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生的学术论文应该怎样署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研究生论文代表着自己的科研工作的成果展示,一篇论文怎样署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现实中,论文的署名往往是最有争议的问题之一,其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类,署名的作者数量与此论文的实际贡献者人数不一致,或者作者出现的顺序与实际贡献的比例多少不一致。署名既是一种可以分享研究成果的荣誉,也代表着一种严肃的责任。往往涉及到名利的事情处理不好是很容易产生误会、误解或矛盾的。看起来似乎很简单的署名问题,实际操作起来有些时候也是很难的。

曾有朋友在美国读研,纯粹纸面上的数学证明和计算机验证工作,看到导师给的题目,也看了导师在基金申请里说的方法后,觉得是错的,对导师说了不同的看法。导师同意学生自己想论文选题。最后朋友按照自己的方法得出些结果,写了论文把这基金对付过去了。而另一个题目,同学老做不出来就放弃了,朋友知道后对此有点兴趣,就主动请缨,按照自己的想法写了几篇论文,又对付了基金,后来这几篇论文成为他博士论文的主要内容。

这些论文从思路到成文,都是朋友自己独立完成的,写成后让导师签署发表,朋友是第一作者,导师是第二,挂上基金资助的名。毕业后与导师在这课题上又合作发表过几次,也是这个规矩。笔者也认为这是合理的。首先,读书到了研究生缺的不是知识、智力和动手能力了;缺的是眼界、经验和对前沿的了解,以及学术研究的传承。这后者是导师的贡献。做研究写论文,其实不难,除了一些许多人没啃动的硬骨头,说穿了也就是一个大型作业的工作量,有些甚至切好剔干净的题目,分给大学生也能做。难的是你怎么知道做这题目有意义,值得基金给钱,写出来会有人感兴趣。

医学研究生与自己导师的关系,论文贡献的是非和怎么署名也许不那么容易搞明白的,但自己怎么做,会对长远的未来更有利,却是不难想明白的,可惜有些人却悲催地钻牛角尖了。这就需要许多知识、经验对前沿和现状的了解和判断,从茫茫大海中拎出来一个有意义又大约啃得动的题目。所以我写的论文,就我导师肯定了我的选题,对研究结果的审核把关,就当得了这个副署。如果他预先花时间把问题切合适,变成了一个普通研究生工作量的题目,那他要作为第一作者也不为过。

比如我写好了一篇论文,原来是先强调一个数值计算界权威的错误,然后引出我的理论和方法。这也是纵横家说君主传下提高身价的套路。导师看了后对我说,你可以吹你的方法多高明,但没必要强调他的错误。帮我改了调子,正面强调我的理论结果和新方法,用例子指出他方法的不足,送那个权威审阅,得到他肯定后引起很多人的关注。跟导师做研究,其实也是个自己观察学习的过程,从中可以体会,研究问题是怎么提出的,结果该怎么表达,基金是怎么运作的,论文是怎么审批的,学者是怎么互动的,这都在你写的论文之外,也是在书本和杂志上看不到的学问传承。

我在国内读硕第一篇论文发表时,我的师兄问我,我说,是导师叫我单独署名的。他诡异地一笑说:科学上有个定理,叫1/2大于1,知道吗?我当时没有深刻体会,多年以后,开了眼界后重看我这篇学报的论文,觉得除了较早把模糊数学用到控制,欺负当时没几个地方有计算机来做仿真计算外,其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我的导师除了高风亮节外,也许根本觉得不值得提携这个研究结果。

其次,我的研究资助来自导师的基金,基金需要论文交账,我对导师负责,导师对基金负责,就要署名,这个良性循环才能进行下去。我前面有个师兄,拿了钱半年没出活,导师就叫他开路,导师没有义务当保姆,他也是要生存的。美国很多大牌导师实际上是在忙基金,主要工作是看方向,拿基金,管理好研究的团队,活当然要靠下面的人干。能混到这地位,在研究上当然不是无能之辈,他的价值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而是让一大帮人有钱拿、有活干。

当然有人说这是庸俗地对现实的妥协,我争的是公平正义!其实师生关系也像自主婚姻一样,要结合与要破裂都有各自的理由,但行动前最好先要冷静想清楚,这双方关系冷暖自知,毕竟除了自己外没人会强迫你的。

我的博士后,在医学院物理研究部门做放射治疗算法研究,题目是导师给的,内容是独立完成的,发表论文多是他打头,原因很简单,这是他的领域,没有他提出的应用对象,这算法不过是个数学的技巧,没人会关注,也产生不了价值。我的算法是个改进放疗的新思路,他们以此来申请NIH新基金,在申请中,他是首席研究员(principal investigator),我只是关键者(key person),这在美国也是常态,不是由他挑头,这基金就不会批下来,大家都没戏。所以不要过于理想化世界,许多的现象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并不像医学论文扣

3110643181初看的那样简单。我们知道当今的科学研究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单枪匹马的时代了,大的科研项目如脑的研究、人类基因组学、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等,需要科学家之间、学术团体之间、国内外科学家之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一篇论文的署名人数也越来越多,一些国际合作研究项目,论文的署名人数有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已经不是新鲜事情了。那么署名如何排序呢?

那些出国做博士后的人都知道,往往论文作者的最后一位就是实验室的负责人。第一和最后一位作者之间的作者排序可以根据对论文的实际贡献大小进行。论文的作者应该做到能够对论文的细节和主要结论熟悉并同意发表,并能够回答读者等对论文的相关问题和质疑。由于有些时候,对一篇论文的贡献大小是很难定量化的,所以最好是在实验开始前,就讨论好论文作者的署名顺序。如果能早些讲清楚署名的原则和相关安排,以后就不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纠纷。

对于一些重要的论文,有多个作者做出的贡献是等价的,可以作为联合第一作者处理,但是作为联合通讯作者的比较少见。那些对实验过程做出了贡献(如实验员、动物饲养员等)但没有达到作为作者的程度、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提供一般性帮助(如协助查阅文献、分析数据)时,在论文中必须进行致谢。

有些特殊情况也是需要考虑的,如有些提供了某项研究的重要学术思想和设计思路的;有些提供了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实验材料;有些提供了研究中必须的重要实验设备;等等类似情况,如果当事者(方)提出要作为论文作者署名,是可以考虑的。当然有些是在实验开始前就已经讨论决定了的,就没有这些麻烦了。

论文的署名应该写在哪里?正规论文的格式:论文题目--作者名字---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也就是说,作者署名应写在论文题目下边。

究竟哪些人有权在学术论文中署名呢?公认的是提出idea、参与研究的人员可以署名。然而,到具体操作时往往会有复杂情形,难以取舍。比如,某个研究组认为自己这个组的所有人员的论文(尤其是外语论文)撰写能力欠佳,就寻找一个论文撰写能力强的其他科学家(类似于现在这些科学论文撰写服务公司)来撰写论文,那么这个科学家是否应该在论文中署名?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该论文写作人员不是参与实际研究工作的人员,应该不在论文中署名为妥。

至于作者排序的问题,对此约定俗成的是:谁的贡献大谁就排名在前。不过,论文作者排名还有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的问题,好在科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一些相应的共识。实际排序时,所有参与的研究人员,也只能在项目负责人的领导下协商确定。在协商中,也应该遵循公平正义的规则。尽管对研究人员对研究项目的贡献进行绝对准确的计量计算,有时候可能是很难的,不过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进行协商是必要的。尤其要注意项目负责人(大牛们)、官员们、学霸们对论文作者排序的不良影响,甚至出现违规行为。

众所周知,第一作者通常是论文工作的主要完成人,这一点当无异议。在多数情况下,第一作者也是论文的主要执笔者,但这一点常有例外。例如,不少导师在为顶级学术刊物撰写论文时,往往亲自执笔(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更漂亮,也更容易中),但是仍然把做具体的学生放在第一。近年来,在各顶级学术刊物上,共同第一作者的现象越来越多。这是现体制下看重论文的第一作者、以及科研合作日益增多的必然结果。事实上,很多高水平的科研工作,由多人共同完成,并且可能都起到了关键作用,确实很难分清谁的贡献更大。

通讯作者是为了方便读者和论文作者联络。因为学生、博士后等人员的流动性,因此导师提供固定地址(主要是email地址),作为通讯作者。同时,通讯作者也是和编辑部直接打交道的人,往往需要一定的cretit和经验。在目前科学界的评价体系中,通讯作者被看作是论文学术credit的所有者。在多个课题组平等合作、贡献相当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共同通讯作者。

对于一篇医学学术论文,其学术思想来自第一作者还是通讯作者?这点非常难说。一般来说,刚刚入门的学生,多数情况下是根据老板提出的想法完成工作。对於比较资深的如课题组成员,如高年级的博士生、博士后等,他们的工作独立性较强,作为第一作者往往对于学术思想的贡献也很大。就作为通讯作者的导师这方来说,很多的大老板主要时间和精力都在外面跑经费和拉关系,具体的学术细节常常无暇过问。这种情况下,他们是很可能指出研究方向的人,但是却不一定是提出具体研究思路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