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导论1-3章总结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周期方法:
生命周期法采用介于形式语言和自然语言之间的描述方式,通过一套分层的数据流程图,附以数据字典、小说明等工具来描述系统。
生命周期法的基本思想
为保证系统开发的顺利进行,生命周期法强调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一)面向用户的观点
信息系统的目的是为管理人员提供管理和决策信息,能否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是系统成败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用户的参与,尤其是领导的介入,是系统成功的关键。在整个研制过程中,系统研制人员应该始终与用户保持联系,从调查研究入手,充分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业务活动,不断地让用户了解工作进展情况,校准工作方向。
(二)严格区分工作阶段
生命周期法强调按时间顺序、工作内容,将系统开发划分为几个工作阶段,如系统规划阶段、系统分析阶段、系统设计阶段、系统实施阶段以及系统运行与维护阶段等等,各个阶段的任务是明确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对于复杂的系统,要强调和加强前期工作,强调分析设计的深入细致,以避免后期返工,造成投资耗费和负社会效益。
(三)自顶向下地完成系统的研制工作
在系统分析阶段,从全局出发,对企业进行周密的调查分析,自上而下,从粗到精,由表及里,逐层、逐级进行业务过程分解,最后进行逆向综合和抽象,完成新系统模型的构造。在系统设计阶段,用划分子系统的方法,把系统逐层分解到详细模块,完成设计方案。在实施阶段,从实现系统的框架开始,自上而下实现系统功能。程序设计过程中同样采用结构化设计的方法,自顶向下,逐步求精。
(四)充分考虑变化的情况
组织的经营环境在变化,用户的信息需求也在变化,他们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自然越来越高。生命周期法充分考虑了这种变化,在系统设计中,把系统的可变更性放在了首位,运用模块结构方式来组织系统,使系统的灵活性和可变更性得以充分体现。
(五)工作成果文档化、标准化
系统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加人员多,经历时间长。生命周期法用文档的标准化保证开发工作的连续性,在每个开发阶段,都要用文字、图表表达该阶段的成果,资料格式标准化、格式化。这些文档资料在开发过程中是开发人员和用户交流思想的工具和媒介,在开发完成后,成为系统维护的依据。因此,要求文档资料简洁明确,无二义性,既便于研制人员阅读,又便于用户理解。生命周期法的特点
生命周期法很适合于开发大型的事务处理系统、大型的管理信息系统和可靠性要求很高的复杂应用系统。也是软件的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方法。
生命周期法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计划性,排除不确定性。生命周期法通常假定系统的应用需求是预先描述清楚的,排除所有的不确定性因素。
2、强调分工,严格区分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中的任务和要求,目的明确,任务清楚。
3.强调标准化和规范化,排除个性化和自由发挥。规范、齐全的文档,严格的审定记录和有序的过程调度。
生命周期法的缺点
生命周期法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工程化方法,它也有不足和局限性。(一)系统需求的不确定性:
1.在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用户对系统的目的和功能不了解,他们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
2.系统分析人员和用户无法预测组织和系统的未来,按照目前状况描述的系统需求,可靠性可能很差。
3.用户和系统分析人员对信息需求的理解上会有偏差和错误,造成信息需求的描述不准确。
4、组织管理体制的变更,导致信息需求和工作过程发生变化。
(二)开发周期长
一个规模较大的系统,其开发过程往往需要一至三年,这样一方面使用户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得到一个可实际运行的物理系统,使用户有可望而不可及的焦虑;另一方面也难以适应环境变化,因为在开发过程中,信息需求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系统尚未开发出来可能就已经过期了。
(三)文档化工作复杂:
生命周期法在开发的各个阶段中文档很多,工作烦琐,管理费用很高。(三)缺乏灵活性:
开发中途修改方案的困难很大,涉及到的问题很复杂。
*数据流程图的画法
一般地说,画DFD应遵循“由外向内,自顶向下”原则进行。由外向内是指:先标定系统范围。这个范围就是输入输出之间的部分,该部分的细节暂不考虑。有时最外部难以表示出来全部数据流,但这不要紧,因为无法表示的内部数据流随着设计过程的深入,逐步会分解、画出并填补上去。描述系统内部数据流,一般从输入端开始向输出端推进,每当经过使数据流的组成或数值发生变化的地方,就用一个“加工”将其连接起来,这个“加工”正是实现这一数据变化的。注意,不要把相互无关的数据画成一个数据流,也不要把作为一个处理单位的数据画成两个数据流;如果牵涉到文件,则应表示出“文件”与“加工”的关系(读或写)。
画数据流程图时注意以下两点:
1、应该遵照业务处理过程(即前边的结果),将系统调查的资料和整理数据结合起来,在绘制的过程中不断地与相应的调查记录、数据记录对照,以便能及时发现诸如数据不匹配,流通渠道不畅,处理过程不合理之类的问题。
2、由于实际数据处理过程常常比较繁杂,故应该按照系统的观点,自顶向下地分层展开绘制,即先将比较繁杂的处理过程(不管有多大)当成一个整体处理块来看待(俗称“黑匣子”);然后绘出周围实体与这个整体块的数据联系过程;然后再进一步将这个块展开,如果内部还涉及到若干个比较复杂的数据处理部分的话,又将这些部分分别视为几个小“黑匣子”,同样,先不管其内部,只分析它们之间的数据联系。这样反复下去,依此类推,直至最终搞清了所有问题为止,也有人将这个过程比喻为使黑匣子逐渐变“灰”,直到“半透明”和“完全透明”的分析过程。
3、数据流程图举例
我们在前边示例中,调查分析该企业财务科数据流程、业务流程及其组织结
构图,然后根据其组织结构图(图3.9)从上至下展开, 画出各自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14,然后将3.14分解细化为图3.15。在图3.15的基础上,画出第一层对应的数据流程图,如图3.16(a)-(d)。图3.15的每个处理对应图3.16中的一个数据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