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免疫知识培训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免疫知识培训资料
篇一: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
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为切实做好2012年我乡免疫接种工作,为提高预防接种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异常接种反应的能力,1月29日xx举办了计划免疫及预防接种技术知识培训,共20余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针对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反应与处理、接种服务与冷链管理、疫苗与注射器管理、特殊人群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使用管理等内容进行了培训。
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免疫规划工作人员对常规工作,控制疫苗针对疾病、拓展疾病监测技术,完善了计划免疫工作的落实及异常反应处置能力,推进了xx乡卫生院2012年计划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
计划免疫是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的一种措施,就是用人工的方法有计划地增强对几种危害儿童健康的传染病的抵抗能力,达到最终消除这些传染病的目的,以保护儿童免受这些传染病的威胁。
二OO七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卫生部印发了关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为贯彻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将甲肝、流脑等,,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精神,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和指
导各地科学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相关传染病,制订本方案。
通过接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破伤风、麻疹、甲型肝炎等1,种传染病。
注意事项:
1、患传染病后正处于恢复期或有急性传染病接触史而又未过检疫期的儿童不宜打预防针。
若此时打预防针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使原有病情加重。
2、正在患感冒或因各种疾病引起发热的小儿,若打预防针,会使体温升高,诱发或加重疾病。
3、有哮喘、湿疹、荨麻疹及过敏性体质的小儿,打预防针后易发生过敏反应,特别是打麻疹活疫苗,或白、百、破混合制剂等致敏原较强的预防针,更易产生过敏反应;对有癫痫和惊厥史的患儿打预防针,尤其是打乙脑或百白破混合制剂的,易使儿童发生晕厥、抽风和休克等;有严重佝偻病的孩子不宜用小儿麻痹糖丸疫苗。
4、患急慢性肾脏病、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化脓性皮肤病、化脓性中耳炎的小儿,打预防针后可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使原有的病情加重而影响病儿的康复。
但需要指出的是,小儿如果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只要心脏功能好,照样可以打预防针。
5、预防接种期间,若小儿正处于不舒服,有呕吐、腹泻和咳嗽等症状时,在征得医生的同意后,可暂时不打预防针,待症状好转后再补打。
6、近一个月内注射丙种球蛋白者也不易接种。
待以上疾病恢复正常后,即可进行常规接种。
如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免疫缺陷时,不能进行任何预防接种。
怎样减少预防接种后的反应 ,大多数疫苗接种后是不会引起严重反应的,但是由于每个孩子的体质不同,在进行预防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轻重不同的反应。
主要的有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发生过敏反应也是很少的。
为了保证安全,减少反应,各种预防接种必须在孩子身体健康的时候进行。
如果孩子有病,就暂时不要接种。
例如,发热时不要打白喉、百日咳、破伤风三联疫苗;腹泻时不要口服小儿麻痹症糖丸;空腹饥饿时不宜打预防针,以免发生低血糖等严重反应。
打针前做好孩子的工作,让勇敢的孩子先打,以消除胆小孩子的紧张害怕心理。
打针后二至三天内应避免剧烈活动,注意注射部位的清洁卫生。
暂时不要洗澡,以防局部感染。
Xx乡卫生院
2012年1月
篇二:计划免疫知识培训
计划免疫知识培训
预防接种定义是指利用人工制备的抗原或抗体通过适宜的途径进入机体,使机体获得对某种传染病的特异免疫力,以提高个体或群体的免疫水平,从而预防和控制针对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计划免疫定义根据疫情监测和人群免疫状况分析,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针对传染病的目的。
计划免疫必须具备的三要素目的性:以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疾病为目的计划性:有科学的免疫规划和免疫策略系统性:建立有效的监测、评价和传染病控制系统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关系共同点:都是通过人工免疫手段来预防和控制针对的传染病。
二者关系:预防接种是计划免疫工作的初级阶段和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而计划免疫则是预防接种的发展和完善。
计划免疫特点:接种对象明确,科学性和计划性强,节省疫苗,管理要求高等因此,计划免疫是比预防接种投资更少、效益更高的一项工作。
计划免疫工作的重要性控制疾病针对性强,措施和手段明确,目标具体–针对易感人群建立免疫屏障,保护易感人群,控制和消除疾病在控制和消灭疫苗可预防疾中的作用;投入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投入与产出比1:28,40促进了预防保健网络的建设和人员的培养传染病总发病率下降,其中一个主要和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开展预防接种,全面实施计划免疫计划免疫工作的内容与任务免疫规划与免疫策略的制定行政措施与技术措施的确立管理体系的建立、完善和规
范技术培训、社会动员与部门协调免疫接种的组织与实施接种率、疫苗效果及人群免疫状况监测疾病监测与暴发、流行控制信息反馈、质量控制与监督评价计划免疫工作基本情况机构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免疫规划(或计划免疫)科,乡(镇)卫生院设防保组,负责计划免疫工作,村卫生所的乡村医生负责具体接种工作。
人员设备经费疫苗费;冷链设备维修、补充、更新;人员培训;宣传;基建(冷库用房);村医补助;工资福利;运转维持;其他(差旅费等) 计划免疫工作成就 20世纪50年代普种牛痘,开始预防接种工作 60年代消灭天花 80-90年代实现三个85儿童免疫目标计划免疫工作成就 20世纪90年代,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全面展开– 1994年,××市最后1例本土野病毒脊灰–巩固免疫屏障全市范围内开展了11次22轮NIDs,累计服苗 453.70万人次常住儿童和200.27万人次流动儿童– 2000年如期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
计划免疫工作成就 1996-2000年,世界银行第七个卫生贷款项目实施–促进了计划免疫工作的巩固、扩大和发展 2002年,
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2003年3月,卫生部/GAVI项目的实施,为我市计划免疫注入了新的活力计划免疫监测定义指在制订和实施计划免疫规划过程中,通过系统地、长期地、连续地收集、整理和分析计划免疫活动的各种资料,提出合理的解释,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以不断评价并改进免疫规划和干预措施的实施效果。
目的为控制和最终消灭针对疾病提供科学依据,不断评价干预过程和干预措施,及时为策略的调整提供必要的信息。
计划免疫监测方法主动监测被动监测现场监测:流行病学监测、干预措施监测实验室监测:病原学监测、血清学监测内容接种率监测、针对疾病监测、免疫监测、疫苗质量监测、冷链设备和运转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安全注射监测等我国传染病监测系统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专病监测系统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
系统麻疹监测系统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计划免疫信息管理系统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针对疾病监测系统 AFP监测系统(专报) 麻疹监测系统(专报) 新生儿破伤风监测系统(专报) 其它疾病监测(常规疫情) 冷链设备监测系统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综合信息报告系统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预防接种的实施资料统计与报告监测与评价接种率调查免疫接种的实施接种门诊的基本要求有固定和专用的免疫接种用房和专门的接种器材; 有专门的接种工作人员; 有固定的接种时间; 免疫接种必须使用自毁型或一
次性注射器; 免疫接种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范,各项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要求。
接种门诊必须有明显的标志。
对接种人员的要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 掌握免疫程序、制品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症以及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以确保工作质量。
接种前的准备-1 确定接种对象根据免疫程序,确定应接种对象,包括上次未接种对象、本次新增接种对象和流动儿童漏种对象。
清理接种卡、册,根据接种记录核实接种对象,选出接种对象卡片(或抄写名单)。
接种前的准备-2 主动搜索发现流动人口和计划外生育儿童中的接种对象。
通知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各种方式,(发通知单、广播、电话、口头或预约等)。
通知应包括接种对象的姓名、接种日期及地点、疫苗名称、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篇三:计划免疫知识讲座
计划免疫知识讲座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确定,每年4月25日为“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后每年全国都在这天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参加与计划免疫工作有关的宣传活动,对推动我
国的儿童计划免疫工作起到很大作用。
2008年9月1日,经国务院批准,全省全面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范围,是在现行四种疫苗的基础上增加到13种,分别为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
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将会有更多的免费疫苗纳入免疫规划,这也充分说明疫苗接种在保护健康上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广大群众要积极参与国家免疫规划,把“疫苗接种”作为一种“健康投资”,真正做到预防疾病和保护健康。
我市将以全国4.25预防接种宣传日为契机,加大对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知识的宣教力度,开展多种宣传活动,提高百姓接受免疫预防接种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努力提升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
预防接种国家免费政策
一、疫苗分为哪几类,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目前我国疫苗分为两类。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据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
儿童接种第一类疫苗免费,疫苗以及接种费用由政府承担,预防接种单位按免疫程序为儿童接种这些疫苗不得收取或者变相收取任何费用。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由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承担费用。
二、现阶段我市第一类疫苗包括哪些,预防哪些传染病,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后,我镇第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
麻风疫苗、麻腮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以及应急接种的炭疽疫苗、钩体疫苗共13种疫苗,预防乙肝、结核病、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
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等13种疾病。
三、儿童办理预防接种证有哪些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都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
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
儿童出生后一个月内,其监护人应到当地的接种单位办理预防接种证。
儿童离开原居住地期间,由现居住地卫生局认可的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负责对其实施接种。
四、流动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哪些权利,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流动儿童与本地儿童在预防接种时享受同样权利,包括办理预防接种证、免费接种第一类疫苗等服务,目前大部分流动人口存在经济条件、文化素质、卫生状况和防病意识较差等问题,接种单位很难对人数日益庞大的流动儿童实施及时的预防接种,流动儿童接种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流动儿童传染病发病不断升高。
这些已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免疫规划工作的突出问题。
,接种副反应知识,
1、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
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
必要时就医。
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
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
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
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2、下列情况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一)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接种后一般反应;
(二)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三)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的损害;
(四)受种者在接种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潜伏期或者前驱期,接种后偶合发病;
(五)受种者有疫苗说明书规定的接种禁忌,在接种前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简称受种方)未如实提供受种者的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受种者原有疾病急性复发或者病情加重;
(六)因心理因素发生的个体或者群体的心因性反应。
3、什么是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见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有哪些,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是合格的疫苗在实施规范接种过程中或者实施规范接种后造成受种者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相关各方均无过错的药品不良反应。
预防接种异常也是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其发生率极低,但反应相对较重,需要临床处置。
90%以上的异常反应均为过敏反应,包括局部过敏反应、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此外还有无菌性脓肿、热性惊厥等,比较少见有多发性神经炎、臂丛神经炎、脑炎和脑膜炎、脊灰疫苗相关病例等,接种
卡介苗后的异常反应有淋巴结炎、骨髓炎、全身播散性卡介苗感染等。
绝大多数异常反应经过临床治疗后不留永久性损害。
3、接种疫苗后出现反应,还是否继续接种,
国家规划疫苗需连续多次接种的疫苗如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糖丸等,如出现单纯的局部反应或低热,则不必改变免疫程序。
如果引起严重反应,则不继续接种。
接种百白破疫苗出现休克、高热、过敏反应、血清病等应停止以后预防接种。
4、有免疫损害者是否可以接种疫苗,
凡患有白血病、全身恶性肿瘤或进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婴幼儿或成人,感染传染病后造成严重后果,应按免疫程序接种灭活疫苗。
有免疫损害者不能接种活疫苗。
5、孩子接种后要注意什么,
孩子打过防疫站以后避免剧烈运动,不要吃酸辣等刺激性强的食物,对孩子要细心照料,注意观察,有时小孩会发生常见的不良反应,如轻微发热,精神不振,不想吃东西,哭闹等,一般都不严重,只要好好照料,多喂开水,很快会恢复,如果体温过高,可服些退烧计。
接种后24-48小时内,注射部位可发生红、肿、热、痛等局部反应。
有时注射部位附近的淋巴结也可能肿大。
如局部反应重时,可用干净毛巾热敷,如反应加重,应及时请医生诊治。
,预防接种知识,
1、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
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
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
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
感染。
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
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
疹、风疹两种疾病。
2、接种脊灰疫苗需注意哪些问题
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毒后,绝大多数为隐性感染,临床上无任何症状,仅有极少数感染者,由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脊髓灰质炎,会导致肌肉麻痹,俗称“小儿麻痹症”。
儿童服用脊灰疫苗(俗称小儿麻痹症糖丸),是预防此病的重要手段。
满2、3、4月龄的儿童,各服糖丸一粒,一岁以内共服3次,满4岁再服一粒。
糖丸采用直接口/嚼服或溶于凉开水送服,服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喝热水及哺乳,以免降低疫苗活性。
目前,我国是无脊髓灰质炎病例的国家,但世界上还有一些国家仍然有脊灰流行,特别是与我国接壤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等国家仍然有脊灰的暴发流行,发生输入性病例的危险始终存在,因此各个国家仍旧对适龄儿童接种脊灰疫苗,直至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
3、让流行性乙型脑炎不再流行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感染乙脑病毒所致。
乙脑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猪是乙脑最重要的传染源。
蚊子叮咬了感染乙脑病毒的猪后,再去叮人,可以
造成乙脑在人群中的传播。
乙脑常见症状是发热、头疼、喷射性呕吐等,病死率高达5%,35%,约30%的幸存者有神经系统后遗症,主要有失语、肢体瘫痪、痴呆等。
给儿童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乙脑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2008年起,我国将乙脑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要及时全程接种乙脑疫苗。
我国目前使用的乙脑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种。
减毒活疫苗接种全程共打2针,分别在8月龄和2周岁接种;灭活疫苗接种全
欢迎您阅读该资料,希望该资料能给您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帮助,如果您还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也欢迎您分享出来,让我们大家能共同进步、共同成长。