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摘要: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本文首先讨论了失业及其类型。之后讨论了我国目前局部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和对策。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对菲利普斯曲线和费尔普斯理论进行了简单阐释。中国由于其转轨经济的特点,而且统计资料也是相当不准确和不全面。所以对中国的研究主要以研究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为主,提出对中国治理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对策建议,这些建议主要是稳定通货,使劳动市场真正起到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
关键词:通货膨胀;失业;菲利普斯曲线;费尔普斯理论
一、引言
1958年新西兰经济学家非利普斯通过分析英国1861到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关系,得出了条反映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即有名的非利普斯曲线。非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这样个事实,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成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进一步用通货膨胀率来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曲线就反映了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通货膨胀率高,失业率就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就高。这现象被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以小同国家数据得到了证明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修正。一下就此展开论述,以期理清这一关系的脉络。
二、失业其类型及其影响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是一种理论框架,现实中两者常常并不能达到均衡。如果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则生产会萎缩,而且会有一部分劳动力资源闲置,即表现为失业。失业者是指年龄在规定范围段(不同国家有不同规定),有工作能力并且正在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失业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失业程度的严重与否。当然在计算失业率是各个国家的方法也有所差异。
失业的类型大致可分为: 1.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寻找工作或转换工作过程中的失业现象。增加职业训练计划与提高信息沟通(使失业者能确实掌握就业机会)可降低这方面的失业。 2.结构性失业:指市场竞争的结果或者是生产技术改变而造成的失业。结构性失业通常较摩擦性失业持久,因为结构性失业常表示人员需要再训练或是迁移才能找到工作。
3.季节性失业:农业,营建业与旅游业特别容易受季节性因素影响。
4.周期性失业:由于总需求不足因而生产萎缩而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下降而产生的失业。另外还有自愿与不自愿之分。
失业带来的不利影响:1.失业率过高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美国经济学家奥肯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奥肯定律”。“奥肯定律”论证了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负相关关系,指出,当实际GNP低于潜在GNP3%时,失业率要上升1%。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失业率较高时,往往是实际GNP低于潜在水平的时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失业率的减少、就业率的增加同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不仅存在着“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而且存在着“就业的经济增长弹性”。2.失业率过高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收入和消费,不利于改善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工资,人们一旦失业将失去基本的生活来源,造成失业者甚至整个家庭逐步与贫困相伴。
3.失业率过高会引起诸多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4.失业率过高会减少家庭的文化投资,降低国民素质。大多数失业者家庭会因为收入下降而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文化投资作为较高层次的追求不得不被削减甚至放弃。在这些家庭中不仅娱乐服务性支出已成为奢侈
消费,而且子女的教育投资也难以保证。在失业率较高的社会中不仅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会下降,而且国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会受到影响,国民素质因此下滑。
5.失业率过高会降低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意识,导致居民对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的下降。
综上所述,失业率过高对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等方面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失业率不达标,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中的众多指标都很难达标。因而,失业率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政府治理失业,将失业率控制在适度范围内,是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成惠及十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三、我国局部性通货膨胀的情况和对策
从2010年下半年起,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越来越强。CPI同比涨幅7月份为3.3% , 8月份为3.5% , 9月份为3.6%,10月份突破了4%,上升为4.4%,11月份又创新高,高达7.1%。这表明,在我国通货膨胀已成为现实。因此,12月中旬召开的中央经济下作会议提出,明年“要把抑制通货膨胀、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次通货膨胀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结构性特点。这次物价上涨中最主要的拉动因素是食品价格,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李建伟、余斌两位研究员的研究表明,按2005年1月以来食品价格占CPI的平均权重计算,2010年全国食品价格涨幅从1月份的3.7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10.1个百分点,对CPI增幅的贡献献从1.21个百分点提高到10月份的3.3个百分点。第二个特点是这次
通货膨胀只有4.7个百分点,应当说是温和的通胀。
那么应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通胀呢?
(一)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1月29日起,再次上调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有关资料测算,到2010年年底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估计可达30万亿元(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撤示:2008年为217885亿元,2009年为260771亿元),这次上调(0.5个百分点,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2500亿元,加上此前5次上调,总共上调6次,可以冻结金融机构资金1.7万亿元。
(二)加息。这种办法见效快但目前而临两难的选择。加息会提高贷款利率,造成企业经营成木提高,不利于经济发展。当记者问央行行长周小川是否加息问题时,他表示:“加息是两难选择,”对加息持审慎态度。他还说,“每一项政策出来,都需要综合考虑作出权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两难。”中央银行加息时点选择非常巧妙,在欧美处于圣诞节假期之时,欧美股市即便开盘,交易量也比较少。经验表明可以释放此信息,而市场又不至于过度反应,避免热钱的过度涌入。
(三)坚决贯彻执行国务院稳定物价控制膨胀的十六条措施。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办法: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汇已规定严格管理措施,千方百计阻截热钱涌入;多发行国库券,吸收多余资金;组织更多资源进入市场,消化超发货币;扩大进口,减少顺差;增加保障性住房,减少寻租空间;分情况减税,降低经济运行成本,缓解通胀压力等等。
四、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理论
(一)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表明: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是负数。根据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