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职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的思路
郭珊珊
摘要:当前,在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与重视专业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高职语文教学处于不被重视和被边缘化的地位。本文立足高职语文的定位,结合当前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从教材的改革、教学的方法以及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索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
关键词:高职语文;定位;现状;改革思路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比较,高职教育是以岗位的“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来构建岗位能力,强调的是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是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继续教育,高职人才除应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相当的理论知识,具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
如今,社会和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能力本位的高职培养模式己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需要。能力本位着重强调的是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却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加强、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及将来发展能力的培养,高职教育应以素质为本位,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既有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同时也具有社会责任感、自信心、完善健全的人格。
一、高职语文的定位
高职语文要在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生存发展,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起为专业教育服务的观念。高职语文要为专业教育服务,但不能作为专业的附庸而存在,而是要立足职业,突出应用、实用,语文能力与职业能力和谐发展。
高职语文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以其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包容性在学生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强调高职学生的素质,高职语文教学应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
在教学功能上,高职语文一方面通过文学作品的鉴赏潜移默化,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引导和培养学生形成自己正确健康积极的人文思想,使之成为个性独立、人格完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根据高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
1.高职语文的地位不高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解读教育部2006年16号文时,误读“够用”、“必需”,过于强调专业教学,减少甚至取消高职语文的课时数,大学语文为各种专业课“让路”,这无形中降低了高职语文的地位。
在一些人的眼中,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讲授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也就失去了“研究方向”,在科研上不受重视,其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与其它专业的科研成果在评比时往往缺乏优势,这就使大学语文教在教师队伍中处于“弱势”地位,而他们所教授的课程也就成为了“弱势科目”。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在“重理轻文”和“专业技能比什么都重要”的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大学语文的地位越来越低。
2.教材编写存在诸多问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的改革需要。
现在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没有统一,有的教材偏重语文知识与读写练习,内容之间割裂开来,不成系统,学生学习以后印象不深,条理混乱;有的教材以文本赏析为主,缺少实践环节,学生听听就过了,没办法真正掌握技能;有的内容则拔得太高,多为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的阅读文章。
由教材的吸引力不够,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与兴趣特点选取素材、设计技能训练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母语学习的兴趣大减。
3.教学方式的使用不理想
如今的大学生,广泛接触网络,信息量大,而不少大学教师依旧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照本宣科”等老式的教学方法,从头讲到尾,一节课下来,一板粉笔字,别无其它。学生对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厌烦,即使老师富有激情,滔滔不绝,下面依然一片死寂,这样授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路
1.以职业语文能力为教学主线
提高职业语文能力是高职语文教学的核心。职业语文能力的主要内容是对应不同职业要求培养听说读写能力,与中学基础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区别。
根据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点,高职语文教学中,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训练各有侧重。“听”和“读”是基础,而“说”和“写”是重点。这其中,“说”最为重要,主要指职业口语表达技能训练,通过训练使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写”以应用文体写作为主,通过对应用文体的知识讲授、写作训练达到提高职业写作水平的目的。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进行“写”的技能训练时,与职业情景——宣传报道的训练相结合,使技能训练与职业情景实现无缝对接。
除了强调听说读写能力外,不同的专业需要的能力也有所不同,如文秘专业学生还应当加强“录”和“译”的能力。“录”指记录文字的能力,强调录入的速度和精确度;“译”指翻译能力,无论是古今对译、中英对译等。
2.教材改革应遵循素质本位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曾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选择或编写适合不同专业需求的高职语文教材是非常重要的。教材的编写应当以提高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为目标。
(1)设计相关主题,加大阅读量。
以爱国主义、感恩、诚信、人生感悟等内容为主题,把相关内容的课文放在一个主题中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得到了训练,也陶冶了情操。这样做,教师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还可以将更多的信息带入课堂,挖掘出作品中的新意,有意识地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和理解空间,优化知识结构。
(2)通过专题训练提高学生职业语文能力。
若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教材应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结合起来,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对此类技能的掌握,应注意说明“做什么,如何做”的知识,这些知识实质上是一种操作的步骤和过程的规则,对学生培养职业语文能力至关重要。可以将专题训练分为口语训练、听说训练、读写训练、应用文写作训练等,按训练项目设计相关实训材料,制定评分标准。
3.以网络媒体为辅助平台,改革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高职学生学业轻松,相对有更多的时间接触媒体网络。高职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制作网络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使用电子教材等,拓展语文教学空间。
高职语文课时有限,可以利用网络,把课堂延伸至课外,在网络平台上,补充相关的课外读物和训练内容,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时间与方法完成训练。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掌握学生的疑问,布置作业,加强师生交流,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受到鼓舞、启发,从而锻炼创新能力,提高处理信息、分析问题、阅读写作的能力,最终达到逐步提高职业语文能力的目的。
4.构建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高职语文学习还不能摆脱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模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只有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
文秘专业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学生完成一条新闻的过程包括了制定提问提纲、采访、整理、写作、录音、摄影摄像、剪辑合成等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不太可能在一张试卷中反映出来的。建立合理的考核评价制度,使学生学在平时、考在平时,从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状况,考查学生实践能力的高低。
具体做法可以是:将期末终结性考核改为过程考核,可分为平时作业、课堂发言记录、演讲、征文比赛、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等项目;也可以采取闭卷、开卷、口试、笔试、论文答辩等考核方式;还可以对实践过程和能力进行全面的测评,改变考试中注重“写”而轻视“说”的现状,提高“说”的考核比例。
高职语文是一门不能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课程,在设置课程目标时,应以高职教育的目标为出发点,注重实施的过程,将社会发展的需要与个人的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语文能力,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温德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6-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