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教学】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教学】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关键字】教学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与对策

【内容摘要】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本为美文佳作却让学生感到“头大”,究其原因在于教法死和学法死。本文就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二、活跃课堂,精讲课文。

三、促进学生感悟。四、重视积累迁移。五、复习巩固。

【关键词】文言文困惑及现状对策方法

一、文言文教学困惑及现状

文言文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最丰厚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事实上也就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继承先贤的优秀精神文化,锻炼创造性的思辨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在附录中提出“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根据新课标理念精神,文言文教学重点放在阅读上,能读懂、了解内容、能顺畅朗读、背诵一定数量的基本篇目,能掌握一定数量的虚实词,了解文言文句式一般特点,通过阅读训练,不断丰富和积累文言文知识,增强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朗读水平。

但目前文言文教学,那种只重灌输不重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上课老师一字一句地翻译,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无味,读起来乏味。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二、文言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针对文言文的这一现象,作为学生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教师应调动所有积极因素,采用多种途径,让学生喜欢文言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就个人认为,可以把文言文的教学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导语,主体,感悟,延伸,复习。下面就这五个部分,对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㈠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无穷的潜能。因此我们老师就应当在课堂的开始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就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进行导入:

1、情境导入法

例如在教学《狼》这篇课文的时候,我给他们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让学生闭上眼睛听:“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会怎么办呢?”这样很快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很快进入文本的学习与探究中。可见,描摹具体的情境可以

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2、故事导入法

以讲故事的形式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班师表》为例,教学时我就从“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的背景故事入手,介绍当时蜀国的处境和诸葛亮为完成刘备统一中原的夙愿所做的种种努力,在学生心中树立诸葛亮的高大形象。当介绍到因为后主昏庸无能,不思进取,蜀国的大小事务全靠诸葛亮操持时,学生都禁不住赞叹诸葛亮对刘备父子的忠心,也为班师提出了质疑: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不理朝政,诸葛亮能安心出征吗?他不怕朝中无人管理,后院失火吗?课堂里一下就议论开了。我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课文:“同学们提的问题很好,但现在我先不回答,因为课文里就有答案。”至此,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阅读时特别认真,阅读后,不少学生都露出了恍然大悟似的表情。

3、引用导入法

诗词、格言、警句,语言精练,含义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对学生学习语文很有启迪意义,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素养,陶冶他们的情操。所以,由诗词、格言、警句导入新课,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创造与之相应的课堂气氛,使他们对新课产生兴趣。

例如在教学《送东阳马生序》时可以这样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在教学《答谢中书书》时,我们这样导入新课:同学们都熟悉王维的诗《山居秋暝》,大家一起来背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大家都知道苏轼曾经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山间秋天的旖旎风光及山间月夜图。我们今天来欣赏一幅幅被称之为“欲界之仙都”山水佳景画。这样导入新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人在诗画中,怎不情趣盎然!

4、借多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我们应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探究、去深思、去发现、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如在上《山市》这篇课文时,我先用多媒体展示几幅海市蜃楼的图片,然后,提问:你见过这样的景象么?你知道它是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再由教师提示:在夏天,沿海一带或沙漠地区,经常可以看见在空中或地面以下有远处事物的影像,古人无法解释,误认为是大蛤蜊吐气形成的,因此,就称为“海市”或“海市蜃楼”。这种现象,有时人们在山区也可以看到,人们就称之为“山市”。

㈡活跃课堂,精讲课文

1、精讲字、词、句

文言文字词疏通需要花较大工夫,这是我们必须面对、承认的。如果还是教师一字一句地教,学生一字一句地记,当然重现死气沉沉的局面;如果统统把字词的解决都抛给学生,认为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完成,那无疑是自欺欺人。因此,讲是必要的,而最适宜的方法就是要抓关键,精练

习。

例如,在教学《童趣》这篇课文时,第一步我先让学生进行自学。我先让学生用一节自习课的时间利用工具书、对照注解自己学会翻译,遇到不懂的字词就互相讨论翻译,以扫清字词障碍。当然,这些知识留给学生的印象并不深,很模糊。所以,第二步就是教师讲。老师在课堂上没必要串讲,因为面面俱到,反而处处重点处处不是重点,也不过是“水过地皮湿”。在第二课时,我就先让几个学生根据预习对课文进行翻译,其他的同学进行必要的补充。然后根据自己对教材的来分析和学生的反馈,选择重点、难点的关键处点拨、讲解。一般说来,每句文言需重点讲解、识记的字词在两个左右,这样不但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致,同时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方法灵活化

让学生每节课都有一个兴奋的点。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听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例如,朗读背诵是文言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在教学中却发现学生很懒得背诵。因此我们就要加强朗读来带动能背诵。在课堂教学中的朗读,我们不一定要死板的全班集体朗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配乐朗读、个别朗读、分小组朗读还可以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轻声读、模仿读、摇头晃脑读、指手画脚读等。

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时,我就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朗读,并以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语气。当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通过模拟人物读出了语气读出了感情,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在快乐中还能顺利的背诵了课文。总之,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在朗读中真正领悟文言文学习的真正乐趣。

同样,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中我还采用试教的方法。让学生试当老师。可以在课前指定基础较好的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文献资料,弄懂弄通字词句,并将书面翻译交给老师审阅;指导试教的学生逐题解答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也要求形成书面稿,以便备用;要求试教者尽自己的能力做好其他同学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发言准备,主要从自己的学习体会入手;鼓励参加试教的学生上讲台“演戏”,老师在台下“导演”,偶尔也解答一些问题。这样学生自然会感兴趣,尔且也会尽心尽力去做好,同时让学生“兵教兵”,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又受到了“实践”锻炼,还融洽了师生情感,一箭三雕,何乐而不为?

当然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教学方法如知识竞赛、辩论会、故事会;多媒体、幻灯投影、图片等创设教学情景等,这样可以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他们能欣赏到文言文的言简意丰的美妙,并体验到主动学习的快乐。总之,课堂充满多变的互动形式,可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服务。

3、讲究教学语言

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跟教师的教学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发现课堂上,学生犯错误时,如果用比较严厉的语言来批评,不但会让那位学生有抵触的心理而且其他学生也会不高兴;如果用亲切的带有鼓励性的语言来批评他,学生就会很快接受。

另外,当我上课心情愉快,充满激情时学生就配合得特别好,而当我带有情绪或者语气单调平直时,学生也会也毫无生气。

总之,文雅、幽默、亲切、富有激励性的语言有助于消除师生间的距离,会带给学生温暖、信心,从而享受成功的滋味。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在课堂上充分运用语言来激励学生、感

染学生,引导学生学习。

㈢促进学生感悟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强调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我们都清楚,应该给学生留出感受、体验与理解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中想象,体验,品味,咀嚼。那么,教师此时要务是帮助学生形成感悟,因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着眼点和归宿点。

在文言文教学中,重要的不是学生是否已经掌握了教师对某篇课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身感受到、领悟到什么,有什么进步与提高。阅读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理解的浅层面上,而是把文言文视为一种文化,一种文学。另外,所文言文教学中还需注意从以下方面帮助学生感悟。

1、适当补充一些课文所涉及的有关历史掌故、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例如分析《记承天寺夜游》这篇课文时,就得让学生清楚苏轼的性格、胸襟、抱负和他一生的际遇。

2、加强与现实的联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关注学生体验。例如,在教学《童趣》时,沈复描绘的是闲情,是童趣。而学生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因此让学生回忆自己童年趣事,课堂立刻就会活起来,因为学生和作者得情感了产生共鸣。再如在教学《春望》时,我们可以可联系抗日战争、伊拉克战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普通人在战乱中的感受。

3、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情感,进而解读文本。如《记承天寺夜游》传达作者微妙复杂的心境,可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感叹,体味“闲”的滋味——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㈣重视积累迁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习文言文应重视积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累积的过程。因此,教学文言文要让学生能够学会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工具书,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合理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要重视方法指导,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应该指导学生背诵精彩的句段篇,增加语言的积累。迁移即扩展、运用。这一步骤,可以根据课堂板书引导学生当堂背诵全文。课后再让学生以课文为中心,精心阅读一些与文章立意、写作背景、语言风格等相似或相反的文章,进一步体会文章的特点。最后,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篇相类似的小文章,并进行及时点评。

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我先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写法特点:写景时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写法,生动细致地加以描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后,让学生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旅游景点,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自己的感受。

㈤复习巩固

复习即把学过的东西再学习,使之巩固。文言文知识也应该如此。通常我们采用的是限时测验的方法来复习。但是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并不太理想。有的学生根本不理会。所以此时,老师复习的方法和形式就应该灵活多样,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并真正的能够记住他该掌握的东西。为此,我尝试了几种方法,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1、“知识竞赛”复习法

新课学完之后,我从所学的课文中根据重点和难点设计出若干个题目,包括对课文的理解;字、

词、句的翻译;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等等,让学生进行知识竞赛。在竞赛时采用分组的方法。让各组的学生在竞赛中互相竞争。在荣誉感的作用下,学生都很自觉,认真的进行准备,课堂的气氛很热烈,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自己小组的荣誉而努力。复习的效果自然是不言而喻。

2、做“小小老师”,转换角色复习法

对于学生,尝试自己截然不同的角色,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件事。在上学期末,我让每一个学生针对本学期所学的文言文来设计一份试题,然后彼此交换完成并互相批改。为了展示自己,每一个学生都很认真地进行准备。学生们出的题有难、有易,但覆盖了考察的内容。后来我还特别的表扬了一些学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效果自然也不错。

3、“过关”复习法

在一课的教学结束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到自己身上过关,老师抽取几个较有难度的问题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或者可以采用当堂过关的方法,让学生当堂回答,通过即是过关,否则要重新再过。这样,对学生而言,监督效果也会很好。当然,复习的方法还有很多种例如知识抢答法、归类比较法等都有待我们教师去积极实践。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出更行之有效的复习方法。

总之,文言文同现代文一样是丰富多彩的,文体不同,内容各异,思想内容、语言风格、表现手法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根据不同的文言文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只要我们能在读懂文本上多下功夫、想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的教学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①《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7月版

②《初中语文教学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版

③《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解除束缚,让文言文“活”出精彩 ——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浅谈 沙西初中蒋瑞华 【摘要】初中教材中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为了激发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让文言文“活”出精彩,我谈谈自己的肤浅见解。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精彩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古代社会以及更好的掌握现代汉语的作用。但绝大多数学生都怕学文言文,甚至讨厌文言文。我觉得这种现状的形成,好大程度上是由于教学的乏味造成。因此,如何让初中学生“爱”上文言文,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效果呢?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目标,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 上了几年的初中语文,发觉大多教师的文言文教学过程都是一种模式,即:文章作者介绍——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种模式存在这样三个“中心意识”:1.以知识为中心,一味强调接受。2.以教师为中心,一味强调灌输。3.以诵记为中心,一味强调记忆。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不亦乐乎,学生记个不停,课后教师再加一句,回去把这些内容背出,明天检查!不用担心学生掌握不了。但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这种教法远远达不到文言文教学的目的! 对文言文中的词、句字面意思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重要目标之一,但并非仅此而已,学生还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鉴赏评析。大多数选入教材的文言文,有很强的文学性,其人物的思想性格、作者的人生态度、理想追求、思想情感以及课文的结构、语言、意境之美,对形成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艺术修养、审美情趣是很有影响的。如,《愚公移山》、《陋室铭》、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浅谈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因此,人教版从五年制小语第九册开始在每册最后都安排了短小有趣的文言文。我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要求,领会教材安排文言文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一下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进一步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我认为小学文言文教学要坚持师生互动的原则,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解,解中练,练中拓。 一、读中悟,悟情入境。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要树立“朗读是第一位”的观念,通过流畅自如的范读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初略地感悟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2、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教师要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一要把朗读的速度放慢;二要停顿得当。指导学生用分节线划句子,以帮助学生读好句中的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学生在反复跟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节奏、轻重音、停顿、语气,掌握诵读文言文的方法。 3、熟读成诵,积累语言。教师引领学生自读互读,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渐渐形成文言语感。 二、悟中解,解文达意。 文言文与现代文在古文、词语、句式运用上存在差别,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照注释,逐词逐句悟,适当点拨、讲解,让学生从整体上自悟文章的内容、思想。还要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符号分类来批注不同的文言文特殊现象,如多义词、近义词,同义词、通假字等,同时提醒学生不要“对译”,而应意译。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可创造性地采用颠倒语序、增添语句、将古单音词变双音词等多种方法理解,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即可。从而培

养学生全面自悟文言语言的能力。如《矛与盾》最后一句“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初读、标注、诵读后掌握“弗”是“不”,“应”是“回答”的意思,如果“对译”的话连起来就是“那个人不能回答了”,从意译的角度学生可理解成“那个人无言以对”或“那个人哑口无言”或“那个人张口结舌说不出一句话来”等,使古文整体内容在表达上更准确、更清楚、更连贯。 三、悟中练,练说促思。 当学生能正确、流畅地读通课文之后,首先教师可设计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引领学生讨论完善注解,独立或相互合作地对文言文的每句话进行揣摩,整体了解大意,在学生头脑中换成今天的现代文。然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进行练说,说重点词、句的意思,并抓住关键之处展开思考、讨论,如教学《矛与盾》一文时,抓住“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让学生各抒己见,从而理解、感悟课文中所讲的道理,说话不能言过其实,互相抵触,使人觉得可笑。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交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角度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领悟一些生活的哲理,办事要实事求是。 四、练中拓,拓展延伸。 学生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要适当增加阅读量,因此,教师可将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延伸,通过阅读推荐篇目、改写故事、排练现代课本剧、写读后感、收集相关资料等活动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能读懂文言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查阅工具书和认真读注释的好习惯,在阅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

文言文教学的四个要点 灵台一中于贵红 由于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所限,在学习文言文时,往往有这样两种对文言文学习不利的情况:一是没兴趣,认为学了没用;二是没信心,认为太难不好学。因此,教师要抓住高中生的学习习惯,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学好文言文。 第一,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对文学史的介绍,概述各朝代的名家名篇和最有特色的文言文范文。如先秦诸子、“唐宋八大家”、“桐城派”、司马相如的大赋、王勃的骈体文、归有光的小品文,让学生初步懂得祖国丰厚和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教材中蕴涵的思想文化内涵。如孔孟的“仁爱”思想,战国策士的游说智谋,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气魄等,让学生感受到文言文中所包含的古人智慧和精神财富。另外,教师要挖掘课文中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把与课文相关的故事、传说、成语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鸿门宴》中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齐桓晋文之事章》中的“缘木求鱼”,《秋水》中的“贻笑大方”等,再结合课文恰当地引申一点古代文化知识,如结合《归去来兮词》,体会隐士文化;读《庄暴见孟子》了解古代音乐文化等,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恰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再现文中意境,如《愚溪诗序》中的“愚溪八景”图,《阿房宫赋》中的阿房宫外观图,从而吸引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第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其实文言文教学应该多样化,让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出来,所以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关键。对浅显一点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利用文下注解自己研习,讲解和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就好;对难把握一点的文章,可以布置在预习的基础上,将学生拿不准的一些生僻词和问题提出来,或让其他同学讲解,相互学习,或是教师进行全面讲解。 第三,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规律。文言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这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文言实词有一词多义的现象,但掌握了一个词的本义,就能结合具体语境推测其引申义。再如文言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等,都有一些特定的标志词,掌握了这些标志词,就能看出一个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教学一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对这些文言知识进行归类,还可以将不同篇目的同类问题集中起来,从中归纳规律。 第四,加强诵读指导,培养文言语感。学习文言文,除掌握一般的文言知识外,应多读多背,通过诵读,去品,去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关键是教师指导学生诵读要得法,而且要经常坚持。要引导学生注意诵读的重音、节奏、停顿,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要把范读、听读、自读相结合,把示范背、师生同背、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农村初中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学好文言文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而当前农村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不尽人意。文言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虽言辞优美,但它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农村中学生阅读较少、学习习惯不佳等诸多原因,导致学生对阅读缺少兴趣,产生望“文”生怕的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应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生本课堂为指导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在此浅谈教学中的几点有效作法: 一、熟读成诵,语感提升。 文言教学过程中,诵读是最重要的环节,新课标将诵读放在突出的地位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品味文字的优美,体会文章的感情,领悟文章的奥妙。在读的过程中感知文言的音律美、节奏美、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从而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诵读前明确要求学生做到: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读懂大意、读出情感。在教学《陋室铭》一文,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诵本文,读中品文,体会音韵的整齐美与变化美。不但浅化了文言,同时朗读形式的多样提高了学生的自信与兴趣,有效的促使学生成功地跨越初中文言诵读的障碍。初中生正

处于第二个黄金记忆期,在教师地引导下将朗读和背诵有效地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欣赏水平,大大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积累,谈古论今 文言实词的积累是学习文言的最有效途径,但由于农村中学的学生文言积累过少、文言阅读有限,所以阅读文言,实词积累至关重要。怎样提高学生对文言实词的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谈古论今的方法。《记承天寺夜游》文中有一实词“月色入户”的“户”,很多学生脱口而出,解释为“窗户”。为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将《木兰诗》中的“木兰当户织”中的“户”进行比较。同时从“户”字的甲骨文入手,形象的使学生看到甲骨文中的“户”是“门”的一半,为此学生轻松地理解古汉语中的“户”是指小门。此种方法,提升了学生学习文言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在积累文言实词的过程中,追本溯源,挖其深意,提升积累,夯实基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教学中还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 三、打开视野,拓展延伸 文言是文化的传承,文言的背后是精彩的历史、可歌的故事、荡气的传奇、深邃的哲思、真切的情意。所以文言文教学另一有效途径,打开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课外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探究 录入时间:2010-4-22 10:22:07 添加者:admin 陕西省蓝田县城关中学/刘颖洁 [摘要]:文言文教学应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将之变成他们自由阅读历史文献,学习研究的工具;同时继承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尤其不应忽视文化的传承性,应该了解掌握现代文中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即于此三种目的,在文言文教学中,一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二要在注重学习“文”的同时,注重“言”这一物质外壳的积累,从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文法等语法角度扎实积累;三要“言”、“文”统一,促进学生积淀民族优秀文化;四要从古人的立身处事中得到启示,从而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关键词]:言文统一;古为今用;集成块;语感 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工作的工具;二是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三是了解、掌握、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基于此,文言文教学拟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 一、文言文教学要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积累文言“集成块” 我们学习文言的一个主要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为此学文言文就必须注重积累、感悟和熏陶,要达成这些就必须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感乃是认识主体对言语的一种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包含着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语感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形成的一种高级语言实践习惯,它的获得要靠学生自己长期的语言实践。古人所说的“涵泳”、“好书不厌百回读,其中滋味子自知”、“读书百遍,其意自现”等读书心得着重描述的就是这种语感的形式过程。这个过程包含着认识主体对言语的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悟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呢? 要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就必须重视诵读。诵读时不仅要读清句读,更要读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诵读非死读,而是学生对文章的细微之处都弄清楚之后的诵读。叶圣陶说:“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讲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讲究上比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的吟诵工夫少了,多数只看看而己,这又偏向了一面。唯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不偏。吟诵时,对于探究所得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最可宝贵的一种境界。”这里“理智地了解”、“亲切地体会”,便是语感训练时包括感知、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内的言语活动过程。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战国策》主要是记载谋略和辞说,以记言见长,体现战国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这种文章不诵读是体会不了其语言艺术的,面一般漫读没有对内容的通彻理解也是体会不到其语言艺术的。例如邹忌对妻、妾、客问了同一个

2021年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 略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究模式,并适度从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兴趣;诵读;课堂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底蕴。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学习文言文就是让孩子们穿越历史时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文言文阅读教学,可以让孩子在文言文这块肥沃的土壤里,源源不断地汲取古代优美文化的营

养。 在小学阶段,大部分的文章都是现代的白话文,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故几篇文言文为数不多,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以我以往的教学经验,文言文教学应该紧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以教学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这样可以收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从小学五年级下册开始,学生就开始接手文言文学习,其中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册各安排了一篇,分别是《杨氏之子》和《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安排了《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篇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并通过学习文言文,提高语言的感悟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体会文言文所蕴含的深厚道理,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同时掌握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为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那么在小学阶段,文言文应该运用怎样的策略进行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呢?对此,我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激发兴趣,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带的是一种兴奋与惊喜,一种新鲜与好奇。兴奋的是接触了一种崭新的文体。但是,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加之年龄较少,文化底蕴不足。他们会觉得文言文跟以往的课文有很大的不同,而且读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老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 一、注重兴趣激发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动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 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较大,学生较难读懂。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好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第一源泉”。学习《狼》可用故事屠户用肉钩吊死狼引入;《醉翁亭记》可用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引入。 2、用媒体。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使得现代信息技术飞速进步。视频,FLASH,PPT等教学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习文言兴趣,

拉近学生与课文距离,吸引学生投入到语文学习中来,《三峡》《观沧海》可以通过网络找到相关的视频,音频和图片,展示壮美的画面。老师通过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带领学生进入课文,走近古人,利用素材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给学生审美愉悦,提深对课文的理解。 3、多竞赛。争强好胜是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多种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朗读竞赛,背诵竞赛,实词虚词的查字典竞赛,把课文改成故事及其它文体的演讲竞赛,对课文知识检测的竞赛等,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让学生在竞赛中学到知识,比“满堂灌”的课堂效果要好得多。 4、重激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位学生,用赞赏的话语评价学生的发言。不拘一格,激活课堂气氛。给予学生肯定性、鼓励性评价,不要吝惜自己的赞美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老师应及时报以掌声,或做出激励性评价,或发给他一个“创新卡”,或授予他创新能手的称号等,都能促使学生更加强烈的创新动机,进一步发展创新潜能。 二、注重学法指导 针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不能持久的实际,教给学生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学生学习文言文,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汉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同时,在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厚文化底蕴,提升审美情趣与能力,提高文化品味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从五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几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我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

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

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 施 方 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2011年3月

《普通高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实施方案 常德市桃源县第九中学语文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1、现状分析 文言文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学习优秀的文言作品就是汲取民族文化精神,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它能够陶冶人的心灵,在民族文化不断受到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加强文言文教学乃至母语教学,无疑有着积极意义。 可是多年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钱梦龙同志曾发出这样的慨叹。 我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差,底子薄,教师教学文言文方法单一,缺乏教学策略,为了准确掌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实际状况,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摸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文言文教学的经验,课题组从学习兴趣、教材、课堂教学、学习习惯、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认识到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在降低;没有养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缺少文言文的积累。在与教师的访谈中,发现教师并未摆脱高考指挥棒,在教学目标的导向上也未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面对新课标的高要求和应试状态下其他学科的挤压,文言文学习的“少慢差费”,不少教师手足无措,大大影响了文言文乃至整个语文科的教学效果。文言文教学效率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习进程慢,学习效果差。实施新课改以来,文言文教学显得更为重要,如选修课本中文言

文就占了不少的份量。学生三年高中毕业,学习文言文的时间并不短,但不少人独立面对一篇文言文时,却还是一片茫然,以致于学习效果不佳。为改变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课题组以获得的第一手材料为基础,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理论、阅读教学策略等理论知识,对自己以及有关教师的教学实践分析、概括,反复研究新课标的有关要求,力求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等进行探究,以期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基础,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从教学策略的角度把握高中文言文教学的规律。因此,探讨普通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策略,改进目前的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方法,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国内外对此问题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对高中文言文的教学策略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但是有的仅仅从自身感性经验出发,缺乏科学分析和理论支持;有的过于宏观,操作性不强,缺乏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意义;有的过于微观,局限于具体做法,缺乏对文言文教学的整体把握。 3、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高中语文文言文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既是一个不断深化对课堂教学特点、本质和规律认识的过程,也是教育观念、教育思想的更新过程。本研究有助于引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语文教师,在充分理解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理念的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从而理解和实践正确的语文知识观、学习观、师生观、教学观、教育评价观、教育管理观,引导社会、家长正确评价课堂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 (2)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研究,构建以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文言文课堂教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44045514.html, 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 作者:汪香女 来源:《速读·中旬》2016年第05期 初中文言文教学历来是颇有争议的一块领地,文言文教学和对文言文教学法的探讨也不尽人意。综观近几年来语文数学改革,不难发现这样一种不协调的现象“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凄凉景象”(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文言文教学成了目前语文教师最不愿深究、也难以探究的领域。公开课、评优课,很少有教师愿意选择文言文课文来教学。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载体,作为传承中国文化,吸引民族文化精髓的有效途径,文言文教学理应引起语文教师的重视。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调整我们的文言文教学方式。 一、注重朗读,读出神韵 这里的“读”指诵读,虽然从“读”这一点来说,文言文诵读与现代文朗读有许多共同性,现代社会无论如何发展,都不能割裂历史、摒弃传统,忽视文化。 初中阶段,文言文教学的突破口也应该选在“读”上。通过读,使学生充分认识祖国语言的典雅优美,从而提高其阅读写作水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基础上形成的朗读法有较大的区别。因此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摸索建立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文言文诵读法,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增强语文素质。文言文诵读必须做到这样两点: 1.读顺、读懂 读顺,要求在停顿方面必须基本符合汉语语句的结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情达意。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而我们现在接触的文言文,其标点多为后人所加。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停顿,不是指有标点提示的句间或句末停顿,而是指由于句子较长或需要强调等而在句中进行的停顿。这种停顿把握起来比较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读。 读准,是指读音要正确。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要注意,还有通假字,应该读它的本字音,学生最容易读错。 读懂,主要是指通过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思想及语言风格。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读虽然是感官的活动,但有极强的渗透力。读的时候,目视其文,口发其音,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念其理,“读”与“思”也就紧密有机结合起来,便构成了“慎思之,明辨之”的基础,即通过积极思维,把读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于漪:《面面观》)。当然老师对于一些确实难懂的关键词,要加以适时点拨。

(完整版)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基本步骤 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本着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通读课文,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对于学生比较陌生的文言文,在学习课文前,先范读课文,再领读,让学生读准字音,知道如何断句停顿,读出句子的语气。然后,让学生初步通读文言文,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顺,读流畅。在读的过程中找出生字新词,在读的过程中初步感悟文言文的内容,自读谈体会,自悟文意。这样,学生就对文言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总的认识与理解,既培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也为理解文言文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划出节奏,初步理解 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言和叙述上有较大的差别,要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就必须掌握其内在的节奏。只有画出正确的节奏,才能准确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此,在学生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试着划出朗读的节奏,初步理解文章内容。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这句话的意思是想着拉弓箭去射它(它,指天鹅),因此正确的停顿应该是“思/援弓缴/而/射之”,但有些学生却读成“思援/弓缴/而/射之”,这样意思就含混不清了,理解起来就比较困难。再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两小儿辩日》中的“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如果学生不能够正确地停顿,教师应予以引导帮助,要让学生切实掌握停顿的方法。 三、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2-20T11:24:01.32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9年4期作者:程玲 [导读]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程玲(乌鲁木齐市第十四小学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策略;兴趣;诵读;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8.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691(2019)04-0100-0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丰厚的载体,它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小学阶段入选的文言文大多是短小精悍、文质兼美、诵读爽口的名篇,教学较为容易。因此,课程标准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计划地安排了文言文的阅读;人教版教材从五年级下册开始,学生就开始接收文言文学习。其中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司马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上、下册分别安排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是,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策略应该建立在以课堂为中心,以“读通、读懂、读深、读味”的基本结构建设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探索模式,并适度从课堂向课外拓展,拓展文言文阅读,建立课外补充型文言文阅读机制。以朗读来带领文言文学习,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思考。真正达到小学阶段文言文学生想学、会学、乐学的研究目标。让学生在积极、主动、合作的主要形式下,让学生成为学习文言文的主人,实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语文学习的价值追求,达到新课标指出的“让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目标。 不过,对于初涉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讲,学习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我通过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紧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初步总结出了“读、划、译、说、诵、写”的六步教学法,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多形式朗读训练,读中自悟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语言简练,具有音韵之美,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引导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朗读,最好的方法也是朗读。 (1)默读。学生通过在默读中结合注释和查阅工具书,掌握生字正确的读音及一些字词的古今义的不同,例如《杨氏之子》中“为设果”的“为”字读音;“家禽”的古今异义。最终达到组织文章大意的目的。 (2)听音读。除了听录音读,还可以听教师泛读。学生通过反复听读,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从而进一步理解文本大意。 (3)跟读断句。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时,对于一些长句子、难读的断句,我们就让学生多次听读后自己试着画分节奏,然后对照老师提供的正确节奏,看看自己哪停顿的对,哪停顿的不对,纠正后再读。例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这句话正确的断句是“使/弈秋/诲/二人弈。”如果在读时一断一断的,别人可能会觉得“您是结巴还是紧张?”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很轻松地解决,那就是在停顿之处,把断点之前的字音拉长了来读。即“使----弈秋----诲----二人弈”。拉长声音时可以轻,就是古代所说的字断音连,闭上眼睛头脑中再想想以前那些长衫瘦弱的书生,他们手捋胡须之乎者也,是不是和古代人读书方式就非常接近了!学生一定会喜欢模仿这样的读法,一读上文言文就会兴致盎然的!这样,学生可以在准确的、多次的跟读过程中,对于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文意的感悟逐步深入。 (4)齐声读。学生齐读,声势浩大。优生可以带动差生,通读课文,并且读准课文的节奏。 (5)去掉标点尝试读。古文通常是不加标点的,让学生尝试读,要读好停顿。这样做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读通原文,读懂文章大意,让学生在自由朗读中获得感悟。 (6)竖排版配乐读。古文在古代不仅没有标点,排版也和现代不同。可以让学生思考从哪边读(从右至左)?就像写书法的规则一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配上音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理解自由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7)熟读成诵。熟读成诵是学生积累语言词汇的主要途径。小学阶段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要求学生能够背诵,通过抑扬顿挫、字正腔圆、字断音连的背诵,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二、对照注释,解释文句 在学生初步理解文言文的内容之后,我让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注释,揣摩句子的意思,独立解释文句。因为大多数比较难理解的字词的意思课后的注释中都有。这样,大部分同学能够较为流畅地说出文句的意思,教师应强调,用现代语言表达文言文句子的意思,句子意思可以灵活些,说法不必强求一致,意思不错即可。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予以帮助或让学生帮助。对个别难句如果学生不能独立理解,教师应侧重指导或在小组讨论交流时解决。 三、合理想象,体味内涵 充分运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情感去解读作品,对作品的“留白处”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探索。例如《杨氏之子》理解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何处是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在此处设计心理补白——通过合理的想象,明白杨氏之子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杨氏子的聪慧表现。 四、相互交流,深化主题 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文言文,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我让学生分小组或同桌自由交流解释课文,互说课文的意思,互相帮助,互相补充,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特别是对一些难句侧重讨论理解。教师先让学生自由交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提出不好理解或解释不通的语句,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的理解。如教学《学弈》时,“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三句中“之”字的意思。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再去理解文章的主题,教师适当指导点拨。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也理解了文章的主题,理解了文章所蕴含的道理或寓意等。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名称】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负责人】任淑华(中学语文二级教师) 【所在单位】扶风县法门镇第一初级中学【参研人】任淑华 【课题申报】2014年10月我(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向学校语文教研组申报了《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研究》校本教研课题,10月底获得教研组及学校批准立项研究。 【课题研究的背景】 1.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进行有效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侧重在“讲”字上下功夫,一般采用“串讲法”。在讲授知识时,教师不厌其详,不厌其细。但是,我们参照课改的精神,站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高度,从学生未来的发展几个方面审视传统教学和文言文教学时,不难发现,这种方法施教的结果是“学会”而并非“会学”。不注重学生文言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缺乏独立感知课文的实践活动,知识迁移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导致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心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这个课题并进行研究,

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变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开辟出一条新路,让老师教得有味,学生学得起劲,获得自己研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广泛涉猎古文精粹,深入体味文言文的智慧和奥妙。提高文言文的教与学的能力。 【课题的界定】 著名语言文学家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 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 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 汉语的源头。 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是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即对文言文学习怀有热情,能够认真对待,自觉进行相关学习。因此,要提升学生的学习文言文能力得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文言文兴趣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文言文学习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目标】 本课题是把“文言文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研究的重点,从微观的角度把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现状与需探寻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模式,适应新课标精神,贯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观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语从而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化,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方法指导 七年级上学期一次语言测试的文言文阅读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上中学后,你才开始学古文,你看到这个题目(文言文),你认为应该怎样才能学好它,请说说看,与同学分享。”看到这个题目,我当即想到了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是的,教师的职责就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传授知识,解决疑惑,这固然是对的,但我想: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师的职责不只限于“传道授业解惑”,更要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因此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传授给学生方法和技巧。在这里,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收获,也就是文言文教学重在指导。 一、指导学生熟读文言文。 古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反复熟读课文,才能领会文章的主旨。毕竟文言文跟现代文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熟读,是学习文言文所必须要做的事情。熟读文言文应在两个方面指导:一是读准字音,要读准字音,必须要充分利用字典或词典解决问题,教师还要提醒学生两个方面的问题,一、1、破读,前人又叫“读破”、“破音”,它是改变字音的通常读法来表示不同词性和意义的一种读法。如: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诗》(骑,音jì一人一马的全称)。2、通假异读。字词通假,产生的异读,通哪一字,就读哪一个字的读音。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说”通“悦”,读yuè)。二、断句,

即读好句子中的停顿,断句的原则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语法结构、朗读结构、重音的强调,也可以说主要从朗读和节奏上读断。如:“前人之述/备矣”就是一个主谓结构的句子。“民/不以/封疆之界”这就是一个主谓宾构的句子。“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这个句子,除主谓宾断读外,还应将“而”这个转折连词强调出来。一般情况下,“之”字是结构助词“的”时候,不与前后断开,如是状语后置就要特殊对待,当然,文言文的断言没有一个绝对的固定格式,在阅读中还要训练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感情的同时,较准把握断句。 总之,指导学生在感情的同时,为疏通文意打好基础,因为字音的识读和读好停顿都与理解字音和句意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一步扎实好了,理解疏通课文大意就容易多了。 二、学生正确理解词义 词义教学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所在,因为正确理解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第一步工作。不明白词义,就不能准确理解文言文,甚至无法进行阅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理解词义,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了解常见文言文虚词的用法。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 文言文实词的使用比较灵活,或通假,或一词多义,或词性活用,或古今异义等。学习时,我们应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准确理解其含义。 《醉翁亭记》中的“云归而岩穴螟”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两句都有“归”字,按一般意应为“回去”,讲太守回去好理解,讲云回去就不好理解了,显然,“云归”的“归”应取另一义,释为“归

文言文教学方法

文言文教学到底怎样教 一、“春风不度玉门关”——文言文教学现状 “经过千百年时间的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精华”,而被选为教材的文言文更是优中选优。但是,无须讳言,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处于老(教学方法)、慢(进度慢)、费(费时多)、差(效果差)的状态。绝大多数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甚至厌恶、畏惧;许多老师仍采取传统的逐字逐句的串讲方式,让学生认真记笔记,然后出题训练;或者偏重人文教育,把字、词、句的理解、翻译都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或者一味侧重背诵,让学生背课文、背注解、背练习题答案。这些现象,都没有体现新课改理念的精神,不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文章的精髓,谈不到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因此,我们从事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适宜合理地、大手笔地改革我们的文言文教学,让新课改的春风也度“玉门关”。改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效率得到最大可能的提高,展现课堂新活力,使所学文言文充分发挥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作用。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对策及具体方法示例 文言文毕竟离我们的生活较远,教法不可能和现代文教法等同,但它不是外语,和现代文有非常强的传承关系,是“大同”、“小异”。我们可借鉴现代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如采用合作、探究、开放的教学方式、个性化教学等,结合文言文特点,形成高效的、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体系。具体如下:(一)激发兴趣。有了兴趣才产生主动学习的可能性,所以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是关键。讲课时务必脑子里时刻牵着这根弦。 1.教师富有激情。还清晰地记得刚上高一时语文老师杨乃麟老师讲宋词的那节课,他从温庭筠的《花间词》讲到词风一变的李煜,讲到“奉旨填词柳三变”的柳永,讲到豪放派词人苏东坡、辛弃疾,讲到清朝的纳兰性德,讲到毛泽东。让我们震惊的是杨老师不看教案,而能把他们各自的代表作一边背一边写在黑板上,加上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和评论感悟,彻底把我们折服,宋词真是太美了。我们急忙记笔记,杨老师笑着说:“不用记,不用记,以后咱们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