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初二数学 勾股定理练习题附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初二数学 勾股定理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3,6,8CD AB BC AC ==+=,则ABC 的面积为( )
A .6
B .7
C .8
D .9 2.△ABC 中,AB=15,AC=13,高AD=12,则△ABC 的周长为( )
A .42
B .32
C .42或32
D .37或33 3.如图,Rt △ABC 中,∠ACB =90°,∠ABC =60°,BC =5,AC =53,CB 的反向延长线上有一动点D ,以AD 为边在右侧作等边三角形,连C
E ,CE 最短长为( )
A .5
B .53
C .532
D .534
4.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AB =30°,点E 为AB 的中点,DE ⊥AB ,交AB 于点E ,DE =3,BC =1,CD =13,则CE 的长是( )
A .14
B .17
C .15
D .13
5.将6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无缝隙铺成一个矩形,则这个矩形的对角线长等于( ) A .37 B .13 C .37或者13 D .37或者137
6.在ABC 中,90C ∠=︒,30A ∠=︒,12AB =,则AC =( )
A .6
B .12
C .62
D .63
7.如图,△ABC 中,AB=10,BC=12,AC=213,则△ABC 的面积是( ).
A .36
B .1013
C .60
D .1213
8.已知x ,y 为正数,且224(3)0x y -+-=,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
A .5
B .25
C .7
D .15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6,CD=3,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 C '交AD 于点
E ,则线段DE 的长为( )
A .3
B .154
C .5
D .152 10.如果下列各组数是三角形的三边,那么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一组数是( ) A .7,24,25 B .111,4,5222 C .3,4,5 D .114,7
,822 二、填空题
11.如图,∠MON =90°,△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当A 点从O 点出发沿着OM 向右运动时,同时点B 在ON 上运动,连接OC .若AC =4,BC =3,AB =5,则OC 的长度的最大值是________.
12.如图,现有一长方体的实心木块,有一蚂蚁从A 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 '处,若长方体的长4cm AB =,宽2cm BC =,高1cm B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___________.
13.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四边形OABC 是矩形,点A 、C 的坐标分别为A (10,0)、C (0,4),点D 是OA 的中点,点P 在BC 边上运动,当△ODP 是腰长为5的等腰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
14.如图,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柱的下底面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C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π的值取3).
15.如图是“赵爽弦图”,△ABH、△BCG、△CDF和△DAE是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ABCD和EFGH都是正方形.如果AB=13,EF=7,那么AH等于_____.
16.如图,长方形ABCD中,∠A=∠ABC=∠BCD=∠D=90°,AB=CD=6,AD=BC=10,点E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若△ABE与△A′BE关于直线BE对称,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E 的长为______.
17.如图,在△ABC中,∠C=90°,∠ABC=45°,D是BC边上的一点,BD=2,将△ACD沿直线AD翻折,点C刚好落在AB边上的点E处.若P是直线AD上的动点,则△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
1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4,CD=3,∠ABC=∠ACB=∠ADC=45°,则2________
BD .
19.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把△ACD沿AC折叠到△ACD′,AD′与BC交于点E,若AD=4,DC=3,求BE的长.
20.观察:①3、4、5,②5、12、13,③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根据以上规律,请写出第8组勾股数:______.
三、解答题
△中,∠ACB = ∠DCE=90°.
21.如图,在两个等腰直角ABC和CDE
(1)观察猜想:如图1,点E在BC上,线段AE与BD的数量关系是,位置关系是;
△绕直角顶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2)探究证明:把CDE
说明理由;
△绕点C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C = BC=10,DE=12,当A、E、(3)拓展延伸:把CDE
D三点在直线上时,请直接写出 AD的长.
22.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AD=AE,且∠BAC=∠DAE.(1)如图①,连接BE、CD,求证:BE=CD;
(2)如图②,连接BE 、CD ,若∠BAC =∠DAE =60°,CD ⊥AE ,AD =3,CD =4,求BD 的长;
(3)如图③,若∠BAC =∠DAE =90°,且C 点恰好落在DE 上,试探究CD 2、CE 2和BC 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说明.
23.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8,BC=10,E 为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点F 处.
(1)求BF 的长;
(2)求CE 的长.
24.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
(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
25.如图,将一长方形纸片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 ,(0,3)C ,动点F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23
秒时,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当点E 、F 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设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1)OE =_________,OF =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
(2)当1t =时,将OEF ∆沿EF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求点D 的坐标及直线DE 的解析式;
(3)在(2)的条件下,点M 是射线DB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直线DE 的平行线,与x 轴交于N 点,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kx b =+,当点M 与点B 不重合时,设MBN ∆的面积为S ,求S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6.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DC ,=60A ∠︒,点E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CE ,BD . CE 与BD 交于点F ,且CE ∥AB .
(1)求证:CED ADB ∠=∠;
(2)若=8AB ,=6CE . 求BC 的长 .
27.问题情境: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已知三角形三边的长度,求三角形的面积”开展活动,启航小组同学想到借助正方形网格解决问题
问题解决:图(1)、图(2)都是6×6的正方形网格,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每个小正方形的顶点称为格点,操作发现,启航小组同学在图(1)中画出△ABC ,其顶点A ,B ,C 都在格点上,同时构造长方形CDEF ,使它的顶点都在格点上,且它的边EF 经过点A ,ED 经过点B .同学们借助此图求出了△ABC 的面积.
(1)在图(1)中,△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B = ,BC = ,AC = .△ABC 的面积是 .
(2)已知△PMN 中,PM 17,MN =5NP 13图(2)中画出△PMN ,并直接写出△RMN 的面积 .
2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
(1)求点A 的坐标;
(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直接写出ADG ∆的周长.
29.菱形ABCD 中,∠BAD =60°,BD 是对角线,点E 、F 分别是边AB 、AD 上两个点,且满足AE =DF ,连接BF 与DE 相交于点G .
(1)如图1,求∠BGD 的度数;
(2)如图2,作CH ⊥BG 于H 点,求证:2GH =GB +DG ;
(3)在满足(2)的条件下,且点H 在菱形内部,若GB =6,CH =43,求菱形ABCD 的面积.
30.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
(1)如图1,连接AF 、CE .求证:四边形AFCE 为菱形.
(2)如图1,求AF 的长.
(3)如图2,动点P 、Q 分别从A 、C 两点同时出发,沿△AFB 和△CDE 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 自A →F →B →A 停止,点Q 自C →D →E →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 的速度为每秒1cm ,设运动时间为t 秒.
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 和点Q 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 的速度为每秒0.8cm ,当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分析】
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定义,根据条件先确定ABC 为直角三角形,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得228AC BC = ,最后根据12
ABC AC BC ∆=
⋅求解即可. 【详解】 解:如图,在ABC 中,AB 边上的中线,
∵CD=3,AB= 6,
∴CD=3,AB= 6,
∴CD= AD= DB ,
12∠∠∴=,34∠=∠ ,
∵1234180∠+∠+∠+∠=︒,
∴1390∠+∠=︒,
∴ABC 是直角三角形,
∴22236AC BC AB +==,
又∵8AC BC +=,
∴22264AC AC BC BC +⋅+=,
∴22264()643628AC BC AC BC ⋅=-+=-=,
又∵12
ABC AC BC ∆=⋅, ∴128722ABC S ∆=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熟练运用三角形的中线定义以及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关键要懂得: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获知一条边上的中线等于这一边的一半,那么就可考虑它是一个直角三角形,通过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内角和定理来证明一个三是直角三角形.
2.C
解析:C
【分析】
存在2种情况,△ABC是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时,高AD分别在△ABC的内部和外部【详解】
情况一:如下图,△ABC是锐角三角形
∵AD是高,∴AD⊥BC
∵AB=15,AD=12
∴在Rt△ABD中,BD=9
∵AC=13,AD=12
∴在Rt△ACD中,DC=5
∴△ABC的周长为:15+12+9+5=42
情况二:如下图,△ABC是钝角三角形
在Rt△AD C中,AD=12,AC=13,∴DC=5
在Rt△ABD中,AD=12,AB=15,∴DB=9
∴BC=4
∴△ABC的周长为:15+13+4=32
故选:C
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关键是多解,注意当几何题型题干未提供图形时,往往存在多解情况.
3.C
解析:C
【分析】
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易证△AB’D≌△ABE,可得∠ABE=∠B’=60°,因此点E的轨迹是一条直线,过点C作CH⊥BE,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在CB的反向延长线上取一点B’,使得BC=B’C,连接AB’,
∵∠ACB=90°,∠ABC=60°,
∴△AB’B是等边三角形,
∴∠B’=∠B’AB=60°,AB’=AB,
∵△ADE是等边三角形,
∴∠DAE=60°,AD=AE,
∴∠B’AD+∠DAB=∠DAB+∠BAE,
∴∠B’AD=∠BAE,
∴△AB’D≌△ABE(SAS),
∴∠ABE=∠B’=60°,
∴点E在直线BE上运动,
过点C作CH⊥BE于点H,则点H即为使得BE最小时的E点的位置,
∠CBH=180°-∠ABC-∠ABE=60°,
∴∠BCH=30°,
∴BH=1
2
BC=
5
2
,
∴CH=22
BC BH
=53
.
即BE的最小值是53
.
故选C.
【点睛】
本题是一道动点问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将△ACB构造成等边三角形,通过全等证出∠ABC 是定值,即点E的运动轨迹是直线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连接BD,作CF⊥AB于F,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出BD=AD,AE=BE,得出
∠DBE=∠DAB=30°,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D=AD=2DE=23,AE=BE=3DE=3,证出
△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得出∠BCF=30°,得出BF=1
2
BC=
1
2
,CF=3BF=
3
,
求出EF=BE+BF=7
2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连接BD,作CF⊥AB于F,如图所示:
则∠BFC=90°,
∵点E为AB的中点,DE⊥AB,
∴BD=AD,AE=BE,
∵∠DAB=30°,
∴∠DBE=∠DAB=30°,BD=AD=2DE=233,∵BC2+BD2=12+(32=13=CD2,
∴△BCD是直角三角形,∠CBD=90°,
∴∠CBF=180°-30°-90°=60°,
∴∠BCF=30°,∠BFC=90°,
∴∠BCF=30°,
∴BF=1
2
BC=
1
2
,3
3
∴EF=BE+BF=7
2
,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
2
2
73
13 22
⎛⎫
⎛⎫
+=
⎪
⎪ ⎪
⎝⎭⎝⎭
故选D.【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5.C
解析:C
【分析】
如图1或图2所示,分类讨论,利用勾股定理可得结论.
【详解】
当如图1所示时,AB=2,BC=3,
∴AC=2223=13+; 当如图2所示时,AB=1,BC=6,
∴221+6=37
故选C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图形的拼接,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6.D
解析:D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C ,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得到答案.
【详解】
解:∵∠C=90°,∠A=30°,
∴BC=12
AB=6, 由勾股定理得,2263AB BC =-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7.A
解析:A
【分析】
作AD BC ⊥于点D ,设BD x =,得222AB BD AD -=,222AC CD AD -=,结合题意,经解方程计算得BD ,再通过勾股定理计算得AD ,即可完成求解.
【详解】
如图,作AD BC ⊥于点D
设BD x =,则12CD BC x x =-=-
∴222AB BD AD -=,222AC CD AD -=
∴2222AB BD AC CD -=-
∵AB=10,AC=213∴(()222210213
12x x -=-- ∴8x = ∴22221086AD AB BD =-=-=
∴△ABC 的面积111263622BC AD =
⨯=⨯⨯= 故选:A .
【点睛】
本题考察了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8.C
解析:C
【分析】
本题可根据两个非负数相加和为0,则这两个非负数的值均为0解出x 、y 的值,然后运用勾股定理求出斜边的长.斜边长的平方即为正方形的面积.
【详解】
依题意得:2240,30x y -=-=, ∴2,3x y ==, 斜边长437=+=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27)7==.
故选C .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了勾股定理与非负数的性质
点评: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利用直角三角形,用勾股定理来寻求未知系数的等量关系.9.B
解析:B
【分析】
首先根据题意得到BE=DE,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关于线段AB、AE、BE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设ED=x,则AE=6-x,
∵四边形ABCD为矩形,
∴AD∥BC,
∴∠EDB=∠DBC;
由题意得:∠EBD=∠DBC,
∴∠EDB=∠EBD,
∴EB=ED=x;
由勾股定理得:
BE2=AB2+AE2,
即x2=9+(6-x)2,
解得:x=15
4
,
∴ED=15
4
.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中的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灵活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或解答.
10.B
解析:B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别计算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
【详解】
A、222
72425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B、
222
111
45
222
⎛⎫⎛⎫⎛⎫
+≠
⎪ ⎪ ⎪
⎝⎭⎝⎭⎝⎭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
C、222
345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D、
22
2
11
478
22
⎛⎫⎛⎫
+=
⎪ ⎪
⎝⎭⎝⎭
,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已知三角形ABC的三边满足a2+b2=c2,则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二、填空题
11.5
【解析】
试题分析:取AB中点E,连接OE、CE,在直角三角形AOB中,OE=AB,利用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可得△ACB是直角三角形,所以CE=AB,利用OE+CE≥OC,所以OC的最大值为OE+CE,即OC的最大值=AB=5.
考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2.5cm
【分析】
连接AC',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画出图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长,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解:如图
展开成平面图,连接AC',分三种情况讨论:
如图1,AB=4,BC'=1+2=3,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
43
(cm),
如图2,AC=4+2=6,CC'=1
∴在Rt△AC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
+=37(cm),
61
如图3,AD =2,DC'=1+4=5,
∴在Rt△AD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
+=29(cm)
25
∵5<29<37,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5cm,
故答案为:5cm.
【点睛】
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勾股定理,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好题,注意要分类讨论.
13..(3,4)或(2,4)或(8,4).
【分析】
题中没有指明△ODP的腰长与底分别是哪个边,故应该分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求得点P的坐标.
【详解】
解:(1)OD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P就是OD的垂直平分线与CB的交点,此时OP=PD≠5;
(2)OD是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时:
①若点O是顶角顶点时,P点就是以点O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的交点,
在直角△OPC中,CP=22
54
-=3,则P的坐标是(3,4).
-=22
OP OC
②若D是顶角顶点时,P点就是以点D为圆心,以5为半径的弧与CB的交点,
过D作DM⊥BC于点M,
在直角△PDM中,PM=22
-=3,
PD DM
当P在M的左边时,CP=5﹣3=2,则P的坐标是(2,4);
当P在M的右侧时,CP=5+3=8,则P的坐标是(8,4).
故P的坐标为:(3,4)或(2,4)或(8,4).
故答案为:(3,4)或(2,4)或(8,4).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的运用等知识,注意正确地进行分类,考虑到所有可能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14.15厘米
【分析】
要想求得最短路程,首先要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把A和C展开到一个平面内.根据两
点之间,线段最短,结合勾股定理即可求出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程.
【详解】
解:如图,展开圆柱的半个侧面是矩形,
∴矩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周长的一半,即AB =39π=厘米,矩形的宽BC =12厘米. ∴蚂蚁需要爬行最短路程222212915AC BC AB =+=+=厘米.
故答案为:15厘米
【点睛】
求两个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时,一定要展开到一个平面内,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5.【分析】
根据面积的差得出a+b 的值,再利用a-b=7,解得a ,b 的值代入即可.
【详解】
∵AB =13,EF =7,
∴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69,小正方形的面积是49,
∴四个直角三角形面积和为169﹣49=120,设AE 为a ,DE 为b ,即141202
ab ⨯
=, ∴2ab =120,a 2+b 2=169,
∴(a +b )2=a 2+b 2+2ab =169+120=289,
∴a +b =17,
∵a ﹣b =7,
解得:a =12,b =5,
∴AE =12,DE =5,
∴AH =12﹣7=5.
故答案为:5.
【点睛】
此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证明,关键是应用直角三角形中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得ab 的值. 16.2或18
【分析】
分两种情况:点E 在AD 线段上,点E 为AD 延长线上的一点,进一步分析探讨得出答案即可.
【详解】
解:①如图
点E 在AD 线段上,△ABE 与△A ′B E 关于直线BE 对称,
∴△A ′BE ≌△ABE,
∴∠B A′E=∠A=90o ,AB=A ′B
∠B A′C =90o ,∴E 、A',C 三点共线,
在△ECD 与△CB A′中,{CD A B
D BA C DEC ECB
='∠=∠'∠=∠,
∴△ECD ≌△CB A′,
∴CE=BC=10,
在RT △CB A′中,A′C=22BC BA -'=22106-=8,
∴AE= A′E=CE - A′C=10-8=2;
②如图
点E 为AD 延长线上,由题意得:
∠A"BC+∠A"CB=∠DCE+∠A"CB=90o
∴∠A"BC=∠DCE,
在△A"BC 与△DCE 中,"={""A CDE
CD A B A BC DCE
∠∠=∠=∠
∴△A"BC ≌△DCE,DE= A"C,
在RT △ A"BC 中,22"BC BA -22106-
∴AE=AD+DE=AD+ A"C=10+8=18;
综上所知,AE=2或18.
故答案为:2或18.
【点睛】
此题考查翻折的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掌握翻折的性质,分类探讨的思想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222
【分析】
连接CE ,交AD 于M ,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 和D 重合时,PE+BP 的值最
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长,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
如图,
连接CE,交AD于M,
∵沿AD折叠C和E重合,
∴∠ACD=∠AED=90°,AC=AE,∠CAD=∠EAD,
∴AD垂直平分CE,即C和E关于AD对称,BD=2,
∴2,
∴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即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
BE+PE+PB=BE+CD+DB=BC+BE,
∵∠DEA=90°,
∴∠DEB=90°,
∵∠ABC=45°,
∴∠B=45°,
∵2,
∴2
即2,
∴△PEB的周长的最小值是22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点的位置.
18.41
【解析】
作AD′⊥AD,AD′=AD,连接CD′,DD′,如图:
∵∠BAC+∠CAD=∠DAD′+∠CAD ,
即∠BAD=∠CAD′,
在△BAD 与△CAD ′中,
;BA CA BAD CAD AD AD ===⎧⎪∠∠'
⎨⎪⎩
∴△BAD ≌△CAD′(SAS ), ∴BD=CD′,
∠DAD′=90°,
由勾股定理得22AD AD +' ,
∠D′DA+∠ADC=90°,
由勾股定理得22DC DD +' 41BD 2=41.
故答案是:41.
19.
78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得AB=DC=6,BC=AD=8,AD ∥BC ,∠B=90°,再根据折叠性质得∠DAC=∠D′AC ,而∠DAC=∠ACB ,则∠D′AC=∠ACB ,所以AE=EC ,设BE=x ,则EC=4-x ,AE=4-x ,然后在Rt △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 的长即可.
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 为矩形,
∴AB=DC=3,BC=AD=4,AD∥BC,∠B=90°,
∵△ACD 沿AC 折叠到△ACD′,AD′与BC 交于点E ,
∴∠DAC=∠D′AC,
∵AD∥BC,∴∠DAC=∠ACB,
∴∠D′AC=∠ACB,∴AE=EC,
设BE=x ,则EC=4﹣x ,AE=4﹣x ,
在Rt△ABE 中,∵AB 2+BE 2=AE 2,
∴32+x 2=(4﹣x )2,解得x=78
, 即BE 的长为
78
. 20.17,144,145
【分析】 由题意观察题干这些勾股数,根据所给的勾股数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即可.
【详解】
解:因为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所以从3、5、7…依次推出第8组的“勾”为17,
继续观察可知弦-股=1,利用勾股定理假设股为m ,则弦为m+1,
所以有222
17(1)m m +=+,解得144m =,1145m +=,即第8组勾股数为17,144,145.
故答案为17,144,145.
【点睛】
本题属规律性题目,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即可. 三、解答题
21.(1)AE BD =,AE BD ⊥;(2)成立,理由见解析;(3)14或2.
【分析】
(1)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可得AC BC =,CE CD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量代换即可得90AHD ∠=︒,由此即可得;
(2)先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AE BD =,EAC DBC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90EAC AOC ∠+∠=︒,然后根据对顶角相等、等量代换可得90BOH DBC ∠∠+=︒,从而可得90OHB ∠=︒,由此即可得;
(3)先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再分①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②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两种情况,结合(1)(2)的结论,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
【详解】
(1)AE BD =,AE BD ⊥,理由如下:
如图1,延长AE 交BD 于H ,
由题意得:AC BC =,90ACE BCD ∠=∠=︒,CE CD =,
∴()ACE BCD SAS ≅,
∴AE BD =,EAC DBC ∠=∠,
∵90DBC BDC ∠+∠=︒,
∴90EAC BDC ∠+∠=︒,
∴0)9018(EAC BD A D C H ∠+∠∠︒==-︒,
即AE BD ⊥,
故答案为:AE BD =,AE BD ⊥;
(2)成立,理由如下:
如图2,延长AE 交BD 于H ,交BC 于O ,
∵90ACB ECD ∠=∠=︒,
∴ACB BCE ECD BCE ∠-∠=∠-∠,即ACE BCD ∠=∠,
在ACE △和BCD 中,AC BC ACE BCD CE CD =⎧⎪∠=∠⎨⎪=⎩
,
∴()ACE BCD SAS ≅,
∴AE BD =,EAC DBC ∠=∠,
∵90ACB ∠=︒,
∴90EAC AOC ∠+∠=︒,
∵AOC BOH ∠=∠,
∴90BOH DBC ∠∠+=︒,即90OBH BOH ∠+∠=︒,
∴180()90OHB OBH BOH ∠=︒-∠+∠=︒,
即AE BD ⊥;
(3)设AD x =,
10,90AC BC ACB ==∠=︒,
2102AB AC ∴==,
由题意,分以下两种情况:
①如图3-1,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E 位于中间,
同理可证:AE BD =,AE BD ⊥,
12DE =,
12BD AE AD DE x ∴==-=-,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
解得14x =或2x =-(不符题意,舍去),
即14AD =,
②如图3-2,点,,A E D 在直线上,且点D 位于中间,
同理可证:AE BD =,AE BD ⊥, 12DE =,
12BD AE AD DE x ∴==+=+,
在Rt ABD △中,222AD BD AB +=,即222(12)(102)x x ++=,
解得2x =或14x =-(不符题意,舍去),
即2AD =,
综上,AD 的长为14或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点,较难的是题(3),正确分两种情况讨论,并画出图形是解题关键.
22.(1)证明见解析;(2)5;(3)CD 2+CE 2=BC 2,证明见解析.
【分析】
(1)先判断出∠BAE=∠CAD ,进而得出△ACD ≌△ABE ,即可得出结论.
(2)先求出∠CDA=12
∠ADE=30°,进而求出∠BED=90°,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3)方法1、同(2)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CD 2+CE 2=2(AP 2+CP 2),再判断出CD 2+CE 2=2AC 2.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BAC =∠DAE ,
∴∠BAC +∠CAE =∠DAE +∠CAE ,即∠BAE =∠CAD .
又∵AB =AC ,AD =AE ,
∴△ACD≌△ABE(SAS),
∴CD=BE.
(2)如图2,连结BE,
∵AD=AE,∠DAE=60°,
∴△ADE是等边三角形,
∴DE=AD=3,∠ADE=∠AED=60°,∵CD⊥AE,
∴∠CDA=1
2
∠ADE=
1
2
×60°=30°,
∵由(1)得△ACD≌△ABE,
∴BE=CD=4,∠BEA=∠CDA=30°,
∴∠BED=∠BEA+∠AED=30°+60°=90°,即BE⊥DE,
∴BD5.
(3)CD2、CE2、BC2之间的数量关系为:CD2+CE2=BC2,理由如下:解法一:
如图3,连结BE.
∵AD=AE,∠DAE=90°,
∴∠D=∠AED=45°,
∵由(1)得△ACD≌△ABE,
∴BE=CD,∠BEA=∠CDA=45°,
∴∠BEC=∠BEA+∠AED=45°+45°=90°,即BE⊥DE,
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BC2=BE2+CE2.
∴BC2=CD2+CE2.
解法二:
如图4,过点A作AP⊥DE于点P.
∵△A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P⊥DE,
∴AP=EP=DP.
∵CD2=(CP+PD)2=(CP+AP)2=CP2+2CP•AP+AP2,
CE2=(EP﹣CP)2=(AP﹣CP)2=AP2﹣2AP•CP+CP2,
∴CD2+CE2=2AP2+2CP2=2(AP2+CP2),
∵在Rt△APC中,由勾股定理可知:AC2=AP2+CP2,
∴CD2+CE2=2AC2.
∵△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知:
∴AB2+AC2=BC2,即2AC2=BC2,
∴CD2+CE2=BC2.
【点睛】
本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BAE=∠CAD,解(2)(3)的关键是判断出BE⊥DE,是一道中等难度的中考常考题.
23.(1)BF长为6;(2)CE长为3,详细过程见解析.
【分析】
(1)由矩形的性质及翻折可知,∠B=90°,AF=AD=10,且AB=8,在Rt△AB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BF的长;
(2)设CE=x,根据翻折可知,EF=DE=8-x,由(1)可知BF=6,则CF=4,在Rt△CEF中,可由勾股定理求出CE的长.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为矩形,
∴∠B=90°,且AD=BC=10,
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
∴AF=AD=10,
又∵AB=8,
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
BF=AF-AB=10-8=6,
故BF的长为6.
(2)设CE=x ,
∵四边形ABCD为矩形,
∴CD=AB=8,∠C=90°,DE=CD-CE=8-x,
又∵△AFE是由△ADE沿AE翻折得到的,
∴FE=DE=8-x,
由(1)知:BF=6,故CF=BC-BF=10-6=4,
CF+CE=EF,
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222
∴222
4+x=(8-x),解得:x=3,
故CE的长为3.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本题的关键.
24.(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2=EB2+AD2+EB·AD,证明详见解析
【分析】
(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
△ACD≌△BCF;
②连接EF,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FCE得到EF=DE 即可证明;
(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
【详解】
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
∵∠ACD=90°
∴∠ACD=∠BCF
又∵AC=BC
∴△ACD≌△BCF
②证明:连接EF,
由①知△ACD≌△BCF
∴∠CBF=∠CAD=∠CBA=45°,∠BCF=∠ACD,BF=AD
∴∠EBF=90°
∴EF2=BE2+BF2,
∴EF2=BE2+AD2
又∵∠ACB=∠DCF=90°,∠CDE=45°
∴∠FCE=∠DCE=45°
又∵CD=CF,CE=CE
∴△DCE≌△FCE
∴EF=DE
∴DE2= AD2+BE2
⑵DE2=EB2+AD2+EB·AD
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
∴∠CBE=∠CAD,∠BCF=∠ACD, BF=AD
∵AC=BC,∠ACB=60°
∴∠CAB=∠CBA =60°
∴∠ABE=120°,∠EBF=60°,∠BFG=30°
∴BG=1
2
BF,FG=
3
BF
∵∠ACB=60°,∠DCE=30°,∴∠ACD+∠BCE=30°,
∴∠ECF=∠FCB+∠BCE=30°
∵CD=CF,CE=CE
∴△ECF≌△ECD
∴EF=ED
在Rt△EFG中,EF2=FG2+EG2
又∵EG=EB+BG
∴EG=EB+1
2 BF,
∴EF2=(EB+1
2
BF)2+(
3
BF)2
∴DE2=(EB+1
2
AD)2+(
3
2
AD)2
∴DE2=EB2+AD2+EB·A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
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
25.(1)6-t ,t+23;(2)D(1,3),y=34-x+154;(3)1515215()4215215()2b b S b b ⎧-+≤<⎪⎪=⎨⎪->⎪⎩
【分析】
(1)根据点E ,F 的运动轨迹和速度,即可得到答案;
(2)由题意得:DF=OF=
53
,DE=OE=5,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根据勾股定理得DG=4,进而得D(1,3),根据待定系数法,即可得到答案; (3)根据题意得直线直线MN 的解析式为:34y x b =-+,从而得M(443
b -,3),分2种情况:①当点M 在线段DB 上时, ②当点M 在DB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求出S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可.
【详解】
∵(0,0)O ,(6,0)A ,(0,3)C ,
∴OA=6,OC=3,
∵AE=t×
1= t , ∴OE =6-t ,OF =(t+
23)×1=t+23, 故答案是:6-t ,t+23
; (2)当1t =时,OE =6-t=5,OF =t+
23=53, ∵将OEF ∆沿EF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
∴DF=OF=53
,DE=OE=5, 过点E 作EG ⊥BC 于点G ,则EG=OC=3,CG=OE=5,
∴
4=,
∴CD=CG-DG=5-4=1,
∴D(1,3),
设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kx+b ,
把D(1,3),E(5,0)代入y=kx+b ,得350k b k b +=⎧⎨+=⎩ ,解得:34154k b ⎧=-⎪⎪⎨⎪=⎪⎩
, ∴直线DE 的解析式为:y=34
-x+154; (3)∵MN ∥DE ,
∴直线直线MN的解析式为:
3
4
y x b =-+,
令y=3,代入
3
4 y
x
b
=-+,解得:x=
4
4
3
b-,
∴M(
4
4
3
b-,3).
①当点M在线段DB上时,BM=6-(
4
4
3
b-)=
4
10
3
b
-+,
∴
114
3(10)
223
S BM AB b
=⋅=⨯⨯-+=215
b
-+,
②当点M在DB的延长线上时,BM=
4
4
3
b--6=
4
10
3
b-,
∴
114
3(10)
223
S BM AB b
=⋅=⨯⨯-=215
b-,
综上所述:
1515
215()
42
15
215()
2
b b
S
b b
⎧
-+≤<
⎪⎪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的综合,掌握勾股定理与一次函数的待定系数法,是解题的关键.
26.(1)见解析;(2)27
BC=.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可得△ABD为等边三角形,又由平行进行角度间的转化可得出结论.
(2)连接AC交BD于点O,由题意可证AC垂直平分BD,△ABD是等边三角形,可得∠BAO=∠DAO=30°,AB=AD=BD=8,BO=OD=4,通过证明△EDF是等边三角形,可得DE=EF=DF=2,由勾股定理可求OC,BC的长.
【详解】
(1)证明:∵AB AD
=,=60
A
∠︒,
∴△ABD是等边三角形.
∴60
ADB
∠=︒.
∵CE ∥AB ,
∴60CED A ∠=∠=︒. ∴CED ADB ∠=∠. (2)解:连接AC 交BD 于点O ,
∵AB AD =,BC DC =, ∴AC 垂直平分BD .
∴30BAO DAO ∠=∠=︒. ∵△ABD 是等边三角形,8AB = ∴8AD BD AB ===, ∴4BO OD ==.
∵CE ∥AB ,
∴ACE BAO ∠=∠.
∴6AE CE ==, 2DE AD AE =-=. ∵60CED ADB ∠=∠=︒. ∴60EFD ∠=︒.
∴△EDF 是等边三角形. ∴2EF DF DE ===, ∴4CF CE EF =-=,2OF OD DF =-=. 在Rt △COF 中, ∴2223OC CF OF =-=. 在Rt △BOC 中, ∴22224(23)27BC BO O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是本题的关键.
27.(1)13,17,10,112;(2)图见解析;7. 【分析】
(1)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BC ,AC ,理由分割法求出△ABC 的面积.
(2)模仿(1)中方法,画出△PMN ,利用分割法求解即可.
【详解】
解:(1)如图1中,AB =22AE BE +=2232+=13,BC =22BD CD +=2214+=17,AC =22AF CF +=2213+=10,
S △ABC =S 矩形DEFC ﹣S △AEB ﹣S △AFC ﹣S △BDC =12﹣3﹣
32﹣2=112, 故答案为13,17,10,
112
. (2)△PMN 如图所示.
S △PMN =4×4﹣2﹣3﹣4=7,
故答案为7.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28.(1)(0,3);(2)DF OE =;(3)93233+
【分析】
(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2263OA AB OB =-=A 的坐标;
(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
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332
DG OF ==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0()6,B -,点(6,0)C ,
6OB ∴=,12AB AC BC ===
,OA === ∴点A 的坐标为(0
,;
(2)DF OE =;理由如下: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
AD AE ∴=,AF AO =,60FAO DAE ∠=∠=︒,
FAD OAE ∴∠=∠,
在FAD ∆和OAE ∆中,AF AO FAD OAE AD AE =⎧⎪∠=∠⎨⎪=⎩
,
()FAD OAE SAS ∴∆≅∆,
DF OE ∴=;
(3)60AOF ∠=︒,
30FOB ∴∠=︒,
60ABO ∠=︒,
90AGO ∴∠=︒,
AFO ∆
是等边三角形,AO =
·sin 6092
AG OA ∴=︒==, FAD OAE ∆≅∆,
AOE AFD ∴∠=∠,
30DOE AOD AOE ∠=︒=∠+∠,
30AOD AFD ∴∠+∠=︒,
FDO AFD FAO AOD ∠=∠+∠+∠,
60603090FDO AFD AOD ∴∠=∠+︒+∠=︒+︒=︒,
AG OF ⊥,AOF ∆为等边三角形,
G ∴为斜边OF 的中点,
1122
DG OF ∴==⨯= ADG ∴∆
的周长9AG AD DG =++=+
【点睛】
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目,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函数等知识;本题综合性强,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29.(1)∠BGD =120°;(2)见解析;(3)S 四边形ABCD =
【解析】
【分析】
(1)只要证明△DAE ≌△BDF ,推出∠ADE=∠DBF ,由
∠EGB=∠GDB+∠GBD=∠GDB+∠ADE=60°,推出∠BGD=180°-∠BGE=120°;
(2)如图3中,延长GE 到M ,使得GM=GB ,连接BD 、CG .由△MBD ≌△GBC ,推出DM=GC ,∠M=∠CGB=60°,由CH ⊥BG ,推出∠GCH=30°,推出CG=2GH ,由
CG=DM=DG+GM=DG+GB ,即可证明2GH=DG+GB ;
(3)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C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解:如图1﹣1中,
∵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D =AB ,
∵∠A =60°,
∴△ABD 是等边三角形,
∴AB =DB ,∠A =∠FDB =60°,
在△DAE 和△BDF 中,
AD BD A BDF AE DF =⎧⎪∠=∠⎨⎪=⎩
,
∴△DAE ≌△BDF ,
∴∠ADE =∠DBF ,
∵∠EGB =∠GDB+∠GBD =∠GDB+∠ADE =60°,
∴∠BGD =180°﹣∠BGE =120°.
(2)证明:如图1﹣2中,延长GE 到M ,使得GM =GB ,连接CG .
∵∠MGB =60°,GM =GB ,
∴△GMB 是等边三角形,
∴∠MBG =∠DBC =60°,
∴∠MBD =∠GBC ,
在△MBD 和△GBC 中,
MB GB MBD GBC BD BC =⎧⎪∠=∠⎨⎪=⎩
,
∴△MBD ≌△GBC ,
∴DM =GC ,∠M =∠CGB =60°,
∵CH ⊥BG ,
∴∠GCH =30°,
∴CG =2GH ,
∵CG =DM =DG+GM =DG+GB ,
∴2GH =DG+GB .
(3)如图1﹣2中,由(2)可知,在Rt △CGH 中,CH =
GCH =30°,
∴tan30°=
GH CH
, ∴GH =4,
∵BG =6,
∴BH =2, 在Rt △BCH 中,BC
=
∵△ABD ,△BDC 都是等边三角形,
∴S 四边形ABCD =2•S △BCD =
2×
4×
(2=
. 【点睛】
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30度角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30.(1)证明见解析;(2)AF =5cm ;(3)①有可能是矩形,P 点运动的时间是8,Q 的速度是0.5cm /s ;②t =
203
. 【解析】
【分析】
(1)证△AEO ≌△CFO ,推出OE=OF ,根据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判定推出即可; (2)设AF=CF=a ,根据勾股定理得出关于a 的方程,求出即可;
(3)①只有当P 运动到B 点,Q 运动到D 点时,以A 、P 、C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求出时间t ,即可求出答案;②分为三种情况,P 在AF 上,P 在BF 上,P 在AB 上,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即可.
【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