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库存资源经济价值多样性

合集下载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1. 引言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是畜牧生产的重要资源,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加以解决。

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收集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部分珍稀牧草资源遗失;保存条件和设施有待改善,存在保存资源品质下降的风险;相关管理机构和人员力量不足,难以确保资源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协调,导致收集工作的片段化和重复性;缺乏专业人才和资金支持,限制了保存设施和技术的更新和改进。

为解决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建立健全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体系,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和人员培训,提高保存设施和技术水平;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顺利进行。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提高资源的保存利用效益,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现状分析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分析如下:1.资源丰富度不足: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虽然数量较多,但种类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遗传变异。

这导致了牧草在适应气候变化、抗病虫害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2.缺乏有效管理和利用:许多牧草种质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保存,导致遗传资源的丢失和浪费。

对牧草的利用率也较低,无法充分发挥其潜在作用。

3.保护意识不强:由于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常常出现资源挥霍浪费的情况。

很多地区缺乏合理的资源保护措施,导致了一些珍稀牧草种质资源的丧失。

4.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各地区的工作重复,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需要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5.技术手段落后:在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方面,我国的技术手段相对较落后,没有实现资源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和数据库建设,这也导致了资源管理工作的困难和低效。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研究、收集是一项具有较高重要性 的工作,种质资源资源不仅是我国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我 国草业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目前,很多野生牧草种质库没 有固定的经费,且在队伍建设方面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人员 流失问题较为突出。在该种情况下,即需要能够做好两项问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题的重视与解决,做好
牧草饲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兽研标.TIF not exist!
野生牧草是我国草原当中的重要资源,在草原生态平衡 维持以及多样性维持方面具有很大意义。 1 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种质资源的研究现状体现在:
从上世纪 60 年代开始,我国即积极开展了对种质资源 的研究利用。发现具有较好生长效果、较高饲用价值的牧草, 引种试验后,在适应性以及抗逆性方面都体现出了较高的价 值。80 年代开始,完成很多野生牧草的引种栽培工作,对其 进行推广后,增加对饲草的供应,在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的情 况下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积极的改善作用。同时也加大了对 牧草抗逆性方面的研究,从野生牧草中对新品种进行选育, 实现抗性基因的分离,并将其应用在牧草育种以及生物工程 当中。在该过程中,鉴定与评价可以说是利用资源的基础,其 目的即有针对性、更有效的对资源进行利用。近年来,我国多 个研究单位通过项目带动等方式对整合种质资源进行全面 的评价与鉴定,获得显著的社会、生态以及经济效益。
条件加强研究,对其生
产潜力以及适应能力
进行分析,在经过科学
的评价后,根据实际需
求做好生产试验,对具有较好开发利用价值的牧草资源进行
选出。而在实际工作中,无论是从土壤的选择、种子处理还是
整地播种等环节,需要能够积极整理积累相关研究资源,为
良好牧草资源的形成提供保证。此外,对优良品种的选育也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牧草育种中存在的问题孙进武,魏鹏飞,王跃栋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730070)Email:wykissme@摘要:本文综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新品种培育、良种繁育等方面的取得的研究成绩,分析了我国牧草育种研究中存在的育种方法较为落后、优异牧草种质资源匮乏、良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从而提出了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中心的解决建议.关键词:牧草育种,研究成绩,解决建议,生物技术1 中国牧草育种研究的成绩1.1 牧草种质资源方面新中国的成立标志新时代的到来,人类对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我国牧草育种也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

首先,初步完成了我国牧草品种资源的考察、收集、鉴定评价、入库保存。

现已查明我国牧草野生资源中至少有28科、184属、567种,共3296份材料具有保护、引种、育种价值。

国家牧草中期库已保存牧草种质3500多份,可保存20~ 25年。

另外,在我国不同气候带的生态区建立起5处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对一些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农艺性状等开展了鉴定和评价,并建立起了中国牧草与草地资源网站,通过以上工作,初步建立了以国家长期库、中期库为核心,多年生牧草种质资源圃为网络的保存体系[1]。

1.2 牧草常规育种上世纪50年代开始,中国的牧草育种工作者采用野生引种驯化、地方品种整理、国内外优良品种引进、选择育种及杂交育种等基本的育种方法培育出一批新品种,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品种达250个,其中野生栽培品种40个、地方品种40个、引进品种6个、育成品种84个。

从国外引进包括苜蓿、三叶草、百脉根、多年生黑麦草、猫尾草、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等种质,为新品种的培育奠定了一定基础。

大量引种试验筛选出一批适应我国不同地域的草种,如蔚县苜蓿、晋南苜蓿、柱花草、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等;并驯化了一批野生牧草,如羊草、老芒麦、无芒雀麦、黄花苜蓿、沙打旺、披碱草等。

人工选育种研究也有不少贡献,如吉林农业科学院通过系统选育培育出高产、抗寒、适应性广的公农1号、公农2号苜蓿新品种;内蒙古农业大学通过杂交培育出抗寒抗旱的草原1号、草原2号、草原3号杂花苜蓿;甘肃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培育出了甘农1号、甘农2号、甘农3号、新牧1号、新牧2号、新牧3号苜蓿新品种等等[2]。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存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存资源的多样性及其利用
N nLl , u ui g , i io n 。 u u e S i h n l’ a i Y nX j n L af g ,G oQ a n , h a g i a X a n S i
( . o eeo rt u ua S i c , a s g cl rl nvri ; . e a oa r o rs a dE o 1 C l g f a ch rl c n e G nuA r ut a U i sy 2 K yL b rt y f as n c・ l P a e i u e t o G l
3 农 业部全 国畜牧兽 医总站 , . 北京 10 2 ; . 0 0 6 4 甘肃省农科 院土壤肥 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7 07 ) 30 0 摘 要 对我 国牧 草种 质资源 中心库入库 资源的多样性进行 了综述 。入库资 源种 类及 种质 类型多样 , 有牧草种 特
质资 源突出, 栽培牧草的野生祖型及野生近缘种 、 良牧草种类 多; 优 对牧 草种 质资源 中心库入 库资 源的开发 利用情 况进行 了介 绍; 建议 今后 扩大种 质搜 集 、 强研 究、 范入库 资源的质 量控制 , 加 规 为牧 草种质 资源 的高效利 用奠 定基
础。
关键词
牧草种质 资源; 中心库 ; 多样性 ; 用 利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6—99 2 1 )6—0 2 0 10 60(00 0 0 3— 6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4 04
Di e st nd Utlz to fFo a e G e m pls s u c si he v r iy a iia i n o r g r a m Re o r e n t Ce r o fC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na nt e Po lo i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2.1)--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

牧草及饲料作物育种学  (2.1)--第二章牧草种质资源
注意:防虫、鼠、潮、火
长期库: -10 ~ -18℃ ,湿度 35% 以下, 保
存 75 年。
中期库: -1℃ ,湿度 30 %以下,保存 10 ~ 25
年。
如短:期日库本:的20“℃二,重湿贮度存4法5”% ,:保存 2 ~ 5 年。

子库日常工 长期库
作材:料保 存
、中监期测库、提供供种
; 育

材料
材料用完后从此取出 繁殖
当前世界上已建成种质资源库 480 余座, 其中有三大基因库:
a 、美国科罗拉多科林斯堡, 1957 年建立,温 -4℃ ,湿度 32% ,库容 50 万份,现有保存近
遗传资源包括:物种、品种、生态类型、植株、种子、
牧草种 质资源
二、牧草种质资源的类别、特点与利用
牧草种质资源根据材料的来源进行分类, 通常分为以下 4 类:
1 、本地种质资源 2 、外地种质资源 3 、野生种质资源 4 、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1 、本地种质资源 1 )概念:主要来源于当地的地方品种和适应当地 推广 的其他牧草品种。 2 )特点:一般在当地栽培 30 年以上,适应性强, 1000 亩以上。
应将样本对照现场记录,进行初步整理、归类
、补漏未定名的种子。
三、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
1 、室内鉴定:
供试材料一般 5 ~ 20 株为一组,重复 3
~ 5 次。
2 、田间鉴定:
株行距为 1m×1m 或 1m×0.8m ,每份材料一
般鉴定
15 ~ 50 株,每行5 ~ 1
0株,重复 3 ~ 5 次。
3 、观察记载的内容:
1 、中国—东部亚洲中心:主要起源作物如 黍( shu 玉米)、稷( ji) 、粟( su )、 高粱、 荞麦、大豆、茶等 11 种作物, 136 个物种 。

牧草种子学习题

牧草种子学习题

注:判断题好好看看课本识图题参考:第一章:图1-2、1-3、1-4、1-5、1-8、1-10、1-12名词解释真种子: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如银杏、大豆、棉花、十字花科、瓜类等1、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起,由外种皮细胞增值或扩大形成。

2、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存在于毛细血管和细胞间隙(或.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水称自由水,可挥发)3、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KOH。

4、种子休眠:是指种子具有生活力而停留在不能发芽的状态。

5、包衣:将某些物质包被在种子表面,不明显改变种子原有形状和大小—用于大粒规则的种子。

6、碘价:100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7、平衡水分:一定的温湿度条件下,种子吸附和解吸的水分子数量相等时,即两者处于动态平衡时的种子含水量。

8、硬实:由于中被不透水而不能吸胀发芽的种子称硬实。

9、种子活力:指决定种子和种子批在发芽和出苗期间活性强度及该种子特征的综合表现。

10、种子结露:指由于温、湿度变化而使饱和的水汽凝结在种子表面形成水滴的现象。

11、混合样品:又称原始样品,由同一种子批扦取的全部初次样品混合而成的12、自动分级:种子堆移动时,种子堆中性质相似的组分会聚集在相同的部位,使种堆中的各个组分发生重新分配和聚集的现象,称自动分级13、种子后熟:种子收获后有些种子形态上已经成熟,但生理上还未成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才能成熟的现象。

14、吸胀损伤:某些种子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吸胀,因水分进入过快而发生细胞或组织内部损伤导致发芽率和出芽率下降。

15、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16、农业种子:凡农业生产中可直接用做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

统称农业种子,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17、糊粉层:当种子开始成熟时,胚乳表面的细胞垂直分裂,形成长方形小细胞,这样的细胞可以有一层或多层,它们的细胞壁加厚,细胞内产生被叫做糊粉粒的蛋白体,故称为糊粉层。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我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之一,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牧草作为牧业的基础饲料,其种质资源收集和保存对于推动我国畜牧业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就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收集不足:我国地广人多,气候多样,地形复杂,有着丰富的牧草种质资源,但是目前尚未进行全面而系统的收集,大部分牧草种质资源还处于原始状态。

2. 保存质量参差不齐:虽然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方面进行了些许努力,但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导致保存效果参差不齐,有些种质资源保存后不能长期保存或者保存后丧失了原有的优良特性。

3. 缺乏统一的保存管理机构:目前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工作由各个地区或者单位自行负责,缺乏统一的管理机构,导致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

二、对策建议1. 建立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建立由国家或相关部门管理的统一的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制定相关的收集保存标准和流程,集中进行资源收集和保存,以提高管理和利用效率。

2. 加大资金投入: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国家和地方应该加大对于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的参与,以保障牧草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和长期保存。

3. 强化技术支持:我国在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应该加强科研力量,提升保存技术水平,引进并发展最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手段,以确保保存效果和使用价值。

4. 加强资源信息共享: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共享平台,将已经收集保存的牧草种质资源信息进行集中管理和开放共享,为相关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便利,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交流。

5. 增强国际交流合作:我国应该利用国际资源共享平台,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工作,获取国外优良的种质资源,并为世界牧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作出自己的贡献。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1 . 收集 的方法 .2 3
遇成片分体生长 的牧 草 , 可用镰
或全国统一指定 的标准进 行。 3 鉴 定评 价内容 , 2 鉴 定主要是对喷 源 的生物 学特
刀割其 果穗或果枝 : 零星 分布 的 , 可用手 撂其 果实或 种子 分别装入布 袋中 , 挂上 同样 的两份ve tg to o t l f r g e m p a m o l c i n、 o s r a o s i a i n n he wid o a e g r l s c le to c n e v t n i a u iia i n f Ya ua c nd tlz to o ny n oun y t
收 稿 日期 :0 l 0 — l 2 1一 7 0
1 . 收 集 的 内容 _1 3
要 对 采 集 点 的 生 态 环 境 进 行 实
地 观 察 记 录 , 好 标 本 和 图 片采 集 。 生 态 型 不 同 的 做 对
同种材料 , 不同海拔高度 的同种材料 , 阴坡和 阳坡 的 同种材料都应 分开装袋和 编号 。对一些成 熟比较好 , 但无 法确认 的材料 ,在 收集时要 采集全株 ,做 好标
1 收 集
1 收集的基本要求 . 2
收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 , 其最
1 收集准备 工作 收集前做 好准备 工作 是成功收 . 1 集的前提条件 , 以在收集前要做好如下工作 : 所 1 . 确定收 集路线 .1 1 通过查 看地 图和 牧草 资源分
终 目的是 实 现永 续 利 用 。所 以在 收 集 时应 做 到 : 一 , 第 要有详细 的记录 , 括科名 、 名 、 源、 地 、 拔 、 包 种 来 产 海
四川畜牧兽医 ・0 1 1 期 ・ 2 1 ・0 总第 2 2 5 期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

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利用庞宗美【摘要】本文论述了盐源县野生牧草种质资源的概况及其收集、保存和利用的目的和意义,提出了一些问题和解决途径。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overview of the wild forage germplasm,its purpose and meaning of collection,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proposed some problems and relevant solutions.【期刊名称】《四川畜牧兽医》【年(卷),期】2011(038)010【总页数】2页(P31-32)【关键词】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利用【作者】庞宗美【作者单位】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畜牧局,四川盐源6157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0.0241 收集1.1 收集准备工作收集前做好准备工作是成功收集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收集前要做好如下工作:1.1.1 确定收集路线通过查看地图和牧草资源分布状况(见《四川植物志》)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收集路线上的草地分类,主要牧草科,了解其分布地区,生长环境以及生育期等。

必要时请上植物分类学专家,对沿途看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现场鉴定。

要提前制作好野外记录表格并安排好出行的路线。

1.1.2 器具准备 GPS定位仪,照相机,标本夹、吸水纸、绳子、小锹、镰刀、剪刀、手秤、布口袋、标签、簸箕、筛子,记录本等。

1.2 收集的基本要求收集野生牧草种质资源,其最终目的是实现永续利用。

所以在收集时应做到:第一,要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科名、种名、来源、产地、海拔、生态环境、收种或采集时间等;第二,牧草种子必须是成熟的,有生命力的,如牧草种子不成熟或无生命力,则无需收集;第三,采集优良、珍稀野生牧草种子时,尽可能做到在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活环境条件下取样采集,在采集同一种牧草种子时,尽量选取不同株丛取样,同时保存好野外采集记录。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摘要】我国的牧草种质资源在收集保存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制定对策建议来加以解决。

本文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推进措施。

也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来提高牧草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对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的深入研究和探讨,可以为我国的畜牧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问题、对策、建议、推进措施、资源利用、我国、结论1. 引言1.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中国牧草是畜牧业的重要基础,对于养牛、养羊、养马等畜牧业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流失,给牧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困难。

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主要依靠基因库和种质园等实体设施,但这些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存在诸多不足。

一方面,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不够系统和全面,导致资源的遗漏和缺失;现有设施的运营和维护存在管理不善、人力物力不足等问题,导致资源的破坏和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应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建立完善的资源调查和采集机制,确保各地资源的全面汇集和保存。

应加强对种质资源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提高设施的防灾防害能力,加强设施的日常运营和维护,确保资源的安全保存。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级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共同努力,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做好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工作,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 正文2.1 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状。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种质资源的收集范围较窄,许多珍稀的牧草种质资源并未得到有效收集和保存。

现有的牧草种质资源保存机构设施简陋,设备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种质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

谈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的管理

谈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的管理

谈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的管理摘要简要介绍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概况及资源保存状况,指出了资源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以期为今后更加完善地建设和管理种质圃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带牧草;资源;种质圃;管理中图分类号 s54.0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7-0217-02种质资源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种质的评价是种质资源研究工作的核心,只有掌握种质的特性,才有可能为育种工作提供优良的育种材料,所以拥有尽量多的种质资源,对选育新品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2]。

牧草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及其开发利用是牧草育种和牧草生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工作,在广泛收集牧草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评价并发掘有用的基因,为育种提供可靠的保证。

笔者从资源圃地理位置、圃内资源概况、存在优势和不足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牧草研究中心种质资源圃的基本情况,为我国南方热带作物今后的发展提供了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的科研平台,对确保部分热带濒危物种的延续及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种质圃的重要性及意义种质圃是附属于某类栽培植物的科研单位,主要用于栽培植物种质资源保存以及分类和引种的研究[3]。

无性繁殖的和多年生栽培植物的种质材料以及一些作物的野生种和野生近缘植物主要在种质圃中保存。

全世界拥有的植物种质资源8.7%是以种质圃的形式保存的[4]。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热带牧草研究中心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筹建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从海南岛各处、南方各省以及全国其他地区、海外各地采集牧草资源和引进牧草新品种。

通过调查、采种、收集野生牧草资源,并对其进行人工栽培管理、驯化及育种研究,旨在为我国热带地区选育优良草种。

2热带牧草种质资源圃2.1资源圃基本概况海南岛气候属于海南性热带季风气候,全省年均气温23.4~26.5℃,1月份是最冷月份,平均气温为17.2℃;最热的7月份平均温度在28~32℃。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牧草种质资源是农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畜牧业的产能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收集保存牧草种质资源是保护牧草资源多样性、提高牧草品种和品质的关键环节。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存在以下问题: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数量不足。

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牧草资源,但对于一些珍稀或地方性牧草的收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这些牧草的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保护和利用。

种质资源的保存手段和技术滞后。

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主要依靠传统的冷冻保存和田间保留,这种方式存在成本高、保存效果差等问题。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存在缺乏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情况。

各地的收集工作往往是零散和重复的,存在资源浪费和管理混乱的问题。

缺乏关于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强牧草种质资源收集的工作。

建立健全牧草种质资源的信息数据库,重点收集珍稀和地方性牧草的种质资源,及时完善相关信息。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调查和研究,掌握各地的牧草种质资源分布情况,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

积极引进和采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如冷冻干燥、离心冻干和体外保存等,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效果和利用效率。

加强对保存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牧草种质资源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建立健全的机构体系和管理制度,明确各级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全程管理和跟踪。

加强与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合作,共同推进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

建立牧草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

制定统一的分类标准和鉴定方法,对收集到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评价,提高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以解决。

通过加强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工作、推广和应用新的种质资源保存技术、加强组织、协调和管理、建立分类、鉴定和评价体系等措施,可有效推动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现状与对策建议目前,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一方面,逐渐建立了一批牧草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机构,如各地的农业科学院、农业大学、畜牧兽医局等,同时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与各界合作的参与;开展了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实地采集工作,已经大量收集到了优良的牧草资源。

尽管现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相对较新,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与保存工作仍然存在地域不均衡、资源单一化等问题,导致了牧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不足。

有些保存机构的设施和管理水平较低,给资源的保存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还存在一些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

对策建议: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培养更多具有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专业知识的人才,建立与牧草种质资源相关的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项目,并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研究人员的专业水平。

2.加强资源调查和采集工作。

继续开展大规模的牧草种质资源调查和野外采集工作,并在保存机构建立更多的野外基地,加强地域间和地域内的协作与合作,确保牧草种质资源的全面收集。

3.加强保存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建设保存设施,提高保存条件。

同时加强对保存设施的管理,确保资源的安全保存。

4.加强资源的多样性和地域均衡。

注重收集非常规和地方特色的牧草种质资源,提高资源的多样性;同时加强资源的全国范围和地域间的收集,确保地域均衡。

5.加强管理和经费保障。

制定完善的牧草种质资源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保证资源的正常管理;同时加大对牧草种质资源的经费投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改善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需要政府的支持、专业机构的合作以及相关人员的努力。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资源调查和采集、保存设施建设和管理、资源的多样性和地域均衡以及管理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保存工作水平,促进牧草产业的发展。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介绍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介绍

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介绍《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介绍》一、种质资源库的概念国家林业和草原种质资源库,简称种质资源库,是指国家用于保存和管理林木、草原等植物的基因资源的机构或设施。

它是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植物基因资源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农林业生产、保护生物多样性、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历程1.建设背景和意义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始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农业生产对高质量、高产量新品种的需求逐渐增加,而作物和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情况并不容乐观。

为了保护和利用丰富的植物基因资源,国家开始了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以保护和保存珍稀、濒危植物品种,推动良种选育和新品种培育,推动农业、林业、草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发展历程种质资源库的建设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包括资源调查和评估、建设规划和设施建设、资源收集和保存等。

从1998年开始,我国陆续建成了一批国家级、地方级和专业性的种质资源库,涉及了森林、草原、经济作物、果树等多个方面。

三、国家种质资源库的功能和作用1.资源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库作为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单位,承担了大量的资源保存和保护工作,通过种质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许多珍贵的植物基因资源得以得到有效保护。

2.种质创新种质资源库对于新品种的育种和改良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它为育种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遗传变异资源,为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3.科研试验种质资源库还是科研人员进行生物学、生态学等方面研究的主要场所,通过对植物基因资源的研究,可以推进科研进展,促进学术交流。

四、国家种质资源库的现状和展望1.现状目前,国家种质资源库已经建成了一定规模和一定水平,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施老化、管理薄弱、资源利用率低等方面的挑战。

2.展望未来,国家种质资源库将在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国际交流等方面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提升资源库的管理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我国植物基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国家种质基因库储存能力提升

国家种质基因库储存能力提升

国家种质基因库储存能力提升佚名【摘要】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

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期刊名称】《中国畜牧兽医文摘》【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1页(P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4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

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为此,国家建立了保存牧草种质的长期库、中心库、温带备份库、热带备份库。

国家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库隶属于农业部全国畜牧总站,由全国畜牧总站农业部全国草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库日常管理维护工作,包括对入库前种子的净度、生活力及种子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检测;对已入库保存的草种质材料活力进行监测;开展对牧草种子生活力有影响的保存条件、种子含水量、干燥条件等的基础研究;从分子水平开展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目前,中心库正扩建,扩建后的基因库储存能力将达到13万份。

保存工作。

中心库保存了大量国内外优良牧草品种。

截至2010年8月,入库保存种质材料达18025份,分属于82科470属1263种。

禾本科10069份,豆科5486份,其他科2470份,其中有古老的第三纪孑遗植物沙冬青和濒危植物野大豆、黄芪、蒙古黄芪等,大量我国特有种如黑紫披碱草、中华羊茅、冷地早熟禾、塔落岩黄芪、牛枝子及国外引进的优良草种等。

种质资源利用工作。

依据《国家草种质资源中期库种质分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中心库不断完善种质分发和利用工作。

今年已分发苜蓿属、黑麦草属、冰草属、无芒雀麦属、披碱草属及豆科其他草种质材料共计320份。

草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草地资源学考试重点

草地资源学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农大)草地资源: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的草地类型,面积和分布,以及由他们所产生的物质的蕴藏量,它是一项农业自然资源。

植被指数(绿度值):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

草地类型:根据草地的发生发展和表现岀的自然、经济特性的趋同与趋异,以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草地进行划分的结果。

草甸:中度湿润条件下,以具中生特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荒漠: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植被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

草地退化:是指草地物理因子和生物因子的改变所导致的生产力、经济潜力、服务性能和健康状况的下降或丧失。

载畜量:以一定的草原面积,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和放牧头数。

高寒草甸:多分布于高山和高原的湿润寒冷生境,湿冷中生草本植物组成,植物大都具有低矮、被毛茸和营养繁殖力强等适应高寒气候的习性。

典型草原:以典型旱生丛生禾草为主,伴有中旱生杂类草及根茎苔草的草原类型。

荒漠草原:草原中最旱生类型主要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常混有旱生小半灌木。

建群种:在群落中处于优势层的优势种。

草地退化表现:低矮化、稀疏化、劣质化、土壤退化容重增加,有机质减少、动物生产性能下降。

草地退化因素:超载过牧、滥垦滥挖滥采、人口增长、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草地建设管理水平低、草地利用不合理。

草地植被恢复措施:封育、补播、灌溉施肥、划区轮牧。

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温性草甸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 暖性草丛类、暖性灌草丛类;热性草丛类、热性灌草丛类;干热稀树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沼泽类。

牧草育种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牧草育种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牧草育种学_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利用杂种优势应依据以下原则:答案:提高亲本的纯合度_便于杂交,并能获得大量杂交种子_选配遗传基础差异大的亲本组合2.轮回选择中的多次连续轮回是一个的过程。

答案:有利基因累积3.植物的无融合生殖方式有答案:孤雄生殖_二倍配子体_孤雌生殖_不定胚4.自交可育牧草随着繁殖世代的增加,其活力会逐渐趋于平衡稳定。

答案:正确5.温度的急骤改变,尤其是高温,常能引起染色体的加倍。

答案:正确6.把野生植物变成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作。

答案:驯化##%_YZPRLFH_%##引种驯化7.植物的抗虫性表示为某一品种在相同的下比其他品种高产、优质的能力。

答案:虫口密度8.自交系品种是通过联系自交获得的异质结合群体。

答案:错误9.牧草种质资源主要观察鉴定的农艺性状主要有()。

答案:再生性_品质_持续性_叶量10.群体品种具有以下特点:答案:遗传基础复杂_群体内基因型杂合或异质性11.无融合生殖植物,自然变异率低于其他繁殖方式的植物,()是增加这一类植物变异的有效方法。

答案:诱变12.苜蓿的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

答案:单株分枝数13.紫花苜蓿主要起源于()中心。

答案:西部亚洲14.是指植物在低温寒害及越冬过程中,对冬春季节复杂逆境的综合抗性。

答案:越冬性15.是牧草及饲料作物的主要利用形式。

答案:放牧和生产干草16.是影响玉米稳产的重要因素。

答案:抗病虫性17.在方面应着重培养茎叶和籽实兼高的燕麦品种类型。

答案:丰产性18.我国为弱冬性燕麦分布区。

答案:西南地区19.牧草及饲料作物品质改良的主要目标性状有:答案:有毒有害成分_营养价值_消化率_适口性20.牧草品质评定主要是研究其物理组成及含量。

答案:正确21.1940年王栋教授从英国引进了。

答案:红豆草22.诱导形成的单倍体需要进行,以确定其染色体数或倍性。

答案:倍性鉴定23.利用单倍体植株的特性控制的分离,可以缩短育种年限。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概述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概述

1 内 蒙 古牧 草 种质 资 源 的特 点
1 . 1 牧 草种质 资源的 丰富 多样 性
基 于 内蒙 古气候
类型 复杂 多样 、 地 域辽 阔等特 点 , 该 地 区不仅 种 内牧
草资源丰富 , 而 且 优 良牧 草 种 类 繁 多 。据 调 查 , 内 蒙 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西部 与甘 肃河 西走 廊 以及 新疆 的荒漠 地 区相 接 。 由
畜牧 与 饲 料 科 学
A n i ma l Hu s b a n d r y nd a F e e d S c i e n c e
2 0 1 4, 3 5( 1 ) : 4 8 — 5 0
内蒙古牧草种质资源概述
王 晓龙 , 米福 贵
( 内蒙 古农 业 大学 生 态 环境 学 院 , 内蒙古 呼 和浩 特 0 1 0 0 1 9 )
摘要: 内蒙 古 牧 草 种 质 资 源 丰 富 多 样 、 适 口性 好 , 具 有较 好 的 开发 利 用 前 景 。 简要 回 顾 内 蒙 古牧 草 种 质 资 源 的收集保存历 史, 介绍 了牧草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现状 , 提 出了牧草种质资 源的保 护策略 , 并针 对 3前 " - 内蒙 古 牧 草 种 质 资 源收 集 、 保 存 和研 究 方 面 所 面临 的 问题 提 出 了相 应 的 建 议 。
Ab s t r a c t : T h e f o r a g e i n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h a d d i v e r s i i f e d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g o o d e d i b i l i t y , S O i t h a d g o o d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s . T h e c o l l e c t i n g a n d p r e s e r v i n g h i s t o r y o f f o r a g e g e r mp l a s m r e s o u r c e s i n I n n e r Mo n g o l i a w a s r e v i e w e d . T h e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0.09.17•【文号】环发[2010]106号•【施行日期】2010.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的通知(环发[2010]10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宣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广电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新华社,中科院,海洋局,食品药品监管局,中医药局,人民日报社,光明日报社:《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第126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二○一○年九月十七日附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目录前言一、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一)概况(二)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现状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成效、问题与挑战(一)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三)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三、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一)指导思想(二)基本原则(三)战略目标(四)战略任务四、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一)内陆陆地和水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二)海洋与海岸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五、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领域与行动优先领域一: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与法律体系优先领域二: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部门和区域规划,促进持续利用优先领域三: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与监测优先领域四:加强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优先领域五: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迁地保护优先领域六:促进生物遗传资源及相关传统知识的合理利用与惠益共享优先领域七: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优先领域八: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优先领域九:加强生物多样性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优先领域十: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伙伴关系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二)落实配套政策(三)提高实施能力(四)加大资金投入(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附录: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项目前言“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包括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45 %、25 .55 %和 34 .8 %。 双子 叶 植 物无 论 科 、属 、种数均占有绝对优势 , 其次是单子叶植物 , 裸子植物的比例最小 。 从表 2 中可以看出 , 在科属组成上 , 大科 、大
表 2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科的数量统计
类别
科别

大科(≥80 种)
禾本科
86
豆科
18
32
14
1 76
13
20
14
27
占总数 百分比(%)
29 .3 22 .5 8 .0
2 .7 3 .0 3 .7 2 .8 3 .3 2 .0
1 .7 1 .3 1 .8 1 .4 1 .3 1 .4
合计(%) 5 9 .8 1 7 .5
8 .9
寡种科(2 ~ 9 种)

73
1 16
307
11 .6
自 1998 年以来 , 以全国畜牧兽医总站畜禽牧 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中心为核心 , 以中国农科院 草原研究所中期库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牧草中
期库为纽带 , 连结根据不同气候生态区域 、行政区 划及技术力量组成的华东 、华南 、华中 、西 南 、东 北 、华北 、黄土高原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及新疆 等 10 个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技术协作组[ 5-6] , 向全国收集牧草种质资源 。 至 2006 年底中心库
71
菊科
45
中等科(20 ~ 79 种)
莎草科
9
藜科
13
蓼科
6
十字花科
14
蔷薇科
12
伞形科
15
少种科(10 ~ 19 种)
唇形科
11
玄参科
9
百合科
5
苋科
3
石竹科
9
毛茛科
8

入库份数
2 93
5 439
2 25
2 724
80
2 10
27
42
30
1 02
37
1 65
28
90
33
76
20
77
17
35
13
18
1 10
P RA T A CU L T U RA L SCIENCE(Vo l.27 .N o .06)
06/ 2010
属的种类最为丰富 。 含 80 种以上的大科 3 个 , 即 禾本科 、豆科和菊科 , 共 202 属 598 种 8 373 , 占入 库总属 、总种 数和总 份数的 49 .15 %、59 .8 %和 87 .28 %。 含 20 种以上 79 种以下的中等科 6 个 , 即蓼科 、蔷薇科 、藜科 、十 字花科 、莎 草科和伞 形 科 , 共 69 属 175 种 552 份 , 占入库总属 、总种数和 总份数的 16 .79 %、17 .5 %和 5 .75 %。含 10 种以 上 19 种以下的小科 6 个 , 分别是苋科 、石竹科 、毛 茛科 、唇形科 、玄参科和百合科 , 共 45 属 89 种 308 份 , 占中心 库入库材 料总属 、总种数 和总份数 的 10 .95 %、8 .9 %和 3 .21 %。含 2 种以上 9 种以下 的寡种科 30 个 , 共计有牧草 116 种 , 占入库牧草 总数的 11 .6 %。含 1 种牧草的单种科 22 个 , 共 22 属 22 种 , 占中心库入库材料总属和总种 数的 5 .35 %和 2 .2 %。可 以看出 , 中心库库存资 源大 科 、大属占主要 , 尤以禾本科 、豆科 、菊科居多 。
பைடு நூலகம்
占总属数 百分比(%)
0 .73 99 .27 25 .55 73 .72 100 .00
种数
6 9 94 3 48 6 46 1 000
109
占总种数 百分比(%)
0 .5 9 9 .4 3 4 .8 6 4 .6 10 0 .0
99 .27 %和 99 .4 %。 其中双子叶植物 58 科 303 属 646 种 , 分 别 占 入 库 材 料 科 、属 和 种 总 数 的 86 .57 %、73 .72 %和 64 .6 %;单子叶植物 7 科 105 属 348 种 , 分 别 占 入 库 材料 科 、属 和 种 总 数 的
* 收稿日期 :2009-07-07 基金项目 :中心库牧草种 质资源 特征特 性评价 项目 ;现 代 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作者简介 :南丽丽(1979-), 女 , 讲 师 , 在 读博 士生 , 主要 从 事草种质资源与育种研究 。 E mail :n anl l @gas u .edu .cn 通信作者 :师尚礼 E mail :s hishl @ gsau .edu .cn
06/ 2010
类别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总计
科数
2 65
7 58 67
草 业 科 学(第 27 卷 06 期)
表 1 中心库牧草种质资源成 分组成表
占总科数 百分比(%)
2 .96 97 .01 10 .45 86 .57 100 .00
属数
3 40 8 10 5 30 3 41 1
1 入库材料概况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入库材料极为丰富 , 经 统计 , 至 2006 年底 , 共保存材料 9 593 份 , 计1 000 种 , 隶属于 67 科 411 属(表 1), 其中裸子植 物 2 科 3 属 6 种 , 分别占入库材料科 、属和种总数的 2 .96 %、0 .73 %和 0 .5 %;被子植物 65 科 408 属 994种 , 分别占入库材料科 、属和种总数的97 .01 %、
入库保存牧草种质资源已达 9 593 份 , 但对库存 资源的特性研究还鲜见报道 。 为此 , 本研究对有 较大经济价值的牧草种质资源进行了分类评价 , 旨在使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库存种质资源的 潜在价值得以充分体现 , 提高中心库的服务水平 , 以期在草地建设 、饲草饲料开发 、新品种选育及治 理生态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
4 .甘肃省农科院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 , 甘肃 兰州 730070)
摘要 :至 2006 年底 , 国 家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已入库保存 67 科 411 属 1 000 种 9 593 份种质材料 , 并以禾本 科 、豆科 、菊 科为主 。 入库 材料按其 经济用途分 为 5 大类 , 即饲 用植物 、食用植物 、药用 植物 、工用植物 和境 用植物 。 在中心库 饲用资源中 , 优等牧草 199 种 , 占入库总数的 19 .9 %;良等 156 种 , 占入库总数的 15.6%; 中 等 183 种 , 占入库总数的 18.3%;低等 23 种 , 占入库总数的 2 .3% ;劣等 4 种 , 占入库总数的 0.4%;有毒植 物 22 种 , 有 害 植物 10 种 。 中 心库 中 的食 用植 物 共 29 科 73 属 114 种 , 分别 占中 心 库科 、属 和 种总 数 的 42.38 %、17.76 %和 11 .4 %。 中心库中具有药用价值的牧草种质资源有 57 科 207 属 310 种 , 分别占中 心库 科 、属和种总数的 85 .07%、50 .36 %和 31 %。 中心库中牧草的工用价值包括纤维植物和树脂 、橡胶植物 。 中 心 库中境用植物有固沙植物 28 种 、水 土保持植物 28 种 , 绿肥植物 38 种 , 美化植物中草坪植物 64 种 , 观赏植 物 53 种 。 关键词 :中心库 ;牧 草种质资源 ;经济价值 ;多样性 中图分类 号 :S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629(2010)06-0108-07
10 8 -11 4 06/ 2010
草 业 科 学 PRA T A CU L T U RA L SCI EN CE
牧草种质资源中心库库存资源 经济价值多样性
27 卷 06 期 V ol .27.N o .06
南丽丽1, 2 , 贠旭疆3 , 李晓芳3 , 郭全恩4 , 师尚礼1, 2
(1 .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 草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甘肃 兰州 730070 ; 2 .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 甘肃 兰州 730070 ;3 .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 , 北京 100026 ;
1 1 .6
单种科
**
22
22
53
2 .2
2 .2
总计
4 11
1 000
9 593
100 .0
10 0 .0
注 :*表示 30 个寡种科分别为麻黄科 、桑科 、荨麻科 、小檗科 、白花菜科 、亚麻科 、牻牛儿苗科 、蒺藜科 、大戟科 、漆树科 、 椴树科 、锦葵科 、龙胆科 、萝藦科 、旋花科 、紫草科 、马鞭草科 、桔梗科 、罂粟科 、败酱科 、松科 、茄科 、车前科 、茜草 科 、鸭跖 草 科 、灯芯草科 、鸢尾科 、忍冬科 、防己科 、苏木科 ;**表示 20 个单种科分别为紫葳科 、木犀科 、楝 科 、香蒲 科 、芝 菜科 、冬 青 科 、泽泻科 、堇菜科 、榆科 、列当科 、商陆科 、虎耳草科 、旌节花科 、葫芦 科 、马 齿苋科 、胡颓 子科 、千屈 菜科 、无患子 科 、葡 萄 科 、卫矛科 、柳叶菜科 、白花丹科 。
良等饲 用 牧 草 156 种 , 占 入 库 牧草 总 数 的 15 .6 %, 如禾本科中的细叶早熟禾(P .angust i f oli a)、硬 质 早 熟 禾 (P .sphondy lodes)、星 星 草 (P uccinel li a tenui f lora)、鹅观草(Roegnoria kamoj i )、纤毛鹅观草(R .ci liaris)、肥披碱草(E .e xcelsus)、赖草(L .secalinus)等 ;豆科中的达乌里黄 芪(Ast ragalus dahuricus)、华北岩黄芪(H .gm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