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普通心理学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I/I ▪ 人类天生是为探测刺激的变化和不同刺激之间的
关系而设计的。
四、感觉的种类
▪ 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 的不同,将感觉作如下分类:
1.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 其感受器位于体表。
2、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 官的状态。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 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 感觉。
▪ 如:跳入凉水
三、阈限
▪ 有机体能够探测到的最小刺激是什么? ▪ 绝对阈限:即产生感觉体验的最小当量物
理能量。存在个体差异,并随着头脑清醒 程度和生理情况而持续变化。
▪ 差别阈限:即两种刺激被视为不同刺激的最小物 理差异。
▪ 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 最小差异量。
▪ 韦伯定律:当刺激强度高的时候,最小可觉差也 大;而当刺激强度低的时候,最小可觉差也小。
第二节 知觉
▪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 生的对事物整体认识。
▪ 人的知觉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征,还依 赖于 知觉的主体,其对事物的态度、需要、 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 构。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选择性是个体筛选掉尽可能多的刺 激以便能处理最重要的刺激的过程。
▪ 决定知觉选择性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知觉 者的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知觉对象的大小、强度、形状、 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和熟悉。
内部因素:兴趣爱好、需要与动机、知识与 经验、个性。
形状引起的错觉——缪勒—莱依尔错觉
对比引起的错觉
知识与经验——双关图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普通心理学教程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顾远东
▪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 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 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 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
▪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 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 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 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 ●●●●●●●●●●● ●●●●●●●●●●● ●●●●●●●●●●● ●●●●●●●●●●● ●●●●●●●●● ●●●●●●●●●●●
闭合律
▪ 人们能够把分散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 象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连续律
▪ 在空间、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容易被知 觉为一个整体。
▪ 知觉组织:人将环境刺激组织成为可识别 的模式的过程。例如,大多数人对由木头 制作且有四个腿、一个座位、一个靠背和 扶手的物体有一个心理图像——一把椅子。
▪ 知觉组织遵循接近律、相似律、闭合律和 连续律。
接近律
▪ 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 倾向。
相似律
▪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组。
▪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 可以互相转化,而且互 相依赖。
知觉定势
▪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 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 叫知觉定势。
Hale Waihona Puke (二)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 着密切的联系。
▪ 隐匿图形 ▪ 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 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2. 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 很大的个别差异;
3.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 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
4. 人的感觉有无经验都能产生;但知觉的产生 离不开经验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1. 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 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 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 为基础。
真正运动与似动
▪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 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而引起的知 觉。
▪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 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 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 动景运动 2. 诱发运动 3. 自主运动 4. 运动后效
2.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同时 进行的,很少有单独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 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对象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 出对象的过程。这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a b
(四)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 定性。
1. 形状恒常性 2. 大小恒常性 3. 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4. 颜色恒常性
三、知觉的种类
▪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分类
➢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 和距离知觉、方向定位
➢ 时间知觉 :时间分辨、时间确认、持续时间 的估量、时间预测。
➢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 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A、相对大小
B、遮挡
C、线条透视
D、明亮和阴影
深度知觉
▪ 视觉悬崖(Visual Cliff):人类在 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 觉的能力。实验者设计了一个台 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 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 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 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 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人类很小的 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 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一、刺激是如何变成感觉的?
▪换能: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息的感觉过程。 ▪基本的感觉,完全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创造的。
刺激
换能
感觉
知觉
声波
神经信号
二、感觉适应
▪ 感觉主要受到变化的影响,实际上,刺激探 测器主要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外部世界的变化。
▪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 所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
关系而设计的。
四、感觉的种类
▪ 根据内、外感受器及其所反映的内、外环境刺激 的不同,将感觉作如下分类:
1.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并反映外部事物特征, 主要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觉等。 其感受器位于体表。
2、内部感觉: 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并反映内脏器 官的状态。内部感受器主要接受体内各种化学和 物理刺激,主要包括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和内脏 感觉。
▪ 如:跳入凉水
三、阈限
▪ 有机体能够探测到的最小刺激是什么? ▪ 绝对阈限:即产生感觉体验的最小当量物
理能量。存在个体差异,并随着头脑清醒 程度和生理情况而持续变化。
▪ 差别阈限:即两种刺激被视为不同刺激的最小物 理差异。
▪ 最小可觉差: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 最小差异量。
▪ 韦伯定律:当刺激强度高的时候,最小可觉差也 大;而当刺激强度低的时候,最小可觉差也小。
第二节 知觉
▪ 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 生的对事物整体认识。
▪ 人的知觉不仅依赖于刺激物的特征,还依 赖于 知觉的主体,其对事物的态度、需要、 兴趣、爱好、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特点 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知觉的过程和结 构。
知觉的选择性
▪ 知觉的选择性是个体筛选掉尽可能多的刺 激以便能处理最重要的刺激的过程。
▪ 决定知觉选择性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和知觉 者的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知觉对象的大小、强度、形状、 对比、运动、重复、新奇和熟悉。
内部因素:兴趣爱好、需要与动机、知识与 经验、个性。
形状引起的错觉——缪勒—莱依尔错觉
对比引起的错觉
知识与经验——双关图
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及联系
(一)感觉与知觉的区别
普通心理学教程
第三章 感觉与知觉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顾远东
▪ 受试者在感觉剥夺试验七天后,出现了经典 的病理心理现象:①出现错觉、幻觉,感知 综合障碍及继发性情绪行为障碍;②对刺激 过敏,紧张焦虑,情绪不稳;③思维迟钝; ④暗示性增高;⑤体诉多,各种神经症症状 。
▪ 大脑的发育,人的成长成熟是建立在与外界 环境广泛接触基础之上的。只有通过社会化 的接触,更多地感受到和外界的联系,人才 可能更多地拥有力量,更好地发展。
●●●●●●●●●●● ●●●●●●●●●●● ●●●●●●●●●●● ●●●●●●●●●●● ●●●●●●●●●●● ●●●●●●●●● ●●●●●●●●●●●
闭合律
▪ 人们能够把分散而又有一定联系的知觉对 象的反映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连续律
▪ 在空间、时间上有连续性的对象,容易被知 觉为一个整体。
▪ 知觉组织:人将环境刺激组织成为可识别 的模式的过程。例如,大多数人对由木头 制作且有四个腿、一个座位、一个靠背和 扶手的物体有一个心理图像——一把椅子。
▪ 知觉组织遵循接近律、相似律、闭合律和 连续律。
接近律
▪ 在时间、空间上接近的对象,有被知觉为同类的 倾向。
相似律
▪ 具有相似性的对象易被知觉为一组。
▪ 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 可以互相转化,而且互 相依赖。
知觉定势
▪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 产生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 叫知觉定势。
Hale Waihona Puke (二)理解在知觉中的作用▪ 人的知觉与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过程有 着密切的联系。
▪ 隐匿图形 ▪ 理解有助于知觉的整体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1. 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而知觉 是纯粹的心理活动;
2. 感觉是个体共有的普遍现象;而知觉则具有 很大的个别差异;
3. 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 分析器协同活动的结果 ;
4. 人的感觉有无经验都能产生;但知觉的产生 离不开经验
(二)感觉与知觉的联系
1. 两者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反 映,同属于感性认识阶段 感觉与知觉之间是连 续的,知觉的产生必须以各种形式的感觉存在 为基础。
真正运动与似动
▪ 真正运动:是指物体按特定速度或加速度,从 一处向另一处作连续的位移,由此而引起的知 觉。
▪ 似动: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 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 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1. 动景运动 2. 诱发运动 3. 自主运动 4. 运动后效
2. 感觉是知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基础, 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 感觉和知觉是同时 进行的,很少有单独的感觉存在,通常两者是 融为一体的,合称为感知觉。
二、知觉的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一)知觉的对象性 (二)知觉的理解性 (三)知觉的整体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一)知觉的对象与背景
▪ 知觉过程是从背景中分 出对象的过程。这与注 意的选择性有关。
a b
(四)知觉的恒常性
▪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 我们的知觉映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稳 定性。
1. 形状恒常性 2. 大小恒常性 3. 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 4. 颜色恒常性
三、知觉的种类
▪ 根据知觉时起主导作用的感官的特性分类
➢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 和距离知觉、方向定位
➢ 时间知觉 :时间分辨、时间确认、持续时间 的估量、时间预测。
➢ 运动知觉:物体的运动特性直接作用于人脑, 为人们所认识,就是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A、相对大小
B、遮挡
C、线条透视
D、明亮和阴影
深度知觉
▪ 视觉悬崖(Visual Cliff):人类在 婴儿的时候,就已经发展出深度知 觉的能力。实验者设计了一个台 子,左右半边有高度的落差,在台 子上铺一层透明玻璃,让婴儿在上 面爬行,婴儿爬到中间时,即使他 手摸得到前方的透明玻璃,仍然不 敢再向前爬过去,证明人类很小的 时候就已经对深度有了警觉心,这 种能力具有帮助物种生存的作用.
一、刺激是如何变成感觉的?
▪换能:将物理能量转化为神经信息的感觉过程。 ▪基本的感觉,完全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创造的。
刺激
换能
感觉
知觉
声波
神经信号
二、感觉适应
▪ 感觉主要受到变化的影响,实际上,刺激探 测器主要作用就是告诉我们外部世界的变化。
▪ 感觉适应是指感觉器官对于持续存在的刺激 所做出的反应越来越小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