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药物分析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发射荧光的物质具备:必须有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 一定的荧光效率 1)荧光效率(φf) 表示物质发射荧光能力大小 2)分子结构与荧光特性 A:共轭结构
B:分子的取代基 -OH、-OR、-NH2、-CN等荧光增强;-COOH、 NO2、-C=O、-NO等荧光减弱;-R、-SO3H等荧光不变。
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3.荧光探针法
1)基本原理 许多药物本身无荧光,从无荧光到有 荧光需要使用荧光探针
2)荧光探针的优点 A:经衍生化后增加响应值,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B:有稳定分析物的作用,活泼、挥发性药物 C:有助于化学基团的确定
4.荧光淬灭法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 共振辐射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1.优点 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强;应用范围广;易于 自动化 2.缺点 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窄,一个数量级。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光源 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1)对光源的要求
A:发射辐射波长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B:辐射强度要有足够大 C:稳定性能好 D:使用寿命长 2)原子吸收最重要的光源为空心阴极灯,含有被测元素。 2.原子化器 1)功能在于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所需的基态元子蒸汽 2)实现原子化法可分为两类 A:火焰原子化法 B:非火焰原子化法 3.单色器 将所需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4.检测系统 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系统组成
三.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2.标准加入法
A:当样品基体影响较大,又没有纯净的基体空白或纯净物中极 微量原元素时应用此法 B: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样品,其中一份不加入被测元素,其余 各份分别加入不同已知量的被测元素得C1、C2、C3…Cn。绘制 曲线,求待测样品微量元素浓度。
3.内标法 往标准液和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所有样品中均没有 的内标元素 1)分别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的吸收度 2)吸收度的比标准曲线法定量
7.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温度;溶剂;pH;荧光淬灭剂;激发光照射;散射光等
三.方法与应用
1.常规方法
1)直接测定法 用于自身能产生荧光物质 2)间接法 无荧光或荧光弱的药物,与荧光试剂反应产生荧光 2.胶束增溶增敏荧光分析法 1)胶束溶液为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 疏水基团,极性溶液中几十个分子聚集成团,内疏水,外亲水 2)一定浓度下(临界浓度)形成胶束,直径为3-6nm 3)极性小的难溶溶水的荧光物在胶束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温度;溶剂;pH;荧光淬灭剂;激发光照射;散射光等 4)胶束溶液对荧光物质有增溶、增稳、增敏等特点
A:选择方法 B:数学依据
C:干扰组分在两个波长处有相同的吸收度△Ab= △Abλ1△Abλ2=0
D:待测物在两个波长处的吸收度差值△Aa足够大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
一.概述
A:是利用物质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光学分析法。 B:荧光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二.基本原理
1.荧光的发生 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B:波长λ的选择,差示法 C:数学依据 D:必须通过试验证明生物样本中的干扰物被消除,△A杂质=0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吸收光谱部分重叠的a、b两组分混合物中,若消除b的干扰 测定a,可从b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吸收度相等的波长λ1 和λ2。测定混合物在两波长处吸收度的差。
2)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的选择
1.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A:样品中的杂质在测定λ处无干扰 B:生物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较高,达到检测限
2.差示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简称△A法
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待测物以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其吸 收光谱有明显的区别。而共存的物质不受这种环境变化影响, 吸收光谱无变化。
2)测定方法
A:两份相同的共试品溶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一份置于样 品池中,一份置于参比池中测其差值(△A)
1)激发光谱 是指激发光的波长与发射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2)荧光光谱 是指荧光波长与发射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4.激发波长λex和荧光波长λem选择
1)根据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选择λex和λem 2)λex和λem的距离≥20-30,理想的为50 3)若激发波长有几个强度适宜的峰,选择波长最长峰 5.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C:生物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 D:检测灵敏度低,大于1µg/ml的生物样本;选择性差,代谢
物和内源性物质干扰测定
第二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概述
A:λ范围200-400nm可见。定量依据 A=E·C·L B:是用于有紫外吸收的药物,灵敏度略高于比色法 C:需经样品的萃取、纯化才能得到好的分析效果
二.方法与应用来自百度文库
第二篇 分析方法
第五章 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比色法
1)定义 紫外-可见光通过某种物质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从
而引起该物质分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利用被测物质在特 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度来测定药物的含量。又称 吸收光度法。 2)定量方法 A:λ范围400-760nm可见。定量依据 A=E·C·L B:是用于待测物本身有颜色或能与显色剂作用显色的被测组 分,体内药物分析易受内源性杂质干扰。
A:物质发射荧光的强度 F=2.3kφfI0ECL
B:F=KC 前提是ECL≤0.05,故荧光分析法为稀溶液分析法
6.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2)比例法 A:如标准曲线通过原点,可选择线性范围内,用比例法测定 B:方法 取已知量的标准品,配制一标准液(Cs),Cs在线性 范围内。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Fs、Fx),计算试样 浓度(Cx)
第六章.色谱分析法
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主要是利用物 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的差异达到分离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
一.概述
A:薄层色谱(TLC)是指将固定相均匀的涂在光洁的玻璃等表 面形成薄膜,将待分离物点在薄层半的一端,于展开室中,展 开剂借毛细作用从薄层点样的一端展开到另一端,使不同的物 质得到分离。 B:根据机制不同分 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 胶色谱
B:分子的取代基 -OH、-OR、-NH2、-CN等荧光增强;-COOH、 NO2、-C=O、-NO等荧光减弱;-R、-SO3H等荧光不变。
3.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3.荧光探针法
1)基本原理 许多药物本身无荧光,从无荧光到有 荧光需要使用荧光探针
2)荧光探针的优点 A:经衍生化后增加响应值,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 B:有稳定分析物的作用,活泼、挥发性药物 C:有助于化学基团的确定
4.荧光淬灭法
第四节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蒸汽相中被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对其原子 共振辐射的吸收来测定样品中该元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1.优点 灵敏度高;精密度好;选择性强;应用范围广;易于 自动化 2.缺点 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窄,一个数量级。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光源 作用是发射被测元素基态原子所吸收的特征共振辐射
1)对光源的要求
A:发射辐射波长的半宽度要明显小于吸收线的半宽度 B:辐射强度要有足够大 C:稳定性能好 D:使用寿命长 2)原子吸收最重要的光源为空心阴极灯,含有被测元素。 2.原子化器 1)功能在于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所需的基态元子蒸汽 2)实现原子化法可分为两类 A:火焰原子化法 B:非火焰原子化法 3.单色器 将所需的共振吸收线分离出来。 4.检测系统 由检测器、放大器、对数变换系统组成
三.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2.标准加入法
A:当样品基体影响较大,又没有纯净的基体空白或纯净物中极 微量原元素时应用此法 B:分取几份等量的被测样品,其中一份不加入被测元素,其余 各份分别加入不同已知量的被测元素得C1、C2、C3…Cn。绘制 曲线,求待测样品微量元素浓度。
3.内标法 往标准液和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所有样品中均没有 的内标元素 1)分别测定待测元素和内标的吸收度 2)吸收度的比标准曲线法定量
7.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温度;溶剂;pH;荧光淬灭剂;激发光照射;散射光等
三.方法与应用
1.常规方法
1)直接测定法 用于自身能产生荧光物质 2)间接法 无荧光或荧光弱的药物,与荧光试剂反应产生荧光 2.胶束增溶增敏荧光分析法 1)胶束溶液为一定浓度的表面活性剂,有一个亲水基团和一个 疏水基团,极性溶液中几十个分子聚集成团,内疏水,外亲水 2)一定浓度下(临界浓度)形成胶束,直径为3-6nm 3)极性小的难溶溶水的荧光物在胶束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温度;溶剂;pH;荧光淬灭剂;激发光照射;散射光等 4)胶束溶液对荧光物质有增溶、增稳、增敏等特点
A:选择方法 B:数学依据
C:干扰组分在两个波长处有相同的吸收度△Ab= △Abλ1△Abλ2=0
D:待测物在两个波长处的吸收度差值△Aa足够大
第三节 荧光分析法
一.概述
A:是利用物质发射荧光的特性进行分析的光学分析法。 B:荧光分析的特点 灵敏度高;选择性好
二.基本原理
1.荧光的发生 2.分子结构与荧光的关系
B:波长λ的选择,差示法 C:数学依据 D:必须通过试验证明生物样本中的干扰物被消除,△A杂质=0
3.双波长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吸收光谱部分重叠的a、b两组分混合物中,若消除b的干扰 测定a,可从b的吸收光谱上选择两个吸收度相等的波长λ1 和λ2。测定混合物在两波长处吸收度的差。
2)测定波长和参比波长的选择
1.直接紫外分光光度法 A:样品中的杂质在测定λ处无干扰 B:生物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较高,达到检测限
2.差示分光光度法
1)基本原理 简称△A法
在两种不同的环境中,待测物以不同的分子形式存在,其吸 收光谱有明显的区别。而共存的物质不受这种环境变化影响, 吸收光谱无变化。
2)测定方法
A:两份相同的共试品溶液,经过不同的处理后,一份置于样 品池中,一份置于参比池中测其差值(△A)
1)激发光谱 是指激发光的波长与发射荧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2)荧光光谱 是指荧光波长与发射光强度的关系曲线
4.激发波长λex和荧光波长λem选择
1)根据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选择λex和λem 2)λex和λem的距离≥20-30,理想的为50 3)若激发波长有几个强度适宜的峰,选择波长最长峰 5.荧光强度与物质浓度的关系
C:生物样品采用标准曲线法 D:检测灵敏度低,大于1µg/ml的生物样本;选择性差,代谢
物和内源性物质干扰测定
第二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一.概述
A:λ范围200-400nm可见。定量依据 A=E·C·L B:是用于有紫外吸收的药物,灵敏度略高于比色法 C:需经样品的萃取、纯化才能得到好的分析效果
二.方法与应用来自百度文库
第二篇 分析方法
第五章 光谱分析法
第一节 比色法
1)定义 紫外-可见光通过某种物质时,一部分光被吸收,从
而引起该物质分子的外层电子能级跃迁。利用被测物质在特 定波长或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度来测定药物的含量。又称 吸收光度法。 2)定量方法 A:λ范围400-760nm可见。定量依据 A=E·C·L B:是用于待测物本身有颜色或能与显色剂作用显色的被测组 分,体内药物分析易受内源性杂质干扰。
A:物质发射荧光的强度 F=2.3kφfI0ECL
B:F=KC 前提是ECL≤0.05,故荧光分析法为稀溶液分析法
6.定量分析方法
1)标准曲线法 2)比例法 A:如标准曲线通过原点,可选择线性范围内,用比例法测定 B:方法 取已知量的标准品,配制一标准液(Cs),Cs在线性 范围内。在相同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Fs、Fx),计算试样 浓度(Cx)
第六章.色谱分析法
是一种物理或物理化学的分析方法。其分离原理主要是利用物 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的分配系数或吸附能力的差异达到分离
第一节 薄层色谱法
一.概述
A:薄层色谱(TLC)是指将固定相均匀的涂在光洁的玻璃等表 面形成薄膜,将待分离物点在薄层半的一端,于展开室中,展 开剂借毛细作用从薄层点样的一端展开到另一端,使不同的物 质得到分离。 B:根据机制不同分 分配色谱;吸附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凝 胶色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