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育术语解释
1.教育目的:即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2.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即含有一定价值观实现要求的教育目的,表示人才培养所具有的某种价值取向,是指导教育活动最根本的价值内核。
3.操作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教育目的,即现实要达到的具体教育目标,表示实际教育工作努力争取实现的某些具体目标,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4.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5.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表示教育及其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表明对人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前后具有衔接性的各种要求。
6.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主张。其特点是: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认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主张应根据人的本性发展和自身完善这种“天然的需要”来选择确立教育目的,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规定教育目的。
7.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即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这种观点认为,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培养的效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加以衡量,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主张,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8.教育的人文性:即它自身活动对社会精神生活、文化发展、价值精神建构方面所产生
的作用和效果,这方面的意义体现为教育在社会中的人文价值。
9.人文素质:指与人认识解决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问题、与人从事社会价值建构活动密切相关的人类文化、价值方面的素养、品质及能力发展水平,通常体现为在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关切中所形成的价值理性、道德情操、精神境界及其能力等。
二、判断题
1.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
2.操作性教育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
3.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 )
4.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
5.近代以来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 × )
6.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7.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8.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
三、辨析题(错误的请改正)
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方针。
答:错误。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从二者的联系看,它们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哪个阶级、哪个社会)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在其性质和方向上不得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
从区别来看,(1)教育方针所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而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含有“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要求较为明确,
而教育方针则在“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在教育实践中,不能以为二者都是各级各类教育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和依据而将其等同起来或相互代替,也不能因为二者的区别而在考虑教育性质和方向问题时将其分割开来。
2. 教育目的质的规定性就是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的规定性。
答:错误。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社会倾向和人的培养具有质的规定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即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为谁(哪个社会、哪个阶级)服务”。二是对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规定了教育对象培养的社会倾向,即要使教育对象成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的人,为哪个阶级、哪个社会服务。另一方面规定了培养对象应有的基本素质,即要使教育对象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应养成哪些方面的素质等。
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所具有的质的规定性,说明教育目的作为培养人的总体要求,总是内在地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教育对象发展的素质,反映一定社会发展的需要。
3.终极性教育目的,也称理想的教育目的。
答:正确。终极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终极结果的教育目的,表示各种教育及其活动在人的培养上最终要实现的结果,它蕴涵着人的发展要求具有“完人”的性质。
4.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是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
答:正确。非正式的教育目的是指蕴涵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中的教育目的。它不是被社会一定权力机构正式确立而存在的,而是借助一定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根基而存在的。
5.全面发展就是人的各方面平均发展、均衡发展。
答:错误。把全面发展看成是平均发展,这种认识是非常机械的。实质上,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它意味着人的高尚的思想信念、道德品质、审美情趣、智力发展、以及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有机结合,使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体现出力量、能力、热情
和需要的完美和谐。
四、简答题
1.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
参考答案要点:
任何社会的教育活动,都是通过教育目的才得以定向的。教育目的及其所具有的层次性,不仅内含对整体教育活动努力方向的指向性和结果要求,而且还含有对具体教育活动的具体规定性。具体体现为:(1)对教育社会性质的定向作用;(2)对人培养的定向作用;(3)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4)对教师教学方向的定向作用,正因为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教育活动才有所依循,避免其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上的失误。
2. 简答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
参考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含义的丰富的内涵:
(1)指人的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指人的才能的全面发展;
(3)指人自身的全面发展;
(4)指人的自由发展。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
参考答案要点:
综观50年来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不难看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存在着对人才培养的不同要求;同时,不同时期的教育目的,又存在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体现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精神:(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