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汇总

合集下载

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
记下来
思考: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资源最理想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少的地区原因是什么? 据台湾地形分析台湾太阳辐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层薄而清洁,透明度好,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 四川盆地雨多、雾多,晴天较少,大气透明度低, 日照时间短,地势低. 台湾太阳辐射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多.因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位于中央山脉 的迎风坡,云层厚降水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多.对流层的特点。 阅读大气垂直分层图,说一 说:
C
1.图中字母代表的大气层 的名称. 2.读图,字母A代表的大 气层的特点。
B
D
A
大气对流运动图
对 流 层 高 度 因 纬 度 变 化
电离层(80千米-500千米)
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副 温度、辐射强弱、波长之间的关系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
越强,辐射的波长越短。
思考:太阳、地球、大气三者那个辐射最强,那个辐射波长最短?
太阳辐射最强,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 辐射为长波辐射。
对流层大气中的CO2、H2O主要吸收的是红外线长波辐射,
所以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却很少。 因此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源。
云的反射最强,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太阳高度角越小,大气厚度越厚,太阳光线通过大气的路径越长,被削弱得越多 总结:影响某地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 记下来
2.2大气的热力状况
太阳
大气反射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大气散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可散射太阳光 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更易被散射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汇总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热力状况和大气的运动汇总
返回
[考点一线串]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 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返回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等温线特点
主要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
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气温由低纬向
全球
太阳辐射
平行
高纬递减
等温线较弯曲,1 同一纬度上, 月(冬季)大陆上的 冬季大陆气温 海陆分布、 北半球 等温线向南(低纬) 比海洋低,夏 海陆热力 凸出,海洋上向北
返回
[技法一招鲜] 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 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返回
返回
[应用闯一关] 3.下图为北京和海口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1)从大气垂直分层看,图示
大气层是
()
A.低纬度的对流层
B.中纬度的平流层
C.高纬度的对流层
D.低纬度的平流层
返回
(2)该层大气
()
A.随高度增加,温度增幅变小
B.能够大量吸收紫外线长波辐射
C.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
D.受强烈的太阳辐射而呈电离状态
返回
解析:第(1)题,该层大气距地面12~50 km,且气温随高 度升高而升高,故为平流层。从图中可知该层下面的对流 层厚度为12千米,故为中纬度地区。第(2)题,该层上暖下 冷,空气运动以平流为主,利于飞机高空飞行;位于该层 顶部的臭氧层可以大量吸收紫外线短波辐射。 答案: (1)B (2)C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学好书本上最基础的内容,才能熟练地运用到解题中去。

本文为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高度温度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层大气2019-3000千米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平流层50-55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平流运动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二:大气热力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大气的热力作用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3)季风环流(图2.18)地区东亚南亚,东南亚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风向冬季西北风(亚洲大陆)东北风(亚洲大陆)夏季东南风(太平洋)西南风(印度洋)四: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冷锋暖锋概念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过境时阴天、雨雪、刮风、降温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降水的分布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大气举例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气旋反气旋气压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运动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垂直运动上升下沉天气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干燥天气举例台风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l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l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l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气候类型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最高气温月最低气温月大陆性大大7月1月海洋性小小8月2月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l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l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l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汇总

大气的垂直分层和大气的受热过程汇总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经过的大气路程长—— 大气削弱多——地面获热 少
L1
L2
A
B
地球
纬度低——太阳高度大— —光热集中——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多
纬度高——太阳高度小— —光热分散——单位面积 地面获热少
2、下垫面因素:反射率高低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上界

月球
地球
1
大气吸收太阳 辐射
(2013·北京文综)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 程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5.大气中 ( B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大气吸收地面 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 辐射
热力作用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保温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保温作用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 A.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B.利用烟雾防霜冻;C.果园中铺沙或 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 分积累;有的深秋在田间运用灌水法来防霜冻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高海拔地 区——空气稀薄,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内陆地区——晴天 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能丰富。

必修1第 8 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必修1第 8 讲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必修1第8 讲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双基回归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的。

干洁空气又是由氮、氧、二氧化碳和臭氧等物质组成的。

它们在大气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2.人类对大气成分的影响:①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人类活动导致二氧化碳含量增加;②增加大气的成分,改变大气成分的比例――氟氯烃物质的增加,导致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减少。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说明:①自地面向上到大气上界,随高度的增加空气密度减小,大气压力降低。

②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是气温的垂直分布特点,不同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不同,因而空气的运动也不同,对人类的影响也不一样。

③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这是天气现象多变的条件。

④对流层的高度因时因地而异。

一般来说,地面温度高,对流层厚度就大。

即低纬大于高纬,夏季大于冬季。

⑤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氮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三、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地面→大气→地面,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

对流层大气受热状况主要表现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上,其实质是一个热量的连续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理解“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的含义,并在此基础上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和吸收作用)和保温效应(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和大气逆辐射)两大方面。

2.大气的热力作用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温室效应,它们是一个连贯的能量转换过程,因此要运用综合图表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抓住主干,化繁为简。

注意:在学习大气的热力作用时,一定要结合实例来理解掌握。

例如:反射作用——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散射作用——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吸收——臭氧层因吸收太阳紫外线而升温;大气逆辐射——有云的夜晚比晴天温暖。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必修一 地球上的大气教学PPT课件
因为阴天(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较温暖。
2.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 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3. 为什么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昼夜温差)比阴天的大?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 夜间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故温差较大。

地转偏向力
_平__行__于等压线

近地面 三力平衡时,风向
摩檫力
_斜__穿__于等压线
1 008/hPa 1 010
498 500 北半球 1 008 1 010 北半球
大气的水平运动 |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 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 向低压中心)。 第二步:根据南北半球的偏转,画出风的方向。确定南、北半球后,面 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 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
与等压线_垂___直__,由_高___压__指向_低__压___ 等压线越_密__,梯度力越_大__,风速越_大__
地转偏向力
始终与风向_垂___直__,(北_右__南_左__)
摩擦力
始终与风向_相___反__,使风速_减__小__
大气的水平运动 |高空的风
北半球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风向
度___间___的__热___量___差__异____。
2.热力环流
(1)概念:由于_地__面___冷___热__不___均___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 动的_最___简__单___形式。 (2)成因:_地___面__冷___热___不__均____。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

大气科学概论知识梳理大气科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系统的科学,它包括大气物理学、大气化学、大气动力学、气象学等多个学科。

以下是对大气科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

1.大气的组成:大气主要由氮气(78%)和氧气(21%)组成,还包括少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其中,水蒸气是大气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2.大气的结构:大气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

从地球表面向上分别为对流层(0-12公里)、平流层(12-50公里)、中间层(50-80公里)和外层层(80公里以上)。

3.大气的运动:大气的运动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大气通过对流和平流两种方式进行垂直运动,水平运动则是由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驱动的。

4.大气的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大气中能量和物质的不断交换和运动。

其中,全球性的大气循环有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两部分构成,这些循环起到了全球温度和气候的调节作用。

5.大气的辐射:大气与地面和太阳之间发生的辐射交换是大气科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

大气光学是研究大气层对可见光和红外辐射的吸收、散射和透射特性的学科。

6.大气的热力学:大气的热力学是研究大气中能量和热量传递的学科。

其中,气候系统的热力学过程对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预报非常重要。

7.大气的化学: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对于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大气中的臭氧层对于过滤太阳紫外线的作用至关重要。

8.大气中的云和降水:云是大气中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水滴或冰晶的集中表现,降水是指水滴或冰晶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云和降水对于气候和水循环有重要影响。

9.大气的天气:天气是大气瞬时状态的表示,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要素。

气象学是研究天气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10.大气的气候:气候是大气长期统计性质的表示,反映了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的天气变化情况。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以上就是对大气科学基础知识的梳理,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大气的构成、运动、循环以及与地球其他系统的相互作用至关重要。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ppt

5.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知识,下列说法可信 的是 ( D ) A.工作在太空中的人造卫星表面温度总是特别低,一般 都是在零下几十度 B.在没有阴雨天气的月球上看天空总是特别蓝 C.一般说来,在远日点时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 用大于在近日点时的 D.早晨与傍晚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于中午
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形 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月球 表面白天 最高温度 为127 º C , 晚上的最 低温度为183 º C , 昼夜温差 高达310º C。 地 球上温 度变化 最大的 沙漠地 区的昼 夜温差 只有 40º C- 50º C.
探究点: 根据所学大气热力作用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逆温现象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 稳定,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大量烟尘、水 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 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 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如光化学烟雾等。
形成沙尘暴的条件主要是干旱、大风、较旺盛的上升 流,若大气对流层中出现逆温现象,可抑制沙尘暴。读图 回答: 1 .若 E 处的高度为 1000 米,气温为- 10 ℃,要抑制沙尘 暴的发生,F地的气温至少应降到( D) A.16℃ B.-6℃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考纲要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各组成的作用) 和垂直分层(各层厚度、温度、运动等及 对人类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削弱作用、保温效应
一、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 干 成分 洁 空 次要 气 成分
1、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
主 要 作 用
N2
O2 CO2 O3

大气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资料重点

大气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资料重点

,这是因为
。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 中的________。(填代号)
【解析】:由题干可知:①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
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
用;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
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③大气对太阳辐
(2)、大气的保温作用
•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 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上,使地面增温;大气对 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 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 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 大气的温室效应可分为三个过程: ①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增温;
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
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
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
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
【答案】: (1)太阳 地面 大气逆 (2)削弱 75 95 保温 (3)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 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4)① ②
❖辐射逆温现象
•发生条件: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 效辐射很强,近地面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气层 降温较慢 •出现地区:中高纬度地区,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
地面热量辐射散失,越接近地面空气 越冷,导致逆温
❖平流逆温现象形成与天气
冷空气
暖空气
暖空气 冷空气
(2)分布:中纬度 沿海地区

高中地理图册——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高中地理图册——地球上的大气+大气受热过程+大气运动

地球上的大气大气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垂直分层平流层和对流层空气运动示意图大气的受热过程读图记要大气的组成和作用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由于物理性质的显著差异,大致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位于大气圈的最下面,与地面相接,其厚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是大气各层中最薄的一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整个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云、雨、雷电等天气现象均发生在对流层里;平流层主要是臭氧层,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利于飞机飞行;高层大气可细分多层,无线电波、通信卫星、宇宙飞船在此层运转。

气压与大气层高度成反比,即大气层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气温随大气层高度的变化成“不规则”变化,对流层气温与高度正反比,平流层气温与高度成正比,高层大气正反比不规律。

不同的大气层“上下”空气冷热不同,对流层下热上冷,平流层下冷上热,从而气体的运动方向自然不同。

平流层的热能主要是臭氧对太阳紫外辐射的吸收,对流层的热能主要来自地面的辐射。

熟悉大气各主要成分的作用;逆温现象。

物体辐射电磁波与自身温度的关系波长温度常数λ()T()=C()温度和波长成反比,即物体自身温度越高,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反之温度越低,向外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越长。

因此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大气对可见光吸收很少。

大气中的云层和较大颗粒的尘埃,能反射一部分太阳辐射,大气能散射太阳辐射的一部分。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22CO H O −−−−→−−−−−→−−−→大气透明地面辐射逆辐射,吸收太阳辐射地面大气地面 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又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布和热力状况

大气1、垂直分层①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在垂直方向上的差异。

②各层的特点及原因: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曲线: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1、大气的热力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反射作用最强,吸收作用最弱吸收:有选择性。

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很少反射:无选择性,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

卫星云图上白色越浓,云层越厚,反射太阳光最多。

地面性质与反射:新雪最强。

散射:有选择性。

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

天空呈灰白色是因为太阳光被较多尘埃和雾粒散射的缘故。

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与太阳高度:太阳高度大的地区太阳辐射经过大气路程短,削弱得少。

☆拓宽:影响地面辐射(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2)大气的保温效应温度高低与波长长短关系:温度高,辐射最强部分波长短。

太阳辐射波长小于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太阳暖大地)大气把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长波辐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暖大气)。

大气以逆辐射的形式把能量返还地面,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大气还大地)2.大气热力过程实例:(1)、多云的夜晚,气温变化小。

(大气逆辐射强)(2)、在晚秋或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大气逆辐射弱)(3)、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第二节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热力状况
地面辐射(电磁波形式)相对. 太阳辐射而言是长波辐射
你知道吗
(因为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地面散失的热量多,地面气温较低)
★ 在晚秋或寒冬, 霜冻为什么多出现 在晴朗的夜晚?
★ 为什么人造烟 幕能起到防御霜 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 地面热量的损失,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球的遮阳伞
大气反射
太阳 短波辐射
(34%)
云层、尘埃 空气分子、尘粒、云滴
大气散射
大气吸收(19%)
固体杂质、水汽、O、O3、CO2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7%)
大气几乎削弱了一半的太阳辐射 .
学以致用--解释现1、象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
蔚蓝色?
3、日出前的黎明、日落后的黄 昏,以及阴天,天空为什么仍 是明亮的?
.
5、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 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球的保温被
水汽、尘埃、 CO2截留大部分 长波辐射(75%-90%)
太阳辐射(短波)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47%) 大气逆辐射使得近地面大 气始终保有一定的热量。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起凝结核作用
.
列表归纳
大气的垂直 分层与气温 曲线
特点
成因
与人类 关系
50km 12km
气高 层 大
1、密度小气压低 2、有若干电离层
1离地面远,引力小 2太阳紫外线和宇宙 射线的作用下,使 大气电离
电离层反 射无线电 波
层平 流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

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总结高考大气部分知识点主要包括大气成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并适时加入相关例子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一、大气成分大气是地球围绕自身旋转的重力场中的气体层,由氮气、氧气、水蒸气、稀有气体、悬浮颗粒物等组成。

其中,氮气和氧气是主要组成部分,占据了大气的绝大部分,分别约为78%和21%。

水蒸气的含量和分布对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二、大气运动大气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都有运动。

垂直方向上的运动分为垂直上升和下沉运动,通常由温度和密度的变化驱动。

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则包括风、气压系统和气候带等。

风是指水平方向上气体的运动,主要由气压差驱动。

气压系统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气压差异形成的季风、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等系统。

气候带则根据不同纬度地区的平均气候特点进行划分。

三、天气系统天气系统是指由大气运动引起的各种天气现象和天气要素的组合。

常见的天气系统包括气旋和锋面。

气旋是大范围的低气压区,其周围空气由外向内旋转,导致风力较大、降水较多的天气。

锋面是两个不同气团之间的交界线,常常伴随着较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此外,还有冷、暖、平稳等不同类型的天气系统,它们对天气变化起着重要影响。

四、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的总和,是对某一地区多年平均天气情况的总结和描述。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系统的一种状态变化,通常发生在数十年以上的时间尺度上。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人类的工业化和能源消耗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引起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均是气候变化的表现。

综上所述,高考大气部分的知识点包括大气成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和气候变化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上的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趋势,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天气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当然,还需要结合实际题目要求,在考前通过做题巩固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返回
四、全球的热量平衡 1.表现: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
和支出的热量是 相等的 。 2.现状:人类活动使大气中 CO2 等气体增多,大气的温室
效应增强,导致全球 气候变暖 。 五、全球气温时空分布规律 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两小时 左
返回
[考点一线串] 1.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在对流层中,正常情况下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在平流层中,整体 上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返回
2.气温水平空间分布规律
地区
等温线特点
主要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
因素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 气温由低纬向
全球
太阳辐射
平行
高纬递减
等温线较弯曲,1 同一纬度上, 月(冬季)大陆上的 冬季大陆气温 海陆分布、 北半球 等温线向南(低纬) 比海洋低,夏 海陆热力 凸出,海洋上向北
返回
一、大气的组成 1.干洁空气 (1)氧:维持 生命活动 的必需物质。 (2)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与氧合占干洁
空气体积分数的 99 %。 (3)二氧化碳:绿色植物 光合作用 的基本原料,对
地面起保温作用。 (4)臭氧:“地球 生命的保护伞 ”。
返回
2.水汽和杂质 (1)水汽:水的相变产生云、 雨 、雾、雪等天气
返回
(2)逆温的类型及成因
类型
成因
特点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
辐射逆温 地面辐射冷却快,离地面
大陆上常年均可出现, 尤以冬季最强
越近,降温越快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
平流逆温 面或水面上,而发生的冷 愈近地表,降温愈快
接触作用
锋面逆温 冷暖气团温度差异显著, 出现于锋面附近 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
冷空气沿斜坡向低谷和盆
返回
③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低空,多雾 天气会给飞机起降带来麻烦。而逆温现象如果出现在 高空,却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逆温的出现会 阻碍空气垂直对流的发展,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较大 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 使飞行更加安全。
返回
[应用闯一关]
1.(2011·武汉模拟)读右图,回答(1)~(2)题。
地形逆温 地流动
出现于山谷或盆地
返回
(3)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
返回
(4)逆温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①出现多雾和 晴干天气。早晨多雾的天气大多与逆温 有密切的关系,它使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 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 ②加剧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 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从而危害人 体健康。如果位于盆地内,将会更加严重。
季大陆气温比 性质差异 (高纬)凸出;7月则 海洋高 相反
返回
地区 等温线特点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 因素
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
同一纬度气温差异 海陆分布

高原、山地气温较
气温低,等温线
低,平原气温较高;
同纬度 向低纬凸出;气
地形、地
寒流经过,气温较
地区 温高,等温线向
势、洋流
低,暖流经过,气
高纬凸出
返回
[技法一招鲜] 图解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气温的分布受纬度、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多种 因素的影响,等温线分布因此也存在差异,具体图文分 析如下(注:m、n为纬度,m>n,t1>t2>t3>t4):
返回
返回
[应用闯一关] 3.下图为北京和海口两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2)题。
近地面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的风 转偏向力和 摩擦力
与等压线斜交
返回
返回
[考点一线串] 1.大气的垂直分布
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自下而上依 次划分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返回
层次
特点
原因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递减,
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降 热量绝大部分
低0.6℃;②对流运动显著;来自地面,上
温较高
返回
地区
等温线特点
主要影响 气温分布规律
因素
中国Leabharlann 冬季等温线密集,1冬季南北温差 太阳辐射、
月0℃等温线大致与

大气环流
秦岭—淮河一线重合
夏季等温线稀疏
夏季全国普遍 太阳辐射
高温
返回
[特别关注] 全球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极端值均出现在 大陆上。7月世界最热的地方位于北纬20°~30°的 大陆沙漠地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1月北 半球寒冷中心位于西伯利亚。世界极端最低温值出现 在南极大陆上。
返回
3.气温的时间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间是地
方时12点,地温最高时为13时左右,气温最高出 现在14时左右,最低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气温日较差的大小能反映气温日变化的程度。气 温日较差的规律是:一般情况下,平原>山地, 山谷>山顶,晴天>阴天,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
返回
()
返回
(2)关于①②③三地说法正确的是
()
A.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则②地气温最低
B.若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带,则①的纬度最低
动特点
云、雨、雾、
有利 高空飞行 ; 电离 层对无
与人类 雪等都发生在
臭氧吸收紫外线, 线电短波通信
的关系 此层,与人类
保护地球生物
有重要作用
关系最密切
返回
三、大气的热力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臭氧 吸收波长较短的 紫外线
吸收作用 水汽和二氧 吸收波长较长的 红外线
(具有选择性) 化碳
对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大地, 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损失
的热量
返回
[应用闯一关] 1.(2012·海淀模拟)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
(3)题。
返回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 )
A.①-②-③
B.①-④-②
C.②-③-④
D.③-④-②
(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考纲 3.大气的受热过程。 下载 4.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5.大气的运动。
1.识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考纲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气温
解读 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3.应用:等压面图和等压线图的判读。
现象。 (2)杂质: 成云致雨 的必要条件。
返回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1.依据:
人们依据大气自下而上的温度、密度和 大气运动状况,将大气划分为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高层大气 。
返回
2.各层特点
名称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 随高度的增加 随高度的增加而
化特点 而 递减
增高
气流运 对流 运动显著 以平流运动为主
返回
(1)根据图中信息,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
A.夏季普遍高温,温差小
B.冬季普遍寒冷,温差小
C.年较差从低纬向高纬减小
D.日较差从低纬向高纬减小
(2)两地气温年变化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天气状况
D.地形状况
返回
解析:由于我国南北跨纬度较多,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 度较小,白昼时间短,南方则相反,造成冬季南北温差 大。夏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然没有南方大,但白昼时 间比南方长,因此南北方都能获得较多的太阳辐射,南 北普遍高温,温差小。 答案: (1)A (2)B
返回
(2)形成过程 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 上升 或 下沉 的垂直运 动→同一水平面上 气压 的差异→大气的 水平 运 动→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返回
七、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形成的直接原因: 水平气压梯度力 。
2.风的形成
类型
受力情况
风向
高空的 水平气压梯度力 和地 与等压线 平行
风 转偏向力
A.①
B.②
C.③
D.④
(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
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返回
解析:第(1)题,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大部分太阳辐射① 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④,地面增温后又以地面辐射②的形式 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②后增温。第(2)题,近地面 大气的直接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②。第(3)题,青藏高原地区, 大气稀薄,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弱,故气温低。 答案:(1)B (2)B (3)B
(2)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之内气温的高低变化,称为 气温的年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下垫面
太阳辐 射最强 月份
气温 最高 月份
太阳辐
气温最
射最弱
年较差
低月份
月份
大陆 6月 7月 12月 1月 大
海洋 6月 8月 12月 2月 小
返回
气温年较差可以反映出气温年变化的幅度。其一般规律 是:高纬度> 低纬度,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因 此,气温年较差最小值出现在赤道地带的海洋上。
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
返回
(2)气温的年变化
北半球
南半球
最低气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陆地
7月
1月
海洋
8月
2月
1月
7月
2月
8月
2.气温水平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