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生活即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

姓名:吴钰莹学号:0905010038 班级:中文092

【摘要】约翰·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及实用主义教育的创始人。本文通过探讨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教育思想,关注实用主义对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教育即生活实践性无目的性

杜威的生活即教育,秉承实用主义哲学思想,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反对机械教育,主张把教育与生活统一起来,试图解决学校与社会脱节,学生所学知识不能解决社会的教育弊端。杜威认为,教育是社会生活的延续的工具,它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必须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他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巨大。

一、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即教育

杜威认为:(1)生物与非生物不同,只有通过更新才能维持自己。社会生活也和生物一样,是个在适应与改造环境中更新的过程。自我更新而维持生命的原理,不仅可用于生理意义上,而且可用于经验上。这是说,社会生活是社会经验的更新过程。(2)所有人之间的沟通和不同世代之间的传递是经验更新的必要条件。(3)所以经验的传递与沟通是社会生活的必需。如果说:“教育在广义上是沟通和传递过程。是社会生活之必需。”

二、教育本身没有目的(1)在名主社会里,教育的目的即是使人能继续不断地生长,也是

不断地改造社会的习惯与制度。(2)“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有人,即家长和教师等才有目的”。一个目的所指的是人和自然过程所发生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被意识到的,并成为决定当前贯彻选择行动方式的一个因素。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干给学生下一道道指令让学生去机械地完成,这样的行动没有经过学生的思考和筹划,因而只是一个个生硬的插入的断片,不能让学生很好地进行知识体系构建和经验的整合。

同样教育的无日的也不等于放纵学生的任性活动,这种活动缺乏内在的连续性。真正的有目的的行为是一种内在的、连续的行为,外部强加的目的是断裂的、呆板的。教育的目的存在于儿童生长、发展的过程之中,教育本身就是报酬,就是日的。无论是教育行政人员、教师、还是家长,提出自己想当然的目的,作为儿童发展的目标都是实质上的无意义。

三、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思想是针对教育的施者即整个教育体系,他的这种思想是他实用

主义的代表。他说:“我认为学校主要是一种社会组织,教育既然是一种社会过程,学校边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在这种社会生活的形式里,凡是最有效地培养儿童分享人类所继承下来的财富及为了社会的目的而运用自己的能力的一切手段,都被集中起来。”四、诞生的背景:由于美国的传统教育存在学校与社会生活隔离、课程与儿童现实生活需要

脱节、灌输式教学等弊端,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他认为,传统教育是在学校这种人工环境下以正规课程的形式传授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的传授如果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做基础,则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校教育日趋与社会生活相分离。“学校必须呈现现实的生活——即对于儿童来说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所以学校应当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缩小到一种雏形的状态,学校生活成为简化的社会生活。所以,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在特殊的背景下诞生的,当时的美国正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经济已经相当发展,初等教育也已经普及,教育基础比较牢固,但依旧落后于飞速发展的经济,教育已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矛盾,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杜威顺应时代潮流,不仅抨击了传统教育的一的弊端,指出当前的教育是“学校与生活隔离开来”,忽视了把学校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这个基本原则,并认为“学校最大的浪费是由于儿童在学校不能完全自由的运用他在校所得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不能完全把学校里所学的东西运用于日常生活。这样的传统

教育无疑对儿童的自身身心发展是不利的,同时也对社会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五、生活即教育是终身教育杜威认为“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保证生长的各种力量继续进行,所以个体即便离开了学校,教育也不能停止。正如他所言:“只是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六、生活即教育的目的:希望改变传统的儿童与学校的关系,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把儿童与社会看成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适应的辩证关系。要重视儿童的生活价值观,就如杜威所言“我认为学校必须呈现现在的生活----即对于儿童说来是真实而生气勃勃的生活。像他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

七、教育无目的杜威认为教育只是一种过程,他说只有“教育过程内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所谓“教育过程内的”目的,即指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的目的,而把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总目的看作是“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并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它是一种外在的、虚构的目的。所以他在摒弃这种社会政治性,主张生活即教育,建立他的教学理论----从做中学。杜威认为课程计划必须考虑到能适应现在社会生活的需要,必须建立在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必须站立在儿童的立场上,并且以儿童为出发点来考虑,因此他既强调了与现实生活经验的联系,又强调了与儿童的联系。这也是他的“生活即教育”,在实际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收获。

八、教育的实践性杜威的“生活即教育”是从社会生活经验出发,从儿童个体发展,个性需求而提出的。所以他强调教育的实践性和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的能动性。他强调经验和实践的价值,充分利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与参与活动的本能冲动。他看到了儿童兴趣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对此进行培养,要通过刺激其的兴趣和爱好去学习,而现实生活就是其最好的学习环境。杜威认为应该去现实生活中发现更好的教育资源,用以克服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千篇一律,内容呆板陈旧,脱离现实等弊病。而杜威的“生活即教育”就是为满足儿童个体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育目的就是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社会需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教育最终要在现实生活中的以实践,得以验证。(2)教育的形式是主张“从做中学”,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就是要求当代教育内容要以促进儿童的生长为目的,尊重与鼓励学生的兴趣、个性的发展。在学习上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要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各种选修课,引导学生去思考,强调在实践中学习。

七、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杜威认为,在儿童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应注意三点:第一,儿童生活的价值和成人生活的价值是完全一样的,只不过是生活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他们的真实性、积极性没有什么差别,内容同样丰富,地位也是同样重要的;第二,对于儿童来说,生活是首要的,具有自然的天性。但是,如果教育只是让儿童与已经建立起来的僵硬的概念打交道,牺牲其自然的天性,这就等于扼杀了儿童的生活和生长;第三,儿童的生活不是孤立的,而是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的统一体,忽视了这一点,就会破坏儿童生活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不利于儿童的生活和生长。

杜威的教育思想萌发是顺应当时美国社会的发展,他摒弃了传统教育的弊端,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思想,希望教育应该与社会广泛联系,教育在生活中实践。他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注重儿童的兴趣爱好。他提倡师生之间是朋友关系,平等相处,学校教育因以学生主动活动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这种教育思想对中国的当代教育思想有着巨大影响。但后来对杜威的教育思想也颇受争议,因为他过度重视发展儿童的兴趣爱好,强调教育要以儿童的发展为目的,这样就造成学校的教育机构松散,学校的风气散漫,学术性的渐渐落后于功用性。即使这样,我们都应该肯定杜威的教育思想对美学的影响,他的“教育即生活”更具有实践性。

【参考文献】

(1)[美]约翰·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译,北京:人民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