示对其没什么概念,无所谓。
4.对于近年兴起的传统文化热,如“百家讲坛”,“汉字英雄”,“风华国乐”等,10%的同学认为只是一时的新潮,不能长久提高大众对传统文化的热情,83%的同学则认为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可以引起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7%的同学没关注这些,没什么看法。
5.对于大学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如书法,篆刻,曲艺,传统武术等,56%的同学表示肯定会去,积极参与,弘扬传统文化,29%的同学表示看情况,根据教学要求或时下潮流而定,13%的同学表示有点兴趣,看能否带来金钱上或学习上等的利益而定,2%的同学表示没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d491dd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0.png)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范文5篇)》。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礼仪之邦,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有傲立于世的璀璨文化,有数千年积淀起来的传统美德,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西方文化的侵入,使得这些美德与文化已经和正在受到来自世界各地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和挑战。
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
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
为了复兴传统文化教育,多方面多渠道在学校做好传统文化教育,特做此次调查,以了解目前我校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以便更好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目的与实施(一)调查目的1、比较全面地了解当今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现状。
2、根据现状的调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学生更好地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二)调查内容1、小学生对传统文学、传统节日日期、传说神话和音乐书法等知多少。
2、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三)调查方法发放问卷,进行调查。
这是本调查采用的主要手段。
调查表共有10道选择题,每题有3―4个供选答案。
(四)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步骤1、根据课题研究要求拟定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表,分发调查问卷。
2、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结果及分析本次有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问卷利用学生自习时间进行,共计发放70份,收回70份。
在调查中:1、有关中秋节是什么节?76%的学生选择了C秋高气爽祭月的节日,21%的学生选择了B思念亲人的节日,3%的学生选择了庆祝丰收的节日。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0b4417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f8.png)
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在中国,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
以下是我们的调查报告。
我们共向100名小学生进行了调查,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学校。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我们探讨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
其中,有9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传统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他们对于这些发明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还有80%的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
他们知道这些节日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相应的庆祝活动。
此外,我们调查发现,小学生也对中国的传统艺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大多数小学生知道中国的传统音乐和戏曲,有一些小学生甚至能够演唱中国传统歌曲。
此外,还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的传统绘画和书法有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学习和模仿中国的传统绘画技巧。
然而,我们的调查也发现,仍有一些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相对较少。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仅限于表象,对于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我们认为,这与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一些学校,传统文化的教育往往被较为边缘化,学生只接触到了一部分传统的知识点。
综上所述,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整体上还是比较高的。
他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我们也认识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还存在一定的不足。
我们希望学校和家长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小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热爱。
我们相信,通过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我们的小学生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
![中华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d07858102de2bd9705889c.png)
中华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
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
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
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
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其中更是有众多值得大力弘扬的优秀文化。
并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和流变,在世界大发展的趋势下的文化撞击、渗透和交流,使得中华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屡遭尴尬的局面,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市民做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了解,统计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随机问卷调查2、调查时间:xx年8月13日3、调查地点:青岛市市南区中山公园4、调查数量:200份。
5、调查步骤:根据中山公园的人流量情况选定多个地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表的填写。
并将所统计的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进行统一整理,清点问卷份数,进行统计分析。
四、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小组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就各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作出了以下的分析。
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调查中,有100%的人认为诗词曲、黄梅戏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50%的人认为黄梅戏二生肖、对联灯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对这一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
这表明绝大多数市民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都有着明确的判定,在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方向给予正确的实施。
2、就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的调查,手工艺、饮食文化、文学占比重较大均有30%左右的人表示对其有较大的兴趣;科学技术占比重较少,越有10%左右。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07aa6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56.png)
关于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统文化调查报告篇1一、讨论目的。
1、熟识调查的过程,把握学习方法,了解独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最具文化内涵、传统魅力和分散力的春节),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好爱国主义精神。
2、将成果广而告之,一次强调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悠久,并做好宣传,发动全民弘扬民族文化。
二、调查方法。
主要采纳上网调查、个别采访。
三、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的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年酿造的醇厚的味。
这就是生养我们的“文化之根”。
传统的春节,融入一种文化的意境、文化的象征,并担负起一种文化功能:1、辞旧迎新,打上一个人生的结,分开过去和将来;2、祭祀,缅怀祖宗之德,继承先人之志,融通天地万物,祈盼人生幸福;3、宗亲礼仪往来,安排人生秩序,联络世代亲情,找到个人定位,担负社会职责;4、民间消遣,扩大社会交往,播撒传统文化,宣泄情感之波,体会人生之乐。
春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代代相传,隐藏厚重的含金矿藏。
宋代王安石曾作《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传统文化的积淀是历千年而不变的,春节固定的风俗习惯,有很多还相传至今。
(1)腊月开头办年货:据中国传统,踏入腊月,已相宜办年货,除了买腊味、糖果外,生果亦少不了,其中苹果大吉代表平安大吉,橘子代表团聚。
(2)年二十四谢灶:在灶头放齐贡品后,便焚香敬拜,心中祈求来年衣食丰足暨身体安康,之后烧衣及撒酒,最好将一些汤丸放在灶上,或将麦芽糖涂放在灶君碑的金漆字上,效果会更佳。
(3)年二十八洗邋遢:年二十八是清理家居的好时机,中国传统来说,这天一家人都要大扫除,祈求将往年的霉运及不如意通通扫走,而自身亦要干净,据说这样做便可以消灾祛病。
(4)年三十晚上送年:年三十晚是一年的最终一天,这天具有感恩和团聚的寓意。
晚上一家聚首一堂吃团聚饭,都有鸡,有鱼,有菜,吃的丰富是年夜饭的特色。
吃菜时,要由头吃到尾,代表长长期久,吃鱼则要有意吃剩一些,代表年年有余。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a973f5d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4.png)
传统文化调查报告传统文化调查报告尊敬的领导:我组织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的调查活动,并就此撰写了报告,以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调查报告:我们首先进行了问卷调查,共采访了200位受访者。
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传统文化持有积极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受访者普遍认为传统文化代表了民族的根源和传承,能够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调查还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在日常生活中对传统文化有所了解和接触,如欣赏传统音乐、参观传统建筑、品味传统美食等。
然而,也有一部分受访者对传统文化了解有限,认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脱节,不够实用。
在对传统文化内容的了解程度方面,调查发现,大多数受访者对传统节日比较熟悉,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同时,受访者对传统文学也有所了解,例如诗词、小说等。
不过,对于古代典籍和传统艺术形式,很多受访者并不了解,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名人故事都不太熟悉。
另外,我们还对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
例如,参观了传统木版年画工艺的制作过程,了解到这项技艺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们还参观了传统服饰制作工坊,发现少数人在婚礼等重要场合仍然选择传统服饰。
此外,我们还参加了传统剪纸、书法等工作坊,发现一些年轻人对这些传统技艺很感兴趣,并以此作为一种休闲娱乐方式。
调查报告还包括对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调查。
我们发现,虽然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保护,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但是传统文化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传承困难、濒危、商业化等。
一些受访者也表示,传统文化的保护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二、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出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三、通过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和展览,增加公众对传统文化的接触和参与度。
四、鼓励年轻一代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033d457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33.png)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报告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节日习俗等。
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调查,并撰写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重要方面。
首先,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不仅有《诗经》、《楚辞》等古代经典著作,还有唐代的盛世文学,以及现代文学的发展。
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人民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其次,中国传统艺术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有许多种类的传统艺术形式,如京剧、昆曲、曲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有着卓越的表演技巧,还传递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
此外,中国传统哲学和道德伦理对于塑造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都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例如,孔子的“仁爱”、老子的“无为而治”等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地位。
还有,中国传统宗教信仰与世界其他文明地区一样多元且复杂。
佛教、道教和儒教是中国传统的主要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最后,中国传统的节日习俗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有着独特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喜庆心情和对家庭、亲情的重视。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而丰富的主题,涵盖了文学、艺术、哲学、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和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并以此为基础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
![中国传统文化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fea8aa8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13.png)
袁行霈. 中国诗歌史[M]. 北京: 高等教育 出版社, 2018.
钟敬文. 中国民俗史[M]. 上海: 上海文艺 出版社, 2018.
王蒙. 中国文化百年[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19.
张岱年. 中国文化概论[M].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19.
致谢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他们 的严谨教学和悉心指导使我能够深入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 向世界,增强其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深入挖 掘其内涵和价值,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
加强教育普及和宣传推广,提高公众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培养更多的传统文 化传承人才。
05
参考文献与致谢
参考文献
徐特立. 中国传统教育[M]. 北京: 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18.
02
调查方法与过程
调查方法
01
文献研究法
搜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 文章、报告等资料,进行深入阅读和 分析,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特点及演变规律。
02
访谈法
对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进行访谈 ,如文化学者、历史学家、艺术家等 ,通过他们的经验和见解深入了解中 国传统文化。
03
实地考察法
02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 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人 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 为方式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0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传统文 化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问题, 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和 承。
建议与展望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相结合,促进传 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使其更好地融入当代
社会生活。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问卷调查结果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问卷调查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1f6b25f1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4.png)
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问卷调查结果大家好啊!今天我想跟你们唠唠优秀传统文化这档子事儿。
这可不是啥空穴来风,是我实实在在做了个问卷调查之后的一些想法。
我为啥要做这个问卷调查呢?还得从我和我那几个朋友的一次小聚说起。
那天,我们几个约在老街上的一个茶馆里喝茶聊天。
那茶馆可有些年头了,桌椅都是那种古旧的木头做的,墙上还挂着几幅毛笔字,整个儿就透着一股浓浓的传统味儿。
我、阿强、小美还有大刘,我们四个坐在那喝茶。
阿强突然就说:“你们说,现在这优秀传统文化,感觉离我们好像有点远呢。
”小美立马就接话了:“可不是嘛,就像那些京剧啊,我都不知道唱的是啥。
”大刘也在旁边点头:“对呀,还有那些什么传统手工艺,感觉都快失传了。
”我听了他们的话,心里就琢磨开了,我就想知道大家到底对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多少呢?于是我就决定做个问卷调查。
我这个问卷问题可丰富了。
有问大家知道多少传统节日的,有问对传统手工艺感不感兴趣的,还有问有没有看过传统戏曲之类的。
我把问卷打印了好些份,就开始到处找人填。
我先去了学校。
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找同学们填问卷。
我看到一个小同学,就凑上去说:“同学,能帮我填个问卷不?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
”那小同学眼睛亮晶晶的,说:“好呀好呀。
”他一边填一边还跟我聊天:“我可喜欢春节了,有好多好吃的,还能放鞭炮。
”我就笑着说:“是呀,春节可热闹了,那你知道春节为啥要贴春联不?”小同学挠挠头:“这个嘛,不太清楚。
”我又去了商场。
在商场门口,看到一位大叔。
我走上前:“大叔,您好,能麻烦您填个问卷吗?是关于传统文化的。
”大叔很爽快地答应了。
填到关于传统手工艺的时候,大叔说:“我记得我小时候,村里有个老爷爷会编竹篮,那手艺可好了,现在都看不到了。
”我深有感触地说:“是呀,好多传统手工艺都快没了,真可惜呢。
”我还去了公园。
在公园里遇到一群大爷大妈在练太极。
我走过去说明来意,一位大妈说:“这传统文化好啊,你看我们练太极,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传承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卷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本身具备文化科学价值。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
圣诞节、西餐、哥特风等富有西方文化的字眼逐渐充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却仿佛已淡出。
大家听的已不再是民乐戏曲,看的也不再是四书五经。
我们喜欢那音韵优雅的钢琴,喜欢那激情澎湃的歌剧,喜欢那惊心动魄的电影,喜欢那或许充满着神秘色彩的外来文化。
本应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已有些许的动摇,其中更是有众多值得大力弘扬的优秀文化。
并且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沿革和流变,在世界大发展的趋势下的文化撞击、渗透和交流,使得中华的传统文化处于一种屡遭尴尬的局面,其发展前景令人堪忧。
就此问题,我小组对部分市民做了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
二.调查目的为了加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的了解,统计普通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看法,了解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发展状况及其发展趋势,达到弘扬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三.调查过程1.调查方式:内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随机问卷调查2.调查时间:2014年8月13日3.调查地点:青岛市市南区中山公园4.调查数量:200份。
5.调查步骤:根据中山公园的人流量情况选定多个地点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游客进行问卷调查表的填写。
并将所统计的问卷进行回收,对问卷进行统一整理,清点问卷份数,进行统计分析。
四.对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我们小组将所回收的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
就各个问题的答案进行了统一的整理,并根据整理的结果作出了以下的分析。
1.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的调查中,有100%的人认为诗词曲、黄梅戏是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50%的人认为黄梅戏十二生肖、对联灯谜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2%的人认为占卜算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且对这一内容存在较大的争议。
这表明绝大多数市民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都有着明确的判定,在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发展方向给予正确的实施。
2.就最感兴趣的传统文化内容的调查,手工艺、饮食文化、文学占比重较大均有30%左右的人表示对其有较大的兴趣;科学技术占比重较少,越有10%左右。
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市民对于传统文化中贴近生活的部分往往较感兴趣;此外,传统文化中科学技术的部分较少,且随时代的发展而易于被人们所忽视也是一部分的原因。
3.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来源中,有50%以上的人是从老师、父母长辈、朋友;也有50%的人是从学校教材和电视、网络、书报杂志及其他方面来了解。
由此可看出,在我们国家,老一辈对传统文化了解更深,且较为重视;此外学校教育与网络宣传也是传统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发展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4.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缺失的原因,有73%的人认为是学校忽视、过度重视升学考试和整个社会没有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的原因;有65%认为教材编排不合理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缺乏兴趣也是一部分原因;也有30%的人认为传统文化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难以发展也是其缺失的原因。
这一问题足够说明当代的应试教育使得多数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选择性地忽视,以至于传统文化被无用化。
同时学习教材往往将考试内容重点化,而传统文化则往往成为拓展内容等等被束之高阁。
此外,对于人们会认为传统文化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这一点,则多在于传统文化的宣传方式、宣传手段等没有达到有效化。
5.对中西方两个情人节的看法,有64%的人选择了过西方情人节,有21%的人选择过七夕节,有15%的人选择都不过。
同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了解到选择七夕节的多为老年人,并且节日往往是在家中拜祭祖先,供奉瓜果等,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晓。
而与之相反,每到西方情人节各大商场就会张灯结彩、百花争艳,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氛围。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本国传统文化已经到岌岌可危的地步,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国民的重视;而如何从先辈手中接过并光荣完成传承传统的任务,也应当时常谨记在年轻一辈的心中。
商家应该大力宣传本国的传统节日,不应该为了利益来诱导人们崇尚外国文化。
6.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看法,有60%的人认为它体现了中国民族凝聚力,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37%也认为它体现中华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瑕疵;也有3%认为它也体现了中国的落后与封建。
由此可看出国民对于传统文化是持认同的态度的,并以国家拥有如此优秀的传统文化而骄傲自豪;同时也能批判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赞成其中优秀的文化,又不盲然认同其中落后、封建的地方。
7.对于儒家思想国外热国内冷这一现象,有67%的人认为这是一种文化畸形发展的坏现象,也有54%的人表示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不够,有少数人表示中国人对本土文化了解很浅薄;也有一部分人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
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多数人在提到这一问题时都对此感到痛心与遗憾,表示认为中国本土文化更应在中国得到更大的发展。
8.对于中国的世界文化或自然遗产的了解,只有37%的人能列举出五个以上;有63%都表示不是很了解。
对此,国家应鼓励人们主动学习和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这些优秀的文化在世界的舞台绽放光彩。
9.对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民族乐器的了解,有72%的人表示学过点皮毛;21%的人对此有所掌握;仅有7%的人人精通某一门。
这可以看出大多市民对传统艺术了解较浅。
诚然,艺术在温饱问题未解决之际多被人弃之如敝履,因此艺术的传承中间往往有较多断层,但在国民多已步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应该认真考虑并重视传统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加强其在教育、网络等方面的宣传力度,加深人们对传统艺术的了解与学习兴趣。
10.对古诗词的了解,有52%的人能背诵一些;有30%了解较深;也有16%的人能背诵少量古诗词;不了解古诗词的人几乎为零。
这说明大多市民对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古诗词较其他内容了解较多,究其原因,不仅在于古诗词简单易懂、流传较广;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的重视。
五.调查总结通过此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多数市民对于传统文化并不是非常了解。
并且多数市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都有从心底的热爱、对民族智慧结晶的崇敬。
但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普遍问题--有心无力。
现代文明的冲击、外来文化的影响,加之市场经济下的浮躁的社会风气,使人们接触传统文化的良好途径越来越少。
此外,从人们了解传统文化的途径来说,明显是多从教科书中了解较多,网络等虽能了解但由于其知识面驳杂、宽广,反而了解不多。
由此可知,我们国家虽对传统文化有所宣传,但明显力度不够、方式不够有效。
同时,从传统文化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一现象,我们可以意识到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太弱,是传统文化的低位堪忧。
对这些问题,我们有一些建议:首先,应加强关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宣传。
就教育主体来说,传统文化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但就当前的文化形式来看,国家在传统文化领域的教育力度明显不够;且由于应试教育及全面发展教育等教育理念,使传统文化教育被束之高阁。
因此,应在教学方面增加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家庭、学校、社会应该互相配合、协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教育体系。
家庭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本着载体与精神并重的教育原则,在教育中有意识地对青少年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包括多提供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类的书籍,在子女沟通中多引用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起到模范性的“身教”作用。
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
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组织性和计划性决定了学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主角地位。
当好这个主角,至少要在三个方面加强努力:一是要在涉及传统文化的课程建设方面努力,除了强化语文、历史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外,需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中小学可以开设传统文化方面的区域课程或本校课程,大学可以增设传统文化素养课程和讲座;二是充实传统文化素养较高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再好,没有相应的师资,仍然不能将课程资源转化为教育效益;三是在评价上保证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如何在考试中体现传统文化部分的内容、如何将传统文化素养指标纳入青少年素质体系是急需研究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
首先,政府部门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领导者和推动者,也是青少年传统文化素养的最终责任主体。
政府部门在思想上重视、在经费上落实、在行动上支持,传统文化教育才能开展起来并持续下去,如近期政府将清明、中秋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举措。
其次,大众媒体是宣传传统文化、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载体。
大众媒体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应该将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在首位,着眼大局,放眼未来,克服本位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局限,担负起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化的责任。
再次,社会团体、公共部门应该最大可能地为青少年开放相关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文化场馆、走向文化舞台、走近经典、亲近传统。
其次,也应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力度。
一方面要致力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形”保存、保护——经典文本、文物古迹、传统节庆、优良的民间习俗、民间谚语等文化遗产,使之继续发挥作为传统文化其“神”的载体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要总结传统文化中的“神”,对其进行现代价值再创造,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念和价值观念,及时反映和体现出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一些新思维、新观念、新取向,使中国文化更具时代特征和时代引导能力,使有“形”的文化遗产具有现代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