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及反思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af32e058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2.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10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体验诗歌中人和自然的情感。
2、学习诗歌,理解诗歌中的美。
3、能合作并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活动准备:课件、彩笔、四种颜色的卡纸活动过程:一、直接语言导入:你们知道吗?不光是我们人会说话,大自然也会说话,而且大自然的话到处都是,不信?我们一起来看!(出示flash课件1)二、配乐欣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1、白云飘得高高,告诉我们什么呢?2、瞧!谁出来了?(蚂蚁)它们在干什么呢?蚂蚁往高处搬家,这是要告诉我们什么呢?3、这是什么呀?(大树桩)上面有什么?对!每一个圆圈就是一个年轮,大树桩告诉我们有几圈年轮就代表它几岁了!4、教师小结:大自然的语言多奇妙啊!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能够发现。
三、用图谱完整学习诗歌四、分组合作朗诵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怎么知道的?2、板书课题《大自然的语言》,齐读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二、讲授新课1、课件:打出图文,配合轻音乐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字词。
3、学生自学生字,小组合作完成。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重点指导几个难理解的词语“喜马拉雅山脉”、“嵌在”、“年轮”、“妙不可言”。
5、默读课文,标出共有几个小节。
想:共写了大自然的几种语言?6、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种语言,朗读该小节。
7、你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诗歌中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它们?8、诗歌里共写了大自然的哪几种语言?(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用简笔画形式将诗歌里的七种语言表示出来)9、学习第二小节。
这个小节里写了哪一种语言?它告诉我们什么呢?(课件打出蓝天白云图)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的白云是怎么样的?为什么?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小节?哪个词语告诉我们该这样读?为什么?学生齐读该小节。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大自然的语言》,你知道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第二课时一、复习入题。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8494a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d22f102.png)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丰富词汇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3)通过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之美,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了解课文中描述的大自然的现象和事物。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2)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事物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2. 生字词卡片;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经历;(2)引出本课的主题《大自然的语言》。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大自然的语言》;(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2)教师通过生字词卡片进行检测,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和事物;(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欣赏自然之美:(1)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丽;(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3. 预习下一课《四季的变化》。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2. 课文理解评价:通过提问和学生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的理解程度。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0b7b474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9b.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丽;(2)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教学内容:引言、第一部分大自然的奇妙的语言1. 引言: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第一部分: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四季变化、白天黑夜、风雨雷电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2. 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感知;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四季变化、白天黑夜、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3. 讲解:讲解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4. 实践: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自然现象,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5.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和科学原理的掌握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69270566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f.png)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云, 这就是⼤⾃然的语⾔: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然的语⾔: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中游泳, 不就像⿊⾊的逗点? ⼤⾃然在⽔⾯写着: 春天来到⼈间。
⼤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串? ⼤⾃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年只长⼀圈, 这是⼤⾃然的语⾔。
你如果钓到⼤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圈就是⼀岁, 这⼜是⼤⾃然的语⾔。
⼤⾃然把三叶⾍化⽯, 嵌在喜马拉雅⼭脉。
这是在告诉⼈们: 那⼉曾是汪洋⼀⽚。
⼤⾃然的语⾔啊,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才能发现。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法 读中感悟,体会⼤⾃然语⾔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探索⼤⾃然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领略⼤⾃然语⾔的妙不可⾔。
教学难点: 学⽣对⼤⾃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化⽯、“喜马拉雅⼭脉”的⽂字或图⽚资料。
3、观察⼤⾃然,搜集有关“⼤⾃然语⾔”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揭⽰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然界的⼀切都显⽰出⽆限的魅⼒,请孩⼦们跟⽼师⼀起去欣赏⼏个画⾯。
大班科学《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科学《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fad063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e.png)
大班科学《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四章“自然现象”中的第二节“大自然的语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如动物的叫声、植物的开花结果、自然现象的变化等;了解大自然语言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认识到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大自然语言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大自然语言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重点:认识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培养幼儿观察、发现、表达大自然语言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实物(如树叶、小草、动物模型等)。
2. 学具:画笔、画纸、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提问方式引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如:“你们喜欢大自然吗?为什么?”(2)播放PPT,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喜欢的自然现象。
2. 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图片,讲解大自然中的各种语言,如动物的叫声、植物的开花结果、自然现象的变化等。
(2)结合实物,让幼儿亲身体验大自然语言的特点。
3. 实践(10分钟)(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成小组,讨论大自然语言的意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动手制作:以小组为单位,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制作大自然语言的创意作品。
4. 展示与分享(5分钟)(1)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收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例题:通过PPT展示例题,引导幼儿思考大自然语言的作用。
(2)随堂练习:让幼儿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2)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幼儿关注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大自然语言。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内容:(1)大自然中的语言:动物叫声、植物开花结果、自然现象变化等。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2a176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1.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7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设想这是一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
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
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
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
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
本文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
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
三、学习字词。
(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
)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
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
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
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
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9篇
![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7369b8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0.png)
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9篇大自然的语言篇一教学设计示例2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字略)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略)3.阅读课文,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入1.作者简介作者竺可帧,物候学家。
2导语本文的题目是,所谓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我们读了这篇文章才会恍然大悟,原来指的是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枯荣,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
本文以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三、正课1.速读课文。
要求以最快的速度阅读课文,做到注意力集中,不出声,不回视,用笔画出主要词语,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争取2分钟内读完。
2.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从开头到“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 说明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第二段:从“物候观测使用的……”到“就可能避免”。
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段;从“物候现象的来!脑决定于哪些因素呢”到“春天提前9天”。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迟早的各种因素。
第四段:从物候学这门研究……”到结束。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3.提问: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按照什么顺序?讨论并归纳:按照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
4.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说明时间的推移?讨论并归纳:用了“过后”“再过”“不久”“于是转入”“到了”“准备迎接”等词语,变化灵活。
5提问:这一段哪些词语写得生动典雅?讨论并归纳;(1)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2)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融化萌发次第用词典雅,富有形象性。
) (3)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4)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用词典雅,如果改为植物“结果”则显得口语化。
(5)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的落下来。
儿童诗《大自然的语言》(优秀8篇)
![儿童诗《大自然的语言》(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7187bdcb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4.png)
儿童诗《大自然的语言》(优秀8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第一课时)2、学会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第二课时)学习重点:1、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
2、学会运用中心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
教学难点:品味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本节教学设想与要点:本文为说明文,但文章开头二段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是生动说明语言的典型段落。
因此,本课教学着力点为品味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并安排课内的练笔,力求一课一得。
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复习知识,导入新课:1、我们学过许多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
参考:春天——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晴空一鹤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也可以从第六单元的课文中找出一些)其中“早莺争暧树”、“新燕啄春泥”都是大自然以它独特的语言和我们交流,只要认真倾听,你就能听懂“大自然的语言”。
板书课题。
(出示课题)二.学习课文第1、2段——品味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1、默读1-2段,思考问题。
出示问题:1、阅读第1段作者在写四季时抓住了各季节哪些特点?试说一说。
2、用“大自然的。
语言”题目有什么好处?2、研读第1自然段。
(1)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子说一说。
请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参考:A.“萌”字准确地反映了草木开始生长的状态;B.“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C.“渐渐”,确切地表达了叶子枯黄的过程;D.“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E.“载”,即充满,恰当地描写了风雪飘落的程度;3、研读第2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2 段。
提问:课文中写道:“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大自然的语言》精彩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精彩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6873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e.png)
《大自然的语言》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观察自然现象;(3)能够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倾听、体验等方式,感受大自然的语言;(2)学会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达;(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用创新的眼光看待世界,勇于表达自我。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观察自然现象;3. 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意表达。
难点:1. 运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创新表达;2. 结合自然现象,深入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掌握大自然的语言相关知识;(2)准备相关的自然现象案例;(3)准备教学道具和材料。
2. 学生准备:(1)课前观察自然现象;(2)准备记录工具,如笔记本、画笔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知识讲解:(1)教师讲解大自然的语言的概念;(2)学生倾听并记录关键信息。
3.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的自然现象案例;(2)学生观察并分析案例中的大自然的语言。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进行观察;(2)学生用大自然的语言进行记录和表达;(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5. 创新展示:(1)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2)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总结性评价。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2)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学生反馈;(3)改进措施。
2. 学生反思:(1)学习收获和成果;(2)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3)下一步的学习计划。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包括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观察自然现象的细致程度以及创新表达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七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bca47b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fc.png)
七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语言的独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有个别生僻字的认读和理解。
(2)对大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见闻。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遇到生字生词自行查阅字典。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特点。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总结出大自然语言的特点。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讲解。
(2)讲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 情感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观看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或图片。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美景的感受,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大自然的语言及其特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生词。
2.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大自然的语言在生活中的作用。
3. 写一篇关于大自然语言的短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了解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认知和热爱程度。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7671a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9.png)
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教案教案:大班语言活动《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大班语言领域第五册第四章2. 详细内容: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幼儿对语言的兴趣。
2. 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大自然语言的含义,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践,体验大自然的美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大自然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大自然的语言卡片;画笔、画纸等绘画工具。
2. 学具:每位幼儿准备一本观察记录本,用于记录大自然的语言。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让幼儿闭上眼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听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2. 讲解:向幼儿展示大自然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语言。
引导幼儿思考大自然语言的含义。
3. 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和实践,用画笔和画纸记录下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4. 分享:每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的语言。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观察与描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听到的大自然的语言,并画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绘画和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幼儿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观察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提升。
但在活动中,部分幼儿对大自然的语言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
2.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进一步理解大自然语言的含义。
同时,可以开展更多关于大自然的话题讨论,提升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力。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c5ea3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0.png)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优秀6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力目标: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情感目标: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活动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
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2.探索操作方法。
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970e56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c.png)
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大自然的语言》。
具体内容包括:课文《大自然的语言》及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课文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
难点:理解并运用大自然的语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 课堂讲解: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大自然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美妙。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大自然的语言,如风雨、雷电等。
5. 例题讲解:选取课后练习中的典型题目,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大自然的语言》2. 主要内容:生字词:暴风雨、雷电、彩虹、四季等。
大自然的语言:风雨、雷电、四季变化等。
课文结构:总分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思考并举例说明大自然中的语言。
(3)结合课文,谈谈你对大自然的认识。
2. 答案:(1)课后练习中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2)例如:春天,万物复苏,鸟语花香;夏天,骄阳似火,蝉鸣蛙声;秋天,硕果累累,落叶归根;冬天,白雪皑皑,北风呼啸。
(3)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实践情景引入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达到了预期教学目标。
但课堂讲解部分时间较长,导致随堂练习时间较短,今后要注意调整课堂节奏。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教案设计
![《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91ec4ae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51e4879.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的一些基本生物特征和现象。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帮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 第二节:植物的世界植物的分类和特征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植物的适应性3. 第三节:动物的奥秘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动物的行为动物的适应性4. 第四节: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微生物的作用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观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2. 学生作业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 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4. 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环保意识的变化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多媒体教学课件3. 生物模型和标本4. 实验器材和实验材料5. 网络资源:有关生物和环境保护的网站、视频等六、教学安排1. 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2课时)2. 第二节:植物的世界(2课时)3. 第三节:动物的奥秘(2课时)4. 第四节:微生物的世界(2课时)5. 第五节:生物与环境(2课时)6. 第六节:生物技术的应用(2课时)7. 第七节:生物与人类生活(2课时)8. 第八节:生物多样性保护(2课时)9. 第九节:生态环境建设(2课时)10. 第十节:总结与展望(1课时)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https://img.taocdn.com/s3/m/4b4d7aa7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ee.png)
大班社会活动教案及教学反思《大自然的语言》一、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信息;•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力,培养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
2. 教学内容•大自然的美与魅力;•大自然的语言;•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
3. 教学方法•讲述式授课;•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组织小组讨论。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好和生命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加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步:讲解讲解大自然的语言,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动物、自然景观等大自然给我们传递的信息,并提醒学生应该如何去保护大自然,保护地球的环境。
第三步: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大自然的语言和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问题。
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并对各种环保措施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总结在本节课的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今天的教学内容,重申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学习环保知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自己行动起来。
二、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由于我教这个班的时间不长,学生对我不太熟悉,所以在教学导入环节上来得不够充分,导致学生们的注意力没有完全集中。
其次,本次教学我过多地采用了讲述式授课,缺乏互动,导致学生们难以全面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最后,我也发现本次教学用到的教学资料不够丰富,没有完全能够表达环保知识的重要性,缺乏直观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反思中,我总结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并在导入环节上花费更多的心思,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在课堂上给学生更多的互动机会,让他们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3.找到更多精彩的教学资料,以更好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相信下一次的教学会更好,学生们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环保知识。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四篇)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45ff7f9f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0.png)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1、提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借助字、词典自学字词,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本节课的学生答题的速度和准确性远远超乎教师的预计,可以说是几乎提前完成了教学任务。
2、精心的构思,充分的备课是非常有效果的,尤其在课堂语言的衔接上,只要舍得下功夫,也定有收获。
而教材的处理,教学法的运用以及创新突破方面也要舍得花时间,哪怕有一点收获,也是值得庆贺的。
多思出智慧,只要想到,就能做到。
3、课件的制作、下载要及早着手,要勤于动手,要勤于动口,外因会促进内因。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二)在导入部分,为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我利用CAI 课件演示:公鸡打鸣、电闪雷鸣、小溪奔流的景象,师问: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师叙:这些都是自然现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语言。
在大自然中,这样的语言还有很多。
很自然的把学生带进大自然的课堂,吸引学生主动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对于处理教材这个环节,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语言的神奇,但诗歌有___个小节,篇幅较长,要在___分钟内完成,比较困难,因此我采用分板块教学的方法。
我把2-8小节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步:通过读、说、议学习2、3小节,了解学习方法。
第二步:通过默读说说读懂了什么,大家一起学习4、5小节。
第三步:自己学习6-8小节,再交流收获。
这一课的难点我通过课件这一直观工具解决。
第八小节“三叶虫”化石推测地质是难点,这种漫长的地壳演变学生缺乏感性认识。
因此,我采用让学生先自读全节,再质疑。
然后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生动的讲解相结合,让学生对地壳的演变有感性认识,从而达到产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反思(三)课堂的拓展部分,我训练学生整合资料,仿写诗歌。
课前,我布置孩子们收集了有关大自然语言的资料。
为仿写诗歌,做好了素材准备。
在品读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歌写作上的特点和写作形式,抓住这个训练点,运用课前收集的资料,模仿课文编写诗歌。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fe2f4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3.png)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页是敬业的小编为家人们分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优秀13篇】,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特色,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力,并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说明事物。
2.学习阅读科普文章,了解简单的物候知识,积累丰富科学知识,开阔认知视野。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并养成注重观察、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能按照要求筛选相关信息并能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要点,明确本文写作的条理性。
2.学习本文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体会本文说明的生动性。
【课题安排】二课时【教学流程】一课时一、设情境,激发兴趣燕子呢喃,春风拂面,告诉我们春天来了;蝉声聒噪,烈日炎炎,告诉了我们夏天来了;田野金黄,落叶纷飞,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白雪皑皑,粉妆玉砌,漫天的雪花说着冬天的故事。
鱼鳞上的圆圈告诉了我们它的年龄,三叶虫的化石嵌在喜玛拉雅山巅,告诉我们这里曾是浩瀚的海洋。
其实人有语,物有声,大自然也会说话。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语言》吧。
二、读课文,解释词语1.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2.萌发:种子、草木发芽。
萌、发同义。
3.次第:一个挨一个地。
4.呈现:显出、露出。
5.周而复始:形容不断地循环往复。
6.花香鸟语:形容大自然的美好景象,多指春天的风光。
7.物候: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的关系。
8.观测:本课指观察并测验。
9.悬殊:相差很远。
三、理清思路,整体感知1.自由快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自由朗读全文——揣摩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行文思路。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31fbeed7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70.png)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会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这就是⼤⾃然的语⾔。
蚂蚁往⾼处搬家, 出门要带⾬伞。
这就是⼤⾃然的语⾔。
树桩上有⼀道道圈圈, ⼀圈就是⼀年。
就这是⼤⾃然的语⾔。
蝌蚪甩着尾巴游泳, 春天已经来临。
这也是⼤⾃然的语⾔。
⼤⾃然的语⾔哪,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粗⼼⼤意的⼈永远看不见。
【篇⼆】⼩学⼀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1、学习本课10个⽣字。
2、积累7个词语。
3、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4、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借助拼⾳,在语⾔环境中认读10个⽣字。
2、学习“⼤⼝框”,在描写的过程中掌握四个⽣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课⽂,背诵课⽂。
2、激发学⽣观察事物的兴趣,培养学⽣热爱⼤⾃然的感情。
教具准备: 课件、⽣字卡⽚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引⼊课题 1、⼩朋友,你们知道吗?⼤⾃然可是⼀位知识渊博的⽼师,瞧,现在它就要告诉⼤家⼀个秘密。
2、谁会读这个秘密?[出⽰第⼀⼩节] 3、原来⼤⾃然也有语⾔。
[出⽰课题] 4、⾃: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 (1)你是怎样认识这个字? (2)给它找朋友。
5、齐读课题。
6、过渡:虽然⼤⾃然中的动物、植物不会说话,但是许多现象告诉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你们听。
⼆、初读课⽂,感知⼤意。
1、师范读课⽂,说说你听到了什么?[⾳乐] 2、⾃由朗读课⽂,做到读准⽣字,读通课⽂。
3、⼩组合作学习:[要求] (1)读词语,注意平翘⾆⾳ (2)区别字形并组词(甩、准) (3)书空“圈”字,你知道这个字的部⾸吗? (4)给“临”扩词 三、感情朗读,进⾏背诵 1、课⽂中介绍了哪⼏种⼤⾃然的语⾔?[⽰句] 2、第⼆节 (1)会读这句话的⼩朋友起⽴,齐读。
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32c35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8.png)
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大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的方法,发现大自然的语言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分析大自然语言的特点,学会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大自然相关课文,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的特点。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有一部奇妙的语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大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话语。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点评指导。
5. 总结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自然语言的特点。
(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大自然语言。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观察周围的自然景物,试着用大自然语言表达出来。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运用能力和观察力。
3. 学生对大自然的态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自然情境,增强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2. 互动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享观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4153b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fb.png)
《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规律,如季节变化、气候变化、生物特征等。
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大自然的四季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四季变化的原因,学会描述四季的特点和景观。
2. 第二课时:天气与气候教学内容:让学生认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了解天气和气候对生活的影响。
3. 第三课时:生物的特征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长、繁殖、适应环境等。
4. 第四课时:水的循环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了解水循环对地球的重要性。
5. 第五课时:地球的运动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自然现象为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规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小组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沟通、协作等。
4. 学生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价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大自然的语言》2. 多媒体课件:四季变化、天气与气候、生物特征、水的循环、地球的运动等自然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3. 教学道具:四季图片、天气与气候卡片、生物特征模型等。
4. 参考资料:相关科普文章、自然现象案例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分别讲解五个课时的话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摩课教案及反思】
8大自然的语言
紫苑小学陈秋红
【教学内容】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第8课。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2、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Welcome to Class Two Grade Five. 欢迎来到五二班。
刚才老师用了两种语言,一种英语,一种是汉语,这两种语言都是我们人类的语言。
(板书:语言)当然,我们人类的语言还有很多。
可是,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也有语言。
(板书:大自然的)大自然手中的画笔色彩斑斓,大自然独有的语言更是魅力无限,今天,我们就来自主阅读戴巴棣的诗歌《大自然的语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也有这些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把这些问题解决掉吧!
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一)自由朗读诗歌,完成下面问题:
1、标出诗歌小节的序号。
2、把诗歌读通读顺,读流利,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3、思考:大自然会说话吗?诗歌中说的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
(二)交流分享,展我风采
1、朗读关——分节朗读课文。
读完后能恰当自评。
2、字词关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汉字注音。
(1)小yàn()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2)大yàn()编队南飞。
(3)我去lú()山旅游,买了一个lú()叶船。
(4)上级要他在jiàn()定书上qiān()字。
(5)他zhèng()钱买了一个风zheng()。
(6)他夺得了冠()军,奖了一枚皇冠()。
3、字词关二——根据意思写出成语。
(1)美妙、美好得都不能用言语表达了。
()
(2)星斗变动位置。
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
(3)睁着眼却没看见。
指不注意,不重视。
(
4、内容关——诗歌中说的大自然的语言指什么?
三、深入探究,把握内容
(一)细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文章为我们介绍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哪些读懂大自然语言的人的例子?他们为什么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3、是不是人人都能读懂大自然的语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怎样才能发现并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二)交流分享,风采展示
1、诗歌介绍的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2、发现并读懂大自然的人的例子。
(列举)
3、怎样才能发现并读懂大自然的语言?
4、教师小结。
四、课外拓展,仿写训练
大自然中的景物每天都发生着变化,它们都在告诉我们一些信息。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你能把它们的语言记录下来吗?请仿照课文的写法,试着仿写一节诗。
五、小结课堂,巩固练习
1、小结本节课。
2、巩固练习:
(1)大自然的语言指()。
(2)只有()、()、(),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六、课外阅读:
【教学反思】
本节课目标明确,自主阅读的要求详细、具体、可操作,学生能按照要求进行自主阅读;教学过程中能时刻关注学生的状态,及时反馈,及时总结,
并能适时指导学生书写;注重学法引导,帮助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学法体系,用以指导自学;拓展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仿写诗歌;结尾部分能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检测。
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明显。
不足:教学环节前松后紧,导致后面环节有点赶时间,仿写环节学生没能充分进行,有点走过场,仿写效果有折扣,以后要注意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