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期末考核作业标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系别:外语系

班级: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综述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还不成系统。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词汇习得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目的语的过程中, 必须掌握语言的三大要素: 语音、词汇和语法。其中, 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习得的核心, 贯穿着语言习得的全过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 词汇习得开始引起语言习得领域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研究成果。和国外研究相比, 国内汉语词汇习得研究起步较晚, 研究开展得也不多。本文回顾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的相关研究,简要介绍了一些代表性成果,并指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研究的一些特点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词汇的习得伴随着整个语言习得过程,也是许多第二语言学习者的主要障碍之一。对第二语言学习者的研究发现, 词汇偏误比语法偏误更多更严重。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词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性,开始对词汇习得进行大量的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是从词语的偏误分析开始的。

比较早的是鲁健骥(1987)运用偏误分析的理论对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词语偏误进行了描写,指出了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出现词语偏误的几种情况:①目的语的词与母语的词之间意义上有交叉,而学习者往往简单地从自己的母语出发去理解和使用目的语的词,从而出现偏误;②两种语言中对应词的搭配关系不同,而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常

常把母语中某个词与其它词的搭配关系套到目的语中的对应词上,学习者或者“想当然”的套用,或者由于使用中不知道用哪个词搭配而“被迫”套用从而出现偏误;③两种语言中意义上有对应关系的词语,用法不同。学汉语的外国人往往把母语中词的用法加在汉语的词上,从而造成词语用法上的偏误;④两种语言中的对应词语,在感情色彩、语体色彩、使用场合等方面有差别。这些方面造成的偏误,常常使学习者说出的话不得体。这些偏误是属于词语语用方面的。

此后,词汇偏误分析大为盛行,出现了一批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偏误分析的文章。

张永芳(1999)对外国留学生习得汉语成语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发生偏误的基本原因,即留学生并未完全掌握汉语成语的特点。作者从收集到的语料出发,归纳概括出了留学生成语偏误的类型:①对成语的语法意义不理解从而使用时出现语法错误。②对成语语义不理解或理解不确切而造成的偏误。③随意乱拆成语造成的偏误。作者从语义和语法的角度详细地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原因,并指出了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戴国华(2000)对日本留学生学习汉语动词的常见偏误进行了描写。作者指出了几类常见动词偏误,如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误用、名词和动词的误用、动词和形容词的误用、离合动词的误用、动词多余、词义不明造成的误用,并分析了造成偏误的原因。

张若莹(2000)对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文章用例证说明了中高级阶段学生词汇习得的偏误类型,并指出偏误

源自教学上的不足:教师没有说明某词在句中作何成分及作此成分的频度、限制条件等;没有对词语的语义特征进行说明,以突出和强调词语的意义范围;没有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造词法知识来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作者还指出了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应把握的原则。

胡英(2003)对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汉语虚词(主要集中在副词、介词和连词三类)的偏误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偏误的基本成因和偏误类型,如语序错误、忽视虚词的搭配条件、忽视虚词在句子结构中的语法意义和语义联系。

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者不再满足于经验式的总结,逐渐开始用科学的实证方法,通过采取实验设计来进行研究,这进一步促进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发展。其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的成果,集中在关于汉语词的频率在第二语言学习者词汇习得中的作用的探讨,这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有以下几项:

1.周清海和梁荣基(1995)对新加坡小学生汉语学习中词的频率与词的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结果发现,词的形音辨认成绩和词的频率有密切关系,但是词的听写成绩与频率没有相关。可见,汉语学习中词频与词的学习效果之间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关系。

2.国内学者对此问题也进行的初步的实验研究。柳燕梅(2002)研究了双字词在教材生词表中出现的次数即“生词重现率”对欧美学生学习生词效果的影响。这项研究表明,词的出现次数对被试的词汇学习成绩有影响。这个结果表明,重现次数对被试的词汇成绩有影响, 重现率高的词比重现率低的成绩好。这是国内关于词的复现率对词学

习效果影响的第一个试验。

3.江新(2004)研究了词的复现率和字的复现率在非汉字圈国家学生双字词学习中的作用。这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随机抽取非汉字圈国家的被试28人,他们全是以印欧语为母语、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初学者。作者采取纸笔测验的办法,对被试集体施测。结果显示,复现率效应在被试分析上不显著,在项目分析上也不显著,即复现率低组与高组的成绩差异都不显著。

另外,在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的研究中,还有两篇硕士论文值得重视。宋刚(2001)在《汉语名词习得中的中介词缀研究》中结合中介语语料与问卷测试对典型词缀搭配不当、构词成分缀化与近义构词成分类化等现象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与讨论,并尝试从词汇在心理词典中的贮存、提取与加工的机制方面对它们作出解释,为汉语名词习得尤其是词缀的习得研究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根据以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的相关成果的回顾,可以看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词汇习得研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词汇习得的研究注重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相结合,这在词汇的偏误分析上表现最为明显,已发表的文章大多都在谈外国留学生汉语词汇习得时的偏误,并分析出现偏误的原因,试图为对外汉语的词汇教学寻找捷径,如鲁健骥的《外国人汉语词语偏误分析》一文就谈到了“教”(课堂教学和教材)的方面造成失误的情况,并从教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原则和处理词语的一些具体办法,直接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服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词汇习得毕竟不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