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沉降观测方案

软土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作为一种土工结构物,最突出的问题是稳定和沉降,为掌握路堤在施工期间的重点变形动态,确保线路开通达到预期的速度目标值、满足运营平顺度和舒适度的要求,施工期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观测,一方面保证路堤在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工后沉降控制在设计的允许范围内。

1、路堤填筑容易出现的问题

1.1、因地基抗剪强度不够引起路堤侧向整体滑动,边坡外侧土体隆起。

1.2、构造物与路堤衔接处产生差异沉降。

2、沉降观测目的

2.1、控制填土速率。

2.2、确定基床表层施工时间。

2.3、实测路基沉降,为预测工后沉降提供依据。

3、路基观测项目

路基观测项目主要是地基土体变形,包括垂直与水平变形,其观测项目具体见表1。

表1 路基沉降观测项目表

4、地基变形监测实施原则

4.1、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

区间正线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按设计速度200km/h控制:一般地段150mm;路桥过渡段80mm;沉降速率40mm/年。联络线:一般地段200mm;路桥过渡段100mm;沉降速率50mm/年。主要站线(到发线等)200mm;次要站线(牵出线等)300mm。

软土路堤在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区间正线控制标准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d,坡脚水平位移速率≤0.5cm/d。

4.2、监测断面设置原则

4.2.1、测点的设置位置不仅要根据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2.2、观测点需设置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4.2.3、路基面沉降观测:在路基面中心及左右两侧路肩处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纵向间距不大于100m,并保证每工点至少有一个观测断面。

地表沉降观测:沉降观测断面设置原则上断面间距不大于200m,根据工点长度、工程地质条件,监测断面数量应加以调整,且每个工点不小于2个观测断面,桥路过渡段起始位置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每个沉降观测断面在地面埋设地面沉降板。

水平位移观测:沿线路纵向每隔20m在距坡脚2m、10m设水平位移观测桩。

4.2.4、路基施工至基床表层一半厚度时,开始进行路基面监测,时

间不少于5个月,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评价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完成时间,及时调整设计措施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作为竣工验收时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4.3、观测精度和频度

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也可减慢;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要加快。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观测精度: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

观测频度:所有元件埋设后,必须测试初始读数,在路堤正式填筑前,必须对所有元件进行复测,作为正式初始读数。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3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测试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表3 路基沉降观测频率表

5、沉降观测要求与实施

5.1、观测要求

每次设置及观察要有具体负责人员到现场安排进行;在沉降观测点附近设置便于长期观察的水准点,并严格控制其水准高程;有关观察的设备、仪器在每次观察时要进行校核检查,以确保每次检查数据的准确性;每个观测点的每次观察要统一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记录要准确、详细。

5.2、成立专门沉降观测小组

各项目部成立专门沉降观测小组,进行观测设备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5.3、观测方法

5.3.1、所有标高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1mm。

5.3.2、剖面沉降采用沉降仪进行测试,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灵敏度为0.01mm。

5.3.3、沉降板采用水平仪连续观测数日,观测测杆的高程,确定初始高程。

5.3.4、位移边桩采用全站仪观测。沿监测横断面延长线上外端于路基两侧设置基准桩,并保持其与最外侧边桩的距离在30m以上(即基准桩不受土体变形影响),这样,工程平面上在监测范围外侧由两排基准桩形成控制网,用以观测边桩位移。

5.3.5、选用的监测设备应精度高,性能稳定,同时尽量避免造成施工干扰。使用的仪器见表5。

表5 沉降观测仪器配置表

5.4、观测元件的埋设

5.4.1、沉降监测桩:采用φ40mm长0.25m左右的带弯头的光圆钢筋。在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埋设沉降观测桩,路基面两侧观测桩一般埋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 处。在监测断面埋置于设计位置,桩周边长0.15m,深0.3m范围采用砂浆浇注固定。完成埋设后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观测桩标高变化。

5.4.2、沉降板:由钢底板、金属测杆(φ40mm厚渡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钢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具体按设计图样焊接组装。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

沉降板埋设于褥垫层顶部并嵌入褥垫层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

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二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8m为宜,接长前后用水准仪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在沉降管1m2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夯时行夯实。

5.4.3、位移边桩:位移边桩用钢筋砼制作,规格为1.5×0.15×0.15m,砼标号为C20,桩顶中心处插一根直径6mm的半圆形不锈钢测头,钢筋顶露出砼面2~3mm,事前先用砂轮打平,埋设后用锉刀锉出与路基中线垂直的“十”形,以便进行观测。

位移边桩埋设:位移边桩埋设时,采用人工挖坑埋入,此后用砂、土填充压实,桩周顶部50cm用砼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

5.5、沉降观测元件保护要求

测点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很多试验由于观测后期对测点保护不力,或不保护,致使测点破坏或管道阻塞而无法进行观测,造成前功尽弃。因此,沉降观测元件保护要做到:

5.5.1、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5.5.2、在每个沉降板设置醒目标志或警示牌,板周围用0.6*0.6*0.7m3木架子进行保护,提醒路基施工人员及车辆注意。

5.5.3、为便于找点,请埋板时务必确定出测点的坐标,并在路基两侧设置护桩。对各测点位置(坐标)登记在册,以便在该测点被破坏后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