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缺血性疾病
![肠缺血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12cccc3f43323968011c924d.png)
②腹主动脉或髂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搭
桥吻合术(分流术):自身静脉移植易发 生扭曲与阻塞,人造血管无此缺点,但在 脓毒症病人慎用。③肠系膜上动脉再植于 主动脉术:此法优于主动脉、肠系膜上动 脉转流术。 ④血管重建术:有再度栓塞和 再灌流损伤的缺点。
⑤肠切除术:此方法省时,正确判断肠管
是否已坏死是手术关键。判断肠活力可借 助于多普勒超声、静脉荧光素以wood灯检 查,也有在切除明显坏死肠段后12~24小 时重新手术探查以及时发现进展性肠坏死, 此法对病人损害较大,目前腹腔镜值得推 荐作为术后再探查手段。罂粟碱术后应继 续使用3~4天。肝素的应用有争议,因为 胃肠道继发出血是一个危险因素。
按缺血发生的快慢,分急性肠系膜缺血与
慢性肠系膜缺血。1967年Ottinger将急性肠 系膜缺血分为动脉栓塞、动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和非阻塞性肠系膜缺血型, பைடு நூலகம்分类沿用至今。
急性肠系膜缺血是由肠系膜上动脉供血不足或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发病急,累及肠 段广泛,除非早期诊治,病死率高。慢性肠系 膜缺血是由于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造成小肠 相对供血不足,主要临床特征是餐后“肠绞痛” 及至畏食、体重减轻,如对此病缺乏认识或丧
失警惕,极易误诊、漏诊。肠缺血系靠近肠管 的血管弓所发出的直动脉阻塞、狭窄引起,受 累肠段范围小,即使肠壁坏死,只要及时切除 坏死肠段多不危及生命。
(一)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1. 病因 该病多见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
锁不全、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近期心肌梗 塞后病人。栓子多来源于左心房的附壁血 栓,也可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或 胸主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斑块。栓子脱 落随血流进入肠系膜上动脉而引起栓塞。
拖延。
常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胃肠穿孔、急性胰腺 炎、肠扭转、肠套叠和卵巢囊肿扭转等。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共30张PPT】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88250ba1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46.png)
肠壁呈薄纸样改变 SMA栓塞
3.肠系膜血管造影
概念
• 肠系膜血管造影指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 管,在透视监视下,将导管插入腹腔动脉, 肠系膜上动脉或肠系膜下动脉,注入造影 剂(常用60~76%泛影葡胺)快速连续摄 片。如发现血管瘤或出血等病变,在造影 后随即可行栓塞治疗。适用于胃肠道出血 患者,经内窥镜检查和钡餐造影后无阳性 发现者,疑有上消化道出血时可做选择性 肠系膜上动脉造影,疑有下消化道出血时 则做选择性肠系膜下动脉造影
外科手术仍是治疗本病主要手段。
脉栓塞症状。
• 无特殊情况饮食照旧。
肠系膜血管栓塞的治疗
• 一般治疗:对怀疑肠系膜缺血的病人应禁 食、静脉营养支持、抗感染,密切监测血 压、脉搏、每小时尿量,必要时测中心静 脉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压,以便合理应用血 管活性药物。对原有疾病积极治疗的同时 注意避免使用可能加重肠缺血和肠坏死的 血管收缩剂、洋地黄类药物。
放实射验性室核检素查检 :查 血能 、显 尿示 常缺 规血 ,肠 生段 化、 检部 查位 ,及 凝范 血围 功能检查
• 评估足背动脉振动情况,注意有无下肢动 其肠腹中系腔肠膜穿系膜上刺静动可脉脉 以梗塞供抽引应出起肠十血缺二性血指液的肠肠体壁横增段厚比和较升明段显,、这空是由肠于、肠回系膜肠静、脉结梗塞肠发脾病比区较前慢的,且结肠肠壁。重复感染所致。
起病急骤,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伴有呕吐、腹泻、腹胀及休克等表现 肠系膜下动脉供应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上部
肠系膜静脉有大量的侧支循环,主要是和体静脉循环的吻合。
对于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已经可以与(DSA)相媲美
平卧,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 1、CT平扫:肠系膜血管内的血栓CT值较正常血管密度为高 发病早期腹部体征轻微,症状和体征不相符(早期特点)
缺血性肠病!
![缺血性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8705e2ca9ec3d5bbfd0a7409.png)
情严重程度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2、腹部X线检查:是AMI最基本的检查。最典型征象
是“指压痕”征,为增厚的肠壁黏膜下水肿所致。钡灌肠
检查可见受累肠段痉挛、激惹;病变发展后期,可由于黏 膜下水肿、皱襞增厚等原因致使肠管僵硬似栅栏样;同时 肠腔内钡剂充盈形成扇形边缘。溃疡形成后,可见黏膜粗 糙,呈齿状缺损。钡剂检查可能加重肠缺血甚至引起肠穿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
(3)应用血管扩张剂:AMI一经诊断应立即用罂粟碱30mg肌
肉注射,继以30 mg/h的速率经微量泵静脉输注,每日1~2
次,疗程3~7 d,同时尽可能避免使用血管收缩剂、洋地黄 类药物以防肠穿孔。 (4)抗栓治疗:阿司匹林200~300 mg/d或氯吡格雷1 50~300 mg/d;对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尿激酶50万U、静脉滴注, 1次/d,并给予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疗程2周。对急性肠系膜 动脉血栓,应尽早进行介入治疗。
缺血性肠病诊治中国专家建议( 2011),中 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鉴别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断
一、诊断
1、AMI:AMI表现为急性严重腹痛,症状和体征严重 程度不成比例,体征常不明显,诊断较困难。临床观察中
如出现腹部压痛逐渐加重、反跳痛及肌紧张等,则为肠缺
血进行性加重的表现,强烈提示已发生肠坏死。腹部X线 检查可见“指压痕”征、黏膜下肌层或浆膜下气囊征。 CT检查可见肠系膜上动脉不显影、腔内充盈缺损。动脉 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
急性缺血性肠病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解建
缺血性肠病的定义
缺血性肠病亦称缺血性肠炎,是一组因 小肠、结 肠血液供应不足导致的不同程度局部组织坏死和一 系列症状的疾病。1963年Boley、1966年Marston首 先报告该病,凡全身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 变及其他某些全身性或局部疾病引起进入肠管的血 流量减少,不能满足肠管的需要致肠壁缺血时,均
重视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孙丹莉
![重视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孙丹莉](https://img.taocdn.com/s3/m/a173988db9d528ea81c77944.png)
小肠缺血第四阶段:腹部平片见一些肠段扩 张,可见气液平。MDCT冠状面重建可见肠系 膜上动脉血栓形成(小箭头),右侧局部肠段 梗死(长箭头)
21
增强CT显示回肠缺血,肠壁(长箭头)和肠系膜的脂肪条 索(短箭头)显著增厚,粘膜水肿明显,而粘膜-粘膜下、 浆膜-浆膜下层灌注较少,即靶眼征。
22
CT平扫显著的均质性盲肠壁增厚(箭头),提示透壁 性坏死伴感染,见于一例孤立性盲肠梗死者。
26
腹腔动脉造影 显示肠系膜上 动脉近端缺 损,提示血栓 形成
27
(A):血管造 影显示正常 的肠系膜上 动脉空肠分 支; (B):显 示空肠分支 阻塞;(C)、 (D):CTA三 维重建图像
28
诊断-腹腔镜
肠系膜上动脉阻塞导致的小肠缺血
29
诊断-D-二聚体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13交联 后再经纤溶酶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物, 只有在血栓形成后才会在血浆中升高; 是诊断血栓形成的重要分子标志物,也是临床 上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 对怀疑缺血性肠病,尤为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 者,D-二聚体检查特异性可达60.3%,灵敏 度可达90.6%。
重视肠系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治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消化科
孙丹莉
概述
肠系膜缺血性疾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 的肠系膜动脉或静脉的连续性受到破坏 的疾病; 常为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或回 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 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2
流行病学
发生率低,约占住院病人的0.1%,但其 病死率却可高达36%~89%; 临床表现与其他急腹症易混淆,腹痛程 度与肠道缺血严重性不一致,易误诊。 从而造成延误治疗的时机,发生致死性 不可逆性肠道坏死。
缺血性肠病学习课件
![缺血性肠病学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1257d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0c.png)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缺血性肠病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以及临 床表现,为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成果分享
在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方案。例如,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死 亡率;针对不同类型的缺血性肠病,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一些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也正在不 断涌现。
发病机制
主要与肠道血流减少有关,可因 血栓形成、栓塞、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炎等原因导致。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01
缺血性肠病在老年人中较为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
渐升高。
性别差异
02
男性发病率略高于女性。
地域差异
03
无明显地域差异。
临床表现与分型
临床表现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血便等消化道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肠坏死、肠 穿孔等并发症。
处理方法选择及注意事项
01
合理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 料,减轻肠道负担。
02
加强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信 心,积极配合治疗。
05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体系 建设
患者教育内容设计和实施途径探讨
设计针对缺血性肠病患者的教育 内容,包括疾病知识、治疗方法 、饮食调整、生活习惯改善等方
面。
制定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如讲座 、手册、视频等,以满足不同患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和挑战分析
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未来缺血性肠病的研究和治疗将更加精准和个性化。基因测序、 生物标志物等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实现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此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的不断发展,缺血性肠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也将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完整)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
![(完整)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08de3180f242336c1fb95eec.png)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介入治疗综述吴卫平审校李选1 概述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病多发生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病人,系因肠系膜血管(动脉或静脉)闭塞或血流锐减而引起的严重缺血性损害或肠坏死。
该组疾病发展较快,肠管短期内出现广泛坏死,死亡率极高。
只有在肠管坏死前,尽早诊断,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才能治愈.[12]而过去临床诊断和治疗上要做到这一点都较困难,外科血管重建和被动切除坏死肠管为其经典治疗方法,该组疾病总死亡率达60-100%[]。
直到上世纪70年代,Boley等人报告对肠系膜动脉缺血采用较积极主动诊治方案???,早期识别肠缺血原因,尽快恢复肠系膜血管血流,使急性肠系膜缺血(AMI)存活率由20%上升到55%。
[3]随着对肠道缺血性疾病认识的深入,螺旋CT、CTA、MDCT、MRA、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无创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缺血性肠病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而介入治疗包括:经导管灌入血管扩张药、经导管溶栓、取栓、血管成形(PTA)及内支架植入(PTAS)在缺血性肠病治疗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不论血管栓塞、血栓形成、收缩狭窄等原因导致的肠系膜血管闭塞或非闭塞性缺血,最终预后取决于1、全身循环系统状况;2、血管受累程度;3、受累血管数量和口径;4、血管床对血流减少的反应;5、侧支循环状况;6、缺血持续时间;7、受累肠段代谢情况。
[29]短暂轻度缺血只引起肠管粘膜损害,恢复血流后约两周均可愈合。
中度缺血深及肠壁肌层,治愈后可形成瘢痕性狭窄.重度缺血则肠壁全层坏死,呈现不可逆性变化。
动脉性缺血,肠壁坏死进程较快。
静脉血栓形成时肠管血流回流受阻,首先肠壁充血、出血,继而动脉亦栓塞,肠管坏死,病程进展较缓慢,肠壁坏死出血,腹水呈血性。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通常分为:①、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②、急性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③、急性非闭塞性系膜血管缺血;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9]2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栓塞、血栓形成)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肠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由于栓子栓塞和动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5fb3136925c52cc58bd6beca.png)
复习思考题
1 肠梗阻的病因及分类、病理改变。 2 肠梗阻的典型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诊断。 4 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适应症。
预习
1.肛管、直肠的解剖及检查方法。 2.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瘘及痔的临床表 现、诊断和处理原则。 3.大肠息肉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直肠癌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手术方式。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者常有慢性肠缺血 表现:餐后腹痛,慢性腹泻,消瘦等。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发病缓慢。先有腹 部不适,便秘腹泻等前驱症状,然后突然 出现突发腹部绞痛、频繁恶心呕吐、腹胀、 便血、肠鸣减弱或消失、腹膜炎体征等绞 窄肠梗阻表现。伴发热和WBC↑ 窄肠梗阻表现。伴发热和WBC↑。 X线:早期受累小肠或结肠轻至中度扩张充 气。晚期腹腔肠腔大量积液,腹部密度升 高。 选择性血管造影:诊断和生的缓 急有关。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和血栓形成的表现相 似。发病急。 早期 突发腹部绞痛,频繁恶心呕吐, 腹泻,腹部仅轻压痛,肠鸣活跃----症状 腹泻,腹部仅轻压痛,肠鸣活跃----症状 体征不相称。范围者早期出现休克。 晚期 绞窄肠梗阻表现,腹膜炎体征。 化验 血液浓缩,WBC↑↑。 血液浓缩,WBC↑↑。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mesenteric ischemia disease)
分类
1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esenteric arterial 肠系膜上动脉栓塞(mesenteric embolism) 2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arterial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thrombosis) 3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venous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mesenteric thrombosis)
什么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什么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https://img.taocdn.com/s3/m/a8b1a05601f69e31433294d8.png)
什么是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是一类疾病的总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肠道急性或慢性血流灌注不足、回流受阻所致的肠壁缺血坏死和肠管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综合征。
凡全身血液循环动力异常、肠系膜血管病变以及其他全身或局部疾病引起的肠壁缺血,均可引发本病。
此病可累及全消化道。
但以左半结肠较为常见。
尤以结肠脾曲多见。
这是由于每次结肠脾曲是由肠系膜上、下动脉末梢吻合部供血,对抗缺血的能力最弱,易于发生供血不足。
这类疾病随人口老龄化,已不少见。
其中以发生于肠系膜动脉,特别肠系膜上动脉者多于肠系膜静脉。
因肠系膜血管急性血循环障碍.导致肠管缺血坏死,临床上表现为血运性肠梗阻。
应及早诊断,及早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手术治疗。
基本知识
医保疾病:否
患病比例:0.004%-0.007%
易感人群:无特定的人群
传染方式:无传染性
并发症:腹泻恶心和呕吐腹痛
治疗常识就诊科室:外科普外科
治疗方式:药物治疗支持性治疗
治疗周期:2-4周
治愈率:75%
治疗费用: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8000-13000元)
温馨提示饮食方面要做到规律、合理,即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为主。
缺血性肠病知识点总结
![缺血性肠病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55c2f4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9.png)
缺血性肠病知识点总结1. 缺血性肠病的分类缺血性肠病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具体包括急性肠缺血、亚急性肠缺血及慢性肠缺血。
此外,根据肠道受累的不同部位,又可分为肠系膜动脉闭塞性疾病和肠系膜动脉功能性或非闭塞性疾病。
至于病因的不同,缺血性肠病有全根性与局灶性的区别。
包括大血管闭塞性病变、小血管病变与非血管性病变。
2. 缺血性肠病的病因缺血性肠病是由于肠道血流灌注不足引起的一系列肠道病变。
较常见的病因包括肠系膜动脉主干或分支的血栓、栓子与肠系膜动脉与肠系膜静脉的夹层压迫,肠系膜血管的粥样硬化和血栓闭塞等。
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心源学性、血栓形成前期、炎性及肿瘤性有关的缺血性肠病。
3. 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急性肠缺血的早期症状不典型,半数以上患者以腹痛为首发症状。
慢性肠缺血可分为缺血性肠病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症状。
其中血管性症状包括腹痛、腹胀胀、腹鸣、食后上腹不适等。
而非血管性症状主要表现为消瘦、恶心、呕吐等。
4.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内镜下检查等。
其中,CTA、DSA和MRA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内镜检查可发现肠黏膜疱疹、出血、溃疡、坏死性肠炎及肠腔狭窄和阻塞等。
5. 缺血性肠病的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治疗首先是保持足够的肠道血液供应,包括改善全身循环、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改善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等。
对于患者而言,遵医嘱服用药物,戒烟戒酒,保持适量的锻炼,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些重症患者中,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
以上是缺血性肠病的相关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缺血性肠病有进一步的了解和探讨,可以咨询专业医生获取更多的临床信息。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范开春301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范开春301](https://img.taocdn.com/s3/m/78061fd65022aaea998f0fc5.png)
②局部肠系膜静脉血流回流受阻:如肿瘤压迫、肠扭转、
肠套叠等导致了受累肠系膜内静脉血栓形成。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③腹腔手术后:以门脉高压症术后多见,尤其是脾切除术 后。其原因有:术中门脉侧支广泛离断时损伤血管内膜; 脾切除后使脾静脉形成一个低血流量盲管及继发血小板增
多;分流术时脾肾静脉T形吻合,吻合口处产生液体涡流,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消化科 范开春
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系统解剖
十二指肠的血供由腹腔动脉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 的分支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共同完成。 小肠的血供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10-15个小动脉分支,到肠系膜 缘处吻合成血管弓,由弓上再分支到小肠壁,穿过肌肉到粘膜下层形 成疏散的动脉网。 肠系膜上动脉还分出回盲动脉、右结肠动脉和中结肠动脉分别供应盲 肠、升结肠和横结肠。 肠系膜下动脉分出左结肠动脉、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中动脉。中结 肠动脉和左结肠动脉在脾曲处相吻合,此处称为Criffitha点,容易出 现血管发育不全和缺如而出现此处肠缺血。 直肠下动脉的血供由髂内动脉的直肠下动脉供应。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概述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时,肠坏死范围可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肠系膜上动脉开口处闭塞,引起大部分小肠和升结肠的 梗死,
②肠系膜上动脉主干闭塞,引起部分小肠和右半结肠的梗
死 , 而 上 段 空 肠 动脉 血 流可以 通 过胰十 二 指肠动 脉 和 Riolan弓侧枝途径获得部分补偿而不至于发生坏死; ③回结肠动脉闭塞引起回肠梗死; ④肠系膜直动脉闭塞,引起局限性肠梗死。
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系统解剖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分类
肠系膜血管病
![肠系膜血管病](https://img.taocdn.com/s3/m/a3055497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e0.png)
诊断流程和鉴别诊断要点
诊断流程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急性胃肠炎、肠梗阻、胰腺炎等急腹症进行鉴别,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查,逐一排除其他 可能性。同时,还需注意与肠系膜动脉栓塞、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鉴别,根据各自的临床特点和检查结 果进行区分。
。
症状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 、恶心、呕吐等,严重
时可出现肠梗阻。
诊断
结合影像学检查和实验 室检查,同时需排除其 他相似疾病进行确诊。
治疗
解除外在压迫,恢复肠 系膜静脉回流,必要时
需进行手术治疗。
04
肠系膜血管炎性疾病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炎
病理特征
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炎性疾病,主要累及肠系 膜上动脉及其分支,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闭塞。
治疗方法
急诊手术治疗,包括取栓 、肠切除等。
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
发病原因
肠系膜动脉硬化、狭窄或闭塞,导致局部 血液供应不足,形成血栓。
临床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血便等,严重 者可出现休克。
诊断方法
血管造影、CT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
治疗方法
溶栓、抗凝等药物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 。
肠系膜动脉狭窄与闭塞
肠系膜血管病
CONTENTS
• 肠系膜血管病概述 • 肠系膜动脉疾病 • 肠系膜静脉疾病 • 肠系膜血管炎性疾病 •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检查与诊断 • 肠系膜血管疾病的治疗与预防
01
肠系膜血管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肠系膜血管病是指影响肠系膜动脉或静脉血流的疾病,导致肠道缺血或淤血。
2024缺血性肠病要点(全文)
![2024缺血性肠病要点(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460b1279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c.png)
2024缺血性肠病要点(全文)一、缺血性肠病的发病原因缺血性肠病的致病因素较为多样。
首先,滥用利尿剂会使内脏血液量降低,从而增加患病风险。
长期便秘的患者,由于排便时腹内压升高,影响腹部内脏的血液供应,也可能引发缺血性肠病。
心功能不全时,心脏泵血能力减弱,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不畅,包括肠道的供血也会受到影响。
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硬化、血栓性脉管炎等,会造成血管狭窄或阻塞,减少肠道的血液供应。
非血管阻塞型的缺血性肠病大多为自发性,多见于老年人。
其中,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压最为常见,如感染性休克、神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等。
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或者同时服用影响内脏血流药物(如升压药等)的患者,其发生缺血性肠病的机会明显增加。
血管阻塞型的缺血性肠病主要原因包括肠系膜血管的损伤、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动脉硬化、腹主动脉重建时手术结扎肠系膜下动脉等。
例如,肠系膜动脉的创伤可能直接破坏血管结构,导致血液无法正常供应肠道。
长期口服避孕药、肠腔内压升高等情况也可能引起缺血。
总之,缺血性肠病的发病原因复杂,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肠道供血不足,引发炎症和损伤。
了解这些致病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二、缺血性肠病的症状表现缺血性肠病的症状多样,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
腹部痉挛性疼痛:多表现为左下腹部的持续性或突然发作的痉挛性疼痛,患者往往还伴有明显的排便感。
这种疼痛可能是由于肠道供血不足,导致肠道肌肉痉挛所致。
便血:通常在腹部疼痛后的24 小时内出现,血液可与大便混合,呈现鲜红色或暗红色。
便血量一般不多,但严重时可能会大量出血。
恶心、呕吐:肠道缺血引发的功能紊乱,会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腹泻:也是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肠道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肠道蠕动加快,从而引起腹泻。
症状的轻重程度因人而异。
轻症患者可能症状较为轻微,甚至可能自行缓解。
然而,重症患者的症状则较为严重,不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大量便血,还可能伴有严重的腹胀、腹膜刺激征阳性等。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
![缺血性肠病-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55715222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f5.png)
D-二聚体:3.6 mg/L
粪便常规提示潜血弱阳性 。
尿常规、凝血四项、血尿淀粉酶均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腹部彩超:肝囊肿、胆囊壁欠光滑;肠系膜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腹主动 脉内膜毛糙,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斑块形成。
发作。
彩超,CT均提示腹主 动脉、肠系膜上动脉
狭窄、硬化。
缺血 性肠
病
活血、抗凝、稳 定斑块治疗有效。
腹主动脉CTA提示肠 系膜动脉开口病变
实验室、影像学、内 镜检查排除其他引起
腹痛的疾病。
疑问
一.本患者缺血性肠病诊断类型
2. 目前缺血性肠病抗凝药的选择及具体使用方案?
PA R T. 0 1
请各位专家指导
02
我国90%IC患 者为老年患者 (≥60岁);
本病可发生于各个年 龄段,好发于50岁 以上的中老年患者;
[1]Pepersack T. Colopathies of the old adults. Acta Gastroentero1Belg,2006,69:287—295.
讨论
缺血性肠 病
发
T 36.9℃ P 69次/分 150/80mmHg
R 19次/分 Bp
神志清,精神差,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无肝掌、 蜘蛛痣。心率86次/分,心律绝对不齐,第一心音 强弱不等,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无心包摩擦 音。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腹部柔软,腹部压 痛,上腹部、脐周为重,无反跳痛,腹部无包块。 肝脾肋缘下未触及,Murphy氏征阴性,肝肾区无 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稍弱,双下肢无 水肿。
胃、肠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CT平扫示: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硬化,肠内少量积气。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
![缺血性肠病的诊断及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a2f242be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da.png)
④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门静脉、 肠系膜静脉系统发生闭塞,伴有血管腔 内充盈缺损或静脉侧支形成。
据文献报道阻塞性肠缺血仅9% ~ 26%的患者在手术前能够作出正确的诊 断,多数患者只有在手术时才能作出诊 断。
❖ 其他 结肠缺血钡灌肠检查敏感度约 为80%,其特异性表现为拇指印征。腹 部CT有助于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诊断,可 见肠系膜上静脉增宽,其中可见低密度 信号,强化阶段可见周边强化,呈“牛 眼征”.
❖ 确诊为慢性缺血性肠病,家属拒绝手术, 予内科保守治疗(抗凝、扩血管、修复 肠道粘膜、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后, 病情逐渐稳定,大便次数减少,成形, 呈黄色,大便隐血试验转阴,血红蛋白 上升至82g/L,总蛋白升至53 g/L,白 蛋白上升至26g/L,全身浮肿也有明显 消退。
最终突发肺栓塞死亡。
❖一般于腹痛后24h出现便血,这是肠 梗死的可靠征象,根据出血量可表 现为大便潜血阳、黑便、暗红色或 鲜血便
❖ 体格检查在疾病早期与腹痛的程度不成 比例,早期腹痛剧烈而查体可无明显异 常,随着疾病进展出现发热、心率加快、 血压降低、腹胀、腹部叩诊鼓音、肠鸣 音减弱、腹部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等, 75%患者大便潜血阳性。
缺血性肠病的 诊断和治疗
缺血性肠病是20 世纪初60 年代提出的一 组具有一定临床病理特点的独立性疾病,是肠 管功能或形态变化所致的疾病。该病临床表 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较困难。
定义:
缺血性肠病是指结肠和(或)小肠因 供血不足发生的缺血性肠道粘膜损害。
分类
❖急性肠系膜缺血 ❖慢性肠系膜缺血 ❖结肠缺血
❖血管造影 选择性动脉造影有 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和范围,为诊 断本病的重要检查手段,为手术 治疗提供参考。
阳性征象为: ①非闭塞性肠系膜缺血:主动脉没有阻塞, 其中小分支可存在节段性狭窄。肠系膜动脉 主干和分支呈弥漫性痉挛或分支的节段性痉 挛,如果给予罂粟碱解痉处理,则立即可见 血管管径扩张。 ②栓子:肠系膜上动脉内的圆形充盈缺损, 伴远端血管完全或次全闭塞。 ③ 血栓形成:常在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 可见血管突然中断,可伴有反应性血管收缩, 管径普遍变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治疗(时间就是生命)
1.保守药物治疗:罂粟碱血管、肝素全身抗凝、 尿激酶80万单位溶栓治疗,保守治疗3小时后 评估患者腹部疼痛情况,尽量不要使用阵痛药;
2.介入手术:急诊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血栓抽 吸术及置管溶栓术,缺点是无法判断肠道有无 缺血坏死,对于发病8小时内的患者适合选择;
3.开腹手术:行破腹探查、肠系膜动脉切开取栓 术、血管旁路手术及坏死肠段切除术等,优点 是:能判断肠道有无缺血坏死。(超过72小时 急性肠系膜上动脉缺血的患者手术死亡率同保 守治疗无差别)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绵阳市中心医院血管外科 ( mesenteric ischemia,MI)是一种非 常凶险的腹部急症,临床以症状、体 征分离的绞窄性肠梗阻为主要特征, 其病理生理的终点为肠坏死,预后极 差,死亡率可高达60%-80%;有很多 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在手 术探查或死亡前才被确诊,而诊断不 明和治疗延误仍然是MI高死亡率的主 要原因
5)血管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静脉造影被认为 是诊断的金标准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治疗
1.保守治疗:抗凝及溶栓治疗,抗凝使用低分 子肝素,溶栓需排除患者存在消化道出血 的可能,我科主张抗凝。
系膜下静脉很少受累。该病在临床上表现较 为隐袭,诊断往往被延误,大多数病例是 在开腹探查时才获得确切诊断。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疾病原因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 种。随着对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诊断以及高凝 状态识别能力的增强,特发性病例在本病所占 的比例在逐渐缩小,目前约75%的肠系膜静脉 血栓形成可以获得病因诊断。最为常见的原因 是遗传性或获得性疾病所导致的高凝状态,如 肿瘤、腹腔炎症、手术后、肝硬化及门静脉高 压。使用口服避孕药者占年轻女性肠系膜上静 脉栓塞病人的9%-18%。
动脉旁路手术
顺行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 脉旁路手术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疾病概述占全部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患的 5%~15% ,通常累及肠系膜上静脉,而肠
应考虑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可能。
我们的经验:抗生素治疗8小时后患者腹部 疼痛未见改善,排除胰腺炎、胆囊炎、阑 尾炎等的高龄及心脏病患者需考虑此病。
急性肠道缺血的病理机制
病理生理过程
栓子 脱落
急性 缺血
肠道 坏死
腹部 疼痛
肠道 痉挛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发病机制:
栓子主要来源于心脏,如心脏内瓣膜赘 生物、血栓脱落;大动脉粥样硬化的 附壁血栓或粥样斑块;脓肿或脓毒血 症的细菌栓子等。
典型的表现Bergan三联征:剧烈腹痛而 无相应体征;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心 房纤颤、动脉瘤等心血管疾病;胃肠 道排空症状(恶心、呕吐、腹泻等)。
鉴别诊断:有学者提出本病的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50岁、瓣膜性心脏病、心律失常、 近心肌梗死,有血管介入检查或治疗史。 根据病人心脏病史或动脉栓塞的病史,突 发的剧烈腹痛,而体征轻微,伴有呕吐和 暗红色血性便,结合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 数升高,血清酶乳酸脱氢酶(LDH )、碱性 磷酸酶(AKP)、肌酸肌酶(CK)等升高]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能无异常; 2)腹部平片:肠充气的表现,晚期肠坏死时
可出现膈下气体表现;
3)彩色超声:判断出肠系膜动脉狭窄较困难; 4)CT及CTA检查:CT检查不能发现血管病变,
CTA检查对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的特异性和 敏感性可高,能明确狭窄的部位;
5)血管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被认 为是诊断的金标准;
肠系膜上动脉的解剖
1.急性肠系膜缺血是指栓子进入肠系膜上动 脉,发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闭塞。肠系膜上
动脉栓塞可使肠系膜上动脉血供突然减少
或消失,导致肠壁肌肉功能障碍,肠急性
缺血、坏死,是小肠血运障碍性肠梗阻中
最常见的一种,约占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 性疾病的50%。临床上年发病率约为816/10 万,病情极其凶险,病死率极高,达70%~ 100%。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
主要表现:剧烈腹痛往往是最主要症状,在 发病早期多数都有“症状重、体征轻”这 一明显特征,但这一特征缺乏特异性,患 者早期同时还可出现腹胀、恶心、呕吐、 脱水等表现,而最终发生肠管缺血坏死后 则均会出现局部或广泛的腹膜炎体征。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临床表现
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3种。
急性者发病突然,迅速出现腹膜炎和肠坏死。亚 急性是指那些腹痛持续数天或数周而未发生肠 坏死的病人。慢性实际上是一种肝前性门静脉 高压症,其治疗的重点在于对曲张静脉破裂出 血、腹水等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处理,肠缺血 症不是治疗的关键。大多数病人表现为亚急性 过程,不出现肠坏死或曲张静脉出血。但也有 病人在长时间腹痛以后出现肠坏死,所以所谓 急性和亚急性表现并不能截然分开。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检查
1)实验室检查:可能无异常; 2)腹部平片:肠充气的表现,晚期肠坏死时可
出现膈下气体表现;
3)彩色超声:判断出肠系膜静脉血栓需检查医 生经验;
4)CT及CTV检查:CT检查不能发现血管病变, CTV检查对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的特异性和敏 感性可高,能明确栓塞的部位;
肠系膜血管栓塞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高达到100%和 73% ,不仅可以观察到肠系膜血管情况,还可反映肠管、 腹腔内脏器、周围组织的变化; 5)血管造影: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被认为是诊断的 金标准,但费用高,有创。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长期腹部疼痛、体重减轻;同时伴有长期吸 烟史,消化不良的病史。
需要同慢性乙肝、慢性萎缩性胃炎、短肠综 合征等营养不良型疾病鉴别。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选择的检查方式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酶学检查可见血清LDH、 AKP、CK升高。D2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肠系膜上动脉栓塞 的诊断;
2)腹部平片:肠充气的表现,晚期可出现膈下气体表现; 3)彩色超声:可根据血流方向及速度,判断有无栓塞及
栓塞的部位; 4)CT及CTA检查:CT检查不能发现血管病变,CTA检查对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慢性肠系膜缺血
指动脉本身有一定病变基础,在一定诱因下 形成血栓。主要病变基础为动脉硬化,其 他还有主动脉瘤、血栓闭塞性动脉炎、结 节性动脉周围炎和风湿性血管炎等。
Whats the matter Mikecan you play the guitar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造影见肠系膜上动脉狭窄
治疗
1.保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很少采用; 2.介入手术:行肠系膜上动脉超选,球囊扩张
及支架植入术; 3.开腹手术:顺行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
2.手术及介入治疗:静脉血栓一般保守治疗效 果可,手术治疗多为行肠切除及吻合术; 介入手术方式较多,但效果佳,但费用较 高(如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联合机械 性抽吸血栓清除术和导管接触性溶栓术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